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专家建议尽快建立普洱茶产业的标准体系

2021-03-22

针对当前普洱茶产业出现的种种有违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现象,有关专家日前在京联合发出行业规范倡议书,倡议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同推动普洱茶产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使普洱茶产业尽快走上健康、规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主题为“健康·持续·发展”的首届中国普洱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研所等单位共同举办,来自政府、行业、企业、学术研究等各方嘉宾以权威视角为近来“火热”的普洱茶产业分析把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谢扬表示,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区域经济、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解决三农问题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骆少君强烈呼吁普洱茶行业从原产地证明等方面进行产品质量控制,重视消费安全问题,建立普洱茶产品可追溯制度。

我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独特茶叶品质的普洱茶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同与喜爱,中国普洱茶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然而,普洱茶行业缺乏规范、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市场炒作等问题,已经严重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普洱茶产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由云南龙生绿色产业有限公司牵头,政府代表、行业代表等在会议上联合发出行业规范倡议书,倡议推动普洱茶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普洱茶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定性定量研究普洱茶的功效;科学宣传推广普洱茶。

小编推荐

为什么要建立专属的普洱茶文化体系!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微观史来看,普洱茶是幸运的,因为它复兴并广泛传播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任何种文化不可能凭空崛起,何况还是在中国文化中显得比较脆弱的茶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但在历史变迁,王朝更迭中几经兴衰。

茶文化一词的诞生时间,距今并不久远,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才有。九十年代初构建的茶:文化争相套用西方学木概念解释茶文化的定义,名虽大却内容苍白。想要用传统文化来阐释却力有所不逮。好在我们有普洱茶,作为中国曾经的种辉煌软实力的重要象征,可以用中国各种哲学、艺术趣味的重要承载方式和黏合方式闻述文化。

1995年,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邓时海先生的着作《普洱茶》一书问世。这本书抛开了概念上的各种纠缠,却接续传统阐释了普洱茶文化,引领人们走进深邃的普洱茶世界,还有后期撰写的《普洱茶续》,是为《普洱茶》所做的内容上的补充与完善。早期出版普洱茶类图书的学者,并非官学体系的茶学专业出身,而是在私学领域里进行实践而结出的果子。

细数下来,这些经典的普洱茶书籍有黄桂枢主编的《中国普洱茶文化研究》,这本书选编了第一次普洱茶国际研讨会上的42篇论文,提出了普洱茶研究的新思路与新观念;云南农业大学的周红杰教授主编的《云南普文洱茶》,让人们对普洱茶获得了系统茶与理性的认识;邹家驹先生的的《漫话普洱茶一一普洱茶辨伪》《漫话普洱茶一一金戈铁马大叶茶》,轻松诙谐,将茶知识娓娓道来,发人深省;雷平阳是云南著名作家、诗人,《普洱茶记》是雷平阳先生的一部普河茶专着,也是大陆第一本关于普河茶的原创专着,并被韩国、台湾、日本、香港等地翻译出版,这本专着开创了一种当代优秀文人对普洱茶的诗性写作;香港陈智同编着的《深这的七子世界》;杨凯先生经过大量资料收集及考察撰写的《实战普洱茶),目前唯一一部号级茶专着《号级古董茶事典:普茶溯源与流变》;何景成编着的《下关沱茶复刻版专辑》等等值得一提的还有余秋雨专门为普河茶撰写的大散文《品鉴普产茶》。

十多年中,普河茶图书出版热度不减,仅普茶学者马哲峰老师收藏的普洱类图书就多达300种以上。近年来的普洱茶教育官学、私学体系的学者争相投身其中,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普洱茶学体系,这种现象在中围的茶学领域里绝无仅有。来自云南、广东、香港、台湾等各地的普再茶研究者争相着书立说,虽然某些观点具争议,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确实证实了普茶的影购力早已经超越产地云南,影响遍及国内乃至于海外了

在众多茶书中我们能看到传统的学养,艺术的见解,文化的重构。有学者曾这样评价道在我们们这个时代的所有茶中,唯有普洱茶率先打破了名优绿茶的藩篱,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塑造了普洱茶美学,普洱茶由此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

广东潮汕茶招牌标识不统一 专家建议正名规范


自古以来,我国广东潮汕地区的茶风就十分盛行,潮汕地区的茶叶文化历史十分浓厚。潮汕地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几乎家家都有一套茶具,以茶待客也是潮汕人民们的优良传统。潮州茶文化独步天下,单丛茶和潮州工夫茶艺享誉海内外,已成为潮州最亮眼的名片之一。但到底是“工夫茶”还是“功夫茶”?是“单丛”还是“单枞”?

近日,笔者走访潮州的旅游地标牌坊街,在长约2公里的牌坊街上,找到了20家与茶相关的商店。然而,它们的招牌并没有统一的写法,“单丛”“单枞”“工夫茶”“功夫茶”都有。

在牌坊街经营茶叶店的吴先生表示,“单枞肯定是正确答案。因为茶叶是从茶树摘下来的,应该有个木字旁才对。”另一家茶叶店的老板则表示:“功夫茶才是正解,因为‘功’字表示了技艺的高深。”事实上,也有不少人是这样理解的。

潮州文史专家、潮学家曾楚楠曾专门对这两个词进行考据、撰文辨析,“工夫茶”“单丛”才是正确写法。

然而,经过走访询问,上述20家商店中,只有8家用“工夫茶”,有10家用“单丛”。

泡茶要“功夫”?不,是“工夫”!

普通话中,“工”“功”同音,《现代汉语词典》把[工夫]、[功夫]合为一个条目。其释义为:①时间(指占用的时间);②空闲时间;③(方)时候;④本领;造诣。共四个义项,但又声明:“注意①②③多作‘工夫’,④多作‘功夫’。”

曾楚楠认为,以上的释义,难以涵盖潮州方言的“工夫”一词。潮州方言中,“工”(gāng,读如“刚”)与“功”(gōng,读如“攻”),读音截然不同。“功夫”与“工夫”的含义亦不一样。“功夫”指本领、造诣,如唱功、扇子功。“工夫”则指精细,如言“某某人过工夫”,意思是某人为人处世十分精细、周到,这里的“工夫”就绝对不能用“功夫”代替,其道理就像“工笔画”不能说成“功笔画”一样。

茶叶

作为茶道,“工夫茶”含有器具精巧、方式方法精致、物料精绝、礼仪周全等物质与精神的多种因素。因此,用“功夫”一词不能表达潮州茶道的精致讲究,而应以“工夫茶”来指称。

曾楚楠表示,更主要的是,命名一般都以初始名为准,即所谓的“名从主人”的原则。《潮嘉风月记》[工夫茶]条,是为茶学界所公认的有关“工夫茶”的最早记录,亦即是说,“工夫茶”是初始名,应作为命名的依据。

“单丛”从何而来?茶要有木字旁?

“丛”在潮语读“层”,本意是聚集,如人丛、草丛等。也有做量词的用法,专指丛生之物。曾楚楠举例说,如白居易《买花》诗:“一丛深色花,十户人中赋。”这里的“丛”的意思就类似于棵、束、株。

反观被不少人望文生义的“枞”,在潮语中读作“宗”。它有两个读音:读cōng指的是常绿乔木冷杉,也就是常说的圣诞树。读zōng,指的是地名,即安徽枞阳。

曾楚楠表示,单丛,是凤凰茶产区对成品茶进行等级分类的专称(包含单丛、浪菜、水仙等)。其命名的缘由是,其采摘及加工的全过程须逐棵(潮人称“丛”)单独进行。又因为成茶的香型不同,故有“群体单丛”“黄枝香单丛”等名目。两相比较,“丛”才是符合本意的正统写法。

曾楚楠认为,单丛茶是潮州的名优产品,在国内外举行的名茶评比活动中屡获殊荣,但目前在对其作商品推介、包装和宣传报道的过程中,名称却有几种写法。这样的情况不利于潮州茶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准确、规范的冠名,是打造品牌的第一要义,建议为单丛茶和工夫茶正名。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8634.html

上一篇:凉茶不是人人都能喝!

下一篇:配合体质喝减肥茶 更有瘦身神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