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

2021-01-07

整治后的龙井村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整治工程重塑了龙井村山涧溪流景观,再现了茶乡农居溯溪而上、择水而居的山地景观风貌,基本恢复了富有西湖龙井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西湖龙井茶区——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土地肥沃,周围山峦重叠,林木葱郁,地势北高南低,既能阻挡北方寒流,又能截住南方暖流,在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也实在是得于这山泉雨露之灵气。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狮峰龙井之所以驰名,还要感谢乾隆爷。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赶回京城,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龙井寺

太后想尝尝这茶叶的味道,泡上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龙井现为直径2米左右的圆形泉池,泉水经饮马桥,黄泥岭,出茅家埠流入西湖。龙井之水的奇特之处在于搅动它时,水面上就出现一条分水线,仿佛游丝一样不断摆动,人们以为"龙须",然后慢慢消失。这一奇观,引得游人 到此,乐趣倍增。 乾隆游江南时,曾手书"龙井八景"四字,即风篁岭、过溪亭、涤心沼、一片云、 方圆庵、龙泓涧、神运石、翠峰阁。风篁岭因其地多修竹而得名。过溪亭在风篁岭下虎溪桥上。一片云在风篁岭上,这是一块高约丈余,青润玲珑的巨石,因状似一片云彩而得名。神运石耸立在龙井泉畔,高五六尺,状似游龙。龙泓涧在风篁岭南面老龙井处。涤心沼在一片云北面。翠峰阁在碧螺峰上,清乾隆曾在阁后摩崖上题"湖山第一佳"五字。

龙井寺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整治后的龙井寺再现山水之胜、林壑之美,集泉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于一景。建筑主体区块精美古典,依泉而建的听泉亭、可登高远眺的翠峰阁、设施齐全的御书楼、秀翠堂、清虚静泰等都是游人茗茶赏景、寻古问今的佳境,整理后的龙泓涧水系再现了昔日峰回路转、溪泉相伴的美景。 采茶 “女儿红”得之不易

“明前龙井”又叫“女儿红”,最早的时候“明前茶”的采摘必须由未婚女孩子来完成,而且不能用手,而是用双唇采下,因为用手指掐下来的茶叶,其掐痕在制成茶叶后仍去不掉。现在虽然已改用手来采茶,但规矩还是不少,诸如:必须小心轻柔地摘下叶片,摘一片就要马上放一片入茶篮等,据说叶片如果在手上停留片刻,那么手的温度就会令叶片由绿变红。

龙井的采制,春季分四次,品质因采摘鲜叶的早晚而定,以早为贵。惊蛰初过,是茶农采制首批春茶的最佳时机,至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嫩芽初迸状似莲心,故称“莲心”。一个熟练的采茶姑娘,每天最多只能采摘嫩芽十二两,故极为珍贵,称得上珍品中的绝品。再加上采摘的辛苦,还没成茶就已先让采茶女们付出了几多劳苦。 而过了清明后采摘的茶叶就大不如“明前茶”那么珍贵了,谷雨前采摘的二春茶称“雨前茶”,量比较多,已有一叶一芽,其形似旗,茶芽稍长,其形如枪,故又称之为“旗枪”;立夏之前采三春茶,茶芽旁有附叶两瓣,两叶一芽,形似雀舌,称为雀舌;四春茶则在三春茶后一月开始采摘,这时茶已成片,并附带有茶梗,称之为“梗片”,在过去是供茶农的后代练技术用的。

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晴能受到充分日照、雨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春采、夏锄、秋剪、冬肥,一点都耽误不得,古语就有“人误茶一季,茶误人一年”之说。

cy316.com扩展阅读

临溪村:茶乡水韵古味浓


临溪村地处名山区东面,毗邻成都市蒲江县。该村地处茅河场镇,公共设施相对完善,产业主要以茶叶种植、畜禽养殖、花卉苗木、乡村旅游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12800元。

抓住灾后重建机遇,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总体要求,临溪村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农旅统筹为方向、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为手段、助农增收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目标,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与灾后新村聚集点建设、农村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有机融合起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新型村庄、前庭后院、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综合配套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具有地域特色、民俗文化的乡村旅游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

临溪新村是“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该新村选址在临溪村六组,位于临溪村与茅河场镇结合部,新村规划设计理念与古镇旅游目标相结合,纳入茅河AAAA级水韵茶乡古镇进行打造建设。

新村内基础设施纳入茅河乡旅游示范镇建设项目,共投资1000余万元,修建内容包括旅游标识、道路、停车场、木平台、亭子、水渠、叠水瀑布、公共卫生间以及景观绿化等,所有工程将于今年3月20日前全部完工。目前该新村水、电、气已实现全通,沟渠和部分水景观基本完工,道路基础建成,满足住户入住条件。

临溪枫香林新村建成后将有效带动茅河场镇的发展,拓宽茅河场镇空间,聚集场镇人气、商气和财气,形成“山水林田路、医教文体广”综合配套齐全的新型社区化新村,同时将带动茅河场镇公共服务的进一步提升,为茅河乡AAAA级“茶乡水韵”旅游古镇的打造提供有力载体,是茅河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节点。

龙井茶乡种白茶


萧山是浙江龙井的主产区之一,有不少茶农种植龙井茶。不过,一个叫钟楚东的人却不种“家乡茶”,而是“舍近求远”,在承包的茶园里种起了安吉白茶。

钟楚东告诉记者,他种的安吉白茶名气虽不及龙井茶大,不过也有其特色:它是用龙井茶的工艺来炒制的,不仅保留了安吉白茶甘醇甜爽的口感,还提高了茶叶的香气,这种白茶市场价一般每500克在千元以上,而且不愁销路。

走进钟楚东位于戴村镇佛山村的茶园,茶山上满目新绿,茶树已经抽出了翠绿的茶芽。钟楚东介绍说,他承包的茶园有200亩,其中150亩左右种的是安吉白茶。白茶是2005年10月种下的,今年产量不多,预计明年就有大批量的收获了。安吉白茶采摘时间短、产量低,白茶亩产一般在20市斤左右,但由于价位高,因此经济效益很不错。

关于“安吉白茶+龙井炒法”的由来,钟楚东说并非他首创,而是取经得来的。

1997年,钟楚东在萧山城区开茶叶店,去安吉收茶叶时,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安吉白茶,这是一种珍贵的白叶茶品种,和传统的白茶不一样,它属绿茶类,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高,是普通绿茶的2倍以上,茶多酚含量较低,喝起来不苦不涩,口感甘醇,受到不少人的喜爱。但钟楚东发现,安吉白茶大多采用的是烘青的加工方法,茶叶的香气不足。后来,在丽水市缙云县收茶时,钟楚东看到当地用杭州的龙井茶炒制方法来炒制安吉白茶,炒出的白茶翠绿扁平,香气扑鼻。

萧山有炒制龙井茶的技术,何不把安吉白茶直接引进到萧山来种?缙云之行给了钟楚东启发,随后,他专程到安吉考察,引进了那里的优质白茶品种,在自己的茶园里开始种植。现在,钟楚东的杭州云农勤丰茶叶合作社拥有萧山最大的白茶种植基地,周边的茶农看到了白茶的前景,也纷纷效仿,开始在自己的茶园里种起白茶来。“龙井虽好,但人们的需求不同。我想引进新的高档茶品种,来丰富一下茶叶市场,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口味。”钟楚东说。

越乡龙井的推广之路


近日,龙井茶最大产地之一嵊州联手“江北第一茶叶市场”之称的济南进行越乡龙井的推广。浙江嵊州市政府组团来到济南推介越乡龙井。嵊州市政府更是开出优惠条件,鼓励山东创业者自主创业。

嵊州是全国最大的龙井茶产地

越乡龙井也是浙江十大名茶之一,嵊州每年2.2万吨的茶叶产量中,龙井茶产量达6000多吨,占全国龙井茶产量的1/3。“我们选择济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济南茶叶市场发达,在全国有名,济南是全国同行业公认的“销地最大茶叶交易市场”和“江北第一茶叶市场”。

越乡龙井销售量占山东省半壁江山

另一方面是我们在济南有比较好的基础。”嵊州市政府负责人说,目前嵊州籍茶商在山东省开设的越乡龙井专卖店有38家,其中济南市8家,在济南经营越乡龙井的茶庄多达几百家,越乡龙井在山东市场的年销售量达到2500多吨,约占嵊州全市龙井产量的50%,占山东省龙井茶销量的40%。

嵊州市政府还开出了优惠条件,规定开设越乡龙井专卖店,嵊州市政府将给予补贴1万元至3万元。此类专卖店的门槛并不高,省会城市面积达15平方米,其他城市面积达到30平方米即可。嵊州市政府计划在全国开设300家专卖店。

中华第一茶


1、最好的绿茶有哪些?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庐山云雾、老竹大方、竹叶青等等,历史上就有名,多为贡品。

2、如何欣赏绿茶?

冲泡出的茶看上去清汤绿叶,闻得出炒板栗、炒豆、煮嫩玉米的香,喝一口鲜爽,有收敛性。收敛性指喝一口绿茶,让茶水在口里舌间打转,然后徐徐咽下,这时舌头两侧略感苦涩,舌头似乎被收紧了,这种感觉就叫收敛性,是绿茶才有的滋味特点,加之叶底翠绿、香气高远,让绿茶显得卓尔不群,清丽、脱俗。

3、中华第一茶是什么茶?

杭州西湖边的龙井、狮峰、梅坞、虎跑、云栖等村中所产龙井茶俱佳,又以狮峰的最好。龙井茶的干茶颜色绿润,体形片状,冲泡后会散发鲜橄榄的清香,滋味特别鲜爽,泡在玻璃杯中清汤绿叶的非常好看。在历史上西湖美景常成为康熙、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访时的背景画,龙井茶也是被皇帝赞赏须年年进贡。现在的龙井是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科学栽培管理结合的典范。

4、碧螺春的传说?

江苏太湖东山一个岛,岛上长满了橘子、杨梅等各色果树,树丛中间栽有茶树。年年明前用茶树上采下的嫩芽叶做出的茶呈螺丝样,冲泡时天然花果香气清高持久,当地人把这个茶叫“吓煞人香”。

康熙帝还是乾隆帝游历时喝了以后大加赞赏,听说叫吓煞人香,不禁皱眉,说太俗,茶形如螺,色碧,正应叫碧螺春,日后须年年进贡此茶。碧螺春茶是名茶中的名茶,以香高、形美,滋味鲜纯见长。

现在原产地的碧螺春茶一、二级每千克约有芽头13、14万个,而用云南大叶种做同等水平的茶每千克的芽头数约4、5万个,可见其细嫩、考究。

5、太平猴魁的独特之处?

100多年前,安徽黄山区新明乡三合村猴坑,有个古老原生的茶树品种,特点是新稍节间(芽与叶、叶与叶之间的茎)特别长,而且很嫩,采摘的标准多是一芽二叶,俗称两刀一枪,做茶时杀青后不揉捻而是按扁,然后烘干,制成干茶外形两叶抱一芽,平扁挺直,魁伟重实。

俗称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色泽苍绿匀润,白毫隐伏,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入杯冲泡,缓缓开展,汤色清绿明净,兰香高爽,滋味甘醇,有独特的“猴韵”,品饮时能领略到“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茶的第一功用是:一饮涤昏昧


陆纳在吴兴当市长,接到了上面一个通知,说是谢安同志准备来吴兴视察工作,通知下来好几天了,陆市长居然在那里无所事事,好像没他什么事似的,既没有东市去买燕窝,也没有西市去买熊掌,全市机关都平静得很。这也太不正常了哒,谢安,可不是一般人,就是那个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谢总司令,怎么说也是个党国要人,接待问题事关政治的,谁敢吊儿郎当?陆小侄也许觉得他叔陆市长以前在这方面吊儿郎当惯了,也就南市买了山珍,北市买了海味,没让其叔知道,办了一桌豪华酒宴,预备给谢总司令接风洗尘。谢首长到了,陆市长摆上来的是一盘苹果、一盘草莓什么的。当然,清茶是主打饮食科目。陆市长与那些翩翩魏晋风度的人士,早就提出了“以茶养廉”的治吏措施,不论上面来的是什么人,不搞满汉全席,也不搞四菜一汤,搞的都是“每宴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陆市长就如此招待了上级领导,准备撤席,不料其侄子趁还没散人,吆喝着迎宾小姐、端盘小伙将天南之地方菜、地北之特色菜络绎不绝地端了上来。陆市长火气不打一处来,将其侄子臭骂一顿,臭骂其侄玷污了魏晋之风度与清茶之清德。

估计其侄会顶一句:“叔,你不会搞接待,你就不会讲政治。”估计这个又会惹得其叔火起:“豪奢接待就是讲政治?乱弹琴!那是讲什么政治?那是政客。清茶一杯,洗涤其心,光风霁月,一片清明,才是真正政治。”

在宴会上,也许茶才是真正的政治。酒好像不太像,肉也好像不太像。酒好像常常是鸿门宴,肉好像常常是豪华宴,酒宴与肉宴好像都得在暗处进行,不是据说有规定公务人员的车子不得停放在酒馆附近200米之内吗?车得在200米之外,人可以入200米深处,当然得关起门来,才不至于让人知道在那里“胡吃海喝”。所以说,酒宴与肉宴尽管上得了台面,但是得把那台面关起来,再怎么上台面,也上不了电视台。吃啊喝啊,这类接待工作的事,唯一既上得台面又上得电视台的,就是这茶会了。能够公开的政治是真正的政治,不能公开的政治,当然是伪政治,所以,茶是真政治。

搞政治的,应该用茶来洗肝肠。肝肠常常龌龊,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山珍类东西没入政治的肚子之前,是山珍,一旦入了肚子,那就变成了污秽,污秽囤积,这人也就臭了,如果能够喝茶,让茶自肺腑而入肝肠清洗一空,那就头脑清醒,心地清明。白居易在杭州,天天喝着龙井茶,把一副浊肠洗干净了,临走之时,就只从杭州弄了两块石头走,“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若他不是“别茶人”,谁知道他会带什么走呢?恐怕是会千金抵石头吧,石头抵千金与千金抵石头,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前者无乃伤清白,后者全是伤清白。东坡先生也是搞政治的,人一直都很清白,也缘于他不论是接待上级,还是犒劳自己,往往都是一杯茶:“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东坡先生,一盘蒿笋,一杯清茶,就把中午那餐主食搞定了,谁来都是一样,这样的人虽然未必是“无灾无难到公卿”,但多半是“少牢少狱到天年”的,把佳茗当佳人抱,肯定是好的,反之,把佳人当佳茗泡,那就麻烦了,不清白了。

茶为国饮。茶,首先就要国君带头饮。宋徽宗当国君不怎么会当,但他能够带头喝茶,确是好的,他带出了一批好茶人,如苏轼,如陆游,如欧阳修,如王安石。大宋文臣星汉灿烂,清廉之士多于往朝,想来是茶养出来的,若是宋徽宗是昏天黑地喝酒的人,就凭他那“国君资质”,恐怕把大宋江山给送得更快了。乾隆是特懂这里的道理的,他当上了皇帝之后,制作了“三清茶”,采用梅花、佛手、松子仁,烹以雪水:“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方腴,三品殊清绝。”你以为乾隆只是跟你喝这三清茶吗?乾隆知道“重要的问题是教育官员”,所以他边喝茶,也就边说了:“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乾隆继续说:孔子说中庸之道为至德,这话如杯中之茶,既和且清。乾隆说的是茶道,听众谁不能听出其中的政道?其政道是,既为中和,行政既不过宽,也不过猛;既是清香,为人既得清正,也得清白。

乾隆特别爱请官员们喝茶,他在朝,据说是举行了四十多次“茶话会”,还专门建设了一座“洗心亭”:“寺左山房清可寻,方池四柱翼然临。试泉片刻图悦性,熟路行来早洗心。”请诸位提一提这诗里面的关键词吧,最少是有三个的:清,方,洗心。头脑得清醒,为政得清廉,做人得清白,是为清;做事要方,人品要方,为政要方,是为方。如何既清且方?那就洗心吧,用什么洗?用茶洗吧,乾隆经常喊公务员到这里来喝茶,就是给他们洗心。很好,乾隆常常喜欢血洗人,动不动就对人用血洗,吓煞人了,这里乾隆用的是茶洗,不是血洗,真的很好。

茶的第一功用是:一饮涤昏昧。如果不饮,那就一直昏昧,干政治的可以昏昧么?一旦昏昧,那就可能被请去喝咖啡了,难道你想去喝咖啡么?如果不想,那么就请你少喝酒多喝茶,早点醒脑,早点洗心吧。

谁才是天下第一茶


中国人植茶饮茶的历史非常久远,起源于文明蒙昧时期,所以,历史文献讲不清楚。

老百姓倒是简单,说是神农发现茶,可解百毒,于是世人就开始喝茶了。

对于这种传说的历史,最好不要去争辩,传说是,就是吧。

千万不要板起科学实证的脸孔,去问,有什么文献或考古的证据啊,神农到底是谁啊,是公元前哪一年生,哪一年死,籍贯何处啊,等等。

不过,我们也可以学学老百姓,使用差不多先生的话语,笼统地说,新石器时代末叶,农耕时期之初,神农传说出现的时候,中国人就开始喝茶了。

喝茶变成中国人普遍的日常习惯,通行大江南北,时间比较晚,要到唐朝中叶,全国统一,天下太平的时候。

人活得舒服了,不愁吃不愁穿,就开始讲究喝茶,而且还要喝好茶,喝高档茶,甚至要喝天下第一的好茶。

这种天下第一的好东西,一般总是要上贡给皇帝,因此,各地出产的名茶也就成了贡茶。

虽说各地贡茶都是上好的茶叶,一旦有了评比,就难免要排名,也就出现了所谓的“天下第一茶”。

中唐时期李肇《国史补》说: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芽,号为第一。

所说的剑南蒙顶茶,就是出产在今天雅安地区蒙山顶上的上等茶。

杨华《膳夫经手录》也说,蒙顶茶天下第一,并讲到清明之前的蒙顶茶: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

就是说,十匹绢帛还买不到一斤。

价格之昂贵,除了皇室贵胄,大概也得金马玉堂、钟鸣鼎食之家才有资格品尝,还说:

今真蒙顶,有鹰嘴牙白茶,供堂亦未尝得其上者,其难得也如此。

蒙顶茶之外,杨华对湖州的顾渚茶,也有好评:

湖(指太湖)南紫笋茶,自蒙顶之外,无出其右者。

这些唐代品茶排名的共识,也就形成了唐代的俗谚:“蒙顶第一,顾渚第二”,以及“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

蒙顶茶顶着天下第一的头衔,在唐代荣耀无比,宋代以后逐渐没落,不再听到赞誉之声,到了明代之后,已经默默无闻,连许多爱茶的雅士都弄不清楚,甚至以为是山东所产。

晚明杭州最著名的茶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就说到,经过了七八百年的历史变迁,蒙顶茶早已不为世人所知:

古人论茶,必首蒙顶。蒙顶山,蜀雅州山也,往常产,今不复有,即有之,彼中夷人专之,不复出山。

蜀中尚不得,何能至中原、江南也?今人囊盛如石耳,来自山东者,乃蒙阴山石苔,全无茶气,但微甜耳,妄谓蒙山茶。茶必木生,石衣得为茶乎?

可见,到了明代中期之后,讲究喝茶的人已经不知道什么是蒙顶茶,居然以为山东蒙阴山所产的石苔是蒙顶茶,引发许次纾的讪笑。

不过,这也显示,唐代蒙顶茶天下第一的赫赫名声,经过七八百年,虽然不见踪影,却还在人们的记忆中萦绕不去。

到了宋朝,饮茶的风尚有所改变,“蒙顶第一,顾渚第二”的辉煌已过,代之而起的,是福建北苑茶,这是皇室御茶园出产的最上等贡茶。

上贡的建茶也分等类品级,最初是大饼的龙凤团茶,后来还有蔡襄(1012—1067)特别制作的小龙团。

宋徽宗时期,因为皇帝追求佚乐的兴趣,出现了变换着花样制作的各种龙团茶。

如《宣和北苑贡茶录》所列的,有龙团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上林第一、乙夜清供、承平雅玩、龙凤英华、无疆寿龙、瑞云翔龙、长寿玉圭,等等,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虽说宋徽宗这个大玩家难辞其咎,把北苑贡茶玩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审美品位的境界之高,劳民伤财的折腾之巨,真是“人间能得几回闻”。

但是,建茶作为宋代皇家贡茶,制成龙团上贡,是从北宋初期就已经开始的。

始作俑者还得算到宋初丁谓(966—1037)的头上,蔡襄追随其后,精益求精,遂成为一代风尚。

比丁谓稍晚的范仲淹(989—1052)写过一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开头就说: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可见,宋初底定天下之后,上层精英已经把建州斗茶(最好的就是北苑上贡的龙茶)誉为天下第一了。

福建上贡的龙团茶虽然备受追捧,却也因为采摘及制作的穷极奢华,招来一些物议。

苏轼有一首《荔枝叹》,就假借批评杨贵妃爱吃荔枝,设置千里快马驿传,导致天怒人怨,借古讽今,指出上贡福建龙团茶的祸害,为了满足朝廷尝新的嗜欲,不惜劳民伤财: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

这里说的“前丁后蔡”,就是先后在福建监制龙凤团茶上贡的丁谓与蔡襄。

苏轼写诗讽咏之不足,还怕人不知道他讽喻的旨趣,干脆为这首诗自己加了注:“大小龙茶,始于丁晋公,而成于蔡君谟。欧阳永叔闻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

梅尧臣(1002-1060)曾经写过一首诗,叙述唐宋期间天下名茶的变化,说道:

陆羽旧茶经,一意重蒙顶。

比来唯建溪,团片敌汤饼。

顾渚及阳羡,又复下越茗。

近来江国人,鹰爪夸双井。

说的是唐代蒙顶茶天下第一,到了宋朝今日,就是建州茶的天下了。

江南一带的顾渚、阳羡、浙江茗茶,都要甘拜下风。有江西人夸称江西的双井鹰爪茶好,那倒是近来才出现的新鲜事。

梅尧臣笔下的江西人,大概指的是他的好友欧阳修(1007-1072)。欧阳修是江西庐陵(今天的吉安)人,曾写过《双井茶》一诗:

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犹须三月夸。

宝云日注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团,不改旧时香味色。

欧阳修在此指出,江西双井茶是新近流行的名茶,状如凤爪,非常昂贵,是当时上层社会的新宠。

但是,跟上贡给皇帝的建州龙凤团茶相比,恐怕还要略逊一筹。

欧阳修的诗句暗含对双井鹰爪茶的批评,但是说得很委婉,先感叹世人喜新厌旧,再说建州龙凤团茶是“至宝”,不会随着流行风气改变其至尊地位。

那么是什么人推动新潮流,鼓吹江西的双井茶呢?这就要说到黄庶(1019—1058)和黄庭坚(1045—1105)父子了,因为他们是江西分宁(今天的修水)人,双井鹰爪茶就是他们家乡所产,便一味吹捧家乡风味。

黄庶曾经写过《家僮来持双井芽,数数饮之,辄成诗,以示同舍》,其中有一句:

双井名入天下耳,建溪春色无光辉。

吾乡茶友若敌国,粪土尺璧珍刀圭。

黄庭坚也写过《答黄冕仲索煎双井并简扬休》,其中说:

家山鹰爪是小草,敢与好赐云龙同。

父子两人把家乡特产鹰爪草茶,推崇到了无与伦比的地位,夸称可以媲美甚至压倒北苑上贡的云龙茶。

黄庭坚在元祐二年(1087)写过《双井茶送子瞻》,矜夸双井茶美妙无比,专门呈献给当时任翰林学士的苏东坡,说:

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硙霏霏雪不如。

苏东坡也很客气,和了一首诗,步其原韵,感谢黄庭坚致送的双井茶,《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

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玑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讲到建州龙团茶与双井茶,其实有很大的分别,前者是腊茶,后者是草茶:

腊茶出于剑、建,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注为第一。自景祐以后,洪州双井白芽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十数斤养之,用辟暑湿之气,其品远出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

双井茶是新鲜事物,可算草茶第一,但是天下第一的称号,还是得归建州北苑的龙团茶。

这个看法,大概是宋代的共识,因为北宋末年的刘著写了一首《伯坚惠新茶》:

建溪玉饼号无双,双井为奴日铸降。

忽听松风翻蟹眼,却疑春雪落寒江。

说双井茶与建州龙团相比,只堪为奴,贬抑其品位,不遗余力,好在这时黄庭坚已经过世,否则也得气得不行。

江北第一茶“茗海”青芽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江北第一茶“茗海”青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茗海”青芽,又名鱼林茶。属茶中极品,与日照雪青芽、天润齐名而共为国内知名品牌。其有名,主要赖以“奇”,一般的茶叶,功能大都为消暑解渴、化食健胃、清心提神。但官庄茶却除此之外,还对减肥、健身、软化血管、治疗高血压具有奇效。该茶香气浓、叶片厚、无污染、营养丰富,在北京、济南占有一定市场分额,赢得了广大消费者青睐,被誉为江北第一茶。

茶树是1968年北方农业会议后,为解决北方茶叶紧张,实行南茶北引时种植的。引种的是安徽黄山去雾茶种。为使茶树能在北方定居,在林业、科技、商业、供销等部门的热心帮助下,精心选择了这片三面环山,座北朝南、土壤呈微酸性的山套试种。为使茶树安全过冬,不落叶,年年捆扎挡风障。春季则注意预防倒春寒,终于引种成功。

1971年,首批生产的茶叶送省化验鉴定,发现与南方茶叶有明显不同,具有一般茶叶所没有的减肥、降压等疗效。有关专家通过来茶园考察,结论为与当地水土成份有关。1975年,在青岛召开的山东省茶叶品尝会上,官庄茶被评为一等茶。品茶专家们饮后赞扬官庄茶确实特别,大可与西湖“龙井”、洞庭“雀舍”媲美。

关于本文《江北第一茶“茗海”青芽》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黄山毛锋茶品中第一


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又有一种翠雨茶,亦产黄山,托根幽壑,色较绿,味较浓,香气比云雾稍减,亦轶出松萝一头。”另有《黄山志》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据考证,黄山云雾即为黄山毛峰的前身。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着书童,便服来到黄山春游。四月的黄山细雨纷纷,漫山云雾,山峰若隐现。这天下午,主仆二人来到罗汉峰下,迷了路,正在山峰下的小溪边徘徊,心里不免有些着急。这时,一阵山风吹过,远处响起悠扬的钟声。朝着钟声的方向望去,只见竹林深处走出一个老和尚,他身穿黄色袈裟,斜挎竹篓,一串佛珠拈在手中,身材高大,阔嘴大耳,笑容可掬。熊知县带着书童迎上前去,施礼道:“长老在上,下官有礼了。“请问长老,这里可有借宿的地方?”长老回身细看,见熊知县文质彬彬,一副书生模样,便答道:“我乃云谷寺慧能长老,寺院就在前面。眼看天色将晚,二位请随我去。”熊知县连忙作揖答谢。主仆二人便随着长老朝云谷寺走去。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知县问道:“长老,篓中是何物,为何如此幽香?”长老递过竹篓,微微一笑。知县见篓中尽是翠嫩茶芽,感到惊奇,又问道:“此茶为何这般幽香?”长老笑着回答:“客官没听说过高山出名茶吗?”三人边说边走,不觉来到了云谷寺。红墙绿瓦的云谷寺,松杉掩映,山泉丁冬,真是深山里的一座幽静禅院。慧能长老进了山门,徒弟悟清和尚接过茶篓,长老领着知县走进禅房,席地而坐,悟清和尚提了一把青铜水壶进来,长老亲自动手泡茶敬客。知县一看,这茶叶每片长约半寸,绿中略带微黄,色泽油润光亮,尖芽紧偎叶中,好象雀舌一般;芽端布满了细绒白毫,叶芽下还托着一小片金黄色的鱼叶。待沸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后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熊知县看得目瞪口呆,好久才清醒过来称赞道:“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神奇之物。”“客官请用茶。”长老端起细瓷茶杯让道。熊知县双手接过茶杯一边细细品尝,一边问道:“请问长老,这茶叫何名称?”长老喝了一口茶,微笑道:“这茶乃黄山特产,名叫黄山毛峰。因为茶树长在高山之上,终年云蒸雾绕,所以又名黄山雾茶。相传当年神农氏到黄山尝百草,不幸中毒,黄山山神急令茗茶仙子用圣泉水冲泡云雾茶,献给神农饮用解毒。神农十分感激,离山时便把白莲花宝座送给茗茶仙子留作纪念。从那以后,黄山毛峰冲泡时便出现白莲奇景了,据说这就是茗茶仙子得到的宝座云朵。”长老说得津津有味,熊知县听得如痴如醉,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从黄山珍奇说到天下大事,长老无一不知,熊知县心中十分敬佩。熊知县在云谷寺住了数日,游罢黄山,一日清晨带着书童向长老告辞。临行前,长老赠送熊知县一包黄山毛峰和一葫芦黄山泉水,并嘱咐道:“黄山毛峰只有用黄山泉水冲泡,才会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再三拜谢,辞别了长老,回到了黟县。熊知县刚回到县衙,就有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二人相见畅叙友情。熊知县命书童冲泡黄山毛峰招待同窗,只见沸水冲泡下去,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后就直线升腾约一尺光景,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屋内,把个太平知县看得目瞪口呆。熊知县叫书童拿出慧能长老赠送的黄山毛峰,分了一半送给太平知县,说道:“年兄,这是黄山神茶,你我共同分享吧。”太平知县大喜,收下了半包黄山毛峰茶,立即告辞而去。太平知县是个官迷心窍的人,他得了黄山毛峰,连夜骑上快马进京,一心要向皇帝邀功请赏。不一日来到京城皇宫门外,下了马请门官禀奏皇帝:“太平知县特来向陛下敬献仙茶。”门官连忙郑重报奏,于是皇帝传旨下来,叫太平知县献茶。那太平知县来到金銮殿,献上黄山毛峰,又奏明开水泡茶时会出现白莲奇景。皇帝听了喜形于色,太平知县洋洋得意,等着加官行赏。这时,早有宫女递过茶杯、水壶,太平知县满心欢喜,连忙冲泡毛峰茶。哪知开水冲入茶怀,只见茶叶上下沉浮,并不见白莲奇景。皇帝很生气,在龙案之上双手一按,大怒道:“呸!为何不见白莲奇景?小小知县,竟敢欺君!”太平知县吓得冷汗直冒,浑身发抖,慌忙双膝跪下,战战兢兢地说道:“启奏万岁,这茶乃是小人同窗好友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实在不干小人之事,乞望万岁宽容。陛下将熊知县传进京来就知分晓了。”皇帝听了,传旨命黟县知县熊开元昼夜兼程火速进京。熊开元接到圣旨,一路上马不停蹄,人不歇息,赶到京城,来到金銮殿上拜见了皇帝。皇帝一言不发,衣袖一挥,左右禁军便上来要绑。熊知县挺立殿上,伸手挡住禁军叫道:“慢来!”又回身说道:“启奏万岁,小人犯了何罪?”这时皇帝抛下黄山毛峰,怒气冲冲地说:“这乃山岭野物,你却叫太平县拿来进贡与我,谎称冲泡时出现白莲奇景,犯了欺君之罪,不可不斩!”熊知县这才恍然大悟,想到自己一片真心对待太平知县,谁知他却贪图高官厚禄,反而陷害了自己,心中十分愤慨,但他来不及思考这些,只是胸有成竹地向皇帝奏道:“启奏陛下,黄山毛峰茶素质清高,不肯迎合浊流。只有那圣洁的黄山天泉,才能与它融合一体,冲泡时才有白莲奇景出现。京城混浊的井水怎配得上这仙茶呢?若陛下准许小人去到黄山取来泉水,定会出现白莲奇景。如若不实,小人听凭惩处。”皇帝听了,说道:“既然如此,准你一月假期,命你即去黄山取来泉水面试,若是再无白莲奇景出现,灭你九族!”熊知县于是脱下官袍玉带,换上青衣布帽,离开京城,往黄山云谷寺赶来。他见了慧能长老,便将太平知县献茶,自己遭到诬陷的事细细说了一遍。长老听了,心中十分不平,又劝熊知县不必担心。说着,把熊知县带到寺院后一棵古松下的泉水边。这时,太阳刚跃出云海,长老见一个葫芦从山泉中飘过来,于是接在手中,对熊知县说道:“这是山中珍泉。葫芦里盛的是圣泉峰下的清泉,你带上这葫芦泉水,就可以上京销差了。”熊知县望着长老,眼中泪花翻滚,再三向长老拜谢。长老扶起熊知县,递过葫芦和黄山毛峰茶道:“不必谢了,我们后会有期。”熊知县这才一步一回首,慢慢下山去了。熊知县来到京城,皇帝传旨进宫。金銮殿上文武百官站立两边,殿下布满了刀斧手。熊知县一手提着葫芦,一手拿了黄山毛峰茶,从从容容上了大殿。皇帝笑道:“小小知县果不失信,快快泡茶看来。”于是宫女将熊知县手中的葫芦取去烧水,不一会儿又呈上开水和玉杯。熊知县将黄山毛峰茶放进玉杯,把圣泉沸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玉杯周围转了一圈,转到杯中心后就直线升腾约一尺高,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再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金銮殿内。见了这般奇景,皇帝看得笑眯了眼,百官看得翘首踮脚,齐声祝贺皇上洪福齐天。皇帝心中十分高兴,便对熊知县说道:“孤王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说罢,起身退朝。熊知县心里象打翻了五味罐,说不清是什么滋味。他既喜又恼,喜的是黄山毛峰茶重现白莲奇景;恼的是这满朝文武一个个对皇帝奉承拍马,一副趋炎附势的丑态。熊知县心情沉重,回到驿馆,进了房,心中感慨万端,暗暗自语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决心隐居。熊开元离开驿馆,直奔黄山而来,不一日又到了云谷寺。慧能长老热情接待了他,二人推心置腹,谈到五更。从此,熊开元便和慧能长老一起,在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边,有一檗庵大师的塔基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还有一说:“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岕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由此可知,黄山产茶历史悠久,黄山茶在明朝中叶就很有名了。

金井:一座温润如玉的茶乡小镇


一个地方历史悠久,就能演绎传奇故事。金井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地处湖南长沙县北部的金井镇,与杨开慧故乡“开慧镇”毗邻,素有“小长沙”美称。镇域面积144平方公里,人口4.5万,空气、水质等相关指标检测位列全国前茅,坐拥宜居、宜养、宜游三大优势。

到过金井的人,纷纷赞誉:这是一座安静得连水都看不到多少波纹的小镇,犹如一块和田玉,虽低调无言却美得摄人心魄。新年伊始,记者带着几分好奇踏上这块土地,所见所闻让人终生难忘。

温润

金井,因井得名,因茶扬名。

相传明洪武年间,当地的孙老爹放牛时发现河边有一股紫气,便将茶树移植至此。孙老爹发现原长茶树处有一泉眼,不断冒出水花。深挖数尺,有一石板,揭开一看,水底浮起一只金鸭。倏尔金鸭不见,泉涌如注。父子惊讶不已,遂修成一口水井。井水泡茶,茶尤清香,略呈金色,金井之名由此而来。

说到金井的茶,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宋太祖赵匡胤。一千多年前,金井镇就盛产茶叶。赵匡胤当年南征时路过此地,品饮金井绿茶,顿觉神清气爽,脱口赞曰:“快哉,佳茗也!”如今,茶产业已是金井镇支柱产业,辖区拥有全国茶叶行业排名第六的湘丰集团,湘丰茶、金井茶已成中国驰名品牌。

茶,这含英结碧的灵芽玉蕊,自古带给人们无限遐思,一缕清雅的茶香,弥漫了浩瀚无比的华夏历史,更给钟灵毓秀的湖湘大地增添了无限神韵。漫步金井镇,万亩湘丰茶园山水清幽,白鹭横飞;清泉流涧,绿雾蒸腾。一处处原生态茶园,蕴育着湘丰绿茶丰厚内质。

进入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湘丰飞跃基地,既可骑车穿行,又可拾阶漫步,体验采茶制茶,尽情赏茶品茗。羊肠道蜿蜒曲折,石壁湖安若明镜,绿茶林青翠欲滴,桂花树碧枝绿叶……游走在黄昏的茶园,静得仿佛听到自己的心跳。

登临观景平台一览茶园核心景区,伴着幽幽茶香,顿感大自然与你同在。放眼望去,茶园尽头隐现白墙黛瓦,农屋村舍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矗立于碧塘侧畔,和茶园共同构成一幅田园水墨。骑车进到一个村子,一栋栋古典雅致的楼房,前有菜园、后有茶园,池塘里湖鸭嬉闹、房门前犬吠鸟鸣,记者不禁感叹:这里真美!

一路同行的金井镇党委副书记刘智平说,金井的茶园已不单是茶园了,它正向“公园”转身、向“景区”转身。近年来,金井镇将特色茶业、田园风光与现代旅游创意对接,正在致力打造“世外长沙绿茶天堂”。

除了茶园,金井还有直插云霄的兴云山、千年古刹九溪寺、原生态金井湖、湖南唯一的东北虎园、39公里长的山地自行车赛道等10余个景点,随意一处都会让人流连忘返……

低调

金井不仅山美、水美,人更美。采访期间,记者结识了不少金井人。从促膝交谈中,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特点:为人行事不张扬、低调,最终却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要找一个杰出代表的话,非汤宇莫属。

汤宇头衔很多,如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湘丰绿茶集团董事长等。在湖湘大地,汤宇的创富故事充满了传奇。

1964年,汤宇出生在金井镇一个农民家庭,15岁时就在村里学木匠。勤于钻研、敢于创新的汤宇,小小年纪总能搞出点“新名堂”。“上世纪80年代,我就搞出一套组合柜,在当时农村还是很有轰动性的,很多人到我这里观摩。”说起这次“首创”,汤宇很自豪。

1983年,汤宇转行学做贸易,开始奔波四方。多年生意上的历练,成就了他过人的胆识。1995年,乡镇企业民营化的浪潮席卷而来。略有积蓄的汤宇,接手了金井镇的脱甲茶厂。脱甲茶厂曾被人戏称为“三无”企业:无品牌、无基地、无人才。要激活这个濒临倒闭的小茶厂,该从何下手?汤宇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把村里上规模的茶园进行土地流转(当时还没有土地流转这个概念),共流转茶园3800亩。很多人对我这个做法不看好,反对声此起彼伏。”

对此,汤宇不为所动。他说:“我总觉得搞茶叶应该有自己的原料基地,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出自己的好产品,才能坚持做好自己的品牌。”随着万亩茶园基地的建立,有了稳定原料供应的脱甲茶厂渐入佳境,汤宇梦想中的农业产业化也初具雏形。1998年,脱甲茶厂改名为“湘丰茶厂”,汤宇是掌舵人。

谈及湘丰茶业的发展理念,汤宇一口气说了“五个志在”:志在让国人喝上放心茶、科技茶、品质茶;志在提升中国茶叶产业总体加工技术水平;志在打造一支优秀的茶业湘军,代表湘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志在打造中国茶叶行业全产业链标杆企业;志在以农业产业化致富农民。

如今,湘丰茶业与中国科学院及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广阔的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孕育出无限惊喜。16年摸爬滚打,汤宇带领团队把湘丰茶厂打造成了拥有多家子公司、四大主导产业(茶叶、红薯、稻米、茶叶机械)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集团,带动近10万户农户走上致富路。湘丰茶业产品,曾多次荣获中国国际茶博会金奖、湖南省国际农博会金奖等荣誉。

智慧

低调的金井人,从不缺少智慧。这智慧,时时映现在他们兴茶立镇的果敢谋略之中。

第一件事与日本人有关。2006年,湘丰茶业因生产需要,高价从日本引进全自动化绿茶生产线。生产线装配后,经与日方茶机公司多次沟通、调试,始终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关键原因是,两国的茶叶炒制工艺不同,机器“水土不服”。

怎么办?汤宇脑筋急转:将名下一家生产汽车电器的企业转型生产茶机,将价值千万元的进口生产线,完全交给技术人员进行拆解、研究,做改进实验,研发新工艺。同时,还投资数百万元与科研单位合作,最终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首条炒青绿茶自动化生产线。除此之外,湘丰茶机还自行研制出红绿兼容茶叶生产线和香茶生产线。至此,中国茶叶的传统加工工艺,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第二件事与茶乡小镇有关。金井镇是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镇、湖南省茶叶专业乡镇和长沙市重点建设的中心镇。为加快中心镇建设步伐,金井镇委、镇政府认为,中心镇建设必须有产业依托,并形成产业支撑城镇建设、城镇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秉持这一理念,金井镇因地制宜确立了“以茶立镇”的战略定位,致力打造具有湖湘风情的乡村都市、独具魅力的茶乡小镇。面对中心镇建设的金融大考,金井通过“PPP模式”巧解了融资难题。

“PPP模式”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是指为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可能建立的一系列合作伙伴关系。政府和社会资本通过签署PPP合作协议,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在适当满足社会资本的投资营利目标的同时,为社会更有效率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发达国家普遍将“PPP模式”作为缓解财政压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一次变革。

金井茶乡小镇项目率先引入“PPP模式”,在融资模式上实现了大突破。目前,金井镇中心镇建设风生水起,已推出6大高质量投资项目,围绕“山、水、茶、城”组团开发思路,开启新金井腾飞的崭新篇章。

浅坐亭台里,看白云清流,品一盏金井绿茶,生命中那点灵犀,伴随着缕缕茶香融入天地间。你想远离城市喧嚣吗?快去品味金井的自然和宁静吧!金井,就是这么温润如玉。

信阳毛尖泡第一泡


信阳毛尖泡第一泡不要喝,冲了热水后摇晃一下即可倒掉。信阳毛尖绿茶属于精致绿茶,茶比较细嫩,不适合用刚煮沸的水泡,以70℃~80℃为宜,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佳,冲泡时间为2~3分钟。

信阳毛尖的泡法:

信阳毛尖和其它类绿茶一样可选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和冷冲法;只要把握好度和口感毛尖怎么泡都适合,唯一区别是在茶汤的外观及口感上各有区别,如果是喝信阳毛尖,那么所有毛尖的泡法都适用,如果是品,就需要对不同茶芽和加工程度不同对应选择泡法,啜茶网喜欢用先用80度左右纯净水来泡干茶小半分钟,然后加80度左右水来冲泡,这样泡法茶叶比较耐泡且从外观到口感到内质都为上佳。

1、烫杯:取出茶具(信阳毛尖的泡法多用玻璃杯,这样利于观赏芽头在茶水中的翩翩起舞及芽头的比例和肥壮程度)用壶里的热水浸润茶杯,提高茶杯的温度且卫生。

2、赏茶:就是欣赏信阳毛尖干茶,取出适量干茶放在手心,观外形条索紧细、圆、光、直,白毫显露,有白毛峰,色泽隐深绿,条形油润光滑;放在鼻子下轻闻,能感受板栗清香味,仿佛置身绿色大山之境。

3、投茶:毛尖用上投法,从杯口向下投放适量干茶即用茶匙把茶荷中的信阳毛尖均匀拨到玻璃杯中去。

4、洗茶:干茶放入杯后加少量水,然后拿杯子均匀摇一摇,让水和茶充分接触,约10多秒后把水滤掉。

5、注水:毛尖的泡法水量按茶七酒八,水注到杯身的十分之七满,这是信阳毛尖的传统冲泡习俗,因为信阳人好客,来客必先倒茶送入客人手中,如果注水过多,玻璃杯太热易烫到客人的手,是不礼貌的。

6、静置:待茶叶完全下沉慢慢舒展(浸泡时间3~5分钟),这时候可以拿起杯来观赏和品论叶底茶形。

7、品茶:先把茶水放到鼻子下轻嗅,感受茶汤热气带来的茶香,然后轻轻小口一抿,开喝。信阳毛尖内质香气高鲜,有熟板栗清香且回甘,汤色鲜绿,滋味鲜醇,叶底嫩绿匀整。

泡信阳毛尖注意事项:

1、投茶量:好茶粗泡,粗茶细喝是为了让口感更好,放茶量应根据个人的口味轻重来适当调整,口味重的多放干茶,而口味淡的少放些,大约茶和水比例为1:4左右,但不是绝对比例,应该灵活及时调整,比如喝着淡下次冲泡可多加点干茶,喝着苦少放些干茶来微调,找到适合自己的比例。

2、水温控制:信阳毛尖对水温有严格要求,按不同的等级来说,芽头越嫩越纯的水温需要低一些,比如明前特级的毛尖茶,冲泡水温应该在75度—80度,这样不容易烫坏嫩芽,同时可以增加冲泡次数,味道最好。一级信阳毛尖水温在80度左右,而三级的应该在85度左右,三级信阳毛尖叶多芽少,水温太低会导致茶叶冲不开,而超过90度又因为温度太高影响了茶本身的营养元素,因此春茶用80度左右水温冲泡是符合大部分情况的。

3、泡多久:正常情况下茶水泡好后,在5-15分钟内喝一泡再续水,一杯茶可冲泡4-5道左右,也就是投放一次干茶来泡可以喝一个小时左右,不宜让泡好的茶放时间过长或过短,容易影响口感和冲泡次数。

4、续水比例:沏水一杯当喝到茶杯里剩余半杯茶水的时候及时加水,不要把茶水喝干再加水,那样口感不均,失去了该有的茶味和耐泡次数,同时信阳毛尖对水质比较挑剔,请用纯净水冲泡更好。

5、大山茶和小山及稻田茶:泡法稍不同,大山茶耐泡,小山中稻田茶最次,耐泡茶价贵但喝着实际便宜。

6、禁忌:品茶前不要吃刺激性味道的东西,比如蒜、辣椒、咖啡、可乐、果汁等,同时不要喝酒或吸烟,这样会影响信阳毛尖的香醇及回甘,失去品茶的享受过程,当然茶具要清洗干净,不可有异味。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7380.html

上一篇:六堡茶和普洱茶的区别介绍

下一篇:喝苦丁茶的注意事项苦丁茶副作用解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