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写在普洱茶边缘

2020-09-30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写在普洱茶边缘”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写在普洱茶边缘”相关知识!

看到昔日歌舞升平的普洱江湖现在风起云涌,暗藏刀光剑影。早就想说什么了,可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前日逛茶城,看几位游客兴致勃勃走进茶行,听其大意是普洱茶跌价,可以趁机存点茶自己喝喝。遂恍然大悟,原来我等忧心的普洱江湖今日是此等景象。

先说现在媒体炒的沸沸扬扬的普洱茶跌价,关心普洱茶的人都明白,所谓普洱茶跌价,一是一些当初炒离了普洱茶价值的普洱茶品牌从云端跌下来,落到现实里,这让一些贸然投资普洱茶,梦想靠普洱茶一夜暴富的投资人泼了冷水,清醒过来。发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普洱茶投资市场,没有调查,盲目跟风,听什么茶涨价就投资什么茶,估计这样的投资方式在什么领域里都要栽跟斗。须知,跌价的普洱茶都是前段时间炒作起来的一些普洱茶品牌,其实在炒作起来以后,特别是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价格后,大家都明白,迟早要跌下来。因为它的价格已经离实际价值太远。而各大茶山的原料,价格可都没有跌。二是清明过后,雨水来临,茶叶大量上市,雨水茶产量虽高,但质量明显要比明前春茶相差一个档次,质量降低,产量增加,与明前茶相比,跌价是必然的,这是随便一个茶人都懂的道理。以上两种方式的普洱茶跌价本无可厚非,也是自然规律发展必然,但被一些别有用心的或者说不经过调查研究的“朋友”不分青红皂白,拿来大肆炒作,结果,遍览普洱茶的相关报道,无一不是普洱茶大跳水,普洱茶崩盘之类的,骇人听闻的消息。

但是,让我们看看,所谓的普洱茶跌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一是对普洱茶投资感兴趣的人们开始理智的看待普洱茶,冷静下来,开始学习、研究、了解普洱茶,原来包裹在普洱茶外面的金色光芒褪尽,露出普洱茶的真面目,当初因缘机巧成普洱,而今散尽浮华现真容。还普洱茶以本来面目,这本就是一些普洱茶研究者追求的。普洱茶的正本清源之路,在普洱江湖终于显现出来,等待各路高手、侠客一起共进。二是普洱茶的跌价,给消费者带来实惠。想起一则耐人寻味的新闻,说在云南藏区,藏族同胞多年用于打制酥油茶的下关沱茶因为一些投机商的收购,已经断货,没有了沱茶,怎么喝酥油茶?这可是藏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后来经过政府出面,好容易供给藏区沱茶了,可是价格也涨了,藏民还是喝不起。想想当年的普洱茶,大部分不就是供给西藏和其他藏区人民,著名的茶马古道不就是一条从云南到西藏的运茶之路。想不到,当年默默无闻的普洱茶给藏区人民带来的甘甜,到了今日号称“疯狂”的普洱茶给藏区人民回味的只有苦涩。现在普洱茶的跌价,给真正喜欢普洱茶的消费者带来实惠,前段时间普洱茶的价格让很多老茶人都嚷,买不起普洱茶。有的老茶人干脆就不买了,喝自己原来存的普洱茶,但是,要知道,品饮普洱茶,最好每年都存一点,这样一来有个比较,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带来的不同的感受;二来可以延续,不至于喝着断货。

普洱茶的价值,会在波澜起伏的普洱江湖中逐渐显现出来,今天的普洱茶风波会过去,但是明天还会有普洱茶风波,普洱江湖,本来就暗流涌动。真正的茶人,投资也好,品饮也好,终究会理智、成熟起来。说到底,普洱茶就是一饮品,供给人们品饮之用。炒到天价也好,跌到一文不值也好,喝到口里才是真好。山自高兮水自深,普洱茶原本是什么就是什么,如红妆美人,铅华褪尽,方显清水芙蓉!

《九阳真经》里说“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与众茶人共勉!

吾本井底蛙

只作一家言

若有荒谬处

欢迎来砸砖

茶文化精选阅读

怒江峡谷 行走在天堂与地狱的绝美边缘


怒江峡谷有着令每一位旅行者着迷的两面性。

一面是寸草不生的苍凉峰峦,一面是极尽秀美的青山翠谷;

一面是崇拜鬼神的原始巫术,一面是歌颂耶稣的优美唱诗;

一面是平整舒适的沿江公路,一面是遍布蚂蝗的徒步线路……

似乎天堂和地狱都位于这道峡谷当中,而我们正走在两者的边缘。

独龙江的蚂蟥河谷

在贡山我们遇到了一个叫“蚂蟥”的昆明小伙儿,刚从独龙江回来,他说被很多蚂蟥咬了,

然后就开始激动地展示他那条伤痕累累的腿:“独龙江的蚂蟥不光是从地面袭击,

还有从树上空降的,吸血前也就烟头般粗细,吸饱后跟大拇指似的!”

如果说怒江峡谷是一条连通外界的通道,那独龙江就是这条通道深处的一间密室。怒江峡谷腹地的贡山是前往独龙江的惟一入口,其间有两条路,都要翻越高黎贡山。

老路就是过去马帮和挑夫走的路,曾经是独龙江和外界的惟一通路,纪录片《最后的马帮》说的就是这条路。新路是新修的公路,因为经常塌方,还不能算是真正通车。我和同伴阿狸的计划是老路进、新路出。

出发前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对付蚂蟥的办法。昆明小伙子“蚂蟥”说:“要用烟头烫,或者撒盐,但不能用手拽,那样很可能把蚂蟥的吸盘留在皮肤里,容易发炎。”这些我也了解,都是能在网上搜索到的知识,但还是不清楚什么最有效。

就这样,带着对蚂蟥的恐惧,我们出发了。开始的路很好走,简直是大马路,沿着普拉河上行,清澈的河水和怒江的黄色浊浪形成鲜明对比。从噶足保护站开始,植被就非常好了,三四个人才能合抱过来的巨树随处可见。

在高黎贡山的雨季还可以看到变幻多端的云彩,从一片云的诞生、成长、融合,直至消散,充满诗意。

当然雨季也是蚂蟥最猖獗的时候。不过第一天还算顺利,除了同伴阿狸被一只蚂蟥吓得丢了登山杖——这是我们在高黎贡山东坡碰到的惟一一只。

晚上扎营在道路边。在经过一夜小雨后,我们打算在第二天翻过垭口,山的西侧就属于独龙江流域了。一路上行,随着海拔上升,樟树类的阔叶树种消失了,代之以高大的杉树林,景色也变得疏落有致了。

独龙江最有名的就要算是满脸纹饰的文面女了。可来了才知道,现在整个独龙江流域的文面妇女就只剩60余人了,而且平均年龄已70多岁,看来这个传统风俗没有多久就会绝迹了。在村支书的家里,我隐约看到了文面风俗的另一种延续——一个小孩子腿上的彩色文身,大概是表示吉祥的图案吧,很漂亮。

丙中洛的泥石流花园

在通往秋那桶的岔道口上贴着这样一张特别警示:

“我乡秋那桶村秋那桶组发生严重滚石、滑坡、泥石流自然灾害,险情尚未排除,

请中外游客暂时不要前往。看来这座如高山花园般的小村子已经和外界隔断些日子了。

在丙中洛镇上遇到不少背包客,他们几乎都是刚从秋那桶回来的。我向他们询问路况,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路断了,车进不去,只能徒步。”这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在怒江峡谷的腹地,泥石流和断路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背上一瓶矿泉水和些许吃食,我向着那座泥石流背后的村庄大步进发了。

那条山路果然被泥石流毁得很厉害,有时候我不得不下到河床才能绕过坍塌的路段,不过这样一条美丽的山路倒实在值得用脚步来“衡量”。当整条山谷被踩在脚下、巨大的雪山在远处升起的时候,秋那桶村也就一望在目了。

这是一座散落于高山草甸上的自然村落,由木屋、古树、麦田和雪山组成的风光只能让人用“完美”二字来形容。时值午后,大部分的村民都在田间干活,这倒给了我静心品味这座村落的机会。

坐在三重斜顶、汉式庙宇风格的天主教堂门口,我看到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贴着毛主席的画像、羽毛艳丽的鸭子和散养的猪儿们在石板路上蹿来蹿去、由原木搭建的老屋在阳光下晾晒着石板屋顶??此时我竟想感谢泥石流和断路了:这座美丽而脆弱村落如何承受得起大量游客的惊扰。

知子罗的山巅废城

从六库北行深入怒江峡谷,红色十字架不时在山间闪现。我在碧江的路标处右拐上山,不多时,便有缭绕的唱诗声传入耳际——那里就是老母登村的教堂了。它坐落于碧罗雪山西坡的半山腰,对面是高黎贡山雾气萦绕的“皇冠峰”,脚下则是两山夹峙中的怒江大峡谷。

老母登教堂据说是怒江峡谷中最大的一座教堂,可以容纳500人,对一个乡村而言确实够大了。教堂没有哥特式的尖塔,没有高升的穹顶,没有万花筒般的玻璃彩窗,也没有管风琴、钢琴之类的乐器。有的只是极简主义的布置:青砖墙、红漆圆拱木窗、白铁皮屋顶、长条凳??就连正中间的红十字也只是用红纸剪好贴上去的,感觉很像人民公社时期的大会堂。怒江峡谷中的教堂都是这样的,但也由此更加彰显了信仰的质朴。

我走进教堂时正有10多个村民在台上唱赞美诗。这些傈僳族、怒族的山民有的穿着蓝条纹长裙、红黑褂子的民族服装,有的穿着牛仔裤、夹克、制服、迷彩服,还戴着军帽。虽然装束形形色色,但虔诚的、投入的情绪却是一致的。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他们用四声部的合音唱出舒缓优美的赞美诗,宛如天籁,涤荡人心。

在这天籁之音中,有一个嘹亮、自在的女声特别突出,那声音来自一个叫阿明南的怒族妇女。她穿着一身怒族传统服装,但外面却套了件深色西服;头上戴着怒族的红、白两色珠链,但又用市场上买来的头花扎住发髻;她是怒族,但信仰基督教??总之就是一副混搭、融合的面目。

唱诗完毕回到座位,阿明南将一个孩子搂进怀里,原来她已经当了奶奶了。厚厚的、用傈僳文印刷的《圣经》和两本被称为“课本”的赞美诗将她的彩色挎包装得鼓鼓囊囊。翻开赞美诗,歌名是英文的,但歌词却已翻译成傈僳文。

傈僳族原本是没有文字的,19世纪末到此的外国传教士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创建了傈僳族拼音文字,其中26个字母和拉丁字母一样,另14个字母则是上下倒置或左右翻转的。

阿明南告诉我:今天是复活节,附近6个教堂的信众都来到这里过节。老母登村有500多名基督徒,但今天只来了100多人,因为现在是农忙时节,不然会更加热闹。复活节的活动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深夜,每人得交纳15元作为午、晚餐的开支,交不起钱也是今天人少的一个原因。

中午时分,人们都聚在教堂前的空地上,围成一圈一圈的,或蹲或坐地吃集体饭。午饭后有2个小时休息,可阿明南并不闲着,帮助厨房收拾好碗筷后,又和几个教友聚在树下学习新的圣歌,那份认真劲儿非常感人。

次日,雨断断续续地下了一整天。峡谷里云雾弥漫,如梦如幻;怒江浊浪滚滚,气势汹汹。但所有的人都没闲着,山民们披上蓑衣,在田间插秧、采茶、收豆角;而我则踏上了前往废城——知子罗的山路。

知子罗曾经是怒江州的州府,它的命运因1979年的一场大雨而改变。我在老母登认识的娅珍说,她这辈子从没见过那么大、那么久的雨。持续半个多月的大雨使知子罗附近的山体出现了多处滑坡,后来专家勘测得出结论:县城处在风化带、地震带和滑坡带上,危险系数高。于是知子罗最终在1986年人走城空,成了一座被命运抛弃的废城。

有趣的是,废城中人们的生活似乎也停留在了上世纪80年代。在城外的山路上,一对情侣牵手走来,看见我随即羞涩地松开手,女孩不好意思地笑着躲到小伙子背后——这份纯真和羞涩我已有20多年没见过了。

普洱茶“岁月”:普洱茶在04年


04年,原在勐海茶厂订造茶的茶商们,除了不给其他新人进勐海茶厂。他们之间也争斗得颇利害,他们相互之间也不停地争做、抢做勐海茶厂的订造茶。虽然当时勐海茶厂的生产能力已经是大为提高,但是还是满足不了他们的订单。因为,一方面,他造好的货一到市场,就很好卖,这是主要的利诱;二方面,前文说到,勐海茶厂马上就要改成私有制,改制前的茶,还有一个期望值。所以,他们的订单订货量更是大大加大,实际生产的能力,是永远不够人的欲望增长得快的。据当时原勐海茶厂的工人说,04年的时候,他们不停的加班加点,还是完成不了生产任务。

勐海茶厂的生产满足不了茶商们的订货量,茶商们也不会干等,憋死在勐海茶厂。他们除了在勐海茶厂排队做茶以外,开始到其他茶厂做茶。例如下关、黎明之类的厂;还有04年新开厂的兴海、南峤之类的厂。这样的举措很重要,要知道当时在勐海茶厂订造厂的茶商,都是在市场比较知名,有影响力的茶商,而且他们的销售渠道和客源都是很广的,跟客户的关系密切又牢固。他们在这些茶厂造茶,直接就把这些厂带起来,带进了市场,他们对这些厂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茶厂又对普洱茶以后的发展也是起着很大的作用。

茶叶是很需要名气的,当时这些没什么名气的茶厂的茶能销售,他们是很有功劳的。很关键一点是靠着他们的名气。因为他们的名气,带起了这些茶厂的茶的销量。也使这些茶厂得以迅速为市场所认识。为这些茶厂建立了市场的地位。这个对整个普洱茶行业是很重要的,起码多少制衡了独大的一方,使普洱茶能多元发展,不然以后普洱茶可能会更糟糕一点。

原勐海茶厂订造茶的茶商们,销量越来越大,做茶的量也越来越大,收购的原材料量也越来越大。原材料量大,是很难保证质量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和常识。所以,04年有些茶商在勐海茶厂造的有些订造茶,质量是有所下降的。利和善举已经开始不一致,甚至是相冲突,市场开始进入非理性。所以,这些茶质量虽然下降,但一点都不影响它的销售,和日后的升值。这就更加助长了不正之风,更是利字当头,抛开质量,市场更是不理性。因为质量不好的茶照样好卖,照样升值。

有个别茶商更是利欲熏心,在勐海茶厂做一车茶,另外在其他小厂做二、三车同样的仿造茶,自己造假,自己销售。开始了新茶的B货。由于茶商的名气,和市场进入了非理性。这样的B货,也照样好卖。我们所说的是历史事实,是有真姓实名的,说出事实真相会牵涉许多人的利益,甚至会毁掉一些人的声誉。所以,我们也只能是点到即止,我们所写的也是泛指的多。社会既然没有正义到这样的程度,我们也只能说到这,希望茶友能理解。但有说总比没说强,说出来起码有所知,有所启发。当然我们说出来,并不是为了打击,毁坏某些人,只是让茶友知道历史真相,对普洱茶能有更客观,辩证的认识。这对普洱茶整个行业是有利的,因为,对于不正之风,需要面对,正视,才有可能纠正过来。

普洱茶节


中国普洱茶节是普洱各族人民、各界茶人、茶商及广大普洱茶爱好者一年一度的重要节日,普洱市已成功举办n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已经成为普洱市一张靓丽的名片,普洱市长李小平认为,普洱茶节是普洱人民的精神和文化盛宴,举办普洱茶节意义重大。一是弘扬茶文化、做强做大茶产业的需要。普洱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加工地和集散地。举办茶节,主要目的是继承、发展各民族的优秀茶文化,弘扬中华茶文化,推动茶产业、发展茶经济。二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需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是现代社会办节的一个特点。通过办节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加速生产要素聚集,加快经济发展。例如:十届茶节期间,普洱市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17项,商品贸易成交额近53亿元,为普洱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后劲。三是打造普洱城市品牌、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借助茶节这平台,开展经贸活动,发展观光旅游,促进投资兴业,推介普洱市优越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厚重的普洱茶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展示普洱市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美好发展远景,让外界更多地关注普洱、了解普洱、投资普洱。四是推动普洱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普洱因茶而兴、因茶而名、因茶而荣。我们只有把茶节办好、办出特色、办出声势,才能不断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从“十二五”开始,把“妙曼普洱,养生天堂”定位为城市品牌,也是城市建设目标。作为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绿海明珠,普洱主城区周边森林覆盖率达要达到80‰,“普洱的整个生态环境非常好,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通过普洱茶节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力地宣传推介“生态、和谐、妙曼”普洱,弘扬普洱茶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展示蕴含民族和区域特色的普洱文化品牌,推动普洱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把一个生态、和谐、妙曼的普洱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普洱茶菜


普洱茶除了饮用之外,还可以用来入菜,其主要好处就是去油腻,清肠胃,因此普洱茶大都是用来烹调肉类的。另一方面,普洱茶的甘醇香气入到菜味中,也可以锦上添花。用普洱茶入菜的前提是要选用优质的普洱茶。现在广州的普洱菜式较港台少,在台湾,已经发展出了一系列复杂的“普洱料理”,如普洱鸡、普洱鱼、普洱贝、普洱蛋、普洱佛跳墙等等。

1.普洱肘子

先用茶汤(去掉茶叶)浸泡猪肘,去其油腥,然后再入锅里焖。或者是直接在茶汤里加入各种酱料,然后放入猪肘文火慢炖。直至猪肘炖烂,茶香进入肉中。油腻的肘子和去油的普洱在这里奇妙合一,既解油腻又添茶香。

2.菊花、普洱熏鸽子

用甘菊花、普洱茶叶以及黄糖,在锅里干烧,用产生的烟来熏鸽子肉。普洱茶的香味、焦糖的香气渗入鸽肉中,甘醇香甜,味道既好又不伤肠胃。

3.普洱炖排骨

这例炖排骨是将排骨放入普洱茶汤中慢蒸得来。其中加入冰糖和盐,味道一流。

4.普洱茶粥

用普洱茶和甘菊花泡茶,用其茶汤来煮粥。但普洱茶的色泽决定了这粥呈红中带黑的颜色。

机器普洱茶和手工普洱茶的不同


很多茶友又开始准备今年的普洱新茶了,手工茶和机器茶的选择是任何人都迈不过的一个坎,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手工茶的品质是高于机器茶的,但从生产实践中,认为这种观点并非完全正确,手工茶确实可以出极品,但大多数的情况品质不如机器茶。

首先一泡茶的品质是由树种、山场、种植采摘和制作加工四个方面决定的,特别在绿茶方面,我们传统上更多是在追求某种茶类,而忽视了树种、山场这方面的因素,当然片面追求某一点都是不可取的,非常有趣的是本人前几天的一次经历再次验证了偶的这一观点。

总的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无非有这么几点:

一、做茶师傅对茶的理解:做茶实际上最能体现师傅的个性,即一个做茶师傅将茶做成什么风格,完全取决于这个师傅对茶的理解,看茶做茶是手工茶核心,比如师傅如果喜欢香气比较高的茶,在杀青和炒制过程中可能就会采用比较高的温度。

二、做茶师傅的经验:由于手工制作,要求做茶师傅的经验非常丰富,每个环节都能把握的十分到位,以蒙顶甘露为例,在杀青阶段,锅温过高,做出的茶香气较高,不够优雅幽长;锅温过低,做出的茶就会带有青味。在揉捻阶段,揉捻过重,则叶底破碎,水好香差。因此每个环节上这种度的把握都是相当困难的。

三、对于机器茶:厂里一般都会安排经验最丰富的师傅进行关键环节的操作,大规模生产,老板最怕生产出垃圾茶来,再者机器茶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参数(主要是温度、时间的掌握),师傅做茶时也会尽量往中庸的方面去靠。

另外就目前国内的绿茶来看,不同的工艺下制作出的茶口感差距甚大,比如扁炒青,工艺相对简单,茶口感直接反应茶青的品质;再如曲卷型茶,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揉捻工序,做出的茶要醇的多,茶汤厚滑,使茶融入了更多的风味元素。所以在茶叶的审评标准里,扁炒青茶的滋味常用鲜、甘、爽等字眼;而曲卷型的茶常用鲜、醇、厚、爽等字眼。

对于国人来讲,喝茶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在这点而言,手工茶的文化内涵确实也远高于机器茶。若单从茶本身而言,机器茶优点:高效、外形好,品质中上;缺点:品质相对中庸,不容易出极品。

诗意普洱茶


想了解《诗意普洱茶》知识吗,丰富的《诗意普洱茶》内容等你来看!

秋风丝丝凉,秋雨滴滴寒。窗外的秋风秋雨盘桓数日,把秋生生地塞进了暖暖的心窝。气温骤降,早已没有了夏的刚猛,更接近了冬的阴柔。

这样的时日,虽于行人不便,但于我这闲散之人却别有一番风味。正好可以来一壶普洱熟茶。秋凉冬寒适宜饮熟普洱茶,暖润之茶,含在舌上,犹如品评一首绝好的诗歌。

明亮,红润,温厚。像是美人,亦似葡萄酒。这就是令人遐想难忘的普洱茶。它更似一首诗或者一阕词。

只要轻轻晃动一下,一个淳朴、安详而灵动的生活世界就呈现出来了。青山绿水、葱葱郁郁的热带植物、天然氧吧、阳光充足、水丰而清澈如诗如画展开。高原人们的纯朴和善良静静地卧在崇山峻岭之中,知足常乐的心态在水烟筒里袅袅升起,亚热带自由活泼的生命气息洋溢在葱茏的植被上。而这里的风土人情和古老的智慧,凝结在一片叶子上,经水一泡,便释放出无穷的魔力。

华丽如汉赋,却又不失宋词的忧思,亦不失唐诗的飘逸。于我而言,更为奇特的便是,它不仅有诗意,亦是高原的诗,还能生无尽的文思。而今一喝茶,很多人就想到茶的保健和养生。普洱茶被誉为“长寿茶”,是暖胃、降脂、养气、延年益寿与品茗之圣品。还被称为“可以喝的古董”,能够长期存放,且愈陈愈香。

也许是多年来不经意间养成的习惯,在写作时常常泡一小壶普洱熟茶,写写喝喝,喝喝泡泡,一泡二泡……休息、写作、思考与喝茶得到完美的结合。文思不曾间断,绵绵不绝。以至于不知是思之神力,还是茶之妙笔。

此实为余独爱普洱茶之故。有君,思不竭。茶之道,便是禅,是人生哲学。茶之美,即是诗,余韵不绝。

一叶,一娑婆。

一叶,一诗歌。

关于本文《诗意普洱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普洱茶民俗


普洱茶产区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地域广阔,民族杂居,民俗丰富多彩,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居其中。千百年来,思普区民间形成的民俗多种多样,在生养婚娶、饮食起居、往来应答、岁时节令、占卜禁忌、丧葬祭祀、信仰崇拜等民俗中,都要用茶来表达其意,婚姻民俗中有说亲茶、纳八字(合婚生庚)茶、订亲茶、过礼茶、瞧日子茶、敬客茶、闹喜茶、拜会茶、回门茶、拜年茶、婚礼茶等,普洱茶与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思普区的汉族,自元明清以来,自内地迁徒来的,来源于征战、屯田、宦游、经商、行医、举业教书、贬谪流放、躲债逃难、戍守边关、卖艺谋生、因公因事、支边建设等。在普洱、思茅、墨江、景谷、镇沅、景东、江城、澜沧、西盟、孟连、西双版纳州均有汉族居住。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思茅地区有汉族86.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9.28%,西双版纳州有汉族20.2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25.31%。汉族在婚礼、葬仪、信仰等方面基本保持着儒学风范,在生活习俗上则有相当的适应性,与各兄弟民族兼收并蓄,在节日活动方面,即保持着春节、元宵、端阳、中元、中秋等传统节日,也与兄弟民族一起过火把节、泼水节,在这些节日中,均要用茶。

正月元旦,以香烛茶酒斋品供天地祀井灶家神祖先。思茅老人封锦恒、何宏志先生儿时随父参加过“茶祖会”,据他们回忆,思茅有茶祖会,缘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建城起始,各省茶商陆续迁居思茅经营茶业,建有八省会馆,每年孔明诞辰日(农历七月二十三),茶祖会聚集于川主庙(四川会馆),由茶庄老板轮流担任会长,一人主持,茶叶经销商和揉茶师傅二人担任提调,茶商、制茶师傅、茶工等参加,约一、二百人,集会祭祀茶祖孔明诸葛亮,用一猪一羊供品,三牲供茶斋祀礼,请洞经会会友奏乐,与会者三跪九叩祀祭膜拜,恭读祭文,会期操办宴席,招待四方宾客和各茶商号之大小师傅,白天祀礼,晚上演戏,欢庆三天,慨不收费,所用开支均由每年各茶商按每担茶抽取0.2个银元的会资作开支,一年产茶几万担,会资收入几千银元,往往办完茶祖会还尚有结余。思茅茶祖会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在婚姻方面,既保持明媒正娶的传统,也兼收兄弟民族吃“火龙酒”、“背新娘”、跳民族舞蹈娱乐等形式,婚姻活动中,也少不了茶。在信仰方面,既信儒、佛、道教、献家神、灶神,也与居住地的兄弟民族共同进行“祭龙”、“祭神”、“送火神”等崇拜,在这些信仰祭祀活动中,也要用茶。在丧葬方面,既按汉族葬俗,也掺有临近兄弟民族的各种禁忌,在丧葬活动中,也离不开茶。墨江汉族在定婚时,除给嫁聘仪礼金和槟榔外,须有茶二圆。婚期前一日,男家备香案抬盒各一架,中陈果品挂面若干斤,茶叶二圆,食盐二筒,礼柬婚柬各一扣,由劝媒或齿德俱尊二人,随同礼物躬往女家,称之为烧香过礼,此时女家将各物查收,另取陪嫁给女婿的衣帽及茶具等物放于抬盒中,再将女八字开于婚柬后往烧香者对女家天地祖宗行礼,才算礼毕。举行婚礼时,男家延请福寿两者对天地祖宗行礼开堂,新郎新娘对长辈、三亲及父母要一一叩拜,敬喜茶、喜酒、红橄榄,新娘跟着新郎喊:“××!请茶!××请酒!××请槟榔!”受拜者取出金首饰或银币等作答谢,这称之为“拜堂”,“拜堂”礼中,敬茶首当第一。婚礼次日晚,新郎新娘要在洞房内向各来宾敬用红糖煮出来的茶水,称为糖茶,来宾饮时,每作种种贺语、笑语、幽默语,要新郎新娘做完规定语言和动作后才喝糖茶,以博得一片欢笑声,这种习俗称之为“闹糖茶”,闹糖茶可直闹到深夜。丧礼中亦用茶水祭奠死者,送葬时,至亲者还要备茶食及祭帐送祭。茶在人的生活中,已成为不能须臾离开的必需品,可以说全国同俗,无论是农村、城镇、城乡寻常百姓,都程度不同地饮茶。

汉族文人饮茶,主要不是为止渴、醒酒,而是通过品茗,从中寻觅美感,寄托思想感情与对人生真谛的体验。汉族以茶待客是通常的礼俗,以茶代酒的茶宴、茶席、茶会则是汉族的又一种新宴请形式,有的以茶代礼、以茶送行、以茶励志、以茶代奖,茶在人们的日常活动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普洱茶印象


云南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热带、亚热带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古人类的食物来源偏重于采集业,因此人们对大自然中各种植物,包括茶的认识较为深刻。经考证,早在2100多年前,罗平、师宗一带已进行了野生茶树人工驯化栽培。据傣族贝叶经中记载,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云南已进行茶树栽培。

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指出,“西双版纳产茶的记载始见于唐代。樊绰《云南志》卷七说:‘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宋代李石《续博物志》卷七也说:‘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

方先生还说,所谓银生城,即南诏所设“开南银生节度”区域,在今元江、镇沅、景东、景谷以南之地。产茶的“银生城界诸山”,在开南节度管辖界内,亦即在当时受着南诏统治的今西双版纳产茶地区。

西双版纳产茶,因此当地的茶叶贸易发达。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金齿百夷(即傣族)条说:“交易五日一集,以毡布茶盐互相贸易。”明万历《云南通志》卷十六说:“车里之普洱,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明朝已在普洱设官经营茶货,可见茶叶市场在普洱,由此运出,所以称普洱茶。

普洱茶的长足发展时期是明代。明朝大力开发云南,云南经济快速发展,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有了广泛交流,蒙氏“晒青紧压茶”在云南大普及。明朝谢肇淛的《滇略》有了“土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的记载。所谓“普茶”即“普洱茶”,这是万历末年(1620年)普洱茶成为一个名词见于谢肇淛的《滇略》一书。普洱茶内销在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达400担左右。

清朝初年,普洱茶在京城宫廷内外普遍受到欢迎,获得好评。《普洱府志》上记载了这一盛况,“普洱茶名重京师”,“誉享京华”。1659年始,清政府把普洱茶列入贡茶案册,并在普洱府设立茶局,在思茅厅设加工贡茶总茶店。《普洱府志》记载当年生产普洱茶的盛况:“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十余万人。”普洱贡茶分团茶、芽茶、蕊茶和茶膏四个种类,其中芽茶又分女儿茶等7个品种,团茶分为5种品牌。茶局为专管贡茶验收、打包、压印花、装马驮、安排护送押运。

普洱茶的大发展,始于19世纪末,云南全省茶叶销售达1500吨。此时滇西其它地区也普遍种植了大叶种茶。由于大叶种茶苦涩味较重,耐泡,为藏族同胞喜爱,滇茶销往西藏的数量逐年增长,1940年达4万余包。

普洱茶相当数量是销往南亚和东南亚。古丝绸之路上运茶的马帮,也络绎不绝。清初以来普洱茶大量行销国内外,与蒙顶、武夷、六安、龙井并美。最盛时有5万多骡马,来往于普洱、思茅,将茶运往缅甸、泰国、越南、印度等国。

20世纪50年代以后,普洱茶的种植水平和生产工艺有了快速的发展,但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1993年4月,首届中国普洱茶叶节和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茶树遗产保护研讨会在思茅举办,普洱茶紧闭的大门打开了,普洱茶的名声大振!2005年春天,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召开了云南省茶叶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云南茶叶产业,将“云茶”打造成继“云烟、云药、云花”之后的又一优势产业的发展战略,产值超100亿元的目标。2007年1月2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普洱市隆重推出了“以弘扬丰富普洱茶文化为宗旨的第一本普洱茶专业期刊”《普洱》,同时推出《普洱茶丛书》。[page_break]

自然的普洱

普洱茶集山水之灵气,佳木之幽香。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地之一,大茶树有野生茶、过渡茶和栽培茶,它们或单棵独立,或成片成林,分布滇南、滇中、滇西,分布之广、数量之多,年代之久,树形之高大,举世无双。

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在《普洱茶》一文中指出,清朝阮福的《普茶说》中记载:“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思茅厅界也。厅治茶有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这就是所谓六大茶山,以倚邦、易武最著名。此外版纳的佛海、景谷等处的茶叶也集于普洱,都称为普洱茶了。

清《思茅志稿》中记载“茶树王”一节,记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采茶时,先其酒礼祭于此。”此树今虽不存,但在勐海、思茅先后发现古茶树林,勐海南糯山有树龄800余年栽培型茶树,高9.8米,主杆直径1.58米。澜沧邦崴过渡形大茶树,高11.8米,主杆直径1.14米,树龄在千年以上。勐海野生茶树林,有一棵高32米,因大风吹折,至今尚存15.3米的树干,基部干茎1米多,树龄约1700多年。

高山云雾出好茶,普洱茶叶香天下。普洱茶出产于茶树原生地的澜沧江两岸的深山密林中,这一片红土地土壤肥沃,日照足、雨量充沛、雾气浓厚,天然林区无污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独特的普洱茶。

1940年,西双版纳佛海师范学校李拂一校长讲普洱茶独特的生态环境时说:勐海坝子地势非常复杂,到处岗峦起伏,层崖叠嶂,幽谷坡塘,峰回路转较为多样,平均海拔达1300米,冬暖夏凉,属亚热带气候。又因佛海及临近的坝子和茶山都沿澜沧江边山连山、水连水,原始森林、植被保护良好,独特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气候,每天上午10点以前,大雾弥漫千山万壑,云蒸雾润,湿气凝重,雨露滋养茶,茶树根深叶茂。由于天时地理的独特,云南澜沧江流域成为盛产普洱茶的经济特区。

提起普洱茶,人们首先想到古代就有名的“六大茶山”,即倚邦、攸乐、莽枝、蛮砖、革登、曼撒(含易武)。檀萃在《滇海虞志》中提到六大茶山面积时,用了“周八百里”来形容,这表明这六座茶山是连成一片的,全处于澜沧江以北,这些茶山为云南早期普洱茶生产的发祥地。

民间有一个传说,三国时孔明带兵经过勐海南糯山石头寨,士兵不服云南水土生病,有的患了眼疾,孔明让士兵摘茶树叶煮水喝、洗眼睛,茶叶不仅味美,还可治病。从此以后,当地群众将外形似孔明帽的南糯山改名为孔明山。海拔1788米的孔明山森林茂密,怪石嶙峋,生长着成百上千种珍稀植物。登临山顶远眺,攸乐、革登、蛮砖等六大茶山尽收眼底。林中古野生茶树成林成山,谷里清泉、小河蜿蜒流淌。

攸乐山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在今景洪市基诺乡境内,居民中90%是基诺族。明朝末年种植,留存至今的茶山仍有2000多亩,茶树直径均在80公分以上。21世纪的今天,近20年来,已新植茶园5000多亩。

今勐腊县象明乡的革登茶山,东连孔明山,与攸乐山隔江相望。祭古茶树的碑随处可见。革登山茶属大叶种型,茶芽粗壮,满披银茸。莽枝古茶山麓,有一块“永远奉守”的大石碑,记录着古六大茶山昔日的盛况。这里牛滚塘街,是外地生意人交易茶的中心地。蛮砖茶山早在清乾隆年间,茶产量在1000担以上。经过数代人的精心养护的茶山,你很难见到岁月的流逝,掩映在原始森林中的茶林,仍然那么生机勃勃,仍产茶万担以上。曼撒、易武茶山,大多土质为紫色沙岩、紫色沙页岩,是大叶种茶理想的生长地,这里产的普洱茶叶芽宽大、肥硕、结实,被称为是雄性之美的代表。易武镇车氏家族的世祖车顺来创办了“车顺号茶庄”。1837年,车顺来经考选成为贡生。是年,为报皇恩,向朝廷敬献“车顺号茶”。道光皇帝品后大悦,称赞此茶“汤清醇,味厚酽,回甘久,清心脾,乃茗中之瑞品也”,书“瑞贡天朝”赐车顺号茶庄。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年降雨1500-1750mm之间,平均温度16-18℃,年雾日126天,土壤土层深厚,是普洱茶生长的理想之园。现在的南糯山是全国知名的普洱茶产地之一。

勐库大雪山,位于临沧市双江县,勐库镇是国家级有性系茶树良种勐库大叶茶的原产地。2002年12月,中科院茶研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云南农大茶研所等单位专家,对大雪山两平方公里野生大茶树进行研究,又发现新的野生茶树物种,已成为省内外引种的新基地。景迈茶山有一片上千年历史的万亩古茶园,位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属布朗族祖先种植。邦崴茶山也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1993年4月,在这里海拔199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株改写世界茶叶演化史、填补茶树从野生到栽培之间空白的千年过型古茶树。4月15日香港《文江报》报道:“世界茶叶原产地,专家认定云南思茅”。同一天,泰国《新中原报》载:“云南是世界茶叶发祥地”。《人民日报》也作了报道:“澜沧邦威过渡型古茶树已在世界上闻名,它已成了世界茶树原产地的座标和‘活化石’,它的存在和发现,解决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茶树原产地在印度还是中国’的问题。”[page_break]

生活的普洱

自古以来,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千百年来,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唐朝人樊绰在《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写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云南人喝普洱茶,古人叫“吃茶”。至今云南不少民族“喝油茶”,都是把大米用油炒成焦黄,再放进普洱茶、大麻子、苏麻子、盐一起煮食,也叫“吃油茶”。藏族、纳西族、普米族等少数民族喜爱喝的酥油茶,更是讲究,将酥油和普洱茶放在土罐中一起煮,之后倒进茶筒内,再加上牛奶、核桃仁、大麻子面、芝麻酱一起搅匀,吃起来香、润、滑、温热俱全。千百年来,云南、西藏等地各族群众生活离不开普洱茶。

普洱茶在全国人民的生活中的影响是逐步扩大的。明朝以后,人们对普洱茶养生保健效果得到逐步认识,清代的《红楼梦》中就记载了普洱茶有消食保健的功效。当时亲朋好友相聚,焖一罐普洱茶成为一种时尚。古代的《本草纲目拾遗》和近代的《物理小识》等科技著作都有了普洱茶的有关记述。

千百年来,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皆因茶质优良。同时普洱茶的独特风味,与其有自然转化的过程有关。过去,转熟后的普洱茶,经过特殊的加工程序,压制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团、茶饼置于干燥处自然阴干。再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往外地。由于用马帮运输,茶在马背上两三个月的日晒雨淋,在路途中茶叶内含物质徐徐转化,到达目的地形成了普洱茶独特的风味和色泽、陈香和金黄,药效功能倍增。如今,普洱茶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由人工杀青、揉条、晒干制作和现代加工工序将普洱茶杀青(锅炒、滚筒)、揉捻(机器加工)、干燥(烘干)、增湿渥堆(洒水、杀菌)、干燥制作,使普洱茶的生物转化和卫生质量进一步提高了。

古籍《梵天卢丛录》中记载:“普洱茶,性温味香,治百病,蒸制以竹篛成团裹,价等兼金。”普洱茶作为传统饮料,除能止渴生津和提神外,还具有特殊的药用功效。养胃、护胃: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粘稠、甘滑、醇厚的普洱茶进入肠胃形成的膜附着于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层。健牙护齿、普洱茶中有许多生物活性成分,其有杀菌消毒作用。消炎、杀菌、治痢:医药界对普洱茶进行临床实验证明,普洱茶有抑菌作用,浓茶叶日服十次,可治疗细菌性痢疾,这与云南大叶茶内含丰富茶多酚起作用。

目前,普洱茶已被探明的有机成分主要有茶多酚、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类脂等500多种,还有钾、钠、钙、硒、磷、锰、锌等多种矿物质。这些成份具解酒、提神、消热、消滞、化痰、和胃养颜、减肥瘦身等保健功效。普洱茶的减肥效果,道理在它能润肠道,能使肠壁舒张,可以把食物推进距离加大,缩短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这是普洱茶减肥功能的重要原因。凡饮用普洱茶的肥胖症患者,40%以上的人体重都减轻,年龄在40-50岁的肥胖者更显著。法国巴黎圣安东尼医学院临床教学主任艾米尔·卡罗比指出:“普洱茶对减少类脂化含物、胆固醇含量有良好效果”。

2000年,在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少学者提出普洱茶具有防癌的观点,历经10多人的细胞培养及电子显微镜方法,对普洱茶的抗癌作用进行了大力研究,发现普洱茶杀死癌细胞的作用最为强烈。常人喝茶1%的浓度就有明显的作用,认为普洱茶有多种丰富的抗癌微量成分。

藏族人民喝云南普洱茶有千年的历史,在海拔3000-5000米的西藏高原有几千座喇嘛寺,很多高僧都健康长寿,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一年四季喝普洱茶。1986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十世班禅到云南省下关茶厂考察,他代表藏族同胞感谢“下关茶厂普洱茶”长期供应西藏,为藏族同胞健康作出了贡献。2006年5月11日,十一世班禅又亲临下关茶厂,并写下“世代茶缘、藏汉合欢”的题词。

2006年6月中旬,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茶厂组织了“情满宝焰,沱茶进藏”的大型公益活动,组织了20辆越野车,带了100箱沱茶,请了全国21家新闻单位,从滇藏路进藏,一路进寺拜佛赠茶,直达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请880名活佛和喇嘛诵经为下关沱茶开光。普洱市普洱茶厂也组织了50匹马帮送茶进藏,历时6个月,于2006年6月23日到达拉萨。这些活动重温了“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促进了滇藏各族人民的友谊和团结。[page_break]

文化的普洱

茶为国饮。普洱茶乃是茶的祖先,已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喝普洱茶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风气,一种文化。

以茶会友,以茶待客,以茶作礼,这是普洱人的传统文化。客来了,敬杯茶,润喉生津,以示欢迎;拜亲访友,送一饼茶,礼轻人义重,以增情谊;疲劳时,泡一壶普洱,慢慢品尝,舒筋解乏,好不自在;酒足饭饱,饮一杯茶,消食去腻;心烦时,一杯普洱下肚,心静神爽,脑清目明;闲暇时,一曲清音,一杯普洱,细细品尝,口鼻生香,慢慢品茶品人生的一种境界,犹如唐代诗人卢仝《饮茶歌》所抒发的情感:“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喝普洱茶,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感受不一。有人将饮普洱茶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将普洱茶当饮料而大碗大杯海饮解渴,此为喝茶;二是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与茶具,饮用时细细品啜回味,此为“品茶”;三是在品茶时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人际关系等,此为“茶艺”;四是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和道德,天人合一,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悟禅道,此为“茶道”。清代才子袁枚品茶体会深切,他说:“品茶应唅英咀华,并徐徐体贴之”。品普洱茶,一品其香味,趁热闻香,举杯至鼻前由轻至深嗅其香味,独特香味如泉涌入肺腑,神清气爽;二是品滋味,即将茶汤少量入口,用舌尖将茶汤边吮吸边打转,辨别其滋味的浓淡、醇和苦涩。品普洱茶中上品时,舌根回味甘甜,口内生津,喉底回味爽苦,感觉气脉流畅,心旷神怡。

云南的26个民族,都喜喝普洱茶,自己喝茶、待客敬茶,都有许多讲究,各有习俗,各具文化特色。生活在临沧地区彝族支系俐米人有许多茶俗茶礼,“谢客茶”是在喜庆之日答谢客人的一种茶礼。谢客茶茶礼伴随着一整套喜庆歌舞进行,一边唱祝福歌或敬茶歌、一边跳喜庆舞蹈。歌词是:“对不起亲戚朋友,对不起大哥大姐,今天你们到我家来做客,没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来招待大家,我们大家边喝茶边拉家常,一起跳舞一起唱歌,图个快乐讨个吉利!”

“谢客茶”要泡成核桃仁米花茶。喝一杯谢客茶,唱一段民歌,男女老少拉手围圈载歌载舞,其趣无穷,其乐无穷。

每年春节,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塔城乡一带的纳西族、藏族、普米族,以一村为一个单位都要举行通宵达旦的载歌载舞。村中央的广场上,烧着熊熊篝火,男一排女一排,一边舞一边对歌,男女都由歌首领唱、领对。村中各家各户都争先恐后送来一壶壶酥油茶,送来一碗碗青稞酒。歌词有讲述人的来历、马的来历、茶的来历……唱诵民族的历史、民族的文化、普洱茶的文化。从“踏歌起舞月明中”,一直到“喝茶唱到东方红”!

如今世界正在掀起一场“云南普洱茶文化热”,这是一种人性的回归,这是一种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和谐文化的弘扬,归根到底因普洱茶独具魅力。云南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块充满神秘色彩和美好传说的土地上,普洱茶和它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也为这块神奇的土地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0781.html

上一篇:铁观音茶园保护、利用蜘蛛的办法

下一篇:茶叶加工机械操作简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