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黑茶微生物有利于提高黑茶品质
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冠突散囊菌产生各种胞外酶(如多酚氧化酶、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等),作为有效的生化动力,催化茶叶中各种相关物质发生氧化、聚合、降解、转化。
灰绿曲霉(Aspergillusgloucus)该菌种会使食品腐烂变质,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控制堆温、改善制茶环境以减少该菌群的滋生,从而达到利于纯正黑茶品质的形成
小结:
研究黑茶渥堆过程中微生物及其酶系活动变化动态规律与黑茶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渥堆过程中的优势微生物及其代谢活动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充分发挥优势微生物的发酵功能,从而改善黑茶加工工艺,生产高品质黑茶。
黑曲霉、青霉、灰绿曲霉、放线菌和芽孢杆菌产生纤维素酶能力较强,有利于分解增加茶叶的溶出物水平;而根霉、酵母和芽孢杆菌产生糖化酶活性较高,有利于一些甜香的风味物质形成,特别是酵母菌产生的维生素和高级醇,非常有利于黑茶内在品质和陈香风味的形成。
陈年黑茶具有特殊滋味,至于新黑茶则是涩苦难忍。实际上并非如此,新黑茶味道甘甜香软。就营养价值这方面来说,新黑茶营养成分更高。相比较市场上价格暴涨的老黑茶而言,这大概就是“物以稀为贵”的结果。
你是选陈黑茶,还是新黑茶?这当然是见仁见智了。
饮用区别上,老黑茶更加醇厚滑软,茶汤鲜红,香气醇厚,有着独特的韵味:而新茶茶香鲜浓,汤色清澈橙黄,回甘较快。
在降脂降压功能方面,新茶比陈茶胜过一筹,但有些人的胃受不了新茶,这些人选择陈年黑茶是最好不过的了。
认识黑茶,避免误区
历史上,由于交通运输极其落后,茯砖茶要经过漫长的跋涉才能抵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此过程中,茶砖经过日晒夜露,风吹雨打,部分产品内部发生了微生物化学聚变而产生“金花”,亦即冠突散囊菌。
千百年来边区人民已习惯了这种口感,觉得有这种“金花”的砖茶滋味才淳厚,从而使这一标准成为厂家生产及消费者选购的一大依据。
黑茶,这个中华瑰宝,因长时间未能上市流通,存在着以下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1:黑茶是由粗毛茶叶加工而成
解析:黑茶自古以来就有贡品,其天尖、贡尖历来就是皇室珍品。产品有蓑塞、自玉云尖、贡尖之分,其制作原料均采用—一芽一吐、一芽二叶,其嫩度、原料质地绝对不逊于高档名茶。
误区2:黑茶加工粗放不登大雅之堂
解析:压制的黑茶加工分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艺。其埿丝与干燥工艺是形成黑茶品质特性的关键性工艺。渥堆时有益微生物参与发酵,干燥过程的柴明火烘焙,都会使黑茶具有独特的品质。
误区3:黑茶产品粗犷,内含物少
解析:黑茶中的部分紧压茶原料采摘虽然粗犷,但因其特殊的制作工艺,特别是有益微生物的参与,使黑茶具有独特的茶叶药理功能。自古以来,黑茶作为少数民族的“宁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茶”的日常生活必被人们熟知。黑茶具有解渴、消食、减肥、塑身、治泻的功能,其茶多酚、氨基酸的含量比普通中小叶种高出将近一倍。茶叶经久耐泡,滋味酽而不苦,具有独特的品质特性。
茯砖茶中生出“金花菌”
一直以来,茯砖茶是作为边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品,在边疆享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美誉,其奧妙与茯砖茶的品质风味是分不开的。“发花”是形成茯砖茶独特风味的关键工艺,其目的是通过对客观条件(如温、湿度等)的把握促使茯砖茶中的优势菌剩L一‘茲菌”生长繁殖,从而使茯砖茶具备特殊的品质风味。该菌俗称“金茶”新疆少数民族历来通过判断“金花”,的质量和数量来衡量茯砖茶的品质好坏。
茯砖茶因其独特的“金花菌”以及品质风味而出名,边疆少数民族更是将“金花”视为衡量茯砖茶品质的标准,“金花菌”逐渐便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金花茵”这种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空气、茶叶中都能生长。
研究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真金花菌”)好气性强,生长的PH值范围为3-6,最适宜生长的为5,生长的最高温度为38℃,最合适的生长温度适宜冠突散囊菌能利用多种氮源。无机态氮对菌丝生长的作用不如有机氮源明显,仅硝酸铵利用比较好,但无机态氮利于孢子萌发,其次为酰胺态氮和氨态氮,脲最差;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利用单糖的能力;利用双糖或多糖的能力更强,在双糖和多糖中只能利用麦芽糖和蔗糖。
茯砖茶加工的原料一般为黑毛茶三四级,黑茶本身原料比较粗老,都在二叶以上,但加工后的茯砖茶滋味醇厚、香气纯正,几乎不带粗老气,这与“金花菌”作用于茶叶内含成分是密切相关的。“金花菌”在茶叶中生长时产生的各种酶类使原料的纤维素、果胶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多酚等物厦、件解,从而使原有品质得到了改善。
黑茶茶品的储存方法
收藏黑茶的茶友厂定要知道黑茶茶品的储藏方法,对投资黑茶会大有帮助。
黑茶是六大茶类中最为特别的一大茶类,它与日月同在,与环境共生,一般的茶忌氧化,忌潮湿,而黑茶却能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品质不断得到升华。
储存黑茶应注意以下三个条件:
1.阴凉忌日晒,日晒会使茶品急速氧化,产生一些不好的化学成分,如日晒味,长时间不能消失。
2.通风忌密闭,通风有助于茶品的自然氧化,同时可适当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但水分不能过高,否则容易霉变)加速茶体的湿热氧化过程,也为微生物代谢提供足够不分和氧气,不能使用塑料袋密封,只能用牛皮纸、皮纸等通透性较好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储存。
3.开阔忌异味,茶叶具有很强的吸异性,不能与有异味的物质混放在一起,而放置在开阔而通风透气的环境中。
历时三十年的陈年老砖茶可能会在砖片表面产生一层“茶虫”,“茶虫”并不可怕,它是茶叶陈化的结果,虫与菌共生,也许有利于陈钓进程,事实表明,带有虫块的陈年老茶对身体没有害处。
安化千两茶、百两茶、十两茶的储存非常方便,只要在通风、空气湿度一定的环境下即可很好地储存,由于千百两茶用棕叶、竹篾包装,使得内部很难有水份进入。表面被氧化以后,里面的茶继续陈化,对茶的陈化也很有好处。
对于陈年黑茶好,还是新黑茶好这个问题,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便可从中得知答案,欢迎诸位茶友采纳!
有人认为,陈年老黑茶有着特殊的滋味,而新的黑茶就涩苦难忍。其实并非如此,新黑茶也有着甘甜香软的味道。就营养价值而言,新黑茶的营养成分更多,新茶经过冲泡,更别有一番风味。至于市场上价格暴涨的老黑茶,不过是“物以稀为贵”的结果。其中自然是见仁见智了。
二者在饮用上印也有区别。老黑茶更加醇厚滑软,茶汤鲜红,香气醇厚,有着独特的韵味;而新茶茶香鲜浓,汤色清澈橙黄,回甘较快,性价比最高。在降脂降压功能方面,新茶更比陈茶胜过一筹。
有关人士认为:喝茶其实并不一定要追求茶的年份。老茶本来就不多见,好的老茶更少,如果真正理解黑茶的保健价值,那么新的黑茶更应该值得我们重视。
当然,如果觉得新茶的口味不够柔和,也可以存放一两年后再喝,经过一定时间后的湖南黑茶会别有风味。在正常条件下,存放三五年就够了。
历史上,由于交通运输极其落后,茯砖茶要经过漫长的跋涉才能抵达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这个过程中,茶砖经过日晒夜露,风吹雨打,部分产品内部发生了微生物化学聚变而产生“金花”,亦即冠突散囊菌。千百年来边区人民已习惯了这种口感,觉得有这种“金花”的砖茶滋味才淳厚,熬煮后口感更醇厚,从而使这一标准成为厂家生产及消费者选购的一大依据。
其实,黑茶发“金花”不只是在老的干两茶和茯砖茶里面才有的。而凭借现代的工艺,新的千两茶和茯砖茶也可以有大面积的金花,甚至可以通过一种“植菌”的方法,在黑砖当中也能看到金花(传统的千两茶、百两茶、黑砖茶是没有金花的,只有茯砖茶才是一直有金花)。
对于市场而言,在国内市场所见的老黑茶,如果没有一定的黑茶专业知识或者对当年那一段历史的了解,那么就很容易被外包装所欺骗,那就得不偿失了。现在即使是黑茶的老厂,所留的陈老黑茶也不多了。而东北等偏僻地区由于这几年收购老茶的人员剧增,老茶也所剩无几。对于喝茶而言,则应该保持一种冷静而平和的心态,不必过于追求老茶。
有人喜欢老黑茶特别的滋味,有的人则偏爱新黑茶的营养多样,可谓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那么老黑茶和新黑茶的区别有哪些呢?我们如何辨别新老黑茶?下面就来详细介绍这一知识。
比营养
就营养价值而言,新黑茶的营养成分更多。至于市场上价格暴涨的老黑茶,更多是“物以稀为贵”的结果。这其中自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尝味道
口感上,新茶的口感会略微涩口,也可能带点渥堆味。而老茶,随着时间的沉淀,由大分子转换成小分子,它的茶汤,入口之后会有一种明显的顺滑,犹如一碗米汤,是从口腔滑到喉咙里,口腔里还会留下陈香味、甚至说药香味。
观外表
发酵稍重的新茶,乌黑油亮。发酵轻的新茶,颜色以青色、褐色为主,同样它的砖面也会比较油亮。
老茶随着时间的沉淀,由于茶叶的自然氧化,颜色会变得灰暗,就算是轻发酵茶,放久了成为老茶之后颜色也会变深,也不会像新茶这样有油亮的色泽。
看茶汤
新茶,特别是轻发酵的新茶,以明黄、橙黄为主。老茶则汤色以红色、酒红色为主(两者都必须有茶汤透亮才算好茶)。
看包装
上世纪50年代以前的,包装用的皮纸由多层薄皮纸黏合而成,纸面则糊有桐油或防水的茶油,并且还有一定光洁度。而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的黑茶,包装材料一般非常讲究。例如1956年的天尖,其蔑篓的四角转弯处都使用韧性较好的二青蔑制成,色泽比包装其他区域浅一些。
老产品的包装文字采用繁体字,字迹不规范,有文言文;通常压制过的陈年黑茶,其包装的白纸已随时间变得陈旧,因而纸质略黄,但这只能作为参考,非绝对依据。
观叶底
新茶叶底的色泽会更加油亮,发酵轻的新茶叶底颜色也稍浅。老茶叶底明显会显得暗淡一些,颜色相比较深。
闻香气
如果是新茶,会带茶叶的清香味,茯砖茶的话还会有金花的菌香味,而老茶,年代越久,它的陈香味会越发浓郁。
喝茶其实并不一定要追求茶的年份。老茶并不多见,好的老茶更少,如果真正明白黑茶的保健价值,那么新的黑茶更应该值得去重视。
当然,如果觉得新茶的味道不够柔和,茶友们也可以保存一两年后再喝,经过相对时间陈化后的湖南安化黑茶也会别有风味。在常规条件下,存放三五年就够了。
二者在饮用上印也有区别。老黑茶更加醇厚滑软,茶汤鲜红,香气醇厚,有着独特的韵味;而新茶茶香鲜浓,汤色清澈橙黄,回甘较快,性价比最高。在降脂降压功能方面,新茶更比陈茶胜过一筹。
有关人士认为:喝茶其实并不一定要追求茶的年份。老茶本来就不多见,好的老茶更少,如果真正理解黑茶的保健价值,那么新的黑茶更应该值得我们重视。
当然,如果觉得新茶的口味不够柔和,也可以存放一两年后再喝,经过一定时间后的湖南黑茶会别有风味。在正常条件下,存放三五年就够了。
历史上,由于交通运输极其落后,茯砖茶要经过漫长的跋涉才能抵达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这个过程中,茶砖经过日晒夜露,风吹雨打,部分产品内部发生了微生物化学聚变而产生“金花”,亦即冠突散囊菌。千百年来边区人民已习惯了这种口感,觉得有这种“金花”的砖茶滋味才淳厚,熬煮后口感更醇厚,从而使这一标准成为厂家生产及消费者选购的一大依据。
其实,黑茶发“金花”不只是在老的干两茶和茯砖茶里面才有的。而凭借现代的工艺,新的千两茶和茯砖茶也可以有大面积的金花,甚至可以通过一种“植菌”的方法,在黑砖当中也能看到金花(传统的千两茶、百两茶、黑砖茶是没有金花的,只有茯砖茶才是一直有金花)。
对于市场而言,在国内市场所见的老黑茶,如果没有一定的黑茶专业知识或者对当年那一段历史的了解,那么就很容易被外包装所欺骗,那就得不偿失了。现在即使是黑茶的老厂,所留的陈老黑茶也不多了。而东北等偏僻地区由于这几年收购老茶的人员剧增,老茶也所剩无几。对于喝茶而言,则应该保持一种冷静而平和的心态,不必过于追求老茶。
黑茶学术前沿:茯砖茶研究进展
黄怀生田杰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摘要:本文综述了茯砖茶加工及降脂保健功效的研究
关键词:茯砖茶;降脂
茯茶是古老茶类黑茶中的高档品种。有关黑茶的记载,始见于唐·杨哗《膳夫经手录》以及五代·毛文锡《茶谱》。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黑茶生产。始于十六世纪初,据《盟史·茶法》记载,早在明嘉靖三年即1524年,茯茶就规定为运往西北供少数民族所需的官茶。己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各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必需品。时至今日。在中国西北地区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1988年。日本丰茗会理事长、著名茶道专家松下智先生在中国河西走廊考察时。发现茯茶的独特功效。惊叹茯茶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各民族生命之茶”。
茯砖茶加工研究
茯茶属完全发酵茶。是所有茶类中加工工艺最复杂、生产加工周期最长、工艺最独特的黑茶类产品。茯茶经渥堆、发酵及发花工艺产生金黄色的冠突散囊菌(AspergiⅡusCristatus)。其外形整齐如砖片,内质金花普茂。独具菌花香。其汤色红浓、香气纯正、滋味醇和。
1860年,茯砖茶是采用湖南所产的黑毛茶踩压成90kg一块的篾篓大包,运往陕西泾阳筑制茯砖。茯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泾阳加工.故又称。泾阳砖”。近代湖南安化白沙溪茶厂经过反复试验.1951年终于就地加工茯砖茶获得成功。现在茯砖茶集中在湖南益阳和临湘两个茶厂加工压制,年产量约2万t,产品名称改为湖南益阳茯砖。80年代初期,湖北蒲圻羊楼洞茶场。引用湖南茯砖茶制法。获得成功,年产量500t左右。
目前生产的茯砖茶.分特制和普通两个品种。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料的拼配不同。特制茯砖全部用三级黑毛茶作原料,而压制普通茯砖的原料中.三级黑毛茶只占到40%一50%,四级黑毛茶占5%一10%。其他茶占50%。茯砖茶外形为长方砖形。规格为35×18.5×5cm。特制茯砖砖面色泽黑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厚。汤色红黄明亮,叶底黑汤尚匀。普通茯砖砖面色泽黄褐。内质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尚浓,汤色红黄明,叶底黑褐粗老。每块砖净重为2k。现在为了满足内地消费者和国外消费者的需要,茯砖茶采用了较嫩的原料,压制成携带方便的,重量为2509的小型方砖。茯砖茶在泡饮时,要求汤红不浊,香清不粗,厚不涩,口劲强,耐冲泡。特别要求砖内金黄色霉菌(俗称“金花”)颗粒大,干嗅有黄花清香。新疆维吾尔族人民最爱茯砖茶,他们把“金花”多少视为检查茯砖茶品质好坏的唯一标志。青海、西藏的藏族同胞及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兄弟民族都需要它,以兰州为集散地。从主要产地益阳运送供应。
茯砖茶压制要经过原料处理、蒸汽沤堆、压制定型、发花干燥、成品包装等工序。其压制程序与黑、花两砖基本相同,其不同之点是在砖形的厚度上。因为茯砖茶特有的“发花”工序,除需要很多条件外.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要求砖体松紧适度,便于微生物的繁殖活动。茯砖与黑、花两砖另一个不同之点,是砖从砖模退出后。不直接送进烘房烘干。而是为促使“发花”,先包好商标纸,再送进烘房烘干。烘干的速度不要求快干,整个烘期比黑、花两砖长一倍以上。以求缓慢“发花”。
“发花”是茯砖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因而对加工的研究,也主要是针对“发花”工艺的研究。此工艺研究已比较系统、全面.从微生物到生化反应,再到工艺环境条件.均有大量的研究。
1微生物的研究
茯砖茶。发花”过程中优势菌主要是冠突散囊菌。温琼英lll对茯砖茶整个发花工艺过程进行微生物生长研究,研究表明,压制后的茶坯已几乎不存在微生物。压制成砖后立即包装并进入烘房发花。通常在发花的第3天,茯砖茶中只有极少数黑曲霉及其他霉菌和细菌存在,当发花到第6天时,茯砖茶中开始有冠突散囊菌的生长。在发花的扣9天间,冠突散囊菌的数量呈几何级数增加,此时可发展到100×l旷~600×104个/克干茶冠突散囊菌细胞.其它霉菌则由于优势菌的大量繁殖而被抑制。发花12天时。冠突散囊菌的数量趋子稳定或开始下降或继续呈较大幅度的增加。
2生化反应研究
生化研究主要是有关酶、物质基础等的研究。(1)酶促作用:生产茯砖茶的原料多系一芽五、、六叶甚至更老的茶树枝叶.而一般老叶中所含的纤维素和多糖物质高于其他化合物。冠突散囊菌产生的各种酶类使原料的纤维素、果胶质、淀粉、蛋白质、脂肪、多酚等物质分解,改善了原有品质【2】。黄建安等伽运用酶分析技术研究了茯砖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该3种酶均存在于茯砖茶制造中,且在发花时呈现规律性变化;(2)色泽品质的形成:刘仲华等“1运用薄层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茯砖茶加工中的脂溶性色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发花是茯砖茶色素物质变化与色泽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主要表现为,发花期间叶绿素的深色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酯a、b和脱镁叶绿素a、b,以及类胡萝卜素的主要组分叶黄素和卜胡萝卜素均呈明显增加趋势。深色的未知色素U.FOl和UF02也表现出类似的规律。此外,茶多酚经微生物酶促氧化形成了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紊。这些色素物质的形成与积累形成了茯砖茶黑褐色或黄褐色的外形色泽和橙黄或橙红的汤色的品质特征;。(3)滋味晶质的形成:吕毅等15l研究发现茯砖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物质的含量与绿茶、乌龙茶相比要低很多。一方面由于原料本身成熟度较高。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鲜叶的内含物的含量就较低;渥堆时,微生物又消耗掉一部分内含物,同时促进这些物质发生变化,最终形成黑茶的苦涩味少、醇和的风味特征。
3茯砖茶香气研究
在构成茯砖茶特征风味的香气成分中.除原存于原料中的黑毛茶特征成分,如6一甲基一5一庚烯一2一酮、n一筚澄油烯、邻甲酚、二苯并呋哺等以外。又新增加了一些特征化合物,其中有(反,顺)一2,4一庚二烯醛、芳樟醇、(反,反)一2,4一壬二烯醛、理一紫罗酮、香叶醇、B一紫罗酮+庚酸、6,10,l仁三甲基一2一十五酮、壬酸、芳樟醇氧化物Ⅱ、Ⅳ、正己醇以及2,5一二甲基吡嗪等。上述成分在压制和发花之前含量均不很高。经发花后含量增加。直至干燥成型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
4工艺环境条件研究
环境条件的研究,首先是温度,它是影响机体生长与存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对生活机体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上升.细胞中的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生长速率加快;另一方面,机体的重要组成如蛋白质、核酸等都对温度较敏感。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可能遭受不可逆的破坏。在正常情况下,茶砖进烘房后第二天。砖内冠突散囊菌开始发芽,砖内温度要高于室温3—6℃。其次是湿度、渗透压,水是生物生活的必要条件。没有水一切生命都不能存在。微生物细胞含水70%一85%,保持细胞的膨压状态。溶液中渗透压的大小和水的可给性有密切关系.一般微生物适于环境中渗透压在3—6个大气压时生长。如果溶液中溶质浓度过高,渗透m过大,这时环境中的水对微生物失去了可给性,甚至细I胞脱水。造成生理干燥,使原生质收缩引起质壁分离。细胞停止生命活动。冠突散囊菌耐干燥及高渗透压的能力较强。再次是氢离子浓度(pH值),氢离子浓度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作用在于:(1)引起原生质膜电荷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2)影响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3)改变生长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可给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毒性。大多数自然环境pH值为5—9。大多数酵母与霉菌多在徽酸性(pH5—6)中生长最好。茶叶及茶汤均呈微酸性(pH4.5—6.5)。其它条件,如通气和氧化还原电位(Eh)、辐射、电磁场等对微生物生长有明显影响。
5茯砖茶降脂研究
刘勤晋IIlJ等对茯砖茶的提取液的保健功能进行了研究,采用健康新西兰大白鼠进行动物实验,实验分(I)对照,均喂普通颗粒饲料;(II)高胆固醇组,含胆固醇普通饲料;(III)茯砖茶的浸出液+胆周醇组,每天每只加喂含茶饲料;(IV)花粉+胆固醇组.加喂玉米花粉。结果表明:高胆固醇组家兔血中胆固醇水平达正常10倍以上,造成机体组织及生物体的病理变化,血中甘油三脂(’I’G)水平变化不明显。高密度脂约增加一倍:花粉组的前两个月胆固醇处于高水平,第三个月有下降趋势:而茯砖茶浸出液组血胆固醇及脂质过氧化物均低于花粉组。证明茯砖茶浸出液具有降胆固醇抗氧化作用。同时他还进行了对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实
验选用50名高脂血症患者。男性。年龄60一70岁,实验前进行血液生化检查。饮茶前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酵、甘油三脂和脂质过氧化物检查。在不改变饮食结构的前提下。每日服茯砖茶129,一个月后,50位病人的血液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表明茯砖茶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傅冬和“:J将茯砖茶水提液分别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三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及水层样品。茶渣用95%的乙醇提取。均采用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PPRa、PPAR7、PPAR8)、肝X受体(LxR)、法尼酯衍生物X受体(FxR)及前脂肪细胞(3髓.L1)模型进行高含量药物筛选研究茯砖茶的降脂减肥功效.结果显示茯砖茶各部位对PPAR7、PPAR8有激活作用,对FXR有抑制作用,对PPRAct、3T3.LI作用不明显.证明茯砖茶有多条降脂途径。降脂减肥功能较强。并采用制备液相进行物质分离。分离得到物再采用光谱、核磁共振进行分子结构鉴定,通过鉴定.发现了两种有明显降脂效果的茯茶素a和茯茶素b。
6讨论
茯砖茶作为边疆蒙、藏、维吾尔族等少数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国家投入大量科研经费。解决了茯砖茶加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致现在茯砖茶的加工技术成熟.质量标准统一。品质风味大有改善。然而。茯砖茶之所以被称之为“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各民族生命之茶”。我们至今没有找到答案.还需要我们这些从事茶叶研究的工作者努力。
参考文献
[1]温琼英刘素纯茯砖茶发花中优势菌的演变规律【J】.茶叶科学(增刊),199l,(11):56“2.
[2]王志刚童哲程苏云茯砖茶中霉菌含量和散囊菌鉴定及利弊分析(续)【J】.食品科学,1992,6:l一3.
[3]黄建安刘仲华等茯砖茶制造中主要酶类的变化忉。茶时科学(增刊),199l,(11):63-68.
[4]刘仲华黄建安等茯砖茶加工中色素物质与色泽品质的形成【J】.茶叶科学(增刊),199l,(11):76—80.
[5]吕毅氟与茶叶品质化学和微生物学的研究瞰】.浙江大学博士论文.73—94.
[6]王宇辉周超凡中药降脂研究进展【JJ.中国中医杂志,1999,24(3):184一186.
[7]许腊英毛维伦江向东等荷叶降血脂的开发研究’fJ】湖北中医杂志,1996,18(4):42.
[8]刘宏雁王秋静李吉平等刺五加叶皂甙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阢。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5,21(4):341.
[9]张志军陈贵延黄欣中医药降脂减肥作用的国外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5,2(1):4.
[10]罗琼李瑾玮张声华构杞及其多糖对家兔血脂的影响佣.食品科学,1997,18(4):5
[11]刘勤晋司辉清等黑茶营养保健作用的研究忉.中国茶叶,1994,(6):36—37.
[12]傅冬和刘仲华黄建安茶叶降脂减肥作用研究进展.中国茶叶,2004,(2):8一lO.
(转帖请注明)
茯茶毒理学试验报告
肖文军,傅冬和,任国谱,龚志华,萧力争,刘仲华
(本资料系学术论文,仅供学术交流,切勿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本文从学术的角度研究发现饮用茯茶对人体是安全的。
茯茶是我国的主要边销茶之一,自古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以及丝绸之路两侧的少数民族人们,由于生存环境的原因,茯茶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就率先开展了黑茶品质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并于八十年代中期建立了
我国第一批茶叶品质国家标准,即“茯砖茶”、“黑砖茶”、和“花砖茶”国家标,。然而,有报道认为,牧民长期饮用茯砖茶后可导致中毒现象。为此,本研究以提制的速溶茯茶为原料,采用药物毒理学试验方法,研究了速溶茯茶对小鼠与大鼠的毒理特性,以探讨
茯砖茶的安全性。
1材料与方法
1.1茯茶对小鼠的毒理试验
样品:速溶茯茶,塑料袋装,购于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实验动物: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的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批准证号为湖南省医动字第20—011号。
试验方法:《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15193—94)进行,对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以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茯茶对大鼠的毒理试验
样品:1.1中之材料。
实验动物: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的清洁级Wistar大鼠80只,雌雄各半,雌、雄体重分别为77.5±5.8g、80.2±9.8g,批准号为湖南省医动字022号。
试验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对照组及三个受试物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按1000g体重进食100g饲料计算,取速溶茯茶与普通饲料分别配制成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样品饲料(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0、75、100倍),以此饲料喂饲大鼠,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连续30d。实验期间大鼠自由摄食饮水,实验末,测定大鼠体重,采尾尖血用FC一11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进行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及WBC分类。禁食14h后,摘眼球采血分离血清,用康仁5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蛋白(P)、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肌肝(Cr)、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和血糖(CLU),采血后颈椎脱臼处死大鼠并解剖,称肝、肾、脾重量,计算脏/体比值。取肝、肾、脾、胃、肠作病理切片检查。实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茯茶急性毒性试验
查霍恩氏可知,茯茶对雄、雌昆明种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14700mg/kg·bw、19600mg/kg·bw(95%可信限为10600~36000),根据GB15193.3—94中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表明茯茶属实际无毒物。
2.2茯茶遗传毒性试验
2.2.1Ames试验
对TA97、TA98、TA100、TA102四株试验菌株,加与不加大鼠肝微粒体酶(S-9),样品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说明该受试物为诱变阴性。
2.2.2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样品各剂量组微核发生率与阴性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环磷酰胺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 2.2.3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样品各剂量组对小鼠精子畸形发生率未产生明显影响,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2.2.4茯茶对大鼠血液指标的影响 以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饲料喂饲大鼠,30d喂养期间,各组大鼠无异常行为、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表1显示,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雌雄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红细胞体积、血小板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2.2.5茯茶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表2表明,各剂量组对大鼠白细胞的影响不显著。表3、表4显示,以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饲料喂饲大鼠30d,雌鼠1.25%剂量处理的血清胆固醇、1.25%与1.70%剂量处理的血清谷丙转氨酶、1.70%剂量处理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雌雄大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血糖水平和相应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6茯茶对大鼠脏器/体重比值的影响 由表5可见,以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饲料喂饲大鼠30d,0.85%剂量组雌鼠肝/体比值显著高于对照(P<0.O1),但在正常范围内,且绝对肝脏重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01)。各剂量组和对照组相比,大鼠脾/体、肾,体比值无显著差异。 2.2.3大鼠解剖及组织学检查解剖大鼠,肉眼观察表明,各剂量组与对照组的大鼠均未见异常情况。组织病理切片检查结果显示,各剂量组肝、脾、肾、肠、胃与对照组均无病理改变。 3结论 茯茶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4700mg/kg·bw,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9600mg/kg·bw(95%可信限为10600—36000),Ames及致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以含0.85%、1.25%、1.70%速溶茯茶的饲料喂饲大鼠30d,各处理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表明茯茶对雌雄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属实际无毒物,可以放心饮用。 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的原料 安化黑茶之所以品质好,历经数百年,久盛不衰,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只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原料,在安化特定的山区生态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特定的茶树品种所生产的茶叶原料,才有可能形成安化黑茶的特定品质。 据彭先泽1940年《安化黑茶》记载:安化境内所生产的本地茶,古时称“道地茶”。用“道地茶”加工制作的黑茶,才是正宗的安化黑茶。安化之外所产之茶称“外路茶”。 (一)道地茶 安化境内所生产的“道地茶”尤以芙蓉山、“六洞”、“高马二溪”、云台山等区域甚佳: 1.芙蓉山茶(安化前乡) “安化?水、沂溪间之芙蓉山、花桥、枫木仑、谢家排、枞木塘、大福坪一带,产茶较多,但以芙蓉山所产的茶叶品质为佳。” 2.以“六洞茶”为代表的资水安化段南北 “就茶叶产量而言,后乡多于前乡。资水南北,万山罗列,居民以种茶为生,”活家口者,唯茶一项。资水南岸产量既多,品质亦优,而尤以濂溪乡之思贤溪,西迤至辰酉乡之辰溪一带,如思贤溪内之火烧洞,竹林溪内之条(跳)鱼洞,大酉溪内之漂水洞、檀香洞,黄沙溪内之深水洞,竹坪溪内之仙缸洞,皆南岸有名之黑茶产区,俗有“六洞茶”之称。此“六洞”又以“条(跳)鱼洞所产为各洞之冠。资水北岸之黑茶产区,则以大桥、龙塘至冷家咀(冷市)一带较多,如香炉山、黄茅坪、白岩山、黄棵界、乌云界、任家坪、云皮溪、猫儿岩及桃源、沅陵接壤之湖南坡、苍场、木榴、马路等处,多以春茶制为红茶,夏茶制为黑茶,清季黑茶价格时或较高,人力不足之茶户,始早起采制黑茶”。 清道光年间的雕版原物照 当时运送高马二溪茶到茶行就用此板印刷引票送茶,以防假冒。(高甲已改为高家) 3.以“高马二溪”、“云台山”为代表的高山茶 “茶树生长因其所受光照、温热、云雾等气候影响,而品质各有不同。凡高燥之山地,常接受日光之温热,而云雾不时荫蔽,这些地方所产之茶,品质特佳,俗称‘高山茶’。如资水南北之辰山、芙蓉山、台甲山、高家溪、马家溪(俗称“高马二溪”)、蔡家山、云台山、乌云界、楠竹园、插花岭、马头门、香炉山、云雾山、牯牛山一带所产,叶片狭长,宛如柳叶,故有“柳叶茶”之称。高山茶叶片嫩者薄,老者厚,干茶色泽黑润,水色枣红,冲泡四、五次,犹不减色。本年采制者,汤稍浊而味略苦涩,贮囤一年以上者,味甘而水清,若平地茶则色味俱逊。” 为保护“高马二溪”茶品质久盛不衰,道光四年八月(1825年)立茶叶禁碑在高山云雾之中。 (二)外路茶 安化以外各邻县所产之黑茶,杂于小淹、江南、边江、鸦雀坪、唐家观、黄沙坪、东坪一带兜售者,统称为“外路茶”,亦称野茶。据彭先泽著《安化黑茶》记载: 1.益阳茶 益阳?埠镇内之烂柴洞、葡萄洞及马迹塘内之卢洞溪、茅屋冲等处产者为上益阳茶;与安化之仙溪、梁叶溪、长乐、小淹一带所产者品质相若,叶色红黄绿不一。 益阳新桥河、桃花江及大栗港之雪峰山、天子山等处所产者为下益阳,品质稍逊,但无论上益阳与下益阳之黑茶,茶叶复揉后,多藉日光干燥,故其香味清淡。 2.新化茶 新化在资水上游,其杨木州的龙珠山、炉观、洋溪、沙岗、土桥等地产茶亦多。马家冲、湖田、高枧、大湾、山枣溪、夹溪、烟山、鹅溪、落雁冲一带所产茶与安化一都茶略相似,惟靠近资江沿岸所产之茶,叶小无汁,搓揉不易成条。 3.沅陵茶 沅陵茶亦称辰州茶。沅陵县属之蛇溪、大水田、猫儿岩一带,亦产黑茶,叶片多椭圆形,水色较佳,可惜产量不多。 4.溆浦茶 叙浦县属之黄牯井、乌鸦坪、赤水等处与安化县地接壤,所产黑茶品质亦佳;马家溪、襄家溪所产者次之,惟溆浦茶产量不多,水色较淡,在黑茶市场,对安化黑茶影响小。 5.桃源茶 桃源县属之甘溪、后溪、鄢家坪、老屋棚、马路坳、插花岭、王板溪、文龙坳、十八敦、蒋家坪、管水、管水祠、黄山、凉散坳、雷公洞等处均产黑茶,且与邻近安化他县所产者,品质为佳。 6.常德茶 常德茶亦称武陵茶,产量不多,而以插花岭下之莫家溪所产茶较佳。 7.汉寿茶 汉寿茶又称龙阳茶,俗称溜子茶,多产于君山铺、二方湾、紫阳冲(即王家坝)、石板滩、竹家仑一带,而以二方湾产者为最劣,该地茶户摘茶概用刀砍,故茎叶长短大小不一,初制时,叶形不易整齐,叶色红黄黑相间,且藉日光晒干,鲜有香味,尤多含馊气,泡水一碗后,即不着色,前安化九都乡茶业公会及茶叶稽茶处,曾严禁茶商收购,恐掺混道地茶内,有损安化黑茶声誉。 8.宁乡、湘阴、武冈茶 宁乡、湘阴、武冈三县所产茶叶,一向只采制红茶。近以安化茶园荒芜,晋陕间茶商又复源源进山办货,茶贩乃运往宁乡、湘阴及武冈之九洞岩、石马岗等处估买青山采制,以掺入“道地茶”内,所谓“进供茶”也。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看了本文《我国黑茶研究取得新突破 黑茶紫冰茯将成健康饮品》的内容不知道对你是否有所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点击茶经网cy316.com的“黑茶健康茶”专题进行查看。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 2020湖南黑茶研究:安化黑茶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