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陈宗懋院士喝茶防癌大讨论(一):喝茶可使癌症延期发生!

2019-11-16

近日,《欧洲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得出的结果表明,喝茶和不喝茶对于癌症的发病率是没有差异的,喝茶无法有效预防患癌风险,迅速引发了热议。其实,关于喝茶能不能防癌的问题,茶频道早有讨论,我们来看一下茶学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怎么说。

细胞实验:茶叶成分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茶叶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呢,1986年外国开始最早做活体外实验,证明茶叶里面的成分,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繁殖,要证明(茶叶)具有抗癌活性的功效,作为药物而出现的话,至少一定要通过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活体外实验,肺癌细胞胃癌细胞和茶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放在一起培养,观察对(癌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假如有抑制作用就证明活体外实验,茶叶的有效成分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这是第一个,这个很容易做,在八十年代做了大量的实验。

小白鼠实验:茶叶成分可抑制小鼠癌细胞的生长、繁殖

陈院士介绍,茶学界以细胞为主的活体外实验成功后,第二个阶段是小白鼠活体内实验,同时投喂小白鼠亚硝胺等致癌物和茶叶,观察其身体反应,结果表明茶叶里面的成分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繁殖。

临床实验:神奇的前列腺癌实验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第三阶段就是用人来做实验,证明茶叶对人绝对没有坏处,举一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前列腺癌的例子,选了60个人自愿参加实验,这60个人是什么状况呢,诊断之后都患有前列腺上皮内瘤,发生了肿瘤但是没有到癌症,然后给一半的人喝茶叶的成分,一种叫EGCG的成分,早中晚每次吃200毫克,这个量吃下去,每天吃,连续吃一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最后进行体格检查,30个人中只有1个人发展成前列腺癌,还有30个人也患有前列腺上皮内瘤,但是这30个人不吃茶多酚(茶成分)吃安慰剂,安慰剂对人体是没有好处也没有坏处的,实验结束时检查吃安慰剂的(实验者),30个人中有9个发展成前列腺癌,一边是9个,一边是1个,两边相比,前列腺炎发展为前列腺癌的比例,相差将近90%,效果非常明显,临床实验的结果证明,茶确实可以预防癌症。

据陈院士介绍,前三个阶段的成功实验还不够,最有说服力的是第四个阶段--以200万人为基数的流行病学实验,我们来看看陈院士怎么说。

流行病学实验一:喝茶可使癌症延期发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第四阶段就是流行病学,第一个实验是国外做的,是1998年做的实验,它当时调查的人数是8600人,应该也不少了,8600人分成三个组,一个组就是不喝茶,一点都不吃茶,第二个组是喝茶,第三组就是喝茶喝很多的,连续观察12年,工作量非常大,三个组分开检查身体体格,每一年到年底都要检查血液、血脂,以及各种疾病诊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喝茶的人,第一,可以预防癌症,可以使癌症延期发生,而且观察下来还证明,癌症肿瘤的大小也不一样,虽然(喝茶)的实验者也有后期发展成癌症的,但是肿瘤较小,不喝茶的(实验者)肿瘤规模较大,寿命也不一样,比如喝茶的人比不喝茶的人寿命长。

200万人流行病学:喝茶可以减少死亡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还有第二个案例,2016年有一篇非常好的资料,是三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发表的,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一个是英国,三个国家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上一个案例只涉及8000多人,这次是200多倍人200万人,这个饮茶的实验分为四个组,第一组不喝茶,第二组每天喝茶低于五克,第三组每天喝茶五到十克,第四组每天喝茶大于十克,这是实验方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最后我介绍一个结果,(同第一组相比)每日饮茶低于五克的死亡率是0.86,可以减少14%的死亡率,那效果很好了,每日饮茶五到十克的死亡率是0.92,减少8%的死亡率,人群之间的误差很大,总的趋势说明喝茶可以减少死亡,最后一个是每日饮茶大于十克的,死亡率是0.79,减少21%的死亡率,那就很不容易了,喝茶与不喝茶相差21%的死亡率,不算生病,就算死亡率至少可以减少21%。

通过陈院士对茶叶防癌研究四个阶段的的介绍,我们肯定的告诉您:喝茶确实可以预防癌症,具体表现为三个成果:癌症延期发生、肿瘤情况轻微、寿命长。那么喝茶为什么能防癌呢?

cy316.com扩展阅读

中国工程院院士"喝茶防癌大讨论"(二):喝茶到底能防哪些癌?


在上一期喝茶防癌大讨论中,陈院士对茶叶防癌研究的四个阶段进行详细介绍,实验结果显示,喝茶确实可以预防癌症。那么,喝茶究竟可以预防哪些癌症?又是哪些茶有这样的功效呢?我们继续听茶学界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先生怎么说。

喝茶可抑制与激素有关的癌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茶叶肯定对人身体是有好处没有坏处的,而且可以预防癌症减轻癌症的发生,那么,茶对什么癌症效果好呢,主要就是和激素有关的癌症,和激素有关的比如说,妇女的乳腺癌,宫颈癌,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癌,针对这些癌症,茶叶的预防效果比较好。

据陈院士介绍,喝茶第一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第二可以降低激素的数量,因此可以预防与激素相关的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癌症。

喝茶可预防与茶成分有直接接触部位的癌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第二个就是口腔癌,美国有一个人,专门搞茶健康搞了几十年了,他说茶叶对什么癌效果最好,应该是对口腔癌,而且他说我也证明了这个事情,因为喝茶能够在口腔内留下茶叶的成分,产生抑菌的作用,所以可以预防茶成分直接接触的如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等器官癌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口腔下去就是食道,食道下去就是胃,所以这个就等于得天独厚,他是吃下去一定要经过这条路,这条路最近,最近的效果也表现得最好,在上海他们做过一个,有一千多人的一个比较试验,有的人就是每个礼拜至少喝几次茶,连续喝六个月,有的不喝,最后做下来以后发现得胃癌的风险,风险评估就说明喝茶的,就比不喝茶的效果明显比较好,比如特别是女性,喝了茶之后,得胃癌的风险就是0.77,也就是说(喝茶的)发生胃癌的可能性,比不喝茶的至少要降低20%,男性的效果差一些,(风险)是0.96(比不喝茶的降低)至少4%。

综上所述,喝茶对预防与激素有关的癌症以及与茶可以直接接触的所在器官引发的癌症,效果是积极的,而对肝癌、肺癌等茶叶成分难以触达的部位,预防效果并不明显。同时,陈院士还强调,东方和西方人喝茶方式的不同,让茶叶防癌的流行病学调查有了很大的东西方差异,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东西方饮茶方式不同

喝茶防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差异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比如讲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在家里也是,空下来就喝两口这样,所以它血液里面的,茶多酚的浓度,是这么一个上上下下,所以它是个馒头形象,这么一个形象,那么西方人不一样,(西方人)喝茶不是像我们这么喝,上午有茶歇,下午也有茶歇,如果说你测他的血液里面的含量,这么个含量,上午八点多上班还不多,到九点钟开始到十点钟出来了,它上去了,上去之后你喝半小时不喝了,停下来它就过半小时它又下去了一样,那么下面是这样,所以我说它是一个双峰曲线。

正是因为诱癌因素与饮茶方式不同,所以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既然喝茶可以预防这么多的癌症,您可能会问,哪种茶的防癌效果更好呢?陈院士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防癌效果: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我觉得这报道来讲,防癌症来讲我觉得,是绿茶优于红茶和乌龙茶,放在首位它可以,一定让我讲第二名,这个就很难,放红茶吧,那么下面第三名两个并列,就是乌龙茶和黑茶,(根据)大部分的文献上的报道的多少,在我脑袋留下记忆,排了这个顺序,不等于说乌龙茶就没有抗癌效果,不是这么个意思,它乌龙茶也有,但是从同样来比的话,你比如讲对别的病,对减肥对降血脂来讲,排第一的应该是乌龙茶和黑茶,应该是乌龙茶和黑茶,红茶和绿茶要差一些,不同的,心血管疾病我看文献报道,红茶还是评价不错。

喝茶健康功效研究要有差异化

而且陈院士也建议,因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各不相同,所以应该有差异化研究,让茶叶防癌更具有针对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我们现在在茶与健康的宣传上面,我觉得有个毛病,把茶讲得太好了,可以治百病,好多人也不是搞茶叶行当,碰到我就说,你们这个宣传不科学,那么我自己也觉得,应该有什么差异化研究,究竟哪一个茶对哪一种癌(预防效果)好,这样的话就等于对症下药。

茶叶防癌总结

1、喝茶可预防与激素有关的癌症,如妇女的乳腺癌,宫颈癌,以及男性的前列腺癌,针对这些癌症,茶叶的预防效果比较好。

2、喝茶可以预防茶成分直接接触的如口腔癌、食道癌、胃癌等器官癌症。

3、东西方饮茶方式不同,喝茶防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差异。

4、防癌效果: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

那么,怎样喝茶才能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呢?明天我们继续听陈院士为您讲解如何正确的喝茶!

听陈宗懋院士漫谈饮茶与健康的起源和历史


茶叶的发现与利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植物,茶树最早起源于中国的西南部,虽然这在国际上也还有不同的观点,但大多文献认同这一看法。我国近代茶叶研究的先驱者、已故的吴觉农先生早在1922年发表过《茶树原产地考》一文,提出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观点。至于饮茶始于中国,似乎国内外并无太多的分歧。

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我国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载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也就是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茶,并且已经发现了茶具有“解毒”的功效。因此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记载,这里的“荼”就是茶。

西汉时,饮茶之风已是上层人士家庭日常生活的内容。到三国时,饮茶之风进一步发展,茶的烹煮和饮用方式也有所改进。到了南北朝时代,饮茶已日渐普遍,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品。茶兴于唐而盛于宋。饮茶的地域已几乎遍及中原地区和边远地区。我国最早问世的一本茶叶著作《茶经》由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撰写。

代饮茶和茶业发展迅速,茶既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普通百姓的开门七件事中的一件事,又在“琴棋书画烟酒茶”的文化与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饮用方法上也开始由煮茶向泡茶过渡。茶叶已成为官府宫廷中的重要物品,也成为平民百姓的生活必需品。元、明、清代尽管社会风俗变化明显,但饮茶之风只增不减,饮茶的普遍程度和饮茶的区域也进一步扩大。抗日战争和内战使得在新中国成立时,全国茶园面积仅有6.94万hm2,茶叶产量6.22万t。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面积有了飞跃的发展,到2017年我国茶园面积已增到305.9万hm2,产量达到267.9万t。

中国茶叶向海外传播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世纪,分为陆路和水路两个途径。陆路最早始于公元8—9世纪。据传早在唐代永贞元年(805),日本僧人最澄来我国浙江天台国清寺进修佛学,回国时带去茶籽。其后,日本和韩国的僧人曾多次从中国带回茶叶和茶籽,并在日本和韩国种植成功。宋代日本荣西禅师也曾两度来华带回茶叶和茶籽,回国后还写有《吃茶养生记》,介绍饮茶对人体健康的功效。水路是从南方港口广州通过澳门首先进入荷兰,然后由荷兰进入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但这已是公元17世纪,也就是茶叶从陆路传向日本、韩国800多年以后的事了。

随着饮茶和有关茶叶具有保健功效的知识和经验传到国外,欧洲不少国家都对茶叶的保健功效很感兴趣,并广为宣传和推广。一个最为鲜明的证明就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欧洲不是到食品商店买茶叶,而是要到药房中买茶叶的。

中国的茶叶为什么能在欧洲广为传播和深受欢迎,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CatherineBraganza)公主远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CharlesII)。这位公主是一位十分喜爱茶叶的女性,在她嫁到英国时,她的嫁妆中有大量的各种中国茶叶,而且她非常熟悉茶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到了英国后,凯瑟琳布置了雅致的茶室,还经常邀请亲朋好友聚会品茗,她使饮茶变成宫廷的一种时尚,随后饮茶的习惯又从宫廷传播到时髦的上流社会,最初只有富人才享用得起,后来慢慢成为中产阶级的饮品。英国人对茶叶的接受过程比较缓慢,1678年才进口了4700磅(1磅≈454g)茶叶,到1690年进口38390磅。英国饮茶风俗的建立和这位英国新皇后的到来有很大关系。有一件事对饮茶的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时,在英国有一位高层官员患有哮喘病和肠胃不适症,用各种药物治疗久治不愈。这位新皇后建议他喝茶,结果居然治愈了这个顽疾。这件事被广为宣传,尤其是当时一位荷兰名医尼古拉斯·蒂尔普(NicolassTulp)也大力宣传饮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很快饮茶在英国社会中受到人民的喜爱。18世纪中叶,茶叶已成为英国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茶叶在英国的普及,这位来自葡萄牙的皇后功不可没,这也算是茶叶在英国发展普及的一个插曲。有一位英国的诗人埃德蒙·华勒(EdmundWaller)专为凯瑟琳公主写了一首诗,既赞美了这位女性,也赞美了茶叶:

维纳斯的香桃木和太阳神的月桂树,

都无法与皇后赞颂的茶叶媲美,

我们由衷感谢那个勇敢的民族,

因为它给予了我们一位尊贵的皇后,

和一种最美妙的仙草,

并为我们指出了通向繁荣的道路。

饮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以及饮茶的普遍性在以后的岁月有了很快的发展,但在科学研究上进展不快。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出现了很大的转变,在国际上出现一股“回归大自然”的呼声。在医学界,大量服用西药,虽然有医疗效果,但这些人工合成的西药也同时在人体上表现出一些后遗症。这种回归大自然的呼声希望科学家们能从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发掘一些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开发的药物来替代人工合成的西药。在这种呼声的召唤下,许多国家开展了大量中国古代传统植物对人体各种疾病治疗效果的研究,其中就包括了茶叶。1987年富田勳(FujikiHirota)在美国的医学刊物上发表了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抑制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各国相继开展了茶多酚对各种癌症和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效果的活体外、活体内动物实验以及临床实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新世纪初,各国科学家更多地集中在对实验动物和人体脏器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代谢、运转和归宿,以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新世纪以来,继续进行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在人体中的代谢、转移和生物利用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为什么在人体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表现出来的效果不如在动物体上的实验效果;为什么茶叶中的茶多酚类化合物,特别是EGCG、茶黄素、茶黄素没食子酸酯这些分子量较大的化合物在人体中的生物可利用性(bioavailability)不高;如何从结构修饰、剂型改变和添加物的作用等方面提高儿茶素类化合物在人体目标器官中的中靶率和生物可利用性等方面。另一个研究热点在于人体摄入茶叶的安全剂量方面。由于茶多酚化合物具有降血脂和减肥的功效,因此出现大量包括茶多酚的口服减肥保健品。过量的茶多酚对人体会产生其他副作用,因此在法国和西班牙出现产品下架,并引起对茶叶“毒性”的怀疑。结果美国药典下属的食品添加剂信息专家委员会(DietarySupplementInformationExpertCommittee)专门对绿茶食用的安全性写了长篇报告,并提出茶叶是一种安全的食品,其提取物属于安全2级,平息了一场风波,恢复了茶叶的安全声誉。

经过30多年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大量研究,数以万计的论文证明了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抗病、健体的保健功能,如抗癌、减肥、降血糖、抗过敏、预防口腔疾病、抗菌抗病毒等。

陈宗懋:饮茶与人体神经退行性疾病


新世纪以来,许多国家都进入老龄化社会。阿尔茨海默病(又名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disease)、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很高。

老年性痴呆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最普遍的一种。全球2018年约有5000万人患老年性痴呆,据估计到2050年世界老年性痴呆的人数将达1.52亿。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老年性痴呆患者群体。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特征是在认知和行动上受损伤,同时出现脑部蛋白质异常的积累和β-淀粉样肽在细胞外的积累,结果出现氧化损伤、炎症、突触功能紊乱、神经细胞死亡以及细胞外钙水平增加。

帕金森氏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特征是患者对运动控制的不正常和肌肉僵硬。帕金森氏病在人群中的发生比例约为0.3%,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

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最明显的病理学症状是在死亡的神经元顶部和周围的小神经胶质细胞中有铁元素的异常积累。铁元素积累会使有害的活性氧基团的形成增加,以及使大脑神经元受β-淀粉样肽集聚毒害而死亡,从而出现记忆力衰退以及老年痴呆症状。老年性痴呆症的遗传力高达79%。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是由多种因子引起的疾病,所以预防和治疗具有较大的难度。这类疾病发生的关键部位是在人的脑部,因此治疗的药物必须具有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同时具有强的抗氧化活性和能与脑部铁离子螯合的能力。

将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茶叶相联系是在21世纪初。2001年英国Newcastle大学的科学家最早报道了饮茶具有改善记忆功能的功效。近20年来美国、以色列、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国连续进行了大量流行性调查、发病机理、预防和防治的研究。在2010年的老年性痴呆病国际会议上,发布了对4809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饮茶数量和老年性痴呆发病率的调查结果。每月喝茶5~10次、每周1~4次和每周5次以上3个组的受试人群,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分别降低20%、43%和31%。以色列的研究表明,每天喝茶超过3杯的老年人出现帕金森氏病症状的年龄比不喝茶的老年人要晚7.7年。新加坡的研究报道,连续10年每天喝茶3杯的老年人发生帕金森氏病的风险性比不喝茶的人群要低28%,比每天喝3杯咖啡的人群低22%。2002年在美国发表的一个饮茶与帕金森氏病间的流行性调查表明,每天喝茶2杯以上,可以使帕金森氏病发生的危险性下降28%~60%。

饮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功效及其作用的机理表现如下。

一、饮茶有益于提高认知和记忆力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都具有记忆衰退和认知功能下降的症状。饮茶有益于老年人的认知。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叶含有的茶氨酸和儿茶素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因而具有降低老年人认知机能下降症发生比例的功能。日本对仙台市1003名高龄老人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天喝1杯绿茶的老年人患有认知机能下降症的人数比不喝茶的降低38%,每天喝2杯绿茶的老年人患有认知机能下降症的比不喝茶的降低54%,红茶和乌龙茶的效果稍差于绿茶,下降效果分别为40%和13%。有研究认为,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和茶氨酸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血管和脑功能产生有益的影响。除茶叶外,摄入一些富含黄烷醇类化合物的食品,如蓝莓、葡萄、可可、草莓等,都具有促进神经元再生、改善和提高人脑记忆和认知功能的功效。绿茶中EGCG具有明显提高人脑前部和中央部α,β和θ波的活性,以及降低神经紧张和提高镇静度的作用。绿茶和红茶提取物具有提高乙酰胆碱酯酶和丁酰胆碱酯酶的作用,这两种酶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以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因此绿茶和红茶提取物通过这两种酶的抑制作用可以提高人脑的记忆力和认知力。

二、茶叶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理

1、抗氧化活性

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是在脑部。脑部对氧非常敏感,易遭受氧化攻击,需要有相当于单位质量20%的氧以保证其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患老年性痴呆的老年人通常出现脑部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受氧化损伤的早期病理学特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脑部通常有2倍或更多的氧化的蛋白质积累,这也是认知减退的病理学特征。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很强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尤其是酯型儿茶素EGCG。这类儿茶素还对人体内抗氧化剂保护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具有调节作用。据日本科学家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含有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绿茶后,一方面可以增强抗氧化酶类的活性,另一方面可以对β-淀粉样肽的产生发挥抑制作用和提高海马神经的形成。关于茶叶抗氧化作用与人体神经退行性疾病间的关系在近15年才开始关注,这些研究证明了对脑神经细胞的保护是从抗氧化开始的。

2、脑组织中铁元素的消除

人体脑组织的抗氧化活性与其他组织相比相对较弱,而脑组织某些部位的铁元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积累。铁元素的负面作用是增加和促进有毒的活性氧基团的产生,还可以诱使β-淀粉样肽和合核素的集聚以诱导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所以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关键是要减少脑部铁元素的积累。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要解决用以治疗的化合物是否能通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BBB)进入人体脑组织,并与脑中的铁元素进行螯合和移除。近10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茶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可以由血液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组织,与铁、铜和锌离子螯合并将其移除,同时对β-淀粉样肽的形成产生抑制作用,因而对老年性痴呆和帕金森氏病具有治疗效果。日本研究大鼠口服500mg/kgEGCG1h后,大鼠血液中EGCG浓度达12.3nmol/mL,脑中EGCG浓度为0.5nmol/g。有研究报道,茶叶中的没食子酸具有很强的活体外的BBB渗透,渗透率达6.5%,EGCG和EGC的渗透率低于没食子酸,为2.8%和3.4%(0.5h)。饮用2杯绿茶后,人体血液中的EGCG浓度可达0.2mol/L,这样1h中从血液中进入脑软组织的EGCG浓度将达到0.01mol/L。饮入更多的绿茶可使脑组织中的EGCG浓度提高。脑组织中保持低浓度的EGCG对其健康至关重要。

Unno等根据BBB模型的结果,计算得出人体在饮用1~2杯绿茶后脑中的EGCG浓度约为0.01mol/L。在研究中还发现除了与脑组织中的铁等金属离子螯合外,儿茶素类化合物还可以加强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对神经突的生长作用。NGF及其受体具有保护受损伤的神经细胞的作用,即使在很低的浓度下(0.1mol/L),也可以发挥这种功能。饮茶后血液中EGCG的浓度约为摄入量的0.1%左右,而在脑组织中的浓度约为0.05mol/L。韩国在活体外生物模拟及在细胞培养系统中研究绿茶提取物中GCG和±CG两种儿茶素化合物在浓度为50、100、250μg/mL时,从胃肠道最终到脑的渗透率,GCG的渗透率分别为55.85%±0.06%、28.49%±0.05%和13.32%±0.04%,CG的渗透率分别为30.41%±0.31%、17.11%±0.09%和10.71%±0.11%。

Ferruzzi等曾用葡萄种子中的多酚类提取物喂饲实验小鼠,发现1次喂饲在脑组织中未检测到多酚类物质,但如果连续喂饲,在脑中可检测到(0.29±0.046)ng/g和(0.576±0.221)ng/g的EC和C儿茶素类化合物。

日本最新的研究表明,茶叶中的EGCG在动物体内会水解成EGC和没食子酸。EGC会进一步代谢成表没食子儿茶素5-(3',5'-二羟苯基)-γ-戊内酯(EGC-M5)及其结合态。据研究,EGCG、EGC、EGC-M5和没食子酸4种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及其代谢物在动物体内可进入脑组织。它们在脑中的渗透系数以没食子酸和EGC-M5两种最高。EGC-M5的渗透系数为(12.45±0.45)×10-6cm/s,没食子酸为(21.97±1.92)×10-6cm/s。EGC-M5的分子大小比EGCG小,所以其通过血-脑屏障时的渗透率也比EGCG和EGC要高。EGC-M5在血中的含量大约为0.2%。因此,在喂饲EGCG或EGC后小鼠脑中的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小鼠。

3、抑制有毒的β-淀粉样肽和α-突触核蛋白(synuclein)原纤维的形成

在老年性痴呆的病原中,β-淀粉样肽的有害影响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加拿大和美国的联合研究表明,绿茶和红茶的提取物(5~25g/mL)对β-淀粉样肽的毒性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绿茶提取物的50%抑制浓度为6.7~22.0mol/L,有效应用剂量为5~10g/mL,最高的效果出现在25g/mL。在不同的提取物中,酯型儿茶素具有较强的神经保护效应,只有茶黄烷-3-醇没食子酸酯(ECG、EGCG)和没食子酸可以抑制由β-淀粉样肽引起的凋亡作用。在上述3种提取物中EGCG的效果最好。EGCG和没食子酸可以抑制β-淀粉样肽的积聚和由淀粉样肽衍生的神经毒素配体。哥伦比亚和阿根廷的联合研究证明,EGCG具有减弱淀粉样肽途径,减少β-淀粉样肽聚集,最终减少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神经细胞死亡。研究者还提出可以应用这种天然功能性材料来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此外,EGCG可通过促进α-促分泌酶使淀粉样蛋白前体裂解,减少β-淀粉样肽的积聚。

科学家陈宗懋表示:“茶叶残留”与“农残超标”概念不同


近期,“中国98%的茶都有农药残留”、“喝茶等于喝毒”流言疯传,流言称茶叶种植时会使用农药,因而所喝茶叶都有农药残留,喝茶等于喝毒。但是,真相真的如流言所说的那样吗?“农药残留”与“农残超标”它们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名词嘛?让科学家陈宗懋院士,为我们解答吧。

陈宗懋

问题1:针对最近网络上盛传的“中国98%的茶都有农药残留”、“喝茶等于喝毒”流言,您是怎么看的?文中所说的“农药残留”和“农残超标”这两个概念又有什么不同呢?

陈宗懋:现在我们国家的茶叶种植,甚至世界范围内的茶叶种植,完全不用包括农药在内的人工、化学的东西的,仅仅能够占到2%-3%左右。因为病虫害对于农作物的破坏性是非常大的,不控制不行。虽然大部分化学农药会随时间推移逐步降解,但还是避免不了有残留,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农药残留”,这是正常的,只要不超过限定标准对人身体是没有危害的。但是,高于限定标准的残留是对人体有危害的,我们叫做“农残超标”。按照标准,目前中国只有2%左右的农残超标情况。其实这就好比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血压,高于140,属于高血压,对人体有危害,我们要控制,但要是没有血压人也是不能活的。

问题2:刚刚您提到了“标准”是怎么来的?

陈宗懋:农药残留的标准我们称之为MRL(最高残留限量),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一个专家组共同制定的,这个专家组的成员都是没有商业利害关系的世界著名学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也会界定出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到人体内化学物的一个“每日允许摄入量”。农药的“最高残留限量”其实就是根据“每日允许摄入量”去设定的。

这里需要提到的是,并不是所有农作物的“最高残留限量”都是一样的,这要参考你每天的摄入量去界定限量,大米有大米的MRL,茶叶也有茶叶自己的MRL。

问题3:在“最高残留限量”的范围内,我们国家的标准和国外的是否相同?

陈宗懋:具体的标准各个国家都是不同的。联合国有一个国际性组织叫“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CPR),中国作为这个组织的主席国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会议,在会议上各个国家就当前的一些现状展开集中讨论,共同制定每个农作物的农残上限标准,然后各个国家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设立自己的标准。

每个国家为自己设立的标准都是在多方面考量后得出来的。现在的趋势是:农产品进口国的标准会相对严一些,首先他可以保障本国人摄取更少的农药,其次是它能够控制商品的大量进入。如果是出口国,那标准可能会相对松一些,因为他要保证自己的商品顺利出口嘛。这和商业利益也是有所关联的。

问题4:某些茶叶为什么会出现农残超标的情况?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陈宗懋:不仅仅是茶叶,任何农作物都可能会有超标的情况。咱们国家有一个《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里面会明确的告诉你用什么样的农药剂量是多少,你需要稀释多少倍。除此之外,每一种农药根据自身特性还规定了“安全间隔期”,什么是“安全间隔期”呢?这个“间隔”就是农药在喷洒之后需要降解的时间。有些稳定的农药间隔期就会长一些。比如用于茶叶的农药有的定5天,有的定7天,也有的会定14天。如果全部按照规范操作进行,再加上加工,最后产出的茶叶一定是低于限定标准的。一个环节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农残超标。

问题5:有些媒体说,高海拔出产的茶叶要比低海拔的用药少,有没有哪一类的茶残留农药的几率会高一些?

陈宗懋:这个说法基本上没有问题,因为高海拔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因此病虫害产生几率比平原地区要少,像海拔800公尺到1000公尺地区所产出的茶叶,用药也比较少,残留也比较低。你要是说类别的话,春茶一般较其他季节产出的茶叶农药残留会更少一些。春茶基本上都不会用农药,道理是一样的,因为春天气温比较低,因此病虫害也比较少。就咱们国家的情况来讲,一般是从5月中下旬到6月份开始用药的。这也是为什么春茶的价格要比夏秋茶高的原因。

问题6:我们所说的农药残留多是存留于干茶还是茶汤中?茶叶过水之后农药会产生变化么?

陈宗懋:我们这个茶叶和其他农作物,比如水稻蔬菜等等是不同的:它们是要吃到肚子里的,而我们喝茶喝的只是冲泡出来的茶水。因此,我们要看喷洒的农药是什么性质的,然后再判断它是否会被我们摄取。能够溶于水的农药叫“水溶性农药”,不能够溶于水、只能溶于一些有机溶剂的叫“脂溶性”农药。所以对于茶叶来讲,选用脂溶性农药能够大大降低我们对于农药的摄入:与水溶性农药相比,脂溶性农药溶于茶汤的有害物质能够减少几十倍。我们最近也在提这样一个建议:“茶叶尽量少用或者不用水溶性农药”。

问题7:消费者在购买时如何能避免买到农残超标的茶叶?我们能够通过某些方法去加以辨别吗?

陈宗懋:农残超标的茶叶普通消费者是基本无法辨别的。一般来讲,如果你想完全避免的话,可以购买春茶。不过刚才我也说了,目前中国在茶叶种植领域正推广使用脂溶性农药,而且咱们的食品药品部门也在出台相关政策来加强监督管理。在未来,农残超标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如何喝茶防癌


如何喝茶防癌

1、绿茶的防癌作用

国内外一些研究证明,无论哪种茶叶,对实验动物的化学致癌或转移性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防治效果。无论内源性或外源性的自由基都有致癌作用,但天然抗氧化剂则可清除自由基,因此这种天然抗氧化剂所具有的防癌、抗癌作用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绿茶中富含“茶多酚”等天然抗氧化剂,在餐前或餐后饮用,多种抗氧化剂在清除自由基时会协同作用,更能显示出绿茶的防癌与抗癌的效果。

2、绿茶多酚”是绿茶抗癌重要物质

绿茶中的绿茶多酚含量是普通茶叶的五倍,绿茶能减少某些癌症的发生,但是科学家过去不清楚,是什么物质在怎样起预防作用,所以也无法决定,人一天应该喝多少绿茶才有效果。

绿茶多酚可能只是绿茶中有抗癌作用的物质之一。他们还发现,绿茶多酚分子结构跟抗癌药甲氨蝶呤片(Methotrexate)结构相近。

DHFR对健康细胞和癌细胞都至关重要,绿茶多酚对DHFR约束力很强,但比甲氨蝶呤片弱,所以对健康细胞副作用会比抗癌药小。

3、普洱茶的防癌作用

经对比多种绿茶的功效后,认定普洱茶杀减癌细胞的作用较为强烈,癌症患者长期饮用普洱茶后,癌细胞多边形收缩变圆,伪足缩量减少,失去贴附及游走能力,甚至脱落浮起丢失;残留者也变小变圆浓缩,核固缩,染色质凝结或消失,核及浆内出现空泡,核仁固缩或碎裂消失,染色体痉缩或相互凝结,核糖体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纲扩张;RNA合成减少,核分裂停止。这些变化证明,癌细胞在普洱茶的药理作用下,由变性趋向死亡。

如何喝茶防癌?


“绿茶多酚”是绿茶抗癌重要物质

绿茶中的绿茶多酚含量是普通茶叶的五倍,绿茶能减少某些癌症的发生,但是科学家过去不清楚,是什么物质在怎样起预防作用,所以也无法决定,人一天应该喝多少绿茶才有效果。

绿茶多酚可能只是绿茶中有抗癌作用的物质之一。他们还发现,绿茶多酚分子结构跟抗癌药甲氨蝶呤片(Methotrexate)结构相近。

DHFR对健康细胞和癌细胞都至关重要,绿茶多酚对DHFR约束力很强,但比甲氨蝶呤片弱,所以对健康细胞副作用会比抗癌药小。

普洱茶的防癌作用

经对比多种绿茶的功效后,认定普洱茶杀减癌细胞的作用较为强烈,癌症患者长期饮用普洱茶后,癌细胞多边形收缩变圆,伪足缩量减少,失去贴附及游走能力,甚至脱落浮起丢失;残留者也变小变圆浓缩,核固缩,染色质凝结或消失,核及浆内出现空泡,核仁固缩或碎裂消失,染色体痉缩或相互凝结,核糖体减少,线粒体及内质纲扩张;RNA合成减少,核分裂停止。这些变化证明,癌细胞在普洱茶的药理作用下,由变性趋向死亡。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2627.html

上一篇:喝茶也有"18禁",看看你有没有犯过!

下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喝茶防癌大讨论"(二):喝茶到底能防哪些癌?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