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明前茶什么时候采摘

2021-10-09

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同时,由于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明前茶、雨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雨前茶”是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细嫩品质好,雨前茶品质尚好,谷雨后立夏前的茶叶一般较粗老,品质较差。M.cy316.cOm

采摘时间

很多人笼统地认为明前茶就是清明节采摘、制作的茶。其实不然,明前茶是我国长江流域江南茶区按节气对不同阶段春茶的称呼,主要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南部、江苏南部以及湖北南部等。明前茶主要的品类是绿茶及少量的红茶,而像铁观音、大红袍、普洱等不存在明前茶。

我国产茶区域的分布,根据气候差异可分为西南茶区(包括贵州、云南、四川)、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江北茶区(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江南茶区。其中江南茶区为我国茶叶的主产区,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3。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一些中国传统名茶都产自这个区域。

从这个角度来说,消费者可以很容易辨别明前茶,明前茶主要产区是江南茶区。而来自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福建、海南等地区的春茶虽然是清明节前采制,也不能称之为明前茶。

因为西南茶区和华南茶区的大部分区域地处中国南部,开春气温回升早,每年往往是在中国传统春节时就已经开始采茶,待到清明时,采摘茶叶已近两个月。而江北茶区由于气候原因如河南、山东等地往往在清明节后才开始采制,因此也无所谓明前茶。同样的道理,“雨前茶”是指江南茶区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

采摘部位

有一种偏向,误认为茶叶越早越好、越嫩越好,甚至只采一个单芽。实际上,优质茶叶,并非越嫩越好,采摘幼嫩细小的单个茶芽制成的芽茶,外形确实美观,但就内含物的丰富程度而言,是不及一芽一、二叶的。所以有着悠久的历史的龙井茶,其特级茶的原料就是一芽一、二叶,从不采摘单芽作为原料的。

小编推荐

2017年明前茶什么时候上市?


昐啊昐啊~终于要盼到一年一度的明前绿茶快上市的时间了!马上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是踏青、祭拜先人时节,但对于爱茶之人确是一年只有一次的盛宴,苦等一年的明前春茶即将上市。

明前春茶又叫“明前茶”,指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明前茶素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虽然有些夸张,不过面对高端明前茶动辄上千元的价格,确实让很多茶友望而却步。

明前茶价格高但并不代表会“无人问津”,相反,明前茶总是和“稀缺”、“紧俏”这样的词相关联,往往很多茶友都密切关注着茶厂的动态,很多明前茶还没走出茶厂就被茶友抢购一空。

就以龙井为例,龙井有早晚之分,以前只有春芽才做龙井,采摘期从清明前一直到谷雨,只才一季,5月1日结束了,夏秋茶是不做龙井的。

现代的“西湖龙井”每个春季分4次采摘,清明前采的头茶称为“明前茶”,其嫩芽像莲心,所以也称“莲心”,按特级“龙井”的标准,0.5千克炒制出来的“莲心”至少有6万左右的嫩芽。

谷雨前采摘的叫“雨前茶”,又称“二春茶”;立夏之际的叫“三春茶”,此时茶芽发育较大,附叶两瓣,形似雀舌,所以又叫“雀舌”;“三春茶”采过之后一个月再采叫“回春茶”,这时茶的叶子已成片,并附带茶梗,所以也叫“梗片”,其品质已不如前三种。

至于明前茶上市时间不妨参考2015年的,可以大致的了解上市时间

早春的绿茶因量少质优,尤其是明前茶尤其稀缺。而绿茶的每年上市时间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和采摘制作的需求不同,每年上市时间又略有不同。

“明前茶”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二)


作为宋茶代表的龙凤团茶,不仅寻常百姓喝不到,即使是朝廷官员乃至皇室成员,用茶也有明确规定。

有一年宋仁宗得了小团茶特别宝贝,赏赐中书省、枢密院的高官,居然只舍得“四人共赐一饼”!

皇帝舍不得以茶赏赐大臣,大臣们也就越发以茶为宝。即使是以欧阳修在朝中的地位,想得到一块龙凤团茶也很困难。

宋代的斗茶游戏风靡朝野,其中斗茶时最高级的茶就是出自北苑贡焙的明前茶,这对于民间茶叶消费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于是,到宋朝为止,明前茶已经成为集养廉、风雅、养生、养性、敬神、尊上、奢侈、审美等符号于一身的特殊消费品。

不过到了明朝,人们开始推崇雨前茶。

清明节后,谷雨节前采摘的茶,称“雨前茶”。

雨前茶,带着春天浓烈的气息,胜在鲜爽,一口下去,内蕴十足,对口腔是更剧烈的拦击,回甘似波浪层层叠涌。

明朝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令各地贡茶“采芽以进”。

这是中国茶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唐宋以来团饼茶的文化突然从汉族人的生活中消失了,一起消失的当然还有团饼茶的生产工艺及品饮方法。

在唐宋时期,饮茶时都是连茶粉一起喝的,尤其是宋朝,茶汤中茶粉的用量比较多。

这样的饮法,一定会觉得明前茶的味道比较甘美,而清明以后生产的茶味道就比较苦涩了。

明朝的芽茶则是放入杯中冲泡,只饮茶汤,不吃茶叶,早春的茶就会觉得味道偏淡。

所以明朝人总是强调明前茶味欠足,而雨前茶味道恰到好处。

至于现代,人们喝“明前茶”,大多是为了尝鲜儿。

“清明”前开采的芽叶细嫩,所含的茶氨酸含量较高。茶氨酸,正是茶叶喝起来“鲜”的重要因子。

或许有人觉得明前茶喝着口味淡,但它甜啊~

明前茶的茶叶中,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而一些可溶性糖类和部分氨基酸含量较高,甜味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苦味,使得茶叶入口香高而味醇。

“明前茶”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一)


在江南茶区,清明前采摘的茶,称“明前茶”。

明前茶,带着些许初春的寒意,稍显高冷,却十足有让人惊艳的本事,香气喷薄而出,舌尖感触更香甜醇滑。

清明前采摘的茶叶品质高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相应地,它的卖价也比较高。

一些名茶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每斤价格甚至高达6000~8000元,其他一些地方名茶的市场价每斤也在800元以上。也因此,茶圈一直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明前茶究竟贵得有没有道理?它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备受推崇的呢?

事实上,直到汉末,人们对茶的认识基本上还停留在解渴与养生(茶的药用价值)两个方面。

魏晋时期,饮茶开始兴盛,但那会的人们并没有“贵春茶”的概念。采茶的主要时间也不在春天,而是在初秋。

那么,“明前茶”概念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

这还要从唐代开始说起。

在唐代,人们普遍认为采制时间越早,茶的质量越好。

苏敬、李勋在《新修本草》说:“苦荼,三月三日采,阴干。”

三月三日在唐代是一个合并了上巳、寒食的节日,大约在清明前不远。宋后,上巳、寒食与清明节三合为一,大多数地方就只过清明了。

因而在过去,清明是一个茶叶采制节点。时人普遍认为清明前采制的茶叶质量最佳。

自唐代起开始实行贡茶制度,专为皇家的清明祭祀和分赏所用。明前茶地位的上升主要应是受祭祀的影响。

茶用于祭祀的历史比较早,但对茶的地位产生重大影响的应是南齐武帝的那道诏书。

《南齐书·武帝本纪》载:“我灵上慎勿以牲为祭,唯设饼、荼饮、干饭、酒脯而已,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齐武帝是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他的本意不是出于对茶的推崇,但客观上提升了茶在生活中的地位。从此以后,茶就成为祭祀中不可缺少的祭品。

而在众多祭祀中,与国计民生直接相关的就是清明祭祖大典。

唐代清明贡茶的主要生产基地在江苏宜兴等地,从路程上看,立春后采茶、制茶,一路舟车送到长安,正好可以赶上清明的祭祀活动。

李郢的《茶山贡焙歌》:“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极清明宴”,很明确地说春贡是为了赶上清明宴,而这清明宴与清明祭祀是直接相关的。

在这样的氛围中,清明成为茶叶生产中一个带有特异功能的日子。又因为祭祀与贡茶的关系,明前茶比普通的茶叶多了一个奢华的符号。

明前贡茶在宋代开始逐渐趋于奢侈。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4877.html

上一篇:什么是明前茶

下一篇:明前茶什么时候上市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