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心有沉香,何惧浮世

2020-11-1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心有沉香,何惧浮世”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心有沉香,何惧浮世”相关知识!

红尘与佛界,只隔着一道门槛,槛内是云水禅心,槛外是滔滔浊浪。这道槛,离人很远,前世和今生的距离;也离人很近,只在一呼一吸间。大多数人穷其一生都无法到达般若之门,而有的人一个低眉,一个回眸,就了悟禅意。

静心宁神,闭幕远思,天地博大,万物迎泽。用心聆听,天地沉浮,各有其主,各有归宿。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人生可逃避很多事情,无法逃避的是生死;人生可推卸很多事情,难以推卸的是责任。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世事静中见,人情淡始长。安然一份禅心,固守一份超然。

淡然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对人生感悟后的从容,也许每个人因境况不同,看幸福和快乐的定意、视角也不同。其实幸福就是一个攀爬的过程,而每一个台阶都是风雨的浇铸。一份暖心的盈怀,铭记了对岁月的感知。时光静美,岁月轻柔,拈一颗淡然的素心,给生命一场花开,虽不能长久飘香,却也定能走一程美一程。

花落,无声也优雅;月缺,不美也诗意。看月无声,它定是在静静地注视你,问花无语,它定是在默默地倾听你。学会恬淡、从容地对待人和事,对待生活。让内心安于宁静,纷纷扰扰、浮浮沉沉,只是淡然一笑的洒脱与开阔。种下一棵梦想的树,用坚韧不变的信念,浇灌养护,终有一天你会看见,它们将枝繁叶茂。

流水年华,我们总是害怕,时光会带走温馨的相遇。其实,光阴带走的只是虚幻的拥有,沉淀下来的是真情守候。滚滚红尘,学会随缘聚散;世事沧桑,自已妥善安放。繁华三千,看淡即是云烟;萍聚萍散,想开就是晴天。只要曾经拥有过,曾经珍惜过就已经足够。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心有沉香,何惧浮世。

生命的旅途,一程有一程的风景,一程有一程的盛放。打开心灵的窗子,静看时光旖旎着一曲花开花落,用一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来生活就会快乐,人生的最美,便是来自心灵深处的通透与清欢。

小编推荐

茶有浓有淡 心有喜有悲


想了解《茶有浓有淡 心有喜有悲》知识吗,丰富的《茶有浓有淡 心有喜有悲》内容等你来看!

心若澄澈,如泉水。便可沏一壶生活之茶,读一世繁尘,品一生琐碎。水的清明,激活了茶的灵动,呷下沉淀的过往。

那一刻才明白,茶是睡着的。它揽了一怀春月,拢了一腔明媚,含了一湾柔露。就这样,静候着一溪叮咚之音来唤醒它。若暂不考虑水的思想,只读茶,它们真的是一粒粒、一芽芽的梦。揣着相似,又各自不同。打开茶罐的刹那,诸多的心事,待君阅读;诸多过往,候你诠释。茶者,抱一颗沉静的禅心去思想,可聆听到天籁之外的动听。

其实木香的茶匙,是囫囵索取;一瓢清水,才是悦耳的吵闹。怀揣水月静心、俗外菩提,报以一颗心的初衷,在竹风清影曼舞婆娑间。涤去心尘,静嗅一缕茶香,那被沸水唤醒的重生精灵,娓娓道来前生今世的情缘。可以看见:僵硬在温柔里怎样舒展,生命如何在积怨中剥茧怒放。

常常,希冀的不经意在指尖溜走,为缺少回绕的情愫。生活的历练,又如何不是品茶的心得。

茶有浓有淡。心有喜有悲。茶如心,在许多的时候有不同的味道,每次唇齿间的萦绕,最终注入心田,都是你喜欢或不喜欢,但一定是割舍不掉的。浓了浓喝,淡了淡喝,纵有万千滋味,都不免是沧桑的轮回,世事的弯转。而此刻的人心,有的苦了一生,有的却风轻云淡。

其实从容才是享受,享受云天之外的辽远,享受草木之间的余香。没有比从容地享受生活,更惬意,更舒心。若都能在行云流水间,温润其心,修炼质朴,不带走一片云彩。在松风林涛中,不沾染一抹色泽。这又何尝不是一几一凳一壶一盏的闲云之情呢。

行到山穷水尽处,正是坐看云起时。其实不是逃避,是欣赏那份淡然与恬静,简洁和清雅。

喝茶,往往又是品心,无论是陶杯玉盏,还是竹盅瓷碗。都不妨碍你对茶的执着,即使一丝苦涩的余味,也会温热心酸的齿寒,泪眼的冷清。就这样,如水的日子涓涓细流,滋润了一颗心的清淡,一颗心的悲悯,修行参透生活的禅理。得失在计较中丢弃了价值。贫富在人情上迷失了尊卑。

好坏在人心里衡量出轻重。荣辱在行为上表露着高低。一颗被茶洗过的心,澄澈醒透,纤尘不染。有野泉潺潺流过的简单,也有茶香氤氲的静美。深林处的暮鼓晨钟和浅水间的若隐若现,都是心茶的意境。也许心怕被惊扰,也或怕惊扰了其他,就这样,独自固守着那尊灵佛,那瓣心香。在简清安宁的空明里,一花一叶皆化作青莲。

在茶的世界里,没有这么多眼前身后的纷扰,也没有那么多炎凉冷暖的无常。只是自然的生,自然的死,貌似平平,实有深意。茶本就一灵物,天蕴地育,至清至洁,汲日月之魂山水之魄。所以远胜我们红尘凡心,更是人力所不及。在左右人习性的同时,而让人不知。

仿佛一片叶子,被花香浸过。被雨水淋过,微醉微醺地随风摇曳。最后在暮秋凋零,却已不是春天的那瓣了。人生也如此,经历过太多风雨浮沉后,那份坦然,那份宁静。远观近看都是精致,路过尽成风景。在闲暇之余,不妨把心包裹在茶韵里,回味着齿颊留香。

如果把日子都泡在茶里过,必定收获碧水云天,清香曼妙。即使在繁市闹区也能浅吟低唱。不为廊前飞燕扰,不为花叶凋残忧,存弃无谓,一切皆随它去。其实品茗,也是品人生,无论是“红泥小炉,娈婉卯童”的香醇精致,还是“白菜青盐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的粗淡清贫,都一饮而尽。好坏不在茶,而在人心的阴晴进退中。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茶有浓有淡 心有喜有悲》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盖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苏东坡一生好茶,所到之处无不留下关于茶的佳话。被贬到儋州之后,虽然海南岛的物质条件极为艰苦,而苏东坡仍然难以忘掉茶的清雅。但在这个孤悬海外的荒岛之上,得到点好茶又谈何容易?一旦有了些茶叶,他会采用适当的方式品用,他留下了不少与茶相关的诗作,重点写到煎茶的过程,贵在要用活水活火,还要与配饮佳茗的君子共享,让饮茶散发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哲思。

谈到茶文化,没有人愿意轻易放过苏东坡,这固然与这位让中国的老百姓一提起就露出会心一笑的人物太过可爱有关,而其高超的茶艺,尤其是对茶文化精深独到的理解,乃是其中的根本原因。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苏东坡在儋耳时好像很喜欢在夜间清饮。这在他那首着名的茶诗中可以得到证实。诗的题目是《汲江煎茶》,记录了他在一天夜晚到宜伦江汲水、归而自烹自饮的过程和感觉: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经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这是一首多么精美的七言律诗啊!据清代大诗人查慎行说,南宋时期的杨万里极为推赏此诗,谓一篇之中句句皆奇,一句之中字字皆奇。铁齿铜牙纪晓岚说诗写得太细腻了就容易粘滞,而这首诗描写细腻却以洒脱的面貌出现,这是最难达到的艺术境界。乾隆评此诗是舒促离合,若风涌云飞。这首诗不仅艺术上达到如此让人推许的水平,而且在茶艺上也看出苏东坡达到了微妙之境。南宋时的胡仔说苏东坡在这首诗中道尽烹茶之要,那么烹茶的精要在哪里呢?胡仔接着说烹茶不是活水则不能开发其清鲜馥香的极致,他由此看出东坡深知此理矣。茶圣陆羽曾说烹茶以山水为上,江水次之,取江水要去离人居遥远的地方才好。苏东坡夜间乘月到城北伦江取水,远于尘世,取于流水深处,一尘不染,清澈澄明,又贮月光之精,我敢这么说,苏东坡的这瓶水绝不会亚于陆羽所谓上等山水了。

其实胡仔只说了一半。烹茶之要,除活水之外,尚须活火。没有火苗的火是死火。烹茶需要火苗充分燃烧,在一定的时间里把水煮到恰到好处。说到这里,我们还需把苏东坡的另一首茶诗拿过来做一比较: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今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我今贫病常苦饥,分无玉碗捧娥眉,且学公家作茗饮。博炉石铫行相随。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这首诗题为《试院煎茶》,是苏东坡36岁时所作,那时他在杭州做官。诗中重点写到了煎茶的过程,指出贵在要用活火。到了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时,便是最佳火候了,与《汲江煎茶》中所谓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达到同一效果。宋代庞元英在《谈薮》中说茶汤还没有煮到滚沸时称为盲汤,刚刚滚沸时泡沫很小叫蟹眼,渐大者叫鱼眼。陆羽《茶经》论煮水的火候,其沸如鱼目,微有声者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一沸、二沸至多三沸可以品味,四沸已没有茶味,不可以品味了。

苏东坡为何要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呢?道理全在这里了,蟹眼时水还有些嫩,要到鱼眼时,沸起的泡沫和轻烟如雪乳一样,声音如风过松林一样美妙,这样才达到最佳火候。苏东坡的茶艺确实非比一般,而其描写茶的诗则充满无以名状的美感,那就更不是其他善茶的人所能比的了。苏东坡还注重饮具,常常是博炉石铫行相随,他在海南时有一只心爱的茶盂,贫困的时候把酒器都卖掉了,这个茶盂一直随着他,他在要北归告别儋耳的时候,送给了一直敬爱并帮助他的许珏,告诉他说:无以为清风明月之赠,茶盂聊见意耳。

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与茶艺相比,苏东坡对茶文化的理解让我更加感兴趣。他时常在有关茶的诗词中发高明之见解。《试院煎茶》结末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仅从字面上看,道出了茶饮与潇散、闲适、诗意栖居人生状态之关系。假如再多了解一些政治背景,那就更有意思了。清代大学者翁方纲分析说,那时王安石当权,改科举取士之法,罢掉过去的诗赋、帖经、墨义,专门用对策,限定千字。苏东坡反对王安石的专制之法,他在《呈诸试官》一诗中有聊欲废书眠,秋涛舂午枕,此诗中又有上述二句,都寓含嘲讽之意。把茶饮与国家大事的议论几乎不留痕迹的结合一起,这是苏东坡的本领。

我们且不说他可以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认为佳茗与佳人并美,也不再说他可以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认为茶有时比药更管用,我们且来看看他在海南时对茶的高明见解吧。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在海南有个得意门生叫姜唐佐。姜唐佐自琼州专门到昌化军随东坡学习,一天他来到桄榔庵陪侍先生谈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就派人冒雨给先生送来一包好茶。前面已说过,在当时的儋州想得到佳茗是多么的不容易!苏东坡甚为高兴。又隔了一天的早上,雨过天晴,心情爽朗,苏东坡的茶兴上来了,他立即写了一个便笺让人给姜唐佐送去,信中这样说:今日雨霁,尤可喜。食已,当取天庆观乳泉泼建茶之精者,念非君莫与共之。信刚送走,官方通知巡检有会,不得不取消此次相邀。但他还是茶兴未消,又写了一笺,说如果会散得早了,你还能来共同品茶否?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苏东坡茶兴大发,非要与唐佐相饮,而且说念非君莫与共之,这里蕴藏着在那个及其艰苦的环境中,苏东坡产生的一种新的茶文化观。

这种茶文化观在约姜唐佐略前一点就有了杰出表述。约姜唐佐是在元符二年(1099)十月。元符元年年底,赵梦德来到儋耳。据清代苏学泰斗王文诰说,赵梦德是寓居澄迈的儋耳人,王文诰称他为海上义士。苏东坡初来儋州经过澄迈时,他热情招待,其后对苏东坡的仰慕之心日增,时不时从澄迈赶到儋耳住一段时间,以与苏东坡有更多的交往。苏东坡曾抄写了不少陶渊明、阮籍及自己的作品送给他。一天,苏东坡写了一个短笺,命苏过送过去,上面写道:

旧藏龙焙,请来共尝。盖饮非其人茶有语,闭门独啜心有愧。

原来,苏东坡还留着点佳茗在家中呢。当时的海南举凡皆无,这点佳茗他藏之已久,不会轻易拿出来品用的。首先他对待茶的态度与酒完全不同,酒,他可以和任何人分享或共饮,但对于茶他就甚为讲究了。他认为茶细腻清和,更富君子的儒雅之风,因此只有配饮佳茗的君子才可以分享,否则佳茗也会有意见的。他也不会独自享用,因为他觉得如此珍贵的佳茗如果不与知己君子共饮,心中会惭愧不已。

苏东坡与海南沉香的文化故事


苏东坡虽然出生在四川,但他与沉香却有缘,缘起于他晚年时,在被朝廷贬到惠州后,再被贬到当时被称为“南荒”的海南岛。因此,流传着一段文化名人与沉香的文化故事。

海南古时被称为香洲。海南沉香从宋朝开始,就成为朝廷的贡品,后又成为商品。被贬到海南岛的苏东坡情系沉香,他在《沉香山子子赋》中咏道:“金坚玉润,鹤骨龙筋,膏液内足”。然而,成为商品后的海南沉香,价格越来越高,求者贪婪无度,在利益的驱使下,砍伐沉香渔利者不断,有的还重金贿赂黎人为之砍伐。眼睹沉香被竭泽而渔,苏东坡坐不住了,他作诗抨击乱砍沉香的行为,诗曰:“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如。岂若注微火,萦烟袅清歌。贪人无饥饱,胡椒亦求多。朱刘两狂子,陨坠如风花。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琼州府志》)

海南古时被称为香洲。南朝《述异记》曰:“香洲在朱崖郡,洲中出诸异香,往往不知其名”。宋《香谱·香事三》曰:“香洲在朱崖郡,洲中出诸异香。”苏东坡尽管是被贬的流放之人,但他对海南是很钟情的。余秋雨在《山居笔记》的《天涯故事》中写道:“苏东坡在海南岛居留三年后遇赦北归,归途中所吟的两句诗可作为这次经历的总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么说来,海南之行竟是他一生中最奇特,也最有意思的一段遭遇了。文化大师如此说,海南岛也对得起中国文化史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60590.html

上一篇:家乡是一杯清茶

下一篇:名优茶保鲜库的安装及故障排除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