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如何确保茶园更加生态

2020-09-29
茶叶生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茶园用药跟其他作物有明显差异,很多农药都不适合用于茶园,在茶园中用药特别要讲究安全、合理。所谓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就是要求做到防治病虫效果好,对人、畜、茶叶安全,残留毒性小,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能预防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概括地说就是做到经济、安全、有效。

要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最根本的是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运用生态学的观点使用农药。在农业防治基础上,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协调应用。在生产实际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合理选用农药。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茶叶及天敌安全、无不良影响,成本低廉的药剂品种,掌握药剂特点和防治对象,做到针对性用药。严禁使用高毒、剧毒、残留期长的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合理选择施药时期。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严格防治指标,做到适期防治,因为每一种病虫草害,都要达到一定的防治指标时才有必要用药剂防治。如:防治茶尺蠖、茶毛虫一定要在幼虫三龄期前施药;保护天敌应避开寄生性天敌羽化盛期施药。

采用适当的浓度、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使用最低有效浓度、用药量和最少的有效次数,才能符合经济、安全、有效的要求,才能省药、省工、省成本、减少残毒,有利天敌。切忌随意加大药剂浓度和用量,切忌盲目施药。

采用适当的施药方法。可根据农药的剂型、茶园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

适当混用与轮用农药。可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同时起兼治和增效作用,并能减少用药次数。轮用农药应掌握选用具有不同毒理机制,不产生交互抗药性的药剂。另外还要掌握农药混合后不应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对茶树不应产生药害。对于新的农药品种,能否混合使用,应咨询植保技术人员。

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农药安全间隔期是指农作物最后一次施药时间距收获的天数,这是减少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防止残毒的重要环节之一,是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

正确看待防治效果。用药的目的是控制病虫的进一步为害,减少经济损失,而不是全面消灭它。不要片面追求防治百分率,要从生态学观点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上去看待防治效果,不要单纯依赖化学药剂,不要片面追求高的防治百分率。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园生态的使用


为了防止施肥对茶区和茶园的污染,的关专家呼吁应在我国大力推广生态肥,在广大茶农和茶叶技术干部普及生态肥的知识和使用技术。为此,记者就生态肥的有关问题,访问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吴洵研究员。 记者问(下同):什么是生态肥? 吴洵研究员答(下同):生态肥是以全天然物质为主要原料,添加经特定生物技术处理的生物活性体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环保型肥料,除本身含有的基本养分外,同时还含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和生物活性体,它可分解和固定土壤、空气中作物所不能利用的养分,活化和提供氮、磷、钾及多种微量元素。目前生态肥品种多,如香港长江生命科技集团开发生产的绿营高(Nutrismart)系列肥料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广大茶区推广应用的正是这种肥料。 问:生态肥料有什么优越性? 答:生态肥是有机、无机、生物为一体的肥料,既具有机肥料的多种优越性,又具有无机和生物活性肥的多种优越性。茶园施用生态肥之后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使肥料和土壤中的养分得到有效利用。由于它是卫生的环保型肥料,有机基质是纯天然物质,不同于一般的农家有机肥,肥料中不含有污染物和病原体,施用后不会对茶园、茶叶和周边环境构成污染。另外,肥料中含有多种有益的微生物,可增强土壤生物活性能力,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转化为茶树可吸收利用的氮化物,能分解土壤中的矿物质,使茶树无法利用的磷、钾、镁、锌等必需营养元素逐步得到释放,以供茶树吸收利用,可减少化肥的投入。根据茶园土壤特点和茶树吸肥特性所研发的茶树专用型生态肥更具有营养成分齐全,养分含量相互平衡,养分释放和茶树吸收速度协调等优点,是当前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园的首选肥料。 问:目前生态肥的施用效果怎样? 答:在多种作物上的试验和生产实践均证明,生态肥施用效果良好,在茶园中施用也有同样的效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在有机茶之乡华山有机茶园进行了生态肥绿营高301的肥料试验,结果表明,饼肥配施生态肥比单施饼肥能明显提高茶叶产量,如饼肥按常规用量(200kg/亩)减半配施一定数量的生态肥比常规饼肥增产15.7%,茶叶品质也有所改善,施肥成本下降了26%,并且能改善茶树长势,具有良好的后效。茶园施生态肥是茶叶生产可特续发展的一种良好措施。 问:茶园施用生态肥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生态肥品种很多,其营养成分配比各不相同,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如绿营高301是经OFD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和IMO(瑞士生态市场研究所)等认证的全有机型肥料,可作有机茶园基肥用。“301”用有机茶园基肥用时最好是根据土壤特点和生产茶类因地制宜,与其他有机肥配合使用,进一步发挥其肥料。生产采摘茶园,一般每亩施生态肥“301” 40kg配100kg菜子饼或300~400kg商品有机肥后开沟深施,沟深25~30cm,沟宽30~35cm,施后立即盖上。幼龄茶园可按树龄适当减量,沟的深度也可稍浅。在长江中下游中小叶种地区,生态肥于10~11月份茶树地上部生长停止后立即施下为好,华南和江北茶区可适当延后或提前施用。其他型号的生态肥,如绿营高302、303等是复配型肥,可作绿色食品茶园和无公害茶园基肥和追肥用。作基肥用时,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的生态肥;作追肥用时,选择含氮高、养分释放快的生态肥。作追肥用可单独施用,在茶树生长期间,春肥于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施,夏秋肥可在5月中下旬和6~8月份施(具体时间按旱情定),沟施,沟深10~15cm,施肥后立即盖上。作基肥用时,与经营高301一样和饼肥或商品有机肥掺合施用,施用时间和经营高301相仿。 问:现在有茶树专用型的生态肥吗? 答:现在只有几种通用型的生态肥和水稻等其他作物的专用生态肥,茶园专用生态肥还没有。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香港长江生物科技公司已通力合作,自2004年开始就系列茶树专用生态肥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已在浙江、福建、安徽、云南等省进行多点试验,不久,将会有红茶专用生态肥、绿茶专用生态肥和乌龙茶专用生态肥问世,并会向广大茶农推荐各种专用生态肥的施用技术。

茶园茶叶 生态采摘知识


茶园生态效益的体现主要通过茶叶的采摘而实现,同时鲜叶的采摘又是茶叶产品品质形成的根本性基础和关键措施。因此,茶叶采摘是联系茶园生产和茶叶加工的一大重要关键环节,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茶叶采摘,必须同时兼顾产量、质量和效益三者有机统一。

一、分级采摘

按照市场需求和产品加工需要,实行科学的分级采摘,有利于大大提高鲜叶品质并形成优质优价,有利于促进茶园生产向优质高效化方向发展,同时有利于不同茶叶产品的分级加工和产品提质增效。做好鲜叶分期、分批、分级采收是茶叶采摘的一大重要技术措施,同时一定要严禁“大小老嫩不分,头发胡子一把抓”的采摘恶习。

二、及时采摘

农谚道“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事实告诉我们,茶叶一定要及时采摘,只有及时进行鲜叶采摘才能确保获得优质鲜叶和加工出优质产品;才能促使后续批次的茶叶尽快萌发,缩短间隔期,大大增加采摘轮次,可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及时进行茶叶采摘,不但确保了鲜叶的质量和产量,而且,对控制茶园病虫害的流行发生和促进优质丰产型树冠的培养同样是有利的。严禁“养旺采、拖芽稍、采老茶 ”的不良采摘方法。

三、留叶采摘

茶树属四季常青而隔年交替落叶的植物,因此,合理做好鲜叶的采摘与留养,是持续长久确保茶树生长茂盛和优质丰产丰收的关键。一般正常管理条件下的生产茶园,进行留叶采摘需坚持“春茶留鱼叶采,夏、秋茶各批次间隔交替均衡适量的留一叶采,随时确保叶面积指数为4.0的原则,其中:“掠夺式”的采摘或过盛的留叶均不利于茶叶生产与发展。

在把握好以上三项的基础上,应坚持“采高留底、采大留小、采顶留边、净采对开叶、夹心叶和细弱芽叶”的原则,全面做好每一批次茶叶的采摘。

浅谈生态茶园的建立


生态茶园源于生态农业。所谓生态农业,就是农业生产要遵循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建立农、牧、副、渔协调发展,提高太阳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达到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益。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的理论依据有以下几点: (1)、生态茶园要不断地提高生物圈支持生命的能力。 (2)、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恒的能源,它通过绿色植物如茶树等的光合作用,将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的生物能。 (3)、生态系统中每一次循环,都比前一次循环有所提高和发展,这就是自然界越发展越丰富的依据。只有生态茶园才能维持真正的生态平衡,使茶叶生产得到持续发展。  一、如何建立生态茶园

1、选址

由于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等日益严重,在城市、工业园区已不适宜建立生态茶园,因此建立生态茶园必须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平衡系统的远郊或山区。选地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的生态环境标准,主要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要求茶园及其周围不得有大气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等。生产用水、灌溉用水不得有污染物。茶园土壤中各元素处于正常值范围内,茶园及其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并未受到污染,土壤中无农药残留。茶树是耐阴作物,光合作用饱和点较低,夏秋季强烈日照伴随干旱,往往会使茶树受害减产,甚至枯死;在冬季,低温寒风又会使茶树常常发生冻害,轻则枝叶枯焦,重则冻死。因此,生态茶园建立时应选择有遮荫,能挡风,四季极端温差相对比较小的地方。

2、选用良种

选用良种必须注意适应当地茶类生产的需要,同时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良种,这是减少病虫害、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基础。同时,良种须配良法。生态茶园宜合理密植,为了减少病虫残存的基数,也应适时进行修剪。

3、土壤管理

茶园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的使用,鼓励使用生物活性肥料,同时,还可通过养殖蚯蚓来增肥,并可改良土壤结构。生产茶园中杂草应结合耕锄予以清除,严禁使用各种化学除草剂。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覆盖免耕技术,铺草与施有机肥相结合,是实现茶园免耕的可行途径,是生态茶园经常性的重要技术措施。茶园铺草不仅可以防寒防旱,防杂草,而且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为有益昆虫提供栖息场所,使茶园生态接近自然。幼龄茶园中铺草或轮种绿肥,还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4、病虫害防治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必须采取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茶叶不受污染。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农业防治:结合农艺措施不仅可以兼防病虫害,还能提高茶树自身抗性,减少病虫危害。例如修剪和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有效抑制小绿叶蝉、茶橙瘿螨等趋嫩性强的病虫。 (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农用抗生素及其他生防制剂等控制茶树病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以保持生态平衡。如用白僵菌防治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丽纹象甲,苏云金杆菌Bt防治茶毛虫、刺蛾、尺蠖类,用茶毛虫病毒防治茶毛虫,赤眼蜂、茶园天敌蜘蛛也能对部分虫害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 (3)、物理机械防治:利用某些害虫的趋性,可用白炽灯和黑光灯进行诱杀灯光诱杀必须避开益虫的高峰期、糖醋液诱杀、性诱杀。此外,也可适当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5、建立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作为以茶为主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在垂直结构上,可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组分的生态位,如上层树木乔木下层茶树灌木,形成“乔—灌”两层结构,或“树木—茶树—豆科绿肥作物矮杆”的“乔—灌—草”三层结构。这样可使光能得到充分利用,土壤营养也可在不同层次上被利用,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当然也要注意在水平结构上不能过度遮荫,以防光照不足造成茶树减产,降低效益。间作时要注意种间结合、互生互利,如阳性树种、耐阴树种及阴性树种的结合,以充分利用光能;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结合,使各自吸收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与营养等。间作树种的适生条件应与茶树基本一致,尤其是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一致,并在生物学上与茶树互生互利,或对茶树有利而对间作树种无害,以避免竞争和相克。应选择有利提高土壤肥力或不至过多掠夺土壤肥力和水分、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此外,还可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树种,以达到茶、林林副产品双丰收。当间作树种的树冠过大,根系亦庞大,对茶树产生影响时,要及时对间作树木地上部分适当修枝,保持树冠郁闭度30%~35%,这样既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又保持一定的遮荫面积。对树木周围的茶树要多施肥,以满足两树种的共同需要。目前在全国主要茶区试验成功各种适合于当地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如云南省植物研究所建造的多层种植态位,如上层树木乔木下层茶树灌木,形成“乔—灌”两层结构,或“树木—茶树—豆科绿肥作物矮杆”的“乔—灌—草”三层结构。这样可使光能得到充分利用,土壤营养也可在不同层次上被利用,提高了环境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当然也要注意在水平结构上不能过度遮荫,以防光照不足造成茶树减产,降低效益。间作时要注意种间结合、互生互利,如阳性树种、耐阴树种及阴性树种的结合,以充分利用光能;深根性与浅根性树种的结合,使各自吸收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与营养等。间作树种的适生条件应与茶树基本一致,尤其是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一致,并在生物学上与茶树互生互利,或对茶树有利而对间作树种无害,以避免竞争和相克。应选择有利提高土壤肥力或不至过多掠夺土壤肥力和水分、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的树种。此外,还可考虑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树种,以达到茶、林林副产品双丰收。当间作树种的树冠过大,根系亦庞大,对茶树产生影响时,要及时对间作树木地上部分适当修枝,保持树冠郁闭度30%~35%,这样既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又保持一定的遮荫面积。对树木周围的茶树要多施肥,以满足两树种的共同需要。目前在全国主要茶区试验成功各种适合于当地的茶园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如云南省植物研究所建造的多层种植园,上层是橡胶树,中上层是肉桂和萝芙木,中下层是茶树,下层是中药砂仁,这种多层种植园,地面覆盖良好,其径流只有农作物地的81%,冲刷量大大低于农作物地。此外,江苏省芙蓉茶场的茶树与梨树间作,福建邵武县的“林—果—茶”间作等试验研究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二、生态茶园的发展前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消费者渴望得到富营养、品味好的卫生保健食品。国际市场特别是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有机食品的消费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而有机茶销售量还不到茶叶销售总量的1%;国内市场随人民生活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者也青睐无公害、纯天然的食品。生态茶园的一个典型模式有机茶园,近年来在我国主要的产茶区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如浙江金华、绍兴等主要茶区,通过买断、兼并亏损企业,发展有机茶,开发的有机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带动了周围茶区的发展。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茶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绿茶,我国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的75%以上,任何国家都无法取代。因此,开发生态茶园是茶业发展的新趋势,生态茶园的开发有着广阔的前景。

重视茶园冬季管理 确保明春优质生产


11月份茶树地上部分进入休眠阶段,地下根系部分进入生长旺盛阶段,是根系吸收养分和积累有效物质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冬季管理能够提高茶树抗寒能力,降低病虫越冬基数,促进明年春茶优质早发生产。茶园冬季管理要求在11月份上、中旬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修剪:目的是刺激芽叶萌发,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使树冠蓬面整齐,便于采摘和管理。时间以茶树体内贮藏有大量养分,而芽叶生育停止时为好,一般是在晚秋或早春。根据实践来看,对冬季不易发生冻害的茶园,实行秋剪要比春剪发芽来得早,对采摘名茶非常有利,能够早采早上市,修剪程度宜轻不宜重;对高山易受冻害的茶园不宜实行秋剪;对秋茶留养较好蓬面整齐的茶园,也可以到明年春茶结束以后再行修剪。 

2、基肥:11月份是茶树根系生长的活跃时期,也是根系吸收养分的旺盛时期,施好基肥,不让茶树空着肚子过冬,对根系的生长、养分的积累和抗寒能力的提高都有利。基肥要求以土肥为主,用量亩施有机肥 1.5一2.5吨,再配施过磷酸钙25-50公斤,硫酸钾15一25公斤。也可以用茶树专用复合肥作基肥。有机茶园只能施用《有机茶颁证标准》所允许的肥料。施肥深度20-25厘米。 

3、深耕:在施基肥的同时,要求深耕20厘米左右,茶行中间深些,两侧浅些,做到不伤根或少伤根。通过深耕有利于根系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镶肥力,防止杂草为害,有利于病虫防治。 

4、封园:封园能够杀死越冬的害虫和病菌,降低来年各种病虫害发生的基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培管措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采用晶体石硫合剂封园,对螨类、介壳虫、黑刺粉虱等多种害虫以及各种病害的防治非常有效,喷药时要求浓度0.3-0.5波美度内,把整个茶蓬上下里外喷到喷透。  

云中山建设生态茶园


云中山保护区核心区域全部是福前农场权属地,今天,这1381公顷土地是全省最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然而,福前农

场初建的1959年,全场仅有1.47公顷老茶园,茶叶产量0.126吨。

直到1962年,柯连坤甫至农场,就制定“以茶为主,粮食自给,多种经营”方针,组织开荒连,大力开垦茶园,发展

茶叶生产,茶叶产量从此突飞猛进。1963年,为响应中央号召,200多名从全省各地挑选的知识青年、复转官兵,汇集这

里,扎根落户,肩挑背扛,垦荒造田,抒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农场创业史,当年安放知青激情岁月的老茶园,如今依旧飘

香。

经过10年的开发,到1969年,云中山茶园始成规模:农场茶园面积增加到96.4公顷(1446亩),茶叶产量20.95吨,

分别比1959年增加64.73倍和165.27倍。一垅垅茶园就像颗颗明珠,散落云中山山水之间,吸收日月光华,山川滋养。

如今,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茶,在云中山建设生态茶园。截至2013年,云中山生态茶园面积更是达到333.33

公顷(5000亩)。

茶园茶叶生态采摘知识


茶园生态效益的体现主要通过茶叶的采摘而实现,同时鲜叶的采摘又是茶叶产品品质形成的根本性基础和关键措施。因此,茶叶采摘是联系茶园生产和茶叶加工的一大重要关键环节,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茶叶采摘,必须同时兼顾产量、质量和效益三者有机统一。

一、分级采摘

按照市场需求和产品加工需要,实行科学的分级采摘,有利于大大提高鲜叶品质并形成优质优价,有利于促进茶园生产向优质高效化方向发展,同时有利于不同茶叶产品的分级加工和产品提质增效。做好鲜叶分期、分批、分级采收是茶叶采摘的一大重要技术措施,同时一定要严禁“大小老嫩不分,头发胡子一把抓”的采摘恶习。

二、及时采摘

农谚道“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事实告诉我们,茶叶一定要及时采摘,只有及时进行鲜叶采摘才能确保获得优质鲜叶和加工出优质产品;才能促使后续批次的茶叶尽快萌发,缩短间隔期,大大增加采摘轮次,可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及时进行茶叶采摘,不但确保了鲜叶的质量和产量,而且,对控制茶园病虫害的流行发生和促进优质丰产型树冠的培养同样是有利的。严禁“养旺采、拖芽稍、采老茶 ”的不良采摘方法。

三、留叶采摘

茶树属四季常青而隔年交替落叶的植物,因此,合理做好鲜叶的采摘与留养,是持续长久确保茶树生长茂盛和优质丰产丰收的关键。一般正常管理条件下的生产茶园,进行留叶采摘需坚持“春茶留鱼叶采,夏、秋茶各批次间隔交替均衡适量的留一叶采,随时确保叶面积指数为4.0的原则,其中:“掠夺式”的采摘或过盛的留叶均不利于茶叶生产与发展。

在把握好以上三项的基础上,应坚持“采高留底、采大留小、采顶留边、净采对开叶、夹心叶和细弱芽叶”的原则,全面做好每一批次茶叶的采摘。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立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

一、如何建立生态茶园

1、生态茶园园地的选择

生态茶园的园地应尽量避开都市、工业区和交通要道,选择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生态环境良好、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园地或山地。园地空气、水质和土壤的各项污染物质的含量限值均应符合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20-2001的要求。

2、修建保水、保肥、保土的高标准“三保”茶园

生态茶园建设,应做好“园、林、水、路”的合理规划。茶园要建成等高梯田,园地土壤要深挖60cm,园面呈外高内低,内侧开设蓄水沟,山顶、山凹及道路两侧修建排水沟,排水沟要与蓄水沟相连接,并在连接处挖积沙坑,以实现小雨、中雨雨水不出园,大雨、暴雨积沙走水不冲园。

3、采用良种良法

生态茶园的茶树品种应选择抗性强的良种,这是减少茶园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同时,还需采取合理密植、适时采摘和适当修剪树冠等措施,防止病虫发生和蔓延,降低为害程度。

4、绿化园区、建立人工复合生态茶园

可在茶园地形最高处、外围四周和有害性风口设置防护林,主林带种植2-3行高大常绿乔木,两侧配以2-3行灌木。在园内的道路、水沟两旁种植行道树;园中适当套种遮荫树,每亩6-8株;行道树和遮荫树以种植豆科树种(如银合欢)或落叶果树(如银杏、油柿)为好,不宜种植与茶树抢水、抢肥或病虫害互为寄主的树种。此外,茶园梯壁可以种植匍匐性作物(如爬地兰),在园内空地或幼龄茶园中可以套种矮杆的豆科作物(如花生、大豆、紫花扁豆、印度红豆、绿豆和黑豇豆等),既可起到保护梯壁的作用,又可割青埋压作绿肥,以园养园,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建立以茶树为主的人工复合生态茶园,在垂直结构上,形成由“乔木灌木”和“树木茶树豆科作物”组成的多种不同生态位,使光能和土培营养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又起到上层树木调控下层作物生态因子的积极作用,大大改善了茶园的生态条件,从而提高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二、生态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

生态茶园是由多物种多层次组合而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多变、牵涉面大,因而在具体操作时,必须以最适宜茶树生育的环境条件为生态茶园的调控指标。调控指标具体要求,一是茶园有效土层达50mm以上,土壤质地疏松,吸水、透气性好,土壤相对含水率达70%-90%,矿物质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2%以上,含氮量大于0.1%,PH值为4.5-6.0;二是茶园内直射光比例小,漫射光比例大,荫蔽度30%左右,茶树叶温不超过35度;三是茶树树冠覆盖率90%左右,茶树矮壮、繁茂,绿叶层厚度15-20mm,叶面积指数3-5。

1、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

在生态茶园的土壤管理上,首先应防止水土流失。最为有效的方法是在茶园行间铺草覆盖和套种绿肥。行间铺草应从幼龄茶园开始,在旱季和雨季来临前进行。其次是要对茶园土壤进行耕作,以疏松土壤,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熟化,以利于茶树根系的生长和更新。茶园耕作深度,一般浅耕5-10cm、中耕10-15cm、深耕25-30cm,每年或隔年进行了1次。浅耕和中耕可结合各季的除草与追肥进行,深耕可结合清园埋压杂草和施有机肥进行。再次是茶园应放养蚯蚓,利用蚯蚓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促进茶树根系生长。

2、生态茶园的施肥技术

茶园土壤多为红壤或黄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因而生态茶园应以施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如各种饼肥、人畜肥便、厩肥、沤肥和农副产品下脚料等)为主,在茶叶各生育期追施速效化肥为辅。

(1)提高春、秋(冬)季追肥比例。根据茶树生长特性,一年中以春、秋(冬)茶质量为最好,所以应提高春、秋(冬)茶的追肥比例。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春、夏、秋季追肥的比例应为4:3:3,春季和秋(冬)茶的施肥量可占全年施肥量的70%以上。

(2)实行平衡施肥。氮、磷、钾是茶树生长的三要素,镁、锌等微量元素,茶树虽然需要量极少,但若缺乏,将影响茶树的生长和鲜叶品质,因此要平衡施肥。幼龄茶树以培养壮、宽、茂、密的树冠为主,要适当提高磷、钾肥施用比例。一般氮、磷、钾施用比例,1-2年生茶树为2:3:3,3-4年生为2:1:1,进入盛产期的比例为3:1:1。随着树龄的增长,氮肥的施用比例可以逐步适当增加。在施足氮、磷、钾肥的基础上,要适当补充镁、锌等微量元素。

(3)幼龄茶园套种和使用绿肥。幼龄茶园套种和使用绿肥,是就地取材,以园养园,省工、省本有效措施。1-2年生茶园可选用印度豇豆等高产型绿肥,3-4年生茶园则应选用矮秆绿肥,如花生、绿豆和乌豇豆等。套种的绿肥作物应及时进行割青、埋压或作为覆盖物铺于茶树茎杆周围,以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

3、生态茶园的修剪

生态茶园的修煎,除了要做好茶树修剪外,还要对防护林、行道树和遮荫树等进行修剪整理,以免影响茶树生长。

(1)茶树的系统修剪

茶树系统修剪是培育丰产树冠与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也是减少病虫害的重要措施。茶树修剪分为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以及重修剪和台刈。

A、定型修剪:幼龄茶树一般要进行3次,第一次于定值当年的8-9月,在离地面20cm处剪去主茎;第二年春茶后和秋茶前分别在上次剪口处提高15-20cm修剪。3次定剪后的幼龄茶树可采取留大叶的打顶采摘,以采代剪,但不能采摘过度,以进一步扩大树冠和增加生产枝密度。

B、轻修剪:一般在各茶季结束后进行,剪去冠面5-10cm的鸡爪枝、细弱枝层,提高茶树萌芽力,并减少茶梢蛾的为害。

C、深修剪:一般在春茶结束后进行,剪去15-20cm的衰弱生产枝层,促进三级骨干枝重新萌芽,更新复壮生产枝层。

D、重修剪:三级骨干枝和生产枝已衰弱,只有二级骨干枝尚健壮的茶树,通常在春茶后,剪去离地面35-40cm以上的全部枝叶,促进二级骨干枝萌发,重新培养树冠。重修剪应结合重施肥。

E、台刈:骨干枝已全部衰退,新梢短小,对夹叶多的茶树,可在春茶后在离地面5-10cm处剪去全部枝梢。剪口要求平滑、略倾斜,不破损。待主干萌发新梢后,通过3次定型修剪,形成再生树冠后方可正常采摘。台刈后的茶园应结合清园深耕翻并重施有机肥和速效肥,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2)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的修剪

防护林、行道树、遮荫树若不及时进行适当的控制,当树冠和根系过于庞大时,就会与茶树争光、争水、争肥,势必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因此,对这些套种的树木要采取适当的修剪整枝,使其保持适宜的遮荫面积,为茶树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如此才能取得茶、果、林多种经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4、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

生态茶园的病虫害防治关系到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农药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农残超标,因此,关键就在于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使病虫害得到有效防治而又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1)茶园严禁使用的农药

茶园严格禁止使用的农药有滴滴涕、六六六、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三氯杀螨醇、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久效磷、毒杀芬、艾氏剂、狄氏剂、杀虫脒、磷胺、内吸磷、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2)生态茶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生态茶园的病虫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中心,以农药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

A、做好病虫预测预报。茶园要建立病虫测报点,通过定期、定点的田间调查,及时发现病虫,并应用生物防治指标,使用选择性农药进行防治。如茶丽纹象甲可在成虫出土初期用药,茶毛虫掌握

建设生态茶园的技术要点


安徽桐城市市茶叶发展空间有限,要求我们必须理性定位,以质取胜。提升小花茶品质,必须从源头抓起,按以下五点要求,建立高标准的生态型茶园。

一、园地选择要立足生产优质茶。必须要有300米以上海拔,周边生态良好,没有污染,避风向阳,土层厚度不低于50厘米,土质为偏酸性的红黄壤土,坡度15°以下的坡地、旱田、平地为园址,与农田保持有100米隔离带,

二、做好生态保护与协调。要设置防护林,对园区周边的树木要全部保留,园内道路,操作行的树木保留20—30%,茶树是喜阴植物,有30%的遮阴度为好;做好路沟设置,保证茶园能蓄能排,小雨不出园,大雨不积水,坡地茶园茶行必须等高设置。

三、高标准高质量建园。茶树是多年生的植物,合理种养能让子孙后代受益。我市还有部分解放前遗留的老茶园至今还在采摘受益。为此,必须一是要深沟吊槽。沟深宽不少于60厘米,表土覆下,底土覆上。二是要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200担,饼肥100公斤,磷肥50公斤,底层农家肥、中层饼磷肥。

四、保证品种优良对路。新发展茶园必须选用无性系良种。海拔高,易受冻园地,可选择舒茶早、山坡绿、石佛翠等品种。规模发展,要考虑品种搭配,对避风向阳园地,可选乌牛早、龙井长叶等特早品种。

五、科学管理,保证壮苗。铺草,间作绿肥,修剪,施肥,补植,注意防旱、防冻、防渍,力争三年后能采摘受益。

做好茶园冬季管理 确保茶叶高产优质


茶树经过一年的采摘,树体受到很大的损伤,加强冬季管理,及时做好茶园的抚育工作,是茶园质量管理和无公害栽培的一个关键措施,这对加快恢复树体,培壮树势,夺取第二年茶叶优质高产至关重要。因此,茶园冬季管理应抓好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一、深翻

茶园冬季深翻有利于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渗水能力,对于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促进茶树根系的生长发育,恢复茶树树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翻耕一般在10月下旬至12月初完成,深度15~20cm,要求茶行中间深,靠近茶根浅,这样可以避免伤及茶树根系。

二、施肥

茶园冬季施肥以无害化处理的堆沤肥、厩肥、人畜粪尿等农家肥或土杂肥为主,一般每亩用量为2000~3000kg,也可施用有机肥或茶树专用肥,每亩200~300kg,在茶树行间开沟20cm深施,施肥后覆土,以防止肥米流失。茶园深施基肥宜在寒露前,最迟要在12月初以前完成。

三、修剪

1、幼龄茶树及台刈、重修剪后的茶树采取定型修剪。目的是促进分枝,培养骨架,塑造好丰产树型。方法:幼龄茶树经过四次定剪,定剪高度分别为离地12~15厘米、25~30厘米、35~40厘米和70~75厘米剪去主枝,侧枝不剪。时间:第一次为定植时进行,第二次为春茶后进行,第三次在栽后第二年秋季进行,第四次在栽后第二年秋季进行。

2、丰产期茶园的修剪管理以轻修剪为主,辅以深修剪,交替进行。一般在每年的11月,对于长势好、生成旺盛的茶树采用轻修剪,剪去绿叶层厚度的5~8cm,保留全部春梢和夏梢枝梗的1/3或1/2为宜。对于易受冻、发芽早的平地和朝阳地带茶园可以适当提前,实施早秋季轻修。当茶树经过多次轻修剪和采摘后,树高增加,树冠上分枝俞多俞细,鸡爪枝、衰弱枝增加,茶叶产量下降时,这时要采用深修剪,剪去树冠缘叶层的1/2,约10~15cm,以剪去鸡爪枝,使之重新形成新的树冠,恢复并提高单产,一般间隔期5~6年,切忌三年二头砍。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修剪,都必须及时施肥,以促进茶树提早恢复。

3、衰老茶园的修剪。对树势已经衰弱、生产能力下降、病虫害严重的老茶园应采取重剪或台刈,重剪方法是在距离地面25~40 cm处剪去上部枝条,台刈方法是在距离地面5~10cm处剪去地上部分的全部树冠。

四、 清园防病虫害

1、清理茶园:茶树行间的杂草和枯枝落叶是病原菌和害虫越冬的场所,及时进行清园有利于减少茶园内越冬病虫的基数。茶树越冬病虫主要有小绿叶蝉、茶尺蠖、云纹叶枯病、轮斑病及蚧类、螨类等。因此,应及时将茶树根部的枯枝、杂草,集中烧毁。清理杂草不能使用除草剂,采取人工除草的方法。

2、人工捕捉:封园后和初冬可能气温较高,茶蓑蛾、茶毛虫类害虫还能继续危害茶树,这时应抓住时机,于晴天上午9时左右和下午3时以后进行人工捕捉,以减轻危害。

3、喷药封园:全园喷药3次:第一次喷洒金云1号茶叶专用型杀虫剂,第二次喷洒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第三次喷洒0.5%~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每次喷药间隔时间为15天左右。喷药时要将茶丛上下、内外,叶片正面背面都喷到,地面的杂草及蓬内的枝条也要喷及,以提高防治效果,封园工作要在12月初以前完成。封园时应严格控制药液使用浓度,以免产生药害。

五、防冻

茶园及时进行深耕培土,施肥和行间铺草,有利于提高土温,防止茶树遭受冻害。在茶园午间多施一些厩肥、堆沤肥、磷钾肥等暖性肥料,并进行培土,防止茶树根系外露。茶园行间铺草可利用青柴草、山草、无污染的稻草、玉米秸杆等, 每亩约需草料1500~2000kg覆盖茶树行间及根部,以防茶树受冻,促进茶树春季早发芽,发壮芽,实现春茶优质高产。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50034.html

上一篇:中国茶馆的取名逸事

下一篇:“重走茶叶之路”驼队出城 再现开封清明上河园图景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