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重量与7有什么特殊的因缘吗

2021-10-09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普洱茶重量与7有什么特殊的因缘吗”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一饼普洱茶的包装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个数字,357克。这固然是在标明茶饼的重量,但为什么不是350或400这样的整数呢?在普洱茶的包装方式上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定要用7块茶饼打造成一提茶,总是以7个饼为单位包装,后来也就有了七子饼之说,莫非普洱茶与七有着什么特殊的渊源?

走进中国的西南部,你可以看见无数的高山深谷,在走进这些大地的褶皱之间,你可以发现人类千百年来留下的密如蛛网的小路。这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穿行于四川、云南、西藏的山谷地带,像一层层天梯般,直达世界屋脊的茶马古道。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是茶叶和马帮成就了这条道路,但有谁知道,这条古道也曾成就了云南普洱茶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1866年一支法国探险队沿着越南湄公河入海口逆流而上,来到了中国境内的澜沧江流域。两年后,这次探险以失败告终,但随队的一位画家,路易-德拉波特却为我们留下了180多幅极为珍贵的铜版画。德拉波特的画作展示了140多年前,澜沧江流域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其中就有对茶马古道的描写。这可谓是茶马古道最早的图像资料了。

关于茶马古道最早的文字记载,人们则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樊绰写的《云南志》。它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于茶马古道形成的原因,今天的学术界有着许多解释,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云南的茶叶有关。

法国探险队在留下图像资料的同时,还留下了一本探险笔记,笔记中称这个地方为东方的普罗旺斯。图画中这座小城市外形很工整,很显然,当年是他的繁华秀丽,才让法国人有了东方的普罗旺斯这样的惊叹。今天我们在云南省普洱市的宁洱县,看到了一块石碑。石碑上记录了这样的文字:清道光年间普洱府城图。普洱府始建于1720年,如果将图画中的这座小城与石碑上的普洱府相比较,他们应该是同一座城市。其实,早在法国人到来前,普洱府早已胜名远方,这繁华也是与云南的茶叶密不可分。

在宁洱县保存着一座老宅院,本地人叫他转马楼,这里的主人当年就是靠茶叶发家致富的。一直以来,普洱地区就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大量茶叶都要从这里运往云南各地。再转运到云南以外的地区。历史上以普洱府为中心辐射的茶马古道就有六条。其中地位最重要的一条古道,是滇西后路茶马商道。这条路,经大理、丽江、涧塘、昌都、工布江达、林芝、拉萨、日喀则、尼泊尔,最终抵达印度。此路全长约3600多公里,是六条古道中,历史最悠久,形成最远的一条线。云南茶叶专家黄桂枢说:藏族离不开普洱茶,他们的马帮通过茶马古道从滇西的雪山上下来,从德钦到中甸到丽江,然后到大理下关。从景东下到普洱府驮茶,他们驮运下来的是一些山货、药材、皮张等,到这里来买上盐巴、驮运下去卖了换成茶叶,然后驮来这里压制,压制好了再运回去。

由此,人们可以想见,当年这条重要通道上的情景,一定和现在的高速公路一样,车水马龙,川流不息。这不是一条平坦的路,走出普洱府后,马队前方将是千山万壑,百般艰辛。对于赶马人来说,他们养家糊口或获取财富,都要仰仗马背上的茶叶。但在这条路上,要想让茶叶,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小的损失和最大的利润,从云南运送到西藏,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炮制好的茶叶,大都干燥松散,如果想让马匹多拉快跑,势必体积过大,沿途上会有诸多不便。

把茶叶压制成茶饼是一种最为古老的茶叶加工方式,加工出的茶叶叫紧压茶。在中国内地,这种加工方式据说宋代以后就开始渐渐消失。但在云南,至今还是茶叶的主要加工方式。千百年来,正是辗转在茶马古道上的茶叶运输,让这种古老的茶叶加工工艺保持到了现在,更让茶叶最原始的形态,一代代传承了下来。今天我们在茶叶店铺会看到,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是以散茶的形式销售,只有云南的普洱茶才会以砖、饼、砣的样子出现。

茶马古道不仅传承下来这种加工方式,固化了普洱茶的形状,还成全了她一个重要的数字,在一饼普洱茶的包装上,我们总能看到一个数字,357克。这固然是在标明茶饼的重量,但为什么不是350或400这样的整数呢?在普洱茶的包装方式上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定要用7块茶饼打造成一提茶,总是以7个饼为单位包装,后来也就有了七子饼之说,莫非普洱茶与七有着什么特殊的渊源?

在这里一条古道上,马驮着茶叶,人牵着马匹,一行就是上千公里,一走就是上千年,人对马的能力自然非常了解。一匹走长途山路的马,通常可以负重30公斤,这都是老马夫们总结出来的。为了保持马的平衡,人们会把这三十公斤的重量,平均分配在马背两边的箩筐里,一边15公斤。今天的人们发现,如果将7饼茶的重量加合起来,大约重为2.5公斤,那么六份这样的包装相加,重量刚好就是15公斤。由此看来,不是普洱茶与7有什么特殊的因缘,而是与马,与茶马古道有着不解的渊源。Cy316.COm

茶文化精选阅读

7部与茶叶有关的电影


以茶馆见证了一个时代的革命——《茶馆》(1982年)

导演:谢添

简介:说起有茶有针砭时弊,最先联想到电影的恐怕就是《茶馆》。本片曾获1983年第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文化部1982年优秀影片奖特别奖。

世纪之交,古老的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老态龙钟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六君子的鲜血无法阻止历史车轮的滚动,老北京城的上空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影片围绕这样背景下的一个京城茶馆——裕泰茶馆在三个历史时期的兴衰和其间交错出现的不同人物的命运,反映了旧社会人民所经历着的种种苦难。

影片《茶馆》在体现原著精神的时候,以生动的银幕形象,显示了一个人生真理:对待生活,斗争比妥协有出路,主人公“裕泰”老板王利发的生活道路,为这条真理作出生动的注释。

日本茶道祖师的悲歌——《利休》(1989年)

导演:敕使河原宏

简介:利休是日本著名的茶道祖师,但最终却因为理想与性格上的差异死在丰臣秀吉的手里,在茶道的历史上留下一抹血痕。这部电影丰满的塑造了利休,让大家了解这样一个日本茶道的始祖,拥有怎样的人生,又是怎样走向终结。

二战中的残酷和意式幽默——《和墨索里尼喝下午茶》(1999年)

导演:佛朗哥·泽菲雷里

简介:二战期间,一群不同文化背景的妇女每天都要到英国驻意大利使馆同大使夫人喝茶,本片讲的就是她们的故事。

影片中多次出现英国式茶饮的场面,并以茶具被摔坏表现平静生活的终结,故事本身不新鲜,甚至过于戏剧化,不过意式幽默将一切过度的drama调和得恰到好处,缺失的交代也显得不那么重要。战争的创伤、成长的苦难在人格坚韧之下无非都是无病呻吟的配角。

一杯绿茶的爱情——《绿茶》(2003年)

导演:张元

简介:姜文与赵薇主演的电影《绿茶》,可说是以茶释爱的代表作品。

不停相亲的比较文学专业女硕士吴芳(赵薇)每次和相亲对象约会时都会点一杯绿茶,在与新的相亲对象陈明亮(姜文)约会时,她告诉对方点绿茶的原因是曾被一名叫朗朗(赵薇)的女孩告知,从一杯茶可以预测一个人的爱情……

好了,可以去看看赵薇和姜文。

“人走茶凉”的完美演绎——《菊花茶》(2000年)

导演:金琛

简介:本片曾获上海和莫斯科大学生电影节奖。菊花茶,在影片中一直是条清晰的主线。电影本身讲的只是淡淡的爱情,但是两位主演的羁绊却延续了下去,这是起点,结局我们也已经知道。在时间的角度上,现实冰冷又强大,让人无奈。

人走茶凉,那句简单质朴的“有我呢”是否还时常会在耳畔回响……

产茶大镇的文艺小清新宣传片——《茶色生香》(2006年)

导演:孟奇

简介:《茶色生香》讲的故事发生在湖北产茶大镇——谷城五山镇。每年阳春三月,这里花红茶绿,人声鼎沸,茶叶的丰收让茶农们忙得喘不过气来。他们就跑到城里的劳动力市场找人来当采茶工,以质论价,按量付钱。

电影讲了发生在采茶期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对茶人爱情的演绎,反映了新时期茶园人的生活和思想,带有浓厚的地方广告色彩,不过通篇干净清新,轻松自然,算茶主题电影中的佳作。

颜值最高!看户田惠梨香和周渝民——《斗茶》(2008年)

导演:王也民

简介:据史料记载,“斗茶”,源于唐,而盛于宋,关于斗茶的作品早有留传于世者,如宋代茶人唐庚的《斗茶记》和同朝代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等。如今这一蕴含着中国千年茶文化的特殊竞技活动,被日本和台湾的影人合力搬上了大银幕,于是含有日本茶道文化的电影《斗茶》诞生了。

电影以陆羽和他的《茶经》开篇,黑瓷茶具泡黑金茶的斗茶场面穿插其中,将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融合在一起,结尾道出茶人真理:怎样才能做出最好的茶?

爱情与普洱茶


想了解《爱情与普洱茶》知识吗,丰富的《爱情与普洱茶》内容等你来看!

总是这样的喜欢喝茶,面前的一杯茶就像一个高深的井,有些神秘,又有些轻松,时而给人一种满足感。同时,我也是一个喜欢听歌的人,因为它能够带我走进感情世界里,或开心,或忧伤。

听着一首歌的时候,我会禁不住地想一个人,甚至会流下莫名的眼泪。同样,当我喝那么一杯茶的时候,也会不禁想起某些事,也会留上莫名的痛。如果人一旦经历了世间的沧桑,就如同那三泡后的茶,能够很从容地沉入杯底,以沉默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内心也就自然地接纳了一切。

记得三毛曾经说,第一道茶,是苦若生命,第二道茶,是甜如爱情,第三道茶,是淡若微风。不过,也有人说那是爱情的保质期,保持期也不过只有三个月,如果激情没有了,感情也就没有淡了。

曾经一个男孩子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孩一饼普洱茶,它的寓意就是他对她许下了一生的承诺。普洱茶代着着永恒,代表着坚定,男孩不会因岁月流失、女孩容颜消逝而转身离开。送给她普洱茶,就表示自己会更深度的爱着她,会更加的疼惜她。

是的,再好的普洱茶始终会有喝完的一天,爱情再美好也会有终结的一天,也许经过了生活的坎坷,岁月的磨砺,爱情没有了当初的激情,但那种永恒永在心底。

在我们的生活中,爱喝茶的人很多,但真正会品茶的人却很少能够遇到。所以,当我们遇到爱情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品读,一旦错过也就再也回不来了。

关于本文《爱情与普洱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乾隆与普洱茶


乾隆为茶营造的空间,已经构筑为饶有趣味的缅想之地,并持续发酵为在场重大的历史事件。一首茶诗和一句与普洱茶相关的话,也宛如破茧而出的蝴蝶,随便舞动下轻盈的翅膀,就释放出巨大的魔力,引发一场茶界的话语海啸。

2006年,先是韩国学者姜育发在台湾刊发了一篇论文《清代北京上流社会普洱茶海外史稿》,文中引述了大量罕见的韩国史料佐证普洱茶在清代士大夫交往中的价值,弥补了普洱茶在汉语中的诗文唱和空白,震惊业界。然而这种阅读的喜悦,却因文章结尾落脚处乾隆一首题为《烹雪》的诗而冲淡,四句独有普洱号刚坚,清标未足夸雀舌。点成一碗金荃露,品泉陆羽应惭拙消磨了那些充杂汗水的馆驿行程记录,把普洱茶带入了皇宫大院之中。

皇帝诗文普洱茶,洗刷了普洱茶从未被钦定的历史,云南学者黄桂枢继而作《乾隆皇帝品吟普洱茶诗的搜集考证研究》,先后发表于《普洱》、《云南普洱茶》、《民族茶文化》,吸引了钱时霖、丁以寿等诸多学者参与辨析,一时之间,普洱茶挤入了龙井一类的御口名茶之列,不再粗枝大叶。

最先窥得信息的人,把乾隆对普洱茶的表彰作为秘闻讲述给那些喝普洱茶的入门汉,一直以来,皇帝才是土特产最大的推销员。

2007年,这是一个与普洱茶有关的年份。

文化界,《战争与和平》中写道普洱茶被证实为一个笑话,所谓的冬饮普洱,夏饮龙井也被证伪,那不过是老舍从傅仪处听来的传闻。无数学者、茶商的加入,让普洱茶不堪其重,终于在国家播音员的宣判中,崩盘了!

与龙井、铁观音,甚至与其他任何一种名茶不同,普洱茶从一诞生开始就与大雅文化无关,它出现的日常场景,只是普通百姓家的火塘边,或是碎身在酥油、奶水里。

建国后的茶叶江山划分,普洱茶再次被归类在黑茶之列,云南与湖南、广西等地的黑茶与美学无关,这类边茶的价值和意义,只会出现在守边大臣的奏折、内阁与皇帝的对答中,捍卫着中国版图上最大面积的领土和最稀疏的人群。

那一年,云南思茅改名普洱,深藏在皇宫里的人头贡茶被声势浩大的迎回故里,之前,马帮进京。北上与南下,普洱茶联接着边疆与京畿,茶叶脱离了山林,成为国是。自唐以来,茶叶与边疆就意味着礼仪与版图,民族与民生就在其中。

尽管从西周时代,茶就现身于典籍中,随后也曾诗意地从两汉、三国、魏晋等历代文本中穿行,但其留下的痕迹何其轻盈,以至要耗费陆羽毕年精力才可以考证出来。作为茶学的集大成者与开创者,陆羽和他的《茶经》在其所处的年代便已成为茶界的圭臬,唐、宋、元、明、清,千年之久,才子如过江之卿,然而他们每每企图跨越陆羽这座珠峰,尝试重构茶学的努力最后都如同一场笑话。但,乾隆还是要比一比。

那个叫爱新觉罗弘历的人,写诗4万余首,其中茶诗300多首,可有一句比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然而,我们要面对的确实一位数字老人,他有十全武功,他六下江南,他在位63年,建了近20个茶舍,独创三清茶,甚至连他的长寿都被附会到与饮茶有关。这一切都让批评与审美的图景无比艰难,我们到底会被带往何方?

普洱茶与西藏的关系


长期以来,普洱茶成为思茅、西双版纳各族人民与内地各族人民密切联系的经济媒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普洱茶在与西藏人民的政治经济联系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康藏地区自古以畜牧为主,以牛乳制酥油为主要食品之一。《新唐书吐蕃传》所说藏族饮用羹酪,就是酥油茶。用茶水熬酥油作为食品.因为茶叶有助消健胃,去脂解腻、散热解渴的作用,所以茶为藏胞不可缺少的饮料。《明史朵甘传》说,其地皆肉食,倚茶为命。历代由内地供藏胞茶叶,而藏族向内地输送马匹,即所谓摘山之产,易厩之良。普洱茶行销藏族地区的年代很早,到明代已很发达。明末云南各族人民坚持抗清斗争达十七年之久,以至对藏区供应的茶叶减少。清兵入滇后,藏胞即来交涉茶马贸易。

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北胜(永胜)边外达赖喇麻,干部台吉以云南平定,遣使邓几墨勒根赍方物求于北胜川互市茶马。就在这一年十月在北胜川开茶市以藏马易普洱茶。后来,丽江府改设流官且交道方便,茶市改设丽江。藏族商人每年自夏历九月至次年春赶马到丽江领茶引赴普洱贩茶。从丽江经景东至思茅,马帮结队,络绎于途,每年贸易额达五百万斤之多。同时汉族、白族、纳西族商人也从普洱贩茶供应藏族地区。茶马互市不仅把西藏和云南在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对于维护祖国统一也有很大作用。明万历年间,王庭相作《严茶议》说: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是则山林茶木之叶,而关国家政体之大,经君子,固不可不以为重而议处之地也。自清代中后期以来,西藏对茶叶的需要主要由四川、云南供给,主要在打箭炉中转。因此入藏的茶叶,统称为边茶。

由于普洱茶外形紧结,内质细嫩,味纯回甘,香高耐泡,非常适合藏胞口味。藏胞长期饮用,形成对普洱茶的偏好。因此有藏人非车佛茶不过瘾之说。英国印度总督海士廷格派间谍藏活动,就曾运锡兰茶到西藏,企图取代普洱茶。因不合口味,藏胞拒绝购买。1904年英国派兵侵入西藏,同时运入印度茶强迫藏民饮用,也遭到拒绝。为适合藏民口味,就盗窃普洱茶茶种在大吉岭种植,并在西里古里(Siliguri)秘密仿制佛海茶,无耻伪造佛海茶商标,运至噶伦堡混销,但外表相似本质不同,藏胞还是没有受骗。云南茶叶主要是由民族资本的商号在思茅,佛海、易武等地设厂加工,并负责运销。民国初年,思茅有茶号22家。云南的茶商与厂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各自的特点,并创造了优质名牌产品。例如在西藏享有盛名的恒盛公紧茶,水昌祥藏庄茶,洪盛祥紧茶与砖茶,深受藏胞喜爱.尽管云南茶来路遥远,运输费用超过茶叶自身的价值,因而价格较高,但藏胞宁可吃滇茶。早在光绪年间便从事对西藏的茶叶贸易的恒盛公,专门加工揉制销西藏的紧茶,设在勐海的茶厂一年产茶二万包左右。恒盛公茶厂原在思茅,移到勐海建厂后,一度改变商标,为藏胞怀疑,销量锐减,便又恢复老招牌,在每沱茶内,仍揉进一白棉纸,纸上印有思茅恒盛公字样,才又恢复了销路。

本世纪初,丽江商人杨守其开通了从勐海经缅甸转印度到西藏的新茶叶路。由于可资火车,轮船,运输时间缩短而成本降低。成本降低,使普洱茶在西藏的竞争力加强,扩大了销路,推动了生产。恒盛公茶厂建立之时,每年产紧茶二千包,到抗日战争前发展至二万包。从勐海出境销藏的边茶1935年为13729.7担,1936年16043.8担,1937年为90106担.而1944年,印度销西藏的茶仅850担。

朱元璋与普洱茶的趣闻


唐宋时期,斗茶活动风行天下,以此为乐。而当时国内各地出产的茶叶绝大部分都是蒸而饼之、蒸而团之的,工艺流程很是讲究,资源投入甚大,颇为奢侈。那现在为什么只剩下普洱茶(及其他个别茶种)保留饼、团等各种形状呢?这其中的趣闻还要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了。

话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原是草根出身,儿时放牛,后出家当和尚,还行过乞,生活非常穷苦,是十足的屌丝。他看着当时人们的各种奢侈生活极不顺眼,心中很是反感。其中就包括斗茶,他认为茶农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制作饼茶、团茶,而达官贵人们花费大量的金钱来斗茶玩乐的生活方式是错误的,是对资源的一种挥霍。

于是朱元璋在逆袭成功,当上了皇帝之后,废团茶兴散茶的新政就出台了。公元1391年,朱元璋一旨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让当时的斗茶之风一扫而去。贡茶改革很快在各地实施,并由此带动了社会风气向平实朴素的转变。于是,国内的各种茶叶都跟着改头换面了。

在这次改革浪潮中,由于普洱茶产于云南,地处偏远,文化迥异,新政的实施鞭长莫及,普洱茶饼、团等各种形状的工艺才得以保留至今,值得庆幸。

普洱茶的历史与本身


夏日,雷阵雨的午后。

走进茶庄,各种精美的茶器在茶水的清润中,安静地呼吸。荷叶茶的清香,龙井的淡雅,铁观音的奶香从各个角落沁入心扉。而最受欢迎的还是普洱茶,古朴简约的棉纸包装,橙红亮丽的色调,醇厚爽滑的味道,使人在这样的午后身心愉悦。

千年普洱据说,早在武王伐纣时期,云南种茶先民濮人已经献茶给周武王,只是还没有普洱茶这一名称。

三国时期,随诸葛亮南征的北土士兵,行走在远古的西双版纳密林中,山中烟瘴迷漫,野兽毒虫,瘟疫疾病随时都能置人于死地。一日,诸葛亮梦见白发老人托梦,顿悟出以茶祛病的方法。于是就取用南糯山的一种树叶煮水给士兵喝,征南大军才得安然无恙!这种树叶就是南方之嘉木普洱古茶树的叶子。后来,诸葛亮把识茶种茶的技艺传授给当地的土着人现在的布朗、德昂、瓦族等少数民族的祖先。诸葛亮也由此被尊奉为茶祖。

普洱(Puer)为古地名,源于当地哈尼族语,普为寨,洱为水湾,普洱即水湾寨的意思。

唐代的普洱茶,还没有经过精细的加工,是后来普茶的初期形态。

宋代,茶的品饮开始走精致化路线。皇宫贵族论茶品茶,宋徽宗更是茶迷一族,曾着有《大观茶论》一书。

普洱茶各个时期名称也有所差别,唐时名为步日,元朝时称为普茶,明万历年间定为普洱茶,极盛于清。

可以喝的古董一杯年份久远的普洱茶,珍藏过往岁月的精华,品尝时光沉淀的滋味。喝茶是中国人的国粹,它历来以新为贵。普洱茶却颠覆了这种定律,越陈的普洱茶,香气越醇厚,口感越丰富,因此,它成了可以喝的古董!

于是,收藏普洱茶成为茶界的时尚。对于茶客,源于对茶的热爱和迷恋,收藏成为一种精神需求。但是对于茶商,收藏普洱茶,提升其增值空间,将岁月典当成钞票,则成为他们的主要目的。

在对老普洱的痴迷中,市场顿时鱼龙混杂,如何鉴别普洱茶的年份一时成为难题。有多少人被欺骗已经无法估算。自2004年开始,市场逐渐规范,每份普洱茶包装都标有生产年份,但不排除有商家用旧包装包新茶。也正是基于此,才会有茶友亲自奔赴云南,寻找真正的陈年普洱。

古董一词使普洱茶笼罩了一圈神秘的光环,2001年,普洱茶在市面上还只是布衣一族。随后的几年里,普洱茶开始被疯狂的炒作,激发诸多茶商,茶友的好奇心。于是有了2006年,2007年普洱茶的大量囤积,竞拍。几十块钱的普洱茶可以炒到几千甚至上万的价格。但是,这些普洱茶并没有真正被市场消费,它只是在茶商手里来来回回的倒,身价翻了几十倍后,回到原点。囤积的结果不言而喻,普洱茶的市场需求加大,致使其身价进一步被抬高。人们品尝普洱茶,也许不再源于内心的热爱,而只是盲目地追求时尚。

特立独行的茶中之王即便是炒作,普洱茶也拥有诸多炒作的资本。

普洱是黑茶吗?不!难道普洱是绿茶?关于普洱茶的归属,众说纷纭。

茶分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六大类。普洱究竟归属这六大类中的哪一种,至今没有统一的答案,这主要是源于它独特的发酵方式。也许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本性才给予了今天的普洱茶别样的气质。

普洱茶融霸气,温和于一体。产于班樟山的普洱茶,具有霸道的气质,入口,丹田气上翻,发汗,味道厚重,品者在瞬间有王者之激情,故有班樟为王的美誉。产于易武山的普洱茶,气质则温和婉约,如王后般高贵祥和,故有易武为后一说。《本草纲目》记载了其保健功效,清热,解毒,消暑等,它的抗衰老功能在各类茶中更是首屈一指。

普洱茶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喝了普洱茶,百毒不侵,或者说药到病除,这绝不可能!有商家对于被神话的普洱茶坦言到。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个真实的普洱茶!被妖魔化后的普洱茶曾经横行于市,赚足了荣誉和钞票。但是,它更有理由以一种真实的面目,面对大千世界,经受岁月的打磨,才能无愧于古董的美称。

爱普洱的人,会珍惜生活的每一刻。因为一杯普洱茶,可以陪你一起诉说光阴,那些快乐的,悲伤的,都已被远远地甩给过去,回忆起来都像手中的这杯普洱茶一样,沉淀了岁月的精华,醇厚而甘甜,最终珍藏成为永恒的亲切的怀念。

普洱茶与原始宗教


茶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思普区是普洱茶乡,在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居住著哈尼、彝、傣、拉祜、佤、布朗、基诺、回、瑶、傈僳、白、苗、壮、汉等十四种世居民族,千百年来,由于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形成的虚幻反映等多种因素,在民间产生了各种超自然神灵崇拜的原始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因普洱茶具有敬献、养心、解渴、提神、消食、明目、解毒、保健等功能,在各种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故本土生产的普洱茶增派上了好用场。

思茅区昔日的原始宗教有哈尼族原始宗教、彝族原始宗教、傣族原始宗教、拉祜族原始宗教、佤族原始宗教、布郎族原始宗教等。原始宗教是一种古老的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认为万物有灵,除崇拜祖先外,还以树木、山、水、火、风、雪等作为崇拜对象。除此之外,拉祜族还有图腾(葫芦)崇拜,佤族有木鼓(女神)崇拜等。这此祭祀活动由各民族的祭司、巫师(哈尼族称“白母”或“具牟”)、毕摩(彝族称“苏尼”或“苏耶”)、魔巴(拉祜族巫师之称,大魔巴称“安恩格”,小巫师称“周比”)、窝朗(佤族祭司之称,或稍“芒那客绕”)等来主持。

思普区的哈尼族认为龙神最大的保护神,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为最隆重。农历一月,各村寨都聚集在龙树林中杀猪祭祀,并供献酒、茶、饭、花、果等,祈求龙神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祭礼要献“五供品”,茶是其中之一。江城、墨江的哈尼族支系人家家都供祖先家神,一般供三代,每年供献二次,第一次在过年杀猪天(属龙日)供茶,家人用一大碗猪肉、肝和三碗米、三碗酒、三碗茶又及一些槟榔、草烟献在家神下,掌家人面对神位跪拜念咒语,祈求祖先保佑,免遭灾难。家人过大年吃饭前,要用猪肉,肝及烟、酒、茶、米供祖宗,当家人念完祝祠后,将供品每样取一点泼洒在门外。江城、黑江的哈尼族切地人信仰多神,崇拜较深的是家神,称“朱戈”,每逢节日和喜庆日子献祭,供奉两代人,即家长的祖辈和父辈,献祭物品有饭、酒、茶和鲜花。家神“朱戈”没有偶象。只是象征性的钉一棵小椿在家里中柱上。切地人杀猪过年时,猪拴紧后要用一些米和茶到掌家人住的卧房中柱前献祭家神“朱戈”,祈祷完后,由庭主妇拿一些茶、米和清水抛散在猪身上祝念“明年换个更大更胖的来”,祝语后才杀。澜沧的哈尼族僾尼人过春节时要杀一只鸡,盛一碗饭,倒一杯茶水献祭家神。普洱县一带的哈尼族布都支系人每年正月,全寨人都要择日在龙神树脚下祭龙过龙巴节。祭龙时于天亮前备办好的三碗米饭、三个染红的熟鸡蛋,三杯清酒、三杯茶水、六柱香火和一只小公鸡,趁着夜幕到石岩脚下背神,天亮后,各家各户都要到神树脚下献饭。农历六月十五到三十日,要选择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叫谷魂,备好一碗糯米饭,一个熟鸡蛋,三杯清酒、三杯茶水、六柱香火,几根红线,到自己的田边献祭,把酒和茶水洒在田上,把红线拴在稻杆上,再用镰刀把拴了线的稻杆割下,连同斋饭一起收进箩里,点着香火叫谷魂回家。墨江、普洱的哈尼族布孔支系人农历冬月过“米色扎”(新年)节时,要杀猪献祭家神,杀猪前要用米、茶、酒献给肥猪,猪肉煮熟后要拿些肝、肠、茶、酒、米和饭菜各放成两碗,加两双筷子,由家长拿到卧床上献祭。祖先家神每年在“嘎特特”(扎龙巴门)后的第十三天,人们要在“普麻波”(供爹龙兔神的大古树)下举行“爹龙兔”献祭活动,将煮熟的猪肉、鸡内在“普麻波”(龙树)下搭起祭台,把猪、鸡肉、米饭、茶、酒、染红的鸡蛋等祭品摆上,由“普麻阿布”(主祭人)领着大家祈祷神灵。墨江的哈尼族西摩洛支系人农历二月初,祭头龙的第一天,众人集中在龙林内的龙石前面,摆上烟酒茶和糯米饭、熟鸡蛋,由龙头念咒语祈求神灵保佑平安。

思普区的彝族每年正月初一要祭献祖先,景东蒙化支系人二月六、七、八三天,由老人端一斋盘,盛上一碗饭,一个鸡蛋,一根穿着针的红线,一杯酒、一杯茶水、一只猪脚在房屋周围点名叫全家人的魂回来。

澜沧傣族傣绷支系人相信人有魂魄护佑,人生病、体弱是丢魂落魄的原因,要请老人把魂叫回来,叫魂时用蜡烛一对,鸡蛋一个、米一碗、沙子一碗、芭蕉一个、糖、茶、菜各一些摆设在小篾桌上作为贡品。家属有时做了不好的梦,梦见死者托梦之类时,就送些饭菜、茶叶、芭蕉、草烟、槟榔等到佛寺里赕献,请佛爷念经。

澜沧拉祜族信仰万物有灵,其中的寨神是主宰全寨人的神,多数村寨盖有神址,拉祜语称“母耶”(意为跳歌地方),每年正月初二,全寨人集中在“母耶”处跳芦笙舞,舞场中心放有桌子,桌上放有一箩稻谷,旁边点着蜡烛,烧着香火,摆上酒和茶水,人们边跳边唱边喝。纵情欢乐,过完年后,每户要分一点跳舞朝贺过的谷子,放到自己家的谷种上面,以祈求寨神保佑庄稼长得好。

西盟佤族在佤历九至十月份,相当于西历7至8月间,要举行迎新谷节,佤语称“列伯耿奥”,既是节庆活动,也是宗教祭祀,它源于佤族对谷魂、棉魂和祖魂的崇拜。迎新谷节要吃“神餐”,要摆祭坛,祭坛上放置有茶叶、棉线、钱币、米、米酒、老鼠头、鱼头、蟋蟀、鸡头和少许的碎肉,由祭司虔诚地进行祈祷。祭司念的《新谷颂辞》中有一段祷辞是:“先称沙为父,后称粟为母;阿达是茶叶,阿奶是棉花。”阿达是佤语,有几种意思:爷爷、长者、神灵。在《树神祭神》中也有记载:“野茶先生芽,盐婆淌口水;谷子长大了,芭蕉发新棚。”

澜沧布朗族崇拜他们的种茶祖先叭岩冷,是叭岩冷率领布朗族种植茶叶的,在布朗族地方史《奔闷》中有记载,在布朗族《祖先歌》中也有唱段,“叭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叭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村,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拐棍。”曼景、芒洪及周围的五个布朗族寨,寨民都是叭岩冷属民的后裔,他们共同祭献叭岩冷,1950年以前,每年祭一次,到曼景上寨后山,原叭岩冷居住的遗址处作祭献,时间在六月初七,祭祀期间,人们不能下地生产劳动,外寨的人也不得进寨。

盛唐、南诏与普洱茶


很多普洱茶史的研究者在提到《蛮书》时,只注意到了"茶出银生城界诸山",他们只注意到了地域概念----什么地方产茶。而忽视了其它四个重要的环节:

加工工艺、品饮习俗

民族:蒙舍蛮

历史背景:盛唐与南昭国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我们会获得许多有趣的结论。

关于蒙舍蛮

秦汉以来,云南为益州郡,而益州包含滇与巴蜀之地,益州郡为益州的一部分。据《滇考》载,"汉武帝平滇,初置益州郡,益州刺史治成都,兼理滇、蜀。至三国,诸葛亮南征,破孟获平南中,改益州郡为建宁,以别于益州之名。诸葛亮班师,立南征碑纪念其功绩,立铁柱镇诸蛮,后分设建宁、兴古、永昌、云南四郡,"永昌"即现在的保山、临沧地区及德宏州。"云南"为现在的大理地区。

永昌以其悠久的哀牢文化孕育了蒙舍诏。"诏"者王也,据《云南志》载,蒙舍诏自言源于永昌沙壹,而永昌的哀牢人有北迁至巍山者,久而久之,与原居此地的昆明人融合始称为"蒙舍蛮".巍山也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诏发源之圣地。南诏初期,滇西有六诏,蒙舍诏在其它五诏之南,所以称为南诏。

唐王朝为了遏制吐蕃势力,采取了扶持地方势力的策略,永昌与吐蕃最为接近,蒙舍诏自然就获得了青睐与大力扶持。经过一系列的征战与兼并,在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统一洱海为中心的滇西地区,唐册封皮罗格为云南王,天宝七载,阎罗凤册袭云南王。随后,阎罗凤奉唐朝之命,兼并滇池区,统一云南。贞元十年,唐置云南安抚使司,并册封异牟寻为云南安抚使司的土长-----南诏王,至此南诏称雄于中国西南边疆。

关于银生城界诸山与云南古茶区

《蛮书》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而后来的《普洱府志》又云: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以自唐时。这划定了普洱茶大致的产地范围。据《蛮书》的历史背景,银生为南昭国的八大行政区之一银生节度,也称开南节度,银生城为现在的思茅地区景东县,开南城则位于现在的景东县文井乡开南村,银生节度辖区为:西双版纳、思茅,另外还有临沧的部分地区。

南昭政权的行政辖区:十赕区(贞元十年前后为六赕)为南昭的直辖区(洱海地区);永昌节度(保山、临沧地区及德宏州);银生节度亦称开南节度(银生城为思茅景东县,银生节度含思茅、西双版纳诸地,以及临沧的部分地区);弄栋节度(今楚雄、姚安等地区),其下有会川都督(会理至大渡河一带);宁北节度,后改剑川节度(包括洱源、剑川、鹤庆、兰坪等地);丽水节度(伊洛瓦底江上游两岸);铁桥节度(迪庆、丽江地区及盐边诸地);拓东节度(昆明、曲靖、昭通),其下辖通海都督(红河、文山).

关于"西蕃之用普茶,以自唐时",说明云南与藏族地区的普洱茶贸易,始于唐朝云南地方政权的南昭国时期。而此时期的八大行政区中,十赕区(洱海地区,今大理下关地区)为直属区;铁桥节度为今迪庆、丽江地区及盐边诸地,铁桥节度的主要民族为么些、西蕃。通过十赕区、铁桥节度的普洱茶贸易之路,也就是着名的"大理、丽江、迪庆、西藏"茶马古道之一,目前为大家所周知。

南诏在统一洱海区与滇池地区后,与唐朝的交往,即通过拓东节度(玉溪、昆明、曲靖、昭通)的滇、川、藏及滇、川、长安的古道,是另外一条重要的茶马古道。

由于蒙舍诏从永昌到巍山,再到洱海,建立以大理为都的南诏国,加之,后来段氏大理国的传承,银生节度、永昌节度以及巍山地区,自然都成了云南产茶与制茶的重要区域。从临沧地区发现众多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甚至在离南诏发源地----巍山不远的南涧县保华拥正乡都发现了野生大茶树群落,可以说明这一点。

总之,南诏以来的云南古茶区,包含了西双版纳、思茅、临沧、保山、德宏及大理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现在也都是普洱茶的重要产区,只是清朝置普洱府辖西双版纳、思茅以来,这两地的名气稍大而已。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4883.html

上一篇:论茶宴

下一篇:普洱府城茶庄商号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