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树的适制性

2019-11-13

茶树品种的茶类适制性是指茶树品种固有的制约着茶叶品质的种性,也就是指茶树品种最适宜制作哪一类或几类优质茶的特性,简称适制性,可以通过芽叶的物理特性观察和化学特性测定进行间接评估,这在茶树品种选育的早期尤其常用。

物理特性是指茶树新梢上芽叶的肥瘦、大小、叶色、叶质、叶片厚薄、柔软程度、嫩度、茸毛等的特征和状态,它与成品茶的外形品质息息相关。叶片小、叶张厚、叶质柔软、细嫩、色泽显绿、茸毛多的品种,宜制显毫类的绿茶;芽叶纤细、叶色黄绿或浅绿、茸毛少或中偏少的品种,宜制少毫型的龙井类扁形绿茶;叶片大、节间长、芽头肥壮、芽叶黄绿色、茸毛多、叶面隆起、叶质软、叶张薄的品种,宜制红茶。

化学特性是指芽叶中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它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物质基础。化学特性的测定一般按一芽三叶标准采集鲜叶,在100℃温度下蒸3分钟,80℃温度下烘干制蒸青茶样品,然后将样品磨碎进行化学成分测定。尽管茶树品种的化学特性受种植地区环境及栽培条件的影响较大,但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种间的化学特性差异仍然明显。一般茶多酚含量高,且茶多酚与氨基酸的比值(简称酚氨比)大的品种,制红茶品质优;而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适宜(16%~24%),且酚氨比小的品种,制绿茶品质优。

在生产中,茶树品种的适制性一般通过同一品种的鲜叶制作不同类别的茶叶,进行感官审评直接鉴定,采取评分与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先称取茶样倒入审评杯内,再冲人沸水,.浸泡5分钟开始审评。茶叶的品质分别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逐项以百分制评分,并以相应的评语描述,最后再按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及叶底的品质权数计算总分。分数的高低便能直接反映出品种品质的优劣,即一个品种对某一茶类适制性的大小,而相应的评语则可以描绘出不同品种的制茶品质特点。

不同茶类的品质要求不一样,而每一品种固有的适制性又制约着茶叶的品质,加之不同品种间的适制性差异较大,适制绿茶的品种不一定适制红茶,适制显毫类绿茶的品种不适宜制作少毫型绿茶。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是生产上用种重点考虑的指标之一,只有选择适制性对路的茶树品种,才能生产出相应优质的茶类产品。

我国茶树品种中适制绿茶品种有:特早芽种有元宵绿;早芽种有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九龙大白茶、福云595等品种。适制乌龙茶品种:早芽种有黄旦、茗科一号、丹桂等品种;中芽种有铁观音、佛手、白芽奇兰等品种,迟芽种有肉桂、本山等品种。绿乌兼制品种有:黄旦、黄奇、梅占等品种。

Cy316.com延伸阅读

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类型


不同的茶树品种有不同的适制性,适制绿茶的品种与适制红茶、乌龙茶的品种不同,一般叶形较小、叶色较绿、内含物中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适中,并富含绿茶的芳香物质。但不同的绿茶又要求有相应的品种来适应。适制绿茶的茶树品种有如下几种类型:

(1)早芽茶 中国是饮用绿茶为主的国家,绿茶贵早、贵新,传统的“明前茶”,即每年4月初清明节前采制的早茶,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原因是这些早茶特别细嫩,香气高,滋味鲜醇。早绿茶的生产主要依赖于茶树品种的早发芽特性。茶树发芽早迟,主要由遗传特性决定的。很多绿茶产区都有一些发芽特早的品种,如福建霞浦的“春分绿”就属特早发芽品种。每年元宵节前后就萌发新芽叶,采制的新茶名为“福宁元宵绿”。浙江温州地区也有早芽品种,如永嘉“乌牛早”、平阳“早香茶”、瑞安“清明早”、瓯海“黄叶早”等。尤其“乌牛早”品种适制扁平形绿茶,每年二月底三月初就能采制上市,很有市场竞争力。

(2)少毫翠绿茶 绿茶的色泽以翠绿为优,翠绿色泽的形成与加工工艺有关,但同样的加工工艺条件下主要决定于茶树品种。叶片色泽翠绿而且少毫的品种,是形成成品茶色泽翠绿的基础。以龙井茶为例,适制龙井茶的龙井群体种、龙井43、龙井长叶等品种,芽叶少毫而翠绿。同时在加工过程中,辉锅时,采用压、推、磨的手法,使茶叶表面的少量茸毛脱去。于是就形成了龙井茶扁平光滑、色泽翠绿的品质特征。

(3)多毫肥壮茶 中国绿茶中有一类是多毫的“毛峰”茶,要求成品茶表面布满茸毛,俗称“显毫”。这类显毫的绿茶,在消费者心目中认为是细嫩的象征,常常在选购时以毫多为标志。比如江苏的碧螺春、无锡毫茶、湖南的高桥银峰、浙江的临海蟠毫、陕西的秦巴雾毫、安徽的白霜雾毫、江西的前岭银毫、河南的太白银毫、湖北的邓村云雾、广东的乐昌白毛茶、广西的凌云白毫、四川的蒙顶甘露、贵州的都匀毛尖、云南的南糯白毫等都是以毫多为优质标志。因此适制这类茶叶的品种以芽壮毫多为优,如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迎霜、白毫早、锡茶5号、上梅洲、凌云白毛茶等都属多毫肥壮茶。

(4)白叶茶 白叶茶在宋徽宗赵佶的《大观茶论》“白茶”一节中就有论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盖非人力所可致,……如玉在璞,他无与伦也。”可见白叶茶是一类特异稀少的茶树品种,已经知道,它是一种低温情况下产生叶绿素缺失的遗传变异体,属温度敏感型品种。春天生长出的芽叶是白色的,当温度高于23℃以上,又会慢慢复绿。在浙江安吉、安徽歙县等少数地方,都已发现这种白叶茶。白叶茶最大的特点是内含物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一般均在6%以上,甚至可高达11%,其含量是一般茶叶的2~3倍。由于十几种氨基酸中茶氨酸要占总量的一半左右,科学研究得知,茶氨酸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镇静等多种功效。因此,用白叶茶品种芽叶加工制成的绿茶,是更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绿茶饮品。

(5)低咖啡因茶 有一些人由于神经衰弱等原因,夜间甚至下午都不能喝茶,因为喝了茶容易造成失眠。其原因是茶叶中的咖啡因对这类神经衰弱的人群,容易引起过分刺激。所以迫切希望能有一种低咖啡因茶,而市场上的低咖啡因茶,多数是通过再加工处理,去除大部分咖啡因后制成的产品。近年来,科学家们在努力寻找和创造具有低咖啡因特性的茶树品种。这一愿望已开始实现,已经找到一些低咖啡因的茶树单株和品系,用这些品系制成的绿茶,将会是低咖啡因绿茶的新品。

云南茶树良种介绍之适制绿茶品种


(一)云茶1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乔木型,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着生上斜,叶形椭圆,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质硬脆,叶面隆起,叶身稍内折;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育芽力强。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47%,茶多酚33.36%,咖啡碱3.60%,水浸出物45.53%。

3.品种适制性

属红绿茶兼优品种,制绿茶外形肥壮挺直、深绿色润,香气栗香,滋味醇爽,叶底绿亮;制红茶汤色红艳,香气浓,滋味浓,叶底较红亮。

4.品种特性

抗寒、抗旱性强,抗小绿叶蝉与茶饼病能力强。

(二)长叶白毫

1.植物学特性

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质较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3.3厘米,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1%,茶多酚34.8%,儿茶素总量124.9mg/g,咖啡碱5.1%,水浸出物43.7%。

3.品种适制性

适制绿茶,品质优良,制云海白毫,白毫满披,香气高、清鲜,滋味浓爽。

(三)佛香1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呈半上斜状着生,叶形披针形,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质较硬,叶色深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46%,氨基酸2.12%。

3.品种适制性

其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结颖长,绿润显毫,香气清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叶底黄绿明亮的特点。

4.品种特性

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丰产品种,平均亩产优质干茶164.28公斤。

(四)佛香2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呈半上斜状着生,叶形披针形,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质较硬,叶色深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59%,氨基酸2.12%。

3.品种适制性

其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细嫩匀,绿润显毫,香气清香,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绿明亮的特点。

4.品种特性

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丰产品种,平均亩产优质干茶146.43公斤。

(五)佛香3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面隆起,叶身内折,叶质较硬,叶色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6.03%,氨基酸2.35%。

3.品种适制性

其制绿茶具有外形肥硕较紧,满披银毫,香气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叶底黄绿明亮等特点。

4.品种特性

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丰产品种,平均亩产优质干茶158.08公斤。

(六)佛香4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开展,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披针形,叶面微隆,叶身内折,叶质较硬,叶色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一芽二叶蒸青样含茶多酚31.65%,氨基酸2.23%。

3.品种适制性

抗寒、抗旱性强,抗病虫能力较强,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丰产品种,平均亩产优质干茶123.84公斤。

4.品种特性

制绿茶具有条索紧细显毫,色带翠绿,香气高长,汤色浅绿亮,滋味醇和,叶底黄绿明亮的特点。

(七)佛香5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小乔木,大叶类,树姿半开展,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面微隆,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身内折,叶质中等,叶色深绿,芽叶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10%,茶多酚37.40%,咖啡碱3.6%。

3.品种适制性

制绿茶外形较紧结,色带翠绿,满披银毫,香气高尚长,汤色浅绿较亮,滋味醇和,叶底绿亮。

4.品种特性

产量高,丰产品种,4—7足龄4年平均品比亩产优质干茶119.48公斤。

(八)云梅

1.植物学特性

树冠下部能形成水平状着生的骨干枝,枝条着生角度大,树姿特开张,新梢节间长;叶着生水平状,叶长椭圆形、叶面隆起,叶尖渐尖,叶齿粗浅,叶质薄软,叶身平微下垂,叶色绿色,芽叶粗壮,色淡绿,茸毛短密。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茶多酚27.00%、氨基酸2.27%、咖啡碱4.72%、水浸出物43.84%。

3.品种适制性

适制红绿茶,尤以制绿茶品质佳,香高味鲜醇,抗逆性强,适栽区较广。

4.品种特性

生长势强,新梢伸育快,年生长6轮;产量高,比当地群体品种增产50.7%。

云南茶树良种介绍之适制红茶品种


(一)云抗10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树势开张,分枝密;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形椭圆,叶身稍内折,叶面微隆,叶质较软,叶色绿黄,叶齿粗浅;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5.0%,儿茶素总量135.7毫克/克,咖啡碱4.5%,水浸出物45.5%。

3.品种适制性

制红碎茶香高持久,带花香,滋味浓强鲜,制绿茶色泽绿翠显毫,花香持久,滋味浓厚。

4.品种特性

产量高,丰产品种,两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50公斤,最高单产达463公斤。

(二)云抗14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高大,树姿特开张,分枝较密,嫩枝有毛;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富光泽,叶身较弯,叶面隆起,叶质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3.6厘米,花瓣7~10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8%,茶多酚36.1%,儿茶素总量142.6毫克/克,咖啡碱4.8%,水浸出物45.6%。

3.品种适制性

制红茶,乌黑油润,香高持久,滋味浓鲜,汤色红浓明亮,制绿茶,白毫显露,香气持久,滋味鲜浓爽口。

4.品种特性

三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87.2公斤,最高单产达356.0公斤。

(三)云抗48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树势开张,分枝密;叶片半上斜着生,叶形长椭圆,叶身稍内折,叶面微隆,叶尖渐尖,叶肉中等,叶质较柔软,叶色绿黄,叶齿细密;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5.3厘米,花瓣6~8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5%,茶多酚40.4%,水浸出物49.5%。

3.品种适制性

制红碎茶香气高锐,滋味浓强鲜爽;制绿茶香气清香,滋味浓醇。

4.品种特性

产量较高,四足龄亩产干茶173.5公斤。

(四)云瑰

1.植物学特性

树姿特开张,分枝角度大(60),树冠宽大,低位分枝多,属长叶重芽型品种;叶着生状平微上斜,叶长椭圆形、叶深绿色,叶缘微波,叶面平微内折,叶尖渐尖,叶齿深而明显,叶质较厚软;芽叶肥厚、色绿,茸毛多而短密,一芽三叶百芽重158.1g;花冠直径3.4×2.5厘米,花瓣6~7瓣,柱头3~4裂,结实性中等。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89%、咖啡碱4.25%、茶多酚34.10%、水浸出物48.61%。

3.品种适制性

红绿茶兼品种,制红茶香高鲜,滋味浓强度突出,制绿茶香高,味浓醇,抗根结线虫力强,抗旱性强,扦插和定植成活率高。

4.品种特性

芽叶伸育快,生长势强,年生长6轮;产量高,比当地有性群体增产73.3%。

(五)矮丰

1.植物学特性

分枝低而均匀,树姿开张,树冠紧凑,根颈和枝干基部不定芽多;叶着生上斜内卷,叶长椭圆形、叶面微隆,叶缘波状,叶质厚软,叶尖渐尖,叶齿细浅,叶身平微背卷,叶色深绿有光泽;芽叶粗壮,茸毛特多,淡绿色,发芽密,芽重,一芽三叶百芽重150.00g;花冠直径3.0×3.2厘米,花瓣6~7瓣,柱头3裂,子房有短毛,结实性强。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89%、咖啡碱3.86%、茶多酚37.40%、水浸出物48.22%。

3.品种适制性

红绿茶兼制品种,尤以制红茶最佳,香高持久,滋味浓强鲜。

4.品种特性

生长势强,育芽力强,年生长6轮,重芽型,产量高,比当地有性群体种增产75.5%;3月上中旬开采,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下旬;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在幼年期旱季要注意防旱。

茶树的适生条件


茶树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里,受到环境条件特定的影响,通过新陈代谢,于是在茶树的生育过程中就形成了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成为茶树的适生条件。也就是说,茶树的适生条件是长期对该环境条件适应的结果。

就茶树的生长发育而言,适生条件,主要是指气候和土壤环境的中的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等条件的综合,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在经常对茶树生长发育等各方面发生明显的影响和作用,这些因素叫做生态因子。

每个生态因子都有它本身的变化规律,由于地区及时间的不同,以及它们在数量、质量和作用的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变化,都会综合地影响于茶树,使茶树的生长发育、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环境对茶树的生态作用。

在我们研究茶树的适生条件时,除了要了解环境对环境的生态作用,还要注意了解茶树的生长习性。这样,我们就能根据茶树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其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在栽培技术中去合理的调节、改造环境,以满足茶树生育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茶树的增产潜力。

1、光

光是茶树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茶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引起茶树体内质变的必要条件,制约着茶树的生命过程。

茶树产量的形成主要是利用光能,通过叶绿素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放出氧气,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光合作用。栽培技术中采用合理密植、灌溉排水、增施肥料等措施就是为了增辔光合作用和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光合作用的强弱除与水、肥的多少、温度的高低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大小有关外,主要受光照强度和光的性质的影响。

茶树所受到光照程度各部分是不同的。所以,同一树冠内,表层或外围的茶树枝条比较粗壮,内层的比较细弱。光照充分的叶片,栅状组织发达,海绵组织则与此相反,而且,表皮细胞外壁也较厚,叶色较深,叶肉较厚。反之,光照不足的叶片大而薄,叶色较淡,水分较多,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相对地减少。如云南大叶种,凡有楹树、相思树作荫蔽的,其叶片的上表皮、栅状组织、海绵组织、下表皮与露天栽培的有明显的差别。

光的性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很大影响。直射光的光量较漫射光强,但直射光中含有植物所需要的红黄光最多不超过37%,温射光含有红黄光占全光的50-60%。如果大气中有云雾、水蒸气或遮荫树,则直射光量减少,漫射光量增加,这结茶树的吸收利用是有利的,因为几乎全部温射光均可被茶树利用。

山地茶园,随着绝对高度的升高,紫外线有所增加,而紫外线能使植物体内某些生长激素的形成受到抑制,从面也就抑制了茎的伸长。所以长在高山的茶树一般茎干短矮,叶面缩小,茸毛发达,叶绿素增加,内含的茶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增多,加上高山云雾较多,空气湿度大,适宜茶树缓慢生长。这些都是构成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生态因子。

茶树原是大森林下的植物,在系统发育中形成了耐阴的特性。然而,经过不同区域长期栽培适应的结果,对光的适应性还是比较广泛的。茶树需光量及耐荫程度视品种、种龄、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如大叶品种需光量较少,耐荫性较强;而小叶种需光量较多,而荫性较差。茶树幼龄时往往耐荫;但随着树龄的增加,其需光性逐渐增强。

叶子是直接接受阳光的器官,因此茶树光能利用率还与叶片的着生角度及方向,即叶片的配置方式有密切关系。因为它直接影响叶片的受光量。尽管叶面积较大,但配置方式不好,彼此遮荫,还是不能充分利用光能而获得高产。因此,茶树叶面积大小和叶片配置方式与净光合生产率的高低总是密切相关的。近年来的试验表明,直立叶片的茶树(如浙江黄叶早)比水平叶片的茶树(如绍兴5801)较有利于接受日光,表现出较高的光合利用率,可获得较高的鲜叶产量。一般随着叶片着生角度加大,反光率增加,透光率减小,下层叶片被严重遮荫,叶层变薄,对产量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外,茶树群体的光能利用与种植方式(包括播种密度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随着栽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种植密度也相应地要有所变化。近年来,不少地区和单位正在试验和采用的密植茶园,以增加植株总数来提高种植前期的光能利用率,可以达到早期高产。但过度密植,会导致茶园通风透光不良,使植株中下部的光照减弱,光合产物反而减少,从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以至造成减产。只有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又保证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才能使茶树得以正常生长,并能持续高产。

在生产实践中,为了改善光照条件,尤其在南方茶区,采用茶树行间种植遮荫树以减少直射光的影响。这在鳊、斯里兰卡的平地茶园也广为采用。又如在日本为生产玉露茶采用人工搭棚遮盖,减少直射光能提高茶叶品质,称为覆下茶园。

所以,在探索茶树光的适生条件时,不仅要考虑到茶树的生长发育,而且还要考虑到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从茶叶品质来讲,绿茶是在低强度日照下较为有利。而红茶的情况则较复杂,一般茶树在高强度光照和高温下生长时,茶叶中的单宁含量高,有利于制成汤色浓而味强烈的红茶。但红茶的品质,如以香气为主时,可以说也是不需要高强度日照的。因此,关于红茶栽培的适宜日照强度尚难作出定论。

总之,为了经济有效地利用光源,从栽培技术上,除了做好选用良种和园地的选择外,还需做好合理密植,人工灌溉,以及遮荫等技术措施,以提高茶树对光的利用率。

1、温度

温度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因子之一。它影响着茶树的地理分布,制约着茶树生育速度。只有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茶树才以正常地进行一切生理生化活动。温度对茶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两个方面。气温主要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地温主要影响根系的生长,但气温与地温是相互关联的。

一般认为适宜茶树经济栽培的温度是在年平均13℃以上。灌木型茶树能耐较低的温度能忍受最低的临界温度可达零下6-18℃,在厚雪覆盖的条件下,甚至气温更代一些还可以越冬。然而乔木、小乔木型茶树耐低温性能较差,如我国的云南大叶种在零下5℃时便会受害。

茶树所能忍受的最高临界温度是45℃,但一般在35℃以上,生长便会受到抑制叶片出现灼伤,特别是干旱季节,受害更为严重。

在外界综合条件的影响下,引起茶树萌芽的平均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或生物学最低温度)。茶树的生物学零度为10℃。生长季节中生物学有效温度的累积值,称为有效积温。茶树生长适宜的年有效积温应在4000℃以上。我国茶区的年有效积温一般在4000-8000℃。有效积温越多,年生长期越长。我国南北各茶区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茶树生育期也就各不相同春季当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茶芽开始萌动,以后随温度上升,生长加快。最适宜茶芽一长的日平均温度是17-30℃。秋科季节,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茶树由生长转入休眠。此时枝叶内积累了较多的淀粉。而后又形成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色素等自卫物质,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同时细胞内自由水显著减少,使原生质粘度增高,从而,提高了茶树抗旱、耐寒能力。因此,在我国北就或高山茶区为了解决茶树安全越冬问题,除了引种或选育抗寒力强的品种外,在栽培措施上,凡能诱发茶树体内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游离氨基酸,以及核酸等物质增加的,都能增强茶树的抗寒性。

早春气温回暖茶芽萌动后,原生质粘度已显著降低,因此茶树抗寒能力减弱。生产上常因气候返寒(日平均温度降至10℃以下)或晚霜。发生茶芽冻害,特别是高山茶园表现尤为明显,严重威胁春茶生产。冻害程度,因茶树品种、地势、坡向及行向等而不同。在春季常有返寒的地区,除加强防冻措施外,对已受冻的茶树,当气温稳定时,应及时将冻枯部分剪去并追施肥料,以弥补损失。

3、水分

水分是茶树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树体的水约占55-60%,芽叶含水量高达70-80%。在茶叶采摘过程中,芽叶不断被采收,又要不断地发芽,所以茶树需要的水分比一般树木多。水又是茶树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呈铝离子状态。铝对一般植物来说,不但不是一种必要的营养元素,而且多了反而有毒害作用。酸性强的土壤对许多别的作物往往很不相适,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铝离子过多,对茶树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化学分析表明,健壮的茶树含铝可以高达1%左右,这说明茶树要求土壤能提供足够的铝,而酸性土壤正好能满足茶树的这一要求。二是酸性土壤含钙较兴。钙是植物生长的必要营养元素之一,茶树也不例外,但茶树对钙的要求数量不多,因此要求土壤中含钙也不要过多,土壤活性钙不得超过0.5%,过多就有副作用,而一般酸性土壤含钙恰好符合这一要求,把以它就特别适宜种茶。

由于上述原因,茶树不能在过酸或碱性的土壤里生长,对于那些过强的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茶树生育不良,对产量与品质均有影响。而偏碱的土壤,则茶树难以生存。

要了解当地土壤是否适宜种茶,可用指示剂、酸度计等方法进行详细测定,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酸性指示植物来判断,凡地面上长有映山红、铁芒箕(狼箕)、马尾松、油茶、杉木、杨梅等植物的土壤就是酸性土壤,适宜种茶。

我国广大茶区的土壤大部分属红、黄壤,棕壤,部分是酸性紫色土。但由于母岩种类、气候条件、地形情况等成土因子的不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别很大。这在我国偏北的茶区,如苏北、山东等地表现比较突出,在同一地区的土壤上,由于母岩的不同,往往出现有土壤酸碱度交错的现象。又如同样都是由石灰岩发育成的红黄壤,在我国长江以北丘陵地区,因年降水量少,淋溶不够,土壤内含钙量较多,呈石灰性反应,不宜种茶;而在长江以南的山地石灰岩地区的红黄壤,由于气温较高,雨量充沛,脱盐基作用强烈,多数可以发育成为能够种茶的酸性土。就母岩来说,宜选择容易风化或估计很快会风化的烂石,虽表土层不厚,但通过深翻和其它人为的熟化措施,仍然可以种茶。在一些老茶区,例如浙江的西湖龙井茶区白沙子土,湖南它化的石渣子土等,就是如此。因此,在选择园地土壤时,既要测定土层的厚度,也要考查成土母岩的种类和风化的程度,更要严格注意掌握和测定不同地段土壤酸碱度的情况。

茶树根系庞大,吸肥力强。一般栽培的茶树,一足龄茶苗的主根长达30厘米以上,成龄茶树主根生长旺盛,可深及一米以下,侧根和须根发达并在土壤表层四散分布。为了使茶树根系能向深广发展,不仅表土要好,底土的性状也有很大关系。如果遇到土层浅、肥力低、土质粘重或保水、保肥力差的土壤,都会使茶树根系发育不良,常常出现树势导衰,容易遭受肥旱害或冻害一般说来,在潮湿、通气不良的土壤中,根系较浅;而在良好的土壤内,则有较多的分枝和较广泛的根系数。实践证明,选择种茶的园地,土壤深度一般不应浅于60厘米。这样,有利于茶树根系分布深而广,同时,施肥以后肥料的损失较少,吸收率大,也有利于增强茶树的抗逆性等。凡土层浅,底土有粘土层、硬盘层或铁锰结核的,常会引起临时性滞水层的产生,致使茶树根系发育不好,应注意深耕改良。

5、地势、坡度和坡向

我国茶区的地形是比较复杂的,山地、丘陵、平地、盆地都有茶园分布,但大多是在丘陵和山地。

茶园的地形条件,主要包括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几个方面,它直接影响到苏园的小气候和土壤状况,对今后茶园的机械化操作,水利设施以及农、林、牧、副、渔五业生产的全面安排都有密切的关系。就世界栽茶情况看,茶园分布在高山上是不多的,只是在热带,由于阳光过强,温度高,为了生产好茶,有的茶园建立在1000米以上的茶园不太多,大部分是在丘陵缓坡地带,如著名的祁红产区,海拔200-300米;武夷茶区,龙井茶区,地势都不很高,一般选择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

坡度大小对温度变化和接受太阳过多有一定影响。如同为朝阳南坡,10度坡的直接太阳量为平地的116%,20度坡为130%,30度坡为150%。坡度不同,在接受热量方面差异也较大。但随着坡度加大,土壤含水量减少,冲刷程度则越大,对茶树的不利影响也越明显。所以选择地形时,一般要求在30度以下的山地或丘陵地。坡度太陡(30度以上),在建园时不仅花工大,对今后茶园管理也不利,不宜栽植茶树,但是同一坡向的坡地上,往往上坡水土条件较差,树体较小,产量相对较低;下坡条件较好,产量较高。因此在栽培措施上,上坡与下坡应有所不同。

坡向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有很大的影响。凡背风向阳的半山坡茶园,冬季气温都要比谷地、沟槽地、平川地高。这一方面由于向阳半山坡茶园受光面多,避免或减轻了寒风的侵袭,另一方面由于处于谷地、沟洼地的茶园受冷空气下沉所出现的逆温(小于2级风情况下)和辐射霜冻的危害要比山坡茶园重得多。因此,为避免茶树受冻,必须把地形选择作为种茶诸顶条件中首要的一条。实践证明,不论高山或丘陵种茶,建园时应注意坡向的选择和利用。由于南坡和北坡获得的太阳热量不同,故近地面层的温度也不一样。但南坡因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在夏秋季往往因少雨而易受干旱。东坡和西坡相比,东坡温度上午高,下午低;西坡则相反。这些在建园规划时都应加以综合考虑。

总之,在深入分析茶树与外界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中,不能只限于光照、温度、雨量、土壤、地形等指标,还必须对这些生态因子在年周期中的变化与茶树年周期的各生长发展阶段,加以综合分析比较,才以正确判断,得出各地能否建立茶叶生产基地的科学依据。

上述各生态因子对茶树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当某一个因素有了变动的时候,就影响其它因素,从而整个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例如降雨多时,影响着大气的温度和不照,同时也改变了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存在状态。各个因子有规律的综合变化,形成了各个地区的生态特点,形成了各茶区的特定生长环境。凡对茶树生长发育起着主导作用的,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是制订某一茶区的栽培技术的主要依据,以利发挥茶树某些优良的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茶树栽培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因地制宜的技术措施,来影响主导因子,借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的要求。例如我国淮北茶区栽培茶树的主要困难是冬季冻害和生长季短,这一带的主要措施是选择抗寒品种,选择光照较好,温度较高的地势建园,并采用一系列的越冬防冻措施。长江中下游地区影响茶树的生态因子,则是春季晚霜和秋旱,栽培措施上宜在冬季施足基肥,早春应采用一些抗寒措施,以及秋季灌溉等。南方茶区主要是春旱和烈日,则着后果在春季灌溉,适当在园地中种植遮荫树。又如许多山地茶园,由于坡度较陡,水土极易流失。栽培茶树的主要措施是建造梯田等高条栽,以保水土。总之,要因地制宜地具体地分析不同条件下综合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以确立农业技术措施的重点。

云南茶树良种介绍之适制普洱茶与特殊品种


一、适制普洱茶品种

(一)云抗37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密;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叶质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花冠直径3.1厘米,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2%,茶多酚39.0%,儿茶素总量144.6毫克/克,咖啡碱6.9%,水浸出物46.0%。

3.品种适制性

制红碎茶香气高鲜,滋味鲜浓尚强,制绿茶香高鲜,滋味浓强鲜爽。

4.品种特性

其三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78.1公斤,最高单产达165.4公斤。

(二)云选九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较高大,树姿开张,分枝较密;叶片下垂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3.5%,茶多酚38.1%,儿茶素总量156.3毫克/克,咖啡碱7.4%,水浸出物46.2%。

3.品种适制性

适制红茶,制红碎茶,嫩香高锐,滋味鲜爽;制工夫红茶,不仅甜香,而且滋味浓醇。

4.品种特性

三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61.5公斤,最高单产达191.1公斤。

二、特异茶树品种

(一)紫娟

1.植物学特性

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上斜着生,叶形披针形,叶尖渐尖,叶色绿色,育芽力强,发芽密度中等,嫩梢的芽、叶、茎都为紫色。

2.品种适制性

用其鲜叶加工的烘青绿茶,具有茶条紧细颖长,色泽紫黑色,香气特殊,汤色紫色

3.品种特性

扦插和移栽成活率高,抗寒、抗旱能力强。

(二)73-11号

1.植物学特性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主干明显,分枝密;叶片稍上斜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质脆硬;芽叶黄绿色,茸毛特多。

2.生化成分

春茶一芽二叶含氨基酸2.5%,茶多酚28.7%,儿茶素总量181.4毫克/克,咖啡碱2.0%,水浸出物43.1%。

3.品种适制性

制红碎茶,香气较高长,滋味浓强较鲜,制绿茶,香气较清香,滋味醇爽。

4.品种特性

特早生种;三年投产,投产当年亩产干茶42.8公斤,最高单产达206.3公斤。

适制显毫类绿茶的品种


a. 福鼎大白茶:发芽早、抗逆性强、芽叶较肥大、茸毛特多,制毛峰茶绿翠显毫、栗香持久、味鲜爽,品质优。亦适制以单芽为原料的芽茶。适宜长江南北茶区引种。

b. 黔湄809:发芽中偏早、抗逆性强、产量较高、芽叶肥大、茸毛特多,采摘工效高,制绿茶外形肥嫩显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香,滋味鲜爽,品质优,尤其适制以单芽为原料的芽茶。适宜长江以南茶区引种。

c. 白毫早:发芽早,抗寒性强,芽叶绿黄色、较细小、茸毛多。适制绿茶,尤其适制毛尖一类高档茶。可在长江南、北茶区推广。

d. 福鼎大毫茶:发芽早、长势旺、持嫩性和抗性均强,芽叶较肥大、茸毛粗长。制芽茶清香味醇。适宜长江南北茶区引种。

e. 信阳10:中芽种,抗寒性强,芽叶较细小,淡绿色,茸毛较多,持嫩性强,制绿茶外形紧细显毫,香气高锐,味鲜爽口,品质优,尤其适制毛尖类名优茶。适宜江北和高海拨绿茶区推广。

f. 槠叶齐:中叶类,中生品种。芽叶较细小,黄绿色、茸毛多、持嫩性强。制名优绿茶银毫显露,色泽翠绿,香高味醇。适宜江南茶区推广。

g. 迎霜:发芽早、持嫩性强、采摘期长、芽叶黄绿色、茸毛多。制毛峰茶香高鲜持久、味浓鲜、品质优。抗寒性尚强,适宜长江以南茶区栽培。

h. 翠峰:发芽早、产量高、芽叶翠绿色、茸毛多。制毛尖茶色绿润显毫、香高持久、味浓鲜爽,品质优。抗寒性较强,适宜长江以南茶区栽培。

i. 浙农113:发芽早、持嫩性强、芽叶黄绿色、茸毛多。制毛尖茶外形纤秀显毫、色泽绿润、香高味鲜,品质优。抗逆性强,适宜长江南北茶区引种。

j. 舒茶早:发芽早、育芽力和长势均强、产量高、芽叶绿色、茸毛较多。制“兰花茶”色泽绿润、清香持久、滋味厚。抗寒和抗旱性均强,适宜江北茶区和高海拨茶区引种。

k. 凫(fu/)早2号:发芽早、育芽力强、芽叶淡黄绿色、茸毛较多。制毛峰茶翠绿显毫、嫩香持久、味清爽,品质优。抗寒性强、适宜长江南北茶区引种。

l. 黔湄601:大叶类、中生品种。芽叶特肥大、茸毛多、深绿色,持嫩性强,抗寒性较强。制蒸青茶外形深绿显毫,汤色清绿,香气清香,滋味清爽,叶底青绿。尤其适制蒸青芽茶。适宜长江以南茶区栽培。

m. 菊花春:发芽早、抗逆性强、芽叶纤细、黄绿色、茸毛多,制绿茶色泽嫩绿显毫、香气鲜浓、滋味鲜醇,品质优。适宜长江以南茶区引种。

n. 霞浦元宵绿:灌木型、小叶类、特早生品种。芽叶黄绿色,茸毛尚多,持嫩性强。制绿茶香气高爽似板栗香,滋味醇厚,回甘鲜爽,品质优。抗旱性与抗寒性强,适宜中低海拔地区推广,注意早春晚霜冻害。

适制白茶的鲜叶品种特点白


茶是我国传统的外销茶,属轻微发酵茶类。福建省的福鼎是白茶的原产地,原采摘菜茶品种的茶芽生产银针,后发现大白茶后,生产银针白毫。白茶主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产量不多,产品以外销为主。

白茶品质的外观特点是干茶外表满披白色茸毛,色白隐绿,所以对品种有特殊的要求。通常生产白茶的鲜叶品种要求芽叶茸毛多、芽色银白的品种来生产。目前生产白茶的品种是福鼎大白茶和政和大白茶,由于这两个品种选育地域的关系,白茶的产地也集中于这两个地区。

白茶品质的优次与鲜叶采摘季节有密切关系,以春茶品质为最好。尤其以肥芽制银针,品质特优。主要产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和寿眉。银针以肥壮的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芽制成,白牡丹采用1芽2叶初展的大白茶品种制作,贡眉以大白茶或菜茶有性群体芽叶制成。

白毫银针鲜叶标准要求严格,雨水露水芽,风伤虫蛀芽,开心、空心芽,病、弱、紫色芽不宜采用。白牡丹标准为1芽2叶初展,低级白牡丹可采1芽2-3叶。鲜叶嫩芽及第一、二叶均密披白色茸毛,芽叶连枝,完整无损,肥壮幼嫩,其内含物质丰富(表5-1-1)。

表5-1-1大白茶鲜叶的化学成分(%)

品种

成分

水浸出物

多酚类化合物

蛋白质

咖啡碱

政和大白茶

43.61

19.32

22.97

3.04

福鼎大白茶

43.44

17.42

24.29

3.32

桂花是一种多适性茶用香花


桂花香味浓烈,是最受欢迎的花卉品种,桂花因其香味浓厚而高雅、持久的特点,无论窨制绿茶、红茶、乌龙茶均能取得较好的窨花效果,是一种多适性茶用香花。

主要的桂花茶有:

桂花烘青

桂花烘青是桂花茶中的大宗品种,以广西桂林、湖北咸宁产量最大,并有部分外销日本、东南亚。主要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紧细匀整色泽墨绿油润,花如叶里藏金,色泽金黄色黄,香气浓郁持久,汤色绿黄明亮,滋味醇香适口,叶底嫩黄明亮。

桂花乌龙

桂花乌龙是“铁观音”故乡福建安溪茶厂的传统的出口产品,主销港、澳、东南亚和西欧。主要以当年或隔年夏、秋茶为原料。品质特点是,条索粗壮重实,色泽褐润,香气高雅隽永,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橙黄明亮,叶底深褐柔软。

桂花红碎茶

桂花红碎茶是西南农业大学制茶教研室根据国际市场“芳香茶”风靡欧洲的发展趋势,以天然桂花窨制红碎茶添香以代替人工加香的红茶所到取得的一项成果,产品送往美国、法国获得好评。主要特点是,外形颗粒紧细匀整,色泽乌润,香味浓郁,甜爽适口,汤色红亮,叶底红匀;加工成袋泡茶香韵尤为细腻悠长,久久不散。

茶树树冠与根系生长的相关性


茶树的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之间,既有各自独立的生长发育规律,同时也有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系统称为茶树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茶树树冠与根系生长的相关性 茶树树冠与根系的生长,在外部形态上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茶籽萌发后,根系生长和枝叶生长是齐头并进,进入幼苗期后,“根冠比”(即根重与枝叶重之比)值基本上在1左右。随着生长的延续,由于地上部光合能力增强,枝叶生长加速,其生长总量逐渐超过地下部,树冠比例相应增大,在自然条件下,根冠比常在1:1.5的范围内。在生产上常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来促进或抑制树冠或根系的生长,例如,修剪或采摘可打破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平衡,使地上部生长较旺盛,其生长总量常可超过根系生长量的2~3倍。施用氮肥能促进树冠枝叶生长,而磷肥可增加根系的生长量。在生长的高(深)幅度上,亦有类似趋势。随着树龄增加,地上部树高、树幅与根系分布范围之间,仍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通常根系扩张面大于树幅,而根系垂直生长的深度常小于树高,上下形态之间也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 其次表现在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在时间上有交替的关系。即当地上部相对静止时,地下部生长最活跃,当地上部生长旺盛时,地下部则生长缓慢。茶籽萌发后,地上部、地下部生长量,在年生育周期中,出现多次的交替生长现象,萌发当年不太明显,随着幼苗的成长,交替生长趋势逐渐明显。成年茶树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一年有2次明显的交替生长现象,即当4~5月份地上部新梢生长旺盛时,根系生长相对缓慢,而当10月份后新稍生长相对休止时,根系生长又趋向活跃。 另外,还表现在树冠与根系物质转化机理上的依存关系。茶树体内产生的许多新物质,都是在树冠与根系密切配合、互为因果的条件下合成与转化的,这些物质的形成,又促进了茶树的生长与发育。例如,糖类(或称碳水化合物)是构成茶树有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是光合作用合成、代谢、转化的产物,是器官结构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也是茶树根、茎中主要的贮藏物质。如果没有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把光合产物源源运向根系,根系的生命活动就要受到影响;相反,如果没有根系及时提供水分和矿质营养,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就会受到阻碍,各种生理代谢活动也无法进行。又如,氨基酸是茶叶中的重要含氮物质,也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而氨基酸的前期化合物是在叶片内形成的,并从叶片转移到根部,在根部进一步完成氨基酸的合成,再从根部运向地上部,供树冠生长需要。经研究验证,茶树新梢中全氮含量在萌发生长期明显上升,以后虽有起伏,但总趋势呈渐降变化,根系中的含氮量以3月新梢萌动前达到最高,新梢生长期又逐月下降。茶树体内经常进行着代谢物质的向下或向上的运输,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正常的生育过程中,保持着一定的动态平衡关系。

世界过渡性茶树王介绍(邦崴古茶树)


云南澜沧江流域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茶叶根据其演变进化规律,即野生型一人类驯化栽培野生型一过渡性—栽培型等不同类型来划分世界过渡型茶树王”—邦崴大茶树,生长于普洱市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新寨,海拔1900米。树高11.8米,树幅9.0米×8.2米,最大基部干围3.58米,树龄一千多年被誉为“茶树进化的活化石”。

1993年4月,“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地区(现普洱市)举办,来自亚洲、美洲9个国家和地区的181位专家学者亲临邦崴古茶树现场考察分析,达成共识:“澜沧邦崴古茶树通过分析其染色体组型,并与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的核型对比,结果发现邦崴大茶树核型的对称性比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对称性更高。

证明邦崴大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茶树,是野生型向栽培型过渡的过渡型结论,以核型分析结果看是完全正确的”权威论断,从而使得世界茶树原产地在中国还是印度的这场争论有了结果1997年4月8日国家邮电部发行《茶》邮票一套四枚,第一枚《茶树》图案就是邦崴的这棵古树茶。2013年国际茶业大会上普洱市被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2605.html

上一篇:名茶的故乡:江南茶区

下一篇:名茶的故乡:西南茶区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