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中日茶道的异同

2019-11-13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却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程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心、养神、助智等含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有学者认为,日本的于中国的有渊源的关系。中国茶文化与日本主要有以下几点明显区别:

1、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相互抵触的少,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江都可以做出宏篇大论来。日本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经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利礼人”、“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这四条都是通过饮茶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日本的“和、敬、清、寂”,公开申明的“茶禅一位“,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 日本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文化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日本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净之美是顺理成章的。但它的“四规”、“七则”似乎过于拘泥于形式,打躬静坐,使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的。中国茶文化最初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于道教的追求静清世界也有很大关系,作为艺术层面的中国茶文化更强调自然美学的精神,于是变成了一种传统。但是中国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也就道而无道了,所以一说,往往首推日本。

3、 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各个层次的文化;日本茶文化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厅、茶室。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有许多著名的世家,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行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更具有民众心,日本的更具有典型性。

精选阅读

中日茶艺茶道高手的对决在河南郑州举行


9月27日,第十届亚洲艺术节中日茶艺交流活动在河南郑州举行。由日本著名茶艺师组成的日本茶艺代表团和由河南洛阳玉玲珑茶艺表演队组成的中国代表队在郑州国香茶城尚膳荷风茶宴馆进行的精彩茶艺表演,使观众赏心悦目,一饱眼福。上午十时,身穿和服的日本著名茶艺师,在优雅的古琴声中,首先拉开了本次茶艺交流活动的序幕。讲解中国茶艺三次传到日本的历史,介绍日本茶艺发展,选派日本著名茶流派高手进行的精湛技艺表演,使中国观众耳目一新,大开眼界。随后,由洛阳玉玲珑茶叶有限公司组成的中方代表队登场献艺。在悠扬的中国传统音乐伴奏下,一边是曾经获得过全国茶艺大赛金奖的王晓婉、贾惠椋轻盈优雅、幽美大方娴熟的茶艺表演,另一面是常虹、赵水静的潇洒、流畅的书法展示。古老的茶艺和中国源远流长书法艺术的美妙结合,使观众为之一震,当她们用传统的特殊方式为八方宾朋敬茶,使客人们既饱眼福,又饱口福,令人们赞叹不已,赢得了阵阵掌声。“我没想到,茶艺表演如此高雅美妙。茶文化如此博大精深,茶艺术如此吸引眼球。”一名观众在观看洛阳茶艺表演后深有感高山茶触的说。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中日茶艺交流表演活动会,旨在增进中日茶文化交流,同时作为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的一部分,也可以使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被更多的人所熟悉,使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中日学子促膝品茶论道


6日,日本长崎短期大学校长安部慧美子率交流团拜访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并为该院日本文化教室的建成专门进行了日本表演。

嘉庚学院日本文化教室采用典型的和式设计,纸门、榻榻米、壁柜等和式建筑元素,营造了浓郁的日本文化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观看表演,能让人身临其境地体会日本文化的精髓。上午10点30分,表演正式开始,师生们坐在榻榻米上,凝神观看,安部慧美子校长则在一旁对仪式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讲解。身着和服的表演者瓜生阳子老师,教授日本已有20多年的时间,其优美、精湛的茶艺,使人深刻地体味到了日本“和敬清寂”的精神实质,教室中洋溢着一片平静、祥和的氛围。

嘉庚学院日语系主任余逸文说,日本文化教室的建成,不仅为日语系学生的语言学习营造了专门的文化环境,而且也促成了学院与日本高校之间更好地交流与合作。这学期日语系已在日本文化教室里开设了“日本”选修课,报名者非常踊跃,今后,他们还将在这个教室中开设日本插花与舞蹈的选修课,使学生能在专门的氛围中更多地了解日本文化。据余逸文主任介绍,在专门的氛围里开设课的大学,国内目前已知的只有广东的一所大学。

日本长崎短期大学位于日本佐世保市,是日本长崎短期大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受该校的邀请,从今年起,嘉庚学院将派学生赴日本参加大会,同日、韩两国表演者同台演艺,展示中国茶文化。

老茶头与茶化石的异同之趣


近日,一场关于“茶化石”与“老茶头”的探讨,让茶圈无数大佬收藏家、品茶爱好者纷纷下场,唇枪舌剑。

有人认为“茶化石是在熟茶和老茶头的基础上进行的开发与创新,是茶文化与产品的一次优秀的传承和发展”,有人则认为“茶化石的宣传是对老茶头研发者的不尊重,并且也没有创新之处”……双方各执一词,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那么,究竟什么是茶化石,茶化石又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巨大的波澜呢?这就要从大家所熟知的普洱熟茶和老茶头开始说起了。

什么是茶化石?茶化石和熟茶、老茶头之间有什么联系?

简单来说,熟茶是总的分类,因其色泽褐红、滋味纯正、陈香扑鼻、茶性温和、保健养生等优势受到众多茶友的欢迎。

而老茶头和茶化石则都是普洱熟茶的的品种之一。茶化石是在老茶头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在一起的“进化版本”。

熟茶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经过渥堆发酵等工艺的加工过程。新鲜茶叶经过初制和晒青工艺制成晒青毛茶,再加水通过自身所含有的酶发酵,最终变成熟茶。在加工过程中工人们必须对升温的茶堆进行翻堆,避免内部温度太高把茶闷焦。

在这个过程中,茶叶会分泌出来粘稠的果胶将部分熟茶黏在一起,这些被粘合在一起的熟茶块就被称为“老茶头”。

由于茶叶中最嫩、最壮的地方果胶含量最丰富,因此老茶头的营养成分可以说是普洱熟茶中的佼佼者,老茶头属于熟茶制作过程中的副产品。

老茶头,源于李文华读文化史料中闪过眼前的一个词。明清时期,西藏用很多滇茶,藏传佛教每年都有重大的茶会,茶会叫普茶,准备普茶茶汤的人,是寺庙里的专职官员,叫茶头,读到这个词,李文华眼前一亮,有啦!就叫老茶头。寺院里,还有负责做饭的叫饭头,负责菜园的叫菜头,鲁智深就干过这个职位。普茶的茶汤是用煮的,茶头就负责煮茶,团块茶最好的品饮方式就是煮,联系至此,李文华就有了把产品叫茶头的想法,加个老字,一方面代表年长的茶头,也就是煮茶的老师傅了。

茶化石,是人为选料制成成品,制作过程和老茶头不同,不属于熟茶的副产品。外观比老茶头更紧实、圆润、耐泡,汤色更透亮,口感更柔滑细腻

传统与现代工艺精华,至于谁更好喝,这个还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有的熟茶为了增加糯香的口感,会添加一种云南特有的糯香香草,纯天然的,这种茶有的人很喜欢,但有的人觉得这是添加,知道以后就不喜欢了。这也是每个人的喜好不同。

优质的原材料,繁复的工艺,创新的生产过程,所有的工艺都是为了那一口好茶。

铁观音、冻顶乌龙的异同与区分技巧


关于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被誉为“国饮”。属乌龙茶系,从发酵程度上划分,其为半发酵茶。产自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尧阳乡、蓝田乡。每年分四次采摘:春茶在立夏,夏茶在夏至之后,暑茶在大暑之后,秋茶在白露前,铁观音以春茶为最好。其外观特征: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经沸水冲泡,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香气馥郁,品之滋味浓郁,醇厚甘鲜,入口留余香,回味甘甜带蜜味。因为发酵程度的关系,有“七泡有余香”之誉。茶树为灌木型,天性娇弱,产量不大,所以就有了“好喝不好栽”的说法。

关于冻顶乌龙茶

台湾冻顶乌龙,台湾知名度极高的茶,被誉为“茶中圣品”。属乌龙茶系,高山茶,从发酵程度上划分,其为半发酵茶。也是台湾包种茶的一种,所谓“包种茶”,是指此种茶叶在旧时用两张方形毛边纸盛放,内外相衬,放入茶叶4两,包成长方形四方包,包外盖有茶行的唛头,然后论包出售,称之为“包种”。产自于台湾省南投县凤凰山支脉冻顶山一带,海拔约700米的高岗上。一年四季均可采摘:春茶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间,夏茶在5月下旬至8月下旬间,秋茶在8月下旬至9月下旬间,冬茶则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间,标准为一芽两叶,冻顶乌龙以春茶为最好。其外观特征:呈半球型弯曲状,色泽墨绿,有天然的清香气。经沸水冲泡,茶叶自然冲顶壶盖,汤色呈柳橙黄(或金黄、琥珀色),味醇厚甘润,发散桂花清香或熟果香,喉韵回甘味十足,带明显焙火韵味,饮后杯底不留残渣。因回甘明显,所以有人形容说,喝冻顶乌龙的感觉很妙,愈品愈有味。

一般说来,从外观很难区别出铁观音、冻顶乌龙,只有品味才能加以甄别。上述提到的是两种茶叶官方的一般描述,下面我谈一些这两种茶叶的异同及较为简单的区分技巧。

相同点

1、同属乌龙茶系,半发酵茶;

2、外观相似,半球状或螺状;

3、冲泡后叶片外观: 青蒂、绿腹、红镶边

不同点

1、茶树品种不同;

2、发酵程度不同:铁观音8~18%,冻顶乌龙20~70%;

3、分类不同: 铁观音属“闽南乌龙”,冻顶乌龙属“闽北乌龙”;

4、工艺不同: 铁观音制作工艺中无“回软”工序

区分技巧

1、观色泽: 铁观音由于发酵程度低及低温保存,色泽砂绿;冻顶乌龙一般发酵程度高,且经过焙火,颜色稍偏黄褐色;

2、看外观: 冻顶乌龙多成半球状,且颗粒较大,茶叶中多带茶梗;铁观音呈一般螺状,颗粒较冻顶乌龙小,茶梗较少;

3、嗅气味: 未冲泡前,冻顶乌龙茶香气要比铁观音浓郁一些;

4、冲泡闻香: 等量冲泡,铁观音的香气很浓郁,冻顶乌龙要淡一点,有桂花或果香的香气;

5、冲泡察色:等量冲泡,由于冻顶乌龙发酵程度高一些,一般说来汤色重一些;

6、观察叶梗:等量冲泡,一般说来铁观音的茶梗要少于冻顶乌龙,冻顶乌龙多为手采,茶梗在所难免;

7、品尝茶汤:等量冲泡,冻顶乌龙的桂花香或熟果香较浓,且回甘明显;

8、经泡程度:等量冲泡,一般说来冻顶乌龙发酵程度高,更经冲泡,至少可以冲泡六次,而铁观音要差一些的;

9、观察叶底:冻顶乌龙多次冲泡后,芽叶依然完整,用手撕扯,仍具强度;铁观音多次冲泡后,叶片会碎掉,韧性要差一些的。

日本的茶道


,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雅致的文化修养,也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日本人饮茶的风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的,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如今日本的人口约达1000万,将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正规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茶室面积大小不等。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广间”。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用竹制茶匙按一定动作将茶碗中的茶搅成泡沫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凡人的茶道


是好东西,按照的要求来饮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绝对是好处多多的。但是我们老百姓平时并没有多少可能按照在规则来饮茶。我们平时饮茶时可以注意以下这几个方面,列举如下,试做为我们的“凡人”:1.水与茶的比例。直接的反应就是茶的浓淡。浓淡要合适才好,使我们能够品赏到茶的色和香,同时,适当的浓淡对于茶叶中的物质的浸出是有影响的,这不但影响到茶水的色、香,也影响到茶水对人体的影响作用。浓淡可以科学计测,但是平时没人去理会这一指标的,还是要靠自己把握,一般是宜淡不宜浓。大致上说,一般红绿茶,茶与水的重量比为1∶80。常用的白瓷杯,每杯可放茶叶3克;一般玻璃杯,每杯可投两克。 2.泡茶的水温。对不同的茶要求用不同的水温,应视不同类茶的级别而定。但是我们经常不注意这一点,总喜欢用很烫的水来冲泡。一般说来,红茶、绿茶、乌龙茶用沸水冲泡还是较好的,可以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迅速地浸出。某些嫩度很高的绿茶,如龙井茶,应用80℃~85℃的开水冲泡,使茶水绿翠明亮,香气纯正、滋味甘醇。

3.浸泡的时间长短。一般也就是3到10分钟左右。泡久了不但茶的口味不好了,据说还容易就茶中对人体不利的物质泡出来。水温高、茶叶嫩、茶量多,则冲泡时间可短些;反之,时间应长些。一般冲泡后加盖3分钟,茶中内含物浸出率可达80%,香气发挥正常,此时饮茶最好。 4.冲泡次数。一般3到4次就好了。有一句不太雅的俗话说:“头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赶快爬。”意思是说头道冲泡出来的茶水不好,第二道正好,喝到三道、四道水就可以了,该走了。有人笑曰:中国人讲中庸,连喝茶亦然,所以喜欢中间的第二道。饮茶时,一般杯中茶水剩1/3时,就应该冲入开水,这样能维持茶水的适当浓度。 5.注意饮茶的适时、适量及一些“小道道”。诸如隔夜茶不要饮、不要用茶服药、不要空腹饮茶、睡前不宜饮茶、新茶不宜饮得太新太急等等。

茶道的分类


是以养生修心为宗旨的饮茶艺术,简言之,即饮茶修道。中华涵蕴饮茶有道、饮茶修道、饮茶即道三义,其构成有环境、礼法、茶艺、修行四大要素。

关于的分类,目前中国茶文化界比较混乱。较多的是以实践的主体划分为宫廷、文士、宗教、民间,有以茶为主体分划为乌龙、绿茶、红茶、花茶等,有将划分为修行类、茶艺类、风雅类、技进类,还有以地区划分为某地茶艺,还有把分为表演型和非表演型,甚至有人提出“孔子”一说,不一而足。这些划分无疑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

何为宫廷?唐朝宫廷饮茶不同于宋朝,宋朝宫廷饮茶不同于明朝,唐煎、宋点、明清泡,宫廷所指又为何?文士、宗教、民间亦是同样道理。同是点茶,为何在宋徽宗那里就成了宫廷?而到了苏轼那里又成了文士?到了佛徒、道士那里又成了宗教?到了山民渔夫那里就成了民间?如果是这样,岂不是在商人那里就称为商人,在士兵那里就称为武士?事实上,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形成过宫廷、文士、宗教、民间这些流派,这些流派都是今人的杜撰,毫无根据。不同的茶类、同类的不同种茶可以有相同的习茶法,又岂能以茶来命名?

的宗旨在于修心养生,体道悟道,一句话,在于修行,没有舍修行的。茶艺是的载体,亦没有无茶艺的。是风雅艺术,茶艺中无疑包含技术,则理所当然地蕴含了修行、茶艺、风雅、技进,因而提出所谓的修行类、茶艺类、风雅类、技进类则是牵强附会。

孔子所处的时代,还没有证据表明茶已成为饮料,更无一条材料表明孔子曾饮过茶,在没有茶的时代创立,实在有丰富的想象力。

如何分类?在的构成四要素中,不同类型的对修行、环境的要求基本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茶艺和礼法。的不同,首先是其茶艺的差异,其次是礼法的差异。因此,分类的第一原则是依茶艺而划分,第二原则是在同一类型中,依礼法和个人风格来划分不同的流派。丁以寿曾提出:“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饮茶法有煮、煎、点、泡四类,形成茶艺的有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依茶艺而言,中国先后产生了煎、点、泡三种形式。”(《中国发展史纲要》)的分类原则首先应依据茶艺,依据茶艺,中国先后形成了煎、点、泡。

从历史上看,中华则有煎、点、泡三大类别。但中国的煎亡于南宋中期,点亡于明朝后期,唯有形成于明朝中期的泡流传至今。无论是煎,还是点,在历史上都未曾形成支派。

晚明以来的中华唯以泡的形式流传,中华在当代走上复兴之路,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形成不同风格、特色的泡流派,但目前毕竟还未形成有一定风格、特色的流派。

日本茶道 - 茶道具


煮水

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低温烧制)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室

为了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具。

茶道版主谈茶道


杭城遇雨,这雨始于六月一日下半夜。 上半夜月明星疏,天高气爽,雪峰茶室告别春梅诸茶友后,沿延安路去了河坊古街。 夜幕下的河坊街,灯红酒绿,市声喧嚷。余有茶僻,多于行旅中逛茶店。 过数家茶坊,地产龙井茶店均显简朴,因茶品单一,无需多作导购,店员散坐闲聊,店堂多显清静。而天福茗茶却辟出两间大店,美伦美焕,彩衣小姐如蝶穿梭,门庭若市,有小姐热情奉茶,但介绍茶品却令人迷惑,只好反客为主,为小姐说茶。 同是茶店,为何有如此差别呢?窃以为杭城茶坊视茶为平常物,老店员捧壶饮茶,茶即茶矣。而天福茗茶视茶为商品,商家以贩售为目的,店员不识茶,但却可以卖茶。此乃茶市无可寻。 其实,若于日常之中寻,是不免要失望的。 六月二日,接苏箫电,蒙三醉茶友厚爱,延余为此版主。虽余在榕事茶文化活动巳数年,却一直对之义不甚了解。前日,有斋友引王旭峰女士所言之要义,余观而止,云中雾里。难解,疑是形而上之物,且多于古人典籍之间,曲高和寡。 如何与青年茶友交流,是余心系之念。六月二日晨,为青年旅舍天棚外雨声所惊醒,早餐后雨转小,于是披雨出门,门外即西湖,烟遮雾蔽,近水无色,远山飘渺,西湖显露出它另一种风情,于是想到若以西湖之美比,是丽日晴天之如诗如画,还是雾雨飘逸中的如幻如影。 窃以为不同阶层、文化、心境,均能有不同的认识,但长久以来,为定义者只有文儒之士,但好茶品饮者则遍及坊巷,是否与茶饮是相割裂两种形态?茶客们好的是一杯好茶,而文士好的是一场茶戏? 查经阅典,有关的论述当不在少数,但于大众还是不懂,需靠各种铨释传世,实难普及。中国实未演化成一种传世的形式,如日本,今日有展示者,多为一家之见之习,远未有共识矣。 余以为作为大概念、命题,倒是切乎实际,其总领之下,海纳百川,相容众议,可化古而事今。古往今来,在神州大地,存于理念,而理念的产生,表述与流传,是受制于社会经济的发达程度的,社会日新,理念日陈,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一种理念欲求长生,必然追求与时俱进,从新的社会形态中吸取营养,才能发扬光大。 我辈事茶,意欲何求?在品饮一杯好茶。故以为之要旨,在于泡好一杯茶,若手下沏出的茶汤难以入口,任何美伦美焕的形式与精深奥妙的理论都显失色。 因此追求者,必先明茶理,识茶性,习茶艺,知茶礼,但此周全之求,能普及否,窃以为难,于广大茶众,饮茶只是生活的一部份,无心无暇关注茶之道,就如日本之,君不见参于其者,每每均为传人、僧侣、家庭主妇等少数时间宽裕者,于大众依然有更多紧要的事务。 作为生活的艺术化、理念化的形态,成为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应该寻求一种切合实际的表述形式与语言,若沉迷于古人的思维方式与意境中,必然成为海市蜃楼,无本之木。

茶道:茶道十八道


[摘要说明]:十八道

1、清泉初沸:泡好第一壶茶,水质很重要,宋代文豪苏东坡总结经验说:《活水还需活火烹》即活煮甘泉。

2、倾茶入侧:将特定的茶慢慢侧入茶则。

3、鉴赏佳茗:乌龙茶是著名的品种安溪《铁观音》,条索卷曲壮结,色泽鲜润,历来有美如观音重如铁,久泡有余香之称。

4、茶壶淋霖:(1)起烫壶的作用,(2)烫盅,(3)冷却水:因第一泡是中温润泡,水温只需80度左右,起温壶温茶叶的作用,同时能使第二泡的色香味更好的发挥。

5、乌龙入宫:(落茶)把茶壶比成宫殿。品饮乌龙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的茶汤通常不喝。

6、若琛出浴:若琛是古代景德镇的一位制杯能手,因他制的杯白、小、薄,后人为了纪念他,把品茗杯也称若琛杯。

7、悬壶高冲:(冲茶)高冲有利于激烫茶叶,使它的色、香、味更好的发挥。

8、推泡抽眉:用壶盖刮去泛起的白色泡沫。

9、熏洗仙颜:冲洗壶身,同时观看茶熟。

10、游山玩水:把壶底的余水沾干抹掉。

11、关公巡城:(倒茶)平均分配茶汤,使茶汤浓淡均匀。

12、韩信点兵:(点茶)滴滴是精华。

13、鲤鱼翻身:把闻香杯的茶倒入茗品杯中,将扣合的杯子翻转,称之为:鲤鱼翻身。中国古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坐的各位嘉宾,生活美满事业发达。

14、喜闻幽香:闻香杯轻轻提起,将空杯角触及鼻端,深呼吸,喜闻幽香。

15、三龙护鼎:(端杯)艺术上端品茗杯的姿势,拇指和食指轻扶品茗杯沿,中指顶住杯底。

16、鉴赏汤色:(看茶)看茶汤的颜色是否清澈明亮。

17、细品佳茗:一杯茶分几小口慢慢品饮,口鼻生香,喉底回甘。

18、重赏余韵:重赏品茗空杯的余香。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4049.html

上一篇:雅士茶德

下一篇:奉茶之道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