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菟丝子的防治

2019-11-13
分布及为害症状:全国主要产茶区均有发生,是1年生攀藤全寄生草本植物,无根,无叶,叶片退化成鳞片状,茎线状,细长,黄褐色,秋天开小朵黄白色的花,总状花序,果椭圆形,有1~4粒种子,褐色,扁平。发生时期及流行条件:4月上中旬开始发生,8~10月秋雨季节为发病盛期。秋末开花,10月种子成熟掉落于土中越冬,翌年温度适宜时发芽,种胚的两端长出菟丝,伸长后有3~4厘米时呈褐色,一端长在地上,一端飘在空中,遇到寄生植物便产生吸盘,固定在寄主上,然后分化出导管和筛管,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通,摄取嫩梢中的水分和养分,不断缠绕为害寄主,幼嫩组织有利于须根插人。茶树树冠表面遍布藤蔓,茶树枝叶无法正常伸展,加之藤蔓又不断摄取茶树养料,导致茶树叶片枯黄脱落,枝梢枯死。 防治方法: ①全部剪除茶菟丝子,最好在种子未成熟前剪除,因其蔓延繁殖,故剪除后必须拿出园外深埋或烧毁,如个别茶枝受害严重也应一起剪掉。 ②秋、冬季翻土15~20厘米,把掉在地上的种子埋掉,以避免翌年萌发。 ③药物防治,对出土不久的茶菟丝子幼嫩植株,选择阴天或早晚,每667·平方米用生物农药鲁保1号1.5~2.0千 克、敌草晴0.125千克、2%~3%的五氯酚钠盐喷洒,但对已牢固缠绕茶树蓬面上的菟丝子药效不理想,必须剪除。

cy316.com扩展阅读

云南普洱茶菟丝子的危害及防治


云南普洱具有悠久的茶树栽培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是世界公认的茶树原产地。历史上的普洱府所在地为滇南地区茶叶交易中心,形成了具有独特品味和加工工艺的“普洱茶”。但人们为了从茶叶生产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一再扩大茶园面积,并且尽可能地进行密植,使得现在的茶园大多为大面积单一物种种植,导致茶园中茶树病虫害为害加重。茶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 Choisy)又名日本菟丝子,是隶属于菟丝子科( Cuscutaceae)的一种恶性寄生杂草,全国主要产茶省、自治区均有发现。在云南,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和普洱,除危害茶树外,还可以危害多种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且危害日益严重。在云南,对于茶菟丝子,只有郭凤根于1996-1998年对其寄主植物、危害程度进行了研究,但其他方面的研究仍为空白。笔者在郭风根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茶菟丝子的寄主植物、发生规律、防治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茶菟丝子的防治方法。

一、寄主植物

通过采集鉴定,茶薨垒子的寄主植物除鄣凤根报道的牛肚子果、无花果、桑树、柚、芒果、番石榴、蒲桃、山楂、棠梨、桃、梅、火棘、台湾相思、合欢、铁刀木、羊蹄甲、蔷薇、变叶木、扶桑、迎春花、为椿市龙、女贞、马缨丹、花椒、咖啡、蓖麻、紫茉莉、落地生根、含羞草、光棍树、野牡丹、牵牛花、金光菊外,还有小叶女贞、黄叶假连翘、花叶假连翘、小叶溶、高山榕。tpⅡ十丰容J爬山虎、金花生。

二、症状

茶菟丝子是一种全寄生植物。茎肉质,多分枝,形似细麻绳,直径1-2mm,黄白色至枯黄色或稍带紫红色,上具有突起紫斑。花小而多,聚集成穗状花序,呈黄白色或白色花。果实为蒴果,卵圆或椭圆形,内有种子1~2粒,略扁有棱角,褐色。以茎缠绕茶树茎部进行危害,发生严重时,整株茶树上缠满菟丝子的茎、花、果实,一方面通过吸器吸收茶树的营养,另一方面因它们覆盖寄主而直接影响寄主光合作用的进行,最终导致寄主营养不良,轻者减产或降低品质,严重者导致茶树死亡,从而使茶树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

三、发病规律

云南普洱日本菟丝子主要寄生在木本寄主上,生活习性已由一年生演变为多年生。菟丝子9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种子落人土中或到第2年2-3月至6月落入土壤,陆续发芽,长出幼苗,最先形成的茎绿色,飘荡空中,当茎尖端遇到茶树时,便缠绕在其茎部并形成吸器钻人皮层与茶树韧皮部相连,伸入寄主组织,吸取养分和水分,幼苗的根部在十余天后自行枯死。菟丝子和茶树建立寄生关系后,茎继续伸长,并不断分枝,缠绕茶树和自相缠绕,以致整个茶树树冠布满黄色菟丝子的茎。一般危害嫩梢。

在普洱,菟丝子可在茶树或者其他木本寄主上安全越冬,终年危害,只是在冬季生长速度会变慢。若遇冬季低温,菟丝子的侵染常引起寄主枝条产生瘤状突起,缠绕在寄主枝条上的菟丝子藤茎可能会被冻死,但瘤状突起内部的菟丝子组织却不会被冻死,待第2年春季气温回升时又可从瘤状突起处萌生出多个菟丝子茎尖,再次与寄主建立起寄生关系,导致寄主连年受害,使其危害程度加重。

四、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

在调动茶苗时,严格进行检疫,防止菟丝子通过茶苗进行传播。

2.农业防治

受害严重的地块,秋冬季节结合深耕,将种子埋于3cm以下的土内,使之不能萌芽,从而减轻菟丝子的发生量。

3.人工修剪

受害严重的茶树,应及时修剪,剪下的残余物要带出茶园烧毁,同时残留在茶树上的菟丝子的茎要用手清理干净,以防止菟丝子的断茎重新发育成新株。同时,当发现茶园周围有受害的其他寄主植物时,随时清除,防止扩散和结籽。

4.药剂防治

可用生物农药鲁保1号5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喷施除莠剂2%一5%五氯酚钠。茶菟丝子发生严重的茶园,可以通过定向在茶树枝干上喷施一些灭生性除草剂防治菟丝子危害,可选用的药剂有20%克无踪200~300ml。使用时注意不要喷施到茶树叶片上,否则会对茶树产生药害。

5.进行预测预报

菟丝子可以通过茎进行繁殖,且繁殖速度较快,因此,平时要留意观察,一旦发现菟丝子,要及早防治。

五、小结

茶菟丝子是一种寄主植物较广泛的全寄生植物,对于茶菟丝子的防治,除了防治茶树上的外,还要严格监测和防治茶园周围其他寄主植物上的。同时由于茶菟丝子可能

通过茎进行繁殖,因此,平时要做好茶菟丝子的检疫、预测预报工作,防止其通过人为进行传播,并且一旦发现要及早防治。对于茶菟丝子的仿治,尽量采用农业防治方法,要活用药剂,因为采用药剂一是导致茶叶中农药残留,二是在杀死茶菟丝子的同时,对茶树本身也会产生副面影响。

茶毒蛾的防治


形态特征:雌蛾体长约18毫米,翅展约30~40毫米;雄蛾体略小,体翅暗褐色至板栗黑色,前翅基部色深,外横线细黑弯曲,内烟有一较大远圆形的黄白色斑,翅尖有3条短黑斜纹,靠近中横线隐现有2条相互靠近的细黑曲线。后翅色稍浅,无线纹。腹部纵列有3~4个黑色毛丛。卵黄白色。近球形,顶部凹陷、成块状。成熟的幼虫体长23~36毫米,黑褐色,较细长多毛,腹部第一至第四节背面各有一对荤褐色毛束,第五节有一对白色较短的毛束,第八节背面有一对灰色毛束,向后斜伸。背中及体卿有红色纵线。蛹外有丝茧,棕褐色。 防治方法: 1.发生严重的茶园每年11月至翌年4月,人工摘除卵块,逐园逐丛检查,发现叶背有黄色绒毛状的卵块,将其叶片摘除,在幼虫孵化前集中堆放在一个小盆中,小盆外再放一个大盆,大盆内放一些水并加入农药,放在茶园胎近,待茶毛虫及茶毒蛾孵化后爬出来,掉在药水中,即可将其杀死,而寄生蜂羽化后可飞回茶园消灭此类害虫。2.人工摘除各代初孵化出的幼虫,集中杀死,同时利用幼虫的假死性,将其震落捕杀。3.于成虫羽化初期在夜晚7~11时点灯诱杀即用100瓦电灯泡或汽油灯高悬于茶丛上,下面放一大盆水,滴入少量煤油,使成虫扑灯掉水而死。4.结合拼作深埋结茧虫蛹。5.生物农药防治,用天力II号(0.12%的灭虫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稀释液,或每667平方米用白僵茵(每毫升含0.1亿~2亿个孢子)l千克兑水l00千克,或每667平方米用BT100亿孢子/克的菌粉50克兑水稀释2000倍喷洒。 6.化学防治在春茶结束后进行,用90%的敌百虫、35%的赛丹、25%的亚胺硫磷、50%的马拉硫磷、二溴磷、50%的杀螟松、50%的辛硫磷、80%的敌敌畏等l000~2000倍稀释液、2.5%的鱼藤精300倍稀释液、lO%的二氯苯醚菊酯、天皇星4000倍稀释液、20%的杀灭菊酯防治。

茶银尺蠖的防治


分布区域:江苏飞浙江、安徽飞湖南飞贵州等省发生普遍,局部地区为害严重。形态特征:成虫:雌体长12一13毫米,翅展3l一36毫米。体飞翅白色,前翅有4条淡棕色波状横纹,近翅中央有一棕褐色点,翅尖有2个小黑点;后翅有3条波状横纹,翅中央也有一棕褐色点。雌虫触角丝状,雄虫双栉齿状。卵:椭圆形,长径约o.8毫米,短径约o.5毫米,黄绿。色。幼虫:初孵幼虫淡黄绿色,体长约2毫米。2—3龄幼虫深绿色, 体长分别为6一lo毫米、lo—16毫米; 4龄幼虫青色,气门线银白色,体背有黄绿色和深绿色纵向条纹各10条,各体节间出现黄白色环纹,体长16—22毫米; 5龄幼虫与4龄幼虫相似,但腹足和尾足淡紫色,体长22—27毫米。蛹:长椭圆形,长10一14毫米,绿色,尾端有4根钩刺,中间2根较长。为害症状:幼虫咀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食光,仅留主脉。发病特点:浙江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茶树中飞下部成叶上越冬,次年3月中旬化蛹, 4月中旬成虫大量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以后约每隔1月发生l代。在杭州,卵期6—9天,幼虫期15—23天,蛹期8—9天,成虫期3—8天。成虫趋光性强,卵散产,多产于茶树枝梢叶腋和腋芽处,每处1粒至数粒。卵孵化不整齐,同一天产的卵先后孵化相差3天左右。幼虫共5龄,老熟时在茶丛中部叶片或枝叶间吐丝将叶片或枝叶稍结缀,后化蛹于其中。防治方法:(1)在幼虫期选用90%敌百虫飞50%二溴磷飞50% 杀螟硫磷,每亩2—2.5两(合1000倍液);或50%辛硫磷每亩1.5—2.5 两(合1000一1500倍液),或80%敌敌畏、90%巴丹每亩1.5—2两(合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每 亩0.25—0.4两(合6000—8000倍液)喷杀。(2)灯光诱杀成虫。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658.html

上一篇:茶树光合产物的累积、运转与分配

下一篇:环境因素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