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台湾的茶叶历经过的岁月

2021-12-05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台湾的茶叶历经过的岁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台湾的茶叶历经过的岁月”相关知识!

1636年起荷兰人就用中国戎克船从福建厦门输入茶叶到台湾,并以台湾为转运站,由荷兰船只运往伊朗、印度、雅加达等。

1645年巴达维亚总督报告在台湾发现有野生茶树,这是台湾最早见诸史籍的野生茶树记载。

清末台茶兴起之一─早期茶种引进1717年诸罗县志记载,在水沙连内山发现野生茶树。

嘉庆年间(1796-1820)由柯朝从武夷带回茶种种在栉鱼坑(瑞芳附近),是北部植茶之起源。

据陈培桂淡水厅志记载,石碇、文山居民多以植茶为业,道光年间(1821-1850)茶商运茶往福州贩售。

咸丰五年(1855)年林凤池由武夷山带回软枝乌龙茶苗移植于鹿谷乡冻顶村,其制茶工艺源自闽南。

光绪年间(1875-1908)由张乃妙、乃干兄弟由安溪引进铁观音,种于木栅樟湖地区。

1875年第一任恒春知县周有基鼓励种茶,为满洲乡港口茶之始。

清末台茶兴起之二─精制外销1860年淡水开港吸引洋行前来大稻埕设茶厂,精制乌龙茶外销欧美。

1869年宝顺洋行以两艘帆船载运21万斤乌龙茶打着FORMOSATEA标志由淡水直销纽约,大受欢迎,开启台茶直销欧美市场。外商纷来设洋行外销台茶,1872年大稻埕已有宝顺、德记、怡记、水陆和爱利士五洋行从事台茶贸易。

1872年大稻埕乌龙茶滞销,运往福州改制包种茶。

1881年福建同安吴福老设『源隆号』精制包种茶并外销。

1889年刘铭传令茶业界成立『茶郊永和兴』〈今日台北市茶商公会的前身〉,以防止茶叶掺混劣品,并团结业界,改良技术,扩张市场。乌龙茶由洋行主销欧美市场〈1885-1894十年平均年销一万三千吨〉、福建茶商之包种茶主销南洋市场〈1894年有一千七百吨年出口量〉。

1896-1945-日据50年台茶发展1899年起三井财阀的日东红茶就在台北县海山、桃园大溪,开拓茶园专制红茶。

1903年总督府在草湳波(桃园埔心)设试验场,试制红茶,1906年生产,1908年输出土耳其、俄国。

1910年日本台湾红茶株式会社成立,主制红茶,输出俄国。

1926引进阿萨姆种于鱼池,设红茶试验所。

1933年满洲国成立,以熏花制造的包种茶即开辟中国东北市场。输出量逐年递增,1942年达五千一百公吨。

1937红茶输出五千八百公吨,战前最高量。主要市场:日本、美国、英国、香港、东北。

1944包种茶输出七千八百公吨历年最高。

1918年乌龙茶年销八千八百公吨,为最高量。

日本据台五十年,茶叶为主要出口产物,其出口值平均占全台30%。

1945-1980年代台茶发展1946-1948包种茶因东北和华北花茶市场需求,逐年递增。

1949红茶年出口六千八百吨,约占当年出口茶量48%,以后年递减。

1948引进炒菁绿茶,市场以摩洛哥、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图尼西亚、阿富汗为主。

1963绿茶输出627万公斤占当年出口46%。

1965引进日本蒸菁绿茶(煎茶),1973达1200万公斤,占全年出口量51%。1980年以前,台茶以外销为主。

1981-2000-近20年台茶演变由于台币升值,茶叶生产与制造劳工缺乏,工资上涨,台茶逐渐失去外销竞争力,外销量逐年递减。

台湾经济富裕,茶艺文化推展,国内饮茶人口增加,内销市场崛起;且因为注重饮茶品质,高海拔茶区兴起。

1989罐装饮料与泡沫红茶店兴起;以进口茶为主要原料。主要进口来源国为:越南、锡兰、印尼等。

配合工业社会,时间第一的需求,袋泡茶(TEABAG)市场需求逐年递增。健康取向,以茶叶为添加物的食品加工,渐受重视。传统茶艺馆与以新新人类为主要客户群的综和性饮茶馆兴起。

2000年茶叶进口一万二千公吨,出口三千公吨,入超九千公吨,台湾地区已为中国茶叶的主要进口窗口之一。

茶经网扩展阅读

台湾茶叶的历史发展


荷兰时期台茶贸易〈1624-1662〉

1636年起荷兰人就用中国戎克船从福建厦门输入茶叶到台湾,并以台湾为转运站,由荷兰船只运往伊朗、印度、雅加达等。

1645年巴达维亚总督报告在台湾发现有野生茶树,这是台湾最早见诸史籍的野生茶树记载

清末台茶兴起之一─早期茶种引进

1717年诸罗县志记载,在水沙连内山发现野生茶树。

嘉庆年间(1796-1820)由柯朝从武夷带回茶种种在栉鱼坑(瑞芳附近),是北部植茶之起源。

据陈培桂淡水厅志记载,石碇、文山居民多以植茶为业,道光年间(1821-1850)茶商运茶往福州贩售。

咸丰五年(1855)年林凤池由武夷山带回软枝乌龙茶苗移植于鹿谷乡冻顶村,其制茶工艺源自闽南。

光绪年间(1875-1908)由张乃妙、乃干兄弟由安溪引进铁观音,种于木栅樟湖地区。

1875年第一任恒春知县周有基鼓励种茶,为满洲乡港口茶之始。

清末台茶兴起之二─精制外销

1860年淡水开港吸引洋行前来大稻埕设茶厂,精制乌龙茶外销欧美。

1869年宝顺洋行以两艘帆船载运21万斤乌龙茶打着FORMOSATEA标志由淡水直销纽约,大受欢迎,开启台茶直销欧美市场。

外商纷来设洋行外销台茶,1872年大稻埕已有宝顺、德记、怡记、水陆和爱利士五洋行从事台茶贸易。

1872年大稻埕乌龙茶滞销,运往福州改制包种茶。

1881年福建同安吴福老设『源隆号』精制包种茶并外销。

1889年刘铭传令茶业界成立『茶郊永和兴』〈今日台北市茶商公会的前身〉,以防止茶叶掺混劣品,并团结业界,改良技术,扩张市场。

乌龙茶由洋行主销欧美市场〈1885-1894十年平均年销一万三千吨〉、福建茶商之包种茶主销南洋市场〈1894年有一千七百吨年出口量〉。

1896-1945-日据50年台茶发展

1899年起三井财阀的日东红茶就在台北县海山、桃园大溪,开拓茶园专制红茶。

1903年总督府在草湳波(桃园埔心)设试验场,试制红茶,1906年生产,1908年输出土耳其、俄国。

1910年日本台湾红茶株式会社成立,主制红茶,输出俄国。

1926引进阿萨姆种于鱼池,设红茶试验所。

1933年满洲国成立,以熏花制造的包种茶即开辟中国东北市场。输出量逐年递增,1942年达五千一百公吨。

1937红茶输出五千八百公吨,战前最高量。主要市场:日本、美国、英国、香港、东北。

1944包种茶输出七千八百公吨历年最高。

1918年乌龙茶年销八千八百公吨,为最高量。

日本据台五十年,茶叶为主要出口产物,其出口值平均占全台30%。

1945-1980年代台茶发展

1946-1948包种茶因东北和华北花茶市场需求,逐年递增。

1949红茶年出口六千八百吨,约占当年出口茶量48%,以后年递减。

1948引进炒菁绿茶,市场以摩洛哥、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图尼西亚、阿富汗为主。

1963绿茶输出627万公斤占当年出口46%。

1965引进日本蒸菁绿茶(煎茶),1973达1200万公斤,占全年出口量51%。1980年以前,台茶以外销为主。

1981-2000-近20年台茶演变

由于台币升值,茶叶生产与制造劳工缺乏,工资上涨,台茶逐渐失去外销竞争力,外销量逐年递减。

台湾经济富裕,茶艺文化推展,国内饮茶人口增加,内销市场崛起;且因为注重饮茶品质,高海拔茶区兴起。

1989罐装饮料与泡沫红茶店兴起;以进口茶为主要原料。主要进口来源国为:越南、锡兰、印尼等。

配合工业社会,时间第一的需求,袋泡茶(TEABAG)市场需求逐年递增。

健康取向,以茶叶为添加物的食品加工,渐受重视。

传统茶艺馆与以新新人类为主要客户群的综和性饮茶馆兴起。

2000年茶叶进口一万二千公吨,出口三千公吨,入超九千公吨,台湾已为茶叶进口国。

台湾茶叶的茶文化


台湾目前所栽种的茶树品种,是距今两百多年前由福建移民所带来的,而台湾早期的制茶技术亦是由福建师傅所传授。目前台湾所产制的乌龙茶、包种茶等茶类,其产制技术皆来自中国福建省。

清朝后期的台湾,茶叶是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品,也促进了台湾北部的发展,将产业重心从原本的南部移转到了北部,对后来台湾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台湾十大名茶有冻顶乌龙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台湾高山茶、龙潭龙泉茶、日月潭红茶等十种知名度较高的茶。台湾,除了后发酵的茶外,什么茶类都生产,而且都辉煌过。

日据时代的红茶,光复后1950年代到60年代的绿茶都是赚外汇的模范生,70年代至今可以说是乌龙茶的时代,虽然这个阶段不再是以外销为主,但配合茶道文化的发展,将部分发酵茶推到了极盛的状况,而且从台湾影响到了中国大陆、日本、韩国,以至于新马、欧洲、美洲,抓起了世界性的乌龙茶热潮。这个现象从这些地区新兴的茶艺业可以看得出来,这些茶艺业是受台湾影响后的产物,而且卖台湾乌龙茶喝台湾乌龙茶。

在台湾乌龙茶里,清茶与白毫乌龙又是台湾特有的二种茶类。世界乌龙茶主要产区就在福建、广东、广西与台湾,而这些地区所生产的乌龙茶,没有像台湾清茶(或称包种茶)发酵那么轻、焙火那么轻者,这种茶表现更具特色。另外就是白毫乌龙,其它乌龙茶产区也没有将茶发酵到这么重者,而且还要经过茶小绿叶蝉的叮咬,这种茶表现的是娇艳的女性风采,尤其是带蜜香熟果香气更具特色。

至于冻顶铁观音、水仙、佛手之类的乌龙茶,在其它乌龙茶区也生产;但台湾发展出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较轻发酵、较轻焙火的清香型与在外形上高度揉捻成的球卷型。这两项特色目前也随台商所及,影响到其它乌龙茶产区。

台湾乌龙茶产业的兴起也扩展了乌龙茶的产区,而这股增殖的力量乃台湾茶农、台湾茶商亲自促成。原本不生产乌龙茶的越南、印尼,现在已经有了广大的乌龙茶园,原本仅限于东南一角的中国大陆乌龙茶区现在扩大了乌龙茶的产能,加上在外形上都走台湾球卷的路子,有利自动化机器装填包装成原片型袋茶,这是扩展乌龙茶饮用人口很重要一环。世界各国在久饮了红茶之后,台湾带动的乌龙茶风潮将被接受,若配合台湾努力推动的茶道文化,更可将人们带进另一个新的生活领域。

岁月中的茶


想了解《岁月中的茶》知识吗,丰富的《岁月中的茶》内容等你来看!

品过很多茶,喜欢很多茶,在我眼中,茶并非饮品,而是一段岁月的表达,不同的茶,诠释的是不同的岁月,触发的是不同的感悟。

普洱茶,岁月沉淀后的普洱茶更见醇香,普洱茶是崖下老树旁的沉香,也像高山极顶处的老松针,更像是晚霞,那抹金黄,让人深深沉醉。

铁观音一眼看去坚硬如铁,严肃的不敢接近,可当看到茶叶在水中舒展的时候,心头便涌起对生命、对禅的敬仰,铁观音脸黑似铁,可一念花开,顿时满室芬芳。

大红袍是古时候读书人中了状元后的穿戴,茶中的大红袍,品之也会感到莫名的欣喜,虽然自己已经不是赶考时候的书生模样,可岁月阻挡不住读书的热情,读书的时候品一杯茶,悠然而生向往之情,书读的再多些,是不是可以生活中演绎一段状元传奇呢?

西湖龙井茶,品龙井的时候,心头总会浮现西湖的样貌,浓妆淡抹总相宜,这便是西湖,美到极致的一出所在,有风景,有传说,许仙和白娘子就是在这里认识,很多才子佳人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所以西湖龙井茶于我而言,就是江南的代表,绵软温柔,如果在一个雨天,如果就在西湖边,饮一杯龙井,那画面太美,想的熏熏如醉。

世界很大,我们需要多走一走,多去一些地方,多经历一些事,多品尝各地的茶,这些经历,终究会交融到茶香中,使香气更加浓郁。

关于本文《岁月中的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台湾茶叶的起源与兴起


台湾位于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产茶地区之土质为富含铁质成分之黏质壤土,最适合茶树之生育。十七世纪荷兰统治台湾时,已发现野生茶树,此即清代文献所谓的山茶,之后,日本统治台湾,也曾对台湾的野生茶树进行调查,并用来试制红茶。

台湾人工栽培茶树,依目前找到的茶园杜卖契约文书来看,至迟在清朝乾隆末年(十八世纪末叶),已在今日深坑与木栅一带进行,推翻过去连横所说,在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由柯朝携回武夷茶种子在鱼坑(今台北县瑞芳nbsp;鱼里一带)开始种植传播。而在清朝道光年间(1921-1850),已有商人将石碇、文山一带生产的毛茶(粗制茶)运往福州售卖,所谓1861年怡和洋行已在台北购买茶叶,载运出口,或许就是指石碇、文山一带的粗制茶,也说不定。

台湾之制茶,始于1860年开港通商之后。1865年英商JohnDodd来台湾调查樟脑事业,却认为茶业的经营较易成功,先是在鸡笼与艋舺西南一带,收购茶叶,并在澳门试卖成功,于是透过买办李春生借贷资金给农民,并从厦门(一说从安溪)引进茶树枝条,扩大茶树栽培。Dodd先在艋舺从事小规模的经营,随后在大稻埕扩大生产,1869年将制成的乌龙茶213,100斤由淡水直输纽约销售,大受欢迎,从而打开台茶的国际知名度,并吸引外商与福建茶商陆续前来台北设行从事茶叶生意,台湾茶业自此兴起,且一跃成为台湾北部首要产业,也是促使台湾经济、政治重心北移的重要因素。(资料提供:台北市茶商业同业公会)

台湾茶叶历史


1636年起荷兰人就用中国戎克船从福建厦门输入茶叶到台湾,并以台湾为转运站,由荷兰船只运往伊朗、印度、雅加达等。

1645年巴达维亚总督报告在台湾发现有野生茶树,这是台湾最早见诸史籍的野生茶树记载。

清末台茶兴起之一─早期茶种引进

1717年诸罗县志记载,在水沙连内山发现野生茶树。

嘉庆年间(1796-1820)由柯朝从武夷带回茶种种在栉鱼坑(瑞芳附近),是北部植茶之起源。

据陈培桂淡水厅志记载,石碇、文山居民多以植茶为业,道光年间(1821-1850)茶商运茶往福州贩售。

咸丰五年(1855)年林凤池由武夷山带回软枝乌龙茶苗移植于鹿谷乡冻顶村,其制茶工艺源自闽南。

光绪年间(1875-1908)由张乃妙、乃干兄弟由安溪引进铁观音,种于木栅樟湖地区。

1875年第一任恒春知县周有基鼓励种茶,为满洲乡港口茶之始。

清末台茶兴起之二─精制外销

1860年淡水开港吸引洋行前来大稻埕设茶厂,精制乌龙茶外销欧美。

1869年宝顺洋行以两艘帆船载运21万斤乌龙茶打着FORMOSATEA标志由淡水直销纽约,大受欢迎,开启台茶直销欧美市场。外商纷来设洋行外销台茶,1872年大稻埕已有宝顺、德记、怡记、水陆和爱利士五洋行从事台茶贸易。

1872年大稻埕乌龙茶滞销,运往福州改制包种茶。

1881年福建同安吴福老设『源隆号』精制包种茶并外销。

1889年刘铭传令茶业界成立『茶郊永和兴』〈今日台北市茶商公会的前身〉,以防止茶叶掺混劣品,并团结业界,改良技术,扩张市场。乌龙茶由洋行主销欧美市场〈1885-1894十年平均年销一万三千吨〉、福建茶商之包种茶主销南洋市场〈1894年有一千七百吨年出口量〉。

1896-1945-日据50年台茶发展

1899年起三井财阀的日东红茶就在台北县海山、桃园大溪,开拓茶园专制红茶。

1903年总督府在草湳波(桃园埔心)设试验场,试制红茶,1906年生产,1908年输出土耳其、俄国。

1910年日本台湾红茶株式会社成立,主制红茶,输出俄国。

1926引进阿萨姆种于鱼池,设红茶试验所。

1933年满洲国成立,以熏花制造的包种茶即开辟中国东北市场。输出量逐年递增,1942年达五千一百公吨。

1937红茶输出五千八百公吨,战前最高量。主要市场:日本、美国、英国、香港、东北。

1944包种茶输出七千八百公吨历年最高。

1918年乌龙茶年销八千八百公吨,为最高量。

日本据台五十年,茶叶为主要出口产物,其出口值平均占全台30%。

1945-1980年代台茶发展

1946-1948包种茶因东北和华北花茶市场需求,逐年递增。

1949红茶年出口六千八百吨,约占当年出口茶量48%,以后年递减。

1948引进炒菁绿茶,市场以摩洛哥、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图尼西亚、阿富汗为主。

1963绿茶输出627万公斤占当年出口46%。

1965引进日本蒸菁绿茶(煎茶),1973达1200万公斤,占全年出口量51%。1980年以前,台茶以外销为主。

1981-2000-近20年台茶演变

由于台币升值,茶叶生产与制造劳工缺乏,工资上涨,台茶逐渐失去外销竞争力,外销量逐年递减。

台湾经济富裕,茶艺文化推展,国内饮茶人口增加,内销市场崛起;且因为注重饮茶品质,高海拔茶区兴起。

1989罐装饮料与泡沫红茶店兴起;以进口茶为主要原料。主要进口来源国为:越南、锡兰、印尼等。

配合工业社会,时间第一的需求,袋泡茶(TEABAG)市场需求逐年递增。健康取向,以茶叶为添加物的食品加工,渐受重视。传统茶艺馆与以新新人类为主要客户群的综和性饮茶馆兴起。

2000年茶叶进口一万二千公吨,出口三千公吨,入超九千公吨,台湾地区已为中国茶叶的主要进口窗口之一。

茶是岁月的味道


想了解《茶是岁月的味道》知识吗,丰富的《茶是岁月的味道》内容等你来看!

品一壶茶,品的是岁月,茶有冷暖,有浓淡,如岁月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

如果只是以世俗的心喝茶,如牛嚼牡丹,会执迷于色香味,而品不出生活,品不出那份回味悠长。

茶是有灵性的,茶最自由,茶最包容,万千滋味在其中,万千生活感悟也在其中,用一颗出尘的心品茶,就可以如茶一般自由,自由任思绪飘荡,包容万般情感,万事万物,又不被拘束,品茶是一次休憩,也是一次修行,放松自己,放空自己,然后才能包容。放松自己,懂得放下,才能超脱。

一杯茶,天地万物都在其中,如绿茶,是无边无际一望无垠的草原。如红茶,是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如白茶,是皑皑白雪中的一抹清透。如黄茶,是厚重朴实的黄土高原。如黑茶,是深沉的夜,破晓前的静谧。如青茶,是一页页翻过的相册,无悔的青春。

茶中有四季,春夏秋冬都有茶,四季灵气汇于茶中,随心品味,品茶便是品岁月,一年四季轮转,四季如歌,歌在茶中,在品茶时的静谧中。一些歌依稀在很久的时候听过,在不知名的地方听过,如今却记不太清楚,只旋律还在,随岁月悠悠回想。

真正要品出茶的味道,就要懂得生活,看过岁月,要在回味的那一刻心境若水,天地清明,山水无声,心与茶相容,天地与心相谐,如此才能在茶中清晰感受到岁月的脉动,如风拂过心头,在茶香中轻轻一声叹息。

关于本文《茶是岁月的味道》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马古道:岁月流不尽的生命


茶马古道,文化交流之路

茶马古道是一个盘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它以川藏古道、滇藏古道、青藏古道为主要道路,是中国大西南地区的文明之路,它承载的是各民族间交融的文化,是敢于冒险和挑战的精神。在这条古道上,生命永不止步,始终流着滚烫的鲜血。相比丝绸之路而言,茶马古道是和平之路,它没有硝烟,甚少杀戮,只传递爱与信仰,精神与文明。这条神秘的天路,是大西南最主要的动脉,而马帮便是流动的血液,是永不停息的脉搏。一千多年前,茶这一神奇的植物,在茶马古道上开始了它奇特的旅行,茶,赋予了茶马古道存在的意义,若没有茶,便不会有那段辉煌的历史,没有茶,一切都没有了开始。为了生存,为了后世的子子孙孙,勤劳、不畏艰难的先辈们,爬上高大的茶树采摘鲜叶,然后制成茶,通过茶马古道运往西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茶树高大,须得健硕、矫捷的男子爬上树采茶,体力损耗大且危险性高,正如那《采茶歌》唱的一般,“采茶采茶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吃冷饭,灯火旁边数工钱。”尽管如此艰难,他们还是以对生活最忠诚的心态微笑面对,黝黑的皮肤下隐藏着巨大的能量,憨态可掬的笑容里露出微微泛黄的牙齿,人们最原始的状态,便是与自然融为一体,安心接受它给予的一切。

行走在茶马古道上,会历经诸多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不同,并没有成为马帮的阻碍,反而是他们的到来,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他们途径马店和客栈,和当地的居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相比现代交通工具从起点到终点的麻木,他们的路程更加多姿多彩。一路高歌,将歌声带进深山,带到高原,带到藏族同胞的家家户户。

用最纯净的心,进行最原始的崇拜

云雾缭绕的古茶山上,纳西族的族人正围着一棵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老茶树王,双手合十,进行最虔诚的膜拜。这棵老茶王隐藏在丛林和山谷的深处,吸收日月之精华,沐自然之雨露,是茶树灵魂的主宰,纳西族的祖祖辈辈,皆受它恩惠,在此世代繁衍生息。今日,他们又将远行,再次踏上神奇又浪漫的茶马古道,愿茶王保佑,他们都能平安归来。这是最原始的自然崇拜,相信茶王能给予他们最勇敢的力量,走过千山万谷,以一个探险家的身份去征服每一次的艰难险阻。

马帮启程了,马蹄和路地碰撞的声音像是穿越了千年从亘古传来,悠长又深远。铃铛清脆的声音在山谷回响,伴着大风的呼啸,埋在了马蹄踩过的地方。在他们遥远的身后,女人们匍匐在地,向上天虔诚的祈祷,愿一切神灵庇佑,庇佑她们的丈夫或儿子平安。女人们久久不愿抬头,不愿看到他们渐渐远去的身影,直到他们走到天的尽头,蜷缩成一个永恒的句点。

她们用最纯净的心灵,进行着最原始的崇拜,用真诚的灵魂感动着几千年的老茶王,这是对自然万物的敬仰,对一切生命存在的虔诚。生命的陷阱,那些曾让人胆战心惊的记忆

尽管茶马古道历经的都是风景秀丽,壮观奇特的地域,但这条看似温柔、壮美的古道上,却处处透着凶险。马帮每运一次茶叶,少则半年,多达一年的时间,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风餐露宿的岁月中,生生的踏出了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每一次,甚至是每一天,都在生与死之间徘徊。有些地方的道路窄且险,有时还会遇到泥石流、山崩等,每一天都是对生死和意志的考验,苍鹰会在他们头顶盘旋,怒江江水会在他们身旁咆哮。彼时,江上还没有桥,经过的马帮只能用拴在江两岸的绳索过江,俗称“过溜”,马锅头和马脚子们会尽量克服心中的恐惧,而马过江却成了最大的困难,大多数马听到怒吼的江水声,都会害怕。据说很多马帮在“过溜”时都会有人和马掉到江里,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就被江水吞没,尸骨无存。在一些马帮较多的村子或寨子里,留有众多寡妇,她们毕生都在等待,可能在她们的丈夫去世的很多年后,她们才得知消息,但也情愿终生都不再嫁。

在茶马古道上行走的马帮,他们通常会带一些防身的武器,以防遇到马贼,不过有些马帮却也不惧怕这些马贼,因为他们的带头人——马锅头,有些马锅头带队几十载,而马贼却不敢犯。马锅头是全马帮的核心,可以说马帮所有人的生命都交到了马锅头的手里,他负责马帮的食、住、行,马锅头必须要非常熟悉路线,又得有责任心、重义气,所以一个马帮选马锅头是至关重要的。马帮中还要有头骡,就是领头的马,头骡要是母骡,要有经验,不仅要知道路怎么走,还要知道哪里的水可以喝,哪里的草可以吃,以防中毒。马帮中的马和人是荣辱与共、息息相关的,二者谁也离不开谁,那时马在人们的心中就是精灵的化身。

茶马古道上,处处透着惊险,行走在这条路上的马帮,他们把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敢于冒险的精神留在了茶马古道上。这条路上,有他们挥洒的汗,也有他们淌过的血,还有他们流过的泪,所有的痛苦与欢笑,都渗透到了古道上的每一颗石子里,每一株花草里,历经百世流传至今。不管是汩汩而流的河水,还是狂啸怒吼的江水,都无法磨灭他们曾经存在的痕迹,尽管如今的古道上没有了马帮的身影,但他们的后辈们延续着他们的生命,继承着他们的精神,继续存在着。

揭开岁月尘封的神秘面纱


这是一条完全用人和马的脚力踩踏出的道路。绵延盘旋在西南横断山脉的险峰急流之间,堪与北方丝绸之路媲美,这就是神秘而古老的茶马古道。新华社组织的三支报道小分队,将用一个半月左右的时间,分别沿滇藏和川藏两条线路进入西藏,并到达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走完茶马古道全程,通过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综合报道手段,揭开这条古道的神秘面纱。

茶马古道遥远而漫长,其艰险程度简直令人不可思议,艰险得让人们极少去接近它、认识它。这使得人们往往忽略或忘却了这条古道的存在。新华社茶马古道报道组学术顾问、云南大学教授木霁弘说。

而事实上,茶马古道与中国北方的丝绸之路同样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同为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沟通的主要通道。如今,丝绸之路早已蜚声中外,而茶马古道却长期尘封在逝去的沧桑岁月之中。

数千年的岁月在茶马古道积淀下了丰富的文化宝藏,但迄今为止,无论是历史学家,还是曾经走过古道的当事人,都没有为它留下完整的描述。为了探索茶马古道的奥秘,新华社不仅调动了滇、川、藏三个分社的精兵强将,由分社负责人带队出征,还动员了新华社驻南亚、东南亚的记者参与报道。

对茶马古道的全程踏访,其意义不亚于当年对丝绸之路的探求和推介,不仅可以激发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对人类文明也是积极的贡献。与新华社联动的一家广东媒体的编辑说,毕竟,茶马古道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人类记取。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6430.html

上一篇:古代茶与军事

下一篇:茶文化历史:明清茶文化的发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