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名茶的故乡:江南茶区

2019-11-13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皖南和苏南等地。

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几乎都是“高山出好茶”的名茶产区。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壤。土壤酸碱度一般在5.5~5.5。有自然植被覆盖的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园土壤,土层深厚,腐殖质层在20~30厘米;缺乏植被覆盖的土壤层,特别是低丘红壤,“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土壤发育差,结构也差,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很低。整个茶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上,≥10℃积温为4800~6000℃,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不低于-8℃,无霜期230~280天。但晚霜和北方寒流会对该茶区的北部带来危害。降水量比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全年降水量以春季为多。部分茶区夏日高温,会发生伏旱或秋旱。

江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历史名茶甚多,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享誉国内外。中国目前已审定或认定的良种,如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祁门种以及龙井43、福云6号、湘波绿等,均出自该茶区。该茶区种植的茶 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 及小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 该茶区是出产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小编推荐

西南茶区名茶介绍 西南茶区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江北茶区


云南省的普洱茶、滇红、南糯白毫等,贵州省的都匀毛尖、遵义毛峰、湄江翠片等,四川省的蒙顶甘露、峨嵋竹叶青、蒙顶黄芽等,以及重庆的沱茶、西藏的珠峰圣茶、广西的凌云银毫、湖北省的恩施玉露、湖南省湘西的古丈毛尖等。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茶树种类繁多,是一高原茶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鄂西南、广西的北部和西藏东南等地区,主要产黑茶(其中有着名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南部的茶区,是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合栽培生长的茶区之一,包括南岭以南的福建闽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区,是乌龙茶的主产区。主要出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中国名茶最多的茶区,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区之一。茶区地域辽阔,是灌木型茶树及小乔木型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区域,是绿茶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的苏南、安徽的皖南、福建的闽北及上海地区等,主要产绿茶,还出产红茶和乌龙茶。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北部的一个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适宜灌木型中小叶茶树的种植,本茶区主要产绿茶。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

中国四大茶区“江南茶区”介绍


江南茶区自然条件好,茶叶产量高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2/3江南茶区位于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皖南和苏南等地,是中国茶叶的主要产区。风光秀丽的江南物产极为丰富,这里的名山大川孕育出悠久灿烂的茶文化。江南茶区名茶辈出,年产量也最高,占全国总产量的2/3。

江南茶区的每一种名茶都南茶区名茶辈出,年产量也最高,占全国总产量的2/3。江南茶区的每一种名茶都有一段历史或者传说。这里生产的茶主要有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

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都是名茶产地。

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都是名茶产地。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整个茶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8℃,冬季较低气温一般在-8℃左右。年降水量1400~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秋季干旱。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黄壤,少数为冲积土。土壤酸碱度一般在4.5~6.0。

名茶甚多江南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小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出产绿茶、乌龙茶、花茶中的名特优茶的适宜区域。江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历史与现代名茶甚多,主要有:黄山毛峰、老竹大方、太平猴魁、松萝茶、九华毛峰、涌溪火青、敬亭绿雪、瑞草魁、碧螺春、阳羡雪芽、西湖龙井、开化龙顶、径山茶、顾渚紫笋、鸠坑毛尖、建德苞茶、泉岗辉白、天目青顶、莫干黄芽、大鄣山茶、黄山绿牡丹、贵池翠微、牯牛降野茶、南京雨花茶、

青顶、莫干黄芽、大鄣山茶、黄山绿牡丹、贵池翠微、牯牛降野茶、南京雨花茶、金山翠芽、南山寿眉、金坛雀舌、无锡毫茶、茅山长青、磬安云峰、安吉白茶、天目湖白茶、大佛龙井、千岛玉叶、觉农舜毫、婺源茗眉、上饶白眉等。

名茶多以产地命名江南茶区的很多名茶都以其原产地命名,如产于浙江杭州西湖山区的西湖龙井,湖州市长兴县顾渚山的顾渚紫笋,以惠明寺一带为主要产区的惠明茶和余杭县径山的径山茶。江苏省有产于吴县洞庭山区的洞庭碧螺春、连云港市花果山的云雾茶、南京雨花台的雨花茶、无锡市的无锡毫茶。此外还有江西庐山的云雾茶、婺源县的婺源茗眉,以及湖南洞庭湖中君山岛的君山银针、安化县的安化松针、长沙东乡高桥茶园的高桥银峰以及湖红工夫,安徽黄山的黄山毛峰、祁门县的祁门红茶等。

中国四大茶区之江南茶区概况介绍


我国将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分别是江南茶区和江北茶区,还有西南茶区与华南茶区等,其中,江南茶区主产绿茶、特色红茶和黑茶,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下江南茶区概况吧!

中国四大茶区:江南茶区

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以南,北起长江,南到南岭,东临东海,西连云贵高原,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

茶区范围:包括安徽南部,江苏南部和湖北南部、广东和广西北部,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江南茶区年产量大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生态环境:江南茶区的茶园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少数在海拔较高的山区。这些地区气候春和,夏热,秋爽、冬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5℃-18℃,冬季气温一般在-8℃。年降水量1400毫米-1600毫米,春夏季雨水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60%-80%,大部分地区的生态条件较好。

土壤类型:茶区土壤主要为红壤,部分为黄壤或棕壤,少数为冲积壤。

茶树品种: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还有很少一部分的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适宜制作绿茶、花茶和乌龙茶等。

生产茶类:绿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等),红茶(如祁门红茶、九曲红梅等),黑茶(如安化黑茶、花砖等),黄茶(如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以及各种特种名茶。

安溪 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


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安溪,是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安溪地处福建东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岩峰林立,云雾缭绕,澄碧的蓝溪、清溪迂回曲折于群山起伏的峰谷之间。全县海拔四十至一千六百公尺,年平均温度十六至廿一度,年平均降雨量一千六百至一千八百公厘,土壤肥沃,很适宜于茶树的生长繁殖。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乌龙茶相传是由清雍正年间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的茶农苏乌龙所创制而得名,而安溪是乌龙茶的起源地,先传入闽北,再传入台湾,这是举世公认的。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分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鲜浓味,又有绿茶的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其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无怪乎台湾人对某些优质乌龙茶称为「东方美人」了。

安溪在历史上选育和繁殖了不少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采制工艺不断推陈出新,茶叶质量不断提高。安溪乌龙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一九九六年福建乌龙茶产量四.八万吨,占全国乌龙茶五.五万吨的八七.二七%,安溪乌龙茶一.五万吨,占全国1/4,占福建省1/3,具有内、外销的大规模和深潜力。

安溪茶树良种资源丰富,它是构成安溪乌龙茶优良品质「天地人种」四大要素之一。安溪优良茶树品种中不少是我国名、优、特、稀良种,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就是在一九七八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的国家级茶树良种,并制出安溪四大名茶。

一、铁观音

原产于安溪西坪尧阳,无性系品种。自发现栽植已有三百年历史了。传说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清干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乡松林头村茶农魏荫,信佛,晨起必奉清茶三杯于观音像前,十分虔诚,一夜梦见在石崖中有一株茶树,枝壮叶茂,喷发出一股诱人的兰花香气。第二天,路过王府宫石壁洞发现一株茶树与梦中所见半点不差,视为珍奇,遂移植培育并制成茶叶。经泡饮,香味特殊,冲泡多次仍有余香(七泡有余香),后经插枝繁殖,邻近茶农也移植栽种,制成茶品,普遍获得好评,因视其外形沉重似铁,优美如观音,遂冠以「铁观音」之名。

然而,铁观音种性娇弱,抗逆性较差,有「好喝好栽」之说。作为品种珍稀,身价不凡的铁观音茶树叶肉厚,叶色绿润油光,成茶品质特点︰外形卷曲、紧结、重实、优美如蚵干状,身骨沉重有「重如铁」之誉;色泽鲜润,富有光泽。铁观音内质香气清幽、细长,胜似幽兰花香,饮之齿颊留香,喉润生津,香中有味,味中有香。香气、滋味具有铁观音品种独特的「音韵」风格。

安溪铁观音于本世纪初,开始崭露头角,在多次「名茶评比」、「茶王赛」中频频获奖,饮誉海内外,一九八六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名茶评比中,「新芽牌铁观音」被评为世界十大名茶之一,荣获「金桂奖」,在海内外的乌龙茶消费市场上,铁观音被经营者视为不可缺少的茶品,一些茶行(庄)、茶艺馆,多将精选的「铁观音」作为镇行(庄、馆)之宝,用以招徕顾客。本世纪七○年代末、八○年代初在日本掀起的乌龙茶热潮中,铁观音几乎成为乌龙茶的代名词,备受推崇。

二、黄金桂

其茶树品种名叫黄棪,也叫黄旦。制成乌龙茶,其商品名通常称黄金桂(或黄金贵),是一种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另一极品名茶,原产安溪罗岩乡,发现种植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黄棪名称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约在1860年,安溪县虎邱乡美庄村有一个青年林梓琴,娶西坪乡珠洋村女子王淡为妻。当地风俗,结婚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对月」,再回夫家时,娘家在送给新娘带回的礼物中要有一种东西「带青」(即植物幼苗),用以象征世代相传,子孙繁衍。王氏「带青」之物,即为两小茶苗,经夫妻精心培育,并经采制成茶,色如黄金,香气芬芳无比。传开以后,特以王氏名字谐音简称黄棪以表纪念。一九二五年以后,黄棪开始扩大种植。后有茶商林金泰将黄棪(用黄旦茶名),运销东南亚各国,供不应求。为进一步提高此茶的声誉,又把它别称为「黄金桂」,多为市场沿用的商品名。

黄金桂品质具有「一早二奇」的特点。「一早」即萌芽、采制、上市早;「二奇」即外型「黄、匀、细」,内质「香、奇、鲜」。黄金桂外形和叶底的色泽较一般乌龙茶为黄且软薄。内质香气强烈,略似水蜜桃香,与铁观音清幽细长的香气特点迥异;以其香气「露在其外」一闻而知的特点,故有「透天香」之誉。

三、本山

原产于安溪西坪尧阳,无性系品种。据一九三七年庄灿彰的《安溪茶业调查》载:「此种茶发现于一八七○年,发现者名圆醒,今号其种曰圆醒种,另名本山种,盖尧阳人指为尧阳山所产者。」本山种长势和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本山茶质量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

四、毛蟹

原产于安溪福美大丘仓,无性系品种中。据1979年福建省茶科所编的《茶树品种志》载︰是萍州村张加协在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一九○七年)发现的,由于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易于栽培,很快得到发展,适制乌龙茶,为色种高级茶。

安溪四大名茶经过市场销售实践检验,不仅销量扩大,而且身价提高。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七日,西坪镇举办铁观音茶王赛,茶王拍卖价五百克五万八千元(以下均为人民币);一九九六年五月廿五日至廿六日,在安溪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一周年纪念活动暨毛蟹等名茶茶王赛」,毛蟹茶王拍卖价五百克六万八千元;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九日首届「魏荫杯」铁观音茶王赛;铁观音茶王拍卖价五百克十六万元;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九日至十一日,于九六广州茶王邀请暨产品展销会上,铁观音茶王和毛蟹茶王拍卖价五百克分别为十七万元和八万二千元。

西南茶区名茶介绍


云南省的普洱茶、滇红、南糯白毫等,贵州省的都匀毛尖、遵义毛峰、湄江翠片等,四川省的蒙顶甘露、峨嵋竹叶青、蒙顶黄芽等,以及重庆的沱茶、西藏的珠峰圣茶、广西的凌云银毫、湖北省的恩施玉露、湖南省湘西的古丈毛尖等。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茶树种类繁多,是一高原茶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鄂西南、广西的北部和西藏东南等地区,主要产黑茶(其中有着名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南部的茶区,是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合栽培生长的茶区之一,包括南岭以南的福建闽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区,是乌龙茶的主产区。主要出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中国名茶最多的茶区,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区之一。茶区地域辽阔,是灌木型茶树及小乔木型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区域,是绿茶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的苏南、安徽的皖南、福建的闽北及上海地区等,主要产绿茶,还出产红茶和乌龙茶。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北部的一个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适宜灌木型中小叶茶树的种植,本茶区主要产绿茶。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

茶叶分布华南、江南、江北及西南四大茶区介绍


目前大部分学者,主张尽可能把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及茶叶种类等因素结合,合理规划茶树分布,逐步使生产区域化与科学化,故将全国划分为岭南(或华南)、江南、江北及西南四大茶区:

一,华南茶区

华南的福建、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气候高温多湿,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2℃,雨量冠于全国,年降雨量多在15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间,多时达2600毫米,全年采茶期长达九个月,品种丰富,性状奇珍。闽北的武夷岩茶、闽东白茶、闽南铁观音、广东的凤凰水仙,台湾的东方美人的风茶、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以及闽台花茶香片及星村小种等,早已驰名全球,再如台湾鱼池、广东英德以及海南岛等地的大叶种红茶,其品质堪与印、锡红茶相比较。

二,江南茶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江西、安徽以及江苏南部的茶区,年平均温度15~18℃,雨量在1400毫米至1600毫米,也有达1800毫米者,均宜植茶。此茶区冬季受北方黄山毛峰冷空气的侵袭,温度多降到℃以下,故不适于大叶种茶树的种植,但适合中型圆叶种及小叶种的栽培,尤适于制造绿茶。绿茶的花色品名繁多,最负盛名者,如浙江省的惠明毛尖、西湖龙井、平水珠茶、雁荡毛峰、天日青顶、普沱佛茶、苏州碧螺春、南京雨红茶、江西庆山云雾、婺源珍眉、安徽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湖南的高桥银峰,以及湖北的恩施玉露等。红茶方面如安徽“祁虹”、湖北“宜红”、江西修水“宁红”、浙江绍兴“越红”等也不逊色。再如湖北羊楼洞的砖茶、湖南安化的黑茶和君山的银针黄茶等也已名闻中原。

三,西南茶区

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及西藏的察隅、黑脱、易贡等地。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气候温和,无强风烈日,冬无严寒,夏不酷热,年平均气温15~19℃,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沿河密布高大的野生西藏易贡茶园茶树,现已公认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惟西南茶区,地形崎岖,各地气候不同,品种均有差别,产茶种类也有差异,如川东南和滇西南,气温较高,适于云南大叶种的栽培,所产“川红”、“滇红”品质优良。其他地区气温稍低,茶树属中型叶,适宜制绿茶,如川西生产的朦胧顶峰、峨嵋绿、贵州的都匀毛尖等均是名茶,西南地区与康藏毗邻,也是外销茶的主要茶区,云南省首推方茶、沱茶、紧茶等普洱茶。

四,江北茶区

长江中下游以北包括陕西、河南、甘肃南部,安徽及江苏的北部以及山东东部等茶区。地区气温12~15℃,冬冷夏热,温差很大,最低温达℃以下,茶树易遭冻害,年降雨量常在1000毫米以下,茶园多分布于地势较低,避风向阳之处,以种耐寒、耐旱的小叶种为宜,只可生产绿茶,如河南信阳的毛尖,亦甚有名。但在陕西及甘肃南部,也有部分生产紧压茶。

参考最近美国及英国国际茶叶委员会以及日本茶界人士佐野敏男、向笠芳郎、增泽武雄诸氏的考察报告,1980年我国共有茶园面积67万公顷左右,生产量34.25万吨,浙江、湖南、福建、安徽及四川五省的产量占全国75%。目前全国生产量中红茶占80%,绿茶约占20%。1971年,绿茶的比率增加。七十年代外销91.968吨,比前一年减少,其中绿茶占47.510吨,近三年平均红茶输出48.689吨,占总输出量的47.6%,其余20余万吨均内销,但目前全国平均每人的年消费量只200克。浙江省有茶园面积17万公顷,目前幼木茶园约5万余公顷,占31%。生产量7.54万吨中,绿茶占92%,占全国四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一输出外销。其余8%为红茶。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2603.html

上一篇:紫砂壶的鉴别及评判

下一篇:巧夺天工的倒流壶与公道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