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北苑暮秋,千军二梦装

2022-03-02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北苑暮秋,千军二梦装”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北苑暮秋,千军二梦装”相关知识!

北苑,一个曾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

一千多年前,这里出产的茶被茶官们碾成茶膏压成饼,并饰以龙凤、花草等吉祥图案进贡给朝廷,博得了龙颜大悦,尤其是当它遇到一位爱茶胜过爱江山的皇帝--宋徽宗赵佶时,它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赵佶用他独创的瘦金体在纸上为它写下了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欧阳修因为获得一饼御赐的小龙团而激动地清血交零、陆游啜茗后亦激赏建溪官茶天下绝,还有不少文人雅士嗔怪茶圣陆羽不识宝,不第建安之品

就这样,建州与北苑因茶辉耀了四百多年,而与北苑贡茶如影随形的点茶法亦东传日本、朝鲜半岛,影响了日本茶道、韩国荼礼的形成,直到今天这两个地方的荼人都没有忘记这里曾是他们本国茶文化滥觞的祖庭。于是,韩国《茶的世界》杂志社社长崔希焕带着一批韩国茶人,选择在这样一个碧空如洗的深秋,不远千里从韩国辗转上海、厦门、安溪来到福州,没来得及多作停留,就匆匆踏上北行建瓯的旅程,去昔日的北苑找寻千年之梦。

在高速路上飞驰了3个多小时后,建瓯市农业局副局长叶海鹰打电话来叫我们不要把车开进建瓯市区,那样会很绕。我们在南雅镇下高速后,驶入205国道,没开多久,就远远看见叶海鹰向我们招手。吃过简餐,我们便直奔此行的目的地--位于建瓯市以东约24公里处的东峰镇。约20分钟的车程,我们在裴桥村一户农家的门前下了车。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人迎了上来,他叫游利生,是东峰镇农技站站长。后面这座山叫林垅山,从这里进去就是御焙遗址了。他指着农家旁边的一条小路说。正要动身,随行的韩国营溪宗法轮王寺住持禅慧法师却忙着在收拾大包小包,他要把这些都背上山,此举令当地人颇感不解。

在我们脚下迤逦延伸的是一条碎石子铺成的山路,踩在上面,感觉还有点硌。游利生说,这条山路全长约1.8公里,是今年市政府刚刚花钱铺的,若换作以前的土路,一下雨就很难走了。路旁蓁莽丛积,溪流淙淙,几株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此季虽已深秋,秋阳却很灿烂,山间依旧是郁郁葱葱。

行至半途,游利生在前方的交叉路口旁站住:喏,这是当年的三十二焙之一。我们循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这是一个低缓的丘陵,周围裸露的土壤,不难看出这曾是一片梯田,官焙遗址早就不复存在了,只有稀稀拉拉的几株橘子树苗,再往上则是一圈密植的橘子树。不过,山顶上几行齐整的茶树,还是让韩国茶人们兴奋了一阵子。游利生转过身,把我们的视线又引到路的另一边。他说,在这杂草中有一口五角形的龙井,也就是北苑御泉,北宋督造北苑贡茶的蔡襄之诗中所描绘的山好水亦珍,清切如甘醴(《北苑十咏御井》)便是它。至今仍有水从井底不断流出,因而这里的草长得特别茂密,但足足有一人多高的草却早已把井严严实实地遮蔽起来,而且草丛下面井水漫流,踏进去会有危险。怎奈难睹芳容,只好继续前行。

又走了近15分钟,我们在途中还经过几处官焙,但无一例外地都被橘子园所代替。望着成片的橘子树,纵然是树上沉甸甸地接着许多快要红了的橘子,心里却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涌上来。禅慧法师亦有同感:书中记载的北苑曾有官焙私焙一千三百三十六焙,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派很壮观的景象,想不到却并非如此。他有点失望地掏出手帕,轻轻擦了擦额角的汗,默默地向前走。

不多时,前方蓊郁的林子里露出一点红--座六角形的橙色琉璃瓦亭榭藏在半山坡上。我们沿着小径,来到事前。亭中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当地人称之为凿字岩。游利生介绍说,这块碑系福建转运使柯适(生卒年不详)于宋庆历八年(1048年)所记,迄今已有963年的历史,而这座亭子正是15年前日本京都茶道资料馆馆长林屋晴三先生为保护这块碑而捐资兴建的。在他的影响下,此后的十多年里,先后又有20多批日本茶人慕名而来寻根问祖。

石碑是用工楷刻成的,全文80字,共10行,每行8字,记载了北苑三十二官焙作坊的名称、方位以及重要茶事,因长年累月地受风化剥蚀,有不少字已斑驳不堪了。为了看清碑文,几位韩国茶人拧开矿泉水瓶,从上往下、从右至左缓缓浇淋,朱红色的字才渐渐显现了出来:

建州东,凤皇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凤。上东、东宫、西幽、湖南、新会、北溪属三十二焙。有署置亭榭中日御茶堂,后坎泉甘宇之日御泉,前引二泉臼龙凤池。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

他们凝望着碑上的残字,嘴上默念着,就好像在端详一张布满皱纹与沧桑的脸。

凿字岩左侧砸亦有碑文,为隶书阴刻,记载了宋嘉定庚辰(公元1220年)游人到此摩崖赋诗之事。禅慧绕着石碑看了几遍后,解开大背包,取出一块布席铺在左侧碑文下的空地上,脱了鞋,席地而坐,旁边两位身着韩服的女茶人协助他把茶具、茶粉、茶食等物件准备好。原来他们是要拜祭这座碑!这下,中方人员才恍然大悟禅慧负重登山的真正用意。禅慧小心翼翼地用茶巾将一只只茶碗擦拭干净,一字排开。随后,他打开茶粉罐,用茶粉勺舀了几勺放进一只乳白色的茶碗中,冲入开水,并拈起茶筅搅匀。当茶粉变成糊状时,他又倒了些水进去,继而再周回转动茶筅。很快,茶碗中翠涛泛起,沫饽涌动。

一会儿,他轻轻地放下茶筅,端起茶碗,放进一只木茶盘中,接着起身走到亭下台阶前。他闭上眼,低下头,虔诚地举盘齐眉,一步一步地往上走。行至碑前,他把茶盘放下,后退三步,向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然后屈膝跪下,把茶盘周围的枯叶清理干净,低头三拜。祭茶全程的气氛十分庄严肃穆,在场所有人都专注地凝视着禅慧,静得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只有山谷里偶然传来几声啁啾鸟呜。

祭拜后,禅慧又如前法冲点了2碗茶,1碗自饮,1碗递给大家传饮。他双手捧着茶碗,微闭双目,每啜一口都要在嘴里停留一阵子,再一小口一小口地咽下。他说,只有这样才能品出每一滴茶的滋味。我们接过茶碗,亦是细啜慢饮后再传给离自己最近的人:翠绿的茶汤,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入口苦涩,却转而回甘。喝过茶,几位女茶人,拿起茶点盘,把茶点一一分给众人。啜着茶,吃着茶点,大家脸上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碗中的茶却是完全相同的--因茶而结的茶缘。

山林依然寂静,夕阳返照入亭,碑上剥落的字迹似乎愈发苍老,碑下的那碗茶寂寂不动,仿佛在仰望一段流转千年的时光。一位头发花白的女茶人,端起碗,虔敬地把茶泼洒在亭子四周的地上。一碗茶,还酹先人。

从茶事石刻保护亭下来,我们沿原路返回,来时的风景不差毫厘,心情却感到有几分沉重。一路走走停停,欣赏着此前未曾流连的景致,不知不觉地到了路口。路对面有一大块耀眼的亮色跳进视野,原来是农家旁的球场上晒满了谷子,在阳光下显得金灿灿的。莫嗔茶焙烟暗,却喜晒谷天晴。此情此景这不正是唐代诗人张继《山家》中的真实再现吗?不过,这里早已没有了茶焙,也没有了焙茶时袅袅升起的茶烟,只有碑上一行行冷硬的文字。

下一个地方是去凤凰山,对面的那座山就是了。走在最前头的游利生说。从远处望去,凤凰山果然不枉虚名,山顶微微隆起,两边走向近于平行,好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不出10分钟,车子在山脚的一片茶园前停下。茶园管理地颇为完善,一条条整齐的茶丛依山势而植,前景是林垅山,背景是凤凰山,农舍厂房俨然,层次感分明。叶海鹰说,这里是茶企凯捷集团收购的茶园基地,茶神祠就在里头。

其实,茶神祠很好辨认,满山皆绿,唯独它露出了鲜艳的朱檐。东峰镇文化站站长吴金泉早巳站在庙门前等候,一见到我们,就很热情把我们迎进庙里参观,如数家珍般地给我们介绍这座庙的来龙去脉。他说,茶神庙又叫恭利祠,系北宋初年为纪念北苑茶园的创始人张廷晖而建,原址仅剩几块石头庙基,如今我们处的位置是在原址旁一座名为凤翼庙小庙的基础上新修的。

新庙很宽敞,房顶、柱、梁等无一不是漆成视觉冲击力很强的朱色。身穿宋朝官府的张廷晖神像,右手执玉如意,左手抚须,正襟危坐,头顶正中悬挂一金字木匾,上书行楷北苑茶祖四字。神像前的香案上,还有一尊小型的张廷晖木雕神像,他手执茶杯,作敬茶状。吴金泉说,张廷晖系五代时闽国人,祖祖辈辈都是种茶制茶,因排行老三,又叫张三公。他勤勉且善于经营,很快就成为拥有凤凰山方圆三十里茶山与茶焙的首富。后来,张廷晖在闽国为官,便把这片茶园送给了闽王王审知,成为御茶园,且建瓯地处闽北,北苑之名便由此而来,又经南唐的发展,入宋至鼎盛。张延晖辞世后,张家后人以及茶农为了纪念他,【请愿】北宋皇帝为之立祠供奉香火。每逢明前采茶之际,当地茶农都要到祠中进香礼拜,祈求张三公保佑风调雨顺。

翠耸凤凰山北苑芳名千古誉,烟萦恭利庙茶神业绩万民传。张廷晖已不仅仅是护佑一方的茶神,更是北苑茶辉煌时代一个厚重的注脚。

此次行程的安排可谓是急管繁弦。礼拜过茶神,已近下午5点,天很快就要黑了,时间并不允许我们在凤凰山解鞍少驻,无奈只好与御茶堂、龙凤池、红云岛等北苑遗址擦肩而过,径直去桂林村参访百年矮脚乌龙茶园。

这片约15亩的矮脚乌龙茶园,三面环山,茶丛之间栽植得很紧密,茶蓬上爬满了藤蔓,几乎不容一人侧身而过。这一片矮脚乌龙的树龄至少都在150年以上。吴金泉俯下身,用手拨开茶树底部的枝叶,指着树干说:它又叫软枝乌龙,村里茶农还称其为矮亭仔。上面的苔青很厚,特别是树根部比较粗壮,有很多结结,而且干枝较多且有较多的花斑纹。按照他指示的线索,我们也钻进茶丛观察:树干上披满了一层厚且致密的苔藓,呈现出类似于青铜器上的铜绿色,大致与武夷老枞水仙相类。

茶丛前立着一块百年乌龙的石碑,系1991年6月福建省南平地区行政公署、建瓯市人民政府、福建省茶叶学会为保护茶园而立。碑上还记载这么一桩往事:1990年9月,参力口闽台茶叶学术研讨会的台湾代表吴振铎教授等一行,为台湾乌龙寻根问祖,经考察证实桂林村的百年矮脚乌龙老树正是台湾的主,0乌龙品种。另据吴金泉回忆,2008年11月,台湾茶协会的茶人亦曾率团到此寻访,见到这片茶园时,亦不无感概地说:(台湾冻顶乌龙与矮脚乌龙)花儿一样香,叶片一样大!韩国茶人们听了吴金泉的解说后,纷纷围到石碑前合影留念,流连了很久。太阳西沉,染红了天边,百年茶园沉浸在晚照中,安详地目送我们离开。

远程了,我们又回到高速路上,与御焙、凤凰山、北苑背道而驰。夜幕一点点在后天边拉开,我的心却还未归位。禅慧法师亦然,他在途中即兴创作了两首诗:《北苑踏地》与彳己《望北苑》,诗句中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他的哀婉叹息。

:望着窗外四垂的暮色,我的脑海中不停地浮现出古籍、诗词中所记载、描绘的北苑繁华胜!景,而先前的目之所见却是今非昔比。北苑贡茶的荣光,宛如梦幻,千年一梦,随着一个:越来越远的时代背影,走到了时光的尽头。然而,离它并不远、曾与它共享过光彩与荣耀的武夷山,旧时容颜却历久弥新,重新焕发了生机,奇茗冠天下。

北苑贡茶这场既短暂又漫长的千年之梦,什么时候才会醒来,其实,在此次建瓯北苑寻茶之旅成行前,早有耳闻凯捷集团在福州繁华商圈开了一家品牌形象店,店名就与这个在历史上光彩熠熠的茶一模一样-一北苑贡茶。然而,它究竟是攀龙附凤的噱头,还是这千载辉煌的续写?于是,回到福州以后,我们带着满腹疑问与好奇,走访了这家门店。

从店门来看,似乎是时尚元素占了上风。不过,在门楣的最显眼位置、店招所用的字体以及店内货柜柜门上的门把都巧妙地运用了北宋宫墙与官帽椅的抽象造型。推开两扇灰色的大门,跨过门槛,进入店内,第一眼就到镶嵌有39枚红铜色龙团凤饼模型的背景墙,这无疑是店中最有北苑遗风的地方。此外,在店门的右手边,有一八角形的庭院门,白石铺地,石塔灯掩映几竿翠竹,这是一个模仿宋代园林的造景,通过借景的手法来营造北宋宫苑的气氛。尽管如此,眼见的这一切都只是表,那么里--北苑贡茶呢?

我们所做的北苑贡茶,并不只局限于建甄茶,还有武夷茶、政和茶、安溪茶。北苑贡茶品牌运营中心负责人林宇说。有不少业内人士,因为思维定势,总是认为北苑贡茶就是建瓯茶。不可否认,北苑贡茶的确出自建瓯,但这是千年前的事了,此一时非彼一时。在他看来,北苑贡茶是福建茶业发展史最辉煌的一座里程碑,换句话说,北苑贡茶的制茶技艺是后世闽茶制茶技艺之源。北苑贡茶的制作技术是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后来的武夷山、政和、安溪等地的制茶技术,虽然较之最初的(北苑贡茶是蒸青团茶)已是面目全非,但是都是它的流。

为北苑贡茶门店提供品牌形象服务的纵唐品牌设计有限公司资深创意总监陈如山则认为,北苑贡茶只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基点,或者说曾是天下最辉煌的茶,但历史终将成为过去,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他也曾实地走访过官焙,看过凿字岩,也同样为充斥着视野的橘子树而感到遗憾不已。如何去复兴、保护它(北苑贡茶),需要政府的带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如何去传承北苑贡茶的神。他说,北苑贡茶的制法、点茶技法早已失传,若试图去恢复恐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毕竟时至今日已过千年。凯捷集团建瓯分公司常务副总、建蹶.知名制茶师叶建华进一步分析说,北苑贡茶在今天会消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局限性:一方面,它太过奢华,只有皇帝、贵族等上流社会的人才能享受得起,平民百姓几乎难得一见,无法大范围流传开来;另一方面,在制茶过程中,加入了龙脑,在品饮时又加入了珍果香草,这些添加物会夺去茶的真香。因此,到了明朝,龙团凤饼就盛极难继,而朱元璋一道罢造团茶,改贡散茶的诏令,便宣告了它的寿终正寝。

然而,它的精神-一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语出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却永远没有灭失。它之所以是贡茶,正因为它无论从栽植、采摘,还是加工工艺上都是最好的。传承这样的精神,把贡的基因复制到当代茶的身上去,建E菇也好,武夷岩茶也好,或者安溪铁观音也好,就是把最好的茶呈现给消费者。陈如山说。据叶建华介绍,北苑贡茶店内的茶都是产自古茶园的,如建飚茶出自凤凰山、百年鸟龙茶茶园,岩茶出自武夷山竹窠等等。对于一些古茶树,在采摘鲜叶时,就非常注重留养,而制茶也全都采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如炭焙,以此来确保品质的稳题蛀。当然了,北苑贡茶中的建瓯茶也并没有因北苑贡茶概念的扩大加入了武夷茶、政和茶、安溪茶而弱化。林宇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开发的擞建蹶茶包装盒,上面除了使用凤冠岩、贡茶院、百年鸟龙茶园等北苑贡茶的核心元素之外,每一款盒子上都醒目地印着铆茶二字。这是我们产品中唯一的御荼。他说,尊重历史。看来,我们的所见所闻与先前的想象还是有比较大的出入。不过,聊胜于无,至少可以让北苑贡茶作古千年后的人们,包括我们,知道这个北苑贡茶荣耀满身的名字,曾让一个王朝举国上下的人为之倾倒--龙风盛世,茗战成风;知道它曾洇润了史九墨客的笔底烟霞,铸就了千年诗词风流。据不完全统计,从宋至清,历代吟咏过北苑贡茶的名家三百多位,留下了近千首的诗词。

临别时,林宇说,下一步公司打算将建题凤凰山古茶园中的几处北苑贡茶遗迹,自然景观开发成旅游线路,并和武夷山、政和、安溪等地的古茶园连起来,让更多的的人去认识、去体验、去感知这一段令福建人乃至中国人引以为豪的茶史以及北苑贡茶精神在千年后

也许,反思就是最好的怀念。

茶经网扩展阅读

关于北苑历史现象


北苑和北苑茶已成为历史,人们在研宄这一历史时,提出了许多问题:

1.宋代贡茶基地为什么会选择在建安(建州)北苑?入宋,贡茶沿袭唐制,但是唐代建瓯茶叶并不出名,当然不是唐代的贡茶基地,唐代贡茶官焙在顾渚山(今浙江长兴、江苏宜兴)(21)。作为私焙民贡福建为长乐郡(今闽侯县)有贡茶。朱自振先生在《中国茶叶历史概略》中认为,因为在北宋,适值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寒冷期,太湖冬天冰封,上可行车,顾渚贡焙采造的贡茶,不一定能及时在清明前如数贡到。而这时的北苑的茶叶,距京城的路途远则远,但清明前能保证如期献到开封,自然也只好把贡焙改置建州或建安了。

2.北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为什么能名冠天下,持续上贡四百多年?作为贡茶,北苑初期规模也是很小的,丁谓咸丰初(998年)监制北苑贡茶时每年贡茶只有五斤四十饼,至宣和年间(1119-1125年今则为四万七千一百片有奇矣,官私茶焙发展到一千三百三十六个,其中官焙三十六个。北苑以及建安茶叶为何能如此规模发展,一般认为是:贡茶的地位,官办的性质,适宜的环境,精细地制作、常新的品种、考宄的包装、文人的宣传、安稳的建安、尚茶的风气。前六点是基础,后三点是关键。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向文人倾斜的政策,大量的文人在朝廷担任了一定职务,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明显很高,这种待遇优厚、生活清闲的标志之一,是皇帝或达官贵人时常以茶分赐群臣及其家属,群臣也以此感到荣耀。标志之二是饮茶之风在文人阶层盛行,(21)又这一时期出现大量的关于北苑茶的专著、诗词,特别是宋黴宗皇帝的《大观茶论》极有力度地宣传了北苑茶,以茶为雅、以北苑为荣的风气为宫廷和社会所推崇,北苑茶当然名冠天下,反过来又促进其发展,至于建安长期社会安定,无战乱也是北苑茶持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北苑贡茶为什么在明代中落?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减轻民间负担,下诏罢贡北苑龙凤团茶,改贡散茶。生产团茶是北苑的优势,而生产散茶北苑就不具有优势了,所以北苑贡茶由此中落。但为什么曾名震数百年的北苑团茶就迅速销声匿迹了呢?以至《闽小记》中载,今则但知有武夷,不知有北苑矣。吴越闽人,颇不足闽茶,而甚艳北苑之名,不知北苑实在闽也。一般认为北苑茶制造极度费糜,社会上散茶兴起,而北苑团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发展,是北苑茶退出历史的客观原因。

茶若梦


想了解《茶若梦》知识吗,丰富的《茶若梦》内容等你来看!

周作人曾说,饮茶,可以抵十年的尘梦。红尘滚滚,梦中难有安宁。而一杯茶,却可以让一切都安静下来,让一切沉淀下来,于是心安了,于是目明了,想清楚很多想不通的事,明了很多不明白的人生道理。一杯茶,实现的是我们整个人的升华。

有一首歌叫做笑红尘,表达的是一种逍遥心态。我们饮茶可以饮出这份逍遥。想要逍遥,就不要有太多放不下,那些个放不下,多是一些执念。用科学的话说,是一种强迫症的表现。

拿饮茶来说,茶叶与水固然有一定比例,可这个比例是否绝对?茶水的温度固然有要求,可是否要严苛到一度都不能差?茶具有千千万万,盖碗可以,紫砂壶可以,水杯可不可以?茶有绿茶有花茶有红茶有普洱茶,要暖胃是否只能喝红茶,普洱茶行不行?饮茶的细节处,有诸多选择。人生同样可以有诸多选择,可是很多人只认准了眼前的一条路,结果越走越窄,心越浮躁,于是衍生出诸多不如意。

俗话说人生如梦,可是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并不多,人生如梦,是说很多东西不需要太在意。人生是一段追梦旅程,这段旅程中,会有很多美好的风景,很多人都在想着路尽头的那片璀璨烟霞,或者山之绝顶的无限风光,唯独忽视了路边嫩黄的花朵,山石旁青翠的绿竹,看似不起眼的风景,若细品,会察觉出难以言表的美妙感觉,像茶,越品越香甜。这种香甜,不该被忽略。

茶,可抵尘梦,相似的是那份馨香安然。

关于本文《茶若梦》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人生茶梦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人生茶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片茶叶,一个梦想,一盅茶水,一个佳梦。

壶中日月长,杯中时分短。茶以人生,梦甜茶亦香,人生似茶,茶香梦亦美。世人喜爱茶和梦,是茶醉于人,茶醉于诗,因此茶中有诗,诗中有梦,茶就有了诗一样的梦。茶与梦,白天饮茶,梦在现实,晚上饮茶,梦在守望。如是,生长闽北的我,常品这茶乡的茶,常蕴这五彩的梦。

白茶,一代“茶帝”宋徽宗曾在《大观茶论》中赞其:“如玉之在璞,它无与伦也。”白茶没有太多的浓墨重彩,低调而淡雅,它的形象如是少年。你看,白茶不炒不揉,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原来的外观,口感,鲜爽度和营养价值,它原始、简单、清纯、净洁,象征着人生的初始。一叶白茶,就是一张白纸,让你画上最新最美的人生彩图。

读懂白茶文化,是上初中的我。每次碰到考试,晚上一捧书,就双眼朦胧,父亲就把他常喝的自家采制的大白茶,给我咪几口,顿时睡意即消,精神振作,功课在心。捧着杯,读着书,人、茶、书融为一体。白茶淡定,从始至终,它不张扬不激烈的性格,教人谦逊好学,宁静致远;它平平淡淡的色彩,与人修心养性,淡泊明志;它很天真,也纯粹,给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哲理。一杯白茶,内涵洁白无暇的“人之初”啊。

感谢父亲给我的那杯白茶,别看几片茶叶稀疏地漂浮在水面上,没有一点茶色,喝到口里一点茶的味道也没有。这是极品茶,喝了前淡后甘,一股清香浓郁的味道沁入心脾。白茶,让我从小明明白白:想追求成功,就要像这杯茶一样,不能心浮气躁,只停留在表面,只有静下心来沉浸进去的人,才能领略到成功和幸福的甘醇。至今,我的白茶感悟:人生当如白茶一样洁白、挺直、柔和、清雅和包容。

绿茶,像翡翠般灿烂夺目,一股清新的香气横溢,就像人生青年那样清纯的青春,朝气蓬勃,一派生机。绿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品种最多、产量最高、产区分布最广的茶类。但我对绿茶的念想是闽北绿茶千年的历史,尤其是故乡浦城福罗山中生长的云雾“三马茶”。传说那是三位神仙各骑着天空仙马、地上神马、海上龙马,来此下棋、品茶留下的茶种。那茶树生长在那高高的山上,云缠雾绕中,似仙境般的精灵,它冬舞雪花,夏蹈雨花,自然生态赋与它美姿,优美环境给了它绿韵,马跃腾飞的精神是它的梦想。

一叶绿茶,形美,色绿、香高、味爽、韵清,就若似青春的梦想旋律一样。守边防的时代,母亲常会寄来一包谷雨茶,穿着绿军装,饮着绿茶,那一抹怡人心灵的清香,总让我灵感绿是茶的本色,那茶中的橄榄清韵,就好似年轻军人的本质,那是我风华正茂的梦。

品绿茶,可让人尝出绿茶中春天的清新,有着青春岁月的奋斗;嗅出鲜花中春的芬芳,有着二十多岁的情爱缘恋;饮出阳光中春的醇厚,有着三十多岁的家庭欢乐……春华秋实,人生若茶,春天饮茶,梦在耕耘,金秋饮茶,梦在收获。

青青岩茶,就像乌龙茶的名称一样神秘和醇厚,是一种独到、属半发酵又讲究工艺制成的特种茶,叶瓣呈现“三分红七分绿”岩韵,既具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风味,那“绿叶镶红边”的特征,就仿佛走在人生里的中壮年,虽然经过多年艰苦的磨练,有过沉浮的羞涩,但是也有博弈成功的甘甜,不断走向成熟的芳香。

家乡的乌龙茶,与武夷大红袍同宗同脉,色香味俱佳。山城北向的仙阳古镇,位于武夷山脉腹地,境内山峦叠嶂,土壤多为火山砾岩、红砂岩及页岩组成,土质疏松、透水通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富含养分,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长年被云雾笼罩,出产的茶叶香气高,滋味醇厚,曾受生于斯长于斯的南宋大儒真德秀名相的青睐,称曰“仙茶”。

品乌龙,是名符其实的“功夫茶”。小小离乡,中年而归,同学相坐,一壶仙茶,飘飘欲仙。在清净闲适的心情中来品悟人生,在淡淡茶香中来感悟生活。从茶的色、香、味里,体会其苦、甜与醇,领悟起淡、雅与和。阳光下饮茶,梦在汗水中,月光下饮茶,梦在茶水中。所以,“只有青少年肯苦下工夫,中壮年才有真功夫。”茶示真性,人生百味,先感到一种淡淡的苦味,后觉得苦中带甜,茶在水里的觉悟,人在茶里的觉醒,这就是仙茶的真谛,人生的梦照。

茶红如夕阳,人老似晚霞。红茶是全发酵的茶,就如人生走过全过程一样,从小到老。一盏红茶在手,汤色红润,渗出桂圆香,茶韵美哉,茗乐融融,品的是甜蜜的回忆,饮的是一生的收获。

红茶,我还是爱喝家乡的“闽驿红”,那茶生长在入闽通道“渔梁驿”道路的两边山岩,茶的历史和这条中原通道一样悠久,多少南来北往的才子学士百般奔波,万般执著,在此停脚品茗,不失前途迷情,圆了报国效民的梦。

穿越滚滚茶烟,闽驿站里,好像看见江淹、蔡襄、陆游、朱熹、黄裳、林则徐、梁章钜……白天饮茶,梦在现实,晚上饮茶,梦在守望,他们走的这条功名之路,走的这条贡茶之路,何不是浦城儿女寻梦的路,追梦的路?

叶落归根的我,忘不了故乡红茶诱人的色香味。红茶盏盏,温暖心头,明心见性,觉我无我,茶与我思量,一盏茶浓淡不是茶的本色。红尘滚滚,时光弥漫,茫然一生,悲欢喜乐,我与茶思考,一生弃伪见真才是人的本质。因为红茶之梦,是成熟的梦,圆圆的梦,仿佛人已渐老的梦。

人生筑梦一盅茶,茶中梦醒万事明。

关于本文《人生茶梦》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烽火狼烟杯里现,千军万马水中来——宋代斗茶


中国人喜欢喝茶,茶文化源远流长。在宋朝,茶道的艺术化就更臻巅峰了,发展出了高技术含量的点茶法。虽然还是团饼茶,还要烤软、碾碎、筛过,但点茶时不用釜了,而是用银瓶或瓷瓶来煮水,茶放在黑釉盏中,水煮好后,通过瓶子点到盏中,同时另一只手用茶筅不停地进行搅拌。

宋代流行斗茶

按照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记载,点茶注水的次数要达到六至七次,每一次注水的量、角度、方向都有不同要求。煮水的过程也讲究三沸,但因为瓶口很小,看不到气泡,只能凭其声音来辨别,所以一沸为砌虫万蝉,听起来好像墙角的虫儿叫、树上的蝉儿鸣﹔二沸为千车捆载,好像很多车子拉著重物驶过来了﹔三沸为松风涧水,好像风儿吹过松林,山涧流水潺潺。

见见还发展出了斗茶法:一斗谁的茶好﹔二斗谁的点茶技术高。

斗茶也分阶段,第一阶段斗香斗味,比的是茶本身的香气和滋味﹔第二阶段斗色斗浮,比的是茶的颜色和浮起来的汤花情况。汤花有三好:一是越白越好﹔二是越厚越好﹔三是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在诗词里面形容为灿若积雪。因此,宋代时候黑釉盏比较流行,盏身的黑可以反衬出汤花的白,同时,由于黑釉盏比较厚,更能保温,可以让汤花停留的时间长一些。

由此可见,宋代的点茶、斗茶,简直是一种仪式感非常强的行为艺术了。

东溪试茶录北苑园焙岁久,今废不开,二焙非产茶之所


北苑(曾坑石坑附)建溪之焙三十有二,北苑首其一,而园别为二十五,苦竹园头甲之,鼯鼠窠次之,张坑头又次之。苦竹园头连属窠坑,在大山之北,园植北山之阳,大山多修木丛林,郁荫相及。自焙口达源头五里,地远而益高,以园多苦竹,故名曰苦竹;以高达居众山之首,故曰园头。直西定山之限,土石迥向如窠然,南挟泉流积阴之处,而多飞鼠,故曰鼯鼠窠。其下曰小苦竹园,又西至千大园,绝山尾,竹蓊翳,昔多飞雉,故曰鸡薮窠。又南出壤园麦园,言其土壤沃宜[麦牟]麦也。自青山曲折而北,岭势属如贯鱼。凡十有二,又限曲如窠巢者九,其地利为九窠十二垄,隈深绝数里曰庙坑,坑有山神祠焉。又焙南直东,岭极高峻,日教练垄。

东入张坑,南距苦竹带北,冈势横直,故曰坑。坑又北出凤凰山,其势中跨,如凤之首;两山相向,如凤之翼,因取象焉。凤凰山东南至于袁云垄,又南至于张坑,又南最高处曰张坑头。言昔有袁氏张氏居于此,因名其地焉。出袁云之北,平下,故曰平园,绝岭之表,曰西际。其东为东际,焙东之山,萦纺如带,故曰带园。其中日中历坑,东又曰马鞍山,又东黄淡窠,谓山多黄淡也。绝东为林园,又南曰柢园,又有苏口焙,与北苑不相关。昔有苏氏居之,其园别为四,其最高处曰曾坑,际上又曰尼园,又北曰官坑,上园下坑,园庆历中始人北苑,岁真有曾坑上品一斤,丛出于此。曾坑山浅土薄,苗发多紫,复不肥乳,气味殊薄。今岁贡以苦竹园茶充之,而蔡公茶录亦不云曾坑者佳;又石坑者,涉溪东北,距焙仅一舍,诸焙绝下,庆历中分属北苑,园之别有十:一日大畬、二日石鸡望、三日黄园、四日石坑古焙、五日重院、六日彭坑、七日莲湖、八日严历、九日鸟石高、十日高尾,山多古木修林,今为木焙取材之所。园焙岁久,今废不开,二焙非产茶之所,今附见之。

苦聪人郎梦的“古树茶梦”


在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掌乡西北部,有一个地处边缘、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的贫困山村—库独木村,这里聚居着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较少民族(“直过民族”)拉祜族西支系苦聪人。郎梦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拉祜族苦聪人,说起自家种植的56棵百年树龄以上古茶树,郎梦如数家珍。

起梦:拉祜族“茶风俗”

从郎梦有记忆起,阿爷阿奶就告诉他,拉祜苦聪人“哪里有野菜哪里安家,哪里有猎物哪里住下”,祖祖辈辈都有种植茶树的风俗。耳濡目染下,小郎梦十二三岁便学会了犁地、耙田、采茶、制茶。现在的他依然清楚的记得,为了多种几棵茶树、增加些收入供孩子上学,父辈们往往在陡峭的半山包谷地坎子上种茶树,让栽培管理茶树和采摘茶叶变得异常艰辛。

1997年,19岁新平县职业高中毕业的郎梦和当时的很多年轻人一样,过上了四处打工的日子。2008年,漂泊十年的他回家过春节,父母的一句“老人年纪大了,不如回家好好种茶”,让他重新回到村子开始了创业之路。那一年,30岁的他向信用社借了7000元钱,养了大小60头猪,因缺乏养殖管理技术,加之遇上生猪价格暴跌,第一次创业很快就血本无归。为此,平掌信用社的信贷员主动下村了解情况,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从事自己擅长的茶叶种植。这一句建议,也开启了他的种茶致富之路。

助梦:信用社“双重支持”

2014年,埋头种茶6年的郎梦,茶园从25亩扩大到了60亩。尝到了致富甜头的他,开始琢磨起投资加工古树茶的事情。平掌信用社分管片区信贷员详细听了他的想法,向基社主任作了专题汇报,并再次鼓励他“趁年轻,好好做”。经过相关审批手续,他很快拿到了10万元贷款资金。在信用社的精神支持和资金支持“双重支持”下,他在家里闲置的空地上搭建了彩钢瓦棚,开起了手工作坊,做起了古树茶的初加工。

2016年,由于郎梦为人诚信,产品质量可靠,生意越做越红火,他又有了更大的“野心”:扩大规模,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平掌信用社在综合考量下,又贷出20万元资金,帮助他实现茶叶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在县城建起了经营销售实体店。

目前,他不仅在乡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自家实现家庭年收入30万元的同时,还带动部分村民扩大种植规模,每年向村民收购古茶树青叶1000余公斤,年均收购款达16万元,让老乡们的茶叶足不出户就能卖上好价格。

在郎梦这样一批有想法、有闯劲的年轻拉祜人的带领下,曾经贫穷落后的库独木村,茶树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1000余亩扩大到了现在的2600多亩,仅种茶一项户均便可实现年收入近4000元。

圆梦:精准扶贫“三信创建”

郎梦原名“郎世章”,父亲的原意或许是出于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希望他能写出锦锈文章。提起改名的缘由,起初有些不好意思的他,只是说觉得名字有些土、不好记。当说到他和他的库独木村,他的拉祜族兄弟姐妹,他们百年参木的古树茶,便不由地激动起来:“我们农村人、拉祜苦聪人也还是应该有梦想的,希望通过努力梦想成真!”

在库独木村委会的7个村民小组中,其中:拉祜“直过民族”217户、603人,贫困建档立卡56户、196人。为了加快拉祜族群众脱贫攻坚的步伐,新平农信社积极贯彻落实当地党委政府提出“坚决打赢‘直过民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工作要求,2016年在县政府、人行的支持下完成平掌乡“三信”创建工作,实现“信用乡、信用村”授牌挂牌,让拉祜族群众享受到农信社贷款手续简化、“一次授信、周转使用”及利率优惠等便利金融服务。

截至2017年8月末,新平农信社对库独木村235户农户授信面达97%,授信金额541万元,户均授信达2.3万元;对平掌乡拉祜族群众贷款余额422万元,其中: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20万元、精准扶贫小额贷款50万元、“三惠卡”贷款120万元,用于发展种养业贷款78户、232万元,为拉祜族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起到了金融扶贫的“造血”作用。

郎梦现在还经常和信贷员谈到他的新梦想,那就是怎样很好地搭建互联网销售渠道,让藏在深山老林的纯生态古树茶从库独木村走向全市、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杨益民)

皇家贡茶的生产基地——北苑


宋代贡茶制度是建立在唐代基础之上的,只是把贡茶生产基地由浙江顾渚迁到了福建建安(今福建建瓯)。宋代恰值中国历史上一个寒冷期,太湖冬天冰封,顾渚的新茶赶不到清明节前送到汴梁,而建安新茶走水运可以让东京的皇帝及时喝上节前茶,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因此皇家贡茶的生产基地就搬到了福建建安的北苑。

北苑地名始于后唐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王审知在福州建立闽国,当时建州吉苑里茶焙地主张廷晖在凤凰山拥有数十里茶园,所产茶品质上好。相传当时闽王好茶,而且特别喜欢张廷晖的凤凰山茶,于是不断来索取,当时建州屡遭兵灾战祸,民不聊生,茶业难以维持。闽龙启元年(933)张廷晖把凤凰山方圆三十里的茶山献给闽国,得到闽王封赐阁门使官职,并把凤凰山办成闽国的苑囿(闽国御茶园)。因凤凰山在闽都北部,故名北苑。

北苑御焙从南唐五代十国闽龙启元年(933)至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历经闽、宋、元、明四个朝代,29位皇帝,持续御贡达四百五十八年。北苑御茶、北苑御焙遗址、北苑茶文化在中国茶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文化、艺术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罢造后北苑缩小了旧园,整个茶业不再官营,同时也不再生产龙凤团饼茶,但团茶生产和采制工艺仍代代相传,从不间断。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诗云:头纲八饼建溪茶,万里山东道路賖。此是蔡丁天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

其品目多达百余种之多。期间龙凤茶、密云龙、龙团胜雪成为传世名品,名冠天下。在北苑存在时期,也是中国茶学研究步入系统化、科学化时期,而且主要的茶学专著是以北苑为研究对象的。已知宋代二十多部茶叶专著中接近三分之二讲的是北苑,连徽宗皇帝赵佶也参与了研究,写下《大观茶论》,这是古今中外所没有的。带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的斗茶活动,始于唐而盛于宋。陆羽的《顾渚山记》写到斗茶;但把斗茶豪情和宏大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的则是范仲淹的《斗茶歌》和唐庚的《斗茶记》。他们写出了斗茶的文化氛围,更写出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宋朝文人中吟茶诗词歌赋,相互传唱,十分普通。茶诗茶词增大了茶文化氛围,也是茶文化的巨大助推器。

喝茶可滤梦


想了解《喝茶可滤梦》知识吗,丰富的《喝茶可滤梦》内容等你来看!

茶可清心,茶可解忧,茶只是茶,茶不只是茶。

在庞瑞垠的小说《红尘男女》中曾有一段对茶的描写:“罗市隐谈起了茶经,话多了起来,像年轻人一样眉飞色舞,道是一杯淡,二杯鲜,三杯甘又醇,四杯五杯韵犹存。喝茶可以滤梦、悟性、解忧、助文思,以至心舒神爽、积秽尽除。苏东坡便是个品茶高手,曾这样写道,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看,何等洒脱自在。”

不说这篇的文章所要表达的含义,单是从上面一段的文字来看,足以看出作者本人也是一位十足的茶痴。读罢此文,我被“喝茶可以滤梦”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

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位茶文化渊博的茶人,甚至对细小的茶席之事也不甚了解。可是,我就是毫无缘由的喜欢喝茶,不为解渴,不为聚会,只为让心里有片刻的宁静。

梦是什么?网上对梦的解释是这样的:梦是睡眠时身体内外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是这个道理。做梦好不好?人在睡眠中多多少少都会做梦的,有些人醒来后仍然记得梦的内容,有的人则毫无印象。

梦关乎了睡眠的质量。当然,要解决睡眠的问题,最根本的是从人的根源上着手。茶可滤梦的原因在于喝茶可以令人的内心积秽尽除。一杯清茶在手,无需知道其是什么茶,有何作用,一杯入喉,满口生香,万事惧灰。

关于本文《喝茶可滤梦》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9747.html

上一篇:茶叶鉴别:两招鉴别春茶真假

下一篇:2022最新茶疗知识:每次泡茶不宜超过5克,每天不超过两道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