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解读白茶和黑茶的异同特征

2019-12-10

黑茶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以及湿热作用制成的一种茶叶,因成品茶呈黑色而得名,为六大茶类之一;白茶是最古老、最原始的茶类,唐代以后逐渐被其他茶类取代并淡出历史舞台,产销量微乎其微,直到近十年才逐渐复苏。今天,笔者和大家一起分享对白茶和黑茶的认识和理解。

一、工艺不同。白茶是指将鲜叶经过晾晒萎凋到九成干,然后用文火烘至足干制成,属于微发酵类茶叶。黑茶工艺繁琐,工序包括:杀青、揉捻、干燥做成毛茶;精制筛分等级;泼水渥堆发酵、干燥做成半成品;蒸汽蒸压成各种紧压茶、再干燥。泼水渥堆是黑茶的核心工艺,干燥是黑茶的重要工艺。

二、生产周期不同。白茶生产过程缓慢,从鲜叶萎凋开始计算,一般需要24—72小时;黑茶生产周期漫长,从3、4月份加工毛茶,精制、渥堆发酵、蒸压成型,一般需要半年或更长时间。

三、核心工艺不同。白茶的核心工艺是萎凋,重要工艺是干燥,白茶不炒不揉;黑茶的核心工艺是渥堆发酵,重要工艺是干燥,黑茶品质与晾青、杀青、揉捻也密切相关。

四、核心技术不同。白茶的核心技术是萎凋走水,保持茶青表面持续、均匀、不间断水分蒸发,带动茶青内部走水,促进内含物的生成、转化和积累。黑茶的核心技术是渥堆发酵,堆温度一般在35-50摄氏度,堆温过低,发酵过于缓慢,且容易霉变;堆温过高,容易烧堆。

五、加工温度不同。白茶晾晒萎凋(包括热风萎凋)和干燥整个过程,温度低于70摄氏度;黑茶不同,毛茶阶段杀青温度为120—150摄氏度,初烘温度高为100—120摄氏度,足烘80—100摄氏度;渥堆阶段,初烘100—120摄氏度、足烘80—100摄氏度;蒸压阶段,蒸汽温度为100—120摄氏度,烘干温度为60—80摄氏度;黑茶生产三个阶段都需要干燥,生产能耗很大,白茶加工较环保。

六、劳动强度不同。白茶生产工序少,劳动强度小;对比而言,黑茶工序复杂,劳动强度大。

七、生产成本不同。白茶工艺简单、工序少,生产成本较低:黑茶虽然原料粗老、原料成本低,但是生产工序多,劳动力成本高和能耗大,加工成本较高。

八、品质稳定性不同。目前阶段,多数企业的白茶生产受天气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品质不稳定。笔者认为如果交易解决萎凋环境问题,白茶的品质稳定性很高,优良品率可以接近百分之百。黑茶工艺复杂,影响品质的因子很多,晾青、杀青、揉捻、干燥与品质密切相关,尤其是渥堆发酵工艺,部分地区的黑茶需要渥堆三次,发酵度很难把控,一般地黑茶优良品率小于30%。

九、口感不同。白茶柔绵甜,自然气息最浓,耐冲泡;黑茶历经多次、长时间渥堆发酵,相比而言品质离自然最远,茶汤以金黄色或红褐色为主,滋味醇厚柔绵,中庸和谐是优质黑茶的特征。

十、茶性不同。白茶如果萎凋走水充分,叶底堪比武夷岩茶,半红半绿,茶性温良,适宜男女老少四季饮用。黑茶茶性温和,消食化腻功效明显。

十一、冲泡要求不同。白茶对于茶具、水质、水温、浸泡时间的适应性较强;黑茶对于水和茶具品质要不高,但须控制好浸泡时间,否则时间长了过于浓烈。

十二、陈茶价值不同。白茶保质期长,无需保鲜,适宜长期储存,以陈年老茶为珍,有当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黑茶也是常温保管,有“越陈越香、越陈越值钱”的说法。

小编推荐

普洱茶和黑茶有什么异同?


一直以来,在任何茶叶分类法中,普洱茶都是被归入黑茶一类。事实上黑茶和普洱茶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发展历史、原料、销路和制作工艺上。

普洱茶其中武器------勐海比一比陈年普洱老熟茶05年

从黑茶和普洱茶发展的历史看,普洱茶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唐朝樊绰撰的《蛮书》,其卷三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是唐代对宁洱县的称呼,蒙舍蛮是唐代对南诏人的称呼。而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16世纪初,当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二字。明嘉靖三年(1524),明御史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由此可见普洱茶的历史较黑茶要早。

听过不少朋友在喝普洱茶(熟)时会说一句“来,喝点黑茶吧”。普洱茶泡开后汤色呈深红色,香气四溢,乍一看的确如黑茶一般,于是便有不少茶友直接将其称之为“黑茶”。然而,以色辩物的原则并不适用于熟普洱茶,熟普洱茶制作过程中有经过渥堆发酵,其内含物质的氧化反应主要是真发酵——也就是微生物氧化,因而茶色呈红褐色,泡出茶汤颜色为深红色,较容易被误会为“黑茶”。

普洱茶其中武器------勐海比一比陈年普洱老熟茶05年

原料区别。黑茶是以小叶种茶树粗老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初制毛茶;普洱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自然发酵陈化,或人工渥堆后发酵而制成的再加工茶类。

制造方式。黑茶主要做成紧压茶供边销,属于边销茶;普洱茶有各种规格的散茶和各种形状的紧压茶,可供边销、内销和外销。

发酵工艺。普洱茶是属于半发酵和后发酵茶叶。黑茶则是全发酵茶叶。

色泽呈现。普洱茶生茶可以明显可见茶叶鲜活性,熟茶则是显示出褐红色。黑茶经全发酵后呈现乌黑色泽。

同时,根据《中国茶叶大词典》对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的定义,基本茶类是茶鲜叶经过不同制造过程形成的不同品质成品茶的类别。再加工茶类是以基本茶类的茶叶原料经再加工而形成的茶叶产品。普洱茶是以基本茶类中的晒青绿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后发酵而形成的再加工产品,因此,不能归于黑茶类。

普洱茶其中武器------勐海比一比陈年普洱老熟茶05年茶汤

从茶类发展的先后看,普洱茶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唐朝樊绰撰的《蛮书》,距今一千多年,起始年代更早。而黑茶起源于11世纪前后的宋代,普洱茶在前,黑茶在后,按照茶类发展的先后来看,普洱茶也不能列入黑茶类。

由此可见,普洱茶与黑茶之间从本质到类别都有不小的区别,各位茶友以后可别再喝错啦!

普洱茶其中武器------勐海比一比陈年普洱老熟茶05年叶底

解读春茶、夏茶、秋茶的品质特征和鉴别方法


一是干看。

干看主要是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素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二是湿看。

湿看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红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新茶与陈茶的辨别

新茶比陈茶好,这是指一般而言的,并非一定如此。适时贮藏,对普洱茶而言,不但色味俱佳,而且还具香胜之美。又如乌龙茶,只要保存得当,即使是隔年陈茶,同样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不过,在众多的茶类花色品种中,对较多的茶叶品类而言,还是“以新为贵”。

要判断新茶与陈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辨别:

(1)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

(2)可从香气分辨新茶与陈茶。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3)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不管何种茶类,大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总之,新茶都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感觉。而贮藏1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参考文献——蒋文中教授《普洱茶文化百科》,

冲泡普洱茶的留根、闷泡和坐杯泡法各有什么异同?不同的普洱茶冲泡方法各有什么异同?


泡茶这事,是一件随意却又讲究取舍的事情。

从水、器的选取到手法、时间的把握,都旨在让那一口茶汤更好喝一点。而我们所接触到的冲泡日常,无一例外都会要求把每一款茶出汤时茶汤要沥干净。

快冲快出

即注水之后,把茶汤倒入公道杯,盖碗垂直,耐心地等碗底最后几滴茶汤沥干,也有人习惯上下甩几下的。

这样的好处,一来可以欣赏到每一道茶的水路变化,体验每一泡茶不同的汤色、香气、滋味。二来,把汤底倒尽可以避免茶叶一直泡在水里,防止下一泡时因泡的太久而苦涩。

但还有一种被忽略的泡法,名为留根泡。

留根泡法

每次倒出的茶汤都留根(也叫汤底),故意不把茶汤出尽,一般有出六分留四分的,也有出七分留三分的。

留部分茶汤在杯中,相当于延长了茶叶在水中的冲泡时间,可以使下一泡的茶汤有着更好的冲饮滋味和口感体验,避免第一泡茶是柔滑鲜香,第二泡变得宛如白水,一般用来冲泡较为清淡的茶品。

说到这里,有茶友不禁要问了:“你说的留根泡跟坐杯、闷泡不是一样的么”其实二者并不相同。

留根泡与闷泡

闷泡,其实是一种茶叶优缺点的极端表达。

一些老茶客,想要知道一款茶有何缺点时候,会采用闷泡的方式,待茶叶内最深层的物质都激发出来时,再倒出来品饮。这样做更有利于喝出内质的差别来,通常见于茶叶内质的审评中。而留根,只是均匀茶汤的一种方式,其方法更为温和。

留根泡与坐杯

坐杯,是一个循序渐进等待茶叶物质析出的方式。

常见于茶汤变淡时,通过减缓出汤时间,等待内含物质的均匀扩散,增加茶汤的厚度。与留根一样,都是让茶汤更好喝的一种方式。

看茶泡茶

根据茶的属性可随意匹配以上几种方式:

快冲快出,本是乌龙茶特有的冲泡方式,但随着乌龙茶冲泡技艺的普及,渐渐适用于所有茶品。

一般来讲,在冲泡苦涩重的生普,以及高香型或浓强型茶时,使用快冲快出的方式,能减轻苦涩味。头几泡也可以适当的去除新味、杂异味,同时又能提高后几泡的纯度。

而留根泡法,几乎适宜所有茶类,但一般在用小壶,小盖碗时候不建议使用,只因留根后茶汤浓度上升从而影响品饮的口感。

最宜留根泡的情况有以下两类:

一是口味清淡的白茶,绿茶,黄茶用玻璃杯来泡时,要适当留根以作均匀茶汤之用;

二是煮茶时,不要把上一道的茶汤都倒干净,而是要适当的留3/10的母汤,这样做不仅能延长茶汤醇厚的滋味,续水后也不影响下一泡的口感。

而坐杯与闷泡,在日常品饮时,不会单独存在,而是与快冲快出,留根泡交替使用。

坐杯的情况,一般常见于茶汤滋味变淡,但茶叶还可继续冲泡时使用,通过增加每一泡出汤的时间,从而让茶汤稳定,不会呈断崖式下滑。

闷泡则是茶叶完全舒展后,一般常见于一泡茶的最后几泡。此时茶汤滋味很难析出,却又丢之可惜,就采用长时间的闷泡法,让其滋味全然释放,是榨干一泡茶的终极杀招。

冲泡品饮,如烹小鲜。同一款茶,不同的泡法,口感滋味往往截然不同。

对于喝茶饮茶之人而言,总有品茶和泡茶时的侧重面。要先明了这款茶的属性,在加之自己的多方对比,细细记录下不同冲泡方式的差别,相信不日便会有所精进。

五大中国黑茶的异同在哪里?普洱茶和其他黑茶有什么区别


当下国内茶行,黑茶异军突起。云南普洱茶、四川雅安藏茶、湖北赤壁青砖茶、湖南安化黑茶与广西六堡茶同列五大黑茶之属,但五大黑茶到底有何相同之处?五大黑茶又有何不同之处?却少有人能够说清楚,笔者以自己五年来行走五大黑茶产区的一点经验与心得,以为一家之言,供大家商榷。

五大黑茶被同列为一类,依据有两点:其一是院校的教科书,教科书中将茶分为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青茶与黑茶六类,再加工茶类包括花茶类、紧压茶、萃取茶、茶饮料、非茶之茶等,五大黑茶分属于黑茶与紧压茶之属;其二是茶叶分类的国家标准,标准中规定了茶的定义,将非茶之茶清出茶类(另外归类为代用茶,更准确);不提基本茶类的概念,直接将再加工茶类归为第七类,如此就有了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青茶)、黑茶与再加工茶(包括紧压茶、花茶、袋泡茶与粉茶),五大黑茶同属于黑茶与紧压茶之属。

无论是教科书的知识体系,或者是行政部门的茶叶分类国家标准,五大黑茶都同属一类。在教科书、茶叶分类国家标准修订以前,五大黑茶都同属一类的事实难以改变。顺便提一句,教科书中的分类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有不同的意见可以讨论。学界就有不同的看法,比如云南茶界去年发起普洱茶不是黑茶的倡议,湖南农大的茶学专家蔡正安教授认为只有湖南黑茶与广西六堡茶才是黑茶,其他茶归类应另当别论,但这都仅限于学界的讨论。

茶叶分类国家标准则是行政执法的依据,当下茶叶提高了安全等级归入食药监管部门,行业内经营企业应当认真对待,否则可能会遭受来自行政部门的处罚。

我们来看看五大黑茶究竟是因为什么被划分为同一类的。《茶叶分类国家标准》已于2014年10月27日开始实施。该标准以加工工艺和产品特性为主,结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进行分类的原则,将我国的茶叶产品明确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黑茶和再加工茶。

茶叶分类国家标准用八个字来评价:十分科学,非常复杂。不具备完整茶学知识结构的人很难理解,就连当下国内茶行业中从业人员能说清楚的人都不多,更不能指望普通的消费者彻底理解,这是它的缺点,只有寄希望于茶学研究的深化来解决。中国人的思维大多是二元,顶多是三元结构,我们大胆预测,将来茶叶的划分为两类或者是三类,有利于人们的认知,也有利于茶的推广。这都是在未来,而我们生活在当下,只有先搞清楚现在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现行《茶叶分类国家标准》的五项原则是加工工艺、产品特性、茶树品种、鲜叶原料和生产地域。由此黑茶的一级分类标准是按照产地划分:云南黑茶(代表是普洱茶)、四川黑茶(代表是雅安藏茶)、湖北黑茶(代表是赤壁青砖茶)、湖南黑茶(代表是安化黑茶)、广西黑茶(代表是梧州六堡茶)与其他地区黑茶(如陕西泾阳茯茶等)。黑茶产区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普洱茶、雅安藏茶、赤壁青砖茶、安化黑茶与梧州六堡茶这五种,习惯上称之为五大黑茶。之所以一级分类标准按照产地划分,主要是有助于人们的理解。

黑茶的二级分类标准是依据加工工艺与产品特性划分,有将属于黑茶再加工茶的紧压茶合并为一类的趋势。已经有的国家标准包括:茯砖茶、青砖茶、花砖茶、黑砖茶、康砖茶、金尖茶、紧茶、沱茶,还有正在征求意见的千两茶、湘尖茶。已经发布的紧压茶国标不规定产地,这是从实际情况出发,比如茯砖茶,大家印象中产于安化,实际上发源于泾阳,而四川等地都有生产;再比如康砖,大家认为产于雅安,实际上云南、贵州、湖南都有生产;再比如沱茶,大家都认为产自云南,实际上四川、重庆都有生产,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已经发布的二级分类的国家标准不规定产地,是因为许多产品早已经超出了原有生产地域。

在茶叶分类标准之下,还有产品标准。国家标准《普洱茶》、供销合作社行业标准《雅安藏茶》、地方标准《安化黑茶》、地方标准《梧州六堡茶》等。分类标准与产品标准初步形成一个体系。产品的标准则既规定产地,又规定茶树品种、鲜叶鲜料、加工工艺与产品特性,为的是保护产品特色,本质上属于地方利益驱动下的行为。

既然现行的《茶叶分类》国家标准属于最高标准,我们就依据其分类的五大原则:加工工艺和产品特性为主,结合茶树品种、鲜叶原料、生产地域来进行的划分,看看究竟异同何在?

其一是产地

云南、四川、湖北、湖南与广西是中国五大黑茶主产地,实际上黑茶产区早已经突破了五大产区的地域限制,遍布全国各茶叶产区,但仍然以这五大产地声名最为显赫。

其二是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从野生型、过渡型到栽培型,从乔木型、小乔木型到灌木型、从特大叶种、大叶种、中叶种到小叶种,从有性系群体种到无性系的良种,都是在自然条件与人为干预之下不断的进化。在茶树的发源地云南,拥有自然优越的气候条件与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所以普洱茶标榜为乔木大叶种,实际上也有中小叶种。四川则截然相反,明确标榜自己是中小叶种的优越性。湖南安化则标榜自己是云台山大叶种。六堡茶则标榜自己是苍梧群体种。突显自己品种上的不同,目的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独一无二,实际上却是地方优势品种所加工出来的产品更具特色。但另一方面各大产地在历史上都有过从省外引进品种的经历,笔者在云南就曾亲眼见到过引自福建的乌龙茶品种,也在广西见到过引自云南的大叶种,还在安化见到过引自福建的福鼎大白、福鼎大亳等品种。各大产区的品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没有绝对的纯正性。更何况茶树都来自同一个祖先,核心的基因相同。所以在茶叶分类的国家标准里,茶树品种被列为次重要的参考性因素。

其三是茶树鲜叶

鲜叶的釆摘标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历史上看,黑茶源自绿茶中的大宗绿茶,釆摘标准向来不若名优绿茶细嫩。自唐以降,细嫩的名优绿茶都是给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来享用,余下的粗老原料才用来加工大宗绿茶、黑茶。远离产地的边销茶区,根本就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有就不错了。另外一个因素,直到如今边销茶都是民族特需品,售价低廉。某茶企负责人曾经说过他们厂出产的一块茶砖,八十年代在边疆能换回来一只羊,现在连一斤羊肉也买不到。现今的边销茶仍是如此,所以为了控制成本边茶原料的粗老自然不可避免。如今面向内销的黑茶,原料的嫩度就有了很大的提升,甚至如普洱茶一度走入误区,釆摘细嫩的芽头来制作。现在大家终于认识到对于黑茶来讲,原料的过分细嫩与过分粗老同样的不可取,适度的成熟度成为共识。

其四是加工工艺

工艺才是黑茶分类最主要的分类原则之一。也正是因为工艺的不同,围绕黑茶的分类才产生了极大的争议。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简明扼要的概述黑茶的工艺,来阐述黑茶的加工原理。

所有五大黑茶都被分作初制工艺和精制工艺两大阶段。所有的黑茶都标榜自己的加工工艺复杂,这是事实,核心在于茶叶加工的目的就在于让其成为可供饮用的饮品。细嫩的原料只须经过绿茶简单却又精妙的工艺就可以实现。对于粗老的黑茶原料来讲,源自绿茶的工艺不足以让其成为可口饮品,需要增加工序,釆用更复杂的工艺才能达成这一目的。也正因如此,黑茶不断深化工艺步骤,造就了在所有的茶类中工艺最为复杂,也保留了完整的初、精制工序。

从鲜叶到毛茶的加工被称为初制工艺。黑茶毛茶类的初制工艺毫无疑问是从大宗绿茶工艺演变过来的,现在普洱茶的原料仍然延续的是晒青绿茶的工艺。其他的黑茶事实上也有用大宗绿茶加工工艺的,比如四川藏茶的毛茶,广西梧州的六堡毛茶等,既有炒青,亦有烘青、晒青的工艺。而除开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之外,四川的藏毛茶、湖南的黑毛茶、湖北的老青茶与广西的六堡毛茶,在初制工艺中都强调渥堆,区别只在于发酵程度的轻重,究其本质并无差别。

从毛茶到成品茶的加工被称为精制工艺。初制工艺的水平越高,精制工艺的难度越低,反之亦然。众多黑茶之所以后期精制工艺繁复,全在受到原料与初制工艺的限制,实质属于先天不足后天弥补。近年来以名山头古树普洱生茶为代表的茶质的飞升,脱离大宗茶而跻身名优茶品质行列,全在于原料与初制工艺的精细化。这也是面向未来,其他黑茶品质提升的必由之路。

黑茶加工工艺中的核心在于发酵。脱胎于大宗绿茶的晒青毛茶制成的普洱生茶,历史上曾经无意中将发酵完全交付于自然陈化发酵。普洱熟茶则经过精制工艺发酵后,再交付于自然发酵。藏茶、青砖茶、安化黑茶、六堡茶,至少需要初制工艺毛茶发酵一次,精制工艺再发酵一次,最后交付自然陈化发酵。发酵只有次数的多寡,时间的长短之分。本质上都属于高照教授所说以黑曲霉菌为主的转化,都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黑茶精制工艺中大多都有紧压的工序。篓装的六堡茶、湘尖茶即是如此;而紧压成型的饼、砖、沱、柱形花卷、枕头形金尖、紧茶等形态,只有造型的区分,所以都属于黑茶紧压茶之列。

黑茶中的发花技艺源自陕西泾阳,传到湖南安化,复又传回陕西,周而复始,现在已经扩散到各大黑茶产区。云南的蒋文中教授申请有专利熟普洱发金花,广西的金花六堡茶等业已涌现。

其五是产品特性

这亦是黑茶分类的两大核心原则之一。一种茶,产品的风格与先天的环境、气候、土壤与茶树品种,后天的加工工艺、运输与贮存条件密切相关。蔡正安教授的总结极为精僻: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存放是升华。所以成品黑茶的产品特性,既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单就产品来讲,当年的新茶,只有以名山头古树普洱生茶臻于名优茶品质的境界,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包括普洱熟茶在内的其他黑茶,当年的新茶口感并不尽如人意。好在黑茶的优点在于调节代谢功能,饮用之后身体舒畅谓之体感。黑茶类存放十年以上,既有口感又有体感,以实际感官审评结果来看,黑茶存放三十年以上渐至臻于化境,且有趋同之势。是故对邓时海教授的理念深为赞同:喝熟茶、存生茶、品老茶。

想要将黑茶喝个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精研当下茶学中的四门核心学科《茶树栽培学》、《制茶学》、《茶叶生物化学》与《茶叶生物学》,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而茶学中尚待解决的难题,诸如茶类的划分问题,如何更加简易,有待未来的探索。黑茶老茶的陈化也属于未知的领域,只有寄希望未来的研究来解释科学的原理。

佛教中有句话: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借以表述黑茶,殊为相宜。于黑茶来讲,喝茶为的是健康,品茶为的是艺术。前者属于健康驱动,于人身体有益。后者属于审美驱动,所为精神享受而已。前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做偈曰:七碗受玉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唯愿大家在一盏茶中能获得身心的滋养!

专家解读:普洱茶属于黑茶吗


“民间传说是不可信的。说茶叶在茶马古道上发酵,到了京城就成了普洱熟茶,乾隆、慈禧喝的是汤色红浓的茶,这是不可能的。熟茶渥堆发酵有很多条件,首先要用来发酵的茶要量大,最少要一吨茶的堆子;其次要进行温湿控制,隔个三五天就得翻堆。洒水多少,也直接影响渥堆发酵的效果。我自己做过实验,一筒茶用水泡十分钟不晾干外面存放,一年后就是垃圾了。小堆是做不出熟茶的。普洱茶在茶马古道运输途中,风吹日晒雨淋变成熟茶等说法,都是故事。但故事是故事,科学是科学。”长期致力于普洱茶的发酵研究的高照教授,在访谈中拨开故事的迷雾,从科学实证角度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普洱茶。

普洱茶是不是黑茶?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是什么优势菌种在主导?喝发酵过的普洱茶安全吗?湿仓茶能喝吗?为什么离开勐海茶厂很难做出“勐海味”的熟茶?茶叶存放在广东与昆明有什么不同?越陈越香是怎么一回事?普洱茶在茶马古道的马背上发酵是传说故事还是有科学依据?普洱熟茶工艺真的在70年代成熟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聆听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大学生命学院退休教授、普洱茶老专家高照解读“普洱茶陈化真相与秘密”。

普洱茶属于黑茶

普洱茶属于什么茶,其实是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因为有的茶叶专家认为是黑茶,有的认为是独立于六大茶类的第七大茶类,有的认为是跟花茶一样属于再加工茶类。

“在古代,普洱茶跟绿茶可以是一样的,外形翠绿,汤色差不多,做成的团茶、饼茶,跟绿茶是近似的。那时,茶类还没有分成六大茶类,普洱茶可以划到绿茶类。现在的科学细分了茶类。吴觉农教授和安徽农业大学陈椽教授等老一代茶学家,他们正确定义了黑茶:黑茶是后发酵茶。但对普洱茶属于什么茶,解释不完整。熟茶可以归为黑茶,因为它的叶子是黑的。而对生茶就没有解释怎么归类了。通过我的研究认为,云南普洱茶是黑茶,是典型的黑茶,是优质的黑茶。”

在高照教授看来,黑茶本质上是后发酵的茶,而普洱茶不管是熟茶,还是生茶,都是在以黑曲霉为主体的有益菌种的作用下进行后发酵,提高品质,达到越陈越香,因此普洱茶是典型的黑茶。

据其介绍,普洱茶能后发酵是因为存活真菌孢子。茶叶经过杀青,其最大的目的是杀死茶叶细胞,让植物内以氧化酶等主体的酶失活,茶叶细胞壁破了,细胞死了,酶失活了。

但杀青,杀死的是细菌类的微生物,真菌类的微生物是还存在的,附在茶叶上的真菌类孢子具有蛋白质外壳,非常耐高温、耐压的。杀过青,没有内源酶,但还有很多益生菌的孢子还存活着。鲜叶经杀青、揉捻、晒干,不能炒干、烘干,所以叫晒青毛茶,这是普洱茶的原料。

普洱茶的后发酵开始于晒青毛茶的后发酵。晒青毛茶上附有很多真菌类,最主要的是黑曲霉。曲霉有许多种,对人类最有益的叫黑曲霉。青霉也是曲霉的一种,能产生抗菌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比如青霉素就具有这种功能。

此外,酵母菌、木霉、根霉(做甜白酒用的)等都是有益真菌。像这一类的微生物就附着在晒青毛茶上。要是蒸、炒、烘了,温度超过200度以上,就变成绿茶。晒青要保证叶片上的孢子的存在,因为有真菌的孢子,是黑茶能够后发酵的源泉。普洱茶的后发酵,起始是晒青毛茶,普洱生茶是幼年的,刚进入后发酵初期的普洱茶。

高照教授说,绿茶、青茶、白茶等也会后发酵,食品发酵是不可抗拒与避免的,但菌种不是茶叶本身带真菌孢子,而是外来的菌种——外源性的微生物孢子。绿茶、青茶、白茶,在两三年内的存储过程中,通过发酵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品质就会变坏,成为过期变质的茶。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可以放心饮用

高照教授给我们解释了什么是发酵食品。古代人最先喝的是绿茶,属于不发酵茶。跟蔬菜、水果、肉食等一样,茶叶最开始都是吃(饮)鲜嫩的,但随着人类生活需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了包括发酵茶叶在内的发酵食品。谈及发酵食品的出现,先要说说什么是发酵。鲜嫩食品过了保质期,就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使得食物腐败不能食用。

发酵就是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为二氧化碳、无机物与水的过程。其跟二氧化碳、水通过光合作用成为有机物是对应的,属于大自然循环与生态平衡的一部分。对新鲜食品来说,发酵起到破坏作用。但在人类历史中,有一种食品叫发酵食品,这是先人摸索与总结出来的,有益的微生物对动植物的有机物进行发酵,是有益无害的,可以食用的。鲜肉通过发酵制成腌肉,牛奶通过发酵成为奶酪,豆腐通过发酵变成卤腐,葡萄通过发酵酿造成为葡萄酒等等,都属于发酵食品的范畴。

接着,他详细介绍了茶叶发酵的原理与发酵茶的种类。茶叶可分为不发酵茶与发酵茶两大类。我们先来看不发酵的绿茶如果外露存放两年后,发酵会使绿茶品质下降,放上三四年味道淡薄,茶叶叶片腐朽,不能喝了。这是不好的发酵。绿茶属于典型的不发酵茶。茶叶里也有发酵茶,分为前发酵茶和后发酵茶。

前发酵茶是不杀青,经过萎凋、(太阳晒),叶片萎蔫,再经揉捻、切碎,让茶叶细胞释放出自身的氧化酶等——植物体内源酶。在植物活的时候,这类酶起代谢作用。茶叶被摘下的两三天之内内源酶就失活了,在内源酶具备活性的条件下,对茶叶受损细胞起发酵和氧化作用,就制成了前发酵茶。前发酵茶分为全发酵茶、半发酵茶、轻发酵茶。

全发酵茶。红茶就是全发酵茶的代表。其在揉捻过程中茶叶细胞壁破了,释放出植物自身的酶,把叶子的纤维素、茶黄素等物质充分氧化。红茶发酵,大多数萎稠24小时左右,在台湾要到阿里山,有萎稠发酵72小时的深度红茶,茶叶里的茶黄素通过酶的作用,整片叶子发红,泡出来的茶汤也是红色的。

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其萎凋时间不超过一天,揉捻轻,通过短时间的发酵,一片叶子的边缘会因为自身的酶氧化作用而发红,叶子中间的细胞受到的机械损伤不重,内部受力轻,酶作用就少,还是绿的,从而出现“绿叶红镶边”、汤色橙黄的现象。

轻发酵茶。月光白,属于普洱茶工艺与青茶工艺的相互渗透的新品种,它不杀青、阴干,在月光下轻微发酵。中国著名的白茶,不揉捻,萎凋非常轻,叶片完整。黄茶,用蒸汽焖黄。这些都属于轻发酵茶。而普洱茶属于后发酵茶。原题:《老专家谈普洱茶陈化真相与秘密》,图由茶业提供。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汤色解读


普洱茶天生特性越陈越香,是它在茶类中具有的优势的特性,生茶可后发酵或自然慢发酵,在适当的空气温度和湿度下自然陈化,可使口感越来越好,汤质越来越醇。熟茶则为人工快发酵茶,为满足短期或近期快速消费而人为发酵,使茶的口感滋润平和。然后,在不同的环境、工艺、和时间下存放后,它可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普洱生茶常见汤色:

翠绿:翠绿而微黄,清澈鲜艳,浅绿鲜亮的茶汤。春茶常见汤色。这类茶品,随着生茶不断陈化,茶汤绿艳消失,逐渐演变为杏黄明亮的汤色。

黄绿:是绿中微黄的汤色,是中高档晒青毛茶的汤色。“黄绿”色的茶汤,多出现在春茶中,加工时揉捻,干燥及时才能有此汤色。

绿黄:绿少黄多的汤色,类似“浅黄色”。清明至谷雨期间的晒青毛茶常显此汤色,常伴有“青草气”或“水闷味”。

浅黄:汤色黄而浅,又称:“淡黄色”,是物质欠丰富的低档晒青毛茶的汤色。

橙黄:茶汤黄中微带红色,似橙色或桔黄色。藏期在10-15年的老生茶即显此汤色。但亮度高若是新茶有此汤色多为茶青鲜叶裂变、杀青温度偏低的表现,常伴有“红茶香”。

红汤:老生茶显出红汤,必是晶莹剔透的,属不可多得的好茶,好的老生茶,有老茶友们就喜欢叫红汤老茶。(温馨提示:这是老生茶的茶汤,不是熟茶汤,是要上了年份的才能有此佳容)

普洱熟茶常见汤色有:

红艳:汤红艳、欠亮。是熟茶发酵茶菁较嫩,观察叶底,多呈短细黑红,内含物质丰富。

红亮:茶叶汤色不甚浓,红而透明有光泽。称“红亮”,光泽微弱的,称红明。观察叶底,多呈暗红微黄,滋味较“酽”。

红浓:汤色红而暗,略呈黑色,欠亮。观察叶底,多呈红褐柔软,滋味较醇和。

红褐:汤色红浓,红中透紫黑,匀而亮,有鲜活感。观察叶底,多呈褐色欠柔软,滋味较醇和。

普洱茶与黑茶有何异同?_有哪些_主要是_原因


普洱茶与黑茶有何异同?

一直以来,在任何茶叶分类法中,普洱茶都是被归入黑茶一类。事实上黑茶和普洱茶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发展历史、原料、销路和制作工艺上。

从黑茶和普洱茶发展的历史看,普洱茶最早见于文献记载是唐朝樊绰撰的《蛮书》,其卷三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银生是唐代对宁洱县的称呼,蒙舍蛮是唐代对南诏人的称呼。而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16世纪初,当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二字。明嘉靖三年(1524),明御史陈讲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由此可见普洱茶的历史较黑茶要早。

听过不少朋友在喝普洱熟茶时会说一句“来,喝点黑茶吧”。普洱茶泡开后汤色呈深红色,香气四溢,乍一看的确如黑茶一般,于是便有不少茶友直接将其称之为“黑茶”。然而,以色辩物的原则并不适用于熟普洱茶,熟普洱茶制作过程中有经过渥堆发酵,其内含物质的氧化反应主要是真发酵——也就是微生物氧化,因而茶色呈红褐色,泡出茶汤颜色为深红色,较容易被误会为“黑茶”。

1、原料区别。黑茶是以小叶种茶树粗老鲜叶为原料,制成的初制毛茶;普洱茶是以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自然发酵陈化,或人工渥堆后发酵而制成的再加工茶类。

2、制造方式。黑茶主要做成紧压茶供边销,属于边销茶;普洱茶有各种规格的散茶和各种形状的紧压茶,可供边销、内销和外销。

3、发酵工艺。普洱茶是属于半发酵和后发酵茶叶。黑茶则是全发酵茶叶。

4、色泽呈现。普洱茶生茶可以明显可见茶叶鲜活性,熟茶则是显示出褐红色。黑茶经全发酵后呈现乌黑色泽。

同时,根据《中国茶叶大词典》对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的定义,基本茶类是茶鲜叶经过不同制造过程形成的不同品质成品茶的类别。再加工茶类是以基本茶类的茶叶原料经再加工而形成的茶叶产品。普洱茶是以基本茶类中的晒青绿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后发酵而形成的再加工产品,因此,不能归于黑茶类。

从茶类发展的先后看,普洱茶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唐朝樊绰撰的《蛮书》,距今一千多年,起始年代更早。而黑茶起源于11世纪前后的宋代,普洱茶在前,黑茶在后,按照茶类发展的先后来看,普洱茶也不能列入黑茶类。

由此可见,普洱茶与黑茶之间从本质到类别都有不小的区别,各位茶友以后可别再喝错啦!

大红袍与普洱茶的异同点


大红袍和云南普洱的相同点:

一、陈年得味。普洱茶须待自然干仓慢慢陈化经年,饮用乃佳,武夷岩茶亦须陈藏数年方得醇和之口感、食疗之功效;二者均有酵化、酶化、脂化之特点。

二、老树盛名。武夷岩茶极品尊仰大红袍母株,极品岩茶均采自数十年至数百年以上老树。普洱极品自百年老树。两者均推崇老树产茶。

三、历史悠久。普洱茶和武夷岩茶均是历史名茶,历代贡茶。

大红袍和云南普洱的不同点:

一、陈龄差异。武夷岩茶陈年期适中,一般为一到五年,讲求口感和保健功能实用性,不盲目鼓吹和夸大陈化之年龄,务实客观、物性昭昭;而普洱茶商业化操作严重,拼包装、比年代、视陈旧、造名气、寻来源等玄学体系严重偏离茶叶本身之食品属性,越陈越好之误区有悖天然食品自然规律。

二、工艺差异。而武夷岩茶不仅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传承,流程精工细作,不省工力,且对原产地武夷岩茶范围划分明显,质量保证可以正本溯源;普洱茶的定名之初,显现普洱茶产区“商文化”泛滥,而“产文化”薄弱,现代则过于依赖港台市场推手神秘化炒作,茶叶本身质量之分野标准模糊,工艺体系失之于粗线条,而且其黑茶属性或者绿茶属性也因此一直处于混淆状态。

三、品类差异。武夷岩茶产品类别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口感差别,各品类又自成体系,体现出庞大之市场底蕴;普洱茶产品细化不足,仅有生饼、熟饼之外观年份类别,标准各自占山为王,极易产生品类混乱和造假现象。

四、品赏差异。武夷岩茶系乌龙茶之祖,工夫茶之宗,重品轻藏,甘、醇、爽、活、香等特色明显,“岩骨花香”特点尤显,适合以精致工夫茶具品味、赏玩,形成了一系列茶道文化。普洱茶重藏轻品,品赏实际是借用工夫茶文化,茶性立体典型性不足,饮用文化特性模糊。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介绍


(1)干看: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小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2)湿看: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

解读民乐山头茶、秧塔大白茶的生长环境和茶叶有何特点如何位置


民乐山头茶

民乐镇位于景谷的西北部,仝镇土地面积724.8平方千米,年平均气温19℃,年平均降雨量1411.6毫米,海拔880~2200米,箐沟河流纵横交错,海拔相差大,属亚热带气候。东邻景谷乡,南连永平镇,西与临沧市临翔区接壤,北靠镇沅的振太乡。从景谷县城向西沿323国道行驶15千米后,右转进入J32县道再行驶37千米即到民乐镇。

秧塔大白茶

民乐镇秧塔的大白茶,与传统茶品分类中的白茶可不是一回事。它是云南茶树品种中特有的一种,现生长于民乐镇大村村秧塔自然村的古大白茶树只有1000株左右。据景谷秧塔大白茶责任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大昌先生介绍,“秧塔大白茶”因其制作成毛茶后,芽头雪白肥大而得名。因为目前尚不能用茶果作为种子繁殖实心苗栽培,只能用扦插苗进行培育繁殖,这在植物学上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1000株左右的古茶树又是如何繁殖留传下来的呢?多年来,云南省的专业植物研究所一直用大白茶的种子进行育苗试验,但未获成功,所以这到现在还是个谜。

大白茶的由来

秧塔村居住着30多户农户,全为彝族。村旁的坡地上长着连片的树龄170~200年的大白茶荼树。据有关史料记载,秧塔大白茶大约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从江迤(今澜沧双江一带)茶山坝引种于景谷民乐镇秧塔村。茶树从外形上看与普通古茶树无太大区别,但当茶树春天发芽时,芽头有成人食指的两节长,而且茸毛特别多,制成干毛茶以后,芽头肥大,白毫显露。早在清朝末年,村民就将采摘下的大白茶茶叶用红头绳连接扎起,呈稻穗形制干后,犹如白龙须一般,当地茶农将其取名为“白龙须茶”,并交给当地土司,由土司进贡到朝廷,便有了“白龙须贡茶”一说。由于不能以种子进行繁殖,如今大白茶苗都靠扦插繁殖,现在景谷、景东各地都在大范闱种植大白茶,市面上所见的“月光白”茶饼就是由大白茶的芽头制作而成。此外,大村村的牛尖山、牛泥塘、糖梨树以及大河边村的徐家村金竹园、魏家村木小组也有不少的古茶树,金竹园与小景谷、镇沅接壤,所产的茶叶品质比较优秀。

解读茶饮“五抗、三降和三预防”的功效


茶是消费量仅次于水的一种世界性饮料。目前全世界有超过20亿人在饮茶。茶树最早起源于我国西南部。四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知道饮茶可以健身治病。

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唐代有“茶药”一词,陈藏器称“茶为万病之药”。宋代林洪撰的《山家清供》,也有“茶,即药也”的论述。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茶的功效做了详细记载。

中国茶叶最早向日本和韩国传播,是因茶叶可作为药用。17世纪中叶,茶叶向欧洲传播也是在茶与健康的宣传下开始的。那时的英国,茶叶是在药房中购买的。20世纪80年代在“回归自然”的呼声下,世界各国相继兴起了茶叶与健康的研究高潮。中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韩国、法国、意大利、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了大量的饮茶与人体健康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茶叶的传统药用功效进一步被证明和发掘,茶叶及其有效成分被证实对人体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效果。茶叶主要有“五抗、三降和三预防”的功效:

茶叶具有抗氧化功效。茶多酚被公认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最主要成分,它是一种天然的强抗氧化剂。与VE、VC相比,茶多酚清除O2-、OH等氧自由基的效能要高几倍到几十倍。每天喝2杯茶(300ml)的抗氧化效果,相当于吃4个苹果,或者吃5个洋葱,或者喝1瓶半红葡萄酒,或者7杯橙汁。

茶叶还具有抗菌和抗病毒功效、抗辐射和抗过敏功效、降脂减肥功效、降血糖功效、降血压功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功效、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功效、预防癌症功效。作者系中国农科院茶叶所。

附: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叶

茶有保健功效,但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体质,以及疾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茶叶。

对此,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讲师梅之凌建议:平和体质,健康者一般的茶都可以适量饮用。气虚体质,气短者少量饮用红茶、岩茶,或者普洱。阴虚体质,缺水者少量饮茶,特别是不要饮用高火或者刚烘焙的茶。阳虚体质,怕冷者饮用红茶、中火岩茶等。痰湿体质,体胖者适量喝各种茶类。湿热体质,长痘者可饮绿茶、铁观音、白茶、轻火岩茶等……

云南小叶种有哪些代表?解读十里香宝洪茶翠华茶的特征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我不知道明代刘伯温是怎么预言云贵胜江南的,也不知道现在实现了没有,不过有一点可以确认,以大叶种闻名的云南茶,也有品质优异的小叶种和中小叶种代表,比如抢救复活的云南高香型绿茶“十里香”,据检测内含物比西湖龙井还好。

在介绍云南绿茶之前,先简单说下什么是大叶种、中小叶种和小叶种。大叶种叶子角质层厚度约为2μm~4μm(μm即微米),通常只有一层栅栏细胞,其栅栏组织:海面组织约等于1:2。这种叶子叶绿素含量稍低,类脂物质较低,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适宜制红茶,达到红茶的浓、强、鲜标准。中小叶角质层厚度4μm~8μm,通常有2-3层栅栏细胞,其栅栏组织:海面组织约等于1:1。因而,中小叶种色素含量较高,类脂含量也较高,多酚类物质含量较低,适宜制作绿茶。当然,云南也有用大叶种制作成的绿茶,比如云南腾冲有名的“清凉山磨锅茶”。

“高山云雾出名茶。”云南的茶以北纬25度线划分两种,以南为大叶茶,如勐库大叶茶、凤庆大叶茶、绿春玛玉茶、云龙山大叶茶等等;以北多为中小叶种,如昆明十里香和宜良宝洪茶。

十里香

茶中珍品“十里香”,原产于昆明东郊金马山麓十里铺,早在唐代就有栽培,至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被作为贡茶专供皇家享用,又名“十里贡茶”。据《昆明县志》记载:“仅距城十里之十里铺及其附近的大麻苴与城西碧鸡关附近等地所产,名为十里贡茶。”

昆明还专门开设过十里香茶馆,专卖十里香茶,用吴井水泡饮,因而有“吃水要吃吴井水,喝茶要喝十里香”、“一杯十里香,满屋都飘香”的说法。19世纪80年代左右,在十里铺周围还存有200多亩十里香茶园,由农业部门派技术人员代为管护,交由当地农户采摘买卖。

但是,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张,十里香茶园逐渐变成了高速公路和工厂,十里香茶几乎绝迹。上世纪50年代,云南农业大学教授张芳赐在植物学家蔡希陶的指导下,花了50年时间,坚持保护、选育、杂交等研究方法,硬是把“昆明十里香茶”这一珍稀名茶及其悠久文化抢救并保护下来。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78岁高龄的张芳赐教授最终证明石林县特有的砂质土壤比较适宜栽培“十里香茶”。经张芳赐教授精心选优、培育的昆明十里香茶,香气更加高锐、独特,茶汤更加鲜爽、甘甜。

昆明石林十里香茶业有限公司是生产“十里香”的唯一企业,于2008年在石林县石林镇投资建设昆明十里香茶种植推广示范园。目前,公司已在石林镇山头上村建立了300亩的“十里香”贡茶繁育生产示范基地,已有80亩可以采摘。“十里香”已经过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并通过国家QS食品安全生产许可,在2011年世界绿茶评比大会上荣获最高金奖。

龙井之于杭州,犹如十里香之余昆明,虽然十里香的名气不如龙井,但是“复活”过来的十里香屡屡摘得绿茶评比金奖,逐渐得到更多茶友的喜爱。奇特的是,一般绿茶只能泡两三泡,而十里香可以泡八到十泡,是本人见过的最耐泡的绿茶。而且,每一泡的口感都不尽相同。

今年得了一罐十里香,得闲就与茶友分享。杯中茶芽舒展:飞、飘、旋、弋,茶香袅袅:蜜、花、露、叶,口中茶汤如液态绸缎,丝丝缕缕都在味蕾绽放刚刚过去的春天。

宝洪茶

“云南龙井”宝洪茶,因其产于宜良县宝洪寺而得名,唐朝期间由福建开山和尚引进福建小叶种茶种植而成。和十里香一样,也属高香型茶树品种,香气高锐持久,鲜叶采下一、二小时即散发出花香。民间赞誉宝洪茶:“屋内炒茶院外香,院内炒茶过路香,一人泡茶满屋香。”据1948年《新纂云南通志》载:“滇茶除普洱茶外,有宝洪茶,产宜良……为该地之特品”。

宝洪寺所在的宝洪山,海拔高约1000多米,云雾重,日照短,漫射光多,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6。3℃,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腐殖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茶树多分布在宝洪寺四周的山上,优越的自然环境有利茶树的生长和芽叶有效成份的形成和积累,为形成香味特异的宝洪茶奠定了物质基础。

宝洪茶采摘精细,开采早、采期短、采得嫩。每年春分后清明前开始采摘,清明时采摘结束。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采回的鲜叶薄摊在竹簸箕内,摊放3~5小时,使其散发部分水分,去除青草气,便于炒制。

我有幸在翠湖一茶楼的露台目睹宝洪茶的炒制过程并尝鲜,条索扁平深绿,酷似龙井,汤色黄绿相间,滋味嫩爽清鲜,很有龙井神韵。

过去,宝洪茶基本上是传统种植方式,导致产量不高,品质参差不齐。2010年,云南马帮贡茶有限公司“接手”宝洪茶场,开始了重振宝洪茶之路,先后对茶园进行精细化管理、培育良种基地、改良茶园等一系列工作。宝洪茶现种植面积300多亩,“提纯复壮”后的宝洪茶,将重新成为云南绿茶的一张名片。

翠华茶

翠华茶是产于云南省大关县翠屏山麓翠华寺,翠华寺产茶已有500多年历史,初期称为“金耳环”。1960年代,改制成全炒型扁形茶,称之“龙井茶”。1980年又改名为翠华茶。翠华茶以“色绿、香高、味甘、形美”的特点赢得了荣誉,1980年以来连续三年被评为云南省名茶。

茶园地处海拔1100米的山峰上,树木葱郁,气候温和湿润,年均气温15℃左右,年降雨量1018毫米,具有山高谷深云如海,岩峭坡陡日照短的生态环境,适合茶树喜温耐阴的生理要求。

清雍正年间,僧尼就在翠华寺周围种植茶树80余株,清明节前后采摘一芽二、三鲜叶,经杀青、三炒三揉和晾晒,精制加工后茶叶弯曲呈环状,略呈金黄色条纹,其色如翡翠,其味醇香甜郁。大关翠华茶曾作为贡品,又称“翠华贡茶”,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二等商标荣誉。

《中国茶经》载:“大关翠华茶是云南历史名茶,形扁平、光滑、匀整、色泽黄绿,香气馥郁,滋味甘醇可口,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成朵”。传统的翠华茶加工工艺则是要杀青,搓揉,烘烤几个程序。这种茶叶加工后要求呈“条、弯、亮”的外观,即体型须是长细条状而弯如蛾眉,颜色略黑而带光泽,其汤头绿中带黄,取名为“眉茶”。

1999年,大关县茶叶公司改为承包经营后,规模发展到年产上百吨,产品注册为“黄连河”牌贡茶系列。

以上就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有关《解读白茶和黑茶的异同特征》的全部内容了,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可以分享给更多需要的朋友,感谢您的阅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937012.html

上一篇:普洱茶制作工艺之摊放和萎凋的区别

下一篇:喝茶为什么能减肥降脂?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