茶经网

云南省昆明市茶业简述(一)

2019-11-16

一、地理位置

昆明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之间,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是云南省的中心城市。昆明市域总面积约15560平方千米。下辖6区1市7县,2013年统计数据常住人口657.9万人,以汉族为主,占住人口的86.16%,全省26个民族在昆明都有居祝

二、生态环境

昆明地处高原,地貌复杂多样,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日照长、霜期短。在气候上存在着明显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年平均气温15~18℃,年极端最低温度-6.5C,10℃的活动积温4500~6000C,年降雨700~-1200升,年平均相对湿63%~75%,全年霜期期240天以上,日照数年均2445.6小时。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主要分布的土壤有砖红壤、黄棕壤、黄壤,土层深,有机质含量相对比较丰富,pH值为4~6。昆明四季如春,鲜花常年开放,有春城之美誉,昆明地处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分水岭。全市共有水库818座,大中型21个坝塘数量2767个。生态条件好,森林覆盖率达48%。

三、茶树资源

在《云南省种植业区划》中中昆明被划为茶叶生产适宜区,属于大叶种和中小叶种混杂种植区域,具有生产中小叶名优绿茶最优越条件。所生产的绿茶,既具有大叶种产区茶叶的滋味浓醇耐泡,又具有中小叶种绿茶的高香。在安宁市的禄缥等地主要适宜种植大叶种,在宜良县石林县等地适宜中小叶种的种植。

昆明地方茶资源主要有昆明十里香、宜良宝洪茶均为云南省较早的地方历史文化名茶资源,代表了云南绿茶的最高品质,同时又是独特的中小叶高香名种。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科学历史价值。昆明十里香茶树在分类学上属山茶科茶属茶种(Camellasinensis(L)0.Ktze.cv.KunmingShixiang)。以其香高而得名,是地方优良高番型中小叶群体品种,原生长于昆明十里堡的古茶树9株移植到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教学实验基地。

萌发时间为三月中旬。小乔木型,叶多为椭圆形和长椭圆形,叶绿色,有光泽,嫩芽黄绿色,长型,饱满,多茸毛,发芽整齐,密度大,持性强芽叶采摘下来常温天气20分钟后,即散发出浓郁的兰花香。抗寒早、抗病虫、耐贫瘠。所制绿茶条素紧细油绿,香气高锐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鲜爽回甘,且耐泡,有特殊花香是其显着特征、十里香茶咖啡因含量4.27%,茶多酚含量19.02%,水浸出物48.7%。昆明十里香炒青绿茶的香气成分71种。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延伸阅读

云南省昆明市茶业简述(四)


4.茶文化宣传及人才培训

昆明文化古城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丰富,近年茶叶商贸、消费与茶文化相互促进,交流频繁,扩大了云茶知名度,推动了国际交流,激活云南茶叶的市场活力,有利于云条走出国门昆明充分利用教筒资源优势,培训茶叶专业人员。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昆明大学农学院均有茶叶专业,还有数十个茶艺师培训学校,有的特色高中也开设了茶艺专业特色教学,培训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六、生产茶类

昆明市生产茶类主要有绿茶、普洱茶

七、科技成果

近5年来昆明市茶叶科技成果主要有:“地方历史文化名茶保护研究与开发”项目在2012年荣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2013年获第八届“海峡两岸工创新成果展”金奖。

八、其他

昆明具备建设云南省茶博物馆的诸多优势资源条件。近十年来昆明文化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昆明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云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发展宣传云茶产业,在昆明建设云南省茶博物馆势在必行,昆明己具备了人口、政策环境、地地理区位和茶产业从业群体规模、旅游城市等重要条件。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昆明市茶业简述(三)


五、茶产业业基本情况

近年来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排动昆明市茶叶产业从传统的农业生产单状态扩展到了产业的产业体系。起明市素产业发展布局也从单一的传统多行业,逐渐成为贯穿一、二、三产业的产业体系。昆明市茶产业发展布局也从单一的传统种植、初加工、商品贸易初级市场模式遂渐转移全以再加工、精深加工、茶叫经济贸易为重心的现状。

1.昆明茶叶种植生产

茶叶种植面积5908亩,2011年春茶总产量为67.131吨,产值为449万元。昆明本地种植茶叶多加工録茶,现有品牌有十里香、宝洪茶、石林春、拥翠、禄雨春等。昆明作为云南的窗口,发展茶叶生产是扩大和提高云南茶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拓展茶叶市场,树立云南茶叶名牌形象、茶叶大省的最好宜传,昆明十里香茶、宝洪茶优异的品质和富含的历史文化内潘有着打造名优茶名牌的潜力和实力,借助当前都市新衣庄的良好政策环境,适度发展高香型中小叶种绿茶名品生产,形成对云南以大叶种为主的茶产业的丰富和补充。目前在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十里香茶文化园、重振宝洪茶佛茶文化与宝洪寺重建同步开展,昆明地方历史名茶的发展迎来了新的起点。

2.普洱茶生产

据2006年调查有80多家进行茶叶再加工的企业,年产从几吨到数千吨。近年普洱茶市场些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如七彩云南庆沣祥、安宁海湾茶业、龙润茶业、茶马司等,同时一些全国连锁茶业也进驻昆明从事茶叶的精深加工生产,如天福茶叶集团等。同时也促进了茶具、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昆明茶叶商贸、流通

历史上昆明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官马大道”,承担着京城及国内大多数地区的普洱茶贸易的枢组,也孕育积淀普洱茶文化发展。今天昆明是云南乃至西南茶产品交易流通中心,目前以云南茶叶批发交易市场和康乐茶叶市场两大市场为主的各种规模各种特色茶产品交易市场运行已十分成熟,除此之外还有广泛分布于城市的4000多家茶叶零售店及茶室,作为茶产业的第三产业为茶叶与消费者之间的架起桥梁,成为云茶销售流通网络的一部分。

形成了西南最大乃至全国较大的茶产业从业群体,包括科研、经经营、茶艺、茶文化传播等。近年来在昆明会展中心连续成功举办的十届普洱茶博览会,十一届昆明农博会、三届南博会等众多会展成为宣传推广“云茶”的重要载体。昆明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中心之一,成为云茶展治、交易和合作的重要平台。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普洱市茶业概况简述(一)


一、普洱市基本概况

(一)历史概述

普洱市商周时属彻里地,唐南诏时置银生节度:明万历年间始称普洱;清雍正年间设普洱府,建国初设立普洱区专员公署,1953年改为思茅专员公署,1971年改称思茅地区,2003年10月,撤销思茅地区,设立思茅市,2007年1月更名为普洱市。普洱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辖9县1区,103个乡镇,2012年全市总人口257.5万,国土面积4.5万平方千米,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

(二)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

普洱市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区位优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境线长486公里,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一河连纵贯全境,有国家级一类水路口岸思茅港、勐康,国家级二类口岸孟连及17条边境通道。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国的建立、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推进、昆曼大通道的全线贯通、泛亚铁路中线的成普再将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黄金前沿。

(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

普洱市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享有“绿海明珠”“天然氧吧”之美誉。全市海拔在317~3370米之间,中心城区海拔1302米,全市年均气温15℃℃~20.3℃,年无霜期在315天以上,年降雨量1100~2780毫米,负氧离子含量在七级以上。全市森林覆盖高达68.7%,有2个国家级、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动植物工国”的缩影,全国生物多样性最卡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被联合国环境署称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四)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普洱市

(四)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极具魅力。

全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哈尼、彝、拉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腾冲市茶业概况简述


一、腾冲市基本概况

腾冲市位于云南省西部,全市国土面积5815平方千米。腾冲市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9℃,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森林覆盖率高达70.7%,景色秀丽。稀冲市种茶历史悠久,据考证始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茶神”封少藩先生着写的《种茶浅说》是云南茶业发展史上的珍贵资料,腾冲市茶树品种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芒棒镇、蒲川乡、团田乡等高黎山沿线,被茶叶专家誉为“品种资源宝库”。

二、腾冲市茶产业基本现状

2015年全市实现茶叶总产13080吨、茶叶总产值9.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1亿元,工业产值5.1亿元),实现鲜叶平均价5.17元/千克,毛茶平均价30.88元/千克,精制茶销售单价为72.8元/千克。腾冲已基本形成“四个特色”茶产业片区:

(1)特色乌龙茶明光园区。乌龙茶明光园区产业特色明显,旅游文化,边地民俗文化丰富,发展荼叶庄园经济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目前,园区3万亩乌龙茶园按“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订单农业”全覆盖:以观光旅游和文化体验相结合,融入育茶、采茶、制茶、赏茶、品茶等元素。

集茶叶生产、特色农产品贸易、观光体闲、餐饮住宿为一体,被评为国家A级景区的极边高山乌龙茶庄园已投入使用。集生产管理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紧密、质量技术标准统一,立体观光农业示范、边地民俗文化传承、统筹城乡发展、乌龙茶加工贸易、制作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示范园区已初具。

(2)特色高黎贡山生态茶龙江片区。“高黎贡山下的生态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一是嗄娃嘎普责任有限公司“封老爷”茶商标包装在英国伦敦包装设计界“奥斯卡”pentanwarns评比中获银奖,产品全部来自高黎贡山,制作加工的精制红茶,销售价达1800元/千克,其产品倍受消费者喜爱。

二是在中国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上,腾冲驼峰茶业公司生产的“老咚呱”“晨润”红茶为代表的腾冲红茶在推介会上,产品以300美元/干克的销售价被抢购一空:三是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黎贡山古树茶”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高黎贡山”商标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3)特色高产优质清凉山片区。整个片区人工管理茶园面积达9万多亩占全市总面积的0%以上,云抗10号等系列良种得到规模化推广种植,基本形成茶园集中连片、科技投入到位、茶园高产优质、加工企业规模集中的特色高产优质产茶区。

(4)集科研、休闲为一体的清水片区。目前,集院士工作站、博物馆、茶文化餐厅、体验馆为一体的高黎贡山茶庄园己初具规模。“十二五”以来,腾冲市按“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围绕“有组织、有基地、有龙头、有科技、有展示、有标准、有品牌、有文化”的要求,加大“腾冲茶”品牌建设力度,先后制定了《腾冲茶标准》《腾冲无公害、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腾冲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和《腾冲高山乌龙茶生产技术规程》。

2015年7月29日,腾冲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和茶叶协会成功举办了2015年“腾冲茶”产品品鉴会。目前,生产加工标准、品牌打造已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基地”建设模式正在加大推广力度,电子商务平台腾冲茶文化建设已在进一步建设之中。茶园流转试点、推行统一茶园种植管理标准、实行“统防统治统管”模式、茶园覆荫树优化工程、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茶叶生产辅导员队伍等工作已列入“十三五”茶产业发展规划。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临沧市茶业概况简述(一)


一、临沧市基本概况

(一)地理区位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界于北纬23:05-25°02′,东经98“40′~100°33之间,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市处于澜沧江和怒江两水之间,位于横断山系南末端,属云岭山脉和怒山山脉的南延部分,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8%,最高海拔3504米,最低海拔450米。全市辖临翔、风庆、云县、双江、水德、镇康、耿马、沧源8县(区),土地总面积2.1万平方千米,居住着布朗、德昂、景颇、佤、傣、彝、拉祜、汉等26种民族,总人口约216万人。

(二)自然资源

临沧市土壤普遍偏酸性,有机质较丰富,土层深厚立体气候突出,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等多种不同气候类型,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复杂的环境条件成为动植物南北过渡、东西交汇之地,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之一。

被著名气候学家吕炯先生誉为“生物优牛地带”,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使临沧成为茶树种质资源卞富、品质卓越、最适宜茶叶生产的区城。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曾绎说“世界最好的红茶在中同,中国最好的红茶在云南,云南最好的红茶在临沧”。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分析临沧茶叶生产条件后,撰文呼叶在临沧建立世界第一流大茶园。

二、茶产业概况

2015年全市栽培茶园总而积139.2万亩,茶叶总产量达11.3万吨,是云南省产茶大市。有茶叶初制所1875个,通过国家生产许可(QS)的茶叶生产企业185户;在建及建成的茶叶庄园25个。2014年,通过雨林认证的茶园基地共有4万多亩,获有机茶生产认证企业28户出口食品生产卫尘注册企业19户,IS0认证企业14户,HACCP认证企业7户。有国外引进的CTC茶生产线30条,年生产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以上的企业集群已经形成。

临沧是“滇红”茶的诞生地,是云南普洱茶、蒸青绿茶的原产地。1902年用临沧晒青茶加工的云南沱茶问世以后,临沧产的晒茶和沱茶的身价倍赠,全省生产普洱沱茶的厂家、商号为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品质均争购临沧晒肖茶作为配料。从此,临沧的丽青毛茶成为了支撑云南紧压茶产品质量的重要原料。临沧境内普遍种植的勐库大叶茶和凤庆大叶茶,由丁内含物质丰富,已成为了加工生产普洱茶的最优原料,而临沧普洱茶也已成为了市场上最有价值的饮品和收藏品。

(一)历史概况

临沧是世界茶树和茶文化的起源中心和核心区域,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地区。凤庆县香竹箐栽培型古茶树王,其年代久远可追溯到周武王时期,被称为“茶之祖母”“茶树之王”: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的冰岛古茶园,最早记载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是云南大叶种茶发源地;云县白莺山古茶园记录了茶树从野生到栽培完整驯化的进程,被誉为“茶树自然历史博物馆”。另据史书记载,3000多年前的临沧古代濮人(今布朗族、拉祜族、德昂族、佤族的祖先)首开茶树栽培驯化的先河,是世界上最早懂得种茶、制茶、用茶的民族。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保山市茶业概况简述


一、保山市基本概况

保山作为著名的滇西古郡,孕育出了万年火山热海、千年古道边关、百年翡翠商城以十大魅力名镇—天下和顺。保山是通往南亚和东南亚古丝绸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014年全市有人口256万,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地跨断山腹地,澜沧江、怒江、龙川江穿境而过,境内高山深壑、地势复杂,雨量充沛而又干湿明、云遮雾绕而又阳光灿烂。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使保山成为了云南大叶种、高海拔小叶种生长的最适宜区。是各类茶叶品质形成最好的地区之一。

二、茶产业概况

保山是云南普洱茶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保山具有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早在明清时期种茶、饮茶习俗就得到了相当的普及和推广至解放初期,全市茶园面积达2万亩,产量360.4吨。解放后,各级政府加大了茶叶产业发展力度,把茶产业作为全市山区、半山区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农民增收的生命产业来抓。

茶叶产业发展迅猛,至2015年,全市共有茶园面积619855.4亩、采摘面积541190亩、茶叶总产量47477.2吨、亩均产量87.73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270820亩无公害茶园面积317000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1500亩、有机茶园面积15300亩。

保山是“滇红”及普洱茶的重要产地,20世纪八十十年代,昌宁、腾冲、龙陵等县分别被列为全国首批优质茶基地县和国家出口红茶基地县。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已建立了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本系累了较为丰富的有机结合,研制出了红茶、绿茶、普洱茶、高山乌龙茶等若干茶类。

创建了茶叶品牌及系列产品150多个其中有50多个茶叶品牌获得省部级以上及行业组织颁发的名优茶及优质产品称号,全市茶叶产业已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百花齐放”的茶叶产业结构。建成初制加工企业795个,初精合一茶厂67个茶叶生产能力达4.7万吨,初具茶叶产业化经营的企业达20个。

建设高产优质生态茶园50万亩,经认证的有机、绿色及无公害茶叶产品基地25万亩,全市有200多人的茶叶科技队伍,保山茶叶产业发展不仅具备了很好的产业规模和基础,而且在良种推广与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品牌宣传及市场开拓,特别是茶叶产业化发展方面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全市已有大批省市级认定的茶叶龙头及品牌,如腾冲清凉山、高黎贡山、黄黎坡、极边、云丽江山,昌宁稳隆、尼诺、树根地,龙陵“振兴”,隆阳“凤溪”及施甸“万兴”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及品牌,辐射带动全市60%以上的茶叶生产基地。并通过发展专业村和合作社推动茶叶产业全面发展,真正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良种化,产业化和生产标准化的茶叶产业发展格局。

三、发展与未来

六十多年的保山茶叶发展,是一个辉煌而曲折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是保山茶叶大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以满天星种植粗放管理为主,面积达20万亩:第二阶段是“七五”至“八五”期同,以扩大种植面积,建立密植速生丰产茶叶样板,提高单产和效益为主要目标,面积达40万亩:第三阶段是: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重点是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质增效,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强化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面积达62万亩。

进行科学考察伴随看面积的扩大,在茶叶管理上也发生了大的转变:在政策体制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经营管理上,由租放经营向集约效益型转变;在茶树品种上,由以云南大叶种为主向大叶种、中小叶种共同发展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单纯生产红茶、青毛茶向绿茶、红茶、普洱茶,乌龙茶、龙井茶等多茶类与茶品种方面转变。

三江之水浸润的广袤土地是茶叶孕育之所:种类纷呈现是茶叶穿越时空赢得的绚丽色彩;清洌芳香是茶叶吸取自然灵气获得的独特印记:而随茶而生的历史和文化则最终赋予茶叶以不灭的精魂保山茶叶,以自己独树一帜的优良品质,在云南味蕾绽放的茶叶产业中,香飘天下,独放异彩。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丽江市茶业概况简述


一、茶产业概况

2013年华坪县茶叶种植面积1.56万亩,采摘面1.3万亩,产量275吨,产值1650万元,其中春茶量180吨,产值810万元,茶叶已初步形成为华坪县北部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一)自然地理

丽江市的茶叶集中在华坪县北部山l区国典型的贫困山区。华坪县位于滇西北高原处丽江市东部,金沙江中段北岸,地跨东经00°39-10131,北纬26°21′~26°57,华坪县北部山区,海拔1600-2200米区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云封雾锁,雾日2~120天,年降雨量1000~1600毫米。

年均气温18℃左右,最热月(5月)平均气温25.8℃,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11.8C,年平均日照时数2553.4小时,全年无霜期303天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土壤为微酸性的红壤和沙壤,森林覆盖率30%以上,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茶叶营养物质的积累:“高山云雾出好茶”,华坪县北部山区具有生产优质茶叶的自然条件。

(二)栽培简史

华坪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引进茶叶种植,因技术落后和无加工龙头企业而告失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华坪县水兴区委、区政府发现六十年代种植的茶树,砍了发、发了采采了又砍、砍了又发,生命力极强,认为永兴适合发展茶叶生产,于是聘请云南省茶叶研究所和丽江市的茶叶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并于1986年从风庆引进云南大叶群种改种在水兴乡进行试栽,获得成功,从此拉开了华坪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序幕。

(三)品质特征

华坪县茶叶产区属低纬度高海拔产区,气候温凉,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多,病虫害发生轻,其生产的茶叶经云南省茶叶研究部门鉴定各种成份为:水分5.87%,水浸出物44.42%,儿茶素133.2毫克/克,氨基酸3052.96%毫克,咖啡碱4.01%,茶多酚32.01%,氨酚比高于同类产品。

二、茶产业现状

(一)产品类别

华坪县生产的茶叶主要是“乌木春”绿茶,“乌木春”绿茶1991年在云南省茶叶评比中荣获云缨奖。后为适应丽江旅游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又逐步开发出了高香炒青绿茶、高香特种绿茶“乌木春银毫”、红茶、普洱茶等三个类别7个类别。

(二)科研现状

丽江市园艺站和华坪县茶叶技术指导站联合实施了“华坪县茶叶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与运用”项目,该项目荣获丽江市2008年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结果,华坪县需选择海拔1600~22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大,多云多雾,土壤、水源和大气未受工业三废污染,距离大型企业70千米以外,远离城镇和公路主干线的山区,坡度小于25度,土壤pH值5.5~6之间的酸性红壤土地建设茶园。品种以云南大叶群种改种为主栽品种。栽培模式采用双行单株丁字型栽培法。栽培技术以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为基础,积极推广绿色和有机茶叶生产技术。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昭通市茶业概况简述


一、昭通市基本概况

(一)地理区位

昭通市位于云贵高原云南东北部,地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处,东经10252-105°18′,北纬26°18′-28°10°′之间,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海拔267-4040米。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东与四川省筠连县、高县及贵州省威宁、毕节赫章县接壤:南与云南省会泽县毗邻:西北面处于金沙江下游,沿江430千米与四川省的宁南、金阳雷波、屏山、宜宾等县市隔江相望。

(二)自然生态

昭通市处于云南高原向川南丘陵延伸地带。植被为云南高原“中亚热带”植被与川南“北亚热带”植被过渡型,土壤为红壤向黄壤过渡类型,气候为高原季风气候与暖湿气候过流类每年5月中旬以后,昭通市由东部、北部至南部先后进入雨季,到10月中句,雨季先后结束。北部边的绥江、水富和横江流域的盐津,大关县一带,降水充沛市,年雨量在905~1115毫米之间:因而这一带为昭通的主产茶区。

二、茶产业概况

至2013年全市茶园有效面积达14.41万亩(含苦丁茶3万多亩),平均亩产干茶约34千克左右,全市年产干茶4900吨左右,产值达8762万元。低产茶园约6万亩,涉茶人口约66000人,初制加工厂101个。

(一)种植资源

昭通市共有盐津、大关、绥江、势良、成信,水富,镇雄、水善8县生产茶叶,茶区海拔分布在900-1500米之间,昭通市主要茶树品种为:本地优良小叶种台茶。昭通台茶是典型的亚热带作物,它具有喜温、好湿、微酸性、较耐阴的生态条件,在一般情况下,只要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0℃,茶树就开始萌发、生长,15℃-25℃生长较旺。

但日温升高到30℃以上、持续时间超过5天,茶树芽叶就受到影响。我市茶区多分布在800-2000米之间。2000年初盐津县在平头山建成无性系优质茶园母本园500亩,栽种国家级和省级无性系良种茶苗274.6万株。该基地已获得无公害产品基地认证,2002年以后,茶区各级政府重视对茶叶生产的投入,明确提出今后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技术部门狠抓质量促效益,创名牌,增加茶农收入,新建茶园及加工均与有机茶生产为标准,尽量生产无公害茶叶或有机茶叶。

(二)栽培简史

昭通生产茶叶的历史较长远,清瘪庆十五年《大关县志稿》已将翠华茶列为重要的上特产。道光年间又有所发展,《续云南通志长篇》记载:“翠华茶,大关属茶地面积约四十亩,年产茶三十余担,种类以翠华茶名。此种茶系清道光年间翠华山寺内僧人用普茶种子播种于寺外附近,”道光时期,白水河翠华寺一带成片种植过500余亩茶园,盐津县柿子、豆沙等地也有种植,民国初年,征集翠华茶参加云南省展览会获得了二等奖,民国初巴拿马赛会上以“色味俱佳”获二等商标奖状。

沙等地也有种植,民国初年,征集翠华茶参加云南省展览会获得了二等奖。民国初巴拿马赛会上以“色味俱佳”获二等商标奖状在1995-2000年,“九五”期间,昭通行署把茶叶生产列为10大绿色产业加以发展,在此期间昭通地区的技术干部积极向省外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并开始引进无公害茶生产和加工技术茶叶被昭通市政府列为十大优势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00年开发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苦丁茶”。主产茶县引进技术,搞合作开发生产出一批名优特茶,2010-2014年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主要以改造低产茶园,提高茶叶品质为主。

三、茶产业现状

(一)生产茶类:烘青绿茶、晒青绿茶,出口红条茶、红碎茶、南路边销茶、特制名茶、再加工生产成品茶:大关“翠华贡茶”,盐津“苗岭碧芽”“摩崖银毫”“毛峰”“十里香”,水富“毛尖”“银芽”等名优产品。

(二)品牌荣誉:大关翠华茶是历史名茶,现由大关茶叶公司生产,被评为全省名茶

2001年盐律茶叶公司与西南农业大学合作生产优质茶叶“苗岭碧芽”“摩崖银毫”在2001年荣获成都第二届国际茶博览会金奖。

2001年7月5日由农业部在杭州市举办的“中茶杯”评审会上“苗岭碧芽”和“摩崖银毫分荣获金奖和银奖

2002年6月盐津茶叶公司生产的“寒烟翠苦丁茶”获韩国举办的国际名茶“特别奖。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普洱市茶业概况简述(五)


7.普洱市茶业大事记

1993年起,普洱市共举办了十四届集民族文化、经贸洽谈、旅游观光、经济协作为一体的“中国普洱茶叶节”,召开了“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使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学术界关于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在印度的争论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5年,成功组织了马帮进京、百年贡茶回归等具有广泛影响的茶事活动。

2008年,云南省宁洱县的“贡茶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普洱市的普洱茶作为奥运会礼品赠送各国国家元首、贵宾、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使普洱茶真正走向了世界。

2012年9月,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茶农业文化遗产。

2012年11月,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园入选第三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5月,以普洱为源头的茶马古道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3年10月,云南省普洱野生茶林暨古茶园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与文化双遗产颜备名录》

多年以来,普洱市积极组织茶企业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澳门、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内外主要大城市开展普洱茶展销促销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普洱茶市场。此外,《走进茶树王国》《中国普洱茶文化》《普洱茶源》《普洱茶品鉴》等一大批茶叶着作及《普洱》杂志的出版,对普洱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在普洱,茶已经融入人们的血液,融入人们的灵魂,茶是普洱的根,是普洱的魂,是普洱的生命,承载着普洱人民“大美和谐,天地人和”的信仰。普洱将做好茶产业,讲好茶故事,传播好茶文化,让茶叶更加枝繁叶茂、让茶山更加美丽动人、让茶马古道更加繁荣昌盛。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8490.html

上一篇:云南省昆明市茶业简述(三)

下一篇:云南省昆明市茶业简述(二)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