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拈花一笑,禅意人生

2019-12-23

站在红尘渡口,身在此岸,心在彼岸。佛曰:回头是岸。蓦然回首,看尘缘散尽,已分不清是在此岸,还是彼岸。

我一直想过一种这样的生活,只闻花香,不言悲欢;月下徜徉,拈花浅笑;湖山观雨,临池赏荷。身游走于红尘,浸染着世俗的烟火,心却向往禅意人生,独自清欢。

自古红尘虽美多恩怨,世间无时不在聚散依依爱恨缠绵中轮回,喧嚣的云烟外,一切都是轮回里望不透的尘缘。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渴望是红尘里最美的缘。奈何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最终只在心头留下一抹最美的回忆。花开一季,草木一秋,岁岁繁荣,岁岁枯黄,一切皆为眼尘。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浮华终是云烟。生命中的很多人,来是偶然,走是必然,缘来缘去,不过梦一场,唯看落花飘散水月旁,良辰美景奈何天,叹尘世几多沧桑,只身徘徊,终不过是繁华红尘宴,水过无痕梦一场。

安之若泰看轮回,尘世之外叹轮回。万象浮生皆无言,莲花台前惹尘缘。我本无尘,是尘世浸染了我的尘,尘缘难断,双手合十,我问佛:什么是缘?佛说:不可见,不可夺,剪不断,理还乱,很绵长,是快乐,是忧伤,注定冥冥中,犹如千丝网,爱恨情仇皆是缘。我又问:人人想成佛,人与佛有多远?佛说:迷悟之间。从此只把岁月中曾经的美好封存在光阴深处,不诉离殇,不言沧桑,以莲的风姿亭亭玉立在喧嚣的尘海,淡守安然,或素手焚香,静坐佛前,,参悟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一步一莲花,进入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境界,任凭世间一切纷纷扰扰,唯心是净土,在迷悟中,参悟生命的有限与无限。

人生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尘起尘落,尘仍是尘,变了的只是尘惹上了红尘的凡心。夜还是静然,月还是安之,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人生,荆棘遍布,不动则不刺,心在俗世中,不动则不伤。守的自己一方净土,超脱人世间,冷眼观红尘边,自会引得清风自来,碧海晴天。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自古仙不易学禅可学,禅能帮我们释放压力和烦恼,远离人间烟火,淡忘尘世繁华,在阡陌红尘中,独守岁月静好。悟禅,是人生清醒的开始,万物皆是禅,以禅的心存于世间,入的了红尘,出的了红尘,禅让人:洗尽铅华呈素姿,淡看红尘几多愁。禅意人生细品味,如梦方醒了凡尘。行亦禅,坐亦禅,一扬眉,一频笑,一低眸,一浅笑,无不充满禅意,静亦禅,悟亦禅,禅是心灵的回归,是恬静,是淡然于心。在滚滚红尘中,过一种禅意的生活,淡看红尘里的风花雪月,夜色阑珊。水因淡而清澈,人因淡而静雅,淡到极致才发现,天这样蓝,草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清净从容,悠然舒缓,尘而不染。

释迦牟尼佛说过:我们大家无论是谁,都有一颗本来的心,坐禅就是为了与这颗心相会。闲人闲不得,能闲必非等闲人。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不求境。凡夫俗子活在心随境转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入了禅,才知境随心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大彻大悟了,再看山水,山仍然山,水仍然水,人生不过是三千繁华梦一场,梦醒了无痕。弹指刹那,百年后,不过一捧黄沙,尘归尘,土归土。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无尘自清净,云水之外,一盏青灯,几卷禅书,小桥流水,竹林扶疏,无不禅意悠悠,清风自来。抚一曲《云水禅心》,在浅行低吟中,吟一阙岁月静好。

禅心,入世不染尘,心似莲花净,一抹灵魂带着莲的香气,红尘一路,步步为莲,不为谁开,不为谁落,任世事归入风尘,风起时,笑看落花;风停时,淡看天际。归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清澈宁静的时光里,天地日月,恒静无言,守的心里万里无云,无尘无染,才是生命里最美的风景。

Cy316.com延伸阅读

茶的禅意


品茶与参禅,二者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参禅的前奏是品茶,品茶的目的是参禅。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追求精神境界。一茶一世界,进入茶的世界,便是进入了宁静、自然的另外一片天地,那是超越世俗的淡泊心境。

“茶,一口为饮,二口为喝,三口为品”。心静才能品茶,茶器自然精细,用碗是绝对不行的,即使是经过精雕细琢的茶碗也不行,也会伤了茶的雅致。然后,静静地品饮。可以放空自己,也可以思绪万千;可以谈古论今,也可以唠叨生活琐事。品茶如同品人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参禅打坐同样是在参悟人生。

人们习惯将事物分为三六九等,茶叶也是一样,有上中下的等级。然而,茶,真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嘛?

茶,本没有上下之分,分的是世俗分别心而已。是世俗分别心,让茶染上了人世的俗气,给它们早早地安上了等级。茶和粥的区别,好似白云与尘土,一个高洁,一个俗气。好比明眸皓齿的大家闺秀还是端庄典雅的现代淑女,也不想在喝粥时施展自身的魅力。

天/这样蓝/树/这样绿/生活/原来可以这样的安宁和美丽……该诗句出自席慕蓉的《禅意》。我们不知作者是否伴着一杯清茶写下这首诗的,然而,作者在写这首诗的心境与一杯茶的禅意却是相同的。相信,众多茶友在品茶之时,也是同样的心境。

禅茶一味 一片茶叶的禅意


一片茶叶的禅意

抓一把茶叶丢进壶里,从壶口流出了金黄色的液体,喝茶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杯茶的每一滴水,是刚刚那一把茶叶中的每一片所释放出来的。我们喝茶的人,从来不会去分辨每一片茶叶,因此常常忘记一壶茶是由一片一片的茶叶所组成。

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生命本质。

布施不是如此吗?

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的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的这一片,一壶茶都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能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布施,我们应以茶叶为师,最上好的茶叶,五六斤茶青才能制成一斤茶,而每一片茶都是泡在壶里能还原,能温润,才有作为茶叶的生命意义;我们也是一样,要经过许多岁月的涮洗才锻炼我们的芳香,而且只有在奉献时,我们才有了人的温润,有生命的意义。

一片茶叶丢到壶里就被遗忘了,喝的人在欢喜一壶茶时并不会赞叹单独的一片茶叶。一片茶叶是不求世间名誉的,这就是以清净的心布施,不求功德,不求福报,只是尽心尽意贡献自己的芳香。

一壶好茶,是每一片茶叶共同创造的净土。

正如《维摩经》说:“布施,是菩萨净土。”欲行布施,先学习心在社会这壶茶里,做一片茶叶!说珍惜世界,先珍惜每一片茶叶!

茶心禅意


世界各国的人们在同样的规则前,竞技、输赢,然后在比赛一结束的时候,微笑着握手告别……。在奥林匹克能够看见如此之美的运动员形象。激战、拼斗,然后握手,如此之美的情景何处还有?没有什么比这样的情景更令我尊敬的事情了。这乃是人间之美的极至。

这个世间的事情越是复杂,我们在这世间越是不知为何地不能悠闲地生活而趋于冷漠。这是当今的一种趋势。但是,这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却好像送来了一阵清爽的风,真正让人感受到了清心的快乐。

特别是这样的竞争让我们尽情地领略了难得的和平之美。协调之美、均衡之美所包含的力量是强大的。用体育术语来说,是战略配合的默契所成就的美和力量。体育告诉我们,无论多么富于个体力量,多么优秀的技术,如果欠缺了这样的协调性,便不能抓住获胜的机会。体育还告诉我们,最佳的竞技状态,是所有的能力都协调到极至的时候才会出现。这也是我这个茶人的最大的心得和经验。

虽然这种体育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和谐之美不见得非要和连结起来,但是,在我们的中,“和”正是最基本的道心。就是人道。虽然没有体育运动那样的竞技场,然而,于品味一碗茶的行为之中,却能够悟道、养德。以至于形成一种综合的文化。而贯穿其中的正是“和”的精神。那的确是人的最高之道、是德、是文化。

古时候,中国唐代有一位大禅师叫百丈怀海。有一次,一位叫云水的和尚问百丈:“如何是奇特事?”百丈当即坐着回答说:“独坐大雄峰。”就是说,百丈面对什么是这世间最卓越的、最伟大的事情这个问题,当即回答说:活在当下,是最宝贵的最值得珍惜的伟大事情。如此一针见血地排除一切虚饰,道出活着的尊严和意义,我还不知有其他的更切实的例子。

换言之,什么是世间最值得珍惜的事情,我们彼此相对而坐地来喝上一碗茶,还有比这更美的人间景象吗?这样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事情,原本是最奇特美好的啊。

茶的禅意 一杯茶的心境


茶的禅意

六七年前,我很迷茶、迷沉香。那个时候,先是狠狠地学茶知识,什么绿茶、红茶、黑茶、黄茶……然后又把各种茶分成上中下的等次。

内心的喜乐,是追逐好茶的结果——遇上了好茶,就喜,遇不上好茶,就不喜!分别心很大。后来,慢慢地明白,茶其实本无好坏,有些茶在农家的田头,用大茶壶烧煮,用大碗盛了;有些茶在知识分子的案头,用小炉炭烧,用一口杯端着;有些茶在达官贵人家的客厅,由服务人员端着…… 茶,真的有高低贵贱之分吗?

那些年,我到处追逐好茶,然后把好茶藏在家里。

后来我又追逐好的茶器,很是炫耀地用好的紫砂壶,一把还不行,要几把,后来是一百把。然而,茶真的一定要用这些东西来烘托吗?

我们的感觉呢?真正的好茶,应是在我们的感觉里,而不是在紫砂壶或日本铁壶里吧。

茶和茶器,都没有上下之分。分的是我们的分别心而已。是我们的分别心,让茶和茶器染上了人世的俗气,给它们早早地安上了等级,然后又用这些等级来迷惑自己,命令自己或悲或喜。

茶的真境界是什么呢?

一杯茶是一个宇宙,进入茶,就进入了宁静、淡泊、安乐的另一个宇宙,是空无的茶气中万籁寂灭、心物两忘、超然独立的心境。

泡一杯清茶 放空心灵的禅意


为了生活而忙碌,现在感觉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烦恼越来越多,不知如何放松?如何解压?工作停不下来,下了班还整理家务或想着工作,有多少人泡一杯茶静下来过呢?更不用说禅茶了。在忙碌生活中学会享受生活,给自己泡一杯清茶,便有了放空心灵的禅意。

选择气温适中,还有穿来的凉风,空气特别清新的傍晚,是一种最美的傍晚,在寂静的窗台前仰望夕阳下的天空,安静得只听见自己的呼吸。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慢慢吐纳,那些俗世中庸庸碌碌的烦恼,全都烟消云散,整个人,就此彻底安静下来。

选择禅修旅行,通常只奔着一个目标去:暂时放下日常生活的困扰,在修心过程中舒缓压力。

一杯禅茶,推窗满眼山景。

茶在品,禅在参,经常会有来访的茶客问:这茶与禅,究竟是什么关系?大师答:如果只带有一颗品茶的心,那么只能品茶的味。而出家人参禅,其实不在于茶味的好坏与否,而在于通过品一杯茶的过程来悟心。

悠悠香茗,搭配款款美味。

按庞颖的说法,茶是有灵性的,在水中时,茶叶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张开的,释放出的是它生长所在的那片山水和人文景观,品饮落肚自然生出无尽回味,唇齿留香。

沩山茶,茶香与禅意一起流淌


曾经听说“文革”中发现密印寺大佛像体内存有茶叶三十余斤,作为一名茶文化学者,一直想去大沩山拜谒密印禅寺,品饮沩山黄茶,领悟禅茶文化。2015年06月13日,首届沩山黄茶文化节在长沙宁乡县沩山密印寺开幕,我应邀参加,了却我心中的一个茶愿。

清晨,市茶办和协会一行六人驱车前往,从岳阳出发约二个多小时,车就进入了宁乡沩山。我推开车窗,只见群山逶迤,层峦叠嶂;山中树木葱郁,青翠欲滴;近处茶山如黛,秀色可餐。在弯弯的山路中行驶半小吋,只见山丛中天然空出一个小盆地,对面一座山峰,山顶一尊千手观音,流光溢彩;山中一股淸泉缓缓流出,流进清澈莲池,静影沉璧;马路两旁的仿古建筑,飞檐斗拱,似旧非旧。难怪古人如此感叹“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在沩山不见山”。我国佛教禅宗著名古刹、曾与杭州灵隐寺齐名的“密印禅寺”就依山建在这块盆地里。置身在这似乎带些原生态的环境中,真正可见参天古木,钟灵毓秀;可听潺潺溪水,百鸟和鸣;可悟禅心茶道,心胸涤荡;可品沩山黄茶,齿舌留香,宾客与绿水青山亲密触碰,尽情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们先在密印寺广场停下来,惊讶这群山环境之中如此开阔,祖宗留下这么一个偌大的广场。我挤在前面看着密印寺的介绍: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僧人多达千人,寺田数千亩;传说当时寺内铸有千僧锅,可作1000人的饭;宋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铸5048斤大钟一口,涂以黄金,置之钟楼,晨敲夕叩,声闻数里……

趁下午有点空余时间,我便邀了陈奇志、李恒彪去密印寺,我们从正门进入万佛殿。只见山门上庄重的寺联“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似乎在述说着古刹千年的传承与今昔的辉煌。万佛殿是一座雄伟的建筑,大殿高九丈,重檐歇山顶,内外三十八根柱,全为白色花岗石,金色琉璃瓦顶。屋檐下有繁缛的如意斗拱装饰,气势磅礴,造形精美。殿内四壁镶嵌有一万余尊贴金佛像,佛像神态肃穆,形态各异,殿内金光灿烂,堪称天下寺庙奇观。殿内香客很多,装香的,点灯的,抽签的,一字儿排队前行。

在密印寺的后山,有一尊号称中华第一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观音圣像高99.19米,由600多吨铜制成,其须弥座总建筑面积3999平方米,圣像额头上的红宝石直径25公分。须弥座的四周刻有各式浮雕,每个浮雕讲述一个佛教故事。主佛像周围还有一叶观音、施乐观音等33尊观音化身像,围绕主佛像。四周是吉祥、如意、莲生、平安四大广场,立有四大天王等天神的雕像。

密印寺,是一处适宜品茶听禅的地方。

我们三人的兴趣都在茶,想去碰碰现实版的“茶禅一味”。说来也巧,我在万佛殿旁的厢房里,遇见二位僧人正在煮茶。僧人相对而坐,一个风炉,一壶甘露,一人一个茶碗,袅袅的雾气散发出茶的清香。当我说明来意后,僧人便同我聊起了沩山禅茶的话题,他告泝我,唐代大中三年(849年),裴休在宁乡沩山建密印寺,灵佑禅师及其大弟子慧寂在密印寺合创禅宗五派之一的沩仰宗。并置大片茶园,种茶解禅,满足寺内僧人使用,也常给施主品味。僧人泡茶手艺娴熟,只见僧人将茶置于杯中,再用沸水冲泡,辗转,舒放,沉淀,散香,僧人很客气地请我喝茶。

我细细地品味着僧人与茶的微妙,僧人心神宁静,散发出一种静默,一种禅意,一种神圣。禅茶一味,茶汤慢慢的入喉,入肺,入胃,润泽身心。静静的观赏他们的每一个动作与细节,就像欣赏着一副副灵动秀美的图画,茶雾氤氲,香雾袅袅,满眼静美若莲,满眼禅味。把禅与茶结合在一起,达成禅茶一味的最高境界。

当我正准备离开茶室时,不远处传来悦耳的钟声,原来是僧人在那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为允许游人撞钟,我也排着队懒洋洋地撞了几下,我不了解僧人撞钟的原因,也没有多想为什么自己也去撞了几下,当我撞出这悅耳的钟声后,突然想起这钟声的微妙,也许前人的目的是用钟声惊醒那疲累困顿麻木了的心智,唤醒那贪婪冷酷淡漠的真心,警醒那懒惰平庸无为的人们。也许只有这绵长的钟声,这山中的“功课”,才能修得一颗静心,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才会没有烦恼,才会寻到心中的世外桃源。

离开密印寺,便去离寺院不远的长沙沩山茶业有限公司接待部,公司董事长黄雪钦热情地接待我们。并向我们详细介绍沩山茶。密印寺周边山灵水秀,土壤肥沃,种植的茶树茂盛,茶叶肥厚,香味浓郁,成为上等好茶,也是上贡朝廷的珍品。沩山禅茶,多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亚于蒙顶、霍山。沩山茶经杀青、渥堆、轻揉、烘焙、熏烟5道工序。成品茶黄亮光润,叶边微卷,白毫满披,开汤香气浓厚,松烟香悦鼻,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和爽口,叶底极其柔软嫩脆,适合百姓的口味。我们细细品尝,似乎与北港茶有些相似,与我家乡的那种“洗水茶”更有异曲同工之妙。临走时,黄总给我们每人送了一包沩山毛尖。

其实,为了系统了解沩山茶文化,我已作了一些背书。资料显示,沩山毛尖在唐代已有名气,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的《宁乡县志》载:“沩山六度庵、罗仙峰等处,皆产茶,唯沩山茶为上品”。民国30年(公元1941年)的《宁乡县志》称:“沩山茶雨前采制,香嫩清醇……密印寺内数株味尤佳”。

我还收藏了一份1956年刊登有沩山茶的《新湖南报》,这也许是建国后最早最全面介绍沩山茶的文章。收藏了《中国茶叶》1989年04期,杂志中登载了《沩山毛尖》一文。我还收集了一首五十年代登在《新湖南报》的一首茶诗:“人入社,茶增产,多亏共产党领导好;谷雨茶,喷喷香,先要送给毛主席尝一尝。”(黄达收集并发表)。歌词虽然谈不上韵律,却坦露出建国初期沩山茶农那种质朴的情感。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便去密印寺的最高处拍摄沩山的早晨。当我从侧门进入拾级而上时,已有晨练的人们开始登山了。我架好三角架,开始寻找题材,最使我终我难忘的是一团轻雾在山门前冉冉升起,不知是薄雾还是欢咽,衬托山门宏伟,翘角飞檐,琉璃菊黄,我迅速地按下快门,把这良晨美景定格在我的镜头中;远山的天地交融,山水相恋,我再一次描摹在一张水墨山水画中。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是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似乎也是为密印寺而作。这次旅途十分愉快,但大佛肚里的沩山茶,仍然是我心中的一个谜。

品味人生 一杯浓茶,再细品人生八味


品味人生的滋味亦同一杯浓浓的茶。少年,初识愁滋味的季节,成长的岁月浸透了淡淡的苦涩;青年,一段如火如荼的季节,亮丽的青春总有那么几抹灰色;中年,阅历人生的坎坷,趋向成熟的岁月,双肩扛起沉重的包裹;老年,饱尝了岁月的风霜雨雪,怀念已逝的青春韶华总难免酸涩。人生,不正如那一杯捧在手里的茶吗?或许,唯有天真无邪的童年才如同一掬可人的清泉吧!

人生就是一杯浓茶:端起杯来,有轮旭日,有弯新月,有满天的星星就浸泡在茶里呢!抿一口,咂咂嘴儿,满口的太阳味儿、月亮味儿、星星味儿!人生之旅是一段磨练人性格的路,人生之旅更是一杯茶,把真诚和执着挥洒在人生之路上,浸泡进人生这杯茶里,那人生的苦涩何尝不是满口的清香呢?

一杯浓茶,再细品人生八味。茶醉,人亦醉。常常独自一人捧一杯滚烫的浓茶,习惯性的只喝中茶的茶叶。依了窗棂,看日月交替、看时光流逝,冷暖中独自品尝个中滋味,不需要那些隔了千年的问候。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233.html

上一篇:以恭敬心喝一杯茶,禅意而养生

下一篇:人生茶味,究竟是苦还是甜?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