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普洱茶包装的七大毛病

2020-09-30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普洱茶包装的七大毛病”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闷沉闷晦暗,死气沉沉,是目前很多朋友反映的普洱茶包装第一大通病。众所周知,无论生茶还是熟茶,普洱茶汤的颜色都不会和咖啡的颜色撞车,可是许多企业却把礼品盒做成了咖啡色,理由是这样看起来尊贵华美,咖啡色能彰显贵族血统。赤、橙、黄、绿、青、蓝、紫闲着不用,出自云南山区的普洱茶有必要成为“假洋鬼子”装神弄鬼么?

包装设计粗糙,包装材质粗糙,企业没有自己的想法,设计公司缺乏专业的素质,棉、麻、丝、绸、金、银、铜、铁抓着什么东西就给普洱茶穿什么,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穿。拜托,黑咕隆咚的普洱茶本来就长得不是太可爱,这么一折腾更难瞧了,眼球经济年代,叫普洱茶怎么去面对普罗大众的选美?

肤浅,也是普洱茶包装一大毛病,有时不是设计公司没有普洱茶包装想法,不是普洱茶企业没有包装意识,而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想得到好点子,做不出好样子,有想法但很肤浅的半拉子普洱茶包装比比皆是,俗称普洱茶包装的豆腐渣工程;

天下包装一大抄,什么包装好看抄什么,什么包装流行抄什么,这是目前很多设计公司、普洱茶企业的可耻行为。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即便是在知识产权没有完善起来的普洱茶包装行业,做人怕不能这么郭敬明(一个以抄袭剽窃出名的80后美男作家)!别忘了,革命前辈小兵张嘎同志教导我们说,不怕你今天闹得慌,就怕你将来拉清单;

前面提到咖啡色的土不算,由于追求老茶的利益,有一些人泼水撒灰,水牢出来关地牢,风吹日晒雨淋,干仓湿仓斗得凶,把所谓“老茶”包装得灰头土脸,就像从地底下挖出来的骨灰盒,尘埃累累,菌斑森森,有这个必要吗?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在普洱茶怕是要排进前三甲了。可是包装依旧上不去,方的难瞧,圆的死板,出省人家说好喝难看,出口老外说难看不敢喝,是不是普洱茶包装也需要破破四旧:旧企业、旧观念、旧模样、旧人才;

印几个蝌蚪形状的洋文在纸箱上,说是现代派,刷几个镏金的毛笔字,说是古典派,普洱茶没有形成主流包装,也没有非主流,侧枝末流大行其道。普洱茶包装行业一片乱麻麻,憋半天憋不出一个精品。普洱茶包装,你是行为艺术还是装置艺术。普通老百姓我看不懂,买不起。到底是不是拿来喝的?

cy316.com编辑推荐

茶故事(连载)七:普洱茶


传说,乾隆年间(17361795)普洱地区的濮家茶庄将没有完全晒干的毛茶压饼、装驮进贡。到了京城发现,原本绿色泛白的茶饼变成了褐色。护送茶叶进京的茶庄少主人因为贡茶面目全非,甚至想到要了断生命,但却在无意间发现茶的味道变得又香又甜,茶色也红浓明亮。这些茶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并赐名普洱茶。据史料记载,早在清初(1659年),清政府便将普洱茶正式列入贡茶案册,清代宫廷也一直有夏喝龙井、冬饮普洱的传统。据《普洱府志》记载,普洱府当时会馆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中外茶商接踵摩肩,是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商贸重镇。

20世纪60年代,北京故宫的茶库里存放着清宫没有喝完用完的普洱茶贡茶数吨,当时已保存了150多年。2004年,由著名作家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珍藏的清宫普洱茶,在北京广东大厦拍卖,其中一块(约3克),拍出1.2万元(约合1451美元)。专家将藏品中的散块普洱茶用开水冲泡,茶块很快融开,茶汤呈褐泛红色,茶香陈厚,经数次冲泡后茶块全部融化。收藏普洱茶成了一种新的时尚。但是,贮藏普洱茶一般要求有专门的贮藏室、严格的温度、湿度控制、室内通风、每隔3个月翻动茶叶一次、并用紫外线灯消毒贮藏室等,这些条件,一般茶叶爱好者很难做到。

普洱茶七子饼的历史由来


普洱茶七子饼是普洱茶特有的一种产品,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说法。

其实七子的规制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以上就是对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说法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历史悠久的普洱茶七子饼


普洱茶七子饼是普洱茶特有的一种产品,七在中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七子作为多子多福象征,在南洋已深入人心。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

其实七子的规制起自清代,《大清会典事例》载:“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合今3.6市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筒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为始,颁给茶引三千。”这里,清政府规定了云南藏销茶为七子茶,但当时还没有这个提法。

清末,由于茶叶的“形制”变多,如宝森茶庄出现了小五子圆茶,为了区别,人们将每七个为一筒的圆茶包装形式称为“七子圆茶”,但它并不是商品或商标名称。民国初期,面对茶饼重量的混乱、竞争的压力,一些地区成立茶叶商会,试图统一。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十年左右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6两,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号却生产每圆6两五钱每筒8圆的“八子圆”茶,不公平的竞争下,市场份额一时大增。

解放后,茶叶国营,云南茶叶公司所属各茶厂用中茶公司的商标生产“中茶牌”圆茶。其商标使用年限为1952年3月1日起至1972年2月28日止。因此上个世纪70年代初,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希望找到更有号召力、更利于宣传和推广的名称,他们改“圆”为“饼”,形成了这个吉祥的名称“七子饼茶”。从此,中茶牌淡出,圆茶的称谓也退出舞台,成就了七子饼的紧压茶霸主地位。

以上就是对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普洱茶七子饼的来历有所帮助。

普洱茶饼的包装纸是怎么做成的?


用纸包装普洱茶,看上去是老了土了点,但利于茶叶的陈化与保存

远在汉代,我们智慧的祖先就发明了造纸术,随着纸的发明,造就我们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工业化早已经取代了手工作坊,我们渐渐忘却了那最古老的造纸方法。为了寻求质地柔软、韧性更好、有良好透气性的纸张,我曾经去昆明纸张批发市场转悠,也找到一款手工纸,但总感觉粗糙。后来经打听,西双版纳居然有专业做手工纸的,笔者决定亲自去找找。

普洱茶包装纸

在西双版纳地区特有的一种植物,当地的人叫“马三”,在使用过程中,得把外面的皮全部剥干净(只留中间白白那一层),晒干,然后,经过二至三小时沸水煮,再用榔头把煮好的树皮捣得很碎,做成纸浆。再经过加工,印上各大品牌的印章、标志后,就成了我们包茶叶的饼纸了。

制纸原料“马三”

这纸有以下特点:一、柔韧性极好,抗拉力比普通的棉纸更强;

把纸浆放入干净的水池里,不断搅拌。

用“马三”做的纸特点是:二、有木香味,这种香味不会流失,长久保留

把纸浆置入网内

用“马三”做的纸特点是:三、有良好的透气性,用嘴吹纸,可以感觉到能把气吹出去;

把纸浆置入网内

用“马三”做的纸特点是:四、保留时间很长,缅寺里书写的经文,使用这种纸张,已经保留了几百年,现在还能使用。

晒干

用纸包装普洱茶,看上去是老了土了点,但懂的人都知道她比一般的包装纸要好,它对茶叶的陈化与保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好处。

剥纸

它的透气性和防虫性,对茶叶的存储和陈化自然好处多多,纸张纤维丰富,纸质厚实,韧性十足,防虫蛀,透气性较好,绿色环保无污染。

捆扎(十张一褡,一百褡一捆)

最后加工成的普洱茶包装纸

普洱茶为什么又叫七子饼


七子饼是普洱茶最具代表性的体现形态,以往的茶饼都是357克,当然现今的茶厂为了饼形更丰满,制作成380克或400克也叫七子饼。

说法一:圆如三秋皓月,香于九畹之兰。这是乾隆皇帝对七子饼的圣喻。普洱紧压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时间下诞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两,当时为了运输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团之,紧压成型。因七两重一片,七片装一筒(笋壳包),七子饼从而得名,现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说法二:为什么七子饼只装七张饼?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从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那张分离的饼做啥用?用来上税。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说法三: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七是吉祥数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中,七子饼茶常作为儿女结婚时的彩礼和逢年过节的礼品,表示七子同贺。七子饼茶畅销于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海外华人中被视为合家团圆的象征。普洱圆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饼茶又称为侨销圆茶、侨销七子饼。

普洱茶的五德、六度、七佳、九泡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篇《普洱茶的五德、六度、七佳、九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何谓普洱茶的“五德”、“六度”、“七佳”和“九泡”呢?

普洱茶的“五德”

健、奇、厚、和、真;普洱茶五德。

健:养生保健之健,"天行健"之生命价值观之健。

奇:产地原料加工及陈香之奇,民族文化背景之奇,变化迷人之奇。

厚:形貌之厚,气韵之厚,涵容不同茶具和口味之厚。

和:性非寒非热之中和,涵容不同文化之和,人与人之和,人与茶之和。

真:由天然自然之真,风华万种却性纯而真,了解茶叶知识,

普洱茶之“六度”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

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

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

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

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

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普洱茶“七佳”

质佳:不同环境下所产原茶各具特色

形佳:主看条形是否清晰、完整、紧结,色泽与净度俱佳

色佳:主看汤色的深浅和透亮度

香佳:优质普洱干茶陈香显露,热嗅浓郁纯正

味佳:主看滑口感、回甘感和润喉感

气佳:茶气足、厚、正;韵佳

这七佳分别由,形,香,色,味四要素组成。也体现出了一杯好茶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品出的,得需慢慢品,细细品。

普洱"九泡":

一泡:洗茶

二泡:清除口腔杂味

三泡:打开舌苔的味蕾

四泡:感觉普洱茶的质感

五泡:感受普洱茶的原本味道

六泡:拖动舌头去细细地把普洱茶的韵释放出

七泡:感受普洱茶的喉韵

八泡:感受普洱茶所产生的厚度

九泡:普洱茶好坏便知

优质普洱茶的三大品质保证


普洱茶的原料

料是形成好的普洱茶的基础。普洱茶产区西双版纳和普洱一带,两地山水相连,位于东经99°0l′一102°19′、北纬20°08′一一24°50′之间,大部分县(市)处在北回归线北纬23°26′线)以南,属热带北缘及南亚热带地区,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平均湿度在80%以上,具有温热湿润的气候特征。区域内有哀牢山、无量山等高大山系及澜沧江、李仙江等江河水系,全境海拔在300~3400m之间,山地面积占95%以上。由于独特地保留了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受季夏影响的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成为地球上北回归线附近稀有的一片绿洲,同时,其垫特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普洱茶正是在这种适于云南大叶种茶树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得以产生。云南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在着名的普洱茶主产区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更是聚集了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和古茶园。茶树优良品种凤庆大叶种茶、双江大叶种嚣是加工普洱茶的优质原料。茶树生长的环境在1500m以上海拔的高山茶最佳。

云南的野生大茶树多为乔木大叶类型,在分类上多属大理茶(c.taliensis)、厚轴茶(C.crassicolumna),个别为大厂茶(C.tachangensis).栽培型茶树多属普洱茶变种(C.sinensisvar.assamica)和白毛茶变种(C.sinensisvar.pubilimba).云南大叶种茶树品译对形成普洱茶独特品质有重要作用,所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和水浸出物含量都高于一般中小叶种茶树。

研究表明,要形成普洱茶甘、滑、醇、厚的品质特征,茶树的品种极为关键。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以晒青毛茶作为原料,经渥堆等工序,在酶促作用以及微生物和水的显热作用下,其内含物发生了一系列的氧化、聚合、分解、降解和缩合等反应,如茶多酚减少了60%,儿茶素减少75%,,80%的茶黄素(TB)和茶红素(TR)氧化聚合,游离氨基酸减少60%,可溶性糖下降了40%,茶褐素(TB)增加了1.3倍,没食子酸、水溶性多糖大量增加,还增加了他汀类成分,氧化咖啡因、嘧啶及一些尚待搞清楚的保健成分。这种强烈的理化成分变化形成了普洱茶的品质风格。因此,茶树品种中内含基质茶多酚、氨基酸等重要化合物含量越高,越有利于优质普洱茶产品的形成,且以芽叶外观芽体肥壮多茸毛者为上品。在生产实际中勐海大叶茶、易武绿芽茶、云抗10号、双江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等都是适制云南普洱茶的品种。

云南普洱茶的加工工艺

(一)云南普洱茶的加工工艺不是黑茶工艺

普洱茶在教科书中被归到了六大茶类中的黑茶类,理由是都属于后发酵茶。然而,普洱茶的加工与黑茶的加工有质的区别。黑茶加工过程中鲜叶至成品是连续完成的。原料嫩变的不同,加工时间长短不一。从我们对云南普洱茶工艺的研究表明:普洱茶加工虽然屠于后发酵,原料基础不同,鲜叶至成品是间断的过程,云南普洱茶的前身是绿茶中的晒青。因此,普洱茶工艺不是黑茶工艺。如果把普洱茶连续的来看,它则是区别于现有六大茶类的另一类茶。

(二)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原料和方法与黑茶不同

从原料来看,黑茶加工的初级原料是中小叶种,普洱茶则不同,其原料是云南大叶种加工的晒青绿茶;从发酵的湿度来看,黑茶加工湿度是鲜叶本身水分杀青剩余的部分,堆温来源于杀青后的残余温度,残存酶促呼吸作用的热量、黑茶特征形成于初制;普洱茶加工是初制完成后,人工加湿微生物发酵。潮水量是产生温度高低和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适度潮水渥堆及微生物自然接种是品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三)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化学与黑茶不同

由于黑茶加工的原料是中小叶种,其内含物质相对较低,尤其是有效化学成分含量少,即咖啡碱、茶多酚、茶多糖等有益成分少,微生物作用时间相对短,有益成分的转化也相对少,且黑茶原料化学成分未受光的作用,因此没有光化学的参与;普洱茶则不同,云南大叶种内含物质丰富,尤其是茶多酚、茶多糖、寡糖和他汀类等成分是构成云南普洱茶保健功能的有效物质,且与普洱茶醇厚、甘滑等品质特点相关。同时,普洱茶品质的形成除茶树品种外,直接受光化学和有益微生物的作用,这也是普洱茶品质形成与黑茶不同的关键点。

云南普洱茶的科学贮藏

科学贮藏是云南普洱茶品质形成关键环节。普洱茶和其他茶类相比,特别耐贮藏。它的这种特性使得经过一定时间贮藏的普洱茶品质得到提高(后熟作用),随着品质的提高,价值也就得到提升。好的普洱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具有饮用性和收藏性双重功能,即普洱茶除了具有饮料的属性外,它与"文物古董"有相同的共性--收藏功能,越是稀少的价值越高。笔者认为,用于收藏的普洱茶最好选择紧压茶。为什么呢?一是紧压茶体积小,便于贮存。二是紧压茶耐贮藏,不容易变质。也有选择用晒青毛茶压制成的各种紧压茶来收藏的。这些紧压茶是新中国成立后生产的侨销产品"青沱"、"青饼"、"青砖"等等。要使它们自然陈化,形成普洱茶的风味,需要特殊的贮存条件和技术,需要较长的时间(10年以上),如果是个人收藏,体验一下另一种普洱茶品质风格形成的过程,品尝普洱茶的独特陈香陈韵和酽味也是很有意义的。

(一)贮藏中品质成分变化

茶叶的品质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密切相关。茶叶质变与水分、温度、氧气和光线密不可分,构成普洱茶品质的主要化学物质的变化左右着普洱茶的色、香、昧。试验表明:与常温相比,无论冷冻、冷藏还是45℃条件下贮存普洱茶,在一定时间贮存普洱茶,汤色都有变亮的趋势;滋味出现醇或滑的感觉,只是程度稍有差异而已;香气则在低温下陈香明显,高温下陈香气减退。汤色、滋味是茶叶中各种化学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受到温度和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随着低温下含水量的升高和高温下含水量的下降,各种化学成分之间也发生复杂的变化,如果贮藏条件不当或不讲科学的无限期的贮存,这必然使其品质发生变化,好茶洚低品质。

研究表明,任何一种普洱茶的品质都有一个最佳时期,比如,加E质量到位的普洱熟茶,品质形成一般为1-3年。在这个时期以前,它的品质呈上升趋势达到高峰以善。贮放条件不佳方法不当,它的品质会逐渐下降。如果把普洱茶作为保健食品,那么应该了解普洱茶药效物质和营养物质贮放过程中的有效期,普洱茶无限期的长期存放,品质会有下降的趋势。当收藏的普洱茶色、香、味达到最佳状态时,就不必再贮存了,而应该把握住这个时机适时饮用。

如何贮存保管普洱茶?一般来说,只要不受阳光直射或雨淋,环境清洁卫生,通风无其他杂味、异味即可。如存放数量多,可设专门仓库保管,如数量少,个人在家中存放。可用陶瓷瓦缸存放。将普洱散茶、紧压(折去外包装)直接置于缸内,封好缸口就行。

(二)贮藏方式与普洱茶品质

从事生产经营普洱茶的人,重视对普洱茶品质形成的研究,从销售角度对成品茶进行了再处理,形成目前市场上比重较大的仓储茶。这些茶处理的重要环节就是增大湿度、提高温度,营造自然微生物适生环境,并作用于普洱茶。按其水分加入量和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重度湿仓普洱茶、中度湿仓普洱茶和轻度湿仓普洱茶。这种处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仿老茶的做法消除苦涩味,老茶贮放的结果是苦涩味明显降低。这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是普洱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氧化、降解或聚合的结果,尤其是酯型儿茶素的减少,苦涩味改变最为明显。研究表明,自然贮放1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减少为13.94%;贮放20年的普洱散茶,茶多酚减少更多,仅剩下8.98%.

普洱茶的品质形成需要一定的贮存时间,贮存时间的长短,决定了普洱茶花色的形成。科学保留下来的老茶,最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湿仓茶也有一定的市场,普洱湿仓茶流行的原因关键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少消费者欲寻求口感刺激性弱的老茶风格,二是经营普洱茶的商家根据市场要求改变产品特性的结果。

普洱茶六大茶山之易武普洱茶山


易武茶山位于六大茶山的东部,紧靠中老边境,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它包括易武正山、漫撒茶山、曼腊茶山在内,因面积较大,也有人将易武茶山称为易武茶区。倚邦土千总曹当斋的后人曹仲益先生生前在回忆文章中也写道:六大茶山易武占一山半。说明历史上易武茶山的面积在六大茶山中居首位。

关于六大茶山的地名,史书中有不同的记载,清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有漫撒无易武,光绪年间的《普洱府志》中漫撒换为易武,茶山地名的更换,折射出各茶山的兴衰和茶叶加工、交易中心的转移。(依照《普洱府志》记载,笔者在此将漫撒茶山归入易武茶山的范围)。

易武地名为傣语,意为美女蛇居住之地,因易武有个花蛇洞地名由此而得。易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管辖,元代属车里军民路,明代属车里宣慰司,明隆庆四年(1570年)车里宣慰将其辖地划分为12个版纳时,易武与倚邦、整董合为1个版纳,称版纳整董,汉话则称茶山版纳。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三桂将易武、倚邦划入元江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对西双版纳进行改土归流,车里宣慰司所辖的澜沧江以东的6个版纳划归普洱府,易武也随之划归普洱府,易武茶山成为普洱府的贡茶收采地。进入民国后,1927年易武划归镇越县,1930年易武街成为镇越县治所驻地。

易武是云南着名的古茶区,种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布朗族、佤族、哈尼族等)在易武居住种茶,易武的漫撒山现还保存有几十亩树围超过1.5米,树高达20多米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这片特大型古茶园茶树树龄已超过千年,为濮人所种。依据古茶园、古村寨遗址来看,明朝中期汉人还没进易武时,易武至少已有5000亩以上的茶园,明朝末年江西和云南石屏的汉人进入易武,开始在易武贩茶或制作土特产品出售。普洱府成立时,当上易武土把总的伍乍甫,其祖父便是早期到易武经商的石屏人。武乍甫当上易武土把总后招募了大量石屏人到易武开茶园,易武的老茶号全是石屏人创建,时至今日,易武人讲话仍是石屏腔。

清乾隆年间是易武茶业快速发展的时期,从乾隆初年开始,普洱府对茶叶的垄断经营放宽,上万的汉人涌进易武,在易武改造老茶园,开建新茶园。经过四五十年的拓垦,易武新增茶园3万亩以上,到乾隆末年,整个易武茶山南至易比,北至倮得,100多公里长的山梁上茶园呈带状连接,百里易武,山山有茶园,处处是村寨,商旅来往不绝,山道马铃声充耳,一派兴旺景象。

汉人进入易武,汉文化也大量传播进易武。汉人们信奉各种神灵、崇拜英雄圣人,汉人们还注重同乡故里宗亲氏族关系,为着精神理想的寄托,为了同乡故里宗亲氏族的联结,汉人们热衷于建盖庙宇、会馆。汉人们建得最多的庙是关帝庙,易武街、麻黑、曼秀、易比、漫撒、弯弓、曼腊、曼乃村村有关帝庙,信奉关帝成为大多数茶商、茶农的精神追求和寄托。他们将关圣公忠、义、仁、勇的高尚品格作为自己立身、立德、立言的准则。他们也希望统治他们的官吏们能像关公那样上不愧天,下不怍民。

六大茶山的各个关帝庙中都建有孔明殿,因六大茶山的少数民族崇拜孔明,认为是孔明教他们种的茶树,尊孔明为茶祖。汉人祭关公,少数民族祭孔明,大庙内各上各的香,各敬各的神,这也算是一种多元文化并存的特征。

易武石屏人较多,石屏人素以重文崇儒闻名,易武人也以金榜题名诗书传家为荣。嘉庆年间易武已有私塾,咸丰至光绪年间易武出了3位进士,1位武进士黄席珍,两位例贡进士李开基和车顺来,李开基、车顺来都曾向光绪皇帝贡过茶,还得过瑞贡天朝的大匾,为易武人挣够了面子。易武是六大茶山一带地主经济出现最早的地方,与倚邦相比,易武的土司势力要弱一些,易武土司武氏家族与朝廷的关系没有倚邦曹氏家族那么紧密,早在嘉庆末年易武土司势力已开始动摇,嘉庆初年,易武的茶商已开始向土司买地,争土地所有权。

土司制度的衰落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道光以后,易武的茶号、商号大增,易武人不仅卖茶,还卖棉花、药材、洋布、洋油,英、法等国产的日用品在易武的铺台上也能看到,从同治、咸丰年间开始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商贸中心逐渐向易武转移。咸丰后期,滇西发生战乱,滇藏商道断阻,易武人转而将茶主销东南亚和中国香港、越南莱州、老挝丰沙里,成为六大茶山茶叶外销的中转站。有广东商人在莱州设商号专收易武茶,而易武茶商也开始跑香港,到光绪年间,易武经济实力超过了倚邦,成为六大茶山最大的茶叶加工基地、出口基地和内外商品流转地,1897年,清政府在易武设海关,说明当时易武的对外贸易规模已非常大。

进入民国后,易武人去香港的多起来,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香港站稳市场,易武茶号的主人为自己的产品注册商标的也多起来。从民国初年到抗战前夕,易武茶业保持着兴旺的景象,仅易武街、麻黑、易比、漫秀、落水洞、大漆树几个村寨就有茶号20多家。较大的有同庆号(庄主刘葵光)、同昌号(庄主黄备武)、同兴号(庄主向质卿)、泰来祥(庄主黄卫忠);福元昌(庄主余福生)、同泰昌(庄主朱官宝)、乾利贞(庄主袁谦禄等四位)。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0774.html

上一篇:加工安化黑茶为何要给它穿"三层衣"

下一篇:茶马古道第一桥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