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信阳因茶叶而更有魅力

2021-12-18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阳因茶叶而更有魅力”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毫无疑问,中国的茶叶走过各朝各代,于文明积淀和生活碎片之中,已有了丰富的精神和面貌。多看一眼茶叶走过的路、曾经有过的好样子,是一件有意思、有意义的事。

那片片精致的叶芽赋予人类独特的生活方式及其自有的精神气质,我们回望历史时空,蓦然发现,茶,已成了一种趣味,一种风尚,乃至一种美学。

喝茶,算是流行的物质消费,亦可算是时尚的精神消费,长衫旗袍的岁月已逝,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怎样看待那色彩斑斓的信阳茶呢?

这种趣味,这种风尚,这种美学,在信阳人的生活中,融合得花落无声,绵延得温情四溢。

今天,茶经济已是信阳发展途径上一个点的突破,聚点为面,茶经济这个点亦成为信阳发展面上一个美丽的点,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下,这个绿色的点尤为难能可贵。

信阳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1915年,信阳毛尖茶与贵州茅台酒并驾齐驱,同时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如果说信阳有一张名片,那就是茶。信阳获得的许多国家级荣誉称号之中的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就是因为信阳的茶。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的信阳,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山水相依,泉明林翠。北国江南、江南北国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使信阳成为我国北方的边缘茶区,绿色的茶园装扮了信阳的山山水水,增添了信阳的无限魅力。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面貌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坚实,老百姓生活的富足,好山好水的信阳显得更美了。山水好,人更好。信阳人喝茶喝得滋润,喝得气色好。以茶为媒介,信阳人广交天下朋友。一方山水造就了一方美景,信阳的茶更是锦上添花。茶园、茶馆,茶哥、茶妹,把信阳装扮得愈加妖娆多姿。信阳可谓因茶而美丽。去年12月1日,市委书记王铁在全省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如此表白,真是此言不虚。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信阳市茶园每年以15万亩至20万亩的速度增长,由2006年的65万亩发展到目前的150万亩,开采面积达90万亩,我市用5年时间,把过去2300多年发展的茶园面积翻了一倍还多,茶叶年产量达3.6万吨。全市茶叶总产值和综合产值已从2006年的8亿元和10亿元增长到目前的33亿元和40亿元,分别增长了4倍。

cy316.com延伸阅读

心因茶而宁,人生因茶而行


想了解《心因茶而宁,人生因茶而行》知识吗,丰富的《心因茶而宁,人生因茶而行》内容等你来看!

午后,闲下来什么都没做,也没有去朋友家串门,自己就沏上一泡普洱茶。独坐窗前,沐浴着暖暖的阳光,观赏着天空缓缓变化的白云,独享这一段静好时光。此时此刻,仿佛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慢慢品着香茗,静静听着内心深处的声音。心,因茶而宁,人生因茶而行。

耳边回放的是一首优美的乡间小曲。轻快活泼的音乐节奏,伴随着淡淡的茶清香缓缓地流进心田。此时,人也仿佛回到了乡村田野里。蔚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田野,一头水牛低头吃草.....

一茶在手,茶香氤氲的屋檐下,听风或听雨,抑或看书写字。或浓或淡的一杯茶皆可,随心情而定。听着茶,看着茶,再喝着茶,不求能品出茶中真义或人生意义,但求心因茶而宁。

工作以后就在城市里生活,生活节奏变得很快。每天脚步匆匆,很少停下来思考,心情也很浮躁。后来跟着朋友一起上茶馆喝茶,慢慢地恋上那种悠哉生活。

案头摆着一饼八角亭生茶大德易武,口感绵柔高雅如贵妇,回甘绵长似光阴。很迷恋着这种口感,有种细水长流之感;犹如古筝那样潺潺的流淌。茶叶慢慢舒展舒展,与水交融,轻轻地张唇,呷入一口,起初淡淡的苦涩,随之说不出的甘甜,浸润心扉。满室玲珑,暗香浮动。

此时,犹如把自己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忘却一切的世俗,抛弃一切的纷扰,撇去心灵的浮躁,栖息灵魂的安静,只需静静聆听心与灵魂的对话,尽享这一刻纯净的时光。

人生亦如手中的那道茶一样,经过煮沸,翻滚,浸润,再慢慢舒展,沉淀;与唇接触苦涩后即化为甘甜,开在时光的弄堂,静享一人的盛世清欢。

茶不会因融入清水,不为人在意而无奈,她照样只留清香在人间。其实人也可做到像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宛若一片茶叶,或早或晚要融入这变化纷纭的大千世界。在融会的过程中,世界不会刻意地留意每一个人,就像我们饮茶时,很少会有人留意壶中的每一片茶叶一样。静品手中的香茗,心因茶而宁,人生因茶而行。

关于本文《心因茶而宁,人生因茶而行》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感受信阳茶文化的魅力


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信阳划归八大茶区之淮南茶区,并写道淮南以光州上;宋时,大文豪苏东坡赞淮南茶,信阳第一;百年之前,河南信阳人甘以敬在车云山集股组建宏济茶社,带领周边百姓垦荒植茶数百亩。春来茶园,茶农们采下新翠,制成好茶,几经辗转之后,惊艳亮相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如今,车云山依旧漫山青翠。信阳茶产业在经历了清末民国时的初始发展期、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恢复发展期、198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快速发展期之后,正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中焕发时代的生机。

信阳毛尖是信阳的名片,国人由此知道了信阳,外人由此了解了信阳,信阳因茶而名,茶农因茶而富,茶山因茶而绿。信阳茶见证了信阳大地的沧海桑田,造就了信阳人的生存信息和文化秉性,在新的阶段正在成为带动信阳发展精神内核和重要动力。

走进这个被轻轻地放在山水之中的城市,在浓浓的春茶香气中切实感受信阳茶产业的深厚底蕴和现代魅力:茶人植茶制茶、以茶为业,茶客品茶论茶、以茶为乐,茶乡以茶会友,以茶闻名,小小茶叶在信阳的清新空气中舒展成一个大产业。

大思路新认识

谋划茶产业发展的大思路,最终要回归到对小茶叶的新认识上来。要尊重茶的商品属性,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让产品扎根消费者中间,源源不断汲取发展动力。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叶虽小,却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也是全国茶叶主产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2011年,河南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依靠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强化宣传营销、强化科技支撑三大法宝打造茶业强省。

茶产业基础扎实、优势突出的信阳市,担当起建设茶业强省主力军的重任,提出到2020年把信阳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现代茶产业示范区、中部最大的茶叶产销集散地和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茶文化休闲旅游城市。

一区、一地、一市规划科学、目标明确,但转型升级的路到底该怎么走?信阳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

谋划茶产业发展的大思路,最终要回归到对小茶叶的新认识上来。发展茶产业,关键要尊重茶的商品属性,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让产品扎根消费者中间,源源不断汲取发展动力。

得益于此认识,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信阳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大大加快:种植上,从强调向茶园要面积、要产量转为要效益、要质量;加工上,从带着产品找销路转为盯着市场做产品;发展动力上,从主要依靠劳动力,转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茶产业整个业态,也从传统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六次产业转变。

信阳发展茶产业,集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于一体,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信阳茶产业做好,做成富民产业、支柱产业、生态产业。茶产业不仅承载了全市百万茶农的小康梦、致富梦,而且也是立足比较优势发展区域经济的最佳选择。

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称的信阳,恰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上,南部大别山腹地山高土肥,云雾弥漫,尤其又属高纬度产茶区,太阳迟来早去,为茶树芽叶生长赢得了宝贵的慢生活。

区位上看,地处鄂豫皖三省通衢之地,信阳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茶叶集散地,如今更是南茶北销、国茶外销的重要平台。

信阳人种茶始于东周、名于唐、兴于宋、盛于清、发展于当代,2300多年连绵不断。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信阳茶产业发展基础坚实:截至2014年,全市茶园面积达187万亩,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二位,市辖7个产茶县区都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市茶叶产量达4.84万吨,茶叶总产值达80.3亿元,超100万茶农人均种茶收入达5000多元。信阳毛尖这一品牌连续4年荣登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前列,品牌价达52.15亿元。

茶已成为信阳一张金色名片,成为信阳走向世界的桥梁、世界了解信阳的窗口。

控源头种好茶

质量安全已成为茶叶,尤其是绿茶在市场立足的关键因素。在科技的有效支撑下,信阳从生态茶园建设、良种繁育、质量管控、采摘指数等多个环节入手,真正实现源头好,茶才好

茶树之产量,茶叶之品质,种茶之效益,均系于品种。从2007年开始,信阳就在南茶北引繁育驯化基地的目标定位下,大力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技术。截至去年,信阳市每个产茶区县都建有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全市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65万亩。

从去年开始,信阳市在国家茶叶采摘和加工机械的补贴政策基础上累计加价补贴,同时示范推广茶叶机采加工技术,目的就是解决茶农采茶难的问题。信阳市副市长郑志强说。

谁来采的问题有效缓解后,何时采又摆上了信阳相关部门的案头。通过发布采摘指数预报,既可以引导茶农合理采茶,还能规范茶叶市场。采茶期内,采集自全市63个观测点的数据,每天会准时汇总至信阳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对数据进行分析后,由信阳市茶办发布信阳毛尖采摘指数。

新业态新内涵

传统优势明显,地域品牌知名,信阳茶产业最适合集聚发展。逐渐将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种资源要素凝聚起来,合理注入到茶产业集群中来,实现产、学、研、加、运、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小茶叶大产业

茶叶不仅仅是茶叶,它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生活、一种追求;信阳茶也不仅仅是信阳茶,成立不久的信阳国际茶城除了定位于中国乃至世界茶叶的物流集散中心、产业信息中心外,更重要的是价格形成中心、科技交流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将架设起茶叶商品产销直供的高速公路

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茶节会是茶产业宏大框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正成为信阳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和着力点。

明朝万历时期和蒙古族因茶叶而引发的战争_茶文化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明朝万历时期和蒙古族因茶叶而引发的战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公元1573年,明朝万历元年。从朱元璋攻陷元大都算起,大明王朝已经建立了205年。这一年登基的万历皇帝,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孩子。首辅大臣张居正,主持国政。这一年明朝终于结束了一场历时三年的清河堡战争,这是一场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攻击中原边境军事要塞的战争。打了三年,战争没有胜利者,蒙古各部死伤惨重,明军虽然最后守住了清河堡,但是主将裴成祖战死,军民伤亡不计其数。引发这场战争的,却是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茶叶。

原来,这是一封下令关闭边境贸易的诏书。与明王朝的边贸,对于山海关外的蒙古和女真部落非常重要,有一样东西尤其攸关生死,他们不惜用自己视若生命的宝马良驹、珍贵的毛皮和人参来交换。这就是茶叶!

在中国,茶主要产自江淮之南。在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茶叶与丝绸、瓷器同为远销西域的大宗商品。可以说,“丝绸之路”其实就是“丝茶之路”。通过饮食文化交流,北方游牧部族形成了自己的饮茶特色以奶与茶调配,茶乳交融,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结合的最佳典范。

牧民的饮食多是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而茶叶里面含生物碱和茶多酚,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对游牧人来说,茶,不是饮料,是生存的必需品,是生命之泉。中原王朝也意识到茶叶是可以用来控制北方游牧民族的武器。茶叶贸易、茶马互市,自唐代开始。这一茶制,也是宋代乃至明清的重要国策。

在某些历史时期,茶的政治属性远远超过商品属性。“国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马。”茶马贸易,也因此成为边陲要政。

到了明王朝,朱元璋继续推行“以茶制戎”的政策。作为和平制衡手段,“以茶制戎”的边疆政策运用得当,非常有效。然而,王朝愈是走向衰落,就愈是将这一政策推到极致,也就愈加起到相反的作用。茶的高价和垄断,刻意压低马价的种种行为,让北方部落非常不满。在辽东等边境地带,茶叶贸易屡屡引起争端。此外,官方的垄断,使得民间私茶、黑茶兴起。私茶、黑茶数量多,质量也更好,私商往往越境贩卖。

为了阻止私商,明王朝政府常常会关闭茶马互市,这样的决策,本是为了保护政府在茶叶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保护高额的垄断利润,但在茶叶私商遭到打击的同时,贸易另一方的蒙古族和女真族其实是最终的受害者。官方茶叶停止供应,私商途径的茶叶被断绝,那么,战争就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了。

公元1573年,明王朝一纸关闭边境贸易的诏书,本意是严查贩茶私商,严办违法官员,然而,茶马互市的关闭使得边贸茶叶供给完全断绝。

绝望之下,蒙古各部联合女真,共同起兵,向明朝辽东重镇清河关发起了进攻。以武力胁迫明王朝开放边境贸易,继续向关外供给茶叶。

5月间,图们札萨克图汗率蒙古大军协同女真各部,将整个清河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清河守将裴成祖拼死抵抗。最终,清河城堡保住了,然而,明军主将裴成祖却被建州女真部落长王杲一举击杀。

双方僵持两年后,明王朝终于恢复了清河的茶马互市。明政权把茶马互市作为战略利器,本来以为控制了茶叶的供给,就能控制住游牧民族,一劳永逸地除去边患,但是,它忘了自身国力的强大,才是维护繁荣与安全的根本。朝廷内部权力斗争倾轧、守边官兵贪腐羸弱,茶马互市的利益天平正在向着关外倾斜。

一场茶叶引发的战争终于爆发,三年的血战让茶叶贸易回到了原点。随着明王朝宣布重开茶市,蒙古和女真各部的斗志被彻底瓦解。硝烟散尽后的清河堡再次成为茶马边贸重镇。这种因为茶叶贸易中断而挑起的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明朝万历时期和蒙古族因茶叶而引发的战争》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因为茶叶而掀起两场战争


茶叶,一种让人上瘾的植物,但却没有危害。众所周知,中国是最早熟知茶的生产及加工技术的国家,但由于一直采取限制性贸易,饮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限于中国及其周边一些国家。茶的全球传播,得益于阿拉伯人的中介作用。大约公元850年时,阿拉伯人通过丝绸之路获得了中国的茶叶。1559年,他们把茶叶经由威尼斯带到了欧洲。

在当时的欧洲,饮茶当属贵族生活的一部分,由于价格高昂,只有很少人能喝得起茶。到17世纪初,独具慧眼的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准了茶叶贸易的商机,花了整整66年时间,最终取得了与中国人从事茶叶贸易的特许经营权。

此后,东印度公司每年都要从中国进口4000吨茶叶,但只能用白银购买。当时每吨茶叶的进价只有100英镑,东印度公司的批发价格却高达4000英镑,获得了巨额利润。不过,在英国国内,用于购买中国茶叶的银子却日渐稀少。为筹措白银,东印度公司竟向中国非法输入鸦片,对中国造成了巨大危害,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有趣的是,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同样是茶叶。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英国人决定在印度引种中国的茶树,自行生产茶叶。1848年,东印度公司派经验丰富的皇家植物园温室部主管罗伯特福琼前往中国。或许是福琼真的拥有好运气(福琼在英文里就是好运的意思),他带回了2万株小茶树和大约1.7万粒茶种,并带来8个中国茶叶工人和茶农。此后,印度的茶叶开始取代中国的茶叶登上贸易舞台。到1890年,印度茶叶占据了英国国内市场的90%。中国在这场贸易战和商业间谍战中完全落败,成为彻底的看客。

茶叶在欧洲的风行,最终导致了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生活习惯的改变。比如,在下午5点钟喝下午茶成为许多英国家庭约定俗成的习惯。通常用银壶泡上足够的好红茶,然后倒入精制的茶杯中慢慢品尝,当然还需要伴以精美的小点心。下午茶时间可以说是一天当中充满温馨、其乐融融和传情达意的美好时光。

信阳毛尖茶叶传说


信阳毛尖传说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信阳本没有茶,乡亲们在官府和老财的期压下,吃不饱,穿不暖,许多人得了一种叫“疲劳痧”的怪病,瘟病越来越凶,不少地方都死绝了村户。一个叫春姑的闺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能给乡亲们治病,她四处奔走寻找能人。

一天,一位采药老人告诉姑娘,往西南方向翻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便能找到一种消除疾病的宝树。春姑按照老人的要求爬过九十九座大山,趟过九十九条大江,在路上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累得精疲力尽,并且也染上了可怕的瘟病,侄在一条小溪边。这时,泉水中飘来一片树叶,春姑含在嘴里,马上神清目爽,浑身是劲,她顺着泉水向上寻找,果然找到了生长救命树叶的大树,摘下一颗金灿灿的种子。看管茶树的神农氏老人告诉姑娘,估下的种子必须在10天之内种进泥土,否则会前功尽弃。想到10天之内赶不回去,也就不能抢救乡亲们,春姑难过得哭了,神农氏老人见此情景,拿出神鞭抽了两下,春姑便变成了一只尖尖嘴巴、大大眼睛、浑身长满嫩黄色羽毛的画眉鸟。小画眉很快飞回了家乡,将树籽种下,见到嫩绿的树苗从泥土中探出头来,画眉高兴地笑了起来。

这时,她的心血和力气已经耗尽,在茶树旁化成了一块似鸟非鸟的石头。不久茶树长大,山上也飞出了一群群的小画眉,她们用尖尖的嘴巴啄下一片片茶叶,放进得了瘟病人的嘴里,病人便马上好了,从此以后,种植茶树的人越来越多,也就有了茶园和茶山。

宋代茶砖因何走红?


宋朝时做茶的工艺是这样的:把刚刚采摘的茶叶剔掉病叶,漂洗干净,不要炒,直接上笼蒸。蒸到茶叶由青转白,停火出锅,再用清水反复淋洗,这样可以降低茶叶的苦涩程度,使成品茶甜香可口。

如果要做散茶,到淋洗这一步已经快完工了把淋洗过的茶叶摊开晾晒,用炭焙干,即可上市销售。

如果要做片茶和腊茶,先别忙着摊晒烘焙,还要用细布包住湿淋淋的茶叶,放入木榨,把水分、苦汁和多余的茶油统统榨出去。同时还要记得用小瓷盆接一些茶油和苦汁,后面会用得上。

从榨槽里取出茶叶,用木杵使劲捣,捣得稀烂如泥。再将茶油和苦汁倒进锅里,小火慢熬,边熬边搅,直到熬出一小团乌黑浓稠的茶膏。把这团茶膏跟捣得稀烂的茶叶混合均匀,放入模具,压制出或方或圆或长或扁或大或小或有字或无字的茶砖,再用炭焙干,片茶就做成了。如果表面再涂抹一些名贵香料,刷上一层名贵油膏,那就是传说中的腊茶。

片茶和腊茶都是茶砖。宋朝茶砖个头小,或以八饼为斤,或斤为十饼(叶梦得《石林燕语》卷8),或二十饼重一斤(欧阳修《归田录》卷下)。最大的茶砖二两重,最小的茶砖还不到一两(宋朝一斤为十六两,其两偏小,仅三十余克),小巧可爱之极。

这些小茶砖在宋朝及周边国家都受到了热烈追捧。宋朝官员宴请非片茶不食(汤思谦《江上杂钞》),辽国贵族喝茶非团茶不纳(张舜民《画墁录》),可见当时上流社会只喝茶砖,散茶的不要。

茶砖之所以走红,一是因为成本高,卖得贵,造型好看,显得上档次;二是因为内含茶膏,外涂油膏,茶香更浓,更适合茶艺表演(茶粉浓白,膏油青黑,在茶筅击打和沸水冲击之下,一条细线会丝丝缕缕地浮现于茶汤表面,形成千姿百态的美妙图案);三是因为便于防潮,保质期长,更适合被宋朝士人珍藏和把玩。

宋高宗绍兴五年,朝廷曾让原做茶砖的福建茶厂改做散茶,卖给金国人获利,转运司言其不经久,乃止。(《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14)散茶成本低,保质期却短,千里迢迢运到北方,还没上市就霉了,所以还是继续生产茶砖吧。

茶叶的魅力:千姿百态 形美味绝


谈了茶香、茶色、茶味,茶叶的魅力还集中体现在茶形美上。由于品种、采制技艺不同,茶叶可分为花朵形、长条形、卷曲形、片末形等不同形状和形态,有的纤嫩如雀舌,有的含苞似鸟嘴,有的挺直赛松针,有的卷曲如海螺,有的浑圆似珠宝,有的满身披银毫,可谓千姿百态,争艳斗芳。本来一瓣微不足道的茶叶芽叶,因其形状的多样化成了形美味绝的珍品。

外形呈长条状的茶叶品种较多,如绿茶中的炒青、烘青、特珍、珍眉、雨茶、信阳毛尖、庐山云雾等等;红茶中的条形红毛茶、功夫红茶、小种红茶及红碎茶中的叶茶等;黑茶中的黑毛茶、湘尖茶、六堡茶等;青茶中的水仙、岩茶等等。形状系条索紧细卷曲的茶叶,有绿茶中的洞庭碧螺春、都匀毛尖、高桥银峰等;外形扁平挺直的茶叶,有绿茶中的龙井、旗枪、大方等茶;外形似针状的茶叶,有黄茶中的君山银针、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绿茶中的安化松针等茶叶。外形像圆珠形的茶叶,有绿茶中的涌溪火青、平水珠茶、蟹目香珠等。茶条顶端扭转成螺丝钉形的茶叶,有青茶中的铁观音、乌龙等茶叶。芽叶相连形似花朵的茶叶,有绿茶中的舒城小兰花,白茶中的白牡丹等。另外,绿牡丹茶是用结实的消毒细线把理顺的茶叶捆扎成的茶,所以叫束形茶。毛茶复制后经蒸压造型呈团块形状(可分为砖形、碗形、饼形、枕形等)的茶,有黑砖茶、花砖茶、茯砖茶、青砖茶、紧茶、米砖茶、沱茶、七子饼茶、金尖茶等。

闲暇时,手捧一杯清茶,坐在阳台上细细品茗,手中再有一本最喜爱的书,看茶叶在水中舒展着身躯,观其形色,品其味香,像极了佛家坐禅时才有的韵味。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必须有工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斯言诚哉!

凤冈采茶调的魅力


凤冈县是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茶的存在给这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甜蜜,人们敬茶为神,顶礼膜拜,正因为有了这种膜拜,才创造了以茶为主题的茶灯。在精神生活贫乏的过去,凤冈先民们以茶灯为载体,寄寓他们对神灵、生命、生活、爱情的向往和崇拜。茶灯也叫花灯,它是传说中360种灯戏的主角戏,有着与傩戏一样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内涵,傩戏往往是祭祀时所用,而茶灯则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与人们的生活、思想、意趣密切相连。

凤冈茶灯的悠久也证明凤冈人种茶历史的久远。该戏种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主,道具主要是纸糊灯笼,表演者最初是两人,一旦一丑,与东北的二人转略有相同,丑者叫干哥(或叫茶老),旦者叫幺妹(或叫唐二)。表演时幺妹头扎假发辫,包头巾着花裙,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执彩巾。丑角干哥则反穿皮袄,扎腰带,头戴瓜皮帽,右手执大蒲扇。干哥表演时作半蹲状,紧紧围绕幺妹迂转,两者动作夸张而滑稽。当然根据场地的需要,也有三人或多人表演的。其表演程序依次为采茶、散(卖)茶、倒茶、谢茶、团茶,每一节都由采茶调配合舞姿完成,两者相互辉映,甚是优美。其唱腔以吼唱为主,高亢激烈之音体现了大山人的性格和苍拙。特别是采茶调,多以七字成句,常常把农村生产生活中人们熟知能详的事物和景象融入歌词中,显得质朴而得体。语句侧重于叙事,内容涉及到乔迁高升、婚丧嫁娶、时事轶闻、爱情婚姻,打情骂俏、挖苦取笑、攀比学问等,音调韵律上也很讲究,其立意平实,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

采茶调也叫十二月采茶调,一月一唱,一月一节,但每节之间的故事却有着内在的联系,把十二个月的内容联袂起来,其实就是一首叙事长诗。譬如:正月采茶正月梭,情妹打扮赛嫦娥。上身穿的红罗衫,下穿罗裙满地梭。梭在这里是虚词,由于方言的特点,在此调中出现易于传唱。这一节内容定调为爱情,仅28个字,将一个赛嫦娥的情妹刻画在人们面前。接着是二月采茶二月梭,燕子衔泥来砌窝。燕子衔泥窝砌起,飞进飞出在唱歌。三月采茶三月梭,蜜蜂飞往花园过。花见蜜蜂开颜笑,好比情妹会情哥。这节采用比兴的手法,由蜜蜂起兴,寓意着情哥情妹的相欢时光,如蜂蜜一样。四月采茶四月梭,蚊虫蚊虫实在多。许郎一铺红罗帐,不准蚊虫咬情哥。情妹暗许情哥一铺红罗帐,其意思并非担心心上人被蚊虫叮咬,实则是暗许终身。这一节妙就妙在见爱不说爱,见情不说情,足可见采茶调的含蓄之美。五月采茶五月梭,一对龙船江中过。大船载的是情妹,小船载的是情哥。这一节显然是情妹出嫁情哥出迎时的场景描写。采茶调的唱腔和字数是统一的,其内容要按需要而进行改变,如有一首流传甚广的十二月采茶调是这样的:

正月采茶是新年,借奴金簪点茶园。

点得茶园十二亩,当官写字慢交钱。

二月采茶茶发芽,姐妹双双去采茶。

姐采多来妹采少,采多采少转回家。

三月采茶茶叶青,姐在房里绣手巾。

西边绣起茶花朵,当中绣起采茶人。

四月采茶茶叶长,耽搁田中铧牛郎。

铧好田来秧又老,栽得秧来麦又黄。

五月采茶茶叶团,茶树脚下老龙盘。

烧钱化纸敬土地,青苗土地保平安。

六月采茶热茫茫,上栽杨柳下栽桑。

多栽桑树养蚕子,又栽杨柳好歇凉。

七月采茶茶叶稀,姐在房中坐高机。

织得绫罗与绸缎,与郎织件采茶衣。

八月采茶茶花黄,风吹茶花满地香。

大姐采来给二姐,早茶没有晚茶香。

九月采茶是重阳,重阳泡酒满缸香。

家家造有重阳酒,三杯美酒祭重阳。

十月采茶过大江,脚踏船头走忙忙。

脚踏船头江中去,卖完细茶转回乡。

冬月采茶冬月冬,十担茶籽九担空。

十担茶籽空九担,采茶娘子枉费工。

腊月采茶空一年,背包打起讨茶钱。

你把茶钱交与我,今年去了等来年。

音韵和畅,简明清逸,调子中以两个采茶女采茶为主线,娓娓而诉,在该长调中第七节,隐约出现对爱情的描写,这种隐约的出现足可证明采茶女在封建礼数压抑下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当然采茶调中也有对爱的追求大胆而直率的。一月采茶忙忙走,紧紧拉着妹的手。看着情妹忙得很,心中有话难开口。二月采茶茶叶青,情妹对我起二心。本想挨拢说句话,情妹给我一脚筋。三月采茶热茫茫,约妹卖茶去赶场。一不注意亲个嘴,那个滋味当吃糖通俗而不伤大雅,大胆而不失情趣,表现手法轻快而跳跃,把采茶男女的自由恋爱刻画得入木三分。

十二月采茶调中也有借喻历史典故咏古诵今的,充满学问和说教,涉及广泛,通常也是一月一事,一节一例,不妨择录几节与读者共赏:三月采茶茶叶青,红娘捧茶奉张生。张生拉住莺莺手,莺莺抿嘴笑盈盈。寥寥28字将一部《西厢记》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第四句将崔莺莺的古典之美描绘得叫人叹绝。四月采茶茶叶长,韩信追赶楚霸王。霸王逼死乌江上,韩信功劳不久长。楚汉分争在这节采茶调中显得十分悲怆,给为大汉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进行了概括,让人读后不禁为英雄的生死长叹一声。五月采茶五月团,曹操人马下江南。孔明曾把东风借,庞统先生献连环。这节讲的三国赤壁之战,采茶调中没去刻画宏大激烈的战场,而是将在此役中两个谋士借东风、连环船的破曹良策进行点击,不得不感叹此调创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娴熟掌握。

采茶调中的卖茶调别具风格,讲述了采茶人卖茶之艰辛。

正月卖茶到浙江,三亲六戚走忙忙。

三亲六戚忙忙走,买个物什送茶娘。

二月卖茶到武当,偶遇武当算命郎。

娘子忙把命来算,这张八字比我强。

三月卖茶到湖北,湖北气候太炎热。

天气炎热要防病,路边冷水喝不得。

四月卖茶四川过,峨眉山上神像多。

十八罗汉两边坐,求神拜佛念弥陀。

五月卖茶茶满山,走到湖广买绸缎。

将钱买些回家转,给郎缝件采茶衫。

六月卖茶到河南,河南地势最平坦。

河南尽是平坦路,挑担茶叶跑得欢。

七月卖茶到广东,广东骡马实在凶。

手牵骡马声声叫,五凤楼前抖威风。

八月卖茶到陕西,陕西烧酒古来稀。

郎饮一杯茶山去,妹饮一杯绣茶衣。

九月卖茶到海边,海边海马闹喧天。

海边海马喧天叫,飞得过海是神仙。

十月卖茶到福建,福建烟叶最有名。

哥哥吃竿解愁闷,妹妹吃竿提精神。

冬日卖茶到云南,哥在云南好找钱。

有钱就有男子汉,腰中无钱到处难。

腊月卖茶回贵州,贵州尽是茶山丘。

采茶姑娘茶山去,遍地茶叶绿油油。

遍走天下,足行四海,可见采茶人卖茶之累,同时也折射了许多生存哲理。

古调虽自喜,今人多不弹。茶灯及采茶调这种淳朴而厚重的民间文化,在精神生活丰富的今天,逐渐被人们疏远甚至遗忘了。除了一些高龄的灯头(茶灯艺人)偶尔即兴唱几句外,已不再被人传唱。面对这枝逐渐凋谢的艺术之花,我们唯一的选择是抢救和挖掘。今天凤冈县委、县政府又响亮地提出了打造中国西部茶海的战略口号,这样看来,葱郁的茶海间应该又将响起婉转悠扬的采茶歌声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6930.html

上一篇:四川:天全茶马古道

下一篇:以茶结缘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