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永三号 无性系。小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今重庆市茶叶研究所)于1963-1985年以四川中叶种为母本、云南大叶茶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四川江安、郫县,重庆万盛、永川等地有栽培。1994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国家品种,编号 GS13023-1994。
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显,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略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富光泽,叶面隆起,叶绿波状,叶齿较深,叶质柔软。芽叶黄绿色,肥壮,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119.0g。花冠直径4.2cm,花瓣5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春茶开采期在4月上旬。产量高,3-6龄品比试验茶园每亩平均达255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茶多酚29.8%、儿茶素总量12.6%、咖啡碱3.8%。适制红茶,品质优良。制红碎茶,清香持久,滋味浓爽。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
适栽地区:西南、华南、江南最低气温不低于-6℃的红茶茶区。
栽培要点:宜适当密植和增加修剪次数。注意防治茶橙瘿螨。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福美村,有近百年栽培史。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20世纪60年代后,福建全省和广东、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安徽等省有引种。1985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6-1985。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或平,叶身平,叶尖渐尖,叶齿锐深密,叶质厚脆。芽叶淡绿色,茸毛多,节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68.5g。花冠直径4.4cm,花瓣6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发芽密,持嫩性较差。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亩产乌龙茶可达200-300kg。春茶一芽二叶子样约合氨基酸3.0%、茶多酚20.1%、儿茶素总量5.8%、咖啡碱4.1%。适制乌龙茶、绿茶、红茶,品质优。制乌龙茶,条索紧结重实,色泽褐绿润,香清高,味醇和;制红、绿茶,毫显,香高,味厚。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江南茶区。
栽培要点:应及时采摘,适度留叶。
来源及分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9-1979年从平阳群体种和云南大叶茶自然杂交后代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河南等省。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14-1987。
特征: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分枝部位较高,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叶面隆起,叶身平梢内折,叶缘微波,叶尖钝尖,叶齿细浅,叶质中等。芽叶绿色,茸毛中等,一芽三叶百芽重51.7g。花冠直径3.2-3.6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一叶盛期在4月上旬末。产量高,每亩可达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合氨基酸3.6%、茶多酚25.2%、儿茶素总量16.0%、咖啡碱3.9%。适制绿茶。制毛峰茶,外形细紧,色泽翠绿,香气高爽纯正,滋味鲜醇;制蒸青茶品质良好。抗性强。扦插繁殖力强。
适栽地区:江南绿茶茶区。
栽培要点:适用双条栽规格种植,按时进行定型修剪和摘顶养蓬。江北茶区需注意越冬防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