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论茶德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2019-11-13

中国已有数千年的饮茶历史了。发展至今,品茶已成为一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表现。而通过饮茶方式(茶艺)、选修课程学习、主题班会、知识竞赛、茶文化研讨、茶书法绘画、茶音乐CD.VCD欣赏、茶邮票茶工艺品收集、主题研究性学习、实践考察等,对学生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不失为有趣的、有形的,有价值的、有特色的德育方式。

中国茶、以及精神,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现代教育极其重要的道德教育资源。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历代文人名士早已作了很多精辟的论述。唐《喜园中茶生》曰:“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信灵味,得与幽人言。”北宋范仲淹在《斗茶歌》中说,“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商山丈人休茹芝,首阳先生休采薇。长安酒价减百万,成都药市无光辉。不如仙山一啜好,泠然便欲乘风飞。”范仲俺赞美武夷岩茶为仙茶,系神仙所栽,为天下第一。滋味,胜过甘美无比的醍醐;香气,胜过馥郁馨香的兰芷,并以茶的俭朴清淡自比,由此而引用屈原《渔父》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申明自己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宋徽宗在《大观茶论》序中写道:“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澹闲洁,韵高致静。”他认为茶具有“清、和、澹、静”的美德。并以此引申为社会伦理美学。他接着说:“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薰陶德化,盛以雅尚推,从事茗饮。天下之士,励志清白,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以不蓄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

总之,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深得自然的秉性。钟灵毓秀,造就优良茶德。茶性俭,苦而后甘,它的俭朴、清淡、和静、健身的秉性,恰与中国人崇尚先苦后甜,温和谦逊,宁静淡泊,恪守本分的思想相吻合,深得人们的喜爱。而且,由于中国的演化,茶德早已超出了自然的范畴。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云“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宋大文豪苏东坡直截了当地说:“从来佳茗似佳人”。将茶人格化、神秘化,把饮茶从解渴的日常层面,上升至精神寄托的高度。茶成了高尚情操的象征,超越了茶叶的经济的物质的范畴,与中国的哲学、政治、文学、艺术、伦理等领域联系起来。人们在品茶的同时也品察了人生的趣味,培养了高尚的情操。

由此,挖掘茶德,以此育人,为众多有识之士所推崇。唐茶圣陆羽在中国第一部讲茶叶的《茶经》中说,饮茶“最宜精行修德”,把品茶当作励志、雅志的一种手段。“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把茶视为凡间纯洁的象征,把饮茶视为心之体验,品茶即是以审美的态度对待人生,以此怡情养性。清癯如茶的郑板桥“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可见他是多么重视茶在塑造人形象方面的作用。茶性俭,茶味清香,茶品高雅,茶中寓“静”,茶中蕴“和”,中国茶文化贯穿着以和为贵的和合文化。因而品茶不仅可以获得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滋润,而且还会受到以茶为溶剂的文化源泉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人们起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此外,茶还有智化功能。品茶出诗文,诗文丰富茶文化。这已绵延了我国古代数千年历史。在现代,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不仅把中国茶德概括为:廉、美、和、敬(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而且他也特别提倡,要通过饮茶方式(茶艺),对人们进行礼法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

新时期学校开展以茶为主题的各种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沈阳市和平一校的实践证明(材料来自中华茶文化网,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不仅可行,而且深受学生的欢迎,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沈阳小学教学中,开始了包括、“瑜伽”、台湾文学、中国习俗……等各种各样有特色的校本教学活动,他们借助课程开发,或以“选修课”的课程形式、或以研究性学习形式开展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

在和平一校,通过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开设了茶文化和“瑜伽”。每到周二,和平一校的孩子们都特别高兴,因为这天下午有两节他们最喜欢的“选修课”。能学到好多爸爸妈妈都不会的东西,孩子们感到好玩极了。

同学们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好玩,而且有了结果。当同学们把自己“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给爸爸妈妈看时,家长们也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他们身着传统的“唐装”,一出场就给大家施了个传统的拜年礼,这一亮相,就让大家眼前一亮。然后,同学们从饮茶的历史、茶的种植、采制、一直到茶文化的发展,都通过多媒体手段做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同学们现场进行的茶艺表演更是吸引了所有家长的目光。孩子们对古老的茶文化的了解以及颇为专业的茶艺表演能不让家长刮目相看吗?

让孩子们参与这种传统文化的研究有什么意义,和平一校的李校长回答了这个问题:“了解现实,体验社会是素质教育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开展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通过研究性学习,孩子们可以获得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茶德教育在新时期究竟能培养未成年人那些道德品质呢?依笔者浅见,中国、茶艺中的道德智慧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启迪未成年人:

1.培养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凝聚了我们民族的文化精华,能超越雅俗、阶层、国界,能集解渴、怡情、社交、修政于一体,茶的文化,不但传统,而且先进。中国茶,如今已经走向了世界。打中国茶,就是打我们的民族品牌。而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容易被世界接受,越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荣耀。我们还有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著。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茶圣、茶神的陆羽所写的《茶经》。《茶经》不过七千多字,但已被译成十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陆羽自成一套茶学、茶艺、思想,把儒、道、佛三教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首创中国精神。《茶经》的面世无疑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是我们中国人奉献给世界茶业的一份厚礼。宋人梅尧臣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此外,茶还是我们民族完整性的最好见证。中华茶艺不是大陆特有的,而是大陆与台湾共有的。如中华茶艺业联谊会概括的精神是静、美;中华民国茶艺协会概括的精神是清、敬、怡、真;陆羽茶艺中心提出的精神是美津、健康、养性、明伦;高雄市茶艺协会概括的精神是中庸、俭德、养气、品味。无不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茶艺证明了我们同根同祖,同为一家的历史事实。

2.培养未成年人的节俭品德,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主性俭。陆羽在茶经上说:“茶之性俭”。又说:“茶,行优而有俭德者饮之甚宜。”易经卦文也说:“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以禄荣之。”我想,以茶代酒,让清茶一杯代替觥筹交错,定能带来一股清俭之风,以茶的天然本性启发未成年人,定能培养未成年人养生俭德。

如此,中人从喝茶开始,率先戒绝奢侈,扬弃铺张浪费、豪华攀比之风,自力更生,则可勤俭持家。公关场合,清茶一杯,以茶代酒,带来的结果将是,俭能养廉,俭能建国矣。这不仅是古代清官廉政之举,也是现代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而这必将深刻影响到未成年人,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艰苦朴素,勤俭奋斗的品行。因此,提倡茶为国饮,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培养未成年人节俭品德的基本内容和重要途径;是构建品行高雅,人际和谐,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重要一课。

3.培养未成年人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

《中国茶业北京宣言》正式推出的中国茶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清、静、雅、和。这是中国传统的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结合,把时代精神用恰当的形式、完整的形态体现出来,使成为体现时代精神的一种载体。宣扬中国,不仅有助于发扬的“和谐”精神,使人与人之间增进团结,使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而且有助于弘扬的“审美”情趣,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培育的“高洁”意境,提高人的风度与品位。同时通过的“求精”精神,培养人的扎实务实品行;发扬“吃‘苦’”精神,使人在苦中寻找人生乐趣;催生“俭朴”精神,让人矜守俭德,力戒贪奢淫享乐;通过的“专注”精神,使人的意念与事业融为一体。总之,以清、静、雅、和的中国茶文化精神陶冶未成年人,对培养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能起到一般德育无法比拟的作用。

在未成年人中进行茶文化教育,要借助茶艺与的有机结合。茶艺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看不见,摸不着,需要人们通过心灵去感受。通过创办特色茶馆、举办茶艺培训班,培育未成年人爱茶、品茶的氛围等多种形式,传播艺中之道和道中之艺,实现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

4.给未成年人启迪智慧,启迪人生

借物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手法。而在茶的清香飘逸之中,醉茶赋诗作画,以此抒发情感者更众。茶诗、茶联、茶画、茶回文、茶谜无不蕴蓄着浓郁的茶香。茶墨结缘,茶益人思,墨兴茶风。茶与名人,茶与诗都可谓莫逆之交,互相推波助浪。宋代诗人陆游嗜茶成癖,外出“茶灶笔床犹自随”,在他的诗集中写到茶的就有200多首。一些名茶也因文人的赞诵而成为绝品,古诗赞乌龙茶“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石栽”;夸庐山云雾茶“色香幽细比兰花”。白居易的两句诗:“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今人阅读这些茶诗、茶文,必也思绪万千,神游万里,增长智慧,见识古人,启迪人生。

5.引导未成年人明人伦,会做人

在中国,饮茶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手段,讲的是天地人和。茶含敬意,以茶敬客。茶重德性,以诚待人。围桌饮茶,和气交谈,同事可以增强团结,朋友可以增加友谊,家庭可以充满天伦之乐,商界可以和气生财。总之,天地人和是茶事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在未成年人中普及中国、茶艺,推广以和为贵的人伦思想,有助于敦睦人际关系,引导他们学会做人。

6.培养未成年人科学精神,促进其身心健康

饮茶能促进身心健康。茶圣陆羽认为茶有解“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等多种功效。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不朽巨著《本草纲目》中,收录了有关茶的药方计17个,涉及内、外、儿、妇各科。民间便方中利用茶作为药用者更不胜枚举。现在据中、日、美、英、法、俄等国的科学家研究表明,茶叶还具有抗癌防癌、抗衰老、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奇特功效。新的功能使茶由最初低级的药用物转向饮用后,再回归到更高级的药用状态。可见对人类生命的呵护,生生不息啊。老革命家朱德也有诗云:“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

所以,我们要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包括多饮茶,少喝酒,不吸烟,不喝不健康饮料。这是科学生活态度,关系到人类健康,也是为了达到 “修、齐、治、平”的人生目的。

精选阅读

茶德与石德


茶有茶德,石有石德。茶以灵山秀水为宅,明月清风为伴。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早在唐代,刘贞亮在《茶十德》中提到以茶散闷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疬气,以茶利仁礼,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当代一些茶学家也相继提出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茶学大师庄晚芳先生在晚年归纳各家之言,明确提出中国茶德:“和,廉,敬,美”。以此四字涵盖了中国茶德的基本精神,得到茶学界的普遍认可。和:要和睦相处,搞好人际关系;廉:勤俭之意。以茶待客,以茶代酒,体现俭朴的精神;敬:敬人、爱人,助人为乐,同时讲究器净水甘,环境幽静(谐音));美:饮茶要饮名茶、真茶,追求完美。

有关石德的阐述方面,日本永平寺熊泽禅师提出“石德五训”:一奇形怪状,无言而能言,石也。二沉着而有灵气,埋土而成大地之骨干,石也。三雨打风吹耐寒,坚固不移者,石也。四质坚,而能完成大厦高楼之基础者,石也。五默默伫立山中,庭园,增加生活情趣,并能抚慰人心者,石也。清代赵尔丰说:“石体坚贞,不似柔媚取人,孤高介节,君子也,吾将以石为师;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然叩之温润纯粹,良士也,吾乐与为友。”笔者认为,中国石德也可象中国茶德那样概括为四个字。这四字可以是:“坚,雅,静,朴。”

坚:奇石要经历烈日曝晒,风雨肆虐,急流冲击,腐蚀,坎坷曲折,炼就了钢筋铁骨。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先生有诗赞曰:“吾生尤爱石,谓是取其坚。”奇石的硬度越高,其石质越细密润滑。

雅:清高不俗。自古以来奇石就有雅石的称谓。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至今仍称奇石为雅石。

静:奇石无论是在山川河流沉睡千百万年,还是被人们发现后登堂入室,总是默默无语,宠辱不惊。

朴:质朴无华,古朴自然,不加任何修饰。

归纳起来,品茗和赏石的功效有这么几点:(一)都能起到健身强体、益心、益智的作用。无论采茶制茶、泡茶、表演茶艺操作或是觅石、购石、藏石的过程,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活动筋骨,并吸收茶和石的营养成分。(二)都能达到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文化修养的目的。正如陆羽所言:“茶之为用,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赏石之人,也是以石为师,以石悟德,修身养性,高洁一生。(三)都能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四)都能协调人际关系,和睦相处,化解矛盾。天下茶人一家,天下石友也是亲如一家。(五)都能通过举办展览、展示、研讨等各种活动,进行宣传,以茶会友,以石会友,引导人们追求高品位文化,起到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茶与“茶德”


一、茶德是什么? 所谓茶德,简言之,是指饮茶人的道德要求。进一步而言,是将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深层次、高品味的哲学思想范畴,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和道德风尚。

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将茶德归之于饮茶人的应具有俭朴之美德,不单纯将饮茶看成仅仅是为满足生理需要的饮品。唐末刘贞德在《茶十德》一文中扩展了茶德的内容: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提升了饮茶的精神要求。包括了人的品德修养,并扩大到和敬待人的人际关系上去。中国首创的茶德观念在唐宋时代传入日本和朝鲜后,产生巨大影响并得到发展。日本高僧千利休提出的基本精神和、敬、清、寂,本质上就是通过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在品茗的清寂中拂除内心和尘埃和彼此间的介蒂,达到和敬的道德要求。朝鲜茶礼倡导的清、敬、和、乐,强调中正精神,也是主张纯化人的品德的中国茶德思想的延伸。中国当代茶学专家庄晚芳提出的廉、美、和、敬,程启坤和姚国坤先生提出的理、敬、清、融,台湾学者范增平先生提出的和、俭、静、洁,林荆南先生提出的美、健、性、伦,等等,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因茶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饮茶人的应用的道德要求,强调通过饮茶的艺术实践过程,引导饮茶人完善个人的品德修养,实现人类共同追求和谐、健康、纯洁与安乐的崇高境界。

二、弘扬中国茶德中国茶德,含义广泛而深刻,内容丰富,总结了我国几千年的饮茶历史,各民族的饮茶习俗和文化传统,包括各阶层人们对饮茶目的的理解。概括起来,中国茶德大致可以用理、敬、清、融四个字来表达。

理者,品茶理论,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思,益智醒脑,思路敏捷。

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还是今日的来客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为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

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1982年,首都春节团拜会上,每人面前清茶一杯,显示既高尚又文明,座上清茶依旧,国家景象常新,表明了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强调廉政建设,提倡廉洁奉公,清茶一杯的精神文明更值得发扬。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已故的朱德委员长曾有诗云: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体会之深,令人敬佩。

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真是其乐融融;朋友相会,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乳交融之感;团体商谈,协商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往往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在联谊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在中国,饮用最广、消费最大、最受人们欢迎的饮料是茶,能用来养性、联谊、示礼、传情、祭祖、育德,直至陶冶情操,美化生活,以一物牵动众人之心的也是茶。茶之所以能适应各种层次,各个阶层,众多场合,是因为茶的功用、茶的情操、茶的本性符合于中华民族的平凡实在、和诚相处、重情好客、勤俭育德、尊老爱幼的民族精神。所以继承与发扬茶文化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国茶德,对促进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4055.html

上一篇:日本茶道文化

下一篇:鄣圣茶道表演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