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岭是祁门县箬坑乡流源村大山背后的一个自然村,全村两个村民组,80户、300人口,人均0.2亩旱田、40亩山场、1.5亩茶园,村民全部居住在半山腰中。该村距箬坑乡政府35华里,到流源村委会15华里要翻山越岭步行近3小时,与石台县仙寓镇相邻,进出交通极为不便。山里人靠山吃山、做好茶文章是村民的不懈追求,茶叶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人均茶叶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加上林业收入600余元、外出务工(80人)收入1300元以及农作物等其它收入,全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以上。
近年来,该自然村在茶叶加工大户叶文进的带动下,村内先后办起了3家小型茶叶加工厂,全年代农收购生叶近10万斤,生产干茶2.3万余斤。从2003年后,该村茶农全部出售生叶,彻底摆脱了“千家万户制茶、千家万户卖茶”的困境,为广大茶农尤其深山区茶农解决制茶、卖茶难问题提供了可予借鉴的模式,实现了茶农与加工经营者互利双赢,深受茶农的欢迎。
一是减轻了劳动强度。茶农每天将采摘的生叶直接出售给加工厂,解决了起早摸黑制茶、卖茶难问题。
二是降低了生产成本。据茶农反映,过去村内没有加工厂,茶农每天制茶、卖茶成本很高,如今茶叶卖给加工厂,生产成本降低三分之一以上。
三是增加了茶农收入。三个加工厂包揽了全村茶叶的收购,高时每斤生叶收购价25—30元,最低时,山外收购在0.7元时,加工厂收购生叶每斤仍达3元。茶农激动地说,现在生叶直接卖给加工厂,比过去自制、自卖收入要翻一番,叶惠生户,其妻一人今年采茶卖生叶收入就达8300多元。由于收购价格高,就连天方茶厂所在地的茶农也主动将生叶出售给加工厂。
四是提高了茶叶质量。由于该村所处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茶叶常年生长在高山云雾中,其内在品质极好,加上加工经营者精心制作,统一质量标准,生产加工的仙寓山茶定点直送池州茶庄销售,且货供不应求,备受茶商的青睐。
五是保障了茶农安全。茶农在村内加工厂出售茶叶,既保障了茶叶出售款的安全,也保障了人身交通安全。同时,解决了千家万户进入市场后的市场监管难、交易公平公正难、市场主体投机性大和茶叶品质难保证等深层次问题。
1、加工厂选址环境要求
加工厂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的地方,远离污染源,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和水源要符合国家要求。
2、厂区布局
厂区应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加工厂的设计和建筑符合国家标准。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硬化,排水通畅,厂区绿化。厂房和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要求。厂房选择合理,朝向,锅炉房,厕所等处于生产车间下风口。厂房布局防止毗邻车间相互干扰。
3、生产车间
一般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相对独立设置,车间面积根据生产规模和设备占地面积等确定。地面坚固,平整,光洁,墙壁浅色,砌1.5 m高白色瓷砖墙裙。生产车间有足够面积的原料、辅料、米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大型加工设备的烧火口(炉灶)、垫风炉、燃料堆放场应置于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房。
车间的照明、通风、除尘、排湿、噪声控制和门窗设置等均需符合相关要求。
4、加工设备
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和用具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5、卫生管理和加工人员要求
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制定并明示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茶叶加工及有关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检查证书。
加工厂配有相应的更衣、盥洗设施和污水排放、垃圾及废弃物存放等设施。
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应换工作装、戴工作帽,净手,换鞋。精制、包装车间工作人员还要求戴口罩上岗。
1、加工厂选址环境要求 加工厂应选择地势干燥、交通方便的地方,远离污染源,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和水源要符合国家要求。 2、厂区布局 厂区应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加工厂的设计和建筑符合国家标准。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硬化,排水通畅,厂区绿化。厂房和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要求。厂房选择合理,朝向,锅炉房,厕所等处于生产车间下风口。厂房布局防止毗邻车间相互干扰。 3、生产车间 一般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相对独立设置,车间面积根据生产规模和设备占地面积等确定。地面坚固,平整,光洁,墙壁浅色,砌1.5 m高白色瓷砖墙裙。生产车间有足够面积的原料、辅料、米成品和成品仓库或场地。大型加工设备的烧火口(炉灶)、垫风炉、燃料堆放场应置于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房。 车间的照明、通风、除尘、排湿、噪声控制和门窗设置等均需符合相关要求。 4、加工设备 直接接触茶叶的设备和用具用无毒、无异味,不污染茶叶的材料制成。 5、卫生管理和加工人员要求 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制定并明示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茶叶加工及有关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检查证书。 加工厂配有相应的更衣、盥洗设施和污水排放、垃圾及废弃物存放等设施。 加工人员进入车间应换工作装、戴工作帽,净手,换鞋。精制、包装车间工作人员还要求戴口罩上岗。
近年来,湖北宜昌市积极发展茶产业,以打造“世界知名、中国一流、湖北第一”的茶叶主产区为目标,不断扩大产业规模,已取得显著效果,目前该市茶叶加工厂1106家,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茶企也有14家。
茶叶加工厂
据报道,11月19日,记者在第十四届武汉农博会宜昌展区车溪人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展台前看到,前来品尝购买宜昌红茶的市民络绎不绝,销售十分火爆。车溪人家红茶俏销江城,是宜昌茶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全市从低山平丘到海拔1200米左右的区域都有茶叶种植,五峰、夷陵、宜都等9个县(市、区)已形成较大规模生产。
加工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现有茶叶加工厂1106家,初制加工厂布局合理,年加工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14家、千万元以上企业6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2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10家,5家企业被评为“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全市现有标准化、现代化加工示范厂(园区)18家,清洁化、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20余条,茶叶企业机械设备装备水平和茶叶生产加工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一)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有机茶园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基地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是新种植茶园。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垃圾、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末受污染,土质肥沃。具体要求:1、茶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2、茶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3、茶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l5618-1995中规定的I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为:镉Cd ≤0.20,汞Hg≤0.15,砷As≤15.00,铜Cu≤50.00,铅Pb≤35.00,铬Cr≤90.00。(二)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有机茶园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其具体指标要求见下表。有机茶园土壤要求:
项 目 指 标有效土层 大于80厘米有机质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15克/千克全氮含量(0-45厘米平均)大于0.8克/千克有效氮含量(0-45厘米平均)大于80毫克/千克有效钾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80毫克/干克有效镁含量(0-45厘米平均)大于40毫克/千克有效磷含量(0-45厘米平均) 大于10毫克/千克有效锌含量(0-45厘米平均)l-5毫克/干克交换性铝含量(0-45厘米平均)3-5厘摩尔(1/3A13+)/千克土交换性钙含量(0-45厘米平均) 小于5.0厘摩尔/千克土土壤pH值 4.5-6.5土壤容重(表土)1.0-1.2克/厘米3土壤容重(心土和底土)1.2-1.4克/厘米3土壤孔隙度(表土) 50-60%土壤孔隙度(心土和底土)45-55%透水系数(0-45厘米平均) 10-3厘米/秒(三)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保护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缓冲区或隔离带宽度应达到100米左右。如果隔离带上种植的系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或遮荫树。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或遮荫树。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护梯植物。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度,原则上不用平地发展茶园。(四)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标准,经24-36个月的转化期,可以从常规茶园转化为有机茶园。在转换期间,按有机茶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同时,生产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化方案,该方案包括: 1、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三年的历史情况;2、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3、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4、防治和减少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可以颁发转换期有机茶证书。在转化计划执行期间,有机认证机构将对其进行检查,若不能达到颁证标准要求,将延长转化期。生产者的第一块茶园获得有机颁证后,其余的茶园原则上应在三年内全部转换成有机茶园。已转换的有机茶园不得在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之间来回反复。荒芜三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最低要求而减免转化期,新开垦荒地种植的茶园也可减免转化期,可以直接申请认证。如果有可以信服的证明材料证明近三年内的生产管理技术符合有机茶标准最低要求,可以申请认证。 (五)有机新茶园的发展1、茶园规划(1)道路系统的设置。为使茶园管理和运输方便,茶园中需设置主道、支道和步道,并相互连接成网。主道连接各个作业区和初制所,是输送肥料、鲜叶的主要道路,一般路宽6-7米。支道贯穿各片茶园,与主道连接,是为手扶拖拉机等小型车辆送肥入园而设置的,路宽3-5米。步道是为茶园管理人员进出茶园而设置的,又是茶园分块的界限,路宽一般在1.5-2.0米。(2)排水系统的设置。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等高隔离沟,拦截山林洪水,防止冲毁茶园,两端与自然山箐相连;利用自然山箐顺坡设置纵排水沟,并接通池塘、水库等蓄水库。如当地降雨量多,茶园坡面长而陡,在茶园中每隔30-40行茶树等高设置横沟,两端与纵排水沟相连,可蓄积雨水,并排泄茶园中多余雨水。(3)茶园地块划分。发展新茶园要求集中连片,面积在500-1000亩,坡度在25度以上的划为林地。茶块面积以不超过10亩,茶行长度以50米左右为宜,依地形而定。(4)坡地茶园的等高梯级设计。坡地茶园宜开成等高梯级茶园,梯面宽度不低于1.5米。(5)防护林及遮荫树的设置。科学合理地在茶区和茶园四周及道路水沟两旁种植防护林和行道树。选择枝叶繁茂,有经济价值的速生树种,如:板栗、核桃、油桐、樟树、油茶、桤叶树、杉树、杉松、银杏等,各地可结合实际,选择适合当地栽种的经济树种,还需根据树种树冠大小确定行株距。在茶园中种植遮荫树,可选择树种矮小的速生经济树种,如:桔子、柚子、李子、樟树等,行距×株距:10×5m,每亩种植6-8株左右。使整个茶区园林化,形成不同层次的主体结构和复合生态系统。2、茶园开垦园地开垦前,要清理地面,刈除杂草,清除石头、树桩、土堆等,进行土地平整。按有机茶园模式建成梯形等高茶园,种植沟深×宽:50×60cm,由下往上开沟,杂草及表土回沟,亩施2000-3000千克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或经认证的商品有机肥200-300千克/亩,钙镁磷肥150千克/亩,作为茶园底肥。3、茶树种植(1)有机茶园栽种品种应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并表现出多样性,根据生产需要考虑品种搭配,优先使用无性系良种和抗逆性强的品种。现在我省推广使用的茶树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矮丰、云瑰、云梅等13个无性系良种,3个有性系国家级良种:即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其他还有一些地方群体良种,如:宝洪茶、景谷大白茶、昭通苔茶等。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的种子、种苗,引进茶苗、种子应严格按GB111767-1989《茶树种子和苗木》标准检疫(见下表)。茶苗检验取样数:
总株数取样株数5000-100005010001-5000010050001-100000200>100000300无性系大叶品种1足龄茶苗质量指标:
级别苗高(cm)茎粗(mm)着叶数(片)一级分枝(个)侧根数(条)侧根长( cm)品种纯度(%)检疫性病虫害一级>35>4>81-2>3>15100无二级25-352.5-45-80-12-310-1599.0无(2)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其中单行单株条栽:株距20-25cm,约2000株/亩。双行单株条栽:小行距×株距:30×30cm,约3300株/亩。大行距应达到150cm.(3)茶苗种植:根据我省气候特点,茶苗移栽在6月初-7月中旬进行。移栽时,按一定的株行距拉线打塘施足底肥。尽量多带土,减少伤根。移栽时根际土壤要压实,浇足定根水,保证全苗、壮苗。4、苗期管理:(1)根据天气情况,成活前每5-7天浇水一次,防止干旱;(2)行间铺草或种植绿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3)冬季培土壅根,根部铺草防冻;(4)浅耕松土,勤除杂草,防止草荒,严禁喷施除草剂;(5)如有缺苗及时补苗,防止缺株断行。(6)及时定剪,留苗高15cm左右。(六)低产茶园改造1、树冠改造。通过不同程度的修剪和培养进行树冠更新。修剪时间(包括深修剪、重修剪与台刈等),以茶树养分积累多对新梢生育有利和经济效益高为主要依据。我省茶区以5月为宜,同时进行茶园深耕施肥,促进根系的更新与新梢生长,提高茶树更新效果,有利于培养优化型树冠。2、园地改造。主要采用补植缺株,整修梯坎,挑培客土或深耕、铺草、施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因地制宜地修建园道,排蓄水沟(池)和植树造林,改善茶树生态环境。部分树势衰老、品种混杂的低产茶园,则宜换种改植,重新规划种植无性系良种茶树。
1、茶场规划 有机茶园是采用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基地,因此茶场的规划宜应用生态学原理,建立以茶为主,多种经营,立体种植,生态管理,产出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型茶场。宜山水田林路综合规划,农林牧副渔肥统一安排。茶场内宜根据地形地貌、生产规模、经营模式,科学而合理地安排好总场和分场、办公区与住宿区、厂房区与养殖区、商业区与文化区、绿化区与休闲区、茶园与绿肥区、林区与水果区、道路网络与水利系统等规划安排好。总场以交通方便的茶区中心区为宜,场区周边应与茶园设置50~100米的隔离带;茶厂宜安排在几个作业区中心、交通方便的地方,茶厂周边与茶园应设30~50米的隔离带;养殖场宜安排在茶园周边较隐蔽的地方,规模按一亩茶一条猪或一条牛来安排,同时应安排好粪便的无公害化处理场所。其它安排则因地制宜来安排。
2、种植规划 有机茶生产技术的应用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既要考虑茶树生长发育对温度、光照、水分、热量、土壤等生态条件的要求,又要考虑构成生物多样性生态农业结构要求进行规划。要求坡度25度以上的山地规划植树造林,坡度25度以下集中连片的缓坡地规划为茶园,零星地块、瘠瘦地等规划种植绿肥、牧草、饲料、花卉、药材、豆科作物,低洼积水地宜规划修建水库或鱼塘,茶园梯壁、道路两旁、水沟边、地边角和房前屋后、池塘边等规划种植水果、观赏树、风景树或经济树种,风口处或茶园北面规划为防风林带,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之间必须规划隔离带,包括地理的或人工林带。树种要多样化,乔木与灌木,阔叶与针叶相结合,高一排低一排。林带与隔离带一般宽8~12米,株距2~5米。同时茶园内规划种植遮阴树,茶行空隙较大时规划种植绿肥或豆科作物,使茶场内外成为一个人工生态群落区。
3、茶园规划 宜以保水、保土、保肥和适应茶树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来规划,坡度25度以下、10度以上的地块规划建立反倾斜的梯级茶园,梯面宽不能小于150厘米;坡度10度以下地块规划建立棋盘式长方型茶园。规划时宜按地形地貌和原植被状况,有选择地规划保留一部分面积不等的植被种类不同的林区;南方茶园宜按8~10行茶规划种植一行遮阴树,株距宜根据所选择树种枝叶疏密、树冠宽窄而定,宜以成年后遮阴度在30%~50%之间为原则,一般亩植8~12株为宜,树种以深根、树冠宽大、不与茶树争夺水肥、病虫害少、枝叶疏密适中、冬天落叶的果树、观赏树、风景树、经济树种、豆科乔木树为宜,以便维持生物多样性的良好生态环境。规划茶行时应尽量南北走向和沿等高线走向,茶行间尽量保持平行,避免出现断行和闭合行。整个茶园宜按10~20亩划分为一个作业区,茶行长以50~60米较为合适。
4、道路规划 为提高工作效率、便于管理作业和方便运输以及水土保持等要求来规划道路网络。一般要求有机茶生产茶园500亩以上宜规划主道,宽7~9米;500亩以下只规划支道,宽6~7米;步道按作业区界来规划,10~20亩设立一条步道,宽1~2米。梯级茶园一般以8~10行茶(梯级)规划一条横向步道,宜水平规划;纵向步道宜根据山形来规划,可以规划成直道也可规划成S道。主道、支道、步道宜纵横排列,路路相通。
5、水利规划 水利系统的规划宜以有利于供水、灌水、排水、蓄水、防洪和水土保持等为原则进行。供水沟、供水管与山塘、水库或抽水、蓄水站连接;灌水系统宜以滴灌、喷灌、流灌等规划;排水沟设在茶园低洼处和道路两侧,防洪沟规划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蓄水池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用,一般每5亩茶园建一个,规划在路边或近供水处,深宽度以每亩蓄水1~2立方米为宜;排蓄水沟既可排水又可蓄水,以每隔一定距离规划设置一个低于沟面5~10厘米的梯级小土坝为标志,一般规划在茶行上方。水沟的深宽度和水管的条数宜视需水量和排水量而定。规划要纵横有序,大小相通。
6、茶园开垦 有机茶园的开垦要求分步进行:第一步先将园内地面的杂树、竹子、荆棘、乱石、土堆等清理,但是在清园中应改变常规茶园清园时将全树木一扫光的做法。宜保留一些大树、名贵树和有观赏价值、经济收益大的树种,有利于茶园生态建设。第二步开垦种植沟,开垦前首先将表土层表土、杂草、腐叶等肥力较高的表土层约5~10厘米开挖作基肥堆放在不影响开垦种植沟又利于填回沟底的一侧堆放,在清挖表土肥泥时注意将暗石、树头、竹兜、茅根、恶草等清挖干净并堆放出园外。因茶树一经种植,中途不易改变,为使茶行整齐美观和方便采摘管理作业,开挖种植沟前宜先用石灰粉划线,然后按规格、顺序开挖,以便提高劳动效率。开垦时一人一个作业区,从第一行至第二行,每开挖好一条茶沟则回沟一行,可以较好地解决泥土堆放难的问题。种植沟之间距离为120~200厘米,目前大多采用150厘米的规格,种植沟深度60~70厘米,种植宽度单行植为50~60厘米,双行植为70~80厘米,多行植宽度相应增大,目前大多数采用双行植。第三步填土回沟,开垦种植沟时最底层约5~10厘米的松土留沟底作为第一层,第二层填入表土层肥泥5~10厘米,第三层填入经无公害化处理的无污染基肥,包括厩肥、饼肥、绿肥、草渣、堆肥、沤肥、泥肥、鱼肥、沼气液肥、人畜禽粪尿、作物秸秆等有机肥和矿物钾肥、矿物磷肥、钙镁磷肥、焦泥炭土、生物菌肥等无机矿物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基肥20~25厘米;第四层填入普通泥土5~10厘米,余下10~15厘米暂不填土,待种植苗木时再填满,整理平整。
7、茶树种植 茶树为多年生作物,一经种植几十年内一般不会改变。因此,一是要选择好良种;二是要种植符合出圃标准的苗木;三是要高标准、科学种植。良种是实现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基础,必须按市场的需求、创新、创名牌的需要和远景规划、发展的眼光、地域的优势等科学选择和搭配好茶树良种。同时还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加工的茶类品种选择适应性广、抗病抗虫抗寒能力强、农艺性佳、适制2~3个茶类品种或一个特优茶类品种的高香、多毫、味佳、适应机械化采摘、管理、加工的无性系、非转基因的茶树良种为有机茶种植品种。种植的苗木要符合国家GB11767~1989《茶树种子和苗木》标准的一、二类标准苗木要求,并经过严格检疫。
种植规格:株距,单行植大叶种40~50厘米,中小叶种30~40厘米;小叶种22~33厘米;小行距,双行植33~43厘米,多行植23~28厘米。每穴(丛)定值株数:大叶种1~2株,中小叶种2~3株。种植适期以秋植(霜降前后)和春植(雨水前后)为宜。种植前起苗要尽量带土移栽,减少损伤根系。种植时先按行株距划线或拉绳确定种植穴位,穴位深宽20~25厘米,施足豆饼、菜子饼类粒状肥拌火炼烧土为基肥,每亩150~200公斤,然后种植。种植时注意根系伸展,不接触基肥,茶苗要垂直,株行距要准确,整齐美观,填土至原育苗泥土处,填土后要压实,压实后于茶株四周覆盖一层草,淋足定根水。
在茶苗种植的同时种植茶园遮阴树、防风林带、隔离林带、路沟两旁植树和山上的造林、房前屋后的美化等。
8、植后管理 茶苗种植后宜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在茶苗成活前每2~7天淋水一次,确保茶苗成活。茶行间全园铺草或种植绿肥、豆科作物等,减少杂草滋生和防止水土流失。茶园梯坎宜适时种植护坡绿肥。
适时浅耕除草,勤除杂草,减少杂草与茶树争夺肥。
适时追肥,勤施薄施,少量多次,肥料为沤制熟化的无公害有机肥,如豆饼、人畜禽粪尿、沼气液肥等。
及时补缺,防止断行缺株。
1、云南有机绿茶:以采自颁证的云南有机茶园的鲜叶为原料,执行有机茶加工标准,按云南绿茶工艺所制成的经有机茶认证机构检查合格、颁发证书的各种名优绿茶、炒青、滇绿、滇青、蒸酶及其精制茶等。基本工艺:摊青、杀青、揉捻、干燥、包装。精制绿茶尚需按有机茶精制工艺加工。
2、有机滇红:以采自颁证的云南大叶有机茶园的鲜叶为原料,执行有机茶加工标准,按滇红茶工艺所制成的经有机茶认证机构检查合格、颁发证书的各种名优红茶、红碎茶、工夫红茶及其精制茶。基本工艺为: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包装;精制红茶尚需按有机红茶精加工工艺加工。
3、有机紧压茶:以采用颁证的有机茶为原料,执行有机茶加工标准,按紧压茶工艺所制成的经有机茶认证机构检查合格、颁发证书的各种紧压茶。基本工艺为:茶坯筛制、蒸压成型、干燥和包装。
4、有机花茶:以采用颁证的有机茶和有机窨茶鲜花为原料,执行有机茶加工标准,按花茶工艺所制成的经有机茶认证机构检查合格、颁发证书的各种花茶。基本工艺为:茶坯加工、窨制、筛分、干燥和包装。
(二)加工环境卫生及设备清洁
1、茶厂选址、厂区和建筑设计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工业企业设计标准》的有关规定;茶厂应远离厕所、粪池、垃圾、畜牧场、居民区,避免常规农田、常规茶园以及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等各种现实的与潜在的污染源。绿化、美化厂区及周围环境,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并排水良好。
2、加工车间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采光明亮,必须有满足加工工艺和产品批量要求的车间和场地,墙壁与地面应保持光洁,便于清洗,防止杂物混入茶叶中。
3、加工厂的所有炉灶及风机均应装于车间外另建的灶间,以免对车间内形成污染。
4、厂内要设立相应的更衣、洗涤、照明、通风、除尘、防潮、防霉、防蝇、防鼠和防蟑螂以及堆放垃圾的设施。采用物理、机械和生物方法以及符合IFOAM《有机生产和加工基本标准》规定的方法杀虫、杀菌、杀鼠和消除孳生条件。
5、加工中使用的机械、用具等设备必须用不含有污染物的材料制成,允许使用不锈钢器具、食品级塑料及用竹子等天然材料制成的器具,禁用高含铅材料制造的直接与茶叶接触的部件。设备使用前必须用符合GB5749规定的清水清洗,在加工过程中及加工结束后,对各种设备与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加工厂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
(三)有机茶鲜叶原料的质量管理
1、有机茶鲜叶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避免常规茶园的鲜叶和有机茶园鲜叶混合。
2、鲜叶原料要新鲜、清洁,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叶等夹杂物。盛装鲜叶的器具应采用清洁、通风性能良好的竹编茶蓝或篓筐,不得使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鲜叶盛装与运输过程中应注意轻放、轻压,以减少机械损伤。切忌紧压、日晒、雨淋,影响产品质量。
3、鲜叶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要按有机茶颁证机构认可的有机操作规范清洁,严防污染,严禁混装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也不得混运采自常规茶园的鲜叶。
4、有机茶鲜叶原料进厂后,按标准验收划分等级,及时处理(如贮青、摊放等),按加工标准及时加工,防止鲜叶原料变质。
(四)从业人员及其健康
1、从事有机茶生产和加工的所有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有机生产与加工培训,树立有机加工基本理念,熟悉有机加工基本标准,掌握有机操作基本要求和技能。
2、直接从事有机茶加工的人员在上岗前和每一年度均须体检,健康合格者才能上岗。传染病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患者不能上岗。从业人员必须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现场必须净手、更衣、换鞋、戴工作帽和口罩,严禁吸烟和随地吐痰。
3、离开工作现场应换下工作衣、帽、鞋,置于专用更衣室。
(五)加工技术要求
1、来自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的鲜叶原料不得混合加工。如果一个茶叶加工厂既要加工有机茶叶,又要加工常规茶叶,必须错开加工日期,原则上两种加工不得在同一天进行。
2、加工工艺合理。根据各类茶叶产品标准,按鲜叶原料品种等级,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
3、加工过程中允许使用除辐照和微波之外的物理方法加工处理茶叶,允许自然发酵。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物。可以使用以有机方式种植的天然的茉莉鲜花等。
4、从事有机茶叶加工的单位须设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每批产品(原料至成品)加工全过程的跟踪检查与记录。
5、每一批次产品均应编以批号,专门建档。批号按下列方式编写:单位名称缩写(字母)、茶园地块号、年度、月份、生产批次。
6、批次要清楚,不得混合不同茶园、品种和质量等级的鲜叶原料、在制品和成品。
7、加工废弃物如茶灰、茶渣等要妥善处理,经堆制后作茶园肥料。
(六)有机茶产品的基本要求
1、产品应具有各类有机茶的自然品质特征,品质正常,无劣质,无异味。
2、产品应洁净,不得含有非茶类夹杂物。
3、各类有机茶的卫生指标必须符合GB9679的规定,其中,铜、铅、农残留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指 标备 注铜(mg/kg)≤30 铅(mg/kg)≤2.0(紧压茶3.0) 各种农药残留量均不得检出
(七)有机茶的标志
1、有机茶的标志(包括图案和文字)只能在有机茶认证机构颁发有机茶证书的产品上并在证书限定的范围内及有效期内使用。有机茶标志在产品包装标签上印刷,必须按正式发布的标志式样、颜色和比例制作,尺寸大小必须按标准图样放大或缩小。标志要醒目、整齐、规范、清晰、持久。
2、外销产品出厂均按顺序编制唛号。唛号由生产单位代号、年号、色等级代号、批号组成。唛号刷于外包,唛号纸加注件数净重,贴于箱盖或置于包装袋中。
3、内销产品按GB7718规定执行。
(八)有机茶的标签
标签是指有机茶包装容器上的一切附签、吊牌、文字、图形、符号及其他说明物。有机茶产品的包装标签应符合 GB7718-1994《食品标签通用标准》。标签主要内容为:茶叶名称、质量等级、产品标准号、净含量、厂名、厂址、批号、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志、条码等。标签内容必须清楚、简单、醒目,不得以错误的、引起误解的或欺骗性的方式描述或介绍产品。
(九)有机茶的包装
1、包装必须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同批(唛)茶叶的包装、箱种、尺寸大小、包装材料、净重必须一致。接触茶叶的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所有包装材料必须不受杀菌剂、防腐剂、熏蒸剂、杀虫剂等物品的污染,防止引入二次污染。
2、有机茶产品的包装(含大小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包装材料,主要有:纸板、聚乙稀(PE)、铝箔复合膜、马口铁茶听、白板纸、内衬纸及捆扎材料等。接触茶叶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具有保鲜性能(如防潮、阻氧等),无异味,并不得含有荧光染料等污染物。推荐使用无菌包装、真空包装、充氮包装。在产品包装上的印刷油墨或标签、封签中使用的粘着剂、印油、墨水等必须是无毒的。
3、包装材料的生产及包装物的存放必须遵循不污染环境的原则。禁用聚氯乙稀(PVC)、混有氯氟碳化合物(CFC)的膨化聚苯乙稀等作包装材料。对包装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分类及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有机茶的贮藏
1、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关于食品贮藏的规定。禁止有机茶与化学合成物质接触,严禁有机茶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
2、有机茶与常规产品必须分开贮藏,要求设有机茶专用仓库。仓库必须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并保持通风干燥,周围环境要清洁卫生,并远离污染源。
3、贮藏有机茶必须保持干燥,茶叶含水量须符合要求。仓库内配备去湿机或其他去湿材料。用生石灰(包括其他可用作有机茶防潮材料)作为茶叶的防潮去湿物品时,要避免茶叶与生石灰接触,并定期更换。提倡对有机茶进行低温、充氮或真空保存。
4、入库的有机茶标志和批号系统要清楚、醒目、持久,严禁受到污染、变质以及标签、唛号与货物不一致的茶叶进入仓库。不同批号、日期的产品应分别存放。建立严格的仓库管理制度,详细记载出入仓库的有机茶批号、数量和时间。
5、保持有机茶仓库的清洁卫生,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严禁吸烟,严禁使用人工合成的杀虫剂、灭鼠剂及防霉剂。
(十一)有机茶的运输
1、运输有机茶的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2、装运前必须进行有机茶的质量检查,在标签、批号和货物三者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运输。填写的有机茶运输单据,要字迹清楚,内容正确,项目齐全。
3、运输包装必须牢固、整洁、防潮,并符合有机茶的包装规定。在运输包装的两端应有明显的运输标志,内容包括:始发站和到达站名称,茶叶品名、重量、件数、批号系统,收货和发货单位名址等。
4、运输过程中必须稳固、防雨、防潮、防曝晒。装卸时应轻装轻卸,防止碰撞。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