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新职业培训项目:茶叶评审师

2020-09-30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新职业培训项目:茶叶评审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新职业培训项目:茶叶评审师”相关知识!

茶叶评审师是按茶叶审评技术要求、方法和步骤,对茶叶的外形、内质和化学成分进行鉴别,以识别茶叶的优劣、新陈、真假和各类茶叶的主要品质情况的人员。本职业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四级和三级。目前均已推出培训。

适合人群: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培训内容:茶叶评审师三级培训分为四个模块:

1、基本茶类的品质审评;

2、在加工茶类的品质审评;

3、名优茶的品质鉴别;

4、茶叶常规的理化检测。

报名条件:参照《上海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条件》。

培训机构:上海市茶叶职业培训中心、上海杨浦区海艺艺术进修学校。

开班时间:滚动开班。

点评:据上海市茶叶学会的调查,上海现有各种销售茶叶专业店及柜台6000家,各类茶艺馆、茶坊等5000多家,然而3万多名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真正懂得品茶和茶艺的专业人员不多。目前,各类茶叶经销企业、茶馆、茶艺研究机构等在茶叶采购、贸易、营销、博览等的过程中都需要专业的评茶师。该培训注重实践技能训练,除了教授茶叶审评的理论知识,包括成品茶色、香、味、形的形成等基础理论之外,重点指导学员进行各类茶叶、品质的审评,培训学员如何测定茶叶得主要的化学成分,解说茶叶加工工艺与茶叶品质的相互关系。

茶文化精选阅读

再论茶艺师证 评茶师证的份量


再论茶艺师证评茶师证的份量

从国家曾经想要取消茶艺师证、评茶员证的举动看来,这些证书的存在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了,之所以可有可无是因为它已经失却了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的作用,后来没取消的最大的阻力就在于社会上已经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那就是一众考证机构,他们要吃饭赚钱,国家要就业,要经济发展,于是就妥协了。但丝毫不代表它有存在的意义!

特别在茶圈子内,如果你希望报上自己是高级茶艺师和高级评茶员的头衔就收获尊重的话,结果会非常尴尬!试想,就算是历经四年修了40-50门课,几百个学分的学士证都烂大街,都被大家不以为然,你如何指望众人对授证门槛如此之低的所谓茶艺师、评茶员能报以别样的尊敬,或者诸如此类的敬佩和叹服!

茶艺师、评茶员早期推出的时候确实是高门槛,不仅有学历限制,还要有从业年限,考试也多以第三方的监考为主,培训时间较长,确实在短时间内对从业者的技能有大幅度的提高。后来随着市场培训准入标准的降低,大量机构开始授证,茶艺师证、评茶员证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基于恶性竞争的市场状态下,众多的培训机构包过、作弊、培训费用不断降低等等种种行径大行其道,不仅学历限制一纸空文,从业年限也不当一回事了,造假之风盛行,培训机构自己培训自己监考球员裁判一起当的现象非常突出。

尤其国家要取消茶艺师证、评茶员证的传闻盛嚣其上以后,一些考证机构害怕国家真的出台相关政策,失去赚钱的可能,授证之泛滥程度更加令人侧目,现在这两个证书已经沦落到只要交钱,就算不好好学习和培训也能包过的状态,基本等同于花钱买证,它的功能和作用已经丧失殆尽!

学历证书可以作为敲门砖,或者一个人教育经历的证明,有没有能力当然要看工作,在人才市场是作为一个硬性标准存在的。但所谓的茶艺师证、评茶员证却连敲门砖的作用都没有,之前一些茶企还要求有这些证书,后来干脆就取消了,因为这些证书已经失去了基本的筛选人才和提高职业技能的作用,招进人来还不如自己直接培训,相信那些证,那可真是年都要过错了!

但这并不是否认那些在培训中积极学习的同学,实际上茶艺师和评茶员培训过程还是有大量的知识和干货可供汲取的,抓住这种难得的机会,心疼一下花掉的培训费,好好学习、努力提高、积累知识,这样对个人能力的提高还是有很大助益的。

至于证书,呵呵,作为纪念或者直接扔了是最好的选择!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在贵州省茶艺职业技术大赛勇夺桂冠


想了解《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在贵州省茶艺职业技术大赛勇夺桂冠》知识吗,丰富的《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在贵州省茶艺职业技术大赛勇夺桂冠》内容等你来看!

8月29日,贵州省茶艺职业技术大赛进入尾声,我州茶艺师勇夺桂冠,分别斩获个人赛第一名,包揽团体赛前四名。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16岁女孩谢婷凭借娴熟而曼妙的茶叶冲泡技艺,赢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认可,夺得大赛一等奖。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以纪念都匀毛尖1915获巴拿马金奖100周年为主题,其参赛作品《百年茶情香飘全球》,活泼生动的演绎了苗家姐妹欢愉采摘、制作、冲泡都匀毛尖的过程,给全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荣获团体赛金奖;龙里县兰亭茶坊代表队表演的《四世同堂》,慈祥的白胡须太爷爷打着太极,茶艺精湛的小孙女跟贤惠的母亲学泡茶,祥和的父亲安静地练习书法,向在场观众展现了一副其乐融融的温馨画卷,荣获团体赛银奖;罗甸职业技术学校代表队的自创歌曲《一品幽香毛尖茶》,将感人至深的军中爱情故事与浓醇的茶香融合一体,绵绵情意结合精湛表演,征服了现场观众,获得团体赛最佳创意奖;平塘县农村工作局代表队以出色的茶艺表演,展示了都匀毛尖白毫隐翠、纤细卷曲的仙姿,阐述了对都匀毛尖挚爱之情,安静却沁入人心,获得团体赛最佳表演奖。

此外,来自惠水、都匀、龙里等等地的代表们也喜获丰收,分别夺得个人赛优秀奖、团体优秀奖等奖项。州茶叶产业化发展办公室获最佳组织奖。

本次大赛由省农委、省人社局、省茶叶学位联合举办,旨在贯彻落实全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精神,普及茶知识、茶文化,全面展示和提升茶艺人员的技术水平,引导形成饮茶、爱茶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贵州茶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大赛设个人赛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十名,团体赛金奖一名、银奖一名、最佳创意奖一名、最佳表演奖一名、优秀团体奖十名。

7月30日,我州举办选拔赛,经过激烈角逐,拔出5名个人赛参赛选手及5支团体赛参赛队伍赴省参赛。备战省赛过程中,辅导老师积极策划、设计和编排,不辞劳苦耐心指导,全体参赛学员夜以继日刻苦训练。通过共同努力,在省城的赛场上,我州代表队奉献了一场场内涵丰富、充满时代情感的参赛作品,以精彩的表现和精谌的茶艺技艺,折服了赛场评委和观众。比赛结束,十支参赛队伍纷纷载誉而归。

本文《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在贵州省茶艺职业技术大赛勇夺桂冠》不知道是否有帮助到您呢,更多相关精彩内容可以查看网站其他栏目!

自学茶艺师 就得知道茶艺师基础知识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自学茶艺师 就得知道茶艺师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茶艺师这个职位大家也并不陌生,想要自学茶艺师,不报培训班,那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书本上学习,或者可以上网学习了。现如今人们对茶艺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不少朋友都在问怎么才能成为茶艺师,其实想要自学茶艺师,就得知道茶艺师基础知识。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日常生活中,虽然人人都可以泡茶喝茶,但要真正的泡好茶,喝好茶却也没有那么简单。因此泡茶更是一项技艺、一门艺术,而又泡好一壶茶的技术,和享受一杯茶的艺术,我们就称为茶艺。

茶艺师基础知识

1.茶叶的基本知识。我们看到茶艺师行云流水的表演,一说话就是专业的茶叶学问,其实这些也都是学来的,进行茶艺表演之前,首选就要掌握茶叶的基本知识。茶叶的知识包括了茶叶的分类、主要名茶的品质特点、制作工艺、茶叶的选购鉴别、贮藏等等。

2.茶艺的技术。这包括了茶艺表演的程序、动作要领、讲解的内容,茶叶的色香味形欣赏,以及茶具的欣赏收藏等。这部分还是比较难的,想要自学的话也会有很多弄不懂的地方,可以多看看文字,同时多看看配图,然后自己试着做一做。

3.茶艺的礼仪和规范。这就是茶艺过程中,茶艺师要做到的礼貌和礼节,包括了茶艺师的仪容仪表、迎来送往、互相交流与彼此沟通的要求和技巧等。

自学茶艺师基础知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有兴趣自学的朋友可以买些配图比较多的书来学习,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相信努力一段时间后,也可以不输给正式茶艺师。

专业评茶师嗅香气 不入口辨别茶叶好坏


专业评茶师嗅香气不入口辨别茶叶好坏

评茶师开汤之后,如何只从香气就能简单辨认茶叶的好坏。

茶叶香气的形成是该茶内含物质的综合表现,受到品种、栽培技术、采摘质量、加工工艺以及后期储存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而香气的审评中,主要从香气的香型、浓度、纯度以及有无异杂味等判断一款茶的好坏。

热嗅判断有无异杂味

开汤之后,茶汤刚刚滤出,这时应该趁热闻香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热嗅。热嗅的要点是快速、轻嗅,以瞬间感觉去感受茶叶的香气。开汤之后,揭开杯盖,用鼻轻嗅杯盖内侧,一般在3—5秒左右,嗅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嗅觉的灵敏度。

趁热嗅香气

而热嗅的目的则是为了判断茶叶香气是否纯正、有没有异杂味存在,例如烟味、霉味、馊味等令人不愉悦的香气,进而对这款茶的品质有一个初步的判断。一般来说,存在异杂味的茶是其在加工过程或者储存过程中的不规范所导致的。

温嗅感受茶叶香气特征

温嗅是感受茶叶香型特征的重要步骤,一般将茶汤的温度掌握在50—55℃为宜,过高的温度会影响嗅觉对于香型的判断。温嗅之时,揭开杯盖,先用鼻轻嗅杯盖内侧一两次,隔段时间再深嗅一次。

温嗅时的茶汤

温嗅的目的是为了感受香气的类型和浓郁程度,尤其是一些特殊的品种香和地域香是判断一款茶是否出自核心产区或者原料的真假。例如,景迈普洱茶的独特兰花香、易武普洱茶的传奇花蜜香等都是明显的特征。

冷嗅闻香气的持久度

当热嗅和温嗅都进行了之后,还需要等茶汤冷却之后,进行最后一步的冷嗅。一般来说,温度降低之后,茶叶的香气也会随之降低,甚至一些较为低劣的茶叶冷嗅之后基本无香味。

冷嗅叶底

冷嗅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判断茶叶香气的持久与否。但茶汤冷却到常温之时,其茶汤、叶底的香气依旧浓郁则可判断这款茶的香气持久;反之则不持久。另外,也可以判断特征香气、特殊香型是否依旧存在,进而判断这款茶的香气变化程度。

关于茶叶审评过程中,嗅香气来简单判断茶叶好坏的过程总结起来就是热嗅、温嗅和冷嗅三步。当然,作为专业的评茶师,在审评茶叶的时候,干茶、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都是必不可少的,香气只能作为评判茶叶的标准之一,不过也是我们简单判断一款茶好坏的因素之一,作为爱茶的我们可得多多了解哦。

茶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现状与展望


茶教育社会培训机构现状与展望

近些年,随着茶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们追求更丰富文化生活需求的提升,茶教育社会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并不断壮大,不论是产区还是销区,各省市都兴起了一大批茶行业培训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00余家培训机构从事茶艺师、评茶师培训和茶叶企业内训。这些培训机构的茶教师们是如何展开教学,他们的教育现状又如何?记者在此走近社会培训机构的茶教师群体,了解他们在社会角色中的多重色彩。

红火的热忱:

茶文化的普及传播者

市场催生了茶艺师、评茶员、评茶师,而不断增加的需求催生了社会化茶培训行业。在茶教育行业,社会培训机构面对的学生和学员来自不同的社会群体,年龄不一、职业不同。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可称“职业需求型”,他们多来自茶行业的销售、服务和管理领域,既有茶艺师、评茶员持证上岗职业门槛的要求,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的需求。

和一般的社会培训不同的是,茶社会培训市场还有另一类学生和学员,他们可称“兴趣爱好型”。他们对茶学、茶艺感兴趣,希望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增加知识,提高素养,缴纳几百到上千元不等的学费参加培训。在从事茶行业媒体工作后,为提高专业素养,记者本人曾在北京东方国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接受中级茶艺师培训,从基础的茶类知识、茶艺操作等基础开始,逐步加深对茶叶的了解,对做好媒体工作确有帮助。

社会培训机构茶教师反映:不管是哪种类型,这个学习群体有“兴趣”作引导,有“上岗”作动力,在学习过程中比较投入,容易与师者产生共鸣;另外,他们大多有一定社会阅历,学习和接受能力也比较强,课堂上有比较好的交流互动氛围,教学双方心态大多是轻松、愉悦且享受的。

目前,社会培训机构茶教师多为具有茶艺师、评茶师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士,以中青年为主力。他们的工作模式普遍为针对茶爱好者和茶叶企业员工进行短期授课,或者利用周末班授课;开展中、高级茶艺师和评茶员课程,多为帮助学习者考取茶艺师、评茶员证书。

与茶叶具有商品和文化属性相对应的是,社会上的茶教师除了担当茶叶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外,还扮演着茶文化普及、传播者的重要角色。他们的红火热忱像星星之火散落各地,却可以燎原整个茶行业。跟随他们的教学,学生和学员者可以从茶叶知识的零基础开始,学习中国茶叶的分类知识,了解六大茶类的产地、工艺、特点、储存、冲泡等更为深入的知识。也可以通过茶教师声情并茂的现场茶艺教学展示,学会识别和品鉴茶叶的品质级别,并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知晓与茶相关的物理知识、人文知识和文化知识。他们亦师亦友的存在,是茶文化传播途中的接力者,是社会爱茶者成为茶信徒的引路人。

绿色的希望:

茶教育的创新者

社会培训机构茶教师们的教学模式相对于院校教学更为生动鲜活,为了便于各色的社会群体接受,他们的教育、传播方式更具创新性。

结合新媒体进行教学、传播,学习时间更灵活,将是茶行业培训的突破。海峡茶学港的黄烨老师告诉记者,海峡茶学港可以说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社会培训机构。作为国内首家推出网络、手机授课的茶行业培训平台,他们致力于打造中国首个茶叶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及茶企远程培训平台。海峡茶学港与雅真海峡茶艺学校教学结合,采取前期线上视频教学与后期线下名师面授的模式,成为全国首家以“网络+面授”方式教学的茶行业培训平台,吸引了近千名学员。在一些行业培训教育中,这种新模式早已被实施,但因为茶行业教育发展相对缓慢、受众群体相对窄小,使得与新媒体融合的创新节奏放慢,但随着网络与移动终端的普及,这种形式或将逐步成为未来最受学员欢迎的新兴教育方式。

由于茶叶企业对管理知识与技能的需求越来越高,也给予了茶业社会培训机构展开专业管理培训的机遇,一定程度上也补充了高等院校茶学教育的不足。记者在中华优秀茶教师观摩研讨会上,倾听厦门众恒星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宝聪《促进单店业绩暴涨的创新型营销模式》的现场培训,她为茶企指明终端营销如何进行变革。现场有不少企业管理人员慕名而来,亲切称其为阿宝老师,一位受过阿宝老师培训的茶叶企业员工告诉记者,企业需要这样有实战经验的营销培训师。他们不仅提供专业的员工培训,还会为茶企营销提供成熟的解决方案与实践指导,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雪中送炭。

灰色的边缘:

商业化的牟利者

当前,茶行业社会培训机构开设的茶艺师、评茶员培训班大大小小,形形色色,其高下之分的关键在于师资力量是否规范,是否由茶教师给予学习者正规的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和充足的培训时间。业界人士表示,社会培训机构商业化性质较浓,一些中小机构缺乏正规的培训教师,甚至存在着教师不懂茶品而教评茶、不懂茶艺而教泡茶、不懂茶质而当评茶师、不是行里人而做考评员的问题。身边一些爱茶人表示,学习茶艺、茶文化只敢选择已经有品牌、有影响力的正规培训机构,否则数千元学费很可能付诸东流。

对于茶业社会培训领域的这些问题,不少茶界人士呼吁,需要专业性的教师人才与课程设置,将茶叶知识准确、系统、全面地输送给学生。尤其是规范问题,社会培训需要正规的培训教材、深入的培训内容和充足的培训时间,而不单是帮助学员考证拿证的短期辅导。

社会培训机构茶教师不该成为社会教育的灰色边缘。茶叶专家欧阳道坤就此指出,社会上的茶教师要着力解决好培训形式上的喜闻乐见,以及培训内容上的通俗易懂,在培训的生动性、直观性、互动性方面,善于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使用新方式和新方法,创造新模式。他建言:茶培训机构应该更新观念,用现代商业的的理念和工业化生产的思维,将茶培训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方式和方法、推广运营等进行模式化、标准化和流程化设计,提高茶培训的复制能力。

茶艺师冰茶的制作技巧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茶艺师冰茶的制作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日去一茶农家,主人从冰柜冷冻室中取出一袋,剪开,顿为折服。饮茶几年,第一次看到饱满丰盈的茶粒竟然被封存于冰壳之中。冰绒晶莹、茶粒鲜绿,如同初春冰刀霜剑之中顽强生长的绿芽,那么冰茶怎么制作呢?

冰茶快速制法

(1)茶具配置

茶盘(竹、木)、冲泡壶、冷却壶、开水壶、茶杯、小匙、冰块缸、茶样罐、茶巾、茶匙筒。

(2)冲泡技艺

⒈备具泡茶台居中摆放大茶盘。大茶盘内左边放四套玻璃杯具,呈两两方阵且杯子反扣杯托内;大茶盘内右侧前方摆放冷却壶;冰块缸放冷却壶后方。取小茶盘纵向放在大茶盘右侧,小茶盘内前方靠右摆放开水壶;小茶盘内中间靠左放泡茶壶,茶壶其后放茶匙、茶巾盘(内置茶巾);茶盘内右侧下角放茶样罐。摆放完毕覆盖上泡茶巾备用。

⒉备水。尽可能选用清洁的天然水。将水装入干净容器,急火煮水至沸腾,冲入热水瓶备用。泡茶前先用少许开水温热水壶,荡涤后将弃水倒入水盂,重新向开水壶内注入热水。现制冰茶需要快速冷却,因此泡茶水温应略低。一般的,绿茶用50——60度水温冲泡;红茶与花茶用70——80度水温冲泡;乌龙茶用80——90度水温冲泡。预先将开水从保温瓶中注入开水壶,有助于水温降低。

⒊布具。分宾主落座后,泡茶者揭开泡茶巾,折叠后放在泡茶台右侧桌面。双手捧茶样罐,将之移放到大茶盘左侧前方桌面;将冰块缸放到大茶盘内右下角;依次将4只品茗杯翻正,并将小匙搁放在杯柄一侧的托碟上;将冷却壶移到小茶盘内右侧中间部位,左手揭开盖子,右手取冰块缸附近的小匙夹取冰块放入冷却壶备用(大约需要100毫升体积的冰块),夹毕左手加盖。

⒋置茶。左手打开泡茶壶盖放茶盘上,右手取出滤胆向来宾展示一下,复位。双手捧茶样罐开盖,用茶匙取碎茶放入滤胆中,茶样罐复位。

⒌冲泡。右手提开水壶,用回转冲泡法向泡茶壶内注水,约400毫升左右,开水壶复位静置。

⒍倒茶。左手提冷却壶盖放茶放茶盘上,右手提泡茶壶柄,左手持茶巾托壶底,两手腕反方向运动旋转茶壶数次,加速茶叶有效成分析出。然后将茶汤倒入预置冰块的冷却壶中,倒毕将泡茶壶放至开水壶后边。

⒎冷却。右手握冷却壶壶把,左手托壶底,两手腕反方向运动旋转茶壶数次,令茶汤与冰块晃动,加速冰块溶化及均匀茶汤浓度。完成后将冷却壶放大茶盘左侧中间位置,静置。

⒏分茶。在每只茶杯中夹放2——3块冰块,然后用右手提冷却壶把,左手持茶巾托底,将冰茶依前右——前左——后左——后右的顺序倒入茶杯,每杯约倒总容量的七成满即可。

⒐奉茶。双手将泡好的茶依次敬给来宾。这是一个宾主融洽交流的过程,奉茶者行伸掌礼请用茶,接茶者宜点头微笑表示谢意,或答以伸掌礼。注意将茶递给来宾时应将茶杯转动180度,使得杯柄在来宾的右侧,便于握拿。

⒑品饮。左手轻扶茶碟,右手取小匙逆时针搅动茶水,令茶与冰块充分混匀,提起茶匙在杯内壁上略停放一下,令茶匙中茶汤滴尽再取出仍放杯柄一边。右手握杯柄端起茶杯,闻香观色啜饮(女士应用左手轻托杯底)。

⒒净具。每次冲泡完毕,应将所用茶器具收放原位。对茶壶、茶杯等使用过的器具一一清洗。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4月23日至24日,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2017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北京,唐山,邯郸,保定,太原,东莞,深圳,南宁,贵州,昆明,西安,武夷山,河南,湖南等地方秘书处秘书长、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李守望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主要围绕评审委员会运营中遇到的问题,中国星级茶馆评审推介活动方案,中国星级茶馆增值与货源优化服务平台建设等主题展开。

会议中,各地秘书处首先讨论了茶馆运营的问题。现在许多茶馆倒闭,运营模式有着自身的问题。茶馆经营多是以个体为单位,分布较为分散、乱,对于消费者来说,进入茶馆消费有一定的门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地秘书处提出了改善茶馆运营的方案,武夷山秘书处徐文珺建议,经营茶馆,需要重新定义茶馆的概念,改变茶庄、茶企、茶民宿自身对茶馆概念的认识。太原秘书处认为,茶馆经营可以多借鉴大企业的商业模式,横向发展其附属产品,为茶馆引流,针对喜欢茶馆附属产品的客户,慢慢培养客户对茶的兴趣。

除了在经营上优化经营策略之外,参与全国茶馆等级评选,评选星级茶馆,可以让经营的茶馆被纳入到全国茶馆经营的大团队中来,实现一定程度的人才共享、资源共享。

就中国星级茶馆评审推介活动方案,中国星级茶馆增值与货源优化服务平台建设两大主题,会议上各秘书处代表也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各种方案,让茶艺走进高校,河北秘书处希望能推广少儿茶文化培训等等。

全国茶馆等级评审委员会工作会议对当下茶馆行业形势进行了整体分析,讨论了中国星级茶馆增值方案、推介活动的方案,提高了茶馆经营者对茶馆行业的认识,对完善茶馆行业标准化体系、推广星级茶馆评选、提高民众对茶馆行业认知度具有积极意义。

“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评审会举行


“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评审会举行

聚行业之智评茶教人才

“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评审会举行

两类33名人员名单即日起在本报进行公示

7月19日,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主办单位向评审委员会提交了85名基本符合条件的人选资料。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活动历时近半年,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社科院工经所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承办,为保证推选活动评审工作的严肃性与科学性,本次活动组织了茶文化教育界权威人士组成的7人评审委员会,对85位申报人进行了严格而慎重地评审。

茶教师推选引多方关注

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活动自今年2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较好反响。《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主编安明霞在评审会上介绍,活动分为推荐或自荐、初审、评审、公示、确定、颁奖六个阶段,一批热爱茶产业、为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的茶教师和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积极报名参与本次活动,并认真准备了申报材料。

本次活动,共有88人向主办方提交了申报材料,经主办单位初审,其中除3人明显不符合申报条件,主办方未提交评审委员会外,其他85人提交给评审委员会。其中高校学科教育类茶教师为20人,中职及社会培训机构类茶文化工作者为65人。

本次评审委员会邀请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所长李维民,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担任顾问。评审委员会由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刘勤晋担任主任,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曾峰、中国社科院工经所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尧担任副主任,浙江大学茶学系原系主任、茶叶研究所所长梁月荣、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叶乃兴、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丁以寿、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原副秘书长、培训部主任李永泉7人作为评审委员会成员。

严格评审选拔优秀人才

作为评审委员会顾问,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查迎新在评审会上表示,中华优秀茶教师推选活动对于茶文化传播可谓是一大创举,因为社会普遍关注茶叶市场销售方面,在茶文化教学育人上较为忽视,本次活动有利于推动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他指出此次评审委员会成员结构合理、覆盖面广,囊括了赫赫有名的茶界高校教授、社会茶文化教育专家、茶界资深媒体与权威机构,从专业角度上给予多方把关。对于评审委员会,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所长李维民身为顾问提出建议,一定要严格执行评审规则,不要硬性规定评选名额,而是要结合申报者的为人师表与专业水准综合评定出真正符合要求的优秀茶教育工作者。

刘勤晋作为评审委员会主任,他表明茶学教育不再只是学校参与,一些社会机构也响应市场需求加入其中,共同提高茶产业人才素质,而此次活动集合这两类教育工作者进行评选,评定名称一定要准确。他综合评审委员会意见,建议根据两者传播性质、专业水准、是否拥有教师职业资格证的差异,将优秀的高校学科教育类申报者评定为“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将优秀的中职或社会培训类申报者评定为“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

评审委员会经过一周的资料审核与面议商讨,逐一对85名申报者的基本资料、获奖证明及教学视频进行审查评定,最终从高校学科教育类茶教师中推选出“中华茶文化优秀教师”8名,从中职及社会培训机构类茶文化工作者中推选出“中华茶文化传播优秀工作者”25名,共推选出33名优秀申报者进行公示。(公示名单详见B5版)

评审委员会名单

评审委员会顾问:

查迎新(中华合作时报社社长、总编辑)

李维民(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副所长)

于观亭(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

评审委员会主任:

刘勤晋(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教授、博导)

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曾峰(中华合作时报社副总编辑)

陆尧(中国社科院工经所茶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评审委员会成员:

刘勤晋

曾峰

陆尧

梁月荣(浙江大学茶学系原系主任、茶叶研究所所长)

叶乃兴(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主任)

丁以寿(安徽农业大学中华茶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副教授)

李永泉(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原副秘书长、培训部主任)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0843.html

上一篇:普洱茶太上皇 金瓜贡茶

下一篇:茶的药理特性与人体健康的联系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