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闻香识茶:买茶时,闻到这几种气味可要当心了

2019-11-16

在喝茶之前,气味是最直接迎面而来的,香味令人神清气爽,而异味则令人不悦,甚至感觉难受。

可以说,闻起来就不舒服的茶,喝起来肯定也不会好。

异味,一方面是制茶工艺不良产生的异味,另一方面是储存环境不好而产生的异味。如果闻到以下这些异味,就要留个心眼了。

1.焦气

指在制茶过程中叶片炭化时产生的气味。

通常茶叶在炒制时如果混入一些老叶、没有翻炒均匀或是碎末过多,都容易炒焦,产生焦气。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武夷岩茶在焙火时,如果没把握好火候,或是故意想掩盖茶叶的一些缺点,会焙得过重,导致茶叶炭化。闻起来就会有焦气,喝起来也会有焦苦味等。

2.水闷气

水闷气沉闷不爽,属于不愉快的气味。

我们喝茶会说“鲜爽”“甘爽”等等,虽然“爽”这个词很难用语言去描述,但它与“闷”是正好相反的感觉,就是喝起来很“不爽”,不舒服的感觉。

雨天或露水比较大的时候采茶,叶片上就会有很多水珠,这样的鲜叶很难去除水分,杀青也容易杀不透,产生水闷气。

杀青时没有注意“多抛少闷”“抛闷结合”的手法,就容易把茶做坏。就像我们炒菜一样,要注意翻炒抖动,让菜叶的水分快速散失,如果用盖子闷住,就会产生不愉悦的味道。

3.青气

像割草机割草之后,产生的青草臭气。cy316.cOm

绿茶中的青气,可能

精选阅读

当心,茶有这几种气味就不好了!


在喝茶之前,气味是最直接迎面而来的,香味令人神清气爽,而异味则令人不悦,甚至感觉难受。

可以说,闻起来就不舒服的茶,喝起来肯定也不会好。

异味,一方面是制茶工艺不良产生的异味,另一方面是储存环境不好而产生的异味。如果闻到以下这些异味,就要留个心眼了。

焦气

指在制茶过程中叶片炭化时产生的气味。

通常茶叶在炒制时如果混入一些老叶、没有翻炒均匀或是碎末过多,都容易炒焦,产生焦气。

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武夷岩茶在焙火时,如果没把握好火候,或是故意想掩盖茶叶的一些缺点,会焙得过重,导致茶叶炭化。闻起来就会有焦气,喝起来也会有焦苦味等。

水闷气

水闷气沉闷不爽,属于不愉快的气味。

我们喝茶会说“鲜爽”“甘爽”等等,虽然“爽”这个词很难用语言去描述,但它与“闷”是正好相反的感觉,就是喝起来很“不爽”,不舒服的感觉。

雨天或露水比较大的时候采茶,叶片上就会有很多水珠,这样的鲜叶很难去除水分,杀青也容易杀不透,产生水闷气。

杀青时没有注意“多抛少闷”“抛闷结合”的手法,就容易把茶做坏。就像我们炒菜一样,要注意翻炒抖动,让菜叶的水分快速散失,如果用盖子闷住,就会产生不愉悦的味道。

青气

像割草机割草之后,产生的青草臭气。

绿茶中的青气,可能

泡茶时,切记别再用这几种杯子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都喜欢喝茶,但是在泡茶的时候,你知道有哪些杯子是不能用的吗?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

第一种:一次杯子,这些杯子用起来方便,但产品合格率无法判断,卫生问题也很难达到标准,而且一般用料较差,遇热会产生有毒的物质,尤其是一次性纸杯,一些不良的商家,为了使杯子看上去更白,加入大量的荧光增白剂,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第二种:金属杯子,茶水中含有弱酸性的物质,与金属材质的杯子内壁产生化学反应,分解出有害物质,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不建议大家用金属材质的杯子泡茶。

第三种:塑料杯子,因为塑料杯子在制作过程中,添加增塑剂,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用塑料杯子来冲泡热茶,有毒的化学物质会溶于茶水中,长期饮用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喝白茶真的能养生吗?

茶友们都知道,越是保存的年份越长,白茶的茶叶品饮口感、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也就越高。先不说老白茶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麻疹那些奇效作用,而且陈年的白茶还可作用于牙痛、头疼、助消化、养胃和预防龋齿等症状,并且和老陈皮搭配一起更是去鼻炎和感冒退烧的一味良药,其效果比抗生素都好。

然而,有人却抱怨说:我之前是喝普洱的,现在不过就是想喝个老白茶来养养身体,我都在某宝上交了好几次学费了,喝起来怎么那么涩?太难喝了!

但其实正宗老白茶的汤色红稠,口感绝对是属上等!尤其是在经过传统晾晒和干燥工艺、并且合理多年存放后,白茶茶性会由凉转为温和的茶性,不仅香气滋味变得陈韵幽香,闻之醒神,滋味也会变得更加的浓郁稠滑,还具有三抗三降的药用功效,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饮用养生,可有效防治心脏病、中风的发作,对平衡血糖效果显著。

闻香识普洱,普洱茶29种气味深度分析


普洱茶是有气味的,多数人都只认识身边熟悉的参照物来说是某某香,其中某些香味是普洱茶的魅力和韵味所在,香味的高低、醇正、持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洱茶的价值。那么普洱茶都有哪些气味呢?这些气味都是如何形成的呢?赶紧收藏起来吧!

▶清香味

这是普洱茶(生茶)以及晒青茶最常用的一个香气描述,以其有清鲜淡然之意,与浓郁芬芳截然不同,让人嗅来有素雅之感,如深山老林、广袤草原之气,无扑鼻之香,却自然和谐,让人舒适

茶叶的清香的气味分子构成主要是青叶醇以及一些简单脂肪族分子。杀青初期,随着叶温上升,顺势青叶醇大量挥发以及转变成反式青叶醇,加上一些高温下降解产生的简单脂肪族分子共同形成了清香的特征

▶毫香味

这在普洱茶级别很高的时候会表现出来的香气特色。顾名思义就是“毫”所表现出来的香气,与“粗”相反,这种小芽未展的鲜嫩也独具一种特色之香,让人更觉清新可人

▶鲜爽型花香

花香在普洱茶(生茶)中很常见,而且表现得多种多样,其中很多具有鲜爽花香特色的茶往往令人印象深刻。这种类型的花香或如铃兰、或如百合,虽可香得扑鼻,香得透墙,香得沁人心脾,但香得纯粹,单只是一种纯嗅觉的享受,不似果香蜜香一般嗅来令人流延生唾。“鲜爽型花香”也可以叫做“高扬型花香”

对生茶的鲜爽型花香贡献最大的物质是芳樟醇,这是一种高沸点香气物质,通过杀青将以青叶醇为代表的低沸点香气物质挥发掉后,其如百合或铃兰的花香就显现出来了

▶甜醇型花香

此类香气或如茉莉,或如栀子,嗅来令人愉悦,往往使人不自觉地深呼吸,精神更为之一振。此类香气在生茶中极为常见,β-紫罗酮、茉莉酮以及部分紫罗酮衍生物等香气物质在生茶中都参与了这种香型的表现。这些香气物质基本在加工过程中生成,沸点高低不同,不同含量不同比例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是普洱茶香气特色多样的原因之一。

▶柔和型花香

此类香气以玫瑰香为代表,一些存放了几年的生茶会表现出这种香型。这种表现在普洱茶(生茶)中的柔和型香气与鲜爽或甜醇类的较易刺激嗅觉的香气不同,让人感觉不温不火,在普洱茶中较为少见,独具特色。所谓“兰香型”也可以属于此类,只是兰香比玫瑰香更低沉更轻柔,已接近于似有似无的状态了

与玫瑰香相关的气味分子主要是香叶醇,香叶醇具有玫瑰香气,是在茶叶中重要的香气物质,级别较高的茶含量会偏高一些。但总体来说,云南大叶种中的香叶醇含量较中、小叶种低,所以能表现出玫瑰香型的普洱茶极少

▶糖香

糖香在普洱茶中也较为常见,其中以冰糖香最为突出,它往往伴随着强劲的回甘,与凉爽的喉感,因此是茶叶品质优异的特征。还有如甘蔗香者,也自成风格。糖香的构成一方面与蜜香甜香有一些重复之处,另一方面就是一些糖类本身的香气。可溶性糖在普洱茶中含量很高,一般占干物质的4-7%

但此处所说糖香都是对普洱茶品质做出肯定判断的积极香型,并不包括以下将要描述的焦糖香

▶焦糖香

这往往是在普洱茶加工不得要领的时候出现的特色,颇受人关注的巧克力香亦属此类。这种香气给人的感觉如烤面包、饼干等烘烤而成的食品中的甜香,在食品工业中这非常重要,是积极的。但是放到普洱茶里面,却适得其反,它意味着茶叶经历过高温的烘或炒,导致茶叶活性下降,一些与后期转化密切相关的物质如残余酶等会被大量杀死,这就严重伤害了普洱茶该有的特色品质,所以从这种观点上来说,从长远来看,这种焦糖香的茶不适宜于长期存放

▶水果香

此种香气在普洱茶中普遍存在,或如苹果,或如柠檬,或如甜桃,或如西瓜等等。形成原因不一,有些是因为本身具有水果香的香气物质得以显现,有些则是因为具有几种香气混合而形成的效果,因此虽然常见,却不易捉摸。如苹果香在青气将散的新茶中常见,西瓜香在存放了较长年份的生茶中时有见到,但更多具水果香的茶,都是偶有所见,如羚羊挂角,难以捉摸

与之相关香气有部分紫罗酮类衍生物,以及具有浓甜香和水果香的部分内酯类,具有柠檬清香的部分萜烯族酯类,还有在加工及储存中产生的芳樟醇氧化物

▶梅子香

通过一定时间存放的生茶经常会出现梅子香,在普洱茶(生茶)中是非常好的经典香型,最具代表性的梅子香嗅来有清凉之感,又略微带酸,恰同青梅气息,受到广泛好评

为何梅子香如此令人喜爱?其主要原因是一种心理作用,即对比效应。当我们在单一香型中加入一点点的其它不同香气,就会使得两种香感都更加突出,梅子香中的对比效应就非常典型

有些茶因为发酵不当或是存放不当出现不良酸气,往往被人牵强附为梅子香,但这二者区别很大。梅子香自然舒适与茶搭配无违和感,而不良酸气则显得突兀。有梅子香的茶滋味纯正,而有不良酸气的茶茶汤滋味也发酸

▶干果香

此种香气在普洱茶中较为罕见,或如苦杏仁,或如松仁,或如槟榔等等。具有干果香的普洱茶往往是存放有相当年份陈化度较高的生茶以及部分熟茶

直接相关的香气物质有具有苦杏仁香的苯甲醛,和有干果类香气的茶螺烯酮和2-乙氧基噻唑

▶蜜香

蜜香在普洱茶(生茶)中较为常见,很多茶区的茶在存放过程中能长期表现出蜜香,而且这种香气持久耐闻,又易于描述和理解,因此容易被记住,具有蜜香的普洱茶也有较好的品质,有时候喝一泡蜜香纯正的茶,可以一整天都在口中留有余韵。蜜香与花香的配合,构成了大部分普洱茶(生茶)在陈化初期的醒目特征

形成蜜香的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酸苯甲酯,该物质沸点较高,因此散逸缓慢,能较长时间存在。此外苯甲醇也具有微弱的蜜甜,对密香也有一定贡献

▶陈香

陈香常见于普洱茶(熟茶),以及通过长时期存放转化程度非常高近于熟化的普洱茶(生茶)。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核心香型,纯正的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代表香型,其它的香型都是在陈香的基础上来谈,没有陈香就不是合格的普洱茶(熟茶)

陈香嗅来类似于老木家具散发出来的那种深沉香气,但更具活力,与其它茶类摆的久了发出的呆滞的陈旧气息不同,普洱茶应有的陈香是陈而有活性的,并无沉闷之感。“活性”是普洱茶的品鉴节点,是整个普洱茶鉴赏中可以一以贯之的核心要素

陈香是一种复杂的混合香气,是陈味,木香,药香等等类型气味的混合表现,涉及的香气物质众多,其中对普洱茶陈香贡献最大的是1,2-二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等,都属于在发酵中生成的物质

▶枣香

这种香气嗅来如干枣,有些甜糖香有些木韵,一般是熟茶才具有的特征。枣香在普洱茶中是非常经典的风格

这种香型往往在原料比较粗老的普洱茶中容易出现,因为粗老叶的总体糖类含量更高,在发酵过程中也能生成更多的可溶性糖。当糖香达到一定水平,就能与木香等其它香气混合而表现出类似干枣的香气

▶桂圆香

这种香气嗅来如干桂圆,通常出现在级别较高一些的普洱茶(熟茶)中,具有桂圆香的普洱茶往往在加工过程中发酵程度较重,干燥温度较高

在普洱茶中桂圆香与枣香有类似之处,但往往不如枣香醇厚

▶樟香

樟香多在存放时间较长的生茶中出现,嗅来如香樟木,有沉静自然之感,与樟脑味并不尽相同,有些发霉变质的茶会具有颇似农药般的刺鼻樟脑味与樟香有关的香气物质主要有莰烯和葑酮,二者都是具有樟脑味的香气成分,混合花木香而表现为令人愉悦的樟香

▶木香

木香是普洱茶中非常普遍的一种香气,在熟茶中尤为突出,通过某些选择微生物接种技术加工出来的普洱茶(熟茶)会具有非常突出的木香。木香与花香蜜香的高扬不同,给人的感觉低沉温和,是利于普洱茶品质的香气

对普洱茶木香贡献最大的是α--紫罗酮、β-紫罗酮、α--雪松醇、α--雪松烯、β-愈创烯、二氢猕猴桃内酯等成分

▶霉味

因茶叶发霉而产生的不良气味,嗅来刺鼻,令人不悦。通常见于存放不当的茶,比如在温湿度过高环境下长时间存放而腐败变质的茶

在普洱茶中与霉味相关的主要物质是3,4-二甲氧基甲苯

▶参香

类似于人参的香气,常见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存放过的熟茶

在普洱茶中香气成分有和人参香气成分类同的部分,比如具有泥土气息的棕榈酸和具有木质气息的金合欢烯均可在人参的香气成分中找到。普洱茶中人参香特征的构成除了这些物质外,还有部分木质香气和甜香的参与

▶烟熏味

烟熏味并非茶之本味,乃是在加工或贮藏中受浸染而成。属于茶叶中常见的异味,对普洱茶品质没有积极影响

因晒青毛茶制作的特点,在雨季时节时常需将茶移入室内干燥以避免雨淋,从而容易受到山区农家室内的烟熏浸染。因此夏秋茶更容易带有烟味

烟味的相关物质很多,最主要的是愈创木酚和4-甲基愈创木酚,这些物质的沸点高散逸慢,因此通过存放使得烟味消散难度很大

▶烟焦味

烟焦味是普洱茶中常见的不良气味。其产生源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而得。因此烟焦味往往在加工很粗糙的普洱茶中才出现

▶药香

药香自然就是中药之气,如人身处药铺所闻到的中药气息,其实就是陈放很久的草木之气,因为茶叶也是草木,在陈放久了以后,自然也会出现类似气息

在南方气候湿热的地区茶叶陈化更快,因此数年之后就可能感受到药香,而在干燥气候中存放则长时间内难以有药香出现

药香的相关香气物质主要是有中药味的癸醛、藏红花醛以及各种具有木香的成分

▶酸菜气

在新制的生茶中,时常会有与酸菜类似的酸气。很多老厂的加工师傅制茶时,会在杀青之后将茶堆起捂一段时间,有了这样的一道工序,茶叶在干燥之后色泽会显得更深,口感会更醇和,香气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如果捂得稍有过度,就会出现类似酸菜的气味

与这种气味相关的物质主要是低级脂肪酸,易于挥发散逸,因此对于打算长期贮藏的普洱茶品质没有太大影响

▶野菌香

野菌香一般出现在普洱茶(生茶)中,嗅来诱人嘴馋,非常能勾起人的饮茶欲,是非常经典的香气,野菌香往往伴随着高级的品质

其香气构成主要是亚油酸转变而成的一系列八碳风味化合物,如1-辛烯-3-酮、1-辛烯-3-醇等,该类物质沸点低散逸快,因此贮藏年限较长的茶不容易保留野菌香

▶烘炒香

有时会出现在制作不当的普洱茶(生茶)中,是应该尽量避免的香气

如板栗香和豆香都在烘炒香之列,烘炒香就是通过热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气味。在很多食品以及其它茶类中都属于积极香型,但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决定了其不应经过高温,因此烘炒香的出现对普洱茶品质评价来说应减分

烘炒香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一些含硫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必须在高温加工中才能产生

▶堆味

堆味是从形容“发酵渥堆”的上来的,就是描述一种类似混合酸、馊、霉、腥等不良感觉的发酵气味

在新制熟茶中普遍存在,因为传统熟茶渥堆发酵工艺是一个长时间而且复杂的变化过程,数顿至数十吨茶叶堆放在一起发酵,不可能做到绝对均匀,因此部分发酵过度和不足的茶叶就会产生一些不良气味,而如何把这种不良气味在加工完成的时候降到最低,就很考验加工技术了

如果没有发生严重的发酵不足或者是过度,那么根据堆味的浓度,通过长短不同时间的合理仓储,这些不友好的气味就能被自然分解散逸而展现出陈香

▶水焖气

常见于用雨水叶或揉捻叶焖堆而不及时干燥的普洱茶(生茶)

如同炒青菜时用锅盖焖过,就会产生的气味一般,在茶叶加工的小环境中如果出现湿热不透气的状况,就会产生类似气味

▶生青气

常见于杀青不足的普洱茶(生茶),似青草的气味。因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所致

▶粗青气

常见于原料粗老的普洱茶(生茶),似青草的气味。因为鲜叶粗老,含水量少,在杀青过程中必须采用“老叶嫩杀”,即杀青时间短杀青温度低,技术不够就很难保证青叶醇等相关青气物质的消散,因此常常会有粗青气

▶日晒味

常见于存放时间较短的新制普洱茶(生茶),这种气味嗅来就如同晴天晒好的被子一样

光线能够促进酯类等物质氧化,其中紫外光比可见光的影响更大。长时间的光照能引起茶叶化学物质的光化学反应。可以猜测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相关气味物质共同构成了日晒味,但其具体成分还有待研究。

当闻到这几种味道,就可以判断不是什么好茶了


在喝茶之前,气味是最直接迎面而来的,有时候我们会闻到一些异味。

如果闻到以下这些异味,就要留个心眼了。

至于如何闻气味呢,可以闻壶盖上的气味,茶汤的气味,还可以等茶渣稍凉闻叶底的气味。

焦气

指在制茶过程中叶片炭化时产生的气味。

通常茶叶在炒制时如果混入一些老叶、没有翻炒均匀或是碎末过多,都容易炒焦,产生焦气。

如果没把握好火候,或是故意想掩盖茶叶的一些缺点,会焙得过重,导致茶叶碳化。闻起来就会有焦气,喝起来也会有焦苦味等。

水闷气

雨天或露水比较大的时候采茶,叶片上就会有很多水珠,这样的鲜叶很难去除水分,杀青也容易杀不透,产生水闷气。

杀青时没有注意“多抛少闷”“抛闷结合”的手法,就容易把茶做坏。

青气

绿茶中的青气,可能来源于杀青前摊放不足,杀青没杀透,或是一些商家为了保持鲜绿的颜色故意降低杀青程度,看到特别艳绿的绿茶要小心了,有青臭气的概率很高。

红茶中的青气,可能来自揉捻程度不够,发酵不完全等。

青茶中的青气,可能是做青、杀青没做透,或是焙火后又吸湿“返青”了。

酸馊气

通常在劣质红茶中常见,加工过程中萎凋、揉捻、发酵的程度没有控制好,另红茶有一种“沤坏了”的感觉,不仅闻起来就酸得发馊,喝起来也很酸。

还有可能是储存时受潮,或是冲泡水温太高,也可能会出现酸味。

霉气

茶叶储存时,一定要注意干燥。一旦茶叶受潮,含水率达到某一个界限,茶叶就极易发霉,产生霉气。

还有一种情况是紧压茶没有完全烘干。

陈气

绿茶保存不当,就容易产生一种陈味,闻起来就没有新鲜绿茶的鲜爽味。

一些过于干燥的陈年老茶,虽然与受潮发霉不同,但仍然会产生不愉悦的气味。千万别把陈气跟陈香搞混了。

在审评的专业书籍里面,很多异味都被描述为“令人不愉悦的气味”。

判断茶的品质,香气是很直观的反映。闻到清香,会有心旷神怡之感;闻到异味,会觉得闷、难受。所以,闻香不仅要用鼻子,还要调动整个身体去感受。

岩茶:如何闻香识茶?


想喝武夷岩茶,主要是好奇“岩韵”,而“岩韵”首要体现就是岩茶的香气,岩茶的香气跟其他茶类的香气有什么不一样呢?它独特的霸气是否只是体现在它的香气上?好的岩茶才有“岩韵”,如果想挑到好的岩茶首先就要学会品香,品武夷岩茶的“香气”。

岩茶的香气认识,主要体现在干香,盖香,水香,杯底香。

【干香】

是指干茶所具备的茶气,有个很好的方式来区分干香的好坏,将盖杯用开水加热后倒干,取适量干茶置入杯中,加盖轻摇即可闻香。

在闻干香的时侯可以感受出茶叶的干香效果,是否有异味杂味,但不易区分出茶品的好坏。也不好在些环节鉴品出茶的品质或品种特征。

当然也有一些茶干就能很好表现出品种特征的茶。如:奇兰,老枞水仙这些品种特征相当明显的茶品。

【盖香】

第一道茶出水之后在杯盖上留下的香气。

盖香是区别茶叶品种特征及品质高低的重要环节。很多茶品的特征在杯盖的表现都是很显的,当然,盖香也是从茶的香气上对茶叶品质好坏进行评定重要指标。

茶品在盖香上的表现主要有:品种香(茶香),花香,炭火味,果糖香等。

还有就是茶叶的异味杂味(如果有异味杂味)这个时侯也可以很好的品评出来。如:烟味,返青味等。

【水香】

是指茶水入口后在口腔中的香气。

这时是对盖香的进一步加深了,也就是对盖香的进一步确认。

【碗底香】

是指几泡以后,将盖碗倒置,取出茶叶后盖碗碗底的香气。

这个香气也是对茶叶品质高底的进一步确认,以清幽的香气为上。当然主张,盖香,水香,杯底香的三香一致为上了。

茶香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对岩茶的香气而言,花香,果香为茶中的上品,茶香,炭香为岩茶所必备的特点,烟味,返青等异杂味为茶中大忌。

对于茶叶香气的品鉴上,特别要注意:

清香≠青香,茶香(品种香)≠花香,炭香≠果糖香。

1、清香vs青香

清香的岩茶,是指茶叶本质特征好或香气表现比较理想的岩茶使用轻火工艺精制的成品茶,实指岩茶制作工艺的培火较轻的茶品。

而青香,则是茶品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发酵时间过短或炒青时间不够而导致的青草的味道,是加工不到位的特点,即使焙足火花也有可以有青味存在。

清香,是茶的工艺问题,而青香,则是茶的品质问题了。

2、品种香vs花香

这两都实质上是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所有的茶叶都具有的茶香,在清香的茶里面较难区分的是茶香与花香之间的不同,个别品种茶如:105(黄观音)本身所具备的品种香就有点类似花香,不过对于茶香和花香的区分来说,品种香相对较锐,冲,而花香的茶的香气要更幽,更具收剑性。

3、炭香vs果香

炭香则主要体现在中足火的区分上了,炭香在盖香中的体现为焦糖香,主要表现在茶品前三泡的香气上,而果香的体现则要冲泡二到三泡以后可能才能体现出来。

对于岩茶香气的认识来说,还在于各位在品饮的过程中,注重对比,注重积累,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区分了。

关于前面所说的几种香气:

茶香:指品种香,也就是各种茶叶品种本身所具备的品种的香气。

花香:清香的茶品中表现出来的类似花粉的香气。

果糖香:是指中火或中火以上的茶品开泡时感受到的类似于蜜糖或果奶香的香气。

炭香:是指中火或中火以上茶品所具有的炭火味。要区别于焦香(培火过高或过急而产生的咖啡香)。

清香:实指岩茶工艺中轻培火工艺所制作的岩茶的一种香型。别于足火或中火的熟香型。

关于清香及熟香:

常理来说,清香的岩茶以轻培火为主,熟香的岩茶以足火为主,而中火的茶品有可能表现为轻香,也有可能表现为熟香,不好完全界定。

花香必然表现在清香型的岩茶中,而果香则必出自熟香的茶品中,清香茶中的果香,熟香茶中的花香,则是个案中的个案,或说是实属难得的精品了,个人认为不大可能。

闻香识茶,普洱茶也闻香


茶的香气是茶的品质特征之一。我们往往可以通过茶的香气,再借助于其他外在的表现方式比如茶气比如滋味等,来判断一款普洱茶的品质,分析它的陈化状态,确定它的价值。

普洱茶中的香气从何而来?有人说是与之生长的环境有关,最典型的说法就是普洱茶的樟香与它生长的环境中的樟树有关。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我们知道,绿茶的香气往往与之生长的环境有关系,比如太平猴魁的兰香、比如洞庭碧螺春的花果香,似乎已是十分确定的了,因为离开了那个特定环境种出来的绿茶确实没有原产地的特定的香气了。

但是,普洱茶因为有长期存放和转化的原因,在香气的形成上就比绿茶要复杂得多。普洱茶的香气一般地被认为是在长期的存放、转化过程中形成的芳香物质的集合。这些芳香物质在数量和类型上相当多,因环境不同、茶的转化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比例,从而形成不同的香型。我们普通人的鼻子还是不行,就说那个88青饼的果香吧,我们普通人也就只能停留在果香这个层面上,最多来个梅子香(不少北方人还不知道梅子是什么东西),六七泡以后说转成枣香了。前不久,我曾经请一位专业品酒师喝过88青。在品尝第一口时,她竟然一口气说出了十多种水果香型!如果,香气的形成一定是由周边植被环境造成的话,要么是品酒师瞎说,要么是云南这茶树周边长了十多种水果树?呵呵。

品鉴铁观音的过程中,闻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普洱茶的香气虽然不似其它茶类般高扬,但普洱茶独特的香气和韵味也是其它茶类所不具备的。所以,在冲泡和品鉴普洱茶的过程中,闻香,同样是不可错过的享受。

我的操作过程是这样的:一、温杯,二、温茶,三、闻香,四、闻杯。

一、温杯。开始泡茶之前,先按照所需数量备好干茶。首先用滚水充满茶壶(盖碗),并等待一会,让茶壶充分升温,然后将开水倒入公道杯。这样既起到清洁的作用,更使得器具充分升温,为后面的闻香做准备。

二、温茶。茶壶倒空之后,迅速把干茶装进茶壶,盖上盖子,利用壶内的温度和湿度蒸一下久已干涸的茶叶,以便香气挥发和闻香。同时,因为这个动作,在后面冲泡时,茶叶的香气也会更充分的展现。

三、闻香。干茶在茶壶里面的同时,可以清洁公道杯、茶杯,让公道杯和茶杯也能够升温,这非常有利于完整的体现茶叶的香气和韵味。这样停留大约20秒以上,其它器具都清洁完了,可以微微掀开一点壶盖,轻嗅干茶的香气。好的普洱茶,在这时会有令人非常享受的、沉稳的香气散发出来,切不可错过。

四、闻杯。闻香之后,开始洗茶。洗茶的水倒入公道杯之后,让已经吸水的干茶在壶里静置一会,这是润茶。在润茶的同时,将公道杯中洗茶的水倒掉,轻轻晃动公道杯使其降温,大约10秒钟公道杯温度稍低之后,闻公道杯的杯底香,又是一次美好的享受。这时所闻到的香气,最能充分体现普洱茶的独特韵味,焉能错失!

普洱茶的这个闻香过程,同时也是鉴别普洱茶品质的一个重要方式。如果茶叶制程有问题,或者仓储串味、霉变等,在此时会嗅到不悦的气味。而好品质的茶,不同山头的茶,在此时也会展现出丰富的香气类型、强弱和持久性,成为判别品质的重要依据。

如何闻香识茶?


茶香,是茶的灵魂,同时茶香也是判断茶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些资深老茶友,通过闻香识茶,就能判断一款茶的好坏,从而选择自己喜欢的茶,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1、闻哪里?

首先,干茶香。一般而言,好茶的干茶香格外明显,质量越高的茶叶,香味越独特明显,如闻到一股青涩气、焦煳气那么多半都是劣质的茶叶。

其次,杯盖香。在水冲入盖碗后3-5秒,拿起杯盖,先闻杯盖的中心,再闻杯盖的边缘部分。不同的茶其香气产生的时间会不同,可在冲泡不同次数后分别闻杯盖香。

第三,落水香。有些茶,从杯盖中或许闻不出香气来,可是在入口时,会有香气从口腔中表现出来。当然,跟杯盖香一样,温度渐减,香气会有变化。

第四,杯底香。当茶喝完后,将叶底倒出来,用心感受下盖碗杯底的香气。此时盖碗的温度不高,如果依然有浓郁的香气,此款茶在香气品质上应属上乘。

2、怎么闻?

首先,热嗅。温杯烫盏过后,开始冲泡,出汤之后从杯盖闻香气以及感受热汤中的落水香,此时从茶汤飘散出来的香气还夹着沸腾的水蒸气,是为“热嗅”。茶香气的高扬或者低沉,在这个时候已经高下立见,不过这时嗅到鼻腔的主要是一股热气,我们只能简单判断这款茶是否带有杂味、异味,也就是判断茶香是否纯正。

其次,温嗅。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香型,有些茶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香型,不过大多数茶的香气并不是单一的,或是几种相加混合,或是几种轮流变换,这都是茶香的丰富。当然,从整体来说,通常一款茶的香型表现是保持不变的,一泡换一香型的情况非常少见。

再次,冷嗅。品完了茶汤,可能还对茶的滋味念念不忘,这时候去闻品茗杯或公道杯中的香,则为“冷嗅”,可判断这款茶的香气是否持久。有些茶香气馥郁却并不持久,茶汤没了香气也就没了,有些茶虽香气淡薄,茶香反而持久不散,即使没了茶汤,还可以闻到或浓或淡的香气,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挂杯香”。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每次闻香的时长最好是2~3秒,闻茶的时间太短,会对香气感受不充分,但时间太长也会产生嗅觉疲劳,从而失去灵敏感。

3、茶香哪里来?

原因一:品种

不同品种的茶树各有其不同的品种香,品种香很难用文字来描述,通常那些描述茶的香气的词,如果没有喝过足够多的茶是很难感受到的。

原因:产地

同样的茶树品种,种植在不同的地区,因为日光辐射强弱、日照时间长短、茶园方位朝向、气温高低、降雨量多寡、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施肥种类与周遭生态环境等不同因素,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产地香气。

原因三:季节

单一产地的单一品种,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内含的香气成分也会不同。在较为潮湿并且日照短的春季,香气较为清新优雅。

原因四:工艺

制造加工是决定茶叶香气的最重要因素,采制当天的天气则是能否制造高级品的先决条件。茶叶的成熟度、茶叶采摘时段、茶青叶片采摘比例、制茶人的操作方式等,这些都决定了茶叶的香气。

闻到这几种味道,就可以判断不是好茶


在喝茶之前,气味是最直接迎面而来的,香味令人神清气爽,而异味则令人不悦,闻起来就不舒服的茶,喝起来肯定也不会舒心。

异味,一方面是制茶工艺不良产生的异味,另一方面是储存环境不好而产生的异味。如果闻到以下这些异味,就要留个心眼了。

茶带焦气

焦气是在制茶过程中叶片碳化时产生的气味。

茶叶有焦气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茶叶在炒制时如果混入一些老叶、没有翻炒均匀或是碎末过多,都容易炒焦。另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武夷岩茶在焙火时,如果火候没把握好火候,或故意想掩盖茶叶的一些缺点,会焙得过重,导致茶叶碳化。闻起来就会有焦气,喝起来也会有焦苦味等。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对有焦味的茶叶并不太在意。其实,焦味茶叶不宜饮用。因为焦气的茶叶中大多营养已经丧失,因此无论从营养角度还是从食品卫生角度考虑,焦叶茶叶是不宜饮用的。

茶带水闷气

水闷气是指沉闷不爽,属于不愉快的气味。我们喝茶会说“鲜爽”“甘爽”等等,“闷”是正好相反的感觉,就是喝起来很不舒服的口感。

水闷气的产生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采摘雨水叶,未能及时处理叶片表面水分;二是在杀青前,为了提高叶温,促进发酵,闷堆,做青走水不足;三是干燥温度过低,水汽没有充分发散;杀青时没有注意“多抛少闷”“抛闷结合”的手法,就容易把茶做坏。

这样的茶叶滋味将缺乏新鲜感,混浊不清而有闷味且色泽灰黄不具油光。闻到之后鼻腔、胸口闷闷的,没有好茶那样甘爽。

青气扑鼻

青气是指像割草机割草之后,产生的青草臭气。

绿茶中的青气,可能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6490.html

上一篇:说法太多,该如何理解制茶工艺?

下一篇:小众的台湾茶,你了解多少?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