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福建旅游,去世外茶园当茶农

2022-03-02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福建旅游,去世外茶园当茶农”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福建旅游,去世外茶园当茶农”相关知识!

想知道乌龙茶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这次,请跟随我们去位于福建建瓯的茶园,了解一下有趣的茶叶制作工艺。

一进东安茶园,迎面扑来一阵茶青味,寻味望去,一片青绿的茶海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变身为茶农,首当其冲要学习的,自然是采摘茶叶。乌龙茶的采摘与绿茶采摘有很大的区别。绿茶采摘主要只是采摘一个小小的嫩头,但乌龙茶的采摘却完全不一样,以采摘下“三至四片”大大的叶子为好,与绿茶那个小嫩头相比,乌龙茶的茶叶,简直就是“粗枝大叶”。

虽然顶着热花花的太阳,大家还是饶有兴致地一一捋起袖管,小试身手。不得不提的是,采乌龙茶能让你非常有成就感,因为采摘的要求是“粗枝大叶”,所以哪怕平时真是粗枝大叶之人也丝毫不会有挫败感,只需短短十分钟,你的竹篓里便能装满一篓嫩嫩的茶叶呢。而最得意的恐怕是同行的那几位赢得三得利乌龙茶特等奖的顾客,他们一人将拥有一块茶园,据说这一年里的收成都是他们自己的,让人好生羡慕。

虽然采摘要求是“粗枝大叶”,但这里乌龙茶的制作工序可是一点也不马虎。在茶厂的顶楼,我们采来的茶叶被均匀地铺成了一层“茶毯”,这是乌龙茶制作的第一道工序——萎凋。萎凋即是乌龙茶区所指的凉青、晒青。通过萎凋散发部分水分,提高叶子韧性,便于后续工序进行;同时伴随着失水过程,酶的活性增强,散发部分青草气,利于香气透露。有意思的是,萎凋之后的茶叶,被一道道布篓直接通下楼下的像葡萄酒桶一样的金属制的摇青机内,这一个步骤是乌龙茶制作的最重要的步骤,叫做青。在摇青机内,茶叶发生轻度氧化,叶色转变。接下来,便是炒青、揉捻、干燥,通过这些工序,茶叶基本制作完成。

可是这样的茶叶就可以包装出售了吗?你还忽略了一个细节,挑茶梗。这下,粗枝大叶之人就不适合了,眼明心细才是挑茶梗的必备条件。在人工挑茶梗之前,机器会先将茶叶与茶梗进行初步区分,而漏网之梗则需要女工一一拣出。

经过以上步骤,乌龙茶就基本制作完毕了。取出茶壶,冲泡一壶,感觉很惬意吧?

cy316.com延伸阅读

尤溪清溪开发茶园文化旅游,茶山如画茶歌悠


早就想看看远近闻名的君良山茶园,但因工作忙,一直没能如愿。3月2日,应朋友相约,一睹君良山的美丽容颜。

君良山位于尤溪县台溪乡象山村,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它的脚下缓缓流过。清晨起来,薄雾笼罩下的君良山就像揭开面纱的神女,屹立于清溪的岸边。而站在君良山顶,云雾下的象山村若隐若现,仿佛世外桃源。这时,茶农背着篓筐,骑上摩托车,开始新一天的忙碌,而他们身后鳞次栉比的房屋,就是通过种茶建起来的。

台溪乡清溪片区共有象山、清溪、西吉、凤山、园兜等12个村,其中象山、清溪、西吉、凤山、园兜五个村资源相对贫乏。自古以来,这一带村民除了种田之外,主要种植木薯、蕉芋等经济作物。农闲时节,农妇靠加工木薯粉、蕉芋粉等卖一些钱贴补家用,生活过得清贫而安逸。

上世纪80年代,村民响应政府号召开始垦荒种茶,90年代渐成规模,2000年进入盛产期,目前共有茶园2万多亩,其中君良山1800多亩。2010年,当地村民陈君良等开始创办清山茶叶合作社,吸引了103户村民加入。如今,象山村95%以上的农户都种茶,每亩茶园可收入8000多元,茶叶成了当地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当我们问起当地有多少贫困户通过种茶富裕起来的时候,陈君良说:“合作社的103户村民原先都是穷人。”目前,君良山茶叶已经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村民的收入也随之逐渐增多。

茶叶种好了,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呢?这是当地干部群众不得不深入思考的话题。一位永春县嫁到清溪村的农妇跟我说:“一年到头,有上千名摄影家来这里拍摄,清明前后最多。”于是,茶园观光旅游成了当地亟待开发的项目。去年7月以来,在市、县、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象山村开通了3公里的环园公路和5公里的观赏步道,目前正在建设的有观景台、木屋等旅游设施。茶园已不再是单纯的茶叶生产基地,它的综合利用价值得到迅速提升。茶叶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也带动了新农村建设,象山、后墓等崭新的楼房都是这几年新建起来的。

象山、清溪、西吉、凤山、园兜、大头桥、福廷坑等清溪片区几个村历来文化活跃,地方戏、唱山歌、放风筝等都是当地的特色。光绪二十一年(1895)建造的古戏台,至今保存完好;农闲时节,田野上放风筝的小孩随处可见;劳作中,随处可以听到山歌对唱。走在环园公路上,“手提花篮两个耳,阿妹天天牵茶枝”等山歌渐渐地在耳边回响。于是,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开发茶园文化旅游也是当地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眼下,君良山茶园开始进入采摘季节。放眼望去,蜿蜒曲折的茶畦就像优美的五线谱,而采茶女就是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不论你是来这里买茶叶、摄影,还是听山歌,都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

公关公司白领承包茶园 过上世外桃源般生活


从大丽路214国道行至三文笔村口,从比邻崇圣寺的弹石路向上行走,路旁是绿草、大树和不知名的花,坡面稍显陡峭,渐渐听见有流水的声音,顺水声向上就到了桃溪谷。桃溪谷坐落于苍山十九峰中的小岑峰,邻近大理崇圣寺三塔,处于海拔2200米的云雾之中,十八溪中的桃溪唱着欢快的歌奔流而下,在园内一番曲折迂回后流向山脚,注入洱海,桃溪谷因此得名。

再往上走,一潭又一潭清澈见底的溪水,顺着溪水向上终于看到桃溪的面孔,比起园中溪水温婉的流淌,此刻的桃溪像是唱着热情的歌谣,欢笑着奔向洱海的怀抱,清澈的水流打在青石上溅起白色的水花,有鸟在树林间发出叫声为桃溪的歌儿配乐。

在桃溪谷,最吸引眼球的要数一片片向上延伸的碧绿茶园,近100亩的茶园内生长着五十年以上茶龄的优质云南大叶茶树。到达桃溪谷的时候正值客人体验采茶活动,跟随专业的采茶师傅,这些在城市里生活惯了的人,背着竹篓穿梭在碧绿的茶树中,仿佛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行行呼应的茶树林像是挂在山腰上的五线谱,旁边是三塔与白云的相互映照,远处是整片古城的轮廓,再远就到了被风吹起笑纹的洱海。采好的茶叶在师傅的指导下,经过筛选、炒制,最后包装成品客人可以带走,从新鲜茶叶到制成成品茶叶大概是5:1的比例。

桃溪谷茶室的负责人简辉告诉我们,桃溪谷5年前就因为这片茶园发展起来,最初的茶园有车间可以生产和制作茶叶,几个爱好自然的朋友承包下茶园,每年来打理和休息一段时间,亲近自然也保护好这片环境,最近几年才慢慢发展成了山庄,为的是让更多爱好自然的人来分享大理的天然美景。现在桃溪谷最多能接待60个人的住宿,因为不是大面积地经营,目前桃溪谷仍处于贴钱状态。但未来在桃溪谷内的建筑面也不会再扩大,而是以恢复生态为目的增加花草树木,对每天进入桃溪谷的人数有一个限制,防止过多人进入对环境造成破坏。

5年前,公关公司的白领简辉从北京辞职,一个人开始游走半个中国的计划,从北京出发到了贵州,再到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在大理爬苍山误打误撞走进了桃溪谷的茶园,被这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打动了,游完香格里拉后就留在了桃溪谷。“在桃溪谷有很多像我这样从城市生活中逃出来的人,虽然工资跟从前的工作肯定没法比,但享受自然,又放松自己,很快乐。”在桃溪谷有来自广州、北京、四川等地的员工,曾经在一、二线城市从事广告、园林、网站建设等各行各业,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在桃溪谷的生活简单却不寂寞。”他们从山中采下新鲜的花椒制作成天然花椒油,用玫瑰花做出可以喝也可以敷脸的玫瑰花蒸馏水,用溪水和葡萄酿制口感纯正的葡萄酒,或者用野草编成手链,就连河里的石头都可以用水粉做出画来,做出的小批量产品,大家背起背篓结伴从小路步行或者是搭顺风车下山,到古城摆个小地摊,超低价出售,让更多的人分享到自然的美好。

来自广州的前台小伙苏远翰最近正忙着做桃溪谷的网站,他说网站很快就对外开放了,更多的人能通过网站欣赏到这里的美景,了解这里的情况。苏远翰三月份从厦门辞了网络游戏开发的工作来到桃溪谷,他觉得在桃溪谷做前台,最大的乐趣就是不会觉得这是工作,每天带着客人满山谷跑,本身就很快乐。

桃溪谷的美因为有着许多喜欢并爱护她的人变得更加真实,和大理很多地方一样,这样的美景不适合那些行色匆匆的游客,眼睛看到的美远不如心感受到的美。在生活、工作中疲乏的人可以住在这山林中,推窗看清晨茶树上眨着眼睛的露珠,远处是洱海上第一缕阳光,身后是苍翠的山脉,泡上一杯桃溪谷自产的绿茶或是普洱茶,在自然的怀抱里放空自己。

智慧当如茶


想了解《智慧当如茶》知识吗,丰富的《智慧当如茶》内容等你来看!

说到智慧这个词,我想很多人立刻会想到的人物是诸葛亮。卧龙先生治理国家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知道为多少人带去了安宁祥和的生活。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越发生动而具体。在云南,普洱茶的故乡,对诸葛先生十分推崇。

每当采春茶的时节,当地人都会举办祭茶仪式,通过这种仪式表达对天地的感激,对未来的祈福,有些地区会祭拜山神,有的祭拜茶树,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祭拜的是诸葛先生。

诸葛先生南征之时,为当地带去了茶籽,教导当地人民通过种茶卖茶。所以茶在当地的兴盛,诸葛先生的确功不可没。

智慧当如茶,客观上茶与诸葛先生有莫大关系,从主观上,我们也要从饮茶中品味出更多人生的智慧。茶的苦中生甜,茶的端起放下,茶叶的翩然自在,茶香的自然而来,所有这些,都让人品咂不已,越品咂,有感觉回味无穷。

但凡喜欢茶的朋友,都向往一份宁静。佛家讲静能生慧,心静下来,生活中的诸多烦恼也就能静下来。静下来的自己可以看书,像诸葛先生在茅庐中看书一样。可以认真安排自己的生活,就好像诸葛先生认真打理天下一样。

智慧当如茶,茶中有太多的内涵等待我们去感知,去体会,去理解,茶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与茶结交,便是与智慧握手。

做事当如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做事当如茶》,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喜欢看新闻的朋友,会注意到每天世界上总会发生一些很让人无语的事,我们无法理解一些人的偏激思想,无法明白他们为什么总在做无聊的事,做糊涂的事。他们就好像是保管不善坏掉的茶叶一样,也如同大自然中茶树上烂掉的叶子一样。无视温暖阳光,无视新鲜空气,这样的茶叶是不会有任何价值的。

我们喝茶,喝的是一份健康,既是身体生理上的健康,也是心理思想上的健康。茶叶在阳光下长成,所以茶叶上永远有一份醉人的温度,这样的温度,我们应该在品茶时品得出来。茶叶在茶杯中翩跹起舞,茶汤中永远有一份迷人的从容色彩,我们在品茶的时候,同样要品出这一份从容。

活着与生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能在饮茶中品出一份健康的,便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端起茶杯,是拿得起,是在社会上敢于承担责任的去做有意义的事。我们品茶过后将茶杯放下,是放得下,是要在做事过程中懂得保持心态的健康平静,是不乱阵脚,是每一步都要走的踏踏实实,要踏出回响,真正活出一种荡气回肠。

必须承认没有谁是完美的,首先承认这一点,然后才能有意识的完善自己。比如饮茶就是一种完善方式。茶中有多种营养成分,可以补充我们对身体所需,也补充我们思想所需,茶汤的颜色无论是红的青的,都很纯粹,我们也应该在生活中纯粹做事,堂堂正正做事,这样生活才能得以充实,处处盈香。

关于本文《做事当如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勐海茶区布朗山旅游


布朗山,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位于西双版纳州境西南边沿,坐落在西双版纳勐混、打洛与勐龙之间,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西双版纳布朗山峦起伏连绵、深谷纵横,地理环境复杂,西双版纳布朗山总面积为1016.34平方公里。西双版纳布朗山这片山地,北部高耸,西南部低矮。

北部的三垛峰和三堕山的海拔都在2000米左右;而西双版纳布朗山西南部最低点的海拔却仅有533米,南北相对高差达140多米。在起伏连绵的山岭中,散布着50多个村寨,聚居着10000多布朗族和3000多哈尼族。布朗山的布朗族人口,占西双版纳全州布朗族的29.93%,是布朗族最主要的聚居地。

景点

勐囡百丈崖瀑布、仙人脚、原始森林、布朗山寨风情、班章古茶园。

交通

景洪大勐龙有道路通往(景洪——大勐龙——布朗山,90多公里),勐海客运站每天有班车至布朗山(勐海——布朗山,90多公里),适合自助旅游。

布朗山上有小旅馆提供住宿,条件一般,10元至几十元都有。

饮食

布朗山以布朗族民族风味为主。布朗山属高寒山区乡,有著名的“班章茶”,章家辣椒等产品;

气候

布朗山昼夜温差大,请带足保暖防寒衣物,并备防蚊虫等常用药品;特别是雨季昼夜温差大,白天暖和,但早晚较冷,要带防寒衣物及雨具、应急药等。

茶农 世界茶源的留守者


写一篇反映茶农生活的文章,是我最大的心愿。

因为在浩瀚的文学作品中,真实体现茶农生活的作品少之又少。能驾驭文字的人,不熟悉茶农的生活;熟悉茶农生活的人,又无法调遣文字。

就像我。提起笔,才知道,在拙劣的文字表达能力面前,心愿只是良心的冲动。

而真正阻碍写作的,并不是担心文人墨客的耻笑。

茶农,是茶路上最贫穷的人。

只写下这句话,我的喉头立刻哽咽着小米辣,泪水夺眶而出

相信很多人看到过这样的照片。

采茶姑娘的生活真是如诗如画啊!这是我们油然而生的赞叹。

其实,在精美照片的背后,是茶农贫寒的生活。或许,就在几天前,她们还为手头的拮据发愁过,哭泣过……

她们之所以盛装采茶,是因为她们感恩上苍的赐予,感恩保佑她们的神灵,感恩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不愿意被看到贫穷,不愿意被看到泪水,不愿意被客人牵挂、伤心……

将相机朝向躲避镜头的茶农,我们就会看到诗意之外的生活。

(如此高龄,还在辛勤采茶!)

每逢采茶季节,总会看到孩子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茶树上爬上爬下,一双小手快速地采摘着茶叶,他们的笑脸红扑扑的,满是汗水。不是茶农贪财,也不是茶农心狠,是生于贫寒的茶农子女懂事又勤劳。

小小年纪的娃娃已经知道,在山外读书、吃饭,是家庭最大的经济支出。所以,每到采茶季节,娃娃们纷纷放下书本,请假回家,帮忙采茶。

(茶农的娃娃们。笑得多开心、多天真。或许,您喝的茶叶,就是他们的小手采摘的。)

古茶树有灵!

进化至今日,古茶树一直排斥着现代工业文明。稍有污染,茶树就会生病,长虫,甚至枯死。即便是众多农作物喜欢的化肥,古茶树也从不沾染。曾有好事者尝试给古茶树施化肥,结果差一点害死古茶树!原生态的古茶树,为普洱茶的绿色食品品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茶农也秉承着优良传统。

看茶农采茶,绝对是一种艺术享受。什么样的茶该采?如何采摘又不伤茶树?善良的茶农心中早有分数。看他们攀爬时麻利的手脚,你会感受到人与茶树的默契、和谐,甚至亲密。古茶树,是茶农孩提时最好的玩伴儿!

采摘季节,每个采茶人都是最优秀的质检员。厚道的采茶人,不是见茶叶都采摘的。他们善睐的明眸,相中的是合格的叶片,不可心的茶叶,他们是从来不碰的。当他们手捧茶叶给你验货时,你看到的早已不是绿色的茶叶,而是他们的片片真情,很纯净、很纯净的真情。这时,除了赞美,还有什么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奶奶高寿68岁,采茶整整60年。)

只有与茶农共同生活,才能见证什么是真正的勤劳。他们黎明即起,深夜才休息。即便是累了,人可以坐下,手却一刻也闲不下来。耕锄、施肥、修剪、捕虫、杀青、揉捻……或者,移栽一棵树给茶树挡风、做伴,茶农总是有做不完的活计。

(闲时,不忘挑拣茶叶。普洱茶干燥好以后,要进行必要的除杂和剔除黄片,确保茶菁干净,等待压制成饼。)

即便勤劳如此,他们的生活依然拮据。根本原因,是民风纯善,耻于言商。他们更喜欢以物换物,自给自足。在他们的观念里,把茶做好,是他们的本分。好茶自然应该与茶友分享。茶友喝他家的茶,他会感到荣幸。茶友夸奖他的茶好喝,他会羞涩,会高兴得像找到知音一样。以商业眼光看他们卖茶,倒不如说是在“以茶会友”更确切

(采茶能手,不施粉黛。她们远离充满诱惑的城市,没有功利,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心无旁骛,与世无争。)

与茶农交往,根本不必设防。你睡的,一定是他家最好的床铺。你吃的,一定是他家平时舍不得吃的美味。你喝的,一定是他家自酿的粮食酒,还有珍藏多年的普洱茶。

(茶农待客的茶饭,朴素而厚道。)

稍有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高海拔常常意味着大风、强紫外线照射、自然灾害频繁。而茶农,正是生活在这样的大自然里,年年岁岁经受着严峻的考验。

更为严峻的是,处于低迷时期的普洱茶,连续遭遇了经济危机、云南大旱。这些,都让茶农原本拮据的日子更加窘迫。但是,因为有茶友、博友的支持,这一切都不再可怕。每次回山,或者捎信来,茶农千叮咛万嘱托的,就是让我代表他们,谢谢大家!

当茶水中融进了信奉文化


茶禅一味。禅文化详细表现在茶上。文章中禅语有:茶具有人生三味。日本某僧《煎茶训》:“一杯有清新甘味,二杯有人生苦味,三杯有老年涩味。”说得真是深刻,这不正是人生过程的写照么?

在禅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经典故事,就是“赵州茶”,古时候的赵州禅师,对于苦心参禅的门生总是语重心长地借茶说法,让门生本身“吃茶去”;又有刘琨《与儿子兖州刺史演书》:“吾体中抑郁,恒假真茶,汝可致之。”可见,茶对于人类不仅是饮品,早已演绎成人类净悟心灵一种象征。

有一男士戏言,女人好有三比,妻子如白水,情人似醇酒,同伙胜清茶。比喻倒是有点确贴。白水淡而无味,一生却离不开,少不得;美酒酩酊浓香却多饮不得,过饮则伤身乱性,铸成大错;而清茶可以净气平神,清心养性。

禅学有个闻名的公案,“吃茶去”。不但是人与人是平等的,原谅的更是无碍的寻常心。如许的寻常心若执意了解原形,就会背离其原意。寻常心应无是非、无取舍、无凡圣,蕴涵了超越理性的伶俐。往来来往自若、当舍则舍,当取则取,或浅或深、或甜或苦,都用天然本性取去面对,以天然本性的心去体悟,便是寻常心的真谛吧。只怕人生不经过一番灾祸,很难达到这种境界,待茶过三味,无味无色、无形无气,已经体老发白,身掩半土。也有人说的好,禅是什么?什么也不是,是超脱语言之外,存在于人心之中。禅是大海,有的人从海中看到虾、鱼、只是一瓢水或是整个世界,取决于小我的观点。

又有现代净慧大师对向他请教“吃茶去”滋味的人所言:赵州茶是什么滋味,我小我虽然喝了这么多年,也说不出来,只好请你本身喝,本身品味。芸芸众生中平淡的人,对于人生的领会和感受,个中滋味只有本身知道。赵州茶不过是一种蕴涵一种信奉的象征而已,人体会的不单单是茶自己的味道,而是体会茶所蕴含的茶道之外的一种人生的感悟。

在我所了解不多的茶禅文化中,感觉到对人生的体悟和对禅学的参悟都要有超脱的心态,假如刻意品味禅学的意义,就污蔑了悟禅的本意。《红楼梦》中宝钗对宝玉悟禅机一段释法,讲的就很精彩:“当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寻师至韶州,闻五祖弘忍在黄梅,他便充役庖丁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说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彼时惠能在厨房碓米,听了这偈,说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便将衣钵传他。真正的彻悟就是无影无迹无情势。

寻常的水放入几片茶叶便成了茶水,一般的茶水溶进了信奉文化,就有了不同的寓意,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其实,心若真的超脱顿悟,就可以任何情势也讲,就像跛足道人对甄士隐所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

从一篇文章中看到,明朝文人陆树声在《花寮记》中,讲饮茶的理想环境为凉台、静室、明窗、松风、行吟、清谈、把卷等等,喝茶达到这种境界,不但讲究文化底蕴,还要有丰厚的物质基础,否则在破瓦乱砖中,哪里去找寻如许的清净之地?

假如如许饮茶成癖,多少有点偏激了吧。不过不同的环境饮茶的确是不同的感受。清风缓缓,皓月当空,心情便大不雷同,在仿古的雕花香炉里查一根香,沏上一壶观音茶,如许悄悄的坐着,两人竟好大一会也没有言语,好想一说话就把面前目今的美景破坏了似的。袅袅的香烟在月光下升起,品着观音茶,很有一种仙人地府的意味,那种感觉真静真好。

茶马古道让茶旅游之路更丰富


一个个“拐子坑”记载着两千多年来茶马互市的艰辛,而满脸沟壑的老者会端了酥油茶用苍凉的声调讲述抛家别子风餐露宿的马帮、牦牛帮传奇。。。。。。。。

“茶马古道”,这条世界上已知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文化传播古道将向世人掀开它那神秘的面纱。与此同时,正渐入佳境的中国“茶旅游”也将逐渐摆脱“看茶”、“品茶”、“茶艺表演”的传统“三段论”,变得更富有文化气息和历史韵味。

“茶马古道”西汉时已现雏形。它东起云南和四川,会合于西藏昌都地区,并穿越整个西藏中南部,通经南亚、西亚诸国,历经千百年风霜至近现代才逐渐遭废弃湮没。在广州举行的广州国际茶文化节上,四川省雅安市副市长孙前对记者说,世界茶文化发祥地、“茶马古道”始发地之一四川雅安要打造茶文化“圣山”。而四川天全县副县长赵敏透露,天全将兴建茶文化博物馆,并将在天全附近的茶马互市遗址上恢复一个茶马古镇和一段“茶马古道”。

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雅安蒙顶山开人工植茶的先河。后经南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茶叶传遍五洲四海。为弘扬茶文化发展“茶旅游”,从去年下半年起,雅安加速了蒙顶山的开发。孙前说,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将于明年9月举行。雅安将陆续投入5亿资金建设道路等基础设施,打造茶文化“圣山”。2003年清明,雅安恢复了“祭祀专用贡茶旧制”,派“护茶使者”专程将采摘于吴理真“皇茶园”的“贡茶”送往陕西黄帝陵祭天祀祖。明年,用金银瓶装的蒙顶山茶将被送往法门寺。

此前,茶马古道沿途的西藏昌都、那曲、云南迪庆、四川甘孜等地州协作联合经营,打出了“茶马古道”旅游品牌。有关专家认为,“茶马古道”始发地之一的四川雅安对茶文化“圣山”、茶马古镇、古道的开发,将进一步向世界展现“茶马”文化的真实面貌。

与此同时,“茶马古道”的开发也昭示着中国的“茶旅游”业正在逐渐完成它与人文景观、文化内核的碰撞与结合。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9749.html

上一篇:北苑暮秋,千军二梦装

下一篇:福安百年茶叶世家的世界级名茶“坦洋工夫”梦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