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名茶的故乡:西南茶区

2019-11-13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南。

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壤为主,酸碱度一般在5.5~6.5,土壤质地黏重,有机质一般含量较低。

西南茶区各地气候变化大,但总的来说,水热条件较好。四川盆地年平均温度为17℃;云贵高原年均气温为14—15℃。整个茶区冬季较温暖,除个别特殊地区,如四川万源冬季极端最低温曾到-8℃以外,一般仅为-3℃。≥10 aC积温为5500℃左右。年降水较丰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方如四川峨眉,年降水量则达1700毫米。茶区年平均干燥指数小于1.00,部分地区小于0.75。该茶区雾日多,但冬季仍过于干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

西南茶区茶树资源较多,由于气候条件较好,适宜茶树生长,所以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大叶种茶树。该区适制红碎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等。

cy316.cOM编辑推荐

名茶的故乡: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皖南和苏南等地。

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几乎都是“高山出好茶”的名茶产区。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壤。土壤酸碱度一般在5.5~5.5。有自然植被覆盖的土壤,以及一些高山茶园土壤,土层深厚,腐殖质层在20~30厘米;缺乏植被覆盖的土壤层,特别是低丘红壤,“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团糟”,土壤发育差,结构也差,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很低。整个茶区基本上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则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5.5℃以上,≥10℃积温为4800~6000℃,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不低于-8℃,无霜期230~280天。但晚霜和北方寒流会对该茶区的北部带来危害。降水量比较充足,一般在1000~1400毫米,全年降水量以春季为多。部分茶区夏日高温,会发生伏旱或秋旱。

江南茶区产茶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历史名茶甚多,如西湖龙井、君山银针、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享誉国内外。中国目前已审定或认定的良种,如福鼎大白茶、鸠坑种、祁门种以及龙井43、福云6号、湘波绿等,均出自该茶区。该茶区种植的茶 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 及小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 该茶区是出产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名茶介绍 西南茶区 华南茶区 江南茶区 江北茶区


云南省的普洱茶、滇红、南糯白毫等,贵州省的都匀毛尖、遵义毛峰、湄江翠片等,四川省的蒙顶甘露、峨嵋竹叶青、蒙顶黄芽等,以及重庆的沱茶、西藏的珠峰圣茶、广西的凌云银毫、湖北省的恩施玉露、湖南省湘西的古丈毛尖等。

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和饮茶历史悠久,茶树资源丰富,茶树种类繁多,是一高原茶区,包括云南、贵州、重庆、四川,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鄂西南、广西的北部和西藏东南等地区,主要产黑茶(其中有着名的普洱茶)、绿茶、红茶等。

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南部的茶区,是乔木型或小乔木型茶树适合栽培生长的茶区之一,包括南岭以南的福建闽南、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省等地区,是乌龙茶的主产区。主要出产乌龙茶、红茶、绿茶等。

江南茶区

江南茶区是中国名茶最多的茶区,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茶区之一。茶区地域辽阔,是灌木型茶树及小乔木型茶树最适宜生长的区域,是绿茶的主产区。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的苏南、安徽的皖南、福建的闽北及上海地区等,主要产绿茶,还出产红茶和乌龙茶。

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是中国四大茶区中最北部的一个茶区,位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以及山东沂河以东部分地区,适宜灌木型中小叶茶树的种植,本茶区主要产绿茶。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包括陕西、河南、安徽的皖北、江苏的苏北、甘肃的陇南、山东等地区。

西南茶区世界茶树的发源地


中国茶走向世界的起点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云贵高原为茶树原产地中心。西南茶区茶树资源丰富,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生长着乔木型茶树,有些乔木型茶树的树龄甚至超过千年。西南茶区的影响力不但在中国是巨大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里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出产的名茶有云南普洱茶、云南沱茶、滇红工夫茶、四川红茶、四川蒙顶茶等,几千年以前,这里的紧压茶就随着马队的铃声,在茶马古道上流通至边疆各地,甚至越过边境,到达周边和更远的国家地区,西南茶区是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起点。

该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西藏东南部。茶树原产地的中心位于神农架、武陵山、巫山、方斗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米仓山、大巴山以南。这些区域以高原和盆地为主要地形,有较好的水、热等条件,从而形成了中国最古老的产茶区。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西南茶区地形复杂,有些同纬度地区海拔高低悬殊,气候差别很大,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不寒冷,夏不炎热。总体来说,水热条件较好。四川盆地年平均温度为17℃;云贵高原年均气温为14~15℃。整个茶区冬季较温暖,除个别地区,如四川万源冬季最低温曾到-8℃以外,一般地区仅为-3℃。年降水较丰富,大多在1000毫米以上,有的地方如四川峨眉,年降水量达1700毫米。茶区年平均干燥指数小于1,部分地区小于0.75。该茶区雾日多,但冬季仍过于干旱,降水量不到全年的10%。

四川、贵州和西藏东南部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云南主要为赤红壤和山地红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酸碱度一般在5.5-6.5。

古茶树多生长在此西南茶区茶树资源较多,由于气候条件较好,适宜茶树生长,所以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大叶种茶树。中国的古茶树绝大部分生长在这一茶区,如云南景迈的万亩古茶园,镇源的2700年树龄的古茶树等。

特产名茶多种多样良好的生长环境使得这里出产的茶叶多种多样,以生产红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花茶为主,也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主要有:普洱茶、七子饼茶、竹筒香茶、南糯白毫、滇红、景谷大白茶、早春绿茶、江城滇绿、墨江云针、神笔咏春、绿凤凰、雀舌报春、白毫王、月光白、凌螺春、金钩红茶、凌螺红茶、蒙顶石花、蒙顶甘露、蒙顶黄芽、峨眉竹叶青、峨蕊、重庆沱茶、文君绿茶、文君花茶、缙云毛峰、渝州毛峰、巴南银针、永川秀芽、无锋剑毫、宣恩贡茶、 滩茶、银球茶、云雾翠绿、梵净翠峰、思州银钩、采花毛尖等。

中国四大茶区之“西南茶区”概况


我国是茶叶大国,茶园种植规模世界第一,农业部为了便于指挥,实现科学种茶,将我国的茶产区之划分为四大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还有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其中,西南茶区主产绿茶,同时出产普洱茶和红茶等,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下西南茶区主的概况吧!

西南茶区

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西南茶区是茶树原产地,亦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

茶区范围:包括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和西藏东南部等地。

生态环境:本地区地形复杂,地势高、起伏大,多属高原。茶区内各地气候差别大,但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早,冬暖,夏热,秋雨,年平均气温15℃-18℃,最低4~10℃;年降水量1000毫米-1700毫米,水热条件优越,气温较高,阴雨天和雾日多,适合各类茶树生长。

土壤类型:在云南中北部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四川、贵州及西藏东南部则以黄壤为主,有少量棕壤。西南茶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一般比其他茶区丰富,土壤状况也适合茶树生长。

茶树品种:以乔木型和小乔木型大中叶种茶树为主,灌木型中小叶茶树亦有少量分布。

生产茶类:生产茶类众多,有红茶(如滇红)、绿茶(如竹叶青、都匀毛尖等)、边销茶(如普洱茶、四川藏茶、下关沱茶等)等。

安溪 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


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安溪,是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故乡。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安溪地处福建东南部,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山峦重叠,岩峰林立,云雾缭绕,澄碧的蓝溪、清溪迂回曲折于群山起伏的峰谷之间。全县海拔四十至一千六百公尺,年平均温度十六至廿一度,年平均降雨量一千六百至一千八百公厘,土壤肥沃,很适宜于茶树的生长繁殖。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乌龙茶相传是由清雍正年间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的茶农苏乌龙所创制而得名,而安溪是乌龙茶的起源地,先传入闽北,再传入台湾,这是举世公认的。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分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鲜浓味,又有绿茶的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其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无怪乎台湾人对某些优质乌龙茶称为「东方美人」了。

安溪在历史上选育和繁殖了不少适制乌龙茶的优良品种,采制工艺不断推陈出新,茶叶质量不断提高。安溪乌龙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一九九六年福建乌龙茶产量四.八万吨,占全国乌龙茶五.五万吨的八七.二七%,安溪乌龙茶一.五万吨,占全国1/4,占福建省1/3,具有内、外销的大规模和深潜力。

安溪茶树良种资源丰富,它是构成安溪乌龙茶优良品质「天地人种」四大要素之一。安溪优良茶树品种中不少是我国名、优、特、稀良种,铁观音、黄金桂、本山、毛蟹就是在一九七八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的国家级茶树良种,并制出安溪四大名茶。

一、铁观音

原产于安溪西坪尧阳,无性系品种。自发现栽植已有三百年历史了。传说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清干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乡松林头村茶农魏荫,信佛,晨起必奉清茶三杯于观音像前,十分虔诚,一夜梦见在石崖中有一株茶树,枝壮叶茂,喷发出一股诱人的兰花香气。第二天,路过王府宫石壁洞发现一株茶树与梦中所见半点不差,视为珍奇,遂移植培育并制成茶叶。经泡饮,香味特殊,冲泡多次仍有余香(七泡有余香),后经插枝繁殖,邻近茶农也移植栽种,制成茶品,普遍获得好评,因视其外形沉重似铁,优美如观音,遂冠以「铁观音」之名。

然而,铁观音种性娇弱,抗逆性较差,有「好喝好栽」之说。作为品种珍稀,身价不凡的铁观音茶树叶肉厚,叶色绿润油光,成茶品质特点︰外形卷曲、紧结、重实、优美如蚵干状,身骨沉重有「重如铁」之誉;色泽鲜润,富有光泽。铁观音内质香气清幽、细长,胜似幽兰花香,饮之齿颊留香,喉润生津,香中有味,味中有香。香气、滋味具有铁观音品种独特的「音韵」风格。

安溪铁观音于本世纪初,开始崭露头角,在多次「名茶评比」、「茶王赛」中频频获奖,饮誉海内外,一九八六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名茶评比中,「新芽牌铁观音」被评为世界十大名茶之一,荣获「金桂奖」,在海内外的乌龙茶消费市场上,铁观音被经营者视为不可缺少的茶品,一些茶行(庄)、茶艺馆,多将精选的「铁观音」作为镇行(庄、馆)之宝,用以招徕顾客。本世纪七○年代末、八○年代初在日本掀起的乌龙茶热潮中,铁观音几乎成为乌龙茶的代名词,备受推崇。

二、黄金桂

其茶树品种名叫黄棪,也叫黄旦。制成乌龙茶,其商品名通常称黄金桂(或黄金贵),是一种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另一极品名茶,原产安溪罗岩乡,发现种植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黄棪名称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约在1860年,安溪县虎邱乡美庄村有一个青年林梓琴,娶西坪乡珠洋村女子王淡为妻。当地风俗,结婚一个月,新娘要回娘家「对月」,再回夫家时,娘家在送给新娘带回的礼物中要有一种东西「带青」(即植物幼苗),用以象征世代相传,子孙繁衍。王氏「带青」之物,即为两小茶苗,经夫妻精心培育,并经采制成茶,色如黄金,香气芬芳无比。传开以后,特以王氏名字谐音简称黄棪以表纪念。一九二五年以后,黄棪开始扩大种植。后有茶商林金泰将黄棪(用黄旦茶名),运销东南亚各国,供不应求。为进一步提高此茶的声誉,又把它别称为「黄金桂」,多为市场沿用的商品名。

黄金桂品质具有「一早二奇」的特点。「一早」即萌芽、采制、上市早;「二奇」即外型「黄、匀、细」,内质「香、奇、鲜」。黄金桂外形和叶底的色泽较一般乌龙茶为黄且软薄。内质香气强烈,略似水蜜桃香,与铁观音清幽细长的香气特点迥异;以其香气「露在其外」一闻而知的特点,故有「透天香」之誉。

三、本山

原产于安溪西坪尧阳,无性系品种。据一九三七年庄灿彰的《安溪茶业调查》载:「此种茶发现于一八七○年,发现者名圆醒,今号其种曰圆醒种,另名本山种,盖尧阳人指为尧阳山所产者。」本山种长势和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本山茶质量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

四、毛蟹

原产于安溪福美大丘仓,无性系品种中。据1979年福建省茶科所编的《茶树品种志》载︰是萍州村张加协在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一九○七年)发现的,由于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易于栽培,很快得到发展,适制乌龙茶,为色种高级茶。

安溪四大名茶经过市场销售实践检验,不仅销量扩大,而且身价提高。一九九五年五月十七日,西坪镇举办铁观音茶王赛,茶王拍卖价五百克五万八千元(以下均为人民币);一九九六年五月廿五日至廿六日,在安溪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一周年纪念活动暨毛蟹等名茶茶王赛」,毛蟹茶王拍卖价五百克六万八千元;一九九六年十月十九日首届「魏荫杯」铁观音茶王赛;铁观音茶王拍卖价五百克十六万元;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九日至十一日,于九六广州茶王邀请暨产品展销会上,铁观音茶王和毛蟹茶王拍卖价五百克分别为十七万元和八万二千元。

茶叶分布华南、江南、江北及西南四大茶区介绍


目前大部分学者,主张尽可能把自然环境、茶树品种及茶叶种类等因素结合,合理规划茶树分布,逐步使生产区域化与科学化,故将全国划分为岭南(或华南)、江南、江北及西南四大茶区:

一,华南茶区

华南的福建、广东、广西及台湾等地,气候高温多湿,冬暖夏凉,年平均温度在18~12℃,雨量冠于全国,年降雨量多在15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间,多时达2600毫米,全年采茶期长达九个月,品种丰富,性状奇珍。闽北的武夷岩茶、闽东白茶、闽南铁观音、广东的凤凰水仙,台湾的东方美人的风茶、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以及闽台花茶香片及星村小种等,早已驰名全球,再如台湾鱼池、广东英德以及海南岛等地的大叶种红茶,其品质堪与印、锡红茶相比较。

二,江南茶区

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湖南、江西、安徽以及江苏南部的茶区,年平均温度15~18℃,雨量在1400毫米至1600毫米,也有达1800毫米者,均宜植茶。此茶区冬季受北方黄山毛峰冷空气的侵袭,温度多降到℃以下,故不适于大叶种茶树的种植,但适合中型圆叶种及小叶种的栽培,尤适于制造绿茶。绿茶的花色品名繁多,最负盛名者,如浙江省的惠明毛尖、西湖龙井、平水珠茶、雁荡毛峰、天日青顶、普沱佛茶、苏州碧螺春、南京雨红茶、江西庆山云雾、婺源珍眉、安徽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湖南的高桥银峰,以及湖北的恩施玉露等。红茶方面如安徽“祁虹”、湖北“宜红”、江西修水“宁红”、浙江绍兴“越红”等也不逊色。再如湖北羊楼洞的砖茶、湖南安化的黑茶和君山的银针黄茶等也已名闻中原。

三,西南茶区

包括四川、云南、贵州及西藏的察隅、黑脱、易贡等地。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气候温和,无强风烈日,冬无严寒,夏不酷热,年平均气温15~19℃,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沿河密布高大的野生西藏易贡茶园茶树,现已公认为世界茶树的原产地。惟西南茶区,地形崎岖,各地气候不同,品种均有差别,产茶种类也有差异,如川东南和滇西南,气温较高,适于云南大叶种的栽培,所产“川红”、“滇红”品质优良。其他地区气温稍低,茶树属中型叶,适宜制绿茶,如川西生产的朦胧顶峰、峨嵋绿、贵州的都匀毛尖等均是名茶,西南地区与康藏毗邻,也是外销茶的主要茶区,云南省首推方茶、沱茶、紧茶等普洱茶。

四,江北茶区

长江中下游以北包括陕西、河南、甘肃南部,安徽及江苏的北部以及山东东部等茶区。地区气温12~15℃,冬冷夏热,温差很大,最低温达℃以下,茶树易遭冻害,年降雨量常在1000毫米以下,茶园多分布于地势较低,避风向阳之处,以种耐寒、耐旱的小叶种为宜,只可生产绿茶,如河南信阳的毛尖,亦甚有名。但在陕西及甘肃南部,也有部分生产紧压茶。

参考最近美国及英国国际茶叶委员会以及日本茶界人士佐野敏男、向笠芳郎、增泽武雄诸氏的考察报告,1980年我国共有茶园面积67万公顷左右,生产量34.25万吨,浙江、湖南、福建、安徽及四川五省的产量占全国75%。目前全国生产量中红茶占80%,绿茶约占20%。1971年,绿茶的比率增加。七十年代外销91.968吨,比前一年减少,其中绿茶占47.510吨,近三年平均红茶输出48.689吨,占总输出量的47.6%,其余20余万吨均内销,但目前全国平均每人的年消费量只200克。浙江省有茶园面积17万公顷,目前幼木茶园约5万余公顷,占31%。生产量7.54万吨中,绿茶占92%,占全国四分之一,其中三分之一输出外销。其余8%为红茶。

台湾茶区原产地名茶档案


台湾的茶,主要都移自武夷或安溪。所有的茶多以产地为称。过去偶有以商号命名的,但不若产地响亮。近年由于不断改良,品种及制作方法,已远胜武夷与安溪,其中尤以乌龙与包种最驰誉。

台湾茶园面积大约有21,554公顷,主要分布以北部和中部地区为主。台湾的产茶地区大致可划分为北部、桃竹苗、中南部、东部和高山茶区等五个茶区:

北部茶区: 包括有台北县新店、坪林、深坑、石碇、三峡,台北市木栅、南港以及宜兰县大同乡、三星乡、冬山乡及礁溪乡等。

桃竹苗茶区: 包括有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

中南部茶区: 包括有南投县、云林县、台中县、嘉义县、高雄县、屏东县。

东部茶区: 包括有台东县、花莲县。

高山茶区: 是指本省各产茶区内,海拔高度在1000公尺以上的地区,包括有阿里山山脉、玉山山脉、雪山山脉、中央山脉和台东山脉等。

台湾名茶介绍如下:

文山茶: 产于台北县之文山,为最有规模之一大茶区。以名贵包种见称,啜时有天然韵味,幽雅芳芬,清纯甘润。一向畅销香港,泰国,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地。

坪林茶: 产于台北县之坪林(俗呼坪林尾),植茶五百二十五公顷,盛产粗茶,年产三十万公斤,品种与文山同。此外,附近的金瓜寮,也以大量产包种茶著称。 

石碇茶: 产于台北县之石碇。植茶五百七十余公顷,盛产粗茶,年产三十余万公斤。品种与文山同。

新店茶: 产于台北县之新店。植茶九百余公顷,盛产粗茶,年产四十三万余公斤,品种与文山同。

深坑茶: 产于台北县之深坑(今称深耕)。植茶九十五公顷,年产粗茶十万余公斤,品种与文山同。

木栅茶: 产于台北市木栅指南里山区,以铁观音驰名。茶种原自安溪引进,遍植于狮脚,草湳,内外樟湖,猫空,待坑坑,阿泉坑一带,有一百五十余公顷。因雨量气温适中,茶园极繁茂,年产三十余万公斤。除铁观音外,尚有包种茶,武夷茶等。

汐止花茶: 是台湾花茶最驰名者,向为外销之大宗。系采集邻近各茶园,茶场之茶菁,予以工熏花,然后分销各地,过去尝与福州花茶相抗衡。

三峡茶: 产于台北县三峡镇地区(包括九 ,三层坪等处)。所植者均为乌龙,称清心甘种,叶青嫩而绿,可制乌龙茶、龙井茶、包种茶、煎茶、清茶、红茶等等。

林美茶: 产于宜兰县礁溪镇之林美村。植茶三十余公顷,品种属清心大冇,新近备受各方欢迎,盖色浓味馥,饮后神清脾爽。

武荖坑茶: 产于宜兰县冬山镇之武荖坑。植茶一百五十余公顷,品种有清心乌龙,清心大冇,武夷等三类,亦皆以色浓味馥见称,年产五万五千余公斤,以包种茶居多。

鹿谷茶: 产于南投县之鹿谷乡,以冻顶乌龙饮誉。植茶地区颇广,而其中心(俗称冻顶山)为标高一千公尺之山坡,一年四季如春,每日下午常有薄雾茏罩,约有三十六公顷面积,土壤特别优良,故所产青心乌龙焙制之包种茶,茶叶本身水色,香,甘怡等,均为上乘,其驰誉海内外,自非偶然之事。

凤凰茶 产于南投县之凤凰山;凤凰山是主山,冻顶山属支脉。彰雅,广兴,凤凰与永隆各村,也是出产冻顶乌龙地区。植茶三百余公顷,年产量约十二万公斤。

松柏坑茶: 产于南投县名间之松柏坑,以冻顶乌龙见称(今易名为松柏长青茶)。品质优良,气味芬芳。植茶五十余公顷,年产十余万公斤。

大水窟茶: 产于南投县冻顶山下的大水窟。该处标高七百余公尺,终年云雾飘荡,土壤亦佳,所产乌龙茶以气味醇美著名。

竹山茶: 产于南投县之竹山镇。植茶二百余公顷。品种以清心乌龙,清心大冇为主,每年产销三十余万公斤,亦以气味醇美著名。

明德茶: 产于苗栗县之明德水库山间,蔚为一系列新兴茶园。植茶五十余公顷,年产量二十余万公斤。所产多为乌龙,包种。

天鹤茶: 花莲县瑞穗乡南方之舞鹤台地面积将近七百公顷,早年种植咖啡、陆稻、香茅草、木薯、菠萝等作物。后改种茶树,广阔茶园,气侯风土均相当适宜,现植有《青心大冇》、《金萱》、《翠玉》、《青心乌龙》、《大叶乌龙》等品种。生长良好,茶叶厚嫩,风味绝佳。目前栽培面积约壹佰公顷,有茶农一佰余户,其中多自行焙制茶叶,以半发酵茶为主。李崇道博士莅临茶区巡茶,品尝之余赞不绝口,视为省茶后起之秀乃命名为『天鹤茶』。

我国名茶区主栽品种概况


我国各茶区的环境、气候、土壤和植被条件差异甚大,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

(一)华南茶区

包括福建中部和南部、台湾、广东中部和南部、海南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该茶区主要生产大叶种红茶、绿茶、乌龙茶和黑茶类(如广东老茶、云南普洱和广西六堡茶)。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大多为乔木或小乔木型的大叶种。几乎各省区都有野生茶树,树体高大,多属乔木型,进化上处于较原始的阶段,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2700多年野生大茶树、勐海县南糯山800多年人工栽培的云南大叶种大茶树、广东省潮安县凤凰镇700年以上人工栽培的风凰水仙大茶树(俗称宋种)和平远县锅吾水仙人工栽培大茶树等。华南茶区种植的群体品种主要有云南大叶、凤凰水仙、海南大叶、清桂大叶、饶平中叶、广州小叶白心、乐昌白毛、连南大叶、乳源大叶、凌云白毫和南山白毛等;主栽的无性系品‘种主要有英红9号、英红l号、五岭红、秀红、梅占、乐昌白毛 l号、白毛2号、铁观音、黄梭、八仙茶、本山、石古坪乌龙、大叶奇兰、黄叶水仙、黑叶水仙、云大淡绿、小叶乌龙、金萱(台茶12号)、翠玉(台茶13号)、软枝乌龙和四季春等。

(二)西南荼区

包括贵州、四川、云南中部和北部及西藏东南部。该茶区 主要生产红茶、绿茶和黑茶(普洱茶、青砖)等茶类。茶树种 质资源丰富,四川、贵州等地有乔木型或小乔木型野生大茶 树。种植的主要茶树品种有早白尖、崇庆枇杷茶、南江大叶 茶、古蔺牛皮茶、黔湄419、黔湄502、黔湄601、黔湄701、蜀 永1号、蜀永2号、蜀永3号、蜀永703、蜀永808、蜀永307、蜀 永401、蜀永906、名山白毫、特早213、天府茶11号、湄潭苔 茶、都匀毛尖和安顺竹叶茶等。

(三)江南茶区

包括广东北部、广西北部、福建中北部、湖南、浙江、江 西、湖北南部、安徽南部和江苏南部等地。该茶区主要生产绿 茶、.乌龙茶和特种黑茶(黑砖、茯砖、米砖)。茶树大多为灌 木型中小肿种,小部分为小乔木型中大叶种。江西、湖南分 布有小乔木烈野生大茶树。主要种植品种有福鼎大白茶、福安 大白茶、梅占、政和大白茶、毛蟹、大面白、上梅洲种、宁州 种、黄山种、祁门种、鸠坑种、云台山种、宜昌大叶茶、宜兴种、福云6号、福云7号、福云10号、槠叶齐、龙井43、安徽 l号、安徽3号、安徽7号、迎霜、翠峰、龙井长叶、碧云、菊花春、寒绿、乌牛早、安吉白茶、浙农12、杨树林783、皖农95、锡茶5号、锡茶11号、浙农113、青峰、八仙茶、高芽齐、槠叶齐12、尖波黄13号和尖波黄等。

(四)江北茶区

包括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和山东南部等地。该茶区主要生产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茶树多为灌木型中小叶种。四川北部等地也有百年以上的大茶树。种植的茶树品种主要有信阳种、紫阳种和舒茶早等。

目前,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茶树品种共有95个,其中2002年认定的第4批18个茶树新品种为凫早2号、岭头单丛、秀红、五岭红、云大淡绿、赣茶2号、黔湄809、舒茶早、皖农川、早白尖5号、南江2号、浙农21、鄂茶1号、中茶102号、黄观音、悦茗香、茗科1号和黄奇。

“仙茶故乡”蒙顶山 2020“仙茶故乡”蒙顶山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仙茶故乡”蒙顶山》内容,感谢阅读!

“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这幅人们耳熟能详、咏茶诗文中最为著名的一联茶诗,以民谚的方式千古流传至今;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琴茶》诗中“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的反复吟唱,则道尽了蒙顶山悠久独特的茶史,也道出了蒙顶山茶文化芬芳馥郁的内核。西汉时,祖师吴理真在蒙顶山种下七棵茶树,首开有文字记载以来世界人工种茶之先河;传说,这就是古老的雅安八景之一的“蒙顶青山石芽茶”。

与著名的峨眉山、青城山齐名的蜀中名山“蒙顶山”,也因为是茶的发源地而成为“世界茶文化圣山”。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据《尚书·禹贡》记载,蒙顶山又以夏禹治水足迹所至而有“禹贡蒙山”之称,以入贡“仙茶”久负盛名而列诸经史,从而得“天下第一茶”之美誉,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每当踏上这片圣神的土地,入眼便是那些扑面而来肆无忌惮深入心底的青绿依然坚韧不拔地屹立在这片茶山,就一直让我心存敬意,难以忘怀。

这次,我们首先去的是蒙顶山焙制贡茶的重地:智矩寺。这座千年古刹处在蒙山腰半,旧县志称,“汉甘露道人所建。宋淳熙时重修。每年于此制造贡茶。”并且描述它是“云木参覃,岩泉飞洒,极为幽古,中有双矗云表。甘露禅师井中石像供奉于西龛,焙茶之所也。寺中题刻多漫灭,不可复读。”历代文人墨客描写蒙顶山茶的诗文有不少留存于此,如宋代欧阳修的《时会堂》和黄庭坚的《煎茶赋》等。而一直让我记忆尤其深刻的却是这个寺庙里面清幽的院落;夏日的暖阳照在寺院的天井里,几个年老的僧人在香烟缭绕中闭着眼睛打坐念经,对佛的那一片虔诚啊,怎不让人肃然动容!

接下来,我们往山上去探访的第二个千年古刹是千佛寺。进得寺庙不二门,首先入我眼帘的,便是千佛禅院大门两侧的一幅对联:“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万亿国中”。继续走进去还看见有西天境的对联:“水流花开得大自在,风清月明是上乘禅”等等。茶香袅袅,佛法无边,梵音天籁,让人渐渐沉浸于茶、佛、禅的诸多感悟之中……

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雀鸟三五声。位于蒙山之巅蒙顶的天盖寺,《名山县志》里面是这样记载的:“甘露道人始结庐于此。淳熙时重建,明洪武及万历时,屡经补修,邑之寺院唯此最古。”以“古”而论,这里是名山茶祖吴理真结庐种茶之处,寺内有甘露大师和大禹等塑像,也的确算得上是历史悠久。天盖寺大殿主体建筑由数丈高的大石柱支撑,这些历经千年风风雨雨的大石柱很稳固地巍然屹立,它们见证了蒙山茶兴衰又兴旺的千古传奇。而天盖寺之名,来源于“漏天之盖”。“漏天”是女娲娘娘补天时漏补的地方,因雨水过多,只得加“盖”防漏,所以名为“天盖寺”。寺内立有记载植茶渊源的“天下大蒙山”石碑,四围环植十四株千年古银杏;大殿后门曲径通幽,可达蒙泉井、皇茶园和蒙顶山五峰。游道迂回曲折,可以在那里品芳香仙茶,发思古幽情,观茶艺绝技“龙行十八式”……由于上一次已经去过,这次由于时间安排不过来,我们就没有再去天盖寺了。然而,“雅安多雨,中心蒙山”。回来的路上,碰巧忽然就下起了一阵劈哩啪啦的珍珠雨,应和着飞躲入绿林间鸟雀的偶尔鸣叫,声音清脆响亮,让人忘却一天旅途奔波的劳累……

本文《“仙茶故乡”蒙顶山》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东西南北戏说茶


[摘要说明]东西南北戏说茶

那是在武夷山,突出的是当地的岩茶,演的是茶文化的音乐舞蹈,天上人间,亦真亦幻,口中品着肉桂,一缕清香甘甜入口后在体内千回百转,只觉得周身毛孔全都开了,一缕魂魄竟悠悠地离了窍。

茶是环境的产物,受天地山水之灵气,采风霜雨露之精华,山水被污染了,好茶也就没了。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和我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茶。每天我走进办公室后,第一件事就是泡一杯茶,接着打开电脑,一开始时心神散乱,嗅着清幽幽的茶香,饮着绿盈盈的茶汤,渐渐地心定了,神安了,气顺了,逐渐进入工作模式,新的工作日从这杯茶开始。天天如此,即使出差也不受影响,走到哪儿都有热水,想喝好茶自己带,不讲究的喝宾馆里的,再次的宾馆也少不了开水和茶。在广州宾馆里还有专门喝普洱的杯子,在厦门宾馆里有上好的真空袋装铁观音。出国喝茶费点劲。西方人一般不喝茶,宾馆不准备开水,卫生间有洗澡的热水,有七八十度,泡不了茶。只好让服务生给你送开水到房间,一般宾馆有这个服务,但也就一小罐,西方没有热水瓶,一次行,送多了就不合适了,为喝一次茶,给出几十美元小费就更不合适了。后来出国我都带电水壶,没有咱自己烧。行李沉点不怕,喝不上茶就心不定,神不安,气不顺。据说世界上有上百个国家的人喝茶,但没有像中国人这样生活中离不开茶的。不信你看中国的成语,粗茶淡饭,不思茶饭,中国人把茶与饭放在同一个水平上,不吃饭不行,不喝茶也不行。中国人甚至认为饮茶的档次高于吃饭,去茶馆饮茶显得比下饭馆喝酒有文化,过去饭馆的伙计叫跑堂,茶馆的伙计叫茶博士,这差别不是一星半点。中国每一个城市都有着成千上万的小茶炉,也就是小锅炉,每个单位都要给职工提供开水泡茶。这些烧煤的小茶炉都是造成城市大气污染的污染源。环保部门执法很难,改造就更难了。于是有人建议说,中国人不喝茶不就一了百了?其实,让中国人不喝茶更难,难于上青天。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喝茶的?有的说春秋,有的说战国,还有的说上古神农。谁说得清,反正是很久很久以前了。我去过四川的雅安,据说中国最早的茶树是一个老和尚在雅安种的,雅安有着浓厚的茶文化氛围。我在雅安住的是一家茶宾馆,宾馆走廊两壁墙上贴的是茶砖,房间里码放着茶包,案上摆着茶书。在茶香中入睡,在梦中品茶,真是雅到了极致,雅安真是雅得很。说到雅安,不能不说茶马古道。雅安就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我原来以为茶马古道指的是用马驮茶,到了雅安才知道其实并不尽然,因为很多山路根本走不了马帮,完全是人背步行,茶马古道指的是用茶换马,也就是茶马互市。藏区的人常年大量食肉,吃不到蔬菜,喝茶可以缓解多肉少菜影响健康的弊端,但藏区高寒不产茶,中原需要马匹,于是中原用茶和藏区换马,各取所需。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开始一匹马换120斤茶,后来进藏的茶多了,就换不了那么多了。我到了雅安、泸定和康定才知道,当时人们背茶进藏是多么不容易。从四川的雅安出发,途经泸定、康定、巴塘、昌都到拉萨,全长3100多公里,也就是6000多里地,一块压制成型的茶包一米多高半米多宽,200多斤重,背在背上高过头顶,茶马古道都是坎坷的山路,一天只能走20里路,走到拉萨要半年多的时间。开始时食宿都在路上,后来沿途才有了客栈和集市。背茶的人成群结伙,有的是一家祖孙三代同行,有的人没有坚持到终点死在途中。泸定的大渡河上原来没有铁索桥,只有一根溜索,人和茶包都是吊着溜索过河。大渡河又宽水流又急,坠河的人不计其数,后来康熙下令修了铁索桥,一直用到现在,不知救了多少背茶人的命。我原来总是把饮茶与风雅联系在一起,岂不知茶来之不易,竟关联着血泪和生命。据说藏人有谚语: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汉语的意思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茶马古道还有一条路线——滇藏线,起点是云南的西双版纳和思茅,走大理、丽江、中甸、德钦、昌都到拉萨,全长3800公里。说到西双版纳,不能不说普洱茶。普洱茶曾大热过一阵子,一块茶饼卖到上千上万元,现在凉了,都是商家炒作,与茶无关,价高价低,茶还是那个茶。全国的饮茶者芸芸,其实认普洱茶的人并不多,这些年多了一些,只是因为普洱茶降血脂减肥,并不是真喜欢普洱茶的味道。据说普洱茶的生茶可以保存50年,再久了也不行,如今最老的茶是49年的茶。据说1949~1967年普洱茶统一了包装,在包装纸上有中国茶业公司的字样,中间有一个大的“茶”字,有红字的,有绿字的,还有黄字的,红字的为最贵,被称为“红印”。我以前以为茶都是灌木所生,齐胸高,姑娘双手采摘。传说有一种采摘方法奇特,在清明前一日,清晨时分,由少女用唇舌衔摘茶,由于茶中沁有姑娘精血,姑娘因之减寿。不管是手摘还是嘴衔,茶树不可能太高,否则姑娘够不着。而普洱茶树多为乔木,有的高达数十米,如何采摘不得而知。普洱茶颇有些劲道,我初喝时,头晕肚子疼。说来也靠谱,不生猛如何能减肥降脂?国人多喝绿茶,十成中占了七成。长江流域各地都有名茶,燕瘦环肥,各有妙处。有一次我去湖南岳阳,在君山岛见识了君山茶,在开水冲泡后,根根茶叶从杯底缓缓升起,一根茎直立,两片叶平伸,如同白鹤亮翅,煞是好看。喝在口中味道一般,原是中看不中喝。当地人说,君山茶是贡茶,茶叶白鹤亮翅向皇帝行礼,龙心大悦。君山茶味道平平,是看的茶。这我才知道,有的茶是喝的,有的茶是看的。

如今要是跟着旅行社旅游,一趟下来至少要参加两三个品茶的节目,边听讲解边饮茶,喝着好了掏钱买茶。一般是喝完了拍屁股走人的多,掏钱买茶的少。我观赏过一次茶文化的表演,那是在武夷山,突出的是当地的岩茶,演的是茶文化的音乐舞蹈,天上人间,亦真亦幻,口中品着肉桂,一缕清香甘甜入口后在体内千回百转,只觉得周身毛孔全都开了,一缕魂魄竟悠悠地离了窍。这是我一生中观看的最好的茶表演,也是喝的最有滋味的茶。当即掏钱买茶,回家后再喝不是那个味了。此情此景此茶,可遇不可求也。各地都有各地的好茶,但是有一条是铁定的,产好茶必有好山好水。茶是环境的产物,受天地山水之灵气,采风霜雨露之精华,山水被污染了,好茶也就没了。近年来,各地出了一批生态茶,也是这个意思。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盛行茶文化的国家,中国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茶。要想传承茶,就要保住茶,要保住环境。土壤没了,根就留不住了。就是这个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582604.html

上一篇:巧夺天工的倒流壶与公道杯

下一篇:名茶的故乡:江南茶区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