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无公害茶叶规范化栽培技术指南

2019-11-13
1、选用良种:福选九号、福鼎大白茶,为特早芽品种。

2、深翻改土:深翻60~80㎝,每亩翻盖作物秸杆1000~2000公斤,并在适当位置建好蓄水池和积粪坑。

3、施足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5000公斤,开沟深施,沟深沟宽各30~40㎝,施后灌足水,然后盖土。

4、合理密植:采用双行条植,宽行距⒈2~⒈5米,窄行距40~50㎝,株距20~30㎝,亩植3500~5000株。8~10月份栽苗,苗高10~20㎝。栽后灌足定根水。

5、及时追肥:栽后每隔15~20天根际追肥一次,每次用充分稀释后的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尿素5~8斤(尿素栽后第二年才能用)。进入采茶期后不得再施尿素。

6、施足叶面肥:每隔15~20天喷施一次,主要种类有叶霸、富尔65、宝力丰、绿芬威、施丰乐等。

7、科学修剪:栽后茶苗要进行3次定型修剪。第一次修剪时间为全地3/4的茶苗高度达25㎝以上,剪留15㎝,此次不能剪分枝;第二次定型时间为3/4茶苗高度达40㎝以上,剪留30㎝;第三次定型修剪时间为3/4茶苗高度达55㎝以上,剪留45㎝。达到修剪时间须及时修剪,大肥大水管理条件下第二年可完成2--3次定型修剪,茶苗栽后来18个月(一年半)即可进入丰产期,收入一般可达2000~3000元,最高可达4000~5000元。

8、科学管水:连晴8~10天须灌水一次。地内须规划好排水沟,以便降雨过多时及时排掉积水。

9、病虫防治:采用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主体的综合技术措施。化学防治尽量使用生物农药,对允许使用的中低毒农药每年施用一次,个别最多不超过2次。禁用剧毒、高毒、高残留、高污染农药。

精选阅读

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


茶叶作为一种日常饮料,其污染程度,有毒物质与农药残留,卫生质量等自然更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是世界第三大茶叶出口国。1999年茶叶出口比上年下跌8%,库存比上年增加2.5%。出口减少的原因很多,其中农残超标已提前影响出口。欧共体从1996年起将茶叶需检测的农药品种由原来的6种增加到62种,几乎包揽了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农药品种。其检测的允许残留标准却一再下降,2000年7月起,欧盟对进口茶叶实施新的农残标准,氰戊菊酯残留缩小100倍,新标准为0.1ppm。甲氰菊酯,优乐得新标准为0.1ppm,德国为0.02ppm。而且,欧盟已通过立法,对输入欧盟的茶叶在欧洲入境港口随意抽检,凡超过农残标准的不准进入欧盟,并实行封存、销毁或退回。从对部分茶样农残测试,氰戊菊酯、甲胺磷、优乐得、滴滴涕等均有不同程度超标。为此西欧进口中国茶减少二成。2000年实施新标准,中国茶叶出口西欧将大幅下降。不仅如此,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有机茶亦已进入国际市场,年产量已近6000t,(我国 800t),斯里兰卡、印度、东非等主要茶叶生产国都在扩大生产,有机茶的市场产销前景十分看好。 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 (1)、改进茶园种植模式 茶树原是我国西南部原始森林中乔木下的伴生树种,因此,茶园的种植模式应该是复合型、立体型、生态型的,以适应茶树的生态习性。针对业已存在的茶园,凡山区、半山区适宜种茶的地点,可在陡坡、路边、沟边、塘边及周围补植林木。再因地制宜建立有各自特色的茶园人工生态体系。复合型、立体型的茶园,首先符合了茶树的生态适宜性,其次减轻了水土流失,使茶园土壤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茶园小气候协调,生物物种数量多,茶树生育、茶叶品质、亩经济产值均取得好的效益。低山丘陵地区更要强调这种种植方式,可隔 3~5行茶树种植一行遮荫树,以改变低山丘陵茶树处于强烈直射光下的状况,这是改变低山丘陵茶园生态和茶叶品质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改进茶园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茶园过去在一年中三浅锄二削草一深耕便是这种方式的体现。茶园生产季节的耕作主要目的是疏松土壤和削除杂草,但由于疏松的土壤容易被雨水冲刷,且我国的茶大多在山区,本来就存在水土流失现象,这种经常性的耕作更加剧了水土流失。建议采用茶园铺草来减少土壤耕作次数,起到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防止杂草滋生、保持水土的目的。铺草是项传统的农业技术,亦是一项全面改善和保护土壤的栽培技术。可以减轻水土流失,据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测试,铺草后水土流失可减少 6~14倍。 (3)、茶园的施肥一定要强调重基肥和以有机肥为主的原则。在茶树新梢生育期,可适量补充一些化肥,有条件的话提倡施用速效性生物有机肥作追肥, (4)、改进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首先,选择多抗性茶树品种,提高茶树本身的免疫力;其二,建立与完善茶园的人工生态系统,为天敌昆虫和鸟类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保持生物种群的相对稳定协调,使茶园生态中茶树→害虫→害虫天敌处于自然平衡之中。其三,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技术,如及时修剪、采摘、疏枝清除病虫源;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杀死病虫源;放养天敌、以菌治虫;人工捕杀与诱杀害虫等等。当只能采用化学防治时,一定要合理用药,使用国家规定的易降解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

无公害茶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但近年来由于一些地区环境恶化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致使局部茶区茶叶质量下降。目前,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符合我国加入WTO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是增加茶农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现将无公害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茶园建设 茶园须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大气、水质、土壤等各项检测数据均应在国际农业运动联盟制定的标准允许范围内。有机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或营造人工森林、牧草,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9米。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山顶、山脊、梯田之间须保留自然植被。为加强固土、保水、挡风、生防作用,专门安排种植特定植物。

品种、种苗选择 各地应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表现多抗性的品种。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危害、苗高20厘米以上、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茶园幼龄期的栽培管理技术

1、深耕改土。水是组成茶树有机体的重要成分,深耕改土,可以蓄水、保水,确保茶树根系生长发育良好。深耕时,表土、心土不要打乱,分别放在内侧和外沟,填土时表土入沟底,心土铺上面。深耕的深度需在50厘米以上。

2、移栽。移栽时间要因地因品种而定,一般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中旬,或秋末冬初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宜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栽,要避免在刮西北风的晴燥天气或下雨天气移栽。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0.33米,每667平方米用苗量4000余株(3株为一丛)。种植沟内每667平方米施菜籽饼肥400公斤、腐熟畜禽粪2000—4000公斤。种苗应选择1—2级苗,起苗前1—2天浇灌一次透水,使苗床土壤湿润,以减少起苗根系损伤。起苗时根系带土,带土移栽,适当深栽(埋没根颈处为适度),不露须根,舒展根系,适当压紧,浇定根水,基部盖松土,铺草覆盖。

3、幼苗期管理。要勤锄草、勤浇灌,施薄肥,及时防治病虫,以达到保苗、齐苗和壮苗。幼龄茶园须人工锄草,禁用化学农药,年除草4次,对多年生茶苗,尽可能先在苗际30厘米范围内用手拔草,防止松动茶苗,影响生长,后在行间进行锄草。

4、定型修剪。主要是抑制茶树顶端优势,促进分枝生长,增加分枝层和枝数,培养形成丰满树冠,这是茶树优质高产栽培的基础措施之一。幼龄茶树必须进行三次定型修剪,不同品种,生长习性不同,故整枝修剪技术也不同。一般第一次离地面20厘米处剪出主枝;第二次培养骨干枝,在树高超过35厘米时剪口离地面30-35厘米;第三次形成丰产树冠骨架,修剪高度在第二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5厘米,要求剪平,剪去弱枝和病虫枝。

投产后的栽培管理技术

1、按产定量,科学施肥。无公害茶叶生产应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禁止施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施有机复合肥。一般每采制100公斤干茶需施纯氮肥12—15公斤、纯磷肥4—5公斤、纯钾肥4—5公斤,按要素含量折算成有机肥量。要重施基肥,一般每100公斤干茶施厩肥、堆肥、沤肥1000公斤或饼肥90—120公斤,在8—10月挖沟施下覆土。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主要以腐熟的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

2、轻修剪时间。改变常规的春茶前轻修剪时间为:(1)夏茶前轻修剪,即采取春茶后轻修剪,将春茶适度提前结束,抓紧时间进行轻修剪,否则,大量夏茶已萌发,影响夏茶产量,修剪程度以轻度剪平为主。(2)秋茶后轻修剪,可在秋茶后的10月份进行轻修剪,对次年春茶能提早发芽,提早开园,修剪程度以轻度剪平为宜。

病、虫、草害防治

1、运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人工捕捉害虫。

2、茶园园林化,保护园内各种有益生物和害虫的天敌,以生物防治,以虫治虫,降低害虫卵基数。

3、应用微生物源类,动物源类,植物源类农药,如春雷霉素、华光霉素、乳状芽孢杆菌、颗粒体病毒、鱼藤酮、川楝素、昆虫病原线虫等,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实行茶园地面覆盖 采用绿肥、农作物秸秆等覆盖茶园土壤,以涵养土壤水分,提高茶园耕作系统中包括微生物、土壤动植物在内的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长期肥力。覆盖材料因地制宜,可选用无污染的稻草、豆秸、绿肥、山野杂草、落叶等。覆盖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厘米。最好每年覆盖二次,第一次在5—6月为宜,有利于抗旱保水和防止草害;第二次在10—11月,可用于抗害防冻。次年9—10月将铺料深埋当肥料。一般每667平方米一次铺草量为1000-1500公斤,第一次量少些,第二次量多些。

龙井43无公害栽培技术


龙井43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育成的国家级无性系良种,适制红茶和绿茶,尤其适制扁形名优绿茶,适宜在长江中下游茶区种植。自2001年11月由恩施芭蕉侗族乡引种以来,至今龙井43在全州约有5000亩面积。现将龙井43的无公害栽培技术作一简要介绍,供广大茶农参考。

一、生育习性:

1、分枝特性:龙井43属灌木型,植株无明显主干,树姿半开张,分枝密,节间短而多,容易形成结节枝(鸡爪枝),育芽能力强,发芽整齐,发芽密度大(2961个/平方米),再生能力强,产量高。

2、根系生长特点:幼龄茶苗无明显主根,定植后根系迅速生长,5-6年生茶树根深可超过80厘米,根幅可布满整个行间,但主要吸收根系都集中在15-45厘米深的土层中。一般5-6月和9-11月是龙井43根系生长的高峰期。

3、吸肥特性:耐肥性强,对肥料反应十分敏感,肥料增产效应明显,能很好地吸收利用土壤中的硝态氮,对磷和钾的吸收速度快,强度大,土壤的PH值对养分的吸收影响极大,PH值为5.5时最高,低于4.0和超过6.0时,吸收强度明显下降。龙井43根系中共生着许多内生菌根,能促进磷和锌的吸收,因而它能在有效磷和有效锌较低的土壤中较好生长。

4、需水规律:龙井43长势强、产量高,耗水多,抗旱能力相对较低。一般产量的茶园全年需水量约为1500毫米,其中4—10月份需水占70—80%,其中7—8月约占全年总需水量的30%。在土壤相对湿度为75—95%的条件下生长最好,土壤滞水和临时性积水等都会对它造成湿害。

二、栽培技术:

1、茶园土壤准备:龙井43根系深而庞大,种植前土壤要翻耕80厘米,结合深施有机肥,每亩施厩肥1000—1500公斤,土肥相融。需要强调的是,稻田植茶,必须打破犁底层(深耕50—80厘米)。

2、种植方式和密度:从综合效益考虑,宜采用双行条栽,大行距1.5米,小行距0.4米,株距0.33米,每亩约2470丛,每丛2—3株,每亩约需6000株茶苗。

3、移栽:我州境内,移栽时间10—11月或2—3月均可,在无冬旱的地方10—11月移栽成活率更高,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并及时铺草覆盖,定型修剪。

4、修剪:一般栽苗后要进行3次定型修剪,每次在前一次的基础上提高15—20厘米修剪,当树高达到60—70厘米时,树冠80—90厘米时,可正式采摘。因龙井43分枝密,极易形成“鸡爪枝”,要在每年秋冬季封园时进行轻修剪(剪去茶丛3—5厘米绿叶层),每4—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剪去茶丛15—20厘米绿叶层),经过4—5次的深修剪,要进行重修剪(剪去地面30—50厘米以上的部分)或台刈(剪去地面5—10厘米以上的部分)。

5、土壤管理:9月下旬至11月,秋茶结束后,要尽早足量深施有机肥,亩施菜籽饼肥150—200公斤,或其它农家有机肥(如沼液肥)1500—2500公斤,开沟深施,施后随即覆土。春季在茶树萌芽前15—20天以速效氮肥为主施好“催芽肥”。春茶后、夏茶后均需施用一定数量的肥料,夏季在行间铺草。

6、病虫防治:龙井43的常见病害有云纹叶枯病、炭疽病等,可用多菌灵、百菌清等800—1000倍液喷施。虫害以茶象甲危害为主,可用2.5%的“天王星”乳油稀释750倍喷施。秋冬季封园时,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对减轻来年病、虫、螨害作用很大,效果明显。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有机茶园中不允许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投入品,上述方法符合无公害茶和绿色食品茶的栽培技术要求。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3168.html

上一篇:宁红茶区主要茶树害虫的冬季防治

下一篇: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病虫防治对策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