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又一新泡茶法,你试过了吗?

2020-09-29

语气是人说话的方式,茶器是茶说话的方式。不同器形的泡茶器以及茶杯,可以将同一款茶表现得完全不一样,甚至喝的人,都会疑惑:这是一样的茶吗?

大茶碗并非“大碗茶”,是一种与传统泡茶截然不同的泡茶法,你试过了吗?

用大茶碗泡茶开汤其实由来已久。唐宋那时点茶法盛行,用茶碗点茶最合适。随着泡茶法兴起,这种大茶碗逐渐退出“江湖”。

一直到当代,台湾又重新将大茶碗“拾起”,并改点茶为泡茶,却富有另一番趣味。

碗泡茶具

碗泡茶的方法是先将适量的茶叶放入陶碗中,添满过滤后的滚水,待茶叶均匀散开,再用茶匙将茶汤舀至陶杯内饮用。

沸水入碗,水量大概有碗的三分之二深度

泡茶的精髓,在于时间与温度的拿捏,观察茶叶散开的成都和茶汤的颜色来判断茶是否泡好了。惯用碗泡茶法的饮茶人说道,在泡茶时,茶水的比例、出汤的手法,似乎无迹可寻,只有沉下去自己才能渐渐找到行云流水的感觉。

观茶汤 赏茶叶

碗泡法源于唐代的分茶法,所不同的是,唐代分的是沫茶,现代冲泡的是散茶。由于碗的空间开放,茶叶在碗中比盖碗或者茶壶更好展开,在自由空间中形成的茶汤风格和在局促空间中形成的茶汤会有区别,更加柔顺自然。

五六秒后 茶勺从碗间轻轻舀起茶汤

将茶汤分至陶杯 需动作轻柔 保持水平

茶汤到尽,不然会影响下一泡茶的味道

碗泡的特点是出汤慢,水温降温快,因茶气容易散失,不聚香,所以首选注重口感的茶类。

这种泡法其实有点类似小时候我们农村家里那种大茶碗泡茶

碗泡茶比起小壶功夫茶来说,有种豪气万千的感觉,茶没有经过复杂的多次程序处理,茶的滋味更加接近纯然。

小编推荐

清洁茶具、茶桌的小妙招,让你的茶席焕然一新


茶具久了难免沾染茶垢,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滋生细菌。品茶是高雅的活动,如果在不洁净的环境下进行,品茶的心情也会大受影响。清洁茶具和茶桌,也是茶人必备的常识呢。昆仑说茶今天教大家几招,把茶桌清理得干干净净的,就能愉快的喝茶啦!

茶壶、茶杯

茶壶、茶杯是直接接触茶汤的,茶汤是直接喝到嘴里的,茶具每次用完都要及时用清水洗净,最好再用开水烫一遍,并放在通风处晾干。不过茶具久了难免也会沾染茶垢,其实用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就能轻松洗干净。

1.超市里做面食用的小苏打粉。倒一点在想去除污渍的地方,用抹布擦擦,可以轻松除垢。

2.可乐,汽水等可做洗涤剂,用来清洗带有茶垢、水垢的容器,这是因为,饮料中的酸性物质与污垢会产生分解反应。

3.玻璃杯上的茶渍可用牙刷蘸牙膏刷洗干净。

4.懒人可使用专门的茶垢清洁剂浸泡茶具,无需刷洗,一冲即可。

5.紫砂壶注意每次用完后及时清洗,用开水烫一遍晾干即可,不要用洗涤剂或刷子刷洗,以免伤害养壶形成的包浆。

茶漏

清洁茶漏,除了用开水冲掉肉眼可见残渣,细密的网布上还有很多看不见的茶垢,特别是带有一层尼龙滤网的茶漏,它的优点是网漏更细,而缺点则是久用后容易堆积茶垢,滋生细菌。

1.用软毛牙刷蘸上小苏打,轻轻刷洗滤网即可。

2.金属茶漏若沾染上了茶垢变色,可用食醋浸泡半小时再用牙刷刷洗。

3.茶漏若是用久之后滤网老化,建议更换一块纱布。

茶巾

美国一档科普类电视节目中有一集《看不见的细菌》,他们检查了8种常见日用品上的菌落数,厨房的洗碗布,菌落不计其数。茶巾也是一样,潮湿的环境下,毛巾非常轻易地成为微生物寄生的温床。

1.每次使用后,将茶巾用热水单独冲洗并晾干。

2.使用一段时间后,定期可用洗涤剂做一次彻底清洁。

3.像普通毛巾用品一样,如经常使用,2~3个月后,最好换一条新的。

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不经常用,难免有浮灰累积堆积。特别是茶筒内壁,一般人很难得清洗它。或者是清洗了茶道具没有晾干直接插进茶筒,湿润封闭的茶筒内壁,将会成为霉菌的天堂。

1.茶筒定期清洗内壁,并晾干,能选择镂空竹筒当然更好。

2.每一个沾湿的工具,都要清洁晾干后再放入茶筒,避免干湿混放,保持竹筒内壁干燥。

3.注意竹制品需要保养,不可用开水冲洗,也不可暴晒。

茶盘

茶盘有金属、竹木、石制品,无论是储水式还是排水式的,茶盘的一些边边角角很容易堆积茶垢,十分不雅观,还有排水茶盘的排水管和接水桶,也一定要定时清理,以免堵塞。

1.每次泡完茶之后,把茶具收拾好,台面用湿抹布和干抹布各擦一遍。

2.茶盘的一些缝隙、边角,定期用牙刷蘸一些小苏打刷洗,并用清水冲洗干净。

3.盘水管可用粗铁丝疏通,或投入专门的茶垢清洁剂,注入几次热水即可。

茶人不仅仅要把茶泡好、喝懂了,理解和领悟茶的精神,也是很重要的。茶是洁净、高雅之物,对饮茶的器具、环境也有要求,做到物净、心净,方可成就一杯好茶。

这些你不知道的喝茶方式,早就有人都替你试过了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但是,每个时代的喝茶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现代有现代的喝茶方式,古代也有古代流行的喝茶方式。就像之前在《知否》热播时候,宋代的点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契机,来归纳总结一些古代的喝茶方式,一起看看相比现代的喝茶方式,古人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喝茶方式呢?

药食两用

茶刚开始是作为治病用途存在的。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这里,荼即是茶,这也使得茶的药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茶是不具备治病性能的,但我们无可否认的是,茶叶中的某些物质的确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除了药用性能之外,古代还认为茶叶具有食用性能。即使到了现在,云南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道“凉拌茶”菜谱。而这种菜谱最初也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

混煮羹饮

初唐前,将茶饼捣碎成碎末后,沸水冲泡,然后往茶叶中添加葱、姜、盐等调料混煮成羹,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常见的喝茶方式。

这种喝茶方式和我们现在的做汤方式相似,所以初唐时期人们在喝茶时总给人一种喝粥的感觉。其实,我认为,如果茶友们闲来无事也可以试试这样的饮茶方式。

唐煎宋点

唐煎宋点,是唐宋时期的一种常见的喝茶方式。

唐朝喝茶有一定的讲究,需要从一开始就煮茶,等茶初沸声响起时,在茶水中加盐;等茶二沸声响起时,将事先捣碎的茶末加进去,然后再次添加盐和姜等调料。等这些工序全部完成之后,再开始品饮。

这种方式是文人雅士最喜欢的喝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茶道的发展。

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里程碑的著作。《茶经》推动了茶文化知识的传播,也大力鼓励人们尽情饮茶。

到了宋代,喝茶以点茶法为主。所谓点茶,主要是将茶饼碾压成碎末状放置在茶盏中,用注入开水的方式将茶粉调成茶膏,等茶沫上浮后形成粥面,一盏茶才算顺利完成。点茶法运用的较为广泛,日本现在的抹茶道,很多方面都借鉴了宋代的点茶法。

明清泡茶

从明朝开始,沸水泡茶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行。沸水冲泡的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更有助于茶味的保持。所以从明朝开始,沸水冲泡方式成为老百姓的主流泡茶方式。

人们只需要准备沸水、茶叶和相关泡茶器具,就能冲泡一杯保留原滋原味的好茶。除此之外,制茶工艺的发展和名茶的大量涌现都使得饮茶文化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即使到了现在,我们在冲泡茶叶时依旧使用的是沸水冲泡的方法。

从古至今,简单的泡茶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演变。从刚开始的药用性能到现在的品饮性能,虽然泡茶的形式反复改变,但是茶人对茶的需求却永远不变。

也许现在的我们,很难理解古代的喝茶方式,但正式因为这些多姿多彩的喝茶方式,才丰富了我们的喝茶生活。

泡茶,你选对盖碗了吗?


盖碗是当今人们喝茶最常见的茶器,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天、地、人,取“天地人和”之意,又叫三才碗。清宫剧中,盖碗的出现频率更为频繁。

可见,盖碗果然是个讨喜的器物。不过这小小的盖碗虽普遍却并不简单呢。一般来说盖碗适泡于所有的茶,但不同的器型、款式也有相对更适合泡饮的茶类。

我们来看看常见的盖碗都有哪些?

茶盏盖碗

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开始配有盏托。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三合一茶盏,也就是现在盖碗的前身。

敞口、斜身、深腹、圈足。因其口沿大,散热佳,且底部窄不利于叶底的舒展,故适合芽叶嫩小、不能长时间闷泡的绿茶、黄茶等,避免出现老闷气,使其更加鲜爽清新。

撇口圆融盖碗

现今此种类型盖碗较为常见。碗口略往外撇,滚圆圈足。这种器型最大的优点便是外撇的碗口延伸了盖碗的弧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烫手。

弧腹,肚子略外鼓,较利于对茶叶的闷泡。且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用来冲泡乌龙茶(比如大红袍、铁观音等),或者古树生普这些叶底较大的茶,综合口感可以得到提升。

卧足盖碗

敞口,浅腹,卧足。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

常配以茶托作个人饮茶盖碗冲泡名优绿茶,也可冲泡大宗红茶、绿茶等,器型呆萌有些笨拙稳重感,和韵味厚重的黑茶也是绝配。

马蹄盖碗

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但马蹄盖碗易烫手,且其器型底部较窄,不利于茶叶冲泡时翻滚,故冲泡绿茶、红茶、黄茶类可不用沸水冲泡,并适合用细水长流的注水方式的茶更佳。

鸡缸盖碗

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鸡缸纹饰以成化斗彩绘制,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成化时代,斗彩器的颜色品种多、且能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这些因素致使羽毛色彩繁多的鸡能够被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已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的动物:鸡,便被选作最佳“炫技”的纹饰。

因敞口,深腹,卧足的器型特点,用她来冲泡云南大叶种茶,水仙、凤凰单丛、台湾乌龙等叶底舒展后较肥大的茶再适合不过。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现在,快去选择一款合适的盖碗泡一盏好茶吧。

建德苞茶 杭州又一块新的茶叶区域品牌


建德苞茶是浙江出产的绿茶,其色泽黄绿、香气馥郁、滋味鲜爽,备受我国市民的喜爱。近日据悉,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浙江省农业厅指导,杭州市农业局、建德市政府主办的建德苞茶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在新安江畔举行。

建德苞茶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

建德苞茶创制于清同治年间,原产于建德三都小里埠、梅城东关。是时,皖南的黄山毛峰十分畅销,盈利甚厚,供不应求。茶商本在三都小里埠仿制黄山毛峰,却意外形成一款芽叶连柄带蒂,形似兰花含苞待放的茶品,为黄茶类,取名“小里苞茶”。

“虽然建德市茶叶品质优良,但由于品牌多、乱、杂,且多为企业品牌,缺少能叫得响的区域特色品牌,这严重影响了建德茶叶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建德市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亮出建德苞茶区域公共品牌的目的是为实现建德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目标,加快“走出去”步伐,提高建德茶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此,建德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建德苞茶”区域公共品牌,引导市内茶叶龙头企业积极使用公用品牌,实现各方互利共赢。

去年5月,建德市政府启动了建德市茶叶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计划,确定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德苞茶”作为建德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按照“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大力推进“建德苞茶”品牌的整合和塑造过程,构建以“建德苞茶”为统一的区域公用品牌,以各级著名商标为主体,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建德苞茶+”品牌建设体系。

发布会当天,位于新安江街道江滨中路的慧芝源茶坊内,印有“建德苞茶”字样的新茶被摆上柜台。茶坊负责人吴伟君一边接待往来宾客,一边介绍说,由于建德苞茶的制作工艺别具一格,分为杀青、揉捻、理条、整形、提香五道工序,相比于其他茶叶,苞茶的口味更加清香浓郁。

员工制茶

“统一品牌、统一指导价、为我们茶农营造品牌和集聚效应,提升了人气。”作为建德本土茶农,吴伟君非常支持建德市打响区域茶品牌的创新做法。

接下来,建德市政府将整合相关资金,启动实施标准化基地建设计划、标准化生产提升计划、品牌战略营销计划,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品牌文化内涵,抓好品牌营销策划与宣传,支持龙头企业开展产销对接活动,采取多样化方式宣传推介“建德苞茶”品牌。建德苞茶的外形肥壮、色泽嫩绿、口味回醇甘甜汤色明亮,曾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一类名茶。

六大茶类的最佳冲泡法,你试过吗?


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虽说茶排在最后一位,却是很多人离不开的,怎样泡茶口味更好呢?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智表示,根据茶叶的品种不同,冲泡时方法也略有不同。

绿茶:用80℃-85℃水冲泡,现泡现饮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比较常见的有西湖龙井、碧螺春等。这类茶比较细嫩,不适合用刚煮沸的水泡,以80℃-85℃为宜,茶与水的比例以1:50为佳,冲泡时间为2-3分钟,最好现泡现饮。

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或时间过久,多酚类物质就会被破坏,茶汤不但会变黄,其中的芳香物质也会挥发散失。

冲泡绿茶最好用瓷杯。冲泡时先用1/4水把茶叶润一润,过20秒或半分钟再冲水饮用,泡绿茶一般不盖盖子,否则茶汤会发黄。

白茶:用90℃-100℃水冲泡,随饮随泡

白茶属于轻微发酵茶,常见的是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饮用白茶,不宜太浓,一般150亳升的水用5克的茶叶就足够了。水温要求在90℃-100℃以上,第一泡时间约3分钟,经过滤后将茶汤倒入茶盅即可饮用。第二泡只要5分钟即可,也就是要做到随饮随泡。一般情况一杯白茶可冲泡四五次。

饮用白茶的用具,并无太多的讲究,可用茶杯、茶盅、茶壶等。如果采用“功夫茶”的饮用茶具和冲泡办法,效果当然更好。

黄茶:90℃以下的水温,玻璃茶具最佳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常见的有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蒙顶黄芽等。冲泡时,将少量的沸水冷却至90℃,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茶叶,泡三十秒至一分钟,用壶冲水至八分满,待2-3分钟即可饮用,饮用后留1/3水量以便第二泡。

用玻璃杯或盖碗,尤以玻璃杯泡君山银针为最佳,可欣赏茶叶似群笋破土,缓缓升降,堆绿叠翠,有“三起三落”的妙趣奇观。

红茶:先用热水烫杯,再沸水冲泡

红茶是全发酵茶,常见的有高档工夫红条茶和红碎茶。与绿茶不同的是,高水温浸泡能够促进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用水量与绿茶相当,冲泡时间以3~5分钟为佳,高档工夫红条茶可冲泡3-4次,红碎茶则可冲泡1-2次。

红茶最好用玻璃杯来冲泡,这样能欣赏到茶叶在水中的翻滚舒展。

具体方法可使用中投法,先在杯中倒入大约1/10的热水烫杯,再投入3~5克茶叶,然后再沿玻璃杯壁倒水进行冲泡。泡红茶要盖上盖子,这样茶香会更浓郁。

乌龙茶:用沸水多次冲泡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如铁观音、大红袍等。泡乌龙茶最好用专业的紫砂壶或盖碗杯,并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乌龙茶的投叶量比较大,基本上是所用壶或盖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后加盖。

泡乌龙茶时边上要有个煮水壶,水开了马上冲,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润一下,然后再倒入开水冲泡饮用。

乌龙茶可冲泡多次,品质好的可冲泡7-8次,每次冲泡的时间由短到长,以2-5分钟为宜。

黑茶:先洗茶,再沸水冲泡

黑茶是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冲泡时也要用100℃的沸水。

第一次冲泡黑茶,要用10-20秒钟快速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使泡出的茶汤更香醇。后续冲泡时间常为2-3分钟。

普洱茶一般用专业的茶具来泡,紫砂壶、盖碗杯都可以,投放量一般是绿茶的2倍。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为了保持茶叶的芳香,泡茶最好选用金属离子含量低的“软水”,如纯净水和高品质的矿泉水。

喝茶的3种生津感受你都体验过了吗? 喝茶生津感受


我们在喝茶时,除了回甘,还有一种现象也能判断一款茶的好坏,就是生津。

1.为什么会感到生津?

津,就是我们常说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可以促进消化,增强养分吸收;另一方面还可以解渴,“望梅解渴”中,就是唾液起到了作用。

在喝茶时,因为茶中含有的茶多酚、糖、氨基酸、果胶、维生素等物质,可促进口腔排出唾液,这就是“茶生津”。

一般来说,品质越好的茶,生津时间越为持久。

2.如何感受生津呢?

喝茶生津一般有三种情况:两颊生津、舌面生津和舌底鸣泉。泡上一杯好茶,和小懂一起体会这三种生津吧!

一、两颊生津

小懂曾经喝过一款茶,对于当时的感受现在都记忆犹新:几杯茶汤过后,始终觉得口腔内部卷缩,两颊的肌肉像痉挛般难受,并且口干舌燥,喉头也发紧不顺,会感觉到渴,却不想再继续喝茶……

后来问过有经验的茶者,才知道这属于“涩而不开”,是部分劣等茶的一种表现。

有资料表示,口腔内膜尝到茶汤后,因为茶多酚的刺激,会引起口腔内两侧(左右脸颊的内面)内壁紧束收敛,形成涩感以及分泌出唾液,这种情况所造成的生津属于“两颊生津”。

但并非所有的涩感都会生津,小懂感受过的“涩而不开”就是不能生津的涩感。

两颊生津所分泌的唾液通常是比较多而强。在口感上会觉得比较温和且回甘,有时生津太多还会有口水积得太多的现象呢。

二、舌面生津

从生理的角度来说,唾液是由口腔内壁和舌头底部分泌出来的。舌面负责味觉的功能,没有唾液腺。

曾有人用不同年份的白茶做对比,最终得出一般存放7~10年的优质福鼎白茶,可以感受到舌面生津的效果。

茶汤经过口腔后,口内唾液会慢慢分泌出来,但这种分泌不像两颊生津那样急促强烈,而是更柔和一些。会感觉到舌头上面非常湿润柔滑,好像在不断地分泌出唾液,然后流到舌头两边口腔。

小懂听过最美、最形象的比喻就是:舌面生津,好像舞台上的一块干冰,乳白柔和的浓烟,缓缓冒起而散落充满了整座舞台。

但由于生理构成,舌面生津应该是其它处生津,然后蔓延到舌面的一种交叉感受,所以缓和而不迅猛。

三、舌底鸣泉

“两颊生津,舌底鸣泉”是邓时海大师在《普洱茶》书上对号级普洱茶品饮口腔描述常有的生动词语,一般而言,两颊生津常遇,舌底鸣泉虽然表述生动但比较难遇。

茶汤经过口腔接触到舌头底部,舌下会清晰地感受到不断有津液生成,像冒出细小泡泡,如同泉水涌动的感觉,这就是舌底鸣泉现象。

一般要品饮到很好的茶,才会遇到舌底鸣泉,不知道有没有茶友感受过这么神奇的生津,记得留言告诉小懂哦!

还有一种技术性的“舌底鸣泉”:当茶汤入口时,将口腔上下尽量空开,也就是上下牙床张开。闭着双唇,牙齿上下分离,增大口中空间。同时口腔内部得以松弛,舌头与上颚接触部位形成更大的空隙,茶汤得以有机会浸到下牙床和舌头底面部分。

当要吞咽时,口腔必须缩小范围,将茶汤压迫经过喉咙,吞下了肚子。在口腔缩小过程时,舌头底下的茶汤会被压迫而出,并产生泡泡的感觉,这样的现象也叫“鸣泉”。

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饮茶,喝任何饮料时都可以这么做。

了解到这三种生津的现象,待品饮好茶时,就可以文艺具体地描述生津感受啦!

人的一生中不可或缺的七杯茶,你都喝过了吗?


自古以来,我国饮茶之风日盛。饮茶不仅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闲适恬静的生活态度和心理感受。我国的品茶之风,不仅存在于和茶艺之中,更存在于悠久而古老的灿烂文化中。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人生之中就会少了许多的缺憾,人生需要感悟,更需要细细品味不可缺少的七杯茶。

一碗清洗自己的心灵

每个人都需要独处,禁得住独处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我们需要与他人对话,但更需要多与自己对话。慎独,从来都是有识之士追求的最理想的境界。

一碗招待好友

人总需要一两个知己,朋友就是最大的财富。任何时候,你成功,需要有人共享你的喜悦,才不至于高处不胜寒;你失败,只要有真心的朋友,都可以再次东山再起。高山流水之境界, 无数人追求。

一碗保持沸腾

激情,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消退。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就像一只漏了气的皮球。没有充足的气体,如何能弹跳出更长远的未来。需要有一种保持沸腾的状态,时刻保持对事情的热情。

一碗留着清醒

人生如酒,醉梦常有。世事经常把我们灌醉,我们也常为世事所迷。倘若一不小心醉了,还要留待一碗好茶来解酒。别人可以把你灌醉,但你要让自己保持清醒。

一碗集聚沉淀

一首好诗需要久品,一杯好酒需要深藏。在获得成功之前,我们总是需要积攒更多的经验和智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唯有沉淀,才能让内涵更丰富,清香更持久。

一碗装满施予

没有金钱,我们可以有爱心;没有权利,我们可以为别人提供经验上的指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别人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他人。

一碗放空接受

不要拒绝别人的好意,也不要对别人的善良嗤之以鼻。当有一天,我们碗里空空,这时候是很需要别人给予我们能量和经验的。当我们还不够成熟的时候,多多虚心求教也是最快的成长方式。

第几泡茶是精华,你喝出来了吗?


品味茶汤的变化,可谓喝茶的一大乐趣,很多茶友在喝茶时,有时只是单纯的在喝,却没有留意每一泡茶中茶汤的变化。如果问哪一泡最好喝,才发现并没有去注意这些。

每一类茶能泡多少道也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绿茶三四道,红茶四五道,乌龙七泡有余香,普洱能泡一二十道等等,每一泡茶的口感和滋味也会不同。

泡茶的每个不同的阶段,茶味就有不同,只要用心去品味,每一泡茶都有它独特的滋味。品茗,只有慢慢的“品”,才能知道其中滋味,尝到喝茶的乐趣。

对于泡茶,一直流传着这么一段话: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余香,八道有余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每一道茶都有它各自的滋味。第一泡醒茶,第二泡茶到第三、第四泡的时候,经过前面三次注水的冲泡,这个时候的茶绝对是主角,它的叶片尽情的舒展,茶叶内所含的物质得到充分的释放,香气更加醇厚,滋味更好;到了第五泡、第六泡茶的时候,香气和滋味会延续,越到后面,茶的味道就越淡,水味会逐渐占据主角,茶味就变成了回味。

但并不是每一类茶的精华都是如此,不同的茶类有其独特的特点,茶叶的耐泡程度和精华所在是根据茶叶的类别、加工方法和老嫩程度有关系的,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那不同的茶类,分别在第几泡的时候最好喝呢?

白茶:白茶属于微发酵茶,因为只有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白茶很特别,初生的鲜嫩之后,更多的是交给时间,自然转化,越陈越香,越存越有价值。有人喜欢新茶的鲜爽,有人喜欢老茶的醇厚,不论新茶还是老茶,都能赢得茶友的芳心。

白茶里,如果是比较原料比较嫩的白毫银针、白牡丹,不需要第一泡的洗茶,第一道水注入之后,满满的白毫在茶汤中飘舞,这就是精华所在。好白茶的第一道茶,一点都不会让我们失望,比如白毫银针,在我们快出水的情况下,大量的精华落入其中,第一泡的鲜爽、甘醇到了极致,是接下来的几泡所没有的感觉,倒掉实在是可惜,所以对于品质好的白茶,“头道茶”反而是精华。

如果是原料较为粗老的贡眉、寿眉,第一泡通常要洗茶,出水要快,这个时候的茶叶还处于沉睡状态,内含物质尚未析出,第二泡时,茶的香气开始散发,茶汤也逐渐变得浓稠。到了第三泡、第四泡的时候,茶叶不断吸水,内含物质不断析出,这时候的茶香和茶味最自然,也就是它滋味最好的时候。

特别是老白茶,沉淀的时间长,需要充分的醒茶,才能让它内含的物质完全苏醒,老白茶相对也更耐泡一些。

所以,白茶的精华是因品质和新老程度而论的,一般来说,白茶的第三泡、第四泡的口感和滋味是最好的。

红茶: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在制作工序中,茶多酚氧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多数糖类物质水解成可溶性糖,从而使红茶有自己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红茶最好用沸水冲泡,冲泡时间一般为3-5分钟最好,如果浸泡的时间短,茶汤的颜色浅,滋味也轻;如果浸泡的时间久了,茶汤的颜色深,口感发涩,香味也容易丧失。

所以一般红茶冲泡一两次口感最好,较为高档的工夫红茶,冲泡三四次的味道最佳。

绿茶: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物质,所以对于绿茶来说,越新鲜滋味越好。

中国绿茶中的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比较细嫩,不适合刚煮沸的沸水冲泡,以80-85度的水为宜,冲泡时间2-3分钟左右。绿茶适合现泡现饮,温度过高或者浸泡时间过长,其中茶多酚等物质会遭到破坏,芳香也会消失。绿茶推荐用玻璃器具冲泡,便于赏茶汤,观茶舞。

一般来说,绿茶的精华在第二泡和第三泡上,经过第四泡、第五泡的冲泡之后,味道就有些寡淡了。

乌龙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是六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它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的浓鲜,又有绿茶的清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我们常见的如铁观音、大红袍等乌龙茶中,铁观音当属极品,有“七泡有余香”的美誉。

铁观音茶叶条形紧密,通常经过三泡之后茶叶才可以展开,香气弥散开来,到第四泡时,才会散发出真正的高香,甚至到了第六七泡都有余香。

也就是说,铁观音的精华应该出现在第四泡的时候。

普洱茶:以普洱茶为代表的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在储存中仍然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自然的陈化,在一定时间内,还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普洱茶冲泡较为讲究,通常需要先洗茶,即先把茶叶放入杯中,倒入开水,过一会儿把水倒掉,再倒入开水,盖上杯盖。这样不仅滤去了茶叶的杂质,而且使泡出的茶汤更香醇。这之后的每一泡,茶味逐渐呈现。

普洱茶生饼耐泡,一般可以连续泡8~10次,但熟饼并没有这么多次数,具体泡多少次与泡茶的量、出汤时间有直接关系。

普洱茶多为压紧型茶,往往第二泡还没有完全使茶叶展开,所以精华要从第三泡开始,也有很多人认为,三到五道是普洱茶口感最好的时候。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人生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精彩,亦如喝茶,每一道注水,每一泡茶,都有它的滋味。茶中百态,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泡茶时,你注意到这个细节了吗?


一壶茶可以前后泡几次,有些耐泡的茶,甚至可以泡几十次,有的茶友会发现一个细节,有的人出汤时,不会把茶汤倒尽,会留一点茶汤在壶中,俗称“留根法”。可以说,能留意到这个细节,说明泡茶的水平在不断地进步。

那么“把汤倒尽”和“留根法”这两种出汤方式有什么不同呢?对茶汤口感又有什么影响呢?今天笔者就与大家一起聊聊。

出汤的两种方法:

留根法

出汤时,不把茶汤倒尽,保留一点点茶水在壶中,留给下一泡。这样做可以让连续几泡茶浓度下降不会太快,尤其适合是味淡的茶。

把汤倒尽

冲茶之后,把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一次性倒尽。这样有个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茶叶一直泡在水里,等到下一泡茶的时候因为泡得过久而苦涩。这种情况需要把茶倒尽。

一般情况下,在使用小茶壶、小盖碗(约100-250ml)泡茶,或者注重茶的滋味和香气的功夫茶泡法时,需要把茶倒尽。

因为壶的体积小,如果茶汤没有倒干净,留在壶里,会导致茶底又浓又苦,香味还不好。即使下一泡加水冲泡稀释,茶仍然会带有过久浸泡的闷味。通常来说,泡茶一定要耐心把最后的茶汤滴尽,再把盖子打开,防止茶叶受热闷坏。

把茶倒尽,能体现每一泡茶的真实水平,每一泡茶细微的变化都能够感受出来,香气持不持久、滋味耐不耐泡都一目了然。

对于茶类而言,如味浓而浸出较快的茶,如红茶、熟普等;使用功夫茶泡法需要把茶倒尽。尤其是红茶,如果闷泡太久会出现酸涩味。这种情况适用于“留根法”。

“留根法”通常适用于两种情况:一是用杯泡或者大壶冲泡时,二是冲泡滋味较淡的茶时。

用玻璃杯泡茶时,茶水是一直接触不分离的,喝到下半杯,茶汤越来越浓。喝完一整杯,第二杯再冲泡时浓度下降落差很大,到第三杯几乎没什么味道了。所以,可以在杯中保留一定量的茶汤,再冲下一杯。

用大壶冲泡时,通常茶叶会浸泡稍久一些,内含物质浸出较多,如果前一泡不给下一泡留点“根”,第二泡就会淡如水。

“留根法”的使用,对于茶类来说也有所不同。比如滋味淡的茶,如绿茶、白毫银针等,尤其是鲜嫩的新茶,本身滋味比较清淡,而且不太耐泡,如果第一泡全部沥干,第二泡就没有什么味道了。所以每一泡“留根”约1/3,再冲下一泡,这样浓度都不会差太多。

其实,茶叶只要浸泡在水中,内含物质就会不断浸出,也就是说茶汤会越变越浓。采用“留根法”,有稀释前一泡的茶汤的作用,但是否采用这种方法,还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泡茶方法没有绝对的对错,多尝试多比较,注重细节。不同的茶要区别对待,如果你能对你要泡的茶了如指掌,那泡出来的茶会越来越好喝。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249966.html

上一篇:怎样让茶叶种植走出误区

下一篇:古六大茶山的马帮古道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