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说多少话,就喝多少茶

2020-05-22

下面是茶经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说多少话,就喝多少茶”精彩内容,帮助大家了解茶文化知识,欢迎大家进行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想了解《说多少话,就喝多少茶》知识吗,丰富的《说多少话,就喝多少茶》内容等你来看!

语言是上天赐给人类的沟通技能中,最便捷的一门表达艺术。他们可以优美可以骇人,甚至语言大师在说话之前改变几个措辞,就可以用更高级的方式表达同一种意思。

所以,这次我想说说茶话会。注意,我说的并不是茶会,而是现代公司企业中最“流行”的茶话会。在说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茶会”与“茶话会”的细微差别。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看来,传统意义上的茶会,在日本,基本上就是日本的“茶道茶会”,这种“茶道茶会”拥有700多年的历史,中国虽然是日本茶道的发源地,但却是日本将“茶道茶会”发展成为一种所谓的茶艺术。在台湾,1990年由荣章构思的“无我茶会”风靡各处。这种茶会形式的特点是参加者都自带茶叶、茶具,人人泡茶,人人敬茶,人人品茶,一味同心。在茶会中以茶相对,广为联谊,忘却自我,打成一片。在中国同样形式的地方茶会还可以包括西藏的酥油茶会、南京的赏鸟茶会等等。

转观传统茶会,从茶会主人为宾客与陪客之间关系远近的细致确认到茶种茶点选用的寻觅奔波都不难发现,一种由一人或一个家族主导进行的茶会逐步演变成了由众人共同成为茶会主人从而更好的参与其中。

茶话会,顾名思义,是在茶会的基础上人们把茶点拿来招待宾客的社会性聚会,在我国现代,茶话会也是谈心与交流感情的传统形式。它既不像古代茶宴、茶会那样隆重和讲究,也不像“茶道”一样需要严格的礼仪和规则,似乎与英国中世纪贵妇人们的下午茶有异曲同工之妙。

宋朝方岳在一首名为《入局》的诗中写道“茶话略无尘土杂,荷香剩有水风兼。”这也是中国茶史上关于“茶话”最早的记载,描写的就是各业各帮的商人以约定的茶楼作为集会地点,边饮茶边交流行市,进行买卖的场景。同样的,清朝同治皇帝的《临川县志·古迹》引《正觉寺醒泉铭·序》中说“万历己亥,上人邀余茶话,茶味甚奇”,也是茶话记载的代表。

我参加过不少茶会,得到的感受更多的是鉴于“茶会”与“茶话会”之间,也许性格使然,茶会给人的感觉更加正式且严肃,而茶话会的则像是邀上三五好友,寻找共同的话题谈论不同的观点,却常常忘记其实众人之间不曾相识。

朋友定居在韩国,偶然回来聊天的时候讲了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韩国前后辈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划分非常严格,相信很多看过韩国电视节目的人也有一定了解。除了韩国企业文化中固有的聚餐文化之外,每几个月会召开一次所谓的“反省会”,在这个“反省会”上,人们可以抛弃上下级的身份、前后辈的束缚,我认为可以说是“有冤报冤,有仇报仇”的现实版。任何的感恩或者不满、发泄,都可以在“反省会”中大声的说出来,剔除敬语的说话方式,以平级身份进行完全平等的对话,“反省会”结束之后再恢复各自的身份重新开始工作与生活。“反省会”最大的好处,并不仅限于反省他人,更多的是人们在督促别人反省的时候也反省了自身。

龙应台有一篇文章叫做《文化是什么》。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当代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里,其实很多时候都在言不由衷与身不由己中度过。我们想要一场简单的茶话会,不是直至标的感恩戴德也不是愤怒无比的发泄人生中的偏颇。只是需要一个环境,一个机会,说一些话也喝一点茶,然后学习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罢了。

关于本文《说多少话,就喝多少茶》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小编推荐

茶礼知多少


大唐之所以能成为盛世与茶有关,唐天子重视茶,以茶施恩和天下便成了惯例。传承下来,我们的民族就成了礼仪之邦,而全国由于地域不同,茶礼或有差异,今天我们来讲讲闽粤茶礼。

客来敬茶

当地人热情好客,不论您走进富裕之家或贫困门户,茶对于来客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请喝茶”、“喝两杯再说”成为当地人的口头禅。客来敬茶,显示了当地人淳朴、谦和的品德。

斟七分茶斟工夫茶要均匀,故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茶艺。斟茶时,茶壶伸到杯中,称之“高冲低斟”。说是这样泡出来的茶,不仅汤色好,而且没有泡沫,味道甘醇。同时,斟到七分满就行,有句食谣“七分茶八分酒”,如斟过满会被认为欺客或烫伤茶客的手。

摆三杯茶

家家户户至少有一套工夫茶具。茶盘只摆三只茶杯。有俗语“茶三酒四游玩二”,是说茶以三人为宜,三只茶杯象征“品”。茶客多也只摆三不摆四。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叩指谢茶操工夫茶者一般不能饮头泡茶,头泡茶当让予长辈或来客。操茶者要伸手示意:“请喝茶”!茶客端茶时,中指要托住茶杯底,杯底不能擦触茶盘边沿。主人续茶时,茶客习惯用手指叩桌致谢。

以礼品茶

按当地的茶谣,品茶要遵循“看色闻香徐啜味,审韵别种品次第。”叫做“眼鼻口并用;色香味同辨。”主人奉茶时一般以客人左边用左手端茶奉上,而客人则用右手伸掌姿势进行对答礼仪。

结婚拜茶

当地人男婚女嫁的礼仪中,不论是祭祖、竭见长辈等都要“敬茶”。新婚第二天,夫妇要双手共捧工夫茶依次向亲族长辈行跪拜献茶礼。即使在异地不能前来参加婚礼的长辈,也要遥寄上茶叶。

拜年赠茶

每逢新年岁首,亲友间拜年的礼品,定要四种,谓之“四色”,其中必不可少茶叶。再则,逢年过节人们待客、去油腻用茶量比日常要多,茶叶理所当然成为首选礼品。

生活里,人们饮茶并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而是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有时候人们是在喝茶,那是为了解决干渴,有时候人们又是在品茗,那是为了追求高雅,为了怡情冶性、调节心灵,为了满足精神的需求。

茶之任性知多少?


朋友圈存在着各种任性,但是有个家伙一直没发言,它低调任性了五千年,不因钱财名利而任性,却在历史的尘烟中任性的存在着!

可以解百毒,就是任性!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未见神农,依旧是那么一颗植物,或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无人问津。

奈何神农火眼金睛从众物之中挑选出来,还嘴馋拿到嘴里尝了一下,一试把自身的七十二毒给解了。

让皇上又爱又恨,就是任性!

唐宋时期茶文化繁荣,特别是宋代的斗茶之风尤甚,借此之势,龙凤团茶风生水起。

可明太祖朱元璋却愤怒极了,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散茶)。原因在于上以重劳民力,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

平生嗜茶的乾隆活到88岁,是寿命最长的一位皇帝,他85岁让位于嘉庆时,一老臣不无惋惜,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大笑,曰:君不可一日无茶。一语道出其嗜茶成癖。

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饮料,就是任性!

茶,无酒精,无糖分,无脂肪,有蛋白质、氨基酸、咖啡因、矿物质、植物色素、维生素等物质。

如此丰富的内含物,使得喝茶有助于延缓衰老,抗氧化抗辐射,醒脑提神,降脂助消化和美容养颜等其他饮料无法复制的功能。

被模仿却无法被超越,就是任性!

中国的茶,自公元5世纪,中国的茶叶运输至土耳其,隋唐以后与西边国家通商互市,英国女王爱上中国茶和开创下午茶并掀起英国一阵喝茶之风,最后,英国千方百计引种茶树并制作红茶。

外国人赖以为命,就是任性!

晚晴时期的虎门销烟的烟哪来?林则徐用茶叶换鸦片的政策,夷人名下缴出鸦片一箱者,酌赏茶叶五斤,用茶叶十余万斤换来烟土1150箱,夷人对茶赖以为命,才使虎门销烟事件得以轰轰烈烈,历史深远。

与生活息息相关,就是任性!

据《泰晤士报》报道,近80%的英国人都喝茶,而在中国,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载体,中国是茶的原产地。

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

人们常说:琴棋书画诗酒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无不说明,茶在人们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米国因你独立,就是任性!

公元16世纪,英国垄断了美国的茶叶贸易,并使美国人也承袭英国人喝茶的习惯。

1773年12月16日寒夜,为抗议英国提高红茶税金,一群激进的反英波士顿茶叶党,将342箱茶叶抛入海中,掀起了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此举激怒英国政府,战争一触即发,美国独立战争也因此在两年后爆发。

有粉丝写自传,就是任性!

《茶经》是一部介绍茶的专著,不仅是史无前例的第一部,还是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一步,此书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总之,茶叶,不管你喝不喝,爱或者不爱,它就在那里,就是这么任性!

“茶马古道”有多少


我国西南“茶马古道”说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木霁弘,在此间接受记者专访时称,他经过10多年的深入研究,认为“茶马古道”有7条主干线。

木霁弘现为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90年夏秋季节,他和自己的大学同学徐涌涛及北京大学教授陈保亚、藏学家王晓松等6人,在滇藏川地区进行了为期100多天的实地考察,徒步行程2700多公里,最后合著了《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该书首次正式提出了“茶马古道”的命题,引起海内外学术界重视,并有很多人加入了研究行列。中国古代“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之说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但“茶马古道”究竟有几条,众说纷纭。

木霁弘经过长期研究,认为“茶马古道”在中国的范围主要包括滇、藏、川三大区域,外围可延伸到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区,而国外则直接抵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和东南亚的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并波及南亚、西亚、东南亚的另外一些国家。它是以由人赶着马匹运输的方式在高山峡谷中跋涉,以马帮运茶为主要特征,与对方进行马、骡、羊毛、药材等商品交换的重要运输通道

木霁弘提出,“茶马古道”有7条主干线,它们分别是:

1、雪域古道。由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经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家。这条主干线还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雪域古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与雪域古道会合。

2、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昌,进入成都,再到中原。其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中原;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内地。

3、买马古道。在古大理国的时候,开辟了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的买马古道。

4、滇缅印古道。这是史书记载时间最早的一条古道,从四川西昌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由腾冲进入缅甸,再进入印度等国家。这条主干线的岔道由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缅甸、到印度。马铃薯、玉米很可能就是由这条古道最早进入中国的。

5、滇越古道。从云南昆明,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6、滇老东南亚古道。由云南出境后,从老挝再到东南亚。

7、采茶古道。各地客商来云南茶区收购茶叶的古道,它连接了包括西双版纳、思茅、临昌、德宏等主要产茶区。

木霁弘说,“茶马古道”不仅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地理形态最为复杂的商品交换通道,而且是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传播的通道,它还是民族迁徙、佛教东渐和旅游探险之路。

孔明山上话“茶祖”


前些时日,与云南的茶友李君,一块游览了享有“植物王国”之称的西双版纳后,茶友语于我说:“咱们顺便到勐海的孔明山,去寻访一下云南各族人民心中的‘茶祖’诸葛亮当年的足迹吧!”诸葛亮被称为发展云南普洱茶的“茶祖”,这我是早有所闻的。能亲身感受一下茶祖当年教民兴茶的那方故土,我何乐而不往呢?

孔明山位于云南省勐海县象明乡西100公里处。关于诸葛亮在云南授民兴茶的佳话,其中还有不少有趣的传说。据传,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时,路经西双版纳勐海的南糯山,是时,来自北方的士兵因水土不服,害眼病的很多。见此,诸葛亮就把一条拐杖插在南糯山石头寨的峰上,瞬间,就变成了一棵树,并萌出了青翠的叶子。士兵们都去摘下叶子煮水喝,不几日眼病就治好了。这样,南糯山的石头寨上就出现了第一棵茶树,人们也便把有茶树的那座山叫做“孔明山”。关于孔明山的释义,清道光年间的《普洱府志·古迹》中有这样的记载:“六大茶山中有孔明山,是诸葛亮的寄箭处。”该志还记载:“(孔明)祭风台在(普洱)南六大茶山中,登其山可俯视诸山,相传武侯在此祭风,又呼为孔明山。”传说中的“拐杖变茶”是个神话,《普洱府志》的两则记载,则证明了孔明当年确在此山有过军事活动。后人把那山上的第一棵茶树称为“孔明树”,把茶山称为“孔明山”,应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我们登上孔明山的祭风台,向四方望去,只见苍山如海,峰峦如波,绿树盈盈下的茶林一片葳蕤。友人说,这就是普洱茶的集中产区——六大茶山。六大茶山也是孔明遗器而得名。《普洱府志》记载:“旧时武侯(诸葛亮)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莽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登于革登,置撒袋于慢撒,因以名其山。”慢撒茶山传说,易武(慢撒山)汉朝就有种茶的记载。诸葛亮南征时,教民采茶和饮茶的方法,茶方为民所用。蛮砖茶山的茶农说,诸葛亮安抚南疆北归时,当地的本族人要跟随而去,诸葛亮怕他们掉队,就叫他们夜里头朝下睡,马向南拴。但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却搞反了,头朝上睡,马向北拴,结果还是掉了队。诸葛亮见他们没有跟上队伍,就撒了把茶籽说:“你们吃树叶,穿树叶吧!”这样,本地族人就留下在茶山以茶为生了。

攸乐茶山的基诺族人告诉我们,他们的祖先相传是诸葛亮南征时,随军而来的北人。因途中这些人好贪杯,而被大队“丢落”了,后被附会成近音词“攸乐”,这便是攸乐茶山的来历。孔明不仅教这些落伍的北人以茶为生,还教他们照他戴的帽子的模样搭屋而居,现在基诺族人住的孔明帽式的竹楼,便是在孔明的启示下而建造的。孔明回到成都后,还不忘记丢落在这一带以茶为生的老部卒,每年到冬季,孔明都派人前往看望他们一次,并让蜀地的乡亲,用骡马驮去当地的物资,与攸乐的茶农交换茶叶,使攸乐一带的茶农,有了更加殷实的日子。这些故事都世世代代地相传下去,成了攸乐山茶农心中永远的崇拜。他们为了感恩孔明,将孔明山视作孔明的化身。我们在革登茶山的新酒房和茶王树的山梁上看孔明山,还真有点形神酷似的样子。山形象孔明戴着道冠的头像,而孔明的脸,正朝着革登山上的石头寨,右侧的耳朵则附着茶王树的山梁。我们看着这眼前景,回思孔明当年教民兴茶的感人故事,敬仰怀念之情,不禁油然而生啊!

日出月落,冬去春回,在漫长的岁月里,诸葛亮遗器所到的六山,已承袭了孔明的惠泽,逐渐发展成为云南普洱茶的集中产地。当年孔明南征时,深入滇南的“不毛之地”,帮助云南各族人民发展茶叶生产,他们世世代代亲切地称茶树为“孔明树”,茶山为“孔明山”,尊孔明为“茶祖”。每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孔明诞生日)这一天,都要举行“茶祖会”,点燃“孔明灯”,跳民族舞,以此纪念孔明。

历史告诉你,茶之有多少


我们是茶的故乡,在茶叶领域上,中国一直是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也是世界茶叶之“源”,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最先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据《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可见,神农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的第一人。茶叶为世界三大饮料(另两种为咖啡,可可)之“圣品”,享有“东方恩物”、“绿色金子”的美誉。举世公认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最早的茶学专着。唐代陆羽撰述的《茶经》,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专着。《茶经》已被译成10几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最大的野生茶树。云南省勐海县境内的一棵茶树,高32米多,主干粗3米,树龄约1700年,被称为世界茶树之最。

最早的茶事活动。《华阳国志 巴志》载,武王克殷,巴、蜀以茶等物纳贡。茶市记载的最早文献。东汉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的文字,时公元59年。此前,成都周围的彭山、新津、仁寿、井研、眉山一带已有茶市。卖茶汤(粥)的最早记载。《汉魏六朝百三十家三家集》“闻南方有蜀妪,作荼粥卖之。”

最早的咏茶诗。西晋左思的诗《娇女》是最早提到饮茶的诗。同代还有张载《登成都楼》“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最早引入中国茶叶的国家——日本。公元805年,日本最澄禅师到我国浙江等地留学,把茶叶和种子带回日本。17世纪,茶叶传到欧洲,19世纪传到非洲。现在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成为传播友谊的纽带。

茶话会”。

最完备的茶叶科研教育体系。自《茶经》问世至今,我国十分重视茶叶的理论研究。现在我国有9所高等院校设有茶叶专业,在校学生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有两所全国性的茶叶研究所,成为世界上茶叶科研教育体系最完备的国家。

最早的“以茶代酒”。据史书云: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便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

最早的茶话会

据史书云: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赐宴群臣必使之大醉。大臣韦曜酒量小,孙皓为照顾韦曜,秘赐“以茶代酒”。后来,逐渐产生集体饮茶的茶宴,类似今天的“茶话会”。

优质茶有多少“美容法”


喝茶有益健康,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健康法则。然而,如果你喝的茶叶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超标,如果你喝的高档茶其实是用色素美容过的,如果你喝的优质茶其实是废茶叶,这一条健康法则还成立吗?

揭秘茶叶造假知多少?

(一)假冒的无公害茶叶

中国是茶叶的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但是人们对茶叶的生产过程通常并不了解,对其农药残留问题更是知之甚少,很少有购茶者会想到关注一下茶叶中是否有农药。然而,事实告诉我们,看起来非常高尚的茶叶与萝卜青菜一样,在规模化种植的今天也在经受着农药的困扰。除此之外,在茶叶加工过程中,厂家为了卖个好品相,还会使用一些造假的手段。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曾以《无公害茶叶肮脏出炉》为题,披露了茶叶中的一些隐患。我们不妨跟着节目的镜头看看劣质茶叶都有哪些问题。

事件发生的茶园是全国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什么样的茶园才称得上是无公害呢?

我国农业部为了保证农产品的安全问题,相继制定了一些非常严格的规定,规定了哪些农药是禁用的,哪些农药是限制使用,并且在量上有严格的规定。根据这些要求,经过农业部门严格的审定,达到标准的种植场才能被称作无公害茶园、无公害果园、无公害蔬菜基地,等等。换言之,无公害茶园生产的茶叶应该不含污染物质,或即使含有少量污染物也应该低于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

介绍完背景,下面让我们看看造假者的伎俩。

第一步,用剧毒农药杀虫。

具有喜剧性的是,在节目开始,与该茶园有关的一位副总经理在镜头面前信誓旦旦地说:这里是无公害茶园,不存在使用剧毒的、高毒高残留的农药,使用的都是高效、低残留低毒的农药。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前去采访的记者在草丛里和水塘边发现不少用过的农药瓶,其中有甲胺磷和甲基1605的瓶子,这些都是国家明令禁止在茶叶种植中使用的剧毒农药。据茶园承包户说:打这样的药,"打一下子,死得干干净净,没得虫子了。"一听就知道,够毒!有多毒?专家说,它们的毒性大概是敌敌畏的数倍。

这种打过剧毒农药的茶叶两三天后就被采摘,根本来不及代谢,大概90%~95%的农药都残留在叶子上面了。

茶叶的农药残留

茶叶的农药残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根灌农药被运输到叶片,二是在叶面喷洒农药所致。中国加入wto以后,由于不断遭受贸易壁垒,农业部对茶叶农药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一批高毒害、高残留的农药,推荐一批低毒害、易分解的农药,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一些茶园的茶农出于利益的驱使或者认识上的不足,继续使用已被禁用的农药。由于茶叶主要是嫩芽,通常在喷药后几天内就采摘了,这个时间不超过7~10天。如果茶园使用不易分解的农药,这期间根本来不及分解,所以残留很高。

第二步,加米粉减少加工工序。

鲜茶茶店设计叶被送到这家茶厂后,都要先经过加热杀青再整形。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当地的许多厂家在杀青后,工人总要往鲜茶叶上撒一些白色的粉末,然后再送到机器里整形。这种白色粉末是什么东西,它在茶叶加工中起什么作用呢?

原来,白色粉末是糯米粉,其作用是迅速整形。假如完全按正常工艺搓揉的话,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形,或者很难成形。添加了淀粉类物质,比如糯米粉、玉米淀粉、山芋粉后,由于它们有黏性,在整形过程中能够让又大又厚的鲜叶迅速卷曲、成形,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加工工序,还增加了重量。正常加工茶叶要经过18道工序,而这种加工方法只需要12~13道工序。

还有更恶劣的。有些茶厂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会使用发臭变质的山芋粉,工人们说"如果是新鲜的,也不会拿来加工茶叶"。

第三步,糯米浆喷浆,糯米卖出茶叶价。

添加米粉整形之后,鲜茶叶再经过晾晒、炒干等工序就制成了干茶。干茶还要送到附近的精制茶厂进一步加工整形,才能制成成品茶。这里所谓的加工整形是喷浆--喷糯米浆,一喷就是五遍。原因是,糯米浆不仅能给茶叶进一步造型,而且还能增加分量,使糯米粉卖出茶叶的价钱。工人们说了:不喷浆不好看,现在卖不就卖个好看嘛。工人们还说:不用这个喷的话,茶叶很难搞出一等品。

还有一些更"节省、聪明"的茶厂往茶叶上喷的是掺了茶叶末子的糯米。他们竟然连原本只配当垃圾的茶叶末子都不放过!

打了高毒高残留农药,又添加了米粉、米浆造型增重,这样做出来的成品茶,因为外形漂亮,所以销路很不错。

(二)用色素化妆成的假高档茶

根据绿茶制作的国家标准,茶叶不得着色,不得添加任何非茶类物质,当然也绝对不允许添加色素。然而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提高价格,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通过对质级较次的茶叶添加色素改善茶叶的卖相。我们知道,色素中的重金属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还有某些有机成分,则会对人体的血液功能造成危害。

2005年6月,一些城市的茶叶市场出现一种添加了工业色素"铅铬绿"的假碧螺春,其重金属铅含量超标60倍(国标规定每公斤茶叶里面铅的含量不能超过2毫克)。如果用10克这样的茶叶泡茶水,人体通过茶水就可以摄入150微克的铅,而根据2000年做的中国总膳食研究,正常情况下,每个成年男子一天摄入铅的水平应该小于82.5微克,可见这种毒茶叶的危害是多么严重。除了铅之外,"铅铬绿"中的铬也是危害极大的重金属。长期饮用这样的茶水,会对人造成肝脏或肾脏的损害,或者胃肠道、造血器官的损害。

碧螺春染色并非特例,有业内人士称,目前茶叶市场中存在着多种用来给茶叶"美容"的添加剂,例如以绿为美的茶叶加"铅铬绿"、"叶绿素"、"铁粉"、"催芽剂"等,可以使茶叶的颜色变绿,提高茶叶的色泽度;以白为美的茶叶,例如针螺,添加滑石粉,可以增加茶叶的白度,还能增重;以苦闻名的苦丁茶中加入柳树叶、猪苦胆汁和香精,可以增加苦味,还能增加茶叶的黏度(猪苦胆)……这些被美容的茶叶通常都质级较次。

按照技术专家的说法,讲究"色、香、味"的茶叶造假相对较难,然而有些毒茶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品茶师,如果不用对比的方法而单看毒茶叶本身,要看出问题都相当困难。

名词解释

铅铬绿:一种工业颜料,主要用于油漆、涂料、塑料、纸张生产,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不易褪色。但是,铅铬绿中的铅、铬等重金属元素具有毒性,摄入人体将造成危害,因此不能食用。

(三)劣质茶穿"名牌服装",陈茶改"出生日期"

以次充好是茶叶造假者常用的手段。有的不法商户把往年旧茶更换成新包装,更改生产日期,陈茶就摇身变成当年新茶。对于普洱茶这类讲究越陈越香的茶类,他们则会多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年龄"。还有一些不法商户以低劣的一般等级的茶叶冒充特等茶叶,忽悠消费者。冒充名茶是以次充好的另一种形式。名茶自然销路好,于是许多不法茶叶商贩就打起了名茶的主意,一些店主自己买来包装袋,将散装的茶叶往里面一放,就成了名茶。甚至还有些小厂家自己加工之后冒充正宗的名茶。

(四)废弃茶叶再利用

有位茶人讲了一段自己被忽悠的经历。有一次他去洞庭湖游玩,路上被一个神秘兮兮的人拉住兜售君山银针,这人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卖的是真正的君山银针,由于是自产自销,所以价格非常便宜。君山银针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由于产量少,价格很高,而且很难买到真的,所以很珍贵。此君对茶也略知一二,觉得茶叶不假,于是买了一些。回到住处,他就兴冲冲地冲泡了一杯茶,但见茶芽在杯中几起几落,忽然软软地摊开了。此君感觉不对,急问宾馆服务人员。服务人员看了一眼后,道:茶确是真的,只不过是别人喝过后再加工的茶……此谓用真茶造假茶,其手法让人深恨之,又深懊之(懊恼自己),令人哭笑不得。还有一种废物利用就让人笑不出来了。一些黑茶厂对被茶饮料厂等加工企业扔掉的废弃茶叶也不放过。他们将饮料厂废弃的、本该进入垃圾场的茶叶晒干后进行简单过滤,然后给这些经过简单处理的废弃茶叶穿上知名茶厂的包装后就以高价卖出去了,而且销路极好。

支招远离劣质茶

(一)注意名茶造假,检查产地是否正确。

1.去老字号或大茶庄购买名茶。

由于正宗的名茶产量有限,所以通常只在原产地的一些茶店和外地一些老字号有售,普通的小商贩很难拿到正宗的名茶。然而,人们买茶通常会冲着名茶去,所以越是名茶,造假的可能性越大,我们在一般茶庄里买到的通常可能是假的或"真假互拼"的"名茶"。为防买到假名茶,最好去一些老字号或大茶庄购买。

2.注意检查产品标识。

为防买到假名茶,在购买有包装的名茶时,要注意茶叶产地、厂名是否与名茶产地相符,如果不符则一定是假名茶--茶可能是真茶,但不是正宗的名茶。例如婺源毛尖茶,其产地应该是婺源,如果包装上或者商标卡上打出的产地是庐山,那么就是假名茶。此外,诸如不是信阳产的信阳毛尖、不是庐山产的庐山云雾等都是假名茶。

茶叶外包装上正确的标识是:注明厂名、厂址。分装商还要标明分装的日期和分装商名称。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著名的茶庄在名茶产地都有茶场,它们的产品包装会打着自己的品牌,但茶叶的原产地一定是名茶的产地。

3.不要过于相信原产地保护标签。

名茶产地通常都会采取原产地保护措施。如苏州为了防止假冒当地产的洞庭山碧螺春,会对每位茶农出产的茶叶进行严格统计,然后根据产量发给原产地保护标签。按照规定的比例,卖多少茶叶发多少标签。按理说,贴有这种标签的茶叶应该一定是真茶。然而,只要舍得花钱,正宗的原产地标签照样能够买到,价格还不贵,100元一张。因此,面对网上茶店、实体茶店里的原产地标签时,消费者要相信自己的品尝感受而不是人云亦云。

(二)不喝第一遍茶

泡茶时,第一泡茶水要倒掉,不能喝。从茶艺、茶道的角度来讲,这样做可以让干燥的茶叶与水初步融合。

(三)谨慎对待便宜货

优质的茶叶都有一定的价格标准,而且极品的产量很低,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茶类,如白茶、黄茶,产量就更低,有些甚至在原产地以外很难买到。因此,如果在茶店里看到过于便宜的名茶,必定有问题,要么是假的,要么是质量较差。

当然,辨别真假茶需要消费者具有一定的茶知识。

(四)价高不一定质优

贵的就一定是好的吗?也不尽然,现在商贩们也懂得反着用"便宜没好货"这句话,比如十几块的衣服没人要,标价1000就有人抢着买。茶叶也是一样,你不是觉得便宜就可能掺假吗?那好,我就按极品茶的价格卖。一些不法商人就是把过期陈茶或者外地低价茶染色包装后高价出售。遇到识货的批发商,他们才会从冷冻柜里取出正宗的新茶。前文所提到的"铅铬绿碧螺春"、"废弃茶叶"使用的就是这个思路。所以买茶叶时,关键不是看价格,而是看你懂不懂得辨别茶叶。

(五)简单几招辨茶叶优劣

下面介绍几个粗辨茶叶的方法,如果想更专业地识别假茶,就需要大家努力学习茶叶知识了。一看。

1.看净度。正品茶不能含有杂质。如果看到样茶中带有较多茶梗、叶柄、茶籽的,说明此茶质量差,价格不会太高。如果茶中夹有泥沙、草木叶、竹片等杂质,说明此茶质量更差。

2.看茶叶的条索。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形状,因此购茶前要知道所购茶的基本形状,购买时加以对比,不符的通常不是真茶。另外,看茶叶条索的松紧、粗细、扁圆、轻重。条索状茶紧结而重实的质量好,细而碎的质量差;珠形茶要求细圆紧结;扁形茶要求扁平,光滑,挺直。

3.看色泽。不同品种的茶叶有不同的颜色特点,如绿茶、白茶、黑茶、黄茶等。也许你记不住每一种茶叶应该有什么颜色特点,但一定要记住一条:正常茶叶色泽比较柔和亮丽,加色素的茶叶看上去颜色会不正常。陈茶的颜色则会显得发暗。例如,加色素的碧螺春看上去颜色发黑、发绿、发青、发暗;正常的"碧螺春"茶叶上有白色的小绒毛,如果是着色的茶叶,它的绒毛也是绿色。

4.看嫩度。茶叶的老嫩与茶叶品质有直接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芽尖和白毫含量多的嫩度高,品质好。

为了更容易辨别出茶叶的优劣,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多看几个品种,有比较,就更容易看出优劣来。二闻。抓一把干茶,闻其香气,辨别茶香高低,同时检查有无霉、馊、烟、焦、酸味或其他异味。三泡茶市政策。把茶叶用水泡开,通过热嗅、温嗅、冷嗅,以及观察茶汤的颜色四个步骤加以鉴别。

1.热嗅。刚泡开的茶水,温度高于80℃时,辨别其有无杂味和炒焦的烟味。

2.温嗅。等水凉至40℃左右时,看它香气是否纯正,如果茶香太冲或有异味,即不是优质茶,可能变质或者加了香料。

3.冷嗅。待茶水完全冷却后,再闻一下香气的持久性。一般来说,持久性越高,质量越好。

4.观察茶汤。一般以浓厚清透者为优,暗浑淡薄者较次。品尝茶汤滋味,浓厚醇和者为优,涩味很重者为次。此外,还可以观察泡过的茶底,柔和、鲜活者为优,粗硬者为次。

不要过于听信卖家所说的等级

我们买茶常常会看到茶叶都标着等级,有特一、特二、特三和一、二、三几个级别,这是由质监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决定的,但在具体评定上,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全凭工作人员对外观、粗细以及泡开之后的肉质感觉界定。不过,即使评定出真实的级别来,如果遇到不法商人也没辙,因为一般人根本搞不清楚级别,卖家说几级完全随意。怎么办呢?只好再支这一招:去信誉比较好的茶叶店。此外,多学点品茶知识。

龙井茶里话传说


杭州自古就是中国最美的城市,而西湖龙井更是茶中名品,但你是否了解产于那座美丽城市的西湖龙井的美丽传说呢。

相传很久以前,在龙井山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位老婆婆。老婆婆屋后种着十八棵茶树,依靠卖茶为生,心地善良的她还常煮茶水置于门口,任进山采茶的人取饮。

然而有一年,风不调雨不顺,茶树收成不好,茶叶质量欠佳,茶便卖不出去了。眼看着这一年的生计没有着落,老婆婆愁得眉头拧成结,怎么都打不开了。

幸好天公悯人,老婆婆平日积善,奇迹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位白胡子老叟来了村里,兜兜转转逛了几圈,别的都不要,偏偏看上了老婆婆宅院里的一个破石臼,还要出高价买下。

老婆婆高兴坏了,立马就答应。然而老叟自己搬不动那个大石臼,便下山找人帮忙去了。老婆婆心想:这人从外地大老远地来,还出那么高价钱买个石臼,我一定要清洗干净再给人家。于是,老婆婆废了半天的劲儿,把石臼里的杂草、腐土全清了出来,丢到了茶树下,又用清水把石臼洗了几遍,终于满意了。

这时老叟带了几个小伙子兴冲冲地赶回来,看到石臼,却大吃一惊,忙问石臼中的杂物去哪了。老婆婆如实相告,老叟却摇头苦叹:天意啊!石臼之宝已不在,我要这空壳何用?说完便是叹气,话也不想说,钱也不再给,就这么下山去了。

眼看着快要到手的银子就这么没了,老婆婆的眉头又一次拧成结:这接下来的日子可怎么办呀!

但是,真正的奇迹这时才发生。没过几天,老婆婆屋后的十八棵茶树,竟一夜之间新枝嫩芽一齐涌出,茶叶变得又细又润,沏出来的茶幽香怡人。茶香随着人们的口口相传飘满整个龙井山,品茶卖茶的人相拥而至,十八棵茶树在西子湖畔名声大噪。

从此以后,龙井茶便在西子湖畔栽培开来,“西湖龙井”也因而得名。

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采摘此茶带回去给太后饮用,竟治好了太后肝火旺盛之症,于是封这十八棵茶树为“御茶”。龙井茶便因此更声名远扬,蜚声海内外。

其实,传说无论是真是假,都饱含着人们对善和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泡一杯西湖龙井,品一道人生好茶,生活本该惬意享受。

进而,若能去到西湖龙井原产地,纵情山水之间,近距离品饮这杯历史名茶,所得之意境必将更加美妙。

一座美丽的城市,一段美丽的传说,一杯清香的茶水,一种恬淡的心境,一段惬意的时光。

茶要经过多少冷热翻炒?人又要经过多少次沉浮翻覆?


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这事不太好问皎然和尚,皎然和尚从来处来,到去处去,没多少人知道他的前世与后世,知道他的人也只能用据说,据说他是谢灵运的十世孙。以据说两字来解会古人人生,悲者见之怆然,达者见之超然,索隐者见之兴致勃然。

生前不知道,生后也不知道,而生时呢?却都是知道的。这好比茶,散发着浓郁芳香的佳茗,茶前是从哪棵树上来?茶后又去了哪棵树上去?这都是难解的,但现在摆在你目前的这一杯茶是什么?你当然知道,握在手中,是那么温暖;端在鼻前,是那么馥郁;送入喉吻,是那么沁人心脾。皎然和尚知道皎然是谁,茶圣陆羽也知道皎然是谁。公元757年,二十多岁的茶学青年陆羽,到得湖州,上了妙喜寺,碰上了皎然和尚,缁素从此绾结,一段茶谊绵远流长。

佛中人物,是最会勘破人情的。许多人最爱交朋友,自以为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逢人就碰杯,吆三喝四,碰谁报姓名,碰谁换名片,可是交了多少朋友呢?多半是大难来时各自分飞,小难来时各自挤兑!咬然和尚最会勘破这种情谊了。人生知己有几?他只交那么几个,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贵姓?不姓贵;大名?懒得告诉你!

皎然和尚懒得与这些路人纠缠,他得与陆羽喝茶去了: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着碗聚生花。邀上陆羽这个青年聪俊,到深山更深处,和露去采北山芽茶,烧文火,汲清泉,投铛沫,着碗花,帮着去构思《茶经》。《茶经》里的哪一句话,是这次幽人会得来的?这话问得真蠢!茶杯里的茶香动人,是哪片茶叶逸出的?

实在是秋意西山多,西山茶意更多,那么,到西山建一茶亭,岂不妙哉?陆羽这一创意,真是茶人心思!约上颜真卿,约上皎然和尚,居高临远,泡茶品禅,实在是高人逸志,诗意生活。癸丑岁癸卯月癸亥日,三癸亭落成,那典礼盛会是:陆羽煮茶,皎然赋诗,真卿题字,三位伙计玩得如此高雅而精致,试问当下,有几位铁哥儿们是这么个玩法?夜半时分,没有电灯。月亮是电灯,虽还没拉亮,也可以在这三癸亭里喝茶谈茶经了,晦夜不生月,琴轩犹未开。城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徘徊。茶除睡魔,茶助谈兴,一杯没一杯地喝啊,一句没一句地扯啊,不知东方之既白。一夜茶话,添了《茶经》哪一章节?

其实,皎然和尚的生活不单是素色衣缁,他也有红颜的。和尚有红颜?那不是渎神吗?不,那是人生的一抹亮色。陆羽,皎然,他俩有个共同的红颜知己李季兰,季兰往来剡中,与山人陆羽、上人皎然意甚相得。有她在旁边翘兰花指,弹拨琴弦,弹拨薄脆茶杯,《茶经》里更多了人间烟火气了。茶从来不是只滋润男人的,茶也有许多嫣然气的。季兰是个美女作家,也是个爱茶的诗人,浪漫得很,她看到皎然和尚在那里喝茶,于是采了一朵玫瑰花,来播种皎然和尚的情思。皎然一笑,说了一句:咱们之间不要花,只要茶,好么?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这话真是茶人本色,喝茶的人,心地纯洁,心思干净,哪有什么恶浊心念?禅心自然是竟不起的,竟相起的是什么心?茶心吧;怀有茶心的是什么人?是最宜精行检德之人。这话是陆羽《茶经》的句子,陆羽为这句话而下笔,他所依据的原型是谁呢?皎然和尚实在是给陆羽的《茶经》助了茶香的。

皎然和尚禅心没起,茶心起得甚是猛烈。春茶有采摘的了,陆羽到处寻茶去了,谁知道他现在在哪里呢?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春泉?春茶又春泉,怪让人思想的。皎然和尚自称是忘情人,却是忘不了茶情,他站在太湖东西路上,恰是吴主古山前,眺望陆羽归来,听说陆羽回来了,他马上赶了去,却是不见!惹得好一般惆怅: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叩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早晨来叩门,不见!晌午来叩门,不见!隔一时半刻来叩门,还是不见!此中情怀,不是那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思春女子么?想不到一个四大皆空的僧人,也是恁般思念人!

干吗这般急不可待呢?原来皎然和尚得了越人送他的一壶剡溪茶,幽茶得与幽人享,得与陆羽交流喝茶心得。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二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人间苦多,如何破得?很简单,就三字:喝茶去。慢慢喝吧,喝一杯,再喝一杯,还喝一杯,人生还有哪些烦恼不能忘的?涤昏,清神,得道,这是《茶经》里的茶精神!是皎然和尚教给陆羽的。皎然和尚不是茶圣,不是伟人。如果做不了茶圣,做不了伟人,那么,像皎然和尚一样,我们去当茶圣的朋友,去当伟人的老师吧。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和尚不是俗人,是茶人,他不喝酒,他喝茶,他解会得助茶香,所以,当茶圣陆羽得道之后,他将其身安置在皎然和尚的旁边,两人继续在抒山妙喜寺内喝茶。陆羽知道,解得助茶香的人,唯有皎然和尚。

茶当然是生而为茶,但是不是一生即为香中茗?也是未必,人当然也是生而为人的,但人能不能生而即为人间仙?更是不可能。茶需要摘、晒、揉、炒茶得经过许多炼狱般的经历,才能脱略形迹,而成为茶中神品;人呢,更需要起、伏、沉、浮人得经过更多炼狱般的阅历,才能脱胎换骨,成为化外之人。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公元800年,老白春风得意马蹄疾,看尽长安花,功名虽没得第一,但年龄得了第一啊,十七位进士里,独他最年轻,年轻是仕途之宝,如此,叫老白如何不想去兼济天下?二十年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都是立志欲为圣明除弊事。

茶是翻炒而为茶,人是翻覆而为人。茶要经过多少次冷热翻炒?人要经过多少次沉浮翻覆?长安米贵,白居亦易。以老白之才气,到长安谋一日三餐是容易的,但要去谋百姓万福,却只能江州司马青衫湿了。你想去为百姓谋万福,百姓也要你去,人家皇上要你吗?要与不要,由不得你,到底是皇上说了算的。老白在唐帝国的那只茶壶里泡了一生,不是没起过没浮过,他当过长安京官,当过一方太守,可人生到底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老母有病,天不知,因狂疾而坠井;老蛘生珠,子名阿崔,却是老来丧子,阿崔三岁暴亡,世事多么无常!从仕途上看,当了个县尉,干的是拜迎长官与鞭挞黎庶的事情;升了一把,凳子未曾捂热,被贬为江州刺史,刚挨上刺史椅子,又被人到领导那里参了一本,说是不宜治郡,于是再贬江州司马,只落得与半老徐娘去认同志,共鸣天涯沦落人。

在江州听人弹琵琶,在长安为别人怅吟长恨歌,哪里有在忠州采写乐府与在杭州与人喝禅茶的日子爽?老白与杭州是相看两不厌,唯有灵隐寺的。老白早年为避安史之乱,十二岁背井离乡奔趋其叔叔篱下,来龙井问茶;五十来岁,因觉伴君如伴虎,长安不好玩,老白不到长安玩了,主动要求杭州玩去,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他直把杭州当长安,来喝龙井茶了。虎跑泉泡龙井茶,真是爽呆,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老白快知天命了,可是,还依然没喝出茶的深味来,他有独自一人喝茶的机会,却是领略不了一人独自品茶的机心,他暂时不想独善,他想要别人也来喝一碗啊,想着的还是他那兼济天下的事情。

那么好的茶,请谁来喝?在杭州的老白已初入茶道,他想的是高僧。老白命童仆去喊韬光禅师来持一碗,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可是,老白初入茶道,也只是初人茶道。老白没弄明白,是你去做神仙,还是神仙来做你?韬光禅师不会来: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城市不堪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这一喝茶公案,让老白顿悟了:赵州和尚所说的喝茶去,是得你去,而不是他来啊。老白于是常常去寺里喝茶了:在郡六百日,人山十二回。

喝茶这事,独啜曰幽,二客曰胜,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从一人得神,到七八曰施,喝茶的路线是什么路线呢?从一到七八者,越喝境界越堕落,从七八到一,才是茶道升华,才接近于九九归一的真境界。老白的茶路与心路历程是同步的。他少年得志,英气勃发,特别爱喝酒,喝起来茶来也是喜欢合群的,吆五喝六。那次湖州刺史举行了茶山境会,把老白当特邀嘉宾,老白却是有病不能往,遗憾得很,艳羡得紧: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眼人。青春女娥舞翩跹,众贤人高呼小叫,把茶当酒喝,那场面多热闹惑人心!

人到中年的老白,在杭州在苏州,常常呼朋引伴,应须置两榻,一榻待公垂。似乎一人喝茶喝不下去!友人都是知心人,都知道他爱一口茶,所以常常到哪里都给他寄茶来。四川剌史李宣给他寄了茶,老白自是喜之不尽,赶紧添汤加水,煎泡尝新: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独自喝茶,不但感觉不出神仙滋味,而且觉得孤单得很,所以常常喊上曼妙女子如小蛮与樊素们,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一并对饮。如是三人喝茶,当然得趣,但未必得神。

五十八岁,老白终于领略到了独品滋味。天子来呼去长安,老白不去了,他愿意去洛阳,从此终身不起仕心,乐乎天命不再疑了。老白菩提顿悟:兼济天下是个渺然虚梦,独善其身才是人生真趣;喝茶呢,也是悟了,也由群喝得味转到独品得道上了。老白既不愿求快乐,也不再一味弄忧患,因为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只有无忧无乐者,才能是长短任生涯。老白的日子是这样过的了:读读书,喝喝茶,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睡睡觉,喝喝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晒晒太阳,喝喝茶,鼻香茶熟后,腰暖日阳中;吟吟诗,喝喝茶,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早饮茶、午饮茶、饭后饮茶、酒后索茶,睡下还要索茶,这样的日子,夫复何求?尽日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有人来陪,喝出趣味来,没人来陪呢?茶也是要喝的,哪怕只有我一个。仕途蹭蹬,命途乖谬,生也罢,死也罢,老白都看淡如茶了,自吾得此心,投足无不安了,老白心中是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了。

什么是白居易?什么是白乐天?人到世上来是不是白居易?这是老白过去一直忧虑的事情,现在,不想了,他已经成为白乐天了,即或世界什么都不给我,让人一生都放白板,都是一片空白,也无所谓了,白也乐天了,呀,死生无可无不可,达哉达哉白乐天。

《唐语林》中记载一事:有谓为卢尚书者,梅雨蒙蒙,上山寺去,浮洛河上,见前方一叶扁舟,有白衣老翁,桌摆船头,另有一僧,相对而坐,在那里煮壶品茗,物我两忘,昼夜两忘,不知西方之既黑,还在那里不知返航。那白衣者谁?隐约白居易。

隐约两字用得传神,那是逸表仙姿!白居易果然通神了。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147834.html

上一篇:茉莉蜜茶有什么含义

下一篇:十年,一片叶子的轻和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