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叶保健食品的加工

2020-11-10
茶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天然营养保健饮品,它不但有独特的清香味,而且含有多种健身防病的成份。利用茶末、茶汁可制成多种独具特色的保健食品,其色、香、汁俱佳。

一、茶叶原料的制备

1、以干茶为原料提取原汁。干茶先用10—12倍的沸水提取水溶性物质,得到1—2%的茶汁,在60—70℃的条件下经三次真空减压浓缩可得40%左右浓度的茶叶原汁。

2、以鲜叶为原料提取原汁。茶叶杀青后粉碎,再在90—100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下反复压榨,最后经真空低温浓缩后即可得到40%左右浓度的茶叶原汁。

3、绿茶精粉的制备。若选用鲜茶叶,则应在鲜叶表面喷洒1.5%的护色剂,经40分钟左右后杀青、揉捻,再在120—140℃温度下干燥,控制含水量为4%左右,经冷却后用超细微粉碎机粉碎后备用。

二、茶叶保健食品的加工方法

1、茶叶花生糖。用花生仁22%、白砂糖21.5%、猪化油0.8%、上等麦芽糖4.8%、绿茶原汁10—15%或茶叶精细粉4—5%、水适量。将花生仁炒熟,摊凉后搓去表皮,并将其揭成4瓣。将清水放入锅中,随后放入白砂糖和麦芽糖,加热并不断搅拌,当糖溶化煮沸,过滤去除杂质后回锅煮沸,加入猪化油熬制,待温度达到160—180℃时,移火后投入花生仁瓣和绿茶精粉。若用茶叶原汁,需再熬至温度上升到150—160℃时方可移火加入花生仁瓣,最后搅拌均匀,将糖坯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成型板或模具内,擀匀抹平实,经冷却后切成规定的外形尺寸包装即可出厂。

2、茶叶蛋糕。用鲜鸡蛋30%、精面粉30%、白砂糖28%、茶叶原汁5—6%或茶叶精粉2—3%、食用香精0.5%、香甜泡打粉0.35%的比例配方,先将面粉置于搅拌器中,缓慢加入白砂糖并进行搅拌混合10分钟,然后将其分割及15分钟发酵器中直至体积增大到2.5倍左右,再加入茶叶原汁,继续搅拌至适度时再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蛋糕模具内,在40℃初制40分钟,再放入100℃条件下烘烤10分钟,即制成茶叶蛋糕。

3、茶汁面包。将小麦粉70份、酵母25份、水50份,置搅拌器中混合3分钟,4小时后加入砂糖6份、食盐2份、奶油6份、发酵粉0.01份,脱脂乳4份、水35份、茶汁30份,并将这些混合物在搅拌器中混合10分钟。这些面团经分割及15分钟发酵器整形后,在38℃下初制40分钟,再放入200—210℃条件下烤30分钟,即制成茶汁面包。

4、茶叶乳晶。用白砂糖62%、饴糖30%、绿茶原汁35—40%或茶叶精粉15一25%、琼脂1.4%、防腐剂0.05%比例。先将白砂糖和饴糖放入锅内,并加入少许水,加热溶化后过滤去除杂质。琼脂放入温水中,待其充分吸收后,加热使其溶化,再过滤去除杂质。合并糖和琼脂的滤液后,继续加热熬制,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加入茶汁或茶粉、防腐剂等,再加热一定时间,经喷雾干燥成颗粒状或加热烘干后粉碎成大小均匀一致的颗粒,再经冷却后包装。

5、八宝茶。将少量茶叶、枸杞放入茶碗内,再放上3片西洋参、1棵大枣、3棵莲子、几片百合、一小块冰糖、两朵杭菊,将滚烫的开水倒入碗内(只一半),迅速盖上盖,待碗内的东西泡开后,再冲上另半杯开水即可。这种八宝茶具有提神、养颜等保健效果,老少皆宜。

6、茶果脯。将粗老茶叶的茶汁与各种热带水果一起制成果脯。其工艺与一般果脯制法完全相同。无论何种茶类都能加工成茶果脯,但以乌龙茶、花茶、红茶制成的茶果脯品质为佳。任何水果都可作为制茶果脯的水果原料,但又以柑桔类,袖子类水果为佳。

此外,以茶叶为原料,还可以制成茶叶可乐、茶汽水、茶酒、茶叶冰淇淋、茶叶饼等等。

小编推荐

茶叶保健品的加工


茶叶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天然营养保健饮品,它不但有独特的清香味,而且含有多种健身防病的成份。利用茶末、茶汁可制成多种独具特色的保健食品,其色、香、汁俱佳。

一、茶叶原料的制备

1、以干茶为原料提取原汁。干茶先用10―12倍的沸水提取水溶性物质,得到1―2%的茶汁,在60―70℃的条件下经三次真空减压浓缩可得40%左右浓度的茶叶原汁。

2、以鲜叶为原料提取原汁。茶叶杀青后粉碎,再在90―100公斤/平方厘米的压力下反复压榨,最后经真空低温浓缩后即可得到40%左右浓度的茶叶原汁。

3、绿茶精粉的制备。若选用鲜茶叶,则应在鲜叶表面喷洒1.5%的护色剂,经40分钟左右后杀青、揉捻,再在120―140℃温度下干燥,控制含水量为4%左右,经冷却后用超细微粉碎机粉碎后备用。

二、茶叶保健食品的加工方法

1、茶叶花生糖。用花生仁22%、白砂糖21.5%、猪化油0.8%、上等麦芽糖4.8%、绿茶原汁10―15%或茶叶精细粉4―5%、水适量。将花生仁炒熟,摊凉后搓去表皮,并将其揭成4瓣。将清水放入锅中,随后放入白砂糖和麦芽糖,加热并不断搅拌,当糖溶化煮沸,过滤去除杂质后回锅煮沸,加入猪化油熬制,待温度达到160―180℃时,移火后投入花生仁瓣和绿茶精粉。若用茶叶原汁,需再熬至温度上升到150―160℃时方可移火加入花生仁瓣,最后搅拌均匀,将糖坯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成型板或模具内,擀匀抹平实,经冷却后切成规定的外形尺寸包装即可出厂。

2、茶叶蛋糕。用鲜鸡蛋30%、精面粉30%、白砂糖28%、茶叶原汁5―6%或茶叶精粉2―3%、食用香精0.5%、香甜泡打粉0.35%的比例配方,先将面粉置于搅拌器中,缓慢加入白砂糖并进行搅拌混合10分钟,然后将其分割及15分钟发酵器中直至体积增大到2.5倍左右,再加入茶叶原汁,继续搅拌至适度时再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蛋糕模具内,在40℃初制40分钟,再放入100℃条件下烘烤10分钟,即制成茶叶蛋糕。

3、茶汁面包。将小麦粉70份、酵母25份、水50份,置搅拌器中混合3分钟,4小时后加入砂糖6份、食盐2份、奶油6份、发酵粉0.01份,脱脂乳 4份、水35份、茶汁30份,并将这些混合物在搅拌器中混合10分钟。这些面团经分割及15分钟发酵器整形后,在38℃下初制40分钟,再放入 200―210℃条件下烤30分钟,即制成茶汁面包。

4、茶叶乳晶。用白砂糖62%、饴糖30%、绿茶原汁35―40%或茶叶精粉15一25%、琼脂1.4%、防腐剂0.05%比例。先将白砂糖和饴糖放入锅内,并加入少许水,加热溶化后过滤去除杂质。琼脂放入温水中,待其充分吸收后,加热使其溶化,再过滤去除杂质。合并糖和琼脂的滤液后,继续加热熬制,当达到一定浓度后,加入茶汁或茶粉、防腐剂等,再加热一定时间,经喷雾干燥成颗粒状或加热烘干后粉碎成大小均匀一致的颗粒,再经冷却后包装。

5、八宝茶。将少量茶叶、枸杞放入茶碗内,再放上3片西洋参、1棵大枣、3棵莲子、几片百合、一小块冰糖、两朵杭菊,将滚烫的

开水倒入碗内(只一半),迅速盖上盖,待碗内的东西泡开后,再冲上另半杯开水即可。这种八宝茶具有提神、养颜等保健效果,老少皆宜。

6、茶果脯。将粗老茶叶的茶汁与各种热带水果一起制成果脯。其工艺与一般果脯制法完全相同。无论何种茶类都能加工成茶果脯,但以乌龙茶、花茶、红茶制成的茶果脯品质为佳。任何水果都可作为制茶果脯的水果原料,但又以柑桔类,袖子类水果为佳。

此外,以茶叶为原料,还可以制成茶叶可乐、茶汽水、茶酒、茶叶冰淇淋、茶叶饼等等。

无公害食品 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新、阮建云、傅尚文、卢振辉、韩文炎。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茶叶加工的加工厂、人员、加工技术以及农户加工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茶叶初制和精制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纸卫生标准

BG/T 18204.21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农户加工 home processing

茶农自采或收购鲜叶,在家庭中加工茶叶。

3.2

燃气设备 equipment using fuel gas

以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或城市煤气为燃料的茶叶加工设备或锅炉。

3.3

燃油设备 equipment using fuel oil

以柴油或重油为加热燃料的茶叶加工设备或锅炉。

3.4

芳香植物 aromatic plant

其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内能分泌和积累挥发性芳香物质,可作为日常生活和食品工业用赋香原料的一类植物。

4、要求

4.1 加工厂

4.1.1 茶叶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不低于GB 3095-1996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

4.1.2 加工厂离开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m以上,离开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m以上,离开交通主干道20m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要求水源清洁、充足、日照充分。

4.1.3 茶叶加工中直接用水、冲洗加工设备和厂房用水要达到GB 5749的要求。

4.1.4 加工厂的设计应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条的要求。建筑应符合工业或民用建筑要求。

4.1.5 初制加工厂宜建在茶园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带,兼顾交通、生活、通讯的便利。

4.1.6 根据加工要求布局厂房和设备。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

4.1.7 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厂区环境需绿化。

4.1.8 应有与加工产品、数量相适应的加工、包装厂房、场地,厂房面积不应少于设备占地面积的8倍,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4.1.9 加工厂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成品和半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放置,不得混放。茶叶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推荐使用冷藏库贮存茶叶,保存温度5℃左右。

4.1.10 灰尘较大的车间宜安装换气扇或除尘设备,室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不得超过10mg/立方米。

4.1.11 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灯光明亮,照度达到500lx以上。测定按GB/T 18204.21规定执行。

4.1.12 加工厂内不应堆放生产资料和杂物。

4.1.13 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相应的更衣、盥洗、照明、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厕所有化粪池。

4.2 加工设备

4.2.1 不宜使用铅及铅锑合金、铅青铜、锰黄铜、铅黄铜、铸铝及铝合金材料制造接触茶叶的加工零部件。不宜用铜质材料制造红碎茶转子机类强烈摩擦的零部件。

4.2.2 大宗茶类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有压锅炉另设锅炉间。

4.2.3 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和锅炉等易燃易爆设施与加工车间至少留有3m的安全距离。

4.2.4 强烈震动的加工设备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可分离安装的大型风机设在车间外,车间内噪声不得超过80dB。

4.2.5 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面的器具和工具,所有器具和工具应清洗干净后使用。

4.2.6 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

4.2.7 定期润滑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

4.3 加工人员

4.3.1 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4.3.2 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

4.3.3 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离开车间时应换下工作衣、帽和鞋,存放在更衣室内。加工、包装场所不宜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食品。

4.3.4 包装、精制车间人员需戴口罩上岗。

4.4 加工技术

4.4.1 鲜叶应来自无公害茶园,不宜与其他来路不明的鲜叶混合。鲜叶和毛茶严格按验收标准收购,不宜收购掺假、含有非茶类物质以及品质劣变的鲜叶和茶叶进行加工。

4.4.2 鲜叶应合理贮青,地面贮青鲜叶堆放厚度不宜超过30cm,设备贮青按设备要求操作,鲜叶不宜与地面直接接触。贮青地面和设备应清洁、干净。

4.4.3 根据企业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加工。按鲜叶品种、等级或原料情况,采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正常。加工过程中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4.4.4 宜采用现有加工方法包括自然发酵和微生物等方法加工茶叶及茶制品;宜用芳香植物窨制茶叶。

4.4.5 包装材料符合食品要求,直接接触茶叶的包装用纸达到GB 11680的要求。

4.4.6 加工废弃物应妥善处理,不污染环境。

4.5 农户加工

4.5.1 应有专用场地加工茶叶,加工场地应宽敞、明亮、干净,地面硬实、平整,墙面洁净无污垢。加工场地无异味,有阻止家禽、家畜及宠物出入加工场所的设施。

4.5.2 加工场地在加工期间不应存放其他杂物。加工设备、用具、器具应摆放整齐,保持清洁。在茶季开始前应全面、彻底清扫加工场地,清洁盛放器具加工设备和加工用具,除去防锈油和锈斑。加工期间应坚持每天至少清扫一次。

4.5.3 加工茶叶的锅、灶应专用,不应使用日常生活灶具加工茶叶。炉灶处设灰坑,避免燃料、灰尘污染茶叶。烟囱口设在室外。

4.5.4 应有足够的摊叶、盛放茶叶的器具,加工过程中应保持茶叶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4.5.5 炒制茶叶前应用饮用水洗手,进入加工场地应换鞋,加工处不宜抽烟和随地吐痰。患有传染病和皮肤病者不得进行茶叶加工和包装作业。

4.5.6 成品茶要存放在干燥、密闭、避光、阴凉的地方或器皿里,防止茶叶受潮变质、吸附异味。

4.5.7 不使用报纸等油墨印刷的纸张包装茶叶,包装用纸达到GB 11680的要求。不允许使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材料包装茶叶。不应使用盛装过其他物品的食品袋包装茶叶。重复包装茶叶的布袋使用前应清洗干净。

4.5.8 宜建立规范的茶叶加工厂,改农户分散加工为集中加工。

航天桑叶茶的功效与作用:被国家食品卫生组织列入“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


想了解《航天桑叶茶的功效与作用:被国家食品卫生组织列入“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知识吗,丰富的《航天桑叶茶的功效与作用:被国家食品卫生组织列入“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内容等你来看!

《本草纲目》木部36卷记载:桑叶可常服。神仙服食方:以四月桑茂盛时采叶。又十月霜后三分,二分巳落时,一分在者,名神仙叶,即采取,与前叶同阴干捣末,丸、散任服,或煎水代茶饮之。人食之老翁为小童。

现代医学证明桑叶次生代谢物的药理活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降血糖作用

桑叶的降血糖作用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通过桑树特有的生物碱DNJ(1-脱氧野尻霉素)对二糖类分解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小肠对糖的快速吸收,降低食后血糖的高峰值,二是通过桑叶多糖促进细胞分必胰岛素,最终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2、降血压作用

桑叶中的-氨基丁酸、芸香苷、槲皮素有降血压的作用。桑叶中-氨基丁酸含量是绿茶的四倍,-氨基丁酸是神经传达物质,能促进脑组织的新陈代谢和恢复脑细胞功能,同时,能改善脑部血液流动,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的活性,有效促使血压下降。

3、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桑叶中含有强化毛细血管、降低血液黏度的黄酮类成分和生物碱DNJ、植物甾醇,另外桑叶茶内含有抗体内LDL-脂蛋白氧化的成分,所以桑叶在减肥、改善高脂血症的同时,又有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溢血的作用。

4、桑叶的美容作用

桑叶是国家卫生部批准的为药食两用天然植物品种,桑叶中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含量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多酚类化合物都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能减少或消除肌体皮肤或内脏中的脂褐质,从而延缓人体衰老、亮丽肌肤、祛斑增白。桑叶中含的脱皮固酮,称为脱皮激素,是一类具有促脱皮活性物质,它能促进人体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滋养皮肤,产生新的表皮,可改善皮肤粗糙不润。

5、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桑叶能预防癌细胞生成,提高人体免疫力,主要功能成分是是桑叶的次生代谢产物,如桑树中特有的生物碱、类黄酮、桑皮素等,能抑制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

6、改善肠功能、润肠通便及减肥作用

桑叶中生物碱、多酚类物质以及纤维素等与小肠内未被吸收的糖类进入大肠后,由肠内菌丛作用引起发酵,产生丁酸、丙酸、乳酸、乙酸等有机酸,使肠内环境变成酸性,肠道内容物酸度增大,能抑制有害细菌的增殖,起到调节肠道、改善便秘、改善腹部胀满感的作用,具有导泻通便、减少某些急腹症的发生,保护肠黏膜和减肥等作用

桑叶茶的适用人群:

1、糖尿病人群,高血压高血脂人群,心血管病人群

2、美容减肥人群

3、妇女、儿童、老人及孕妇等不耐咖啡因的人群

4、预防流感的人群

中国(北京延庆)航天综合育种基地冀州示范园区太空桑品种,是根据桑树的药用价值,在各地征集的桑树多个样本组,利用航天育种尖端科技,搭乘神舟飞船,通过太空环境诱变。经地面上万个单株筛选,选择有良好变异的单株进行繁育推广。检测显示,园区太空桑叶中生物总碱、甾醇和黄酮类物质均大大高于普通桑叶,尤其是与降糖作用有关的脱氧野尻霉素(DNJ)含量更高。

冀州示范园区太空桑栽培基地,位于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实验区,毗邻衡水湖森林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程无害化栽培,打造了优质放心的产品。衡水市陆羽桑茶有限公司秉承“科技、创新、发展”的理念,利用园区优质的桑叶,结合现代化装备、科学的工艺和标准化生产,突破了桑茶制作瓶颈,尤其是采用高温瞬间杀青技术,最大限度保留了桑叶营养和药用成分;通过组合揉捻破壁技术,增加了浸出物有效含量,丰富了桑茶内涵;经过翻炒焙干,改善了桑叶性寒品性;再经过包揉做型和提香,提高了桑茶的外在品质。真可谓:东方神木降甘露,一抹清香几欲仙。

本文《航天桑叶茶的功效与作用:被国家食品卫生组织列入“人类21世纪十大保健食品之一》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茶叶的加工之绿茶的加工


绿茶的加工,简单分为杀青、揉捻和干燥三个步骤,其中关键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即杀青。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基本上是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进行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的品质特征。

(1)杀青

杀青对绿茶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特性,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红变;同时蒸发叶内的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具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是茶叶香气得到改善。

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2)揉捻

揉捻是绿茶塑造外形的一道工序。通过利用外力作用,使叶片揉破变轻,卷转成条,体积缩小,且便于冲泡。同时部分茶汁挤溢附着在叶表面,对提高茶滋味浓度也有重要作用。

制绿茶的揉捻工序有冷揉与热揉之分。所谓冷揉,即杀青叶经过摊凉后揉捻;热揉则是杀青叶不经摊凉而趁热进行的揉捻。嫩叶宜冷揉以保持黄绿明亮之汤色于嫩绿的叶底,老叶宜热揉以利于条索紧结,减少碎末。

目前,除名茶仍用手工操作外,大宗绿茶的揉捻作业已实现机械化。

(3)干燥

干燥的目的,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充分发挥茶香。

干燥方法,有烘干、炒干和晒干三种形式。绿茶的干燥工序,一般先经过烘干,然后再进行炒干。因揉捻后的茶叶,含水量仍很高,如果直接炒干,会在炒干机的锅内很快结成团块,茶汁易粘结锅壁。故此,茶叶先进行烘干,使含水量降低至符合锅炒的要求。

茶叶食品安全质量知识


饮茶是我国饮食养生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价廉物美的天然保健饮品,历来深受大众喜爱。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关于茶叶的营养成分、药理特性、养身价值等知识逐渐得以普及,全民饮茶、爱茶已蔚然成风,中华民族的传统茶文化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在世界众多茶叶中,云南普洱茶作为茶叶领域的一朵奇葩,一直以其历史悠久、品质独特、功效显著而名扬内外。当前,健康问题和食品安全受到高度重视,多项科学实验表明,普洱茶在以下几方面有显著的保健功能。

1、降血脂

高脂血症即脂质代谢紊乱,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的一种全身脂代谢异常。高脂血症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诱发急性胰腺炎以及导致肥胖、脂肪肝等病症。

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能够预防高脂饮食所致SD大鼠高脂血症的发生,且普洱茶(熟茶)的作用更显著。法国国立健康和医学研究所、巴黎亨利伦多医院贝纳尔?贾可托教授、巴黎大学营养生理学实验室主任吕通教授等对云南普洱沱茶临床试验表明,普洱茶可降血脂。法国巴黎安东尼医学系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医生用云南普洱沱茶临床试验证明:“云南普洱沱茶对减少类脂化合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昆明医学院也对云南普洱沱茶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作了55例临床试验,并与降脂较好的药物安妥明治疗的31例作对比,发现普洱茶的疗效高于安妥明。

2、抗氧化

脂质过氧化是游离或结合状态的不饱和脂肪酸受体内自由基作用而发生有害的过氧化反应。大多数自由基都是细胞正常活动的副产品,人体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可氧化脂质、糖类、蛋白质、DNA等,使之发生变性、交联、断裂等氧化伤害,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水浸提物能显著清除H2O2,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均可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的含量,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有学者以5份云南不同产地(云南红河、西双版纳、大理下关、思茅、临沧)的3年发酵普洱茶(熟茶)为研究对象,比较其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5份供试的普洱茶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以云南大理下关产普洱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EC50=8.88mg·L-1,EC50是评价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常用指标。EC50值越小,样品清除自由基能力越强,即抗氧化活性越强)。

3、减肥功能

肥胖是一种常见的营养性障碍性疾病,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储存。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体重。肥胖会导致机体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等指标的升高,这些指标的升高会引发一系列的代谢综合症,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均能抑制因高脂饲料引起肥胖的大鼠的体重增长。长期饮用普洱茶不仅可以减轻体重,而且有辅助治疗肥胖症的功能。普洱茶能使小肠收缩幅度下降,收缩频率减慢,意味着对食糜的消化较不充分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较少。普洱茶能使肠壁舒张,故每个蠕动波可以把食糜的推进距离加大,因而缩短食糜在肠内停留时间。

4、抗疲劳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于长时间或过度紧张的体力或脑力活动而引起的劳动效率趋向下降的状态。

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均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其中普洱茶(生茶)以中剂量作用最明显,普洱茶(熟茶)以高剂量效果最好。普洱茶可延缓疲劳产生,提高机体对负荷的适应性。

5、防脂肪肝

脂肪性肝病俗称脂肪肝,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或在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脂肪化时,即为脂肪肝。根据引起脂肪肝的病因,脂肪肝又可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和酒精性肝病。

科学研究表明,普洱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具有延缓和减轻的作用,普洱茶(熟茶)可有效的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除了茶叶蛋,还有哪些茶食品?除了茶叶蛋,还有哪些茶食品?


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茶”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茶也被大家发掘出更大的功能,而不只是用来“泡”!或许大家没有注意的是,茶食品早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了,而且种类越来越多!

茶叶的功效有很多,将茶制成食品,可以让茶叶发挥更大的价值。在众多茶食品中,大家最熟悉的或许就是茶叶蛋了!下面笔者要给大家介绍下日常生活中被大家忽略的茶食品。

1、茶食品、茶饮料

除了茶叶蛋之外,茶被运用在很多食品上。国内外业界都热衷于将茶引入一些容易被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所接受与喜爱的休闲食品上,开发出茶冰淇淋、茶巧克力、茶爽含片、茶糕点、茶香肠等及茶汽水、茶酒等创意产品,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粉丝”。

茶是天然的抗氧化剂、风味改良剂和营养功能助剂。速溶茶、茶酒、奶茶、茶叶籽油……打破了茶千百年以来作为饮料的传统形象,所用的原料几乎都是毫不起眼的低档茶或边角料等,然而最终却创造出了远远超出原料本身的价值。因此,茶在食品、饮料行业的渗透与融合,为增加食品、饮料产品的花色品种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2、茶膳

除了茶可以品以外,茶还同食物一样可以吃。这里所说的“吃”,不是硬生生地把茶给吞下去,而是有艺术地吃。将茶入膳,或为主料,或为佐料,把茶的色、香、味等风味特征与食材有机结合,使菜肴既赏心悦目,又美味可口,而且还能通过茶与食材的结合发挥二者的保健功效。茶膳是品茗、馔食以及养生相互渗透与参融的结果。

3、茶保健品

茶是健康的饮料,而且茶最初便是作为药用的,如何科学健康地利用茶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茶树浑身都是宝”。一棵茶树,从叶到根、茎、花、果中,都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功能性成分。其中,茶多酚是茶中保健功能最多、最齐全的成分,加之提取技术的日臻成熟,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食品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医药、保健品行业应用得最普遍,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还有我们平常喜欢吃的抹茶蛋糕啊,都有茶的身影,我们身边茶食品的身影随处可见。

松针保健茶的加工技术


松树针叶含有大量的叶绿素、氨基酸、维生素C和K、芦丁以及铁、磷、钙等无机盐。其中维生素K在人体内可促进钙的吸收并调节心脏机能,维生素C可以减少人体内胆固醇的积累。利用松针制成的茶,具有补益人体、控重减肥、提高免疫力和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现将松针保健茶的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一、采叶

选择5~15年生健壮的松树,采收其无病虫危害的嫩针叶。采叶量不得超过总叶量的1/3,以免影响松树生长。

二、敲叶

为了使松针能深度脱脂和饮用是有效成分的溶出,必须进行敲叶。用木槌敲打松针叶,敲枝叶表皮与叶肉松脱即可。

三、脱脂

将敲打过的松针切成2厘米长,再置于5%的明矾水中(叶水比为3:7)浸渍24小时,然后捞起用清水漂洗干净即可脱脂。

四、糖渍

将脱脂后的松针投入饴糖液中浸渍10小时后取出。这样能使针叶表面被覆一层饴糖,使残存的松脂不再溶出,并使针叶初具芳香味。

五、干燥

把糖渍过的松针置于阳光下摊晒至8成干左右,再投入茶叶烘焙机中或铁锅内烘焙至焦茶色,即成松针保健茶原料。

六、配料

把糙米烘焙至焦茶色,以1/15的比例拌入原料中即成松针保健茶。焦糙米可以吸湿防潮并增加茶的风味。松针保健茶与普通茶的饮用方法相同。

无公害食品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茉莉花茶加工的原料、加工厂、加工设备、加工人员、加工技术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茉莉花茶的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纸卫生标准

GB/T 18204.21 公共场所照度测定方法

NY 5017 无公害食品 茶叶

NY 5122 无公害食品 窨茶用茉莉花

3、原料

3.1 无公害食品茉莉花茶加工所用茶坯应符合 NY 5017 无公害食品茶叶要求。

3.2 无公害食品茉莉花茶加工所用茉莉花应符合 NY 5122 无公害食品窨茶用茉莉花要求。

4、加工厂

4.1 加工厂所处的大气环境不低于 GB 3095 中规定的三级标准要求。

4.2 加工厂应远离污染源。

4.3 加工用水应达到 GB 5749 的要求。

4.4 加工厂的设计应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八条的要求。建筑应符合工业建筑要求。

4.5 加工厂应建立在交通、生产和通讯便利的地方。

4.6 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厂房和设备。加工区应与生活区、办公区隔离。

4.7 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厂区环境需绿化。

4.8 应有与加工产品、数量相适应的加工、包装厂房、场地,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4.9 加工厂应有足够的原料、辅料、成品和半成品仓库或场地。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放置,不得混放。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

4.10 灰尘较大的车间应安装换气风扇或除尘设备,室内粉尘最高容允许浓度不得超过10mg/m3。

4.11 加工车间应采光良好、灯光明亮,照度达到500lx以上。测定按 GB/T 18204.21 规定执行。

4.12 加工厂内不应堆放与无公害食品茉莉花茶加工无关的杂物。

4.13 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

5、加工设备

5.1 不应使用可引起加工过程产生重金属污染的材料制造接触茶坯和茉莉花的加工机械的零部件。

5.2 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

5.3 燃油设备的油箱、燃气设备的钢瓶和锅炉等易燃易爆设施与加工车间应有安全隔离措施。

5.4 强烈震动的加工设备采取必要的防震措施。可分离安装的大型风机设在车间外,车间内噪声不得超过80dB。

5.5 允许使用竹子、藤条、无异味木材等天然材料和不锈钢、食品级塑料制成的器具和工具,所有器具和工具应清洗干净后使用。

5.6 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

5.7 定期润滑加工设备的零、部件,每次加油应适量,不得外溢。

6、加工人员

6.1 加工人员上岗前应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6.2 加工人员上岗前和每年度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能上岗。

6.3 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人工作场所应采取必要的卫生措施。加工、包装场所不得吸烟和随地吐痰,不得在加工和包装场所用餐和进食食品。

6.4 包装、加工车间工作人员需戴口罩上岗。

7、加工技术

7.1 无公害食品茉莉花茶加工包括茶坯处理、鲜花养护、茶花拼和、通花、起花、压花、烘焙、提花、匀堆装箱技术流程。

7.2 茶坯处理

窨制前茶坯通过烘焙、通凉,使茶坯水分、温度达到窨制工艺的技术要求,茶坯不应与地面直接接触,贮放茶坯的地面和设备应清洁、干净。待窨茶坯水分要求高档茶3.5%~4.5%,中低档茶4%~5%。

7.3 鲜花养护

创造适应工艺要求的良好条件,窨制场所应整洁,空气流通,以保持花的新鲜度,促进开放吐香而后进行筛选优次。鲜花开放率60%~80%,开放度50°~60°(指花蕾开放的大小程度)。

7.4 茶花拼和

茶坯和鲜花达到符合窨制的工艺标准时,将茶坯与茉莉鲜花按相关标准配比进行拼和。鲜花开放率达80%以上,开放度为85°~90°。

7.5 通花

茶花拼和后静置4h~5h,在窨品堆温升高到一定范围,翻动并移动在窨品位置,散发过高的热量,排除二氧化碳、补充氧气,使鲜花恢复生机。通花时间为30min~60min,通花厚度为lOOmm~150mm。

7.6 起花

在香气被在窨茶坯吸收后,此时鲜花生机已衰退,应进行茶花分离。起花时间1h~3h,如起不完,须立即耙开散热。

7.7 压花

起花后的花渣,如尚有余香,可作低档茶压花原料。压花应做到随起随压,拼和均匀。

7.8 烘焙

在排除茶叶中的多余水分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所吸收的花香,使之达到窨制过程中的工艺技术要求。烘焙摊叶厚度为20mm~40mm,内销茉莉花茶含水量要求≤8.5%,外销茉莉花茶含水量≤8.0%。

7.9 提花

在晴天,选用筛取一号花于短时间内与窨后在制品拼和,以提高产品鲜灵度,并调节含水量,但应防止含水量超过出厂限量。

7.10 匀堆装箱

通过充分拌和使本批茶叶均匀一致,并通过包装,以维护品质、便于贮存和运输。包装材料符合食品要求,直接接触茶叶的包装用纸达到 GB ll680 的要求。

古代茶叶的加工


茶叶的品类,犹如考古出土的器物一样,是反映和推断过去工艺与技术水平的一种指示性信据。不论古代何时,只要知道那时有哪种 或哪些茶类,即使没有其他文字记述,我们也能大致推测出当时茶叶制作和技术的若干情况。所以,有关古代茶类资料的发掘、整理,对于研究我国茶业特别是茶叶加工制造的历史,具有一定的钩沉、补苴作用。但是,由于我国茶史资料中对上古茶事、茶类记述的缺乏和语焉不详的原因,所以,我们对我国茶类发展和演变的历史,直到现在还是一片模糊,几乎无人触动。为了促进对我国制茶和茶类历史的研究,本文冀图就目前流传的对我国茶类发展的若干看法,结合笔者的粗浅研究,发表一点一孔之见,以期能引起茶业界、农史界对这个问题的重视和对拙文的补正。

(一)饼茶并不是我国最早的茶类

我国茶业起源于史前巴蜀。据考证,自秦人取蜀以后,茶的饮用 和栽培,才在全国逐步传播开来。可能正是这一原因,所以我国茶的 发现利用虽早,但记述很迟,有关制茶和茶类的记述更迟。据查,在我国现存的史籍中,关于茶类的最早记载,初见于三国 《广雅》。其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芼之。”①这条记载,本 身讲得十分清楚:时间,由成书年代指明,系三国后期;地点,文中讲定,只是荆巴;内容,主要反映上述时间、地点所风尚的一种饼茶饮用方法。但是,或许因为这是我国茶类的第一条记载,后来有人就误以为这也即我国最早的茶类了。如谢肇在《五杂俎》中就称:“古人造茶,多舂令细末而蒸之……揉而焙之,则自本朝始。”②也就是说,古人制造的茶叶,都是舂细蒸压的饼茶或团茶;现在这样经过揉 捻烘制的茶叶。则起始于明朝。简单来分,就是以明朝为线,明以前生产的是团茶或饼茶,明以后生产的主要是散茶。这种我国茶类发展的“二阶段说”,由明清一直流传到现在;就是在近出的有些文章中,也引之为不易之论。

把饼茶说成是我国明朝以前的最早茶类,这显然是不对的。《广雅》所记,的确是我国文献中早见的一种茶类,但是,最早的茶类记 载,不等于就是最早的茶类。另外,就具体内容来说,《广雅》的记载,讲的只是三国时荆巴所流行的一种茶类和这种茶类的饮法,没有表明是唯一的茶类,更不包括三国以前和荆巴以外的茶叶制造情况。因此,由《广雅》这条史料提出饼茶是我国最早茶类的说法,实在是不符逻辑也不能成立的。

再从茶类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饼茶也不是和不应是我国最早的茶类。因为,茶的加工制造,和其他生产技术一样,也经历有 一个从无到有、由原始到精细的发展过程。饼茶属于紧压茶类,其蒸、舂、压、焙等一系列的复杂工序本身,就说明它并不是原始茶类, 当然就更谈不上是什么最早的茶类了。我国史籍和民族学有关材料所揭示的茶类发生和最初发展的情况,大致是这样:茶叶的制造,颖脱 于对茶的加工。但是,茶叶的加工,并不是和茶叶的饮用伴生的,而是在茶叶饮用的一定阶段上才出现的。如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载:“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杨华这里记述的虽是两晋、南北朝时江南某些地区最初饮茶时的情况,但其中多少也反映了人类发明和最早饮茶时的某些规律。如文中说的 “吴人采其叶煮”,即反映人类开始饮茶或未谙茶的加工以前,其饮用的茶叶,采用的只能是野生茶树鲜叶。这一点,我们从鄂伦春人的 生活中,也能得到某种证明。鄂伦春人居住在我国东北的高纬度地带,那里是没有茶树资源分布的,但他们也有一种饮“茶”的习惯。不过,他们饮用的不是茶叶,而是野生的“黄芹、亚格达的叶子”。他们饮用这些叶子,就是全然不经加工的鲜叶。所以,由此来推,我们古代巴人开始饮用茶叶时,大致也是不懂得加工的。随着饮用茶树鲜叶之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嗜好,人们在经常的饮用中发现和为了克服茶树鲜叶的青苦气味,于是产生了对茶的简单加工。如我国云南傣族、佤族今天所保留的“烧茶”习俗,或许就是远古茶的原始加工的一种遗俗。傣族、佤族的所谓“烧茶”,也即把茶树上采摘的一芽五六叶的新梢,先放在火上烧烤到叶色焦黄,然后再投入壶中煎饮。烧茶这种原始加工,其发明并不须要人们作什么特意的创造,而完全是原始生活常识内的事情和有现成经验可循的。如所共知,早在原始渔猎和采集经济阶段,人们就有了熟食的习惯。而且他们懂得,把一些兽肉和块根放在火上烤食,不但能够减轻腥膻和土气,并且有助于提高这些食物香味。为了降低茶叶的苦涩和青气,当时人们知道和习惯的处理方法,当然也就是烧烤。

所以,一般认为,现在我们某些兄弟民族所保存的“烧茶”习俗,很可能就是原始时期所采用的一种最早的茶叶加工方法。

“烧茶”是现摘、现烧、现饮的一种加工方法,它加工的茶叶,不参加贮存。因此,从这一角度上说,它不带生产的性质,也就不构 成茶类。但是,尽管这样,烧茶作为制茶和茶类出现之前的最早加工,以及由它后来衍生出来茶的杀青工艺,其在制茶和茶类发展史上,还是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从一定的角度来说,真正的茶叶生产和茶类,是伴随着茶叶的储备一起产生的。茶叶的收贮备用,从知识和技术上说,也是原始时就 有成熟的经验可循的。因为在原始采集特别在前农业阶段,人们所掌握的植物知识,就达到了使自己的采集成为一种有规则的贮备活动。也以鄂伦春人的采集为例,他们的采集是有明显的季节性的。如他们在春夏多采集植物的嫩芽、枝叶,夏天则采集枝叶和花,秋后便专门采集植物的果实和挖掘块根、块茎①。鄂伦春人的经济生活,主要是游猎经济,采集大多是妇女和孩子的事情,但他们也已有贮存采集食物的习惯。如他们在深山老林游猎时,往往在山野和树上构有“简易仓库”,将吃剩的兽肉和野菜曝晒或风干为“肉干、菜干”,存放在“仓库”中以备回程时取食。所以,从这一史实来看,居住在我国南方嗜茶的原始民族或部落,只要他们生活中出现了储备茶叶的需要,他们的采集知识和收藏食物的经验,是不难使他们由茶的简单加工转变为贮藏加工的。

茶叶的最早收贮方法,和由这种方法生产的最早茶类,很可能就是利用日晒致干的“干茶”。因为晒干是原始生活中最普遍和最经常 的实践,也是古人干藏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以民族学材料为例,如我国贵州苗族过去采集的食品,有些即“经过晒干后收藏”的。如他们采集蕨类和野百合的根茎,就是把挖到的块根、块茎,先洗净放在木槽和木臼中舂烂,然后放到水里浸漂,滤去渣滓,最后再把沉淀的淀粉晒干收贮。曝晒收贮,不只是低纬度居民的一种食品加工方法,就是在生活在阳光微弱的高寒地带的原始民族,如爱斯基摩人,他们收贮的鱼干,基本上也就沿用晒干的办法,所以,现在我们不敢说原始收贮的茶叶都是晒干的,但至少可以说晒茶是原始茶叶生产的一种主要和最早方法。

原始晒制的干茶,是我国最早产生的茶类之一。但挑剔地说,它还只是一种简单加工的而不是制造的茶类。因为它除了翻晒以外,不 分也分不出其他工艺。所以,最初的茶叶制造,是从复合不同的原始加工方法开始的。如我们前面说到的“烧茶”这种“杀青”工艺的原形,把它和晒茶这二种原始加工方法结合起来,即将鲜叶先在火上略烧一下,然后再把它摊晒致干,那么,就正式形成了“晒青”的制造工艺。用烧烤杀青或日晒致干,一是比较费事,二来受到天时的限制,后来随着对茶的大量需要,人们在原始晒青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发明了锅炒、甑蒸和烘焙等专门的茶叶杀青、干燥方法,这样也就产生 了蒸青、炒青、烘青等一类制茶工艺和茶类;从而也形成在饼茶出现之前,先有一个多种原始散茶并存的发展阶段。

关于在饼茶之前,先有一段多种原始散茶并存的阶段的结论,这我们从唐朝民族志的有关材料中,也能得到某些说明。如《蛮书》载 :“茶生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①这里讲到的“蒙舍”人,是当时居住在云南的一种少数民族。所谓“散收,无采造法”,也即是指与饼茶相较而言的散茶。

现在再回头讲一下饼茶。过去有人据《广雅》“荆巴间采茶作饼 ”,称“饼茶出现于三国和晋”。这种看法也是不对的。众所周知, 我国茶业起源于古代巴蜀,湖北、湖南茶的饮用和生产,是由巴蜀下传而来的;关于饼茶的起源,当然也在巴蜀。三国的时间不长,既然三国时今湖北和湖南与四川东部一样,饼茶已流行为大家风尚的一种主要茶类,反映其创始和在巴蜀传播的历史,至少应当是汉以前的事情。

我们说饼茶产生于秦汉以前,这从利用现成的经验和知识来说,也不超出历史的允许。如果说茶叶的原始加工是原始人类食品加工成 法的沿用,那么,饼茶的制作,同样脱源于食饼蒸制的经验。我国各地出土的史前和先秦的陶甑很多,甑自然主要用于蒸饼或蒸馍的。从民族学来看,饼食的历史还应早于甑釜的出现。如云南独龙族、纳西族过去烙饼,即利用一种圆盘形的石板架在火塘上烘烤的。至于鄂伦春人就更简单了,他们出猎时将面粉拍制成饼后,放在热灰中烤熟就 吃。所以,从人类饼食的悠远历史来看,我国古人在秦汉以前把茶叶仿制成饼,这在经验和技术上,也是不怎么困难的。因此,笔者毫无疑义地认为,饼茶大致是秦汉以前在原始散茶的工艺基础上,仿效饼食制作的某些方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茶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8752.html

上一篇:南岳云雾茶怎么样

下一篇:幼龄茶园间作荞麦技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