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尺蠖的综合防治

2019-11-13
茶树虫害是茶叶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茶树害虫种类繁多,全世界已记载有1000多种,我国常见害虫有400多种,其中重要的50-60种,常年造成茶叶产量损失约15%。 茶尺蠖,又称拱拱虫、量寸虫、吊丝虫。幼虫食叶,暴发时可将成片茶园食成光杆,致茶叶减产60%以上,还严重影响成茶品质。该虫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福建等省。 1、茶尺蠖的生物学习性茶尺蠖是多食性昆虫,除了为害茶树,还为害大豆、豇豆、芝麻、向日葵、菊花和杂草等。茶尺蠖在浙江、江苏和安徽等茶区一般1年发生5-6代,有的年份可能发生7代。茶尺蠖的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10.57、5.64、7.28℃,发育有效积温分别为81.69、328.51、180.70℃。 2、农业防治 不同颜色纸对茶尺蠖1龄幼虫有不同的诱集率,柠檬黄色纸诱引力最大,土黄、黄绿色纸次之。柠檬黄、土黄、黄绿色纸与茶树竞争诱集时,彩纸比寄主植物诱引力大。对茶尺蠖抗性较强(l级)的11个品种,是漱口茶、平利茶、贵州大牛皮、大方贡茶、兰山苦茶、碧云、麻姑茶、九龙茶、贵州红尖茶、灵县苦茶和菌香茶,表现敏感性(4级)的有金匙、玉兰和云尖3个品种。 3、化学防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点筛选防治茶尺蠖的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筛选出了一批低毒高效适合在茶树上使用的化学农药,如联苯菊酯、灭扫利、巴丹和除虫脲等。 4、生物防治  ①茶尺蠖天敌有50余种,其中寄生性天敌10种,捕食性天敌37种以上,病原性天敌4种。茶尺蠖绒茧蜂占寄生性天敌总数95%左右,是控制茶尺蠖l-2代种群密度十分有效的寄生性天敌。蜘蛛占捕食性天敌总数的59.4%,是制约茶尺蠖的主要捕食性天敌。 ②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NPV)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生产上进行了大规模应用。1999-2000年应用面积达3万亩,田间防治效果在90%以上。 5、综合防治  ①加强预测预报; ②加强农业防治; ③人工捕杀; ④优选生物农药; ⑤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重视天敌,如鸟类、螳螂和蜘蛛等的保护。其中建立的茶尺蠖的发生期数学预测模型,经对浙江杭州、安吉两地34代次茶尺蠖防治适期进行了田间验证和预测,符合率为94%。建立的茶尺蠖的发生量预测模型,经在浙江杭州和安吉42代次的验证,确定化防与否的符合率在80%以上。同时,根据茶尺蠖发生的不同代别、茶叶价格、农药、用工、施药器械等因素建立了茶尺蠖的动态防治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害虫虫情监测预测为前提,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优化使用化学农药的茶尺蠖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并建立了茶尺蠖综合防治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在不同生态区(浙江、江苏等省)进行了规模化大范围的应用,取得较大的成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小编推荐

茶银尺蠖的防治


分布区域:江苏飞浙江、安徽飞湖南飞贵州等省发生普遍,局部地区为害严重。形态特征:成虫:雌体长12一13毫米,翅展3l一36毫米。体飞翅白色,前翅有4条淡棕色波状横纹,近翅中央有一棕褐色点,翅尖有2个小黑点;后翅有3条波状横纹,翅中央也有一棕褐色点。雌虫触角丝状,雄虫双栉齿状。卵:椭圆形,长径约o.8毫米,短径约o.5毫米,黄绿。色。幼虫:初孵幼虫淡黄绿色,体长约2毫米。2—3龄幼虫深绿色, 体长分别为6一lo毫米、lo—16毫米; 4龄幼虫青色,气门线银白色,体背有黄绿色和深绿色纵向条纹各10条,各体节间出现黄白色环纹,体长16—22毫米; 5龄幼虫与4龄幼虫相似,但腹足和尾足淡紫色,体长22—27毫米。蛹:长椭圆形,长10一14毫米,绿色,尾端有4根钩刺,中间2根较长。为害症状:幼虫咀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食光,仅留主脉。发病特点:浙江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茶树中飞下部成叶上越冬,次年3月中旬化蛹, 4月中旬成虫大量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以后约每隔1月发生l代。在杭州,卵期6—9天,幼虫期15—23天,蛹期8—9天,成虫期3—8天。成虫趋光性强,卵散产,多产于茶树枝梢叶腋和腋芽处,每处1粒至数粒。卵孵化不整齐,同一天产的卵先后孵化相差3天左右。幼虫共5龄,老熟时在茶丛中部叶片或枝叶间吐丝将叶片或枝叶稍结缀,后化蛹于其中。防治方法:(1)在幼虫期选用90%敌百虫飞50%二溴磷飞50% 杀螟硫磷,每亩2—2.5两(合1000倍液);或50%辛硫磷每亩1.5—2.5 两(合1000一1500倍液),或80%敌敌畏、90%巴丹每亩1.5—2两(合1500倍液),或10%二氯苯醚菊酯、2.5%溴氰菊酯、20%杀灭菊酯每 亩0.25—0.4两(合6000—8000倍液)喷杀。(2)灯光诱杀成虫。

茶树病虫的综合防治


1、综合防治的原则及其协调性 根据半个世纪来国内外茶园昆虫种群的演替规律,大量使用非选择农药品种,盲目提高农药浓度,增加喷药次数会导致茶园昆虫区系中各种群间的不平衡,害虫天敌种群受压抑,使茶园昆虫区系组成发生变化,诱至某种病虫害猖獗暴发。要有效地控制害虫种群,必须农药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协调起来,而不仅仅是三者的机械凑合。综合防治的正确理解应该看作为一个生态学问题,有机地、协调地应用各项防治措施,使它们相辅相成,同时还要使各项措施与环境因素相协调,因为茶园生态系统是由复杂的生物群落组成,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变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程度不同地影响整个体系的稳定,从而影响病虫种群的沮长。因此综合防治的目的应该是按照病虫的种群动态以及与其相关的环境关系,利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尽可能地互相协调,以期控制种群数量,使病虫种群密度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则不是要求彻底消灭各种病虫,因为它实际上是不现实的,而且这既将提高防治成本,同时还将以大量消灭天敌作为代价。实践证明,将病虫种群数量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既不致引起经济上的损失。相反却提供了天敌昆虫的食料,有助于茶园生态系统中病虫种群间的平衡。只有在这个原则上,才能根据各种病虫引起经济危害的种群密度水平,确定防治指标,只有在必要的场合和条件下才进行化学防治,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使得调节环境的因素尽量不受或少受破坏。 在开展病虫防治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它的基本含义是: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在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措施的前提下,坚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出发,把病虫害和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以及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因地制宜地合理应用各种必要的防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2、综合防治的内容 茶树病虫害的防治基本上有如下四条途径: (1)改变茶园生物群落的组成相,使害虫、病菌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 (2)改变生物群落中各种群的营养、发育和繁殖条件,使不利于害虫、病原,而有利于天敌。 (3)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虫、抗病性。 (4)直接消灭茶园病虫。 茶园病虫防治的方法,按其性质可分为:①农业防治②化学防治,③生物防治。三类防治方法之间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如抗病、抗品种的选育,国内将其列入农业防治,但国外也有将其列入生物防治的。用微生物剂防治病虫属生物防治,但目前不少微生物制剂已成为商品生产,也可列入化学防治。因此这些防治方法绝不是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五交叉、渗透的。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就是在从病虫害、茶树、环境条件错综复杂的关系间,从农业技术措施上,有目的地定向改变某些环境因子,使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达到保护茶树、防治病虫的目的。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它包括有丰富的内容。 选育抗病虫品种是茶树病虫防治上的一项重要措施,不同茶树品种对各种病虫害所具有的不同程度的抗性是茶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和病原微生物、害虫种群进行斗争和自然适应的结果,人们可以通过选择、杂交、定向培育等手段加速这种性状的稳定和利用。一般大叶种比小叶种易于感染茶饼病、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叶部病害是人所熟知的事实,过去人们往往简单地将茶叶中某一种成分的含量多少作为其抗性的机理,现代植物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这是多种抗性机理的综合表现,不可能用某一种简单生化成分来作为这种抗性机理的解释。抗虫品种的选择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云南大叶各和广西高脚茶在我国西南茶区对椰园蚧和茶牡蛎蚧具有较强的抗虫性,贵州省湄潭茶叶研究所选育的415、416、419等无性繁殖系也对茶特蛎蚧具有很强的抵抗力。 茶园管理技术直接影响茶树生长发育和对病虫的抵抗力,同时由于它直接改变了茶园的生态环境,因而间接地影响茶园昆虫区系的数量。冬季清园对整个茶园病虫区系影响很大,其内容是修剪去病害枝条、纤弱阴枝和边脚枝,锄翻地下枯枝落叶,铲除园内和园边藏匿越冬病虫的杂草,这些对消灭越冬病虫,减少第二年发生基数有一定作用。 翻耕培土、抗旱保湿、合理施肥、勤除杂草是茶园管理中的基本内容,不仅对茶树丰产优质是必要的,对茶园病虫的综合防治来讲也是重要的。结合秋季深翻可将麦土和落叶层中的越冬害虫(如茶尺蠖、扁刺蛾的蛹、茶叶象甲的幼虫)以及各种病原菌(如茶云纹叶枯病、炭疽病菌等),深埋入土而死亡,在深土层中的越冬害虫(如蛴螬、地老虎幼虫)可使暴露于土表而死亡。抗旱时保湿可增强茶树对病虫的抗性,干旱常是茶云纹叶枯病,茶赤叶斑病、茶苗白绢病等病害的发生诱因,因此抗旱保湿对上述病虫起着间接的防治效果。合理施肥不仅关系到土壤改良、茶树生长发育,而且间接地影响病虫的发生。如蚧、螨类属肠外消化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它们只能直接利用植物体内现成的简单化合物为营养,而缺管在体内将复杂化合物分解成简单化合物的能力,因此和茶树的生育、营养状况的关系较其他害虫更为密切。施肥与茶树病害的关系业已明确,氮肥一般增强感病性,而增施磷、钾肥可提高护抗病性。茶园排水对多种病害(特别是各种根病,如茶红根病、茶紫纹羽病等)有显著的预防效果,对藻斑病、茶长绵蚧、黑刺粉虱也有一定抑制效应。中耕除草不仅可以保持地力,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促使茶树健壮生长,清除许多病虫的潜藏场所;一些在土中化肾或幼虫期在土中的害虫种类(如茶尺蠖、扁刺蛾、茶子象甲、茶叶象甲等),通过中耕可使暴露土表或直接被杀伤。勤除杂草可以减轻小绿叶蝉的为害,尤其是进行化学防治前先铲除杂草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采摘是茶园管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对某些害虫的防治也起着一定作用。小绿叶蝉和碧蛾蜡蝉的卵产在新梢嫩茎部,因此及时采摘一方面保证芽叶质量,同时可将大量虫卵采下,起着防治作用。茶细蛾卵产于嫩叶背,及时采摘,可降低比虫的虫口密度。 修剪台刈也是茶树栽培上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对减轻病虫为害也有明显作用。如对钻蛀类害虫和茎部病害均可分别情况采用轻修剪剪除病虫枝等方法进行防治。对长白蚧、龟田蚧等多种蚧类为害严重的茶树可进行台刈结合喷药进行彻底防治。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在确保茶叶丰产优质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速效、使用简便,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等优点,但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先是发现了长效性有机氯农药在各种动植物体内、食品和环境中的高残留现象,继而又发现一了不少农药可能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作用,再加上化学农药对天敌有益生物种群的非选择性杀伤作用和病虫抗药性产生等缺点,引起了人们对化学防治前途的忧虑。应该指出,从整个化学防治发展前途来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在农作物(包括茶叶在内)的病虫防治上仍将起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成为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在任何一种农药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新陈代谢、发展消亡的过程。新的代替老的,这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滴滴涕、六六六这类农药在它使用后的三十年来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长期实践证明也存在许多缺点,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品种代替残留过长的老品种是适当的,特别对茶叶这种饮用作物而言,禁止使用滴滴滋涕、六六六等高残留品种和1605、1059等高毒品种是完全必要的。 茶叶生产上的农药品种的选用必须考虑茶叶的特点。一般而言,除了必须具备高效、广谱、对人畜低毒等特点外,还必须考虑到茶树具有如下几个其他农作物所没有的特点:①茶叶是一种饮料,对色、香、味有一个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农药品种对茶叶品质没有不良影响;②茶树是一种全年多次连续采收的作物,一般情况下每隔7-10天采收一次,这和一般农作物一年采收一次或少数几次的情况不同,这就要求农药品种喷药后在茶叶中的残留期不能过长;③茶树收获的部位就是直接喷药的部位,采下的鲜叶不经洗涤直接加工制成成茶,而且在饮茶时人们用沸水对成茶进行多次浸泡萃取,这就要求农药品种在茶叶中的残留量和水浸出率予以足够的重视和考虑。 根据我国研究单位和生产单位多年进行的药效筛选和残留量的研究结果,指出,任何一种优良的农药品种只有在安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才能显示经的优良性能,因此严格遵守安全合理使用标准,按照规定用量、浓度和经过一定的安全间隔期后进行采摘是必要的。 (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一般系指用食虫昆虫、寄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或其他生物天敌来控制、压低和消灭病虫害。它具有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对作物和其他生物无不良影响、有比较长期的效果等优点,缺点是由于天敌生物本身也是一种生物,受环境影响较大,有的种类的繁殖和饲养工作比较复杂,此外和化学防治有一定的矛盾。 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前途,大自然为生物防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贵州省湄潭茶中研究所调查,发现茶园天敌昆虫160余种,虫生菌20余种,捕食性蜘蛛50余种,还有益鸟、兽、蛙等。浙江、安徽两省分别释放绒茧蜂(Apantelessp.)防治茶尺蠖和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nsWestwood)防治茶小卷叶蛾,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浙江、贵州等省曾试验用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keuoanaeSilvestri)防治长白蚧和椰圆蚧,具有较显著的效果。安徽省调查了寄生在蜡蚧上的两种寄生蜂、蜡蚧黑小峰(Microterysclauseri)和蜡蚧宽角黄小蜂(Anicetussp.)、对龟甲蚧和角蜡蚧的自然寄生率分别平均为19.45%和10-22.47%,最高寄生率可达76.54%。 在以菌治虫方面,安徽、湖南等省利用白僵菌、青虫菌、苏云金杆菌、茶螟杆菌防治各种鳞翅目食叶幼虫也获得一定效果,白僵菌每毫升1亿孢子浓度对小绿叶蝉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寄生率可达50-100%。浙江从田间罹病茶尺蠖幼虫体上分离到一种虫草菌(Cordycepssp.)对茶尺蠖老熟幼虫在室内和田间试验中均已获得较好的效果;云南省从小绿叶蝉田间罹病虫体分离到一种园子菌(Entomophthorasphaerosperma),田间自然罹病率可达20%左右,贵州从茶毛虫幼虫体上、安徽人茶尺蠖幼虫体上各分离到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地茶毛虫、茶尺蠖具有强致病力。当然茶树病虫的生物防治远处于兴未艾的启蒙阶段,但可以预期,生物防治在茶树病虫的综合防治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625.html

上一篇:优质茶园的垦植与管理技术

下一篇:茶赤叶斑病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