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喝茶喝出了水味,是什么意思?

2019-11-16

我们在喝茶的时候,有时候会喝到一些“不好的味道”,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是不是我买到了品质不好的茶?

还是我品茶水平有待提高?

还是说我泡茶没有泡好?

比如大家常说的“水味”,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水味怎么理解?

水味不就是水的味道嘛?可是水是无色无味的呀!

水的确是无味的,但是我们喝水就知道这是水的味道,是一种辨识度比较高的一种感官特征,也有人把它理解为是一种水的淡腥味,当然这与水的品质也有关系。

水味普遍被理解为“茶水分离”的口感(而不是一种味道),与“茶味变淡”有着本质差别。

打个比方,糖是可以溶到水里的,我们喝糖水的时候会觉得“这就是糖水的味道”,即使是很淡的糖水,也只会说“甜味很淡”,而不是说“喝出了水味”。但油与水就不融合,试想油与水搅拌在一起,喝起来水味与油味就是分离的,不协调的。

“水味”与“变淡”不一样。有的茶即使泡了很多泡淡下来了,仍然感觉茶水融合得很好,喝起来还是“有味道”的。而有的茶一开始或者几泡后就感觉很“寡”。

2、水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现在就回到了我们

cy316.cOM编辑推荐

水蓝印是什么意思


水蓝印是什么意思?“水蓝印”是普洱茶大家族中比较出名的一款茶,属于“七子饼”范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也因此变得弥足珍贵起来。之所以叫做“水蓝印”,是因为在其外包装上的“茶”字,是明显的水蓝色,区别于其他的红色、黄色、绿色等颜色,因此得名“水蓝印”。

关于“水蓝印”年份的争论一直很火热。普洱茶大师邓时海先生曾经提出过“水蓝印”有35年陈期之说。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引起了又一场关于水蓝印的争论。有人推测说水蓝印不过是80年代中叶到90年代中后期的产物,至今不过十余年,这使得“水蓝印”的身世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起来。

“水蓝印”的本质绝对有30年以上,因为从外形上看,茶青绝对是老茶青。只不过压饼成形的时间可能是15年以前,10年以前,甚至5年以前。于是很多偏颇的人以压制茶饼的年份来断定“水蓝印”的年份,这是极为不公平的。因为可以从茶水的老化程度证明“水蓝印”是35年陈期的茶!

而最扑朔迷离的在于,“水蓝印”分两部分,一部分在泰国,另一部分在香港。大家对它包装成形的时间有很多不同看法,但不论怎样,关键首先要看茶青,茶青有30年以上无疑。所以说“水蓝印”绝对是30年以上的茶!这个时间不是指包装和压茶的时间。

看待“水蓝印”问题要分开来看。茶青来源、压茶的地方、压茶公司的地点、压茶的时间都要分开来看!“水蓝印”绝对是30年以上的茶!

喝茶人常说的水路、水味、掉水、尾水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许多人在品茶时,或多或少都听到过“水路”、“水味”、“掉水”、“尾水”等几个词,有的人可能不太清楚这些词具体指的是什么,或者完全不了解,没关系,今天我们就分别采访一下茶行业内的人,看看他们是对“水路”、“水味”、“掉水”、“尾水”是怎么理解的吧。

什么是水路?

水路是一种主观上对茶汤入口,经过口腔,流过喉咙的感受描述,因为茶汤入口过喉的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所以每个人口腔敏感度的不同,会影响到感受的强弱。水路的形容是非常主观的感受,因人而异,并没有什么科学的研究来证明,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影响水路的原因?

影响水路的原因有很多,地理因素,生态环境,树龄,制作工艺;泡茶时的用水,水温,水质等,还有冲泡手法;甚至与个人的嗅觉,味觉有关。

怎么去表达水路?

通常我们会用粗、细来形容水路。水路粗的感受一般是茶汤入口后满嘴乱跑,过喉感粗糙且有滞感;水路细一般是茶汤入口顺滑细腻、过喉柔和且无阻碍。

什么是水味?

我理解的水味就是茶水分离。

水味出现的原因?

水味出现的原因一般有三个。

一、水质。如果水质过硬,因为硬水里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导致溶解度低,会影响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所以茶水味道不好,所以会出现水味。

二、茶质。我就说说普洱茶吧,在杀青时没有及时翻抖或杀青完成后没有及时揉捻,造成茶叶有“水闷气味”(秋茶或者雨水多的季节采摘制作而成的茶叶只是茶味淡,并非茶水分离)。普洱茶压饼后没有干透也会出现水味。存储过程中湿度过高转化后的茶也会出现茶水分离。

三、冲泡方法。冲泡水温过低、出汤时间过快等会造成水味比较重。

3、怎么去表达水味?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茶还是茶,水还是水,茶的内含物质与水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汤口感有所欠缺,这时就可以说有水味,或者水味重等。

掉水

什么是掉水?

掉水这个词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茶汤之间出现了不稳定,和茶与水的分离,就称之为掉水,我认为一款好茶,茶汤是会持续性很好的,特别是云南的古树普洱茶,应该是一直稳定的茶水融合为一体的。

影响掉水的原因

影响一款茶掉水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天气,每一款茶都是有生命力的,天气变化影响茶汤的表现,这个主要体现在季节性的变化,比如雨季潮湿温差大的话可能会导致茶汤的不稳定,香气、口感等方面受到了影响。

二、冲泡。冲泡时,水温和水质都会影响茶的掉水。

三、茶本身的品质。影响茶本身的品质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茶的掉水,比如制作工艺、树龄、地理生态环境等,比如说树龄,台地茶的掉水会快一些,导致茶水分离,而古树茶的话,只是茶味会变淡。

怎么去表达掉水?

如果说一款茶刚开始冲泡时,茶汤入口,茶水分离,前一泡有香、甜,润,或苦、涩、等味道,但之后几泡中缺少了其中之一,比如没有了涩,或没有了香,茶汤变淡薄,就可以说这款茶掉水了,这样的掉水并不是针对出现水味,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茶,泡了许多泡后,味道淡了,只是浓度减弱,但茶本身之前有的滋味还存在,这不能称之为掉水。

什么是尾水?

尾水指的是一款茶的耐泡程度已经达到极限,再继续冲泡出的茶汤。比如一款茶叶在冲泡15泡以后,继续冲泡出的茶汤,喝起来只有淡淡的茶味,或者有甜味,或者有涩味,苦味,甚至有的会出现水味,这时的茶汤就我们称为尾水。

尾水是不好喝吗?

一般来说,大部分茶的尾水都不好喝,因为有些茶的尾水只剩下涩味,或者苦味,而那些掉水快的茶叶,尾水会有明显的水味,而没有茶味。但是,有些茶的尾水会很甜,很有滋味,给喝的人带来愉悦感,因为其本身内含物质的丰富,经过多次冲泡后,碱类物质已经被挥发,剩下的只有糖类物质,此时的茶汤中,有甜味和淡淡的茶香,有很多人喜欢喝这些茶的尾水,所以,一定是好茶的尾水才会好喝。

品鉴茶到了尾水怎么处理?

一般来说,品鉴一款茶,到了尾水阶段时就可以停止品鉴了,或者更换茶叶,如果是品质较好的茶,尾水好喝,而大家又愿意继续喝的话,可以继续冲泡、品尝。

看完后你有没有对“水路”“水味”“掉水”“尾水”这几个词有了一定的了解呢?或者你有其他的理解,欢迎在下方留言,一起分享交流。

台地茶是什么意思


听说过古树茶,大树茶,乔木茶等等,那么台地茶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各位茶友介绍台地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叫台地茶。

台地茶指那些运用现代茶叶种植技术,新种植的密植高产的现代茶园产出的茶叶,它们通常树龄较短,品种较新,由于密植和过多的人工增产干预,茶叶品质上较老树茶稍逊。台地茶是指采制于建国后发展起来的密植茶园的茶,该类茶园的基本特点是“集中连片、高产”,伴随的是“喷药施肥、中耕修剪”。该类茶人工栽培后一直处于相对比较好的管理之中,如修剪、施肥、打药等措施是台地茶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措施。所以台地茶也可以说是人工养殖茶。

台地茶质量不如古树,二者产量相差数十倍。

台地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普洱茶市场需求量增加,为了发展普洱茶,当时的当务之急是迅速扩大普洱茶的种植面积,增加普洱茶的单位面积产量。而那个时候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发展台地茶。

真正支撑起普洱茶产业和云南茶产业根基的,是台地茶而非古树茶。或许,这是台地茶最重要的真相。2015年,云南茶总产量已经36万吨,综合总产值突破了600亿元人民币。这其中,普洱茶产量、产值约占三分之一,产量约10余万吨,综合产值约200多亿元。

台地茶大部分是人工选育的良种,为保持品种的纯系,多采用无性繁殖,这样茶树变异幅度较小,品质与母树相似,但其抗性较弱,每年须打农药来抵御病虫害的侵袭,而轻剂量的农药效果欠佳,重剂量的农药则会导致农残问题,鱼与熊掌,难以兼得。

良种的选育主要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产是首要目的,增产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发芽率,所以良种台地茶的发芽率相较地方群体种的大树茶要高的多,同时为了增产,茶区百姓也常使用催芽素催产,造成台地茶发芽期长而荫芽周期短,茶质没有适当的积累期,芽叶外表肥壮而质薄,且茶树没有合理的休养期,对茶树的生长和来年的茶质都有较大影响。

相对于古树茶来说台地茶因为是栽培的,叶身比较单薄,叶片较宽、圆,叶子裙边起波浪,叶边齿状呈规律性,叶背多毛。香气则飘扬而短暂。台地茶让人感觉口感单薄且有时味会杂些,茶汤的渗透难以让舌根感到舒畅,有的虽入口时感到霸气,苦涩味比古茶也重。台地茶不易舒,质感薄小且脆硬。台地茶的后度及留存在口腔中的茶味短暂,生津不明显,韵味短暂。

很多人都认为台地茶与古树茶相比,那么台地茶只能是“垃圾”。但许多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开辟的台地茶园,经过生态化管理、疏林化放养,早已不是当年的灌木台地茶园了。也就是说,今日的许多台地茶园,经过几十年的生长,早已长大了,有的已经接近乔木茶园,这些长大了的台地茶茶园,品质早已大大提高,有的甚至接近古树茶,早已不是当年台地茶园的概念。

茶叶发酵是什么意思


茶叶发酵是什么意思?我们通过说的茶叶发酵,就是指茶叶进行酶性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深色物质的过程。发酵多发生在能控制温度、湿度的专用室进行。影响发酵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温度、湿度和叶片的含水量等等。发酵茶与不发酵茶的区别也就是在这一点上。

发酵茶又分为轻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和后发酵茶。白茶、黄茶属于轻发酵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红茶是全发酵茶的代表,后发酵茶则是普洱茶。不发酵茶的代表则是绿茶。

发酵茶具有良好的养胃护胃的功效,对于降脂、降压、降血糖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主要是因为发酵茶在发酵的过程中,茶叶中的内含化学物质发生了不少转化,茶性也渐渐变得较为温和,对肠胃没有太大的刺激性。

而没有经过发酵的不发酵茶,主要特点就是较多地保留了茶叶内的天然物质,这些天然物质具有消炎、杀菌、抗衰老等功效,例如绿茶在这方面的效果就很好。可是由于没有经过发酵,不发酵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比其他茶类的高很多,收敛性也比较强。与发酵茶相比,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容易刺激胃部。

单从功效来说,发酵茶与不发酵茶各有各的好。发酵茶茶性温和,比较多人偏爱,而绿茶虽刺激性强,不过却保留了不少原叶成分。除了功效之外,也需要考虑自身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茶。

以上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总的来说,喝茶根据茶性选择较好。如果是寒凉体质的朋友,那么选择发酵茶饮用较好,而体质燥热的人群则选择不发酵茶饮用为好。

泡茶的“留根法”是什么意思?


将茶壶中的茶倒入公道杯,俗称“出汤”,这个时候,是要把茶倒尽还是留一点在壶中呢?

可以说,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人,泡茶是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关注泡茶的细节,这是茶人进阶的表现。

出汤时不倒尽,而是保留一点茶水在茶壶中,老茶客俗称“留根法”,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两种泡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

1.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把茶倒尽

冲茶之后,把茶汤倒入公道杯,壶身垂直,耐心地等壶里面最后几滴茶汤滴尽,也有人习惯上下甩几下的。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最后几滴茶是最浓的,可以说是精华成分,如果没倒尽,茶汤浓度不够;二是把茶倒尽可以避免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

留根法

故意不把茶倒尽,而是保留一点点茶水在壶中,留给下一泡。

如果前几泡都把茶汤滴尽,到后面几泡几乎就没味了,尤其是味淡的茶。留根法可以保留一些浓茶汤在壶里,留给下一泡,这样可以让连续几泡茶浓度下降不会太快。

2.这样的情形,需要把茶倒尽。

使用小茶壶、小盖碗(约100-250ml)泡茶,属于比较注重茶的滋味和香气的功夫茶泡法,需要把茶倒尽。

如果茶汤没有倒干净,留在壶里,壶体积小,不仅会导致茶底又浓又苦,香味还不好。即使下一泡加水冲泡稀释,茶仍然会带有过久浸泡的闷味。通常来说,泡茶一定要耐心把最后的茶汤滴尽,再把盖子打开,防止茶叶受热闷坏。

把茶倒尽,能体现每一泡茶的真实水平,每一泡茶细微的变化都能够感受出来,香气持不持久、滋味耐不耐泡都一目了然。

3.这样的情形,适用于“留根法”。

需要大量、快速、便捷泡茶的时候,采用“留根法”。这种情形相对功夫茶泡法来说,对茶汤品质要求较低。

比如用玻璃杯泡茶时,茶水是一直接触不分离的,喝到下半杯,茶汤越来越浓。喝完一整杯,第二杯再冲泡时浓度下降落差很大,到第三杯几乎没什么味道了。所以,可以在杯中保留一定量的茶汤,再冲下一杯。

或者是人多需要用大壶泡法时,茶叶浸泡时间比较久,如果不留一些“底料”,下一壶茶可能就淡如水了。同理,大壶茶泡法也需要在壶里留部分茶汤,再冲下一壶。

4.“留根法”具体怎么用?

前文所说的,主要是按照泡茶情形来选择出汤方式,注重茶叶品味的时候,使用功夫茶泡法需要把茶倒尽;注重效率和便利的时候,使用杯泡、大壶泡法用“留根法”更好。

“留根法”的使用,对于茶类来说也有所不同。

味淡的茶,如绿茶、白毫银针等,在使用杯泡或大壶泡法时“留根”约1/3,而用功夫茶泡法可以仅留下最底层的水不要滴尽;味浓而浸出较快的茶,如红茶、熟普等,使用功夫茶泡法不“留根”,而用杯泡、大壶泡法可“留根”约1/5。

同样的茶,不同的人泡差异很大,就是因为泡茶过程中有诸多细节影响茶的味道。掌握了基本的泡茶方法之后,细节就成了茶人进阶的捷径。

“留根法”的运用,正是注重细节的表现。泡茶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多尝试多比较,泡茶才会越来越好喝。

何谓茶寿?“茶寿”是什么意思?


茶寿指代108岁及以上的老人,是古人从字面上拆解的一种说法,它与我国的茶文化还有解不开的渊源,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看看“茶寿”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和故事传说。

茶寿,是108岁的一种说法。自古以来,老人长寿都有雅称。具体地说: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人们为长寿老人祝寿,还有喜、米、白、茶寿之说: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寿指99岁,百字少一横为白字。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茶寿的拆字法

关于茶寿的故事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位老和尚病了,久治不愈。一天,一位老人告诉他,蒙山顶有茶,春分前后,逢雷而发。你候在一旁,及时采摘三天。得一两,用蒙山水煎服,能治任何宿疾;二两,一辈子消灾祛疾;三两,脱胎换骨;四两,就地成仙。老和尚遵嘱,得茶两余,煎汤服用,没喝一半,病即痊愈,眉发由白转乌,以至熟人相见,不敢相认。

“茶寿”的文化内涵

今在盛产名茶的四川省名山县,茶农对此别有雅称——茶寿,初听为奇,细想在理,其饱含茶乡人对茶的酷爱。茶寿之意,原由有三:

一、茶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唐代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论述了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饪方法及用具等,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先民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的功用并开发饮用,阐明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茶文化。

二、茶树的寿命长久。笔者查阅了很多茶书,又走访了当地不少老茶农,他们一致认为,若无人为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变化的直接影响,尚未发现茶树会老死的。有的茶树树干虽然枯死了,但锯掉枯枝后,不久又会在树头长出新的枝叶了。茶树的生长期限的确比人类的寿命长得多了。

潮州市凤凰山是粤东最高的山峰,时常云雾重重,这里存活着近三千株宋种古茶树,也无确切的生长记载,长势仍然旺盛。这些古茶树茶叶质量连续二十多年保持国优名茶地位,闻名遐迩。因此,茶农曾赋诗:宋种古茶正年轻,香飘五洲赚美金,参评屡获奖,单纵驰名播真情。

三、饮茶使人健康。天然、营养、保健、治病,是茶作为当代绿色健康食品饮料的最大特点,并已成为一种延年益寿,防病治病的保健饮料。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茶的应用范围还将日益扩大。茶的营养成分和药理功能决定了它的食用和药用两种功效兼备的实用价值,因此,人们对茶的需求量也将迅速增加!

国家领导人贺“茶寿”

孙中山先生也主张“茶寿”说,赞茶“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饮食者为淡饭”,“穷乡僻壤之人”,粗茶淡饭,“不及酒肉”,“常多上寿”。现代文化名人林语堂也说:“我毫不怀疑茶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

2004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北京协和医院,亲切看望经济学界的泰斗———陈翰笙,向病床上的陈翰笙老人祝贺108岁寿辰。“陈老茶寿很难得,我们来给他祝寿!”总理一边说着,一边拿出准备好的蛋糕,并且亲自切开蛋糕。

茶叶中的“杀青”是什么意思?


今天,笔者主要想给大家讲讲制茶的工艺与品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制茶工艺以后,对茶的理解会发生质的飞跃,识茶、品茶、鉴茶的水平都会大大提高。

今天先来给大家说说“杀青”,做茶工序中的杀青可跟拍电影说的杀青完全不是一个意思。

杀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制茶工序,制绝大部分的茶都需要杀青,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杀掉”青气,才能散发香气

茶树鲜叶与其他很多植物的叶片一样,如果轻轻揉搓,会产生一种植物的清香,还会有一种令人不那么舒服的青气,通常可以称之为青臭气、青草气或者生青气。

杀青,简单来说就是把茶叶放在在热锅里炒制。如此一来,一些青气会散发出去,一些青气会转化为香气物质。

二、把茶叶炒软了,才能进行后续步骤

炒茶跟炒菜很像,茶树鲜叶下锅翻炒几下,一些水分通过热气挥发散失,本来硬而脆的茶叶马上就会变得柔软。

变软之后的茶叶,可塑性变强,之后就可以进行揉捻,把茶叶制造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三、终止发酵,把茶类定格

茶香散发、茶条变软,都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变化。要说到杀青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便是终止发酵。

我们常说,茶按照制茶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六大类,而制茶工艺最本质的区别是发酵程度的差异。

就像相机“咔嚓”一样,把画面定格,也把时间停住。杀青则是把茶叶的发酵过程停住,茶的种类因此确定下来。

茶叶不经发酵马上杀青,就形成了不发酵的绿茶。

茶叶发酵一段时间再杀青,就形成了半发酵的乌龙茶。

茶叶彻底发酵不需要杀青,就成了全发酵的红茶。

为什么杀青能把发酵停住呢?原来,茶叶发酵需要茶叶中一种叫“酶”的东西来催化,酶怕高温,杀青把酶杀死,发酵也就终止了。

那么杀青是如何操作的呢?

绝大部分的茶采用的杀青方式是炒制,只不过不同的茶所使用的炒制工具和手法有所不同而已。

此外,还有极少一部分茶采用蒸汽杀青,简称蒸青。蒸青是一种很古老的绿茶杀青方式,即蒸制茶叶,去除茶叶青气,终止茶叶发酵。现在仍然使用蒸青工艺的还有湖北的恩施玉露和日本的煎茶、抹茶等。

茶叶杀青主要有三个作用:

去除青气散发香气;

使茶叶失水变软;

终止茶叶发酵。

杀青如果杀得不足,那么茶就会有一股令人不悦的青味,如果杀过头了,茶叶便会发黄发暗,甚至焦边。

茶叶品质与制茶工艺息息相关。了解了这些之后,是不是对茶的理解又更进一步了呢?

喝茶时听到有人说"茶水分离",是什么意思?


作为一个拥有上千年喝茶历史的民族,中国人对茶叶滋味的描述可不只是甘甜、苦涩这些简单直观的词汇。

喝普洱茶时,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茶水分离”这个词,什么意思呢?乍一听,你是不是会想到这样一个画面:把茶人杯翻转一下,浸过茶叶的水就回流到杯里,茶叶则留在上面的滤网的上方,这样就“茶水分离”了。

好吧,这确实是“茶水分离”,但今天要和茶友们说的,是茶汤滋味呈现出的“茶水分离”。

什么是口感上的“茶水分离”?

我们喝茶,喝的是茶叶内含物质溶于水后的茶汤,回甘、苦涩、香气、喉韵等等,都是茶叶内含物质的味觉呈现。可以说,喝茶就是喝茶的内含物质。而冲泡就是要让内含物质更好的溶于水中,使茶汤有更好的表现。

如果出现“茶水分离”,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茶还是茶,水还是水,内含物质与水没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茶汤口感有所欠缺,香甜度很难激发出来。

为什么会“茶水分离”?

1、水质过硬

水的硬度影响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软水溶解度高,茶味浓。硬水中因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导致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因此我们应尽量选择软水,尽量避免使用井水等高硬度水泡茶。

2、水温过低

茶的溶解度和水温也是成正比的。如果茶汤水温偏低,则茶的内含物溶解量小,导致茶味不足、水味重。

其实没有必要过分担心水温高会破坏茶中的维生素,因为茶中的维生素稳定性较高,高温下损失程度其实很有限。

3、雨水茶

采摘雨季(在云南每年的5—9月)生长的茶叶来制作,很容易出现水味过重的状况。

4、茶叶受潮

茶在制作过程中干燥不够彻底、雨天及储存环境潮湿也会导致水味重。这种情况在干燥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好很多了。

5、水温不够高

泡茶的水温不够高。云南普洱茶属于大叶种茶叶,梗肥、叶厚,需要用达到当地沸点的水温,才能激发出茶叶的香气滋味。

6、醒茶时间不足

紧压茶醒茶时间不足。普洱茶一般采用紧压的制作方式,醒茶时需要一点时间充分跟水接触后,才能让茶叶稍微舒展溶出滋味,一般在5—10秒左右。

7、冲泡次数多

冲泡次数多。茶连续泡了二十泡以上,溶出的物质减少,水味自然就明显。

有些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错误的方式而误会了一泡好茶,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改善了。用心地泡好每一泡茶!

关于喝茶回甘,到底是什么意思?怎么感受?


一、关于回甘

好的茶经常会带有回甘,回甘的强度与持久性也经常作为评判好茶的指标。实际体验中回甘与生津还经常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比较神秘的体验,但不可否认回甘给我们带来愉悦的体验。相对入口立刻表现出来的甜味而言,这种苦尽甘来的后味更富戏剧性,也更多的与好茶品质联系在一起。

常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苦涩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证的。但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尝苦涩,而是在品尝茶带来的回甘生津,体验茶汤对味蕾的冲击。照这样说来,茶的回甘生津正是源于茶的苦涩。

通常情况下的回甘有这几种情况:

(一)回甘是口腔的一种错觉,即―对比效应

也就是苦尽甘来。茶汤中含有许多咖啡因、绿原酸、儿茶素等苦味成分。这些成分导致茶汤入口后,使我们感到苦味,但人的感官会自动调整以适应这种苦味。

等到这些苦味物质入肚后,感官依然保留这种错觉,以致会产生一种甘甜的感觉。

但此说法似乎有几点说不通:一、如果仅仅是一种对比效应,越苦的茶应该回甘更明显,但实际并非如此,许多茶我们仅仅感受到锐利的苦味,却感受不到一丝回甘;二、在好的铁观音茶中,入口其苦涩感并不强烈,但是其回甘依然明显而持久。

但也不能排斥这种感受的真实存在。如我们喝下苦味明显的茶汤之后,立刻喝一口白开水,会发现那白开水会变甜,这就是一种对比效应。也许这种错觉仅仅是造成回甘的一种因素。

(二)回甘是涩感转化的结果

茶汤的苦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质是咖啡因和茶单宁。茶汤的涩味形成的主要的物质是茶单宁。咖啡因的苦是不会长留舌本、很快就能化掉,这种苦味是“回甘”的基础。

当呈苦味物质不再长留舌本,化掉时就可导致味感改变出现味感“错觉”呈现回甘。这种错觉应该是一种人的本能需求反映,好在茶单宁可使咖啡因的作用减缓,使这种本能错觉停留在了口腔舌本。

茶汤的涩感是因为茶汤含有茶单宁成份,茶单宁具有收敛作用,能使口腔单细胞菌类的蛋白质凝固,进而使口腔局部肌肉收敛。

当茶单宁苦涩味化掉时收敛性转化,口腔局部肌肉开始恢复就呈现生津的感觉。如果茶单宁的收敛性过强,浓烈的涩对味蕾刺激性很强,会长留舌本让人反感,经常涩伴随着苦让人难受,这种苦涩主要是茶叶加工过程的不当形成的,这种苦涩对茶来讲就是一种很大的缺陷。

二、茶汤中可能导致“回甘”的成分

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氨基酸,具有鲜爽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生物碱中的主要成分咖啡碱也称咖啡因,具有苦味也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茶多酚中的主要成分儿茶素也称茶单宁,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也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

三、茶汤的口感与个人品评的差异

茶汤中主要呈味物质有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不同就导致了整体口感的差异。而茶汤的苦涩与回甘、生津是相生相伴的,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

我们喝茶是无从判定氨基酸、生物碱和茶多酚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更无从判定这三种呈味物质的含量应当遵循的比例,一般都是根据个人口感感官评定。

如果入口有苦,苦要个人口感可以接受,并且苦不长留舌本能够化掉后回甘;如果入口有涩,涩不可上腭不可挂齿不可黏唇,并且涩不长留舌本能够转化后生津。

通常所说的个人口感实际上是个人主观感受,是味觉、嗅觉、触觉对茶汤产生的各种刺激所形成的综合的主观感受。所以茶也因人而异。

好茶是茶汤的鲜爽本韵浓烈盖住茶汤的苦涩,并且苦涩在还无知无觉中已转化。但这种无知无觉在于人的主观感受,我们经常听说的“好茶是要有缘分的”就此因由。

口粮茶是什么意思?具备哪些特点?


雨季之后,就是骄阳似火的艳阳天了。每到这时,许多茶友的口味也会不自觉地偏向清淡爽口的茶品,这是人身体的自然选择,就像西瓜是夏天的产物那样顺理成章。炎炎夏日使人们对水的渴望倍增,做为开门七件事之一的“茶”自然少不得,但也马虎不得,于是乎,“口粮茶”闪亮登场。

口粮茶,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常备的、随时都可以品饮的茶品。市场上的普洱茶从几十块到几万块的价格不等,在我们信奉一分钱一分货的时候,也常常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想要考虑价格却又担心便宜没好货,另一方面想要考虑好喝却又对价格望而却步。所以很多茶友都在寻找品质和价格能够平衡的日常“口粮茶”。

“口粮茶”的说法一般常见于老茶客口中,它的称谓夹杂有很多意味在其中,其中有夸赞和对品质的认可,也有性价比的权衡,它代表了普通消费者的价值观。那么,什么样的茶才符合“口粮茶”性价比高的标准呢?

价格实惠

口粮茶,既然是作为一日不可或缺的饮品,肯定不能是动辄上千一两的茶了,毕竟土豪也是“珍稀物种”。但是口粮茶的价格也没有严格标准,能被寻常百姓消费得起,并且让他们觉得“值”那就对了。

颜值中庸

作为口粮茶,对外形就不要有过高的要求啦!口粮茶不管是条形的、卷曲的、甚至杂乱的,只要品质不错,口感符合自己的喜好,就不要要求太多。“颜值”这种东西,只能看看,又不能喝进嘴里,口粮茶还是多讲究对口味的中意度为上。

适口为佳

会把茶当做口粮的,多是资深的茶友和爱茶之人。许多资深茶友,对茶的口感还是有些要求的,不管你是要这茶口感甘醇浓郁,还是要味道纯正自然,亦或要求回甘有余,都是要求茶叶本身不能带着不该有的怪味,当然还要适合自己平时喝茶的口味才好,所以才会有句老话叫做“茶无最好,适口为佳”。

品质保障

每个人喜欢的茶品香气、滋味和口感都有不同,但是最基本的口感纯正、干净卫生、无异杂味等条件都是需要保证的,如果要求更高一点的话,至少要能够感受到普洱茶的越陈越浓越香。

所以总结起来说,是否具有性价比,才是茶友们在选择口粮茶时最关注的地方。那么,什么样的普洱茶,才符合高性价比的要求呢?

普洱茶与其他茶类最大的不同在于,经过存储后,可以越陈越浓越香。正因如此,普洱老茶一直备受追捧,但老茶的价格却让许多茶友望而却步。新茶时期的普洱茶,由于苦涩味重、茶性较烈,整体品饮价值不高;中期茶既初步具备了越陈越浓越香的特点,同时价格比较亲民,是选购口粮茶时不错的选择。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6772.html

上一篇:哪些人更应该常喝茶呢!

下一篇:茶叶抗癌并不是空穴来风!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