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一杯心灵茶汤夜间以茶当酒人情掌故 风物景观

2019-12-23

湖南城步有个长安营,居于僻远之深山。深山自然有老林,老林自然有清水,山水俱备,自然有风景。当今遍地皆是风景,单有风景也就不足为奇。长安营之乡,一村一族,一族一俗,此村为汉,彼村为侗,上院为满,下院为苗,民族独立为院落,又交通为乡邻,风物独具又融洽贯通,自然也就风情特出。此地有风景有风情还有风物,按道理说,当成游人如织之胜地;然而不然,斯养在深闺,门户稀开,犹似村姑,静如处子;虽美其名曰欲以旅游立乡,然旅游设施皆乏。这不,我们一行四五十人,夜宿此地,简陋的乡属招待所容不下众客,只好到老乡家里自寻安宿。

我所寻宿的老乡是侗家汉子,住的是吊脚楼,楼除青瓦之外,皆是木板,木板空灵,走上去橐橐成韵,饶有余音。主人十分热情,一进门就端了茶来,茶色十分殷红,了无渣滓,喝了下去,清香留舌。我心甚是讶异,茶入茶杯,皆有茶叶存焉,此茶却如雪落温泉,盐融汤汁,有中化无,形化无状,只是一杯白开水,顿时一片殷红。一杯喝完,我自个儿到竹筒罐子里去取茶,又是一讶。茶皆叶也,或卷或团,展开可见叶形,可察叶脉,哪怕是“银尖类”茶,总归是树叶模样。此茶呢,皆是粒,粒粒颗颗,如油菜籽,如山胡椒,一捻,成为粉末,与叶无半点牵涉,忙向主人,“此为何茶?”主人答曰:“虫茶。”主人告我:此茶采自深山,并非茶树所生之茶叶,而是隶属灌木的三叶海棠。长安营之山之岭,遍生海棠,每年谷雨时节,村汉村姑皆上山采撷,成篓成筐地担回家中,然后倒进木桶或竹筐中贮存,不揉也不挠,不晒也不熏,就那么严封密罩地捂着。山中气候湿润,水气氤氲,所谓“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因其湿湿春气,便易生虫,久之,虫作茧成蛾,蛾羽化为蝶,剩留的,便是茶了。清末光绪年间所修的《城步乡土志》载:“茶有八峒茶,略可采用。亦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年或数年,茶悉化为虫,余名为虫茶。收藏耐久,大能消痰顺气。”

夜间与主人坐,以茶当酒,谈兴无边,人情掌故,风物景观,问答往来,比往常游名山大刹胜意多多,惬情多多,始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游不在奢华,有味道则行。主人将茶置于桌上,殷勤撮茶,一口又一口,一杯又一杯,其间几上轮回之所,肚内污浊泄排一空,肠胃间皆虫茶之茶水,脏腑清洌,那乘车数百里颠簸十余小时的疲意倦气悉被洗涤,眉宇间神清气爽,聊至子夜犹不思眠。

次日起来,意犹未尽,尚生疑团于心,《城步乡土志》所志:“茶悉化为虫。”此语语焉不详,茶化为虫?听起来怎么像神话呢?主人所言:虫蛾化蝶,所留为茶,此话也暧昧不明,虫蛾在海棠叶堆中滞留之后,留下了什么成茶呢?难道虫子从叶上爬过了一遭,就搡搓成茶了?我以此献疑于主人,主人抿嘴而笑,笑中十分神秘。主人愈笑,我愈追问不止,主人拗不过,说:昨夜,我确实留了话在肚中没说,一说,生怕你喝不下去了,此茶非叶,是虫之屎。海棠叶采回,捂在桶中,数月之后,桶中生虫,虫子体圆无毛,乌黑发亮,密密麻麻,遍桶皆是,窸窸窣窣,如蚕食桑,经月余,叶子被虫蚕食光尽,仅留叶柄。物皆如此,有进则有出,有食则有遗,虫子食的是叶,拉排的是屎。待虫成蛾化蝶而去,桶里箩里都是虫屎,虫屎圆圆,颗颗粒粒,黑黑褐褐,以竹筛筛之,筛出来的便是虫茶。虫茶,既非茶叶,亦非虫子,乃是虫子蚕食茶叶之后之排泄物。此茶打听下来有点恶心,县志上所谓“有茶粗恶”,粗恶两字初读不知其意,听闻其制作,才晓得其有所指。这仿佛长沙臭豆腐,闻着臭,看着丑,吃着就香。主人说:先生爱虫茶,喝就是了,莫问来历与出处。

听得主人此言,心中确乎不太舒服,然而喝着又割舍不下,主人还讲,此茶还是贡茶哩,清代长安营之官僚,为献媚皇上,常以此茶孝奉皇上,谓之“长安贡茶”。李时珍之《本草纲目》也曾记载:“此茶装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今人说此茶功用甚广甚巨,谓其清凉生津,去热消暑,清心提神,明目益思,解毒消肿,还谓有防癌抗癌之效,诸般功能,集于一身。来历既奇,效力且神,该是稀而且贵的罢,我问主人此茶多少钱一斤,主人说,不贵,就十五元。我忙掏钱欲购,主人说:“我们这里不怎么卖,你喜欢,我送你一些吧。”主人送了我一小包,怎么也不肯收钱,此地游人虽少,然开发亦有多年了,常有游人游焉,而其商品意识依然如此淡泊,古风纯朴依旧如此留存,真是可叹。我也不再推拒,欣欣然收了虫茶归。每渴,置十几粒虫茶于杯,顿时玻璃杯中一汪彤红,有气逸出,小口抿之,室中有香袅娜,腹中亦有香缭绕。

小编推荐

饮一杯茶,在心灵的驿站


茶随心而定心因茶而清

平日里,每个人都在马不停蹄地工作着、学习着、拼搏着、忙碌着。

也许,也有人会说,

忙碌是一种幸福,可以让我们没有时间体会痛苦;奔波是一种快乐,可以让我们真实地感受生活;疲惫是一种享受,可以让我们无暇空虚;坎坷是一种经历,可以让我们真切地理解人生。

但是无论如何忙碌,手边都需要有一杯茶,除了解渴,亦可养心。

茶对我来说,就是人生的驿站,心灵的驿站。

饮一杯茶,在心灵的驿站,可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云林精舍。

可体验春的轻盈、夏的浪漫、秋的萧瑟、冬的寂寞,脱离尘嚣浮躁,回归于自然,做一次心灵放松的SPA。

俗话说得好:大俗才是大雅。

有人以为喝茶需在幽静的场所里,有端庄的茶艺师,配以精美茶具,再听上一曲佛音,方为高雅,似乎超脱。孰不知,用大茶壶、大碗茶来荡涤尘埃,岂不是更爽乎。

由讲究到随意,由繁杂到简约,可能更要接近禅茶的意境了。

若捧一壶清茗,淡然的饮于喧嚣的市井间,那将是一种何等的修为?

诗僧皎然说的好: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在诗人的境界里,我们看到了:

茶随心而定,心因茶而清。

夜雨两壶酒,秋风一杯茶


原标题:秋风一杯茶

报纸上看到老树的一幅画,那是秋天的场景,水凉了,山瘦了,天疏淡,地明朗,两个穿长衫戴草帽的人坐在秋风里对饮。

是老朋友吧,对面那个长衫人伸着胳膊,似是在畅所欲言眼前的山水,很开心自得的样子。另一个人抱着臂,对着老朋友,望着不远处的山、水,默然不语。

画上有题的诗句:夜雨两壶酒,秋风一杯茶。面对这世界,你还能说啥?原来他们对饮的是茶!

秋风一杯茶。细细咂摸这诗句,越品越觉得有味道。像喝茶,那种淡淡回甘的滋味中有一种植物的自然气息,真让人喜欢。

到了一定年纪,人内心的追求就变了,不再像酒那样浓烈,只想端着一杯茶,热气缭绕,淡淡的清香,淡淡的味道,看流年暗中换,过好眼前的日子,让岁月静好又踏实。

我也是在这个秋天懂得喝茶的好。

父亲爱喝酒,中年以后却喜欢上了喝茶。前些日子去看他,他给了我几小袋大红袍。看书写字疲累的时候,我就起身,在秋风微凉的午后,去厨房烧水,为自己泡一杯茶。

烧水泡茶,做这些的时候,整个人就宁静了。那种在电脑前久坐的烦躁感和身体的乏累一点一点地在缓和,在恢复一个清新轻松宁和的自己。

然后,端着这一杯热气袅袅的茶,站在窗前,一边看窗外的风景,一边慢慢喝。看秋风如何惊落树上的一片叶子,看秋天的阳光,看来往的路人,看秋风吹动他们的衣角鬓发。时光悠悠,人心娴静。

而静下来时,很多事情便看开了。

没什么大不了,一切的烦恼愁绪,都是在和自己过不去。你觉得生活不够安稳,总要给些悬念,那真的没什么,因为真正的安稳在自己的内心。你内心笃定踏实,到哪里都过得安稳。

你的身边身后或周围,总有令你不喜欢的人或事,而你又无法摆脱他们,即使你躲得再远。那也没什么,你躲得开这个世界的噪音吗?不理会便罢了,或微笑,或沉默。与其同那些不喜欢的人事纠缠,不如去找个赏心悦目的地方,背一首唐诗宋词。

当看到老树的画和诗句,忽地觉得缘分的奇妙,忽地自恋起来,觉得这画就是我该遇到的,那美妙的诗句为我而来,是我所想。

“面对这世界,你还能说啥?”我们什么都不说,只在秋风中静静品一杯茶的香醇。年轻人喜欢喋喋不休,意气用事,年龄愈长,就会慢慢发觉没必要去和这个世界声嘶力竭。年长者喜欢背着手优哉游哉地看世界,是阅历所得,也是智慧所养。

看白音格力的文《奉花宴笑》,他说,奉花宴笑,是内在的一种格局。奉的是花,却又何尝不是自己的精神领地。也许是一池荷,也许是一树海棠,也许是一窗花影,于其间小坐,自在天地,心神悠然。

秋风一杯茶,亦是如此。喝的是茶,但那茶不但润养了身体,还营养了自己的精神,让人生格局辽阔豁达。

泡一杯清茶 放空心灵的禅意


为了生活而忙碌,现在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烦恼越来越多,不知如何放松?如何解压?工作停不下来,下了班还整理家务或想着工作,有多少人泡一杯茶静下来过呢?更不用说禅茶了。在忙碌生活中学会享受生活,给自己泡一杯清茶,便有了放空心灵的禅意。

选择气温适中,还有穿来的凉风,空气特别清新的傍晚,是一种最美的傍晚,在寂静的窗台前仰望夕阳下的天空,安静得只听见自己的呼吸。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慢慢吐纳,那些俗世中庸庸碌碌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整个人,就此彻底安静下来。

选择禅修旅行,通常只奔着一个目标去:暂时放下日常生活的困扰,在修心过程中舒缓压力。

一杯禅茶,推窗满眼山景。

茶在品,禅在参,经常会有来访的茶客问:这茶与禅,究竟是什么关系?大师答:如果只带有一颗品茶的心,那么只能品茶的味。而出家人参禅,其实不在于茶味的好坏与否,而在于通过品一杯茶的过程来悟心。

悠悠香茗,搭配款款美味。

按庞颖的说法,茶是有灵性的,在水中时,茶叶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张开的,释放出的是它生长所在的那片山水和人文景观,品饮落肚自然生出无尽回味,唇齿留香。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499.html

上一篇:品茶与饮茶分为不同的“茶道”

下一篇:武夷山寻访“大红袍”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