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鉴别百科:通过叶底简单辨别好茶的方法!

2021-09-14

在茶叶店买茶,摸不清行情的时候,老板会吹得唾沫横飞,一不小心,你就被糊弄了。但是,如果你莞尔一笑,淡定地对老板说一句:“给我看下叶底。”老板立马老老实实拿出好货任君挑选。

是的,叶底就是这么神奇的东西,简单粗暴又实用,跟我们一起,分七个标准,手把手教你如何看叶底来判别好茶哦。

名词解释一:叶底

叶底,顾名思义,就是在冲泡结束之后,杯中剩下的茶叶。更通俗的名字就是——茶渣。

名词解释二:看叶底

看叶底就是将泡过的茶叶倒入叶底盘或杯盖中,通过观察其嫩度、匀度、色泽,以及其他可以通过叶底看到的茶叶特征,从而判断出茶叶的实际品质。

特别提醒:看叶底前你要做的,就是妥妥当当地把将冲泡过的茶叶倒入专用的叶底盘(也可以是杯盖等平面物体)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细碎的、粘在杯壁、杯底和杯盖的茶叶倒干净。当然了,要拌匀、铺开、揿平,这才能算是全面客观地做好了准备工作。

要说喝出茶的好坏,什么粘稠、内质、高香、回甘,太玄乎了,一般的小白或者功力不深的没个经年累月真的不好掌握。叶底是茶叶品评的一种常用术语,说的就是茶渣,干茶经开水冲泡后所展开的叶片。

叶底起泡

叶底起泡,是茶叶冲泡后会看到叶片上有小的气泡。通常是茶叶受到高温而导致的。

对大多数茶类而言,叶底起泡是茶叶的工艺有瑕疵或出现问题,但是对有些茶而言,这反而是好的工艺体现。比如岩茶和部分黄茶。

蛤蟆背

一般是形容乌龙茶干茶、叶底的用语,多见于武夷岩茶。

一般干茶是茶叶叶背起蛙皮状的沙粒白点,叶底是蛙皮状泡泡。

“蛤蟆背”是传统型的岩茶经过“漫长”的焙火后,起的小泡点。书上所提到的“叶面呈蛙皮状沙粒白点”,一般是针对干茶来说的,并且这个特征在青褐的干茶条索上不仔细看,极难发现。

鱼子泡

茶叶干茶大小如鱼子大小的烫斑,叶底则呈现小气泡。

由于多数黄茶要求高火香,所以在干燥时会进行高温烘炒,而鱼子泡一般便是指茶叶因高温而导致烫斑。

黑焦

冲泡后,叶片上出现明显的焦黑炭化的现象,或在叶片上,或是细小的黑点。这样的叶底一般还会伴有糊味甚至焦味。

此类情况是高温造成的,而且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工艺不到位了。这种情况在绿茶中会常见到。

丝瓜瓤

丝瓜瓤,多用于描绘黑茶干茶叶底或者干茶外形。其表现为茶叶主脉和叶肉分离,侧脉裸露的样子,看起来很像丝瓜瓤。

通常此类情况是渥堆过度造成的。

2、看叶面展开度

冲泡后茶叶逐次开展最后能完全舒展开,这样的茶叶就是制造技术良好、陈化期稳定,通常冲泡次数亦多。

冲泡后很快开展的茶叶,大都是粗老之茶菁,条索不紧结,一般不耐泡。

叶面不开展或冲泡多次仍只有小程度开展的茶叶,则是制造过程失败或陈期时间环境不好。或者被高温焙火,叶面绒毛会掉落,甚至入口后会感觉喉头有点燥。

当然叶底形状越整齐越好,碎叶多且细杂的都只能算次级品。

但!有紧压过度的情况算是例外,如铁饼类茶品,则须视茶面而定,经冲泡后之叶底形状在整碎度这个指标上也只能做小参考。

都知道有弹性是个什么感觉吧!

用手指捏叶底,以弹性强者为佳,表示陈化期间自然、茶菁幼嫩、制造得宜,未被湿热、熟化处理。触感生硬,无弹性感,也统统是次级品。

普洱生茶品随陈化期时间增长,叶底颜色由新鲜翠绿转橙红鲜艳。比较新的生茶叶底比较新鲜翠绿,随着空气中之水分来氧化发酵,进而转嫩软红亮。

反之如果是在潮湿不通风之仓储环境陈化,就算半世纪或一百年也没有多大效益,因为茶的发酵将彻底失去意义,叶面将是暗黑无弹性感。

这个不用多说,你闻叶底始终会有淡淡茶香。任何异味都有问题。

灼伤的叶底,常伴随着过重的杂味或者火味,完全失去了后期转化能力。

杂质过多,烟焦味产生条件之一,应该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重点提醒:生普的年份茶叶底如何辨别好坏

有年份的普洱生茶叶底呈栗色至深栗色,和台湾的东方美人茶叶底颜色很相似。叶条质地饱满柔软,充满新鲜感。

当然,也有些生茶在制作程序中,譬如茶菁揉捻后,无法立即干燥,延误了较长时间,叶底也会呈现深褐色,汤色也会比较浓而暗,跟只是轻度发酵过的熟茶是一样的。

普洱熟茶的叶底多半呈现暗栗或黑色,叶条质地干瘦老硬。如果是发酵较重的,会有明显炭化,像被烈火烧烤过。

有些较老的叶子,叶面破裂,叶脉一根根分离,有如将干叶子长期泡在水中那种碎烂的样子。但是,有些熟茶若渥堆时间不长,发酵程度不重,叶底也会非常接近生茶叶底。

小编推荐

茶叶鉴别百科:春茶上市,教你怎样通过叶底来识别春茶优劣


从叶底看茶叶好坏。

茶渣,常常是被人们忽视的一个东西,许多茶友喝完茶,都会直接倒掉茶渣,其实,这看似价值已被“榨干”的底,却可以看出一款茶的品质。

泡剩的茶渣,专业术语叫做“叶底”。在专业的茶叶审评中,最后需要看叶底并进行评分。

茶叶在冲泡之后吸水膨胀,使叶片还原为原有的形状。一款茶的采摘、加工、存储的合理与否,都可以在叶底中暴露无遗。看叶底,主要从嫩度、色泽、匀度、舒展度几个方面来入手。

所谓嫩度,就是看一款茶中芽头、嫩叶的比例和总体叶质的老嫩。

茶没泡开,不太容易分辨其芽头和嫩叶的含量,而通过叶底则很好辨别。拿起几片茶叶将其平摊开来,我们就能看出它的采摘级别是单芽、一芽一叶等等之类了。

辨别叶片整体的老嫰程度,除了眼睛看之外,还要用手捏。

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①手指捏叶底柔软有韧性的嫩度好;质硬,放手后松开的表示叶质老。

②叶脉不隆起平滑如绸缎的为嫩;叶脉隆起触手的为老。

③叶子边缘锯齿平和的为嫩;叶边缘锯齿状明显的为老。

④叶肉厚软的为最佳,代表嫩度好、内含物质丰富,多为高山优质茶原料;

柔软但薄的一般,多为台地茶原料;

又硬又薄的最差。

叶底的色泽能非常直观地反应一款茶的原料和加工优劣。

观察叶底色泽最好能有几款茶放在一起对比来看,否则容易受到光线、环境和主观因素影响。

叶底色泽分辨的总体原则是:

①深浅:

深浅应该符合该茶类应有的色泽要求。

黑毛茶以油黑色为好,黄绿色和铁板色都差;

绿茶,以嫩绿、黄绿、翠绿为佳,深绿色较差;(如果有爆点、焦叶、红叶、红梗子、叶片碎烂那就更不好了。)

乌龙茶要求“绿叶红镶边”,可以观察红绿面积的比例来确定发酵轻重。

②润枯:

“润”表示茶叶色面油润光滑,反光强。“枯”是有色无光泽或光泽差。

③鲜暗:

“鲜”为色泽鲜艳、鲜活,表示成品新鲜度。初制及时合理,为新茶所具有的色泽;

“暗”表现为茶色深且无光泽,一般为鲜叶粗老,或初制不当。

所谓匀度,就是看一款茶的老嫩、大小、厚薄、整碎是不是比较统一。在看叶底的三个项目中,匀度是相对比较次要的。

匀度和茶的采摘加工管理有关。有的茶农采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抓,那么从叶底上反映出来的就是大大小小很不匀整。在加工时,有的茶厂把不同山头、不同批次采摘的茶不加辨别地混在一起加工,也会出现匀度很差的情况。

匀度差,代表采茶做茶不够规范,或者是经过了拼配。

舒展度:显示茶叶活性

叶底的舒展度越好,说明它的活性很好。

一般质量好的茶叶或当年的新茶,在开水冲泡后,叶片会十分平整。而陈茶或者质量差的茶只能部分展开,且看起来皱巴巴的,不平整。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揉捻较重的茶比如乌龙茶等,完全舒展后仍然会稍有卷曲,这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冲泡之后叶底完全摊开如纸没弹性、或者紧缩泡不开,那都是工艺存在缺陷的表现。比如,一些茶厂以重火炭焙来掩盖茶原有的缺陷,对于这样的茶,我们就可以通过叶底紧缩黑硬来加以辨别。

综上所述,茶渣能真实反映茶叶原料的“本来面目”。从叶底,我们能看出茶叶生长是否旺盛、茶叶的采摘特点、判断制茶技术优劣。百闻不如一试,了解完以上的这些方法,赶快看看你茶杯中的茶渣,测试一下茶叶吧。

茶叶鉴别百科:如何辨别春茶?


一、观外形

春茶的叶子一般裹得较紧,显得肥壮厚实,有的还有较多毫毛,色泽鲜润,香气浓郁而新鲜。夏茶和秋茶则叶子松散,颜色暗,香气平和,与春茶有很大区别。

二、察汤色

茶叶在贮藏过程中,构成茶叶色泽的一些物质,会被缓慢分解或氧化,使绿茶的色泽变得枯灰无光。而隔年茶茶褐素的增加,则会使绿茶汤色变得黄褐不清,失去原有的新鲜色泽;春茶冲泡时茶叶下沉较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夏茶和秋茶在冲泡时茶叶下沉较慢,香气不高。

三、品茶香

在贮藏过程中,茶中的各类构成味道的物质,有的分解挥发,有的缩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因此不管何种茶类,新茶的味道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喝起来淡而不爽口。

四、看茶底

茶叶泡完后,新茶茶底绿中带黄,显鲜嫩,而隔年茶茶底偏黄,没有鲜嫩感。

五、谈到“染色茶”

专家表示,染色的茶叶往往显得过于鲜艳。消费者购买时,可把手指用冷水浸湿,然后捏一下茶叶,如果手指很快留下明显绿色痕迹,就说明有问题。将这种茶叶冲泡后,如果茶水颜色碧绿,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比较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茶叶就很可能是“染色茶”。

茶叶鉴别百科:高山为何出好茶


古往今来,我国的历代贡茶、传统名茶,以及当代新创制的名茶,大多出自高山。高山为什么出好茶呢?明代陈襄古诗曰:“雾芽吸尽香龙脂”,说高山茶的品质所以好,是因为在云雾中吸收了“龙脂”的缘故。所以,我国的许多名茶,以山名加云雾命名的特别多。如江西的庐山云雾茶,浙江的华顶云雾茶,湖北的熊洞云雾茶,安徽的高峰云雾茶,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南的南岳云雾茶等。其实,高山之所以出好茶,是优越的茶树生态环境造就的。据考证,茶树的原产地在我国西南部的多雨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化,逐渐形成了喜温、喜湿、耐荫的生活习性。高山出好茶的奥妙,就在于那里优越的生态条件,正好满足了茶对生长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茶树生长在高山多雾的环境中,一是由于光线受到雾珠的影响,使得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可见光的红黄光得到加强,从而使茶树芽叶中的氨基酸、叶绿素和水分含量明显增加;二是由于高山森林茂盛,茶树接受光照时间短,强度低,漫射光多,这样有利于茶叶中含氮化合物,诸如叶绿素、全氮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增加;三是由于高山有葱郁的林木,茫茫的云海,空气和土壤的湿度得以提高,从而使茶树芽叶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化合物缩合困难,纤维素不易形成,茶树新销可在较长时期内保持鲜嫩而不易粗老。在这种情况下,对茶叶的色泽、香气、滋味、嫩度的提高,特别是对绿茶品质的改善,十分有利。

(2)、高山植被繁茂,枯枝落叶多,地面形成了一层厚厚的覆盖物,这样不但土壤质地疏松、结构良好,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从生长在这种土壤的茶树上采摘下来的新梢,有效成分特别丰富,加工而成的茶叶,当然是香高味浓。

(3)、高山的气温对改善茶叶的内质有利。一般说来,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致降低0.5摄氏度。而温度决定着茶树中酶的活性。现代科学分析表明,茶树新梢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减少,从而使茶叶的浓涩味减轻;而茶叶中氨基酸和芳香物质的含量却随着海拔升高气温的降低而增加,这就为茶叶滋味的鲜爽甘醇提供了物质基础。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某些鲜花的芬芳香气,如苯乙醇能形成玫瑰香,茉莉酮能形成茉莉香,沉香醇能形成玉兰香,苯丙醇能形成水仙香等。许多高山茶之所以具有某些特殊的香气,其道理就在于此。

从上可见,高山出好茶,乃是由于高山的气候与土壤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在制作时工艺精湛,那就更会锦上添花。当然,只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云雾较多,温度较大,以及土壤肥沃,土质良好,即使不是高山,但具备了高山生态环境的地方,同样会生产出品质优良的茶叶。

但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所谓高山出好茶,是与平地相比而言的并非是山越高,茶越好。对主要高山名茶产地的调查表明,这些茶山大都集中在海拔200-600米之间。海拔超过800米以上,由于气温偏低,往往茶树生长受阻,且易受白星病危害,用这种茶树新梢制出来的茶叶,饮起来涩口,味感较差。

茶叶鉴别百科:辨别真假“碧螺春”


首先,染色“碧螺春”可以用肉眼识别。先看外观色泽,没有加色素的碧螺春色泽比较柔和鲜艳,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碧螺春用开水冲泡后,没有加色素的颜色看上去比较柔亮、鲜艳,加色素的看上去比较黄暗,像陈茶的颜色一样。另外,正常的“碧螺春”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如果是着色的茶叶,它的绒毛也是绿色。

此外,判断茶叶好坏还有要望、闻、尝、观。望“色”,选购茶叶时,外观颜色应以纯而泽为好,杂而暗为次。茶叶的汤色以明亮清晰为优,暗而深为劣。闻“香”,质量好的茶叶一般都香味纯正。若茶叶香味淡薄或根本无香味,甚至有异味,则不是好茶叶。尝“味”,新茶汤色澄清而香气足,陈茶则汤色变褐香味差。质量好的绿茶口感略带苦涩,饮后又感鲜甜,且回味越久越浓。若苦涩味重、鲜甜味少则为次茶。红茶口感甜爽为好,苦涩则不是好茶。观“形”,各种名茶都有它的外形特征,质量好的茶叶外形都是一致的,所含碎茶和杂质少。

茶叶鉴别百科:怎么辨别茶叶等级高低?


刚入门的茶友时常面临一个考验,就是如何迅速判断眼前这道茶的品级高低。认真地说,识茶需要长期的经验,大量的样本,无法速成。但是总有一些一般规律,可以让你用排除法过滤掉太多干扰,在更规范的样本里学习和比较。

1

看干茶

整体:条索整齐,色泽匀整,无过多碎末杂质的为上;粗细不一,色差明显的为下。

个体:条索紧结,油润光泽,色泽自然的为上;条索粗散,暗哑无光,色泽过于鲜艳,或者特别干枯没有活力的为下。正品的色泽自然悦目,冒牌茶会有不自然的感觉。

2

闻干茶

香气纯正,穿透力强的为上;有异杂味儿,香气飘忽的为下。但是,并不是好茶都会很香,尤其是陈年老茶,干茶也许闻不到香气。这里就要区分香气淡和香气飘忽不定的区别了。简单说,它可以不香,但不可以香得乱。

1

看杯盖

如果是用碗泡,洗茶的时候注意看浮沫,浮沫少,很快散去,杯盖上基本没有杂质的为上;浮沫多而不散,杯盖上残留较多杂质的为下。好茶在整个制作和仓储过程中都被认真对待,这个道理很通吧。

2

闻杯盖

首先要热嗅时没有令人不悦的气味,外加香气浓郁纯正,冷却后挂壁持久为上;热嗅有酸、涩、焦等异味,香气芜杂,不持久者为下。

1

嘬茶入口

茶汤的滋味丰富多彩,难以一一描述清楚,但有一点共通的是:茶与水的融合度越高越好。借用茶友的口头禅“这茶让水变得好喝了”,这是最简单却也是最难达到的要求。这口茶汤如果真正愉悦了你,它必然不差!

2

回味

茶汤下喉,对茶的真正考验才开始。入喉顺畅,香韵在口腔与鼻腔中停留时间长,舌面或口腔生津回甘强烈的为上;入喉有毛刺感,香气不如茶汤在口中时强烈,舌面发涩,嘴里好像有一层塑料薄膜的粘腻感,这种茶汤必然有诸多问题,比如原料等级粗老,或者制作工艺不到位,或者仓储湿热等等。

3

看汤色

纯净透明的为上;混浊不清的为下。

4

汤色变化

如果冲泡手法正常,那么整个品饮过程中汤色的变化就可以看出茶叶的品级了。全程汤色稳定,渐渐变淡的为上;几道之后滑坡厉害,非常不耐泡的为下。对于茶汤品质有急速改变的,要小心“靠工艺拉升原料品级”的可能性。

1

看叶底

叶底如女人的皮肤,藏不住秘密。这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今天只讲几点最简单的。

2

柔韧性

好的叶底要舒张自然,柔软而有弹性(是不是和皮肤很像呢?)过于僵硬或者过于娇嫩都不算上品。用手轻轻揉捻,不容易揉烂的比一捏就碎的好。

3

颜色均匀

一眼望去叶底呈统一的颜色,没有明显的深浅的为上;斑驳相间,或深或浅,就要小心了。叶张中如果有灼伤红斑的,制作工艺不够好。叶张之间不会有太大差异。

4

有光泽

将叶底控去水分后自然晾放几分钟,迅速失水表面干燥的一定不如始终保持油润的叶底。

茶叶鉴别百科:如何辨识中国六大茶类的叶底?


鉴品上,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常会被遗漏,这就是对叶底的关注。叶底会直接告诉你茶叶的品质,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叶底主要靠视觉和触觉来判别,根据叶底的老嫩情况、均乞程度、色泽好次、整碎程度和开展与否等来评定优次,同时还应注意有无其他掺杂。

叶底也并非要泡到最后一道才能看,其实从冲泡一开始就可以关注它。那么下面我们大致来看看中国六大茶类的叶底何如?

六大茶类之绿茶叶底

鲜亮:色泽新鲜明亮。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而干燥的高档绿茶。

绿明:绿润明亮。多用于高档绿茶。

柔软:细嫩绵软。多用于高档绿茶。

六大茶类之红茶叶底

鲜亮:色泽新鲜明亮。多见于新鲜嫩度良好的高档茶。

柔软:细嫩柔软,多用于高档红茶,如一级祁红外形细嫩,叶底柔软。

单薄:叶张瘦薄,多用于生长势欠佳的小叶种鲜叶制成的条形茶。

叶张粗大:大而偏老的单片、对夹叶。常见于粗老茶的叶底。红匀:红茶叶底匀称,色泽红明。多见于茶叶嫩度好而制作得当的制品。

摊张:摊开的粗老叶片,多用于低档毛茶。

猪肝色:偏暗的红色,多见于发酵较重的中档条形红茶。

六大茶类之白茶叶底

对于新白茶而言,叶底的颜色是嫩绿、浅杏黄或是浅黄绿,呈现的是一种鲜活,润泽、饱满的状态。若是老茶冲泡后的叶底,那其整体的颜色就会偏向于深沉,老茶的颜色是棕褐色、黄褐色等,便是正常的白茶叶底。

六大茶类之黄茶叶底

黄茶的叶底以嫩黄为主,黄中带绿或黄中带白,是所有茶类中相对叶底不怎么复杂的茶叶。

六大茶类之青茶(乌龙茶)叶底

彤色:标准铁观音的发酵特点,绿叶红镶边

缁色:此处发酵程度更高,转化强所形成的紫红色。

乌金:或许是因为叶片鲜嫩,这片茶叶才泛黄。

缃色:茶叶的脉络把叶片撑出了不同的色调,缃色似乎就在脉络处较多。

六大茶类之黑茶叶底

茶色:发酵程度较高的黑茶,会呈现出红色系的效果。

秋香:会泛绿是因为发酵不均匀,但从色系来看挺美。

琥珀:偶尔一片没被捡出的黄片,却反倒成为了颜色中的焦点。

煤黑:发酵程度较高的叶片部位,尤其在茶汤覆盖后更深,下次记得叫它煤黑色。

以上就是中国六大茶类的叶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能鉴别茶叶的品质,但不能完全以此来作为评判的标准,因为中国六大茶类的品鉴标准是由多方面综合而成的,以单一的一方面有失偏颇。

《茶叶鉴别百科:通过叶底简单辨别好茶的方法!》一文由茶经网(cy316.com)茶叶常识栏目提供,我们力求提供优质的2023茶叶常识,以及准备大量关于茶叶常识的专题,如:花茶百科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73894.html

上一篇:莆田龟山茶的发展历史

下一篇:茶叶分类:如何看茶汤来鉴别茶品质?学起来!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