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产业 标准混乱致市场混乱

2020-12-19

“不论是《盛世普洱一跤跌走200亿》还是《普洱茶神话幕后有“黑手”》的报道,我都仔细读了,但您们的报道只揭示了当下普洱茶之乱的表面现象,其根本性的问题是出在‘普洱茶的标准’上”一位曾参与编制《云南省普洱茶综合标准》的成员说。

开创性的“原普洱茶”概念

05年以前,尽管云南已施行了两个普洱茶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03—2003、农业部行业标准NY/T779—2004),但因仅是推荐性产品标准,缺乏“从山头到茶杯”的全过程规范标准管理。

云南省农业厅一官员说:“05年以后,随着云南普洱茶市场的骤热,厂家、商家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多到一个县就有559家普洱茶生产厂,由此带来了卫生、质量等一系列影响云南普洱茶声誉的问题。”

从产业健康发展角度出发,2005年6月,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牵头成立了“普洱茶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办公室”(以下简称:新标准),并设立了由15名专家组成的编制小组。

“但是在新标准的起草过程中,围绕晒青茶(普洱茶原料,俗称生茶)是否算普洱茶等问题?专家、厂家、商家等各种利益主体,纷争不断”省生物资源创新办主任助理程达说。

程达提供给记者“诌议普洱茶”的资料显示:当时,有专家认为,晒青茶属于绿茶,是中国茶叶界几十年来的共识和基本常识,不能定义为“普洱茶”。要对科学、对消费者负责。反之认为,古时候的普洱茶就是指晒青茶,应该尊重历史。如果仅包括后发酵茶,那么普洱茶的历史就只有几十年,而不是几百上千年。

后一种观点,实际上代表了厂家、商家等利益主体的主张。如果不把晒青茶(生茶)纳入普洱茶范畴,茶企的产量和业绩将受到很大影响;因为按“后发酵茶”定义为普洱茶的话,不仅生产工艺复杂,而且周期长,显然对茶企的市场拓展很不利。

一边需要规范生产、规范市场,尽可能为茶企预留生存空间;而另一边要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产业健康发展。

纷争不下中,程达提出了一个折衷方案:把晒青茶(生茶)称为“原普洱茶”,这既表明了普洱茶的原料身份,又准确定位了普洱茶在完成后发酵过程前的原始状态。将经后发酵加工的称为“普洱茶”。

一只苹果成了普洱榜样

此方案得到了编制小组的一致认可,并写入“新标准讨论稿”。但令编制小组大感意外的是,曾引发最大纷争的普洱茶定义,在报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后发生逆转——生茶被纳入普洱茶范畴。

对省质监局主导下出现的这一结果,专家组部分成员表示了极大不满,但得到的回答却是:红苹果、绿苹果都能称为“苹果”,为什么生茶就不能算是普洱茶?

为此,有专家组成员拒绝继续参与新标准的编制,并婉拒新标准最后一次评审会的出席和发言。

记者在向省质监局求证这些说法时,有官员认为事过境迁,没有必要再讨论,而且新标准是经国家层面认可过的,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左右的。

对现施行的新标准是否有缺失等问题,时任专家组组长的沈柏华教授,在接受记者电话访问时表达了“胳膊扭不过大腿,现在讨论使人郁闷”后就挂断了电话。

程达认为,将生茶纳入普洱茶定义,既混淆了两类从外观到内在品质、成份都完全不同的茶品,又因原料和产品同称普洱茶,把消费者“忽悠”得找不到北。民间虽有把晒青茶(原料)称为“生茶”;把普洱茶(产品)称为“熟茶”的说法,但时下哪个厂家在产品上标明“普洱生茶”或“普洱熟茶”?

“将生茶纳入普洱茶,迎合茶企和政府的愿望。因为对茶企来说,有了更大了运作空间;对政府来说,普洱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了。”

云南省茶业协会秘书长邹家驹说,将一个需要规范、科学性的产品定义,掺进不同利益主体的意见,必然会出现不该出的问题。据邹回忆,在标准最后的评审会结束后,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也曾私下表示,不久将来,云南人将被自己搬弄的石头砸到自己的脚。

政府缺位 市场受罚

省人大农业工作委员会主任潘政扬也认为,普洱生茶作为一种绿茶,在新标准中应该有严格的区分,同时,在产品包装上也应强制注明,即用“普洱生茶”和“普洱茶”两个概念来表述。

省茶业协会一位不愿具名的副会长表示,新标准定义不严肃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后期管理缺位,使云南普洱茶这个本应担负做大做强的产业,被一些图利忘义商家肆意蹂躏,搞得消费者一头雾水,失信于普洱茶的保健功效,成为这次普洱茶大降价的导火索之一。

据了解,由于晒青茶也称为“普洱茶”,而且“享受”普洱茶的高价格“待遇”,自然商家开始转向大量生产晒青茶,少做熟茶或不做。因为做熟茶不仅工艺复杂,而且周期长。

因此,云南省的普洱茶生产企业从2005年前的3000多个,猛增到当下的4500余家,造成原料供应紧张,价格飞涨;到市场环节又被商家和投机者“狂炒”,致使今年4月份后,云南数个知名大品牌普洱茶生产企业的产品价格“大跳水”。

与此同时,还给云南茶叶格局带来了一系列危害。一是由于普洱茶原料价格的高涨,以往一直由政府提供补贴方式指定下关茶厂生产专供藏区的“边销茶”,也因部分商家的囤积等行为,使原本每块17元的边销茶涨到60—80元。二是晒青毛茶价格的飞涨,使素有“世界红茶第一车间”滇红集团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三是香港、东南亚等普洱茶的传统主销区,因产品价格的急剧上涨,当地茶商开始转向越南等国采购。

潘政扬透露,目前,省人大正在调研制定“普洱茶地方保护条例”,从法律层面规范普洱茶的生产、流通等环节。目前该草案已进入议案阶段。

不过,大部分业界人士还认为,一个新兴产业在发展期,出现各种炒作的概念和定义并不奇怪,关键是产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应有长远的主导,不应缺位,听凭厂家和商家的炒作,这将使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Cy316.com延伸阅读

专家建议尽快建立普洱茶产业的标准体系


针对当前普洱茶产业出现的种种有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现象,有关专家日前在京联合发出行业规范倡议书,倡议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同推动普洱茶产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使普洱茶产业尽快走上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主题为“健康·持续·发展”的首届中国普洱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研所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学术研究等各方嘉宾以权威视角为近来“火热”的普洱茶产业分析把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谢扬表示,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区域经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解决三农问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骆少君强烈呼吁普洱茶行业从原产地证明等方面进行产品质量控制,重视消费安全问题,建立普洱茶产品可追溯制度。

我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独特茶叶品质的普洱茶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与喜爱,中国普洱茶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然而,普洱茶行业缺乏规范、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市场炒作等问题,已经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普洱茶产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由云南龙生绿色产业有限公司牵头,政府代表、行业代表等在会议上联合发出行业规范倡议书,倡议推动普洱茶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普洱茶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定性定量研究普洱茶的功效;科学宣传推广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云南普洱茶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省农业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启动,同时发布《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这个标准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云南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定义 保护范围内按标准生产

这个国家标准将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这意味着要想称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企业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

这意味着在云南境内按普洱茶加工工艺生产的、不在保护范围内的也不能叫普洱茶。在省外就算是按照普洱茶加工工艺生产的也不能再打普洱茶的名号了。

强调 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

省质监局副局长陈百炼介绍,实施地理标志注册保护是欧盟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常做法,也是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相关规定要求。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

据了解,《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类型与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可以说是一套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国家标准。

公告 保护范围为639个乡镇

按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60号公告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11个州(市)所辖75个县(市、区)及所属的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据了解,上述11个州市共辖97个县、市、区,98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而成为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见保护范围规定得相当细致。

提醒 使用专用标志不收费

“从现在开始在保护范围内的企业可以开始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准备工作。”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省质监局副局长陈百炼提醒企业,使用这个标志是不收费用的,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使用。

“要组织保护范围内有规模、有实力、讲诚信,能保证普洱茶特色的企业申请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陈百炼强调。

据介绍,云南还将建立从茶叶种植到成品茶销售全过程的登记追溯制度,确保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权威和国家标准的执行。

“有了标准后,那种将云南的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拉到省外,采用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茶,不能称为普洱茶;相反,不是在保护范围内种植出的大叶种晒青茶原料,就算是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加工也不能称为普洱茶。”陈百炼说。(张敏)

云南:普洱茶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省农业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政府新闻办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启动,同时发布《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这个标准将于12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云南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定义 保护范围内按标准生产

这个国家标准将普洱茶定义为: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这意味着要想称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企业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

这意味着在云南境内按普洱茶加工工艺生产的、不在保护范围内的也不能叫普洱茶。在省外就算是按照普洱茶加工工艺生产的也不能再打普洱茶的名号了。

强调 地理标志是知识产权

省质监局副局长陈百炼介绍,实施地理标志注册保护是欧盟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通常做法,也是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相关规定要求。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志,更是一种知识产权。

据了解,《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2111—2008)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类型与等级、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可以说是一套从茶园到茶杯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国家标准。

公告 保护范围为639个乡镇

按国家质检总局2008年第60号公告规定,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云南省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沧市、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11个州(市)所辖75个县(市、区)及所属的63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据了解,上述11个州市共辖97个县、市、区,98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而成为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可见保护范围规定得相当细致。

提醒 使用专用标志不收费

“从现在开始在保护范围内的企业可以开始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准备工作。”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省质监局副局长陈百炼提醒企业,使用这个标志是不收费用的,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使用。

“要组织保护范围内有规模、有实力、讲诚信,能保证普洱茶特色的企业申请使用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陈百炼强调。

据介绍,云南还将建立从茶叶种植到成品茶销售全过程的登记追溯制度,确保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权威和国家标准的执行。

“有了标准后,那种将云南的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拉到省外,采用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的茶,不能称为普洱茶;相反,不是在保护范围内种植出的大叶种晒青茶原料,就算是在保护范围内进行加工也不能称为普洱茶。”陈百炼说。(张敏)

普洱茶的标准饮用法


普洱茶的香气独特,具有养胃、排毒、降三高、消脂去腻、减肥美容等功效,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普洱茶是中国茶的一种,所以在冲泡时,有一定的讲究。下面介绍了普洱茶的标准饮用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具备条件

1、置茶量:普洱茶冲泡时,茶水比例为1:50,或置茶量为容器容量的20%左右,最好将紧压茶拨开后,暴露在空气中两周,冲泡味道更佳。

2、用水的选择:矿泉水、纯水、山泉水最佳。煮水时不宜过度沸腾,因为水中氧气过少,会影响普洱茶活性。

3、冲泡水温:烧开到100℃再等一下,但不能不要低于90℃。

二、选用茶具

1、碗或杯:饮用普洱茶可以使用瓷盖碗。瓷盖碗使用方便,造型现代优雅,并且有助于观赏普洱茶的汤色。注意的是,温度较高,小心烫手。

2、壶:宜选腹大的壶。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建议材质宜选陶壶、瓷壶、紫砂壶等。不宜用保温杯冲泡普洱生茶,那样会焖熟茶叶,影响普洱茶的特有风味。

三、具体步骤

1、温壶涤具。先用滚水烫热茶具,这个是起温壶温杯作用,还可以涤具,随后放入普洱茶。

2、润茶。冲入约茶具容量1/4的滚水,快速倒去,以此清洗茶叶中的杂质,且唤醒普洱茶。

安溪茶叶产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安溪茶叶产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福建省安溪县产茶始于唐,兴于宋。千百年来,经过广大人民的精心培育和大力推广,安溪茶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安溪县茶业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了由家庭小作坊向社会化分工转变,由单一种植业向多元经营转变,由数量产值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目前,安溪县茶园总面积4万公顷,年产茶叶6万吨,茶叶总产值65亿元。当前,大力推进茶业标准化,打造现代生态茶业,既是推进安溪县茶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跨越性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保持安溪县茶业强大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生态、品牌、安全是当前国内外茶业发展的主题。安溪茶业发展应继续坚持以标准为先导,加快建设现代生态茶业,推进安溪县茶业新一轮发展。

首先,大力提高涉茶人员标准化素质。针对涉茶人员多且标准素质低的状况,广泛开展茶业万人培训工程,采取专题培训、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涉茶人员学习《食品标签通用标准》、《茶叶卫生标准》等标准知识,增强涉茶人员标准化意识,提高涉茶人员标准化素质和工作水平。广泛开展“标准服务进农家、进厂门、进商店、到田头”活动,引导广大企业和茶农采用《安溪乌龙茶标准综合体》、《安溪乌龙茶》等标准,组织生产、加工和经营,确保安溪县茶业既称霸国内市场,又赢得国外市场。

其次,大力加强茶叶标准前瞻性战略研究。质监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茶叶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分析研究工作,收集国内外茶叶产业发展走势及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和贸易政策等动态,查找安溪县茶业在核心技术、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完善安溪铁观音标准体系,建立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防范体系,加快与国际标准体系接轨,促进安溪县茶业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和抗击风险能力。

再次,大力发展现代生态茶业。大力巩固和推广国家级安溪乌龙茶综合标准化项目建设成果,切实改变分散的生产方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地市场+茶农基地、龙头企业+基地等多种模式,实现茶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创建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叶和有机茶叶生产基地,积极开展QS、绿色食品、HACCP、有机茶、环保等认证工作,加大农残控制力度,实施进药、售药、贮存全程监控,严厉查处销售、使用违禁农药行为,加快建设现代生态茶业。

此外,还要大力打造“安溪铁观音”品牌,突出抓好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国家级或者省级、市级的茶业技术中心、研发基地,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开展质量与科研攻关,参与国内外标准化实质性活动,提升“安溪铁观音”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林志群王顺明)

普洱茶初期加工有新标准


2008年7月23日,由云南省西双版纳州质监局等单位承担的《普洱茶原料加工技术管理规范》、《西双版纳晒青毛茶—普洱茶原料加工工艺》两个地方正式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这也意味着这两个地方标准当天正式在云南全省发布执行。标准分别从技术管理、工艺要求的角度,对普洱茶的初期加工生产提出了规范要求。

《普洱茶原料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主要是针对普洱茶原料加工现状存在的问题,从抓质量安全卫生入手,以加强原料初期制造加工技术管理,为茶叶初期制造的全面监管提供依据为目的,在鲜叶要求、品质特征、加工要求、包装、贮存、运输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及管理事项。

《西双版纳晒青毛茶—普洱茶原料加工工艺》则从鲜叶采摘、摊放、杀青、揉捻、解块、日光干燥、感官审评、包装、成品入库等各个技术环节,系统地总结了一套科学规范的、针对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普洱茶原料的加工工艺,实现了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生产方法的有机结合。

为使这两个地方标准能真正做到实用、有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组就加强了对标准的宣传、推广运用和培训。如在茶农中举办《普洱茶原料加工技术及管理规范》培训班,将《西双版纳晒青毛茶—普洱茶原料加工工艺》制作成1万张光碟,采用几种民族语言解说,满足了不同民族茶农的需要,直观、通俗易懂地宣传推广了普洱茶原料的加工工艺。

“目前,培训的茶农、茶商达到1万多人次,发放标准资料800余份,建立示范点10个,带动茶叶企业400多家。按照标准生产普洱茶原料的企业,品质得到大幅提高,价格比原来提高了20%。”西双版纳州质监局负责人说。

“而这两个地方标准的出台,可谓是一举三得。”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州茶叶产业办公室主任彭哲把这个“一举三得”解释为:“茶农、茶企得了实惠,消费者放了心,市场也得到了规范。”

当前普洱茶行业 市场情况良好


普洱茶从07年到16年产量稳定增长,如今,普洱茶面临新一轮产量迅速增大的变化。随着普洱茶在北方地区的普及,已逐步成为全国性的茶类,功效,品牌和价格成为了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新技术为普洱茶市场推波助澜,新媒体的运用提高普洱茶的普及程度,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提高普洱茶在识别、仓储、检验等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

一、普洱茶的产量稳定增长

普洱茶

普洱茶10年前经历了低谷,随后逐渐复苏,市场重新焕发生机。当前,普洱茶面临新一轮产量迅速增大的变化。

2007年普洱茶产量达到过一个峰值,2008年发生大幅回落,一直到2011年持续年产量都在5万吨左右浮动。2012年开始,产量大幅回增,且逐年增长,2016年已达到13万吨。

二、普洱茶的消费市场

普洱茶

随着普洱茶在北方地区的普及,如今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茶类。人们对于普洱茶的关注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绿茶、红茶这些传统大宗茶类。

吃货达人、户外一族和数码一族更热衷于普洱茶。可能是被普及了普洱茶的健康减肥养生功效知识,所以吃货对于普洱茶的消费欲望显得相对较强。

关注普洱茶的人群中男性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女性,年龄段分布在30-39岁的人群几乎占据了一半。

普洱茶消费者最关心的三个话题:

1、功效:普洱茶的功效作为最热门的关键词,其中包含了减肥,养生功效、有无副作用等。

2、品牌:“知名品牌”作为一个第二阶梯的关键词,且需求度还处在不断上升阶段。当今的茶企都十分重视品牌塑造与推广的重要性,有一定实力及前瞻性的企业都纷纷投入品牌的建设与升级。

3、价格:价格是大家一直关注的热点。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价格都是永恒关注的话题。对于普洱茶这个有具有金融属性的茶类更是如此。

三、新技术为普洱茶市场推波助澜

普洱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洱茶”在移动端的搜索量在迅速增长。五六十岁的茶人玩转微信、微博、甚至直播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新媒体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普洱茶的普及程度。

同时,随着新零售的发展,网购、在线支付、现代物流的配套日益完善,普洱茶从采购到品饮的路径更便捷、时间成本更低,为此,传统品牌茶企与新兴实力茶企相继在线上发力。未来,新零售将在普洱茶行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普洱茶“越陈越香”使其成为老茶客的收藏品,兼具投资价值的一个主要原因。现在的普洱茶收藏对选料、仓储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普洱茶在识别、仓储、检验等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贵州晴隆制定地方标准高起点发展茶产业


日前,《晴隆县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技术规程》等通过专家评审组评审,标志该县发展茶叶产业有了地方标准。

贵州晴隆茶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1980在晴隆发现的茶籽化石,是世界上到目前为止唯一发现的茶籽化石,说明贵州茶历史至少在100万年以上。晴隆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茶业生产,县茶业公司生产的贵隆系列“贵隆绿茶”、“贵隆银芽”、“贵隆毛峰”已取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开发的产品先后获国际、国内奖项30余项。2008年初,为将晴隆的茶业做大做强,晴隆县出台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要求,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晴隆县打造成为全国高标准茶叶生产基地,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适合县情的标准,按标准新建茶园,按标准对老茶园进行改造,按标准进行茶园的田间管理,达到起点高、无公害、打造绿色食品的要求,规避建园起点低、改造难、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为做好这项工作,县质监局主动请缨,历时4个多月的深入调查研究,经过几易其稿,于8月底经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组成评审组对该标准体系进行了评审,最终通过了《晴隆县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技术规程》、《晴隆县无公害茶园田间管理技术规程》、《晴隆县低老茶园技术改造技术规程》,至此,晴隆茶叶生产有了自已的标准,结束了无标生产的历史。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5699.html

上一篇:“四看六不看”教你辨别普洱茶的劣质

下一篇:水為茶之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