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茶产业基本概况(下篇)

2019-11-16

1939年至1941年期间,西双版纳年产紧压茶达到了2000吨以上。1943年西双版纳茶叶生产开始袁落,由于战祸、国外交通受阻、国内交通不便、国民党残兵扰乱等原因,西双版纳的茶叶产销急剧衰败,茶农生活凄苦。到1949年,全区茶园残存面积仅31400亩,产量仅6992担,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三)新中国成立

1950年,全州茶叶采摘面积仪1.5万亩,产量仅150吨。解放后,西双版纳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茶叶生产,在全州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下,西双版纳州茶叶产业发展很快。

(四)新世纪以来

经过多年努力,西双版纳已建成以省茶科所为主体的集茶种资源保护、茶叶基础应用研究、良种推广、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科技研发体系;建立了以勐海茶厂为龙头的一批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骨干企业群:创立了以“大益”牌为代表的一批茶叶知名品牌。西双版纳茶叶产业正成为茶农增收、企业増效、财政增长和经济社会和谱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西双版纳茶区总结

两双版纳茶区的茶质厚重,汤质较饱满,汤浓味厚;古树茶气明显,山韵突出。这是和润沧江下游的气候和白然环境密不可分的,版纳茶区在普洱茶区中温度较高,光照较强,这导致系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台量较高,苦涩感较明,班章、曼娥的霸气,小勐送苦茶的苦涩都和这有直接关系。

西双版纳茶区古树的树龄以100~500年之间为多,对普洱茶来说正是产量适适自的时候但有些山头成名较早,过度采摘的情况比较明量,这直接导致了茶质的下降。同时也因为历史上知名,版纳茶区古茶园遭到人为破坏的情况也比较多,这包括对古树直接破坏和破坏自自然环境对古树间接的影响。

但在一些较为偏远地区还是存留了一定量生态环境较好的茶园,这是难能可贵的。至于有些山头因为利润驱使和无知,使用除草剂和叶面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个别现象严重影响了古树普洱的声誉,不过近些年随着下游市场对古树原生态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面貌应该会逐渐好转。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cy316.cOM编辑推荐

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3.科学技术发展情况(重大成果)

(1)积极引进新品种示范种植:瑞丽市佳茗园科技公司,由西双版纳引进紫鹃茶在勐秀乡建立示范基地100亩,现已投产80亩,2014年统计总产量为3650千克(干茶),平均亩产达45.6千克,平均销售价350元千克,总产值为127.75万元,实现亩产值为159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着,为推广优质高效茶叶奠定了基础。

(2)发展胶荼套种模式: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橡胶空闲地优势,大力发展胶茶套种模式。

三、茶叶简史

瑞丽种植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几百年前,本地的德昂族先民就有独特的种茶、制茶、饮茶、用茶叶制成菜肴食用的习惯。随后迁入本地的傣族、景颇族、汉族都有种茶、制茶、饮茶的习惯和方法。在弄岛镇等嘎山赛和户育乡的芒海山寨,原德昂族居住过的地方,现保留着几棵古茶树。经有关专家鉴定,古茶树为人工栽培的晋洱茶种,树型乔木,大叶类,树龄都在500年以上。

1950年以后,瑞丽市茶叶生产经历了四个阶段1951年到1957年是私人种植经营阶段,多为农户私人零星种植经营:种植面积少,加工方法落后,经济效益低,发展缓慢,全县种植面积不到1000亩,产量仅有10吨左右1958~1985年是以社队集体和农垦农场种植为主的阶段。1957年农村实行合作化以后大片的茶园种植归合作社或生产队集体经营管理。

国营农垦农场建立以后,1976年开始在橡胶园里间种茶叶,实行“多种经营、立体发展、以茶叶为二线作物”的布局。当年从腾冲引进大叶茶籽种、有苗5.5亩,1977年开始种植244亩,到1987年累计种植面积达4017亩,并建立了6个茶叶加工厂,生产加工厂茶叶160吨,其中生产红茶48吨。

1982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队集体茶园有的划分给农户管理经营:有的承包给农户经营管理:同时茶叶市场放开、价格放开、经营方式改变、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获得了快速增长。1989年,全年茶叶面积达10638亩,毛茶产量达548.7吨。1990年以后,由于茶叶市场价格下滑,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又逐年减少。

到2003年面积仅有3741亩,产量有112吨。2008年以后,随着茶叶市场价格的回升和经营方式的改革;茶叶产业又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种植品种、种植面积,产量都逐年增加:茶叶加工企业和商品茶品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种植的茶叶品种有:乔木普洱茶1000余亩;云南大叶种茶3500余亩:云抗10号1400余亩:清水3号140余亩:紫娟茶100亩。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西盟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三、西盟县古茶山(园)

佛殿山古茶山

佛殿山是西盟境内的主要山脉和占茶山,西盟县茶园分布在这里。佛殿山呈南北走向,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时而云雾缭绕时而阳光明媚,非常有利于茶叶内质的聚合。高山茶园、村庄、采茶姑娘在最雾中忽隐忽现:“红日出茶园”成为佛殿山的一道招牌景致,同时这里的云山雾海也形象地诠释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真正含义。

西盟县境内发现有野生古茶树群落四大片区,面积达6万多亩,主要分布在佛殿山脉,其特点是生长密度高,伴生在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茶有的每亩达儿十株;另一个特点是野生茶树品种多,在佛殷山的天池边发现大片的野生芽苞茶又名滇南离蕊荼,同时还发现生长有野生油茶,又名云削理蕊茶等,有南亢野茶、勐卡野茶、班母野茶、大黑山腊野茶等,这些野茶品种成为茶学界研究茶树进化和变异的重要标本。

使佛殿山成为一座宝贵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基因库佛殿山拥有着蓝天、白云、碧水、青草、古树、茶园。这里是“木鼓之乡”、阿佤文化的“好莱坞”、一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活化石”、佤族文明的“博物馆”。是名副其实的茶香佛殿山、醉美佤部落。

四、西盟县茶礼茶俗

(一)铁板烧茶:“月亮升起来,山寨静悄悄”。这是青年男女倾诉心声的佳期,也是品尝佤山茶席的时光,坐客佛殿山,热情的主人家除了敬上一杯热热的香茶。佤族喜欢饮用的茶是“枉腊”,俗称“铁板烧茶”,是一种独具一格的制茶方式。首先用壶将泉水煮沸,再用一块薄铁板(或铁瓢)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茶色焦黄闻到茶香味后,将茶倒入开水壶内煮。这种茶水苦中有甜,焦中有香。

(二)擂茶:佛殿山的佤族还有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称作“擂茶”,即将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土陶内共煮食用。这种饮茶法真实印证了《蛮书》中“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的记载。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江城县茶业概况简述(下篇)


三、江城县古茶山(园)

国庆古茶山

1.地理区位

江城县有两镇五乡,分别是整董镇勐烈镇、国庆乡、嘉禾乡、宝藏乡、康平乡、曲水乡。国庆乡是江城县古茶最多的地方。普洱市二十六座古茶山之一的国庆古茶山就在国庆乡。国庆古茶山主要分布在江城县国庆乡络捷、么等、田房、嘎勒、博别、和平等村,居民主要是彝族、哈尼族、汉族,在嘎勒村有拉祜族居住。海拔1100~1350米。常年平均气温19.2℃,年降水量2360.0毫米。

2.茶产业概况

(1)田房村——茶马古道必经之地,种茶制茶历史悠久

江城县有野生型占茶树群落面积1.2万亩,栽培型占茶树群落面积6735亩,其中以国庆古茶山保存最多,古茶山面积达5800多亩。国庆古茶山与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茶山同处一脉,茶性、茶质和易武茶十分相近。国庆古茶山又以田房村产制茶最为有名。

田房村有九个寨子,390多户人家,茶园有4600亩左右,古树茶220亩左右。田房村距离县城勐烈镇7千米多种茶历史有200多年,茶种相传是从易武引进的,茶树种植呈块状分布。解放前这里的田房占茶、江城号级茶庄“田房上号”名扬四海。

(2)江城老字号唯一恢复生产的“田房上号”

“田房古茶庄”建在田房村的阿卡洛垛小组:古茶庄依山而建,四周环绕苍翠的从林院落墙壁上彝族、哈尼族制茶的历史画卷栩栩如生。“田房上号”与田房村另外两家茶庄“李金发上号”“范玉祥章号”都是江城猛烈古镇里曾经辉煌繁荣的二十几个号级茶庄之一。

“田房上号”创办于1932年,以收购当地鲜叶加工砖茶、饼茶而颇有名气,在历史也曾是专门为“敬昌号”加工茶叶的老作坊,相当于今天的茶叶初制所一样,是其他老字号不可或缺的原料加工厂。马帮鞍,牛帮鞍和古道是记录这段历史的“物证”。牛帮是江城一大特色。江城牛多,江城人对牛也有着天生的敬畏之情,江城中心广场的吉样物就是一座金牛。

(3)正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帕卡茶”

“帕卡茶”,哈尼族阿卡人的语言,“帕”是老的意思,帕卡茶翻译过来就是“茶树老叶子茶”。为冬季采摘古茶树老叶子,摊晾后置入铁锅中加水,蒸汽软化揉捻后晒干,再用蒸汽将其软化春到竹筒成形的茶。这种茶呈圆柱形,两头用笋壳包住,用笋藤捆绑,干燥后一个3两左右。

这种茶与老黄片还是有区别的。一般静置两年再用老铁壶煮了喝,有麦花香、稻花香,是很温暖的茶,在北方市场很受欢迎。白学英是田房村唯一懂其制法的人。为了不让这个工艺失传,蔡皓嵩跟白学英学习了这个制法,成为“帕卡茶”制作的传承人。当地政府也正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景洪市茶业基本概况


一、景洪市茶产业基本概况

2014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为25.37万亩,其中无性系茶园14.27万亩,有性系茶园9.98万亩。树龄100-600年的古茶树古茶园1.12万亩,茶叶采摘面积23.85万亩,干毛茶总产量已达1.5399万吨,完成计划任务1.4万吨的109.99%,产值达32363.1万元,综合产值6.8亿元。

全市共有8家企业共1.57万亩获得有机茶相关机构认证:有6家企业共3.22万亩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茶产地认定的茶园面积12万亩;有制茶企业219户,其中初制厂(所、点)199户,精制茶厂20个。已有20家企业获得“QS”认证。

二、景洪市茶产业现状

(一)丰富的茶叶资源,灿烂的民族茶文化

景洪市拥有丰富的野生茶和古茶树资源、灿烂的多民族茶文化、风景秀丽的古茶山。境内不但拥有享誉中外的攸乐古茶山和勐宋古茶山,境内大渡岗乡还被冠以“茶叶第一乡”的的美誉,是国内规模第一的茶山,辖区出产的“攸乐贡茶”“勐宋古茶”及“岗绿”“壹泡红”“朝圣”“若香醇”等茶产品远销国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二)重要的经济

云南省红河州茶业概况简述(上集)


一、红河州基本概况

(一)地理区位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东经101”47′~104”16′,北纬22°26′~24°15′之间,地处国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接壤,国境线长818千米,北可归线横贯东西。全州国上面积3.293万平方千米,下辖4市9县,总人口456.1万人(2012),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有10个世居民族,有211万少数民族人口。

(二)自然条件

红河州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占云南省的1/10,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属北热带、南亚热带和高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5~22℃之间。

二、茶产业概况

红河州茶叶种植主要分布在元阳、绿春、金平、屏边、红河、蒙自、建水等7县(市)72个乡镇,有8.5万户23.8万人涉及茶叶生产经营,到2013年末茶叶种植面积13万亩投产面积31万亩,茶叶总产量1.53万吨,工农业产值达5.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69亿元,工业产值3.61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892.86元,有初制茶场177个,精制生产企业21家,通过QS认证15家,有省级龙头企业3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云南省著名商标3件,已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并创建了玛玉茶、云雾茶、糯米香茶等茶叶品牌,研制开发了梯田秀峰,真香茶、大围山秀峰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茶产品,开发出茶多酚及茶康素、茶逸素,茶纤素等保健软胶囊。

其中:“春牌”普洱茶、绿茶玛玉茶、“王国牌”梯田秀峰、真香茶、云雾茶获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认证,红河州茶叶企业的规模化、规范化不断加强及其品牌效应的不断发展壮大,使茶叶产品从传统的毛茶原料向名优绿茶、袋泡茶、茶保健产品等拓展,销售区已从省内的普洱、版纳、大理等传统的销售地向东北、西北地区拓展,并远销韩国。

(一)种质资源

红河州是茶叶原产地,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是古茶树资源较集中区,20世纪40年代中外植物专家在金平县的分水岭、屏边县的大围山、红河县的阿姆山,元阳县的观音山等自然保护区腹地和边缘一带发现了许多野生古茶树资源。1981年至1984年云南省茶树品种资源考察表明,全世界先后发现的茶组植物40个种和变种,分布云南的有33个种和变种,分布红河州的有14个种和变种。

红河州茶树品种占全世界茶树品种的35%,占云南茶树品种的42.4%,其中玛玉茶、园基茶、哈尼茶、紫果茶和苦茶等5个品种为独有的茶叶品种。特别是大叶良种绿春玛玉茶,具有植株高大(自然生长树高6.3~15.3米)、叶特大(长可达23.7厘米)、芽叶黄绿色、肥壮多茸毛、持嫩性强等优点,用一芽一叶制的绿春玛玉茶具有条紧重实、白毫显露、香气高久、滋味浓爽、久泡杯壁不起茶垢等特点。

2004年9月,红河州林科所组织人员在绿春,元阳、屏边,红河,金平等五个主产茶叶县,开展了古茶树资源调查工作,此次调查全州拥有的古茶树资源在一万株以上,其中有野生型的4500株以上,有栽培型的5500株以上,主要在分散生在金平县的分水岭、绿春县的黄连山,元阳县的观音山、河口、屏边县的大围山、红河县的阿姆山五个自然保护区和其他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红河州茶业概况简述(下集)


2013年3月由云南省茶业协会组织云南农大、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到元阳县、金平县、红河县、屏边县、绿春县、建水县等六县,开展了对古茶树的野外实地调查,经过多次调查,明确了我州是茶树起源地和茶树多样性分布的中心区。全州古茶树代表群落地理位置分布于东经10151′~103°41′:北纬22°013°17′45°之间,海拔1350~2528米的北亚热带、暖温带。

茶树资源水平分布广,垂直跨度大,分布区生态环境、气候类型复杂,具有茶组植物种和变种的多样性,又是茶组原始种集中分布的地域,分布有大理茶、紫果茶、圆基茶、大厂茶、厚轴茶、广南茶、广西茶、玛玉茶、底芋茶、哈尼茶、苦茶、普洱茶等多种茶种。

有古茶树代表性群落15个,分布面积9800多亩,总分布面积5万多亩,分布特点为“大分散”“小集中”,伴生于常绿阔叶林和灌木林中,全州分布有野生型茶种、过渡型茶种、栽培型茶种三大类茶树品种,野生型茶种代表主要有厚轴茶(全州境内均有分布)、紫果茶(屏边县):过渡型茶种代表主要有大理茶(红河县)栽培型茶种代表主要有玛玉茶(绿春县),圆基茶(红河县)、苦茶(金平县),普洱茶(全州境内均有分布)。

(二)栽培简史

红河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绿春县就有人工种植茶树和加工的生产出现。红河县在清朝光绪十年已形成一定茶叶种植规模。清朝后期至民国期间,由于战乱影响,茶叶生产萎缩。茶叶种植长期处于零星种植、生态型生产状态,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出现了两次规模种植发展高潮,第一个发展高潮,即1973年至1978年间,开始大规模茶园建设,种植茶园13.5万亩,初步形成红河州的茶叶生产规模,1978年产量达到308吨:第二个发展高潮,即1985年至1989年间,由于茶叶流通体制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全州茶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到1989年底茶园面积发展到17.1万亩,产量2450吨,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得到了较快增长:到1992年才有恢复性发展,茶叶面积14.6万亩,年产量达2510吨。

以后十几年间茶叶的面积和产量直在14万亩和3000吨左右徘徊2004年以来,为推进“绿色经济强州”战略目标的建设,州委、州政府把茶叶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定大力发展茶叶产业,作为解决红河南部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加以培植,进行了规划,出台了政策,制定了措施,红河州茶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种植面积达19.6万亩,产量达5000.2吨,创历史新记录。

(三)生产茶类:红河州生产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和普洱茶。

(四)科技成果:1.高香曲含型茶叶开发研究;2.茶叶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研究;3.茶叶夏季低产茶园改造研究。

(五)其他:红河州发现世界上最古老金花茶树,2011年11月云南思茅茶树良种场茶专家肖时英教授到大围山自然保护区考查新近发现的金花茶古树,该树身高8米多,主干干最大直径40厘米。该金花茶树确实罕见,是目前国内外首例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金花茶树,初步估计约有800~1000年树龄。

大围山这棵金花茶古树具有很高的山茶科金花茶类研究价值,对促进红河州金花茶种植拓展和产品开发有很大的帮助。目前,金花茶人工驯化种植在我州己获得成功,并已生产出高档金花茶膏和金花茶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茶业概况简述


一、芒市基本概况

芒市地处云南西部,德宏州东南部,高黎页山南麓,属滇西峡谷区,位于东01′~9844′,北纬2405′~24°39′′之间。东、东北接保山市龙陵县,西南连瑞丽市、豌町经济开发区,西、西北与梁河县、陇川县隔龙江(陇川江)相望,南与缅甸交界,国境线长68.3千米。市政府驻地芒市镇(城镇规划面积25平方千米),同时是州府驻地。

芒市地处低纬高原,热量丰富,气侯温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长冬短、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冬季多雾等特点,年平均气温19.6℃,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4.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1654.6毫米,每年的5~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90%,一般年均温差小于15℃,年积温小于5000℃。

二、茶产业概况

(一)古茶树资源

1.野生古茶树资源:芒市野生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较广,现存野生型古茶树占地约2万亩,涉及11个乡镇主要集中在风平镇的上东龙塘村,中山赛岗,勐动旺、杨家场,芒海明子山、南毕毕等国有林中,芒市野生型古茶树共有五柱茶系、秃房茶系2个系,3个种即滇缅茶种、德宏茶种和中小叶种。2015年,通过对全市野生古茶树资源的普查,发现在风平镇上东龙塘村有几十颗基部直径在1米左右、株高在10~20米之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

芒市栽培型古树资源比较丰富,100年以上的有一万多株,300年以上有代表性的主要分布在江东乡花拉厂村委会、仙仁洞村委会,芒市镇上东村委会,回贤村委会,勐戛镇三角岩村委会、勐旺村委会、杨家场村委会,芒海镇南毕毕村小组,中山乡黄家寨村委会。

2.群体良种资源:群体良种资源有路西官寨大白茶、大理种、德宏种、动库大叶茶。

3.无性茶种资源:目前,芒市的无性系良种资源主要有外地引进和自繁,其中外地引进的有云抗10抗14号、长叶白毫、雪芽100、短节白毫、佛香33、佛香34、佛否4号、佛否6-9、紫第、乌龙茶、铁观音、广南大白茶,福云6号、水凌1号、普景1号、曹研1号,帕卡号,帕卡2号,帕卡3号,普研2号、普研10号,景谷大白茶共23个,自繁的有官寨大白茶。

(二)茶产业现状

1.生产茶类:芒市主要生产茶类有红茶(功夫红茶、CTC)、绿茶,普洱茶、乌龙茶等茶类。

2.茶园面积、产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芒市现有茶园面积152244亩,投产茶园面积135000亩2014年毛茶产量10976吨,实现农业产值1.5亿元,综合产值4.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1100元:全市共有茶叶初制所306个,茶叶专业合作社10个,国有农场茶厂1个。

民营茶叶企业18家:有13个商标品牌,包括德凤、孔雀公主、勐巴娜、五梁、云宏等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茶叶品牌:全市有14家茶叶企业获得QS认证。茶叶是实现边疆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保持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的有效途径,茶叶产业的发展,对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科学技术发展情况:通过几十年的发展,茶业成为芒市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茶叶经济收入已成为广大农民,特别是山区人民的主要收入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8483.html

上一篇:云南省勐海县茶业简述(第一话)

下一篇:云南省景洪市茶业基本概况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