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心与佛心,何异又何殊?

2019-12-23

原标题:明海法师:茶味古今同

冬至居士译日本伊藤古鉴《茶和禅》一书,嘱余序之。禅宗例来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不依文字,禅是不可说的。在佛教而为禅,在百木而为茶。禅心茶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同样不可说。古德言:水月道场,空花佛事。为方便故,我不惜拖泥带水,牵扯葛藤。

茶与禅,其源皆在中国。以茶喻禅,更是古代中国禅师的创举。

唐代,赵州禅师驻锡观音院(今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一日,有二位云水僧参访赵州,请教佛道。赵州禅师问:你们以前来过吗?一僧答道:“不曾到”。师说:“吃茶去!”一僧答道:“曾到”。师说:“吃茶去!”见此,立在一旁的监院不免满腹狐疑,问:“师父,怎么来过的、没来过的,都要去吃茶呢?”师叫监院的名字,监院应诺,师说:“吃茶去!”

曾到、未曾到、监院,为什么都要吃茶去?这到底是一杯什么样的茶?

这杯茶,禅林名为“赵州茶”。千载以来,于此言下,无数禅人顿见嫡旨,歇下狂心,打破漆桶,彻见光明。

一句“吃茶去”,一碗“赵州茶”,代表着赵州禅师的禅心。

何谓禅心?平常心是。是心平等,无凡无圣;是心无住,无执无著;是心慈悲,无亲无疏;是心智慧,无辩无别。

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不容思量,不容分别,解粘去缚,断惑截妄,当下即是。所以,曾到也好,未到也好,监院也好,“我法无分别”。

由此可见,禅门宗匠,以平常心,行本分事,扬眉瞬目,无非是道。

佛法是因缘法。茶之为茶,也是一大事因缘。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佛法在茶汤中。茶心与佛心,何异又何殊?

冬至居士的译本,文畅词达,言简意丰。其中系统地介绍了茶道在日本的发展衍流,茶人茶事,星河灿烂,禅心茶味,盎然其中。翻检之,多有会心微笑之处。

这本《茶和禅》,犹如以手指月,茶是指,禅是月。于此须知,禅心茶味,非关文字。若能会得此,则能于当下这一碗茶中,与祖师心意款通,明白为何禅心无凡圣,茶味古今同了。

小编推荐

“茶”与“菜”在古代有何区别?


有人说“茶”与“菜”在古人眼中没啥区别,这是真的吗?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茶”的由来和它在最早的时候有哪些指代,还有为什么会有人说它是“菜”呢,在古代茶叶市场行情如何,有什么特别的?

“槚(ji)”“蔎(sh)”“荈(chu n)”都曾指代过茶叶

油条,是北京人都爱吃的早点。可到了天津,这种吃食被称作“果子”。天津煎饼与北京不同,用油条代替了薄脆。因此,天津煎饼学名“煎饼果子”。油条,本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可是相隔两百里路,叫法已经有了很大差别。要是在广东,油条则被叫做“油炸鬼”。不明就里的人,很难想象这几种名字说的是一种东西。

中国地大物博,食品往往存在“一物多名”的现象。茶,当年也是如此。《茶经·一之源》中记载:“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由此可见,起码在陆羽生活的唐代,茶至少就拥有着五个名字。

这里面除了茶,只有“茗”字如今还在使用。比如,“喝茶”和“品茗”两个词至今仍可通用。只是品茗二字,听起来要更为文雅一些。“茗”字因为雅致,也经常可以用到名字中。例如《红楼梦》中,宝玉的书童就叫“茗烟”。反而是“茶”字,很少见人拿来起名字。可能是人们都觉得“茶”字,说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茶。而“茗”字,表达的则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一类之茶吧。起名字是大事,自然要用个文雅些的字了。

至于“槚(ji)”“蔎(sh)”“荈(chu n)”,如今已经成了生僻字。若是茶叶包装上出现了这些字,估计消费者都不知道是卖什么的了。其实在唐代以前,这些字都曾指代过茶叶。比如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皓,就赐给大臣韦曜“茶荈”以代酒。晋朝左思《娇女诗》中,也有“心为茶荈剧”的诗句。

茶这些五花八门名字的产生,很可能是跟各个产地的方言不同有关。例如西汉扬雄《方言》中,就明确记载“蜀西南人谓荼曰蔎”。中国茶叶种植,最早就是在西南地区。可仅是四川一省,对于茶叶的叫法也不相同。例如“葭萌”二字,也是蜀人对于茶的称谓。

可以说茶叶发展初期,各地都根据自己的习惯来给茶叶命名。一不需要报批,二不需要通告,开心就好。

“茶”字,可以说是这种饮品的第一个商标

比起“荈”“蔎”“槚”这几个字,“荼”字的使用其实更为广泛。“荼”字,最早出现在《诗经》。但要注意,《诗经》不少篇章中说到的“荼”字不是指茶。《尔雅·释草》中记载,荼是苦菜的意思。当然,这个苦菜具体指什么也没说清楚。其实在古人眼中,可能茶与菜也没什么区别。既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粥。而茶吃起来,也具有苦涩的口感。所以像《诗·邺·谷风》里的“谁谓苦荼”,到底说的是茶还是苦菜,至今仍存有争议。

但可以肯定,“荼”字确实是“茶”的别称。至于古人何时启动“荼”字中“茶”的含义,则多少有些令人不好琢磨。由此也可见,早期名字的不确定,为人们辨识茶叶带来了困难。就像如今新电影发布一样,总要给媒体一份通稿以便统一口径。化解名字的复杂性,成了茶叶传播所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只是差了一个笔画,但从荼到茶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茶经·一之源》明确说,“茶”字出自《开元文字音义》。这部书是唐玄宗所撰,本应有三十卷,如今已经散佚。按现有的资料来推测,《开元文字音义》是一部与《说文》《字林》类似的字书。我们可以说,将“荼”省去一笔,定为现在的“茶”字,是唐玄宗以御撰的形式定下来的。“荼”中茶的含义,终于被正式剥离出来了。新鲜事物的出现,总要面临一个新旧交替的过渡期。从“荼”到“茶”,也并不例外。清代学者顾炎武,在《唐韵正》中记述了游览泰山的见闻。他看到了唐代大历十四年(公元779)的碑文上,赫然刻着“荼药”二字。唐代贞元十四年(公元798)的碑文上,刻着“荼宴”二字。但是会昌元年(公元841)柳公权书《玄秘塔碑铭》和大中九年(公元855)裴休书《圭峰禅师碑》上,就都用了“茶”字。

陆羽写作《茶经》,初稿完成于公元758~761年。这个时候的唐朝文坛,可以说还是“荼”“茶”二字并用。而陆羽在写作中,则非常明确地选用了“茶”字,通篇不用“荼”字,就是为了不让人产生混淆。最后的书名定为《茶经》,也对“茶”字的推广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茶经》成书半个多世纪后,“茶”字终于得以为大众所接受。至于其他那些曾用名,则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茶”字的广泛使用,使得这种“南方嘉木”具有了统一的标识。也只有如此,它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行销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商品。“茶”字,可以说是这种饮品的第一个商标。在这个商标的确立和推广上,陆羽的《茶经》功不可没。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不法商贩用槐、柳的嫩芽来充当茶叶

茶叶造假,自古以来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以次充好”。唐代以前,人们对茶的认识还很少。很多人甚至没有见过真正的茶叶长什么样子。所以最开始的造假手段,简直要用简单粗暴来形容。《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部茶学专著。其中就记载了茶叶造假的手法:“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柳芽

茶叶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春茶如同春雨,昂贵而稀少。若是以夏天的茶,充当春茶来销售,商品的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而若是再将“卉莽”掺杂其中,那产生的暴利可想而知。

那么,“卉莽”到底是什么呢?唐代《本草拾遗》中记载:“茶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当日成者良。蒸、捣经宿,用陈故者,即动风发气。市人有用槐、柳初生嫩芽叶杂之。”

可见,唐代槐、柳的嫩芽可以用来充当茶叶。这样拙劣的手法,如今估计是行不通了。唐代,茶叶刚刚变成普及全国的饮品,大众对于它的认知度还很模糊。很多人对于茶还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形。不法商贩,也就是钻了这个空子。

唐朝茶叶造假的手段,竟然被英国人学会了

到后来,唐朝茶叶造假的手段,竟然被英国人学会了。原来茶叶刚刚风靡英国时,情况与唐朝非常相似。人们热烈追捧这种东方神秘饮品,却又对它知之甚少。而茶叶在18世纪的欧洲,价格逼近奢侈品。既有如饥似渴的市场需求,又有不透明的产品信息。一时间,英国的奸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当时,他们在中国的茶叶中加入了桂樱、甘草。更有甚者,雇佣穷人满大街回收喝过的茶叶渣。当然,他们不是为了做茶叶枕头。不法商贩竟然将茶叶渣烘干后兑入商品茶中出售。1784年,连查尔斯三世都注意到了劣质茶叶的问题。当时的一篇文字,描述了奸商们的行为:

“将梣(木樨科落叶乔木)的叶子晒干,再用火烤一下,而后摊在地上。用脚踩踏直至细碎。然后把细碎的叶子放入有羊粪水的桶里浸泡,之后取出再摊在地上晾干。”

由此可见,当年英国人可真是把《茶经》“读透了”。

不要说老百姓,有时候奸商连皇帝都敢骗。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记载:“比又有贪利之民,购求外焙已采之芽,假以制造,研碎已成之饼,易以范模,虽名氏、采制似之,其肤理色泽,何所逃于鉴赏哉。”

发展到宋代,造假手段稍有进步。从滥竽充数,变成了以次充好。起码,掺杂“卉莽”的拙劣戏法不再用了。调转思路,又在产区上动起了手脚。造假蔚然成风,结果都传到了皇帝耳朵里。笔者揣测,宋徽宗本人肯定是见过甚至喝过这种假茶。不然的话,怎么会有如此细致入微的描写呢?幸亏宋徽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懂茶的皇帝之一,不然,一不留神也会做了冤大头。

茶叶生产,受“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影响。所以,一般茶品前面还要冠以产地,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福鼎白茶等。用普通产区冒充知名产区的茶叶,是如今重要的作伪手段。其实,明清时期“产区造假”问题就相当严重。晚明黄龙德《茶说》中记载:“其余杭浙等产,皆冒虎丘、天池之名,宣、池等产,尽假松萝之号。此乱真之品,不足珍赏者也。”

由于茶叶作假防不胜防,所以历代茶书中一般都会用一定的篇幅介绍辨伪方法。客观上,也为后人记录下了很多茶叶作伪手段。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茶叶造假,只可蒙骗一时。真的,假不了;假的,它也永远不能成真!

古今中外,茶叶造假都是让爱茶人头疼的事情。

《茶经新解:茶圣陆羽的饮茶智慧》

喝茶与抗炎症,有何关系?


新闻背景:2007年3月的一天,南方某媒体记者为了对部分医院的“院风”进行调查,采用了暗访的方式,对医生谎称有小便疼痛的症状,把茶水当作尿液样本送到当地10家医院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的化验结果表明,送检“标本”出现异常。根据化验结果,这几家医院的医生认为患者泌尿系统“发炎”,有5家医院的医生开出了消炎药方。此事件被媒体报道后,相关报导和评论铺天盖地。后经专家证明,从茶水标本中检验出炎症并非医院作假,而与尿液分析仪器的性能有关。

几个记者,用一杯本应该自己享用的茶水,得出了一个正中下怀的结论。而这杯“发炎的茶水”,也的确引发了一系列的“炎症反应”。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喝的茶究竟是引发炎症还是抗炎症呢?答案是肯定的:喝茶有利于抗炎症。

我国很早以前已有用茶叶来防治口腔类炎症的方剂,这些配方就有防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口腔发炎、龋病、牙周炎或牙龈出血、舌痛、口臭等的治疗方法。1996年,市场上已有防龋除臭的牙膏,口香糖和喷雾剂等口腔防护品出售,这些产品的主要功效成分就是茶多酚。

茶叶中的茶多酚、茶色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抗炎症反应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目前,英文杂志报道的茶与炎症相关的论文有340多篇,中文杂志上发表的相关论文有30篇。研究表明,茶叶有效成分(茶多酚、茶色素)对一般的炎症、肾炎、口腔炎症、皮肤炎症有很好的疗效,抗炎效果显著。茶抗炎机理与抑制炎症因子、免疫调节、抗氧化、抑菌作用等综合作用有关。

现有的研究证明,茶多酚可以预防和治疗牙周炎。使用0.2%的茶多酚溶液漱口刷牙的健康受试者,结果表明茶多酚可以使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明显下降;对使用1%茶多酚牙膏的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细菌的检查,证明茶多酚牙膏能使龈沟液内细菌总数、杆菌和螺旋体的数量以及螺旋体的比例明显下降,证明茶多酚可以预防和治疗牙周炎。

在炎症反应过程中,细胞及其毒素(如细菌脂多摊)的侵袭,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活跃,炎症因子表达增加,造成局部组织甚至是全身的炎症反应。而茶多酚的具有抗炎症因子产生的作用,可以对受感染的牙周组织提供保护,同时通过抑制菌斑和致病细菌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牙周炎的作用。

茶中的有效成分如茶多酚、茶色素可以抑制皮肤等炎症的发生,口服和外用茶多酚能抵抗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茶多酚、茶色素是天然强氧化剂,可以有效的清除皮肤中产生的多余氧自由基,抑制皮肤中的致炎菌和致炎因子,对皮肤炎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常喝普洱熟茶的人,经常发现对胃、肠炎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但其机理不明确。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普洱熟茶中的茶褐素对炎症因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云南农业大学盛军博士等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和茶色素抑制炎症因子的具有不同的机理。普洱茶、红茶、绿茶水提取物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β)活性的功效,而在酸性条件下沉淀的大分子茶褐素具有更强的抑制炎症因子IL-6、IL-1β活性的作用。这一发现对喝普洱熟茶治疗胃肠炎症,以及进一步揭开普洱茶抑制炎症发生的功效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炎症是很多疾病的祸根。科学研究证明,感染、炎症与一些肿瘤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病毒、细菌和病原体可以诱发肿瘤,如宫颈癌、肝癌和胃肠癌等。慢性炎症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并参与癌症的发生、生长和转移的各个病理过程。有人提出,癌症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的炎症因子(IL-6、IL-1β等)异常增高,慢性炎症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美国研究者对651例新发病糖尿病者与643例非糖尿病对照比较,4种炎症标志物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后,对糖尿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IL-6:1.7,CRP:2.1,血清类黏蛋白:1.5,唾液酸:2.3。结论是:轻度慢性炎症状态于糖尿病之前即已存在,并预示成年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盛军博士近期研究结果显示,喝速溶普洱茶的2型糖尿病老鼠(db)未发生炎症反应(感染症状),而不喝速溶普洱茶对照组出现了感染症状,炎症因子显著增加。这些研究结果说明,普洱茶能够有效防止炎症的发生。

喝茶能够有效预防治疗炎症的发生,经常喝茶有利于预防由炎症引发的多种疾病。

何首乌糖茶


何首乌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材,偶然在超级市场可见到有鲜首乌出售。鲜首乌味甘、苦、涩,性微温,功能润肠通便、解毒消痈,适用于阴血不足之肠燥便秘及疮疡、痈疽肿毒等症。制熟之首乌则能补肝肾、益精血,功用不同,这是前人长期临床实践的宝贵经验,现已经科学研究所证实。 何首乌在临床上常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失眠、头发早白、腰膝酸软、筋骨不健等症。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对防治高血压、血管硬化很有功效,并能减少肠道胆固醇的吸收。 民间食疗治疗耳鸣及飞蚊症,用料便是以何首乌为主要材料,配合黑豆、杞子和红枣,隔日一服,连可吃之汤料同吃,服用两个月后可见功效。 用料是何首乌一两、枸杞子五钱、黑豆二两、红枣十枚、冰糖适量。做法是将何首乌、杞子用清水浸洗,黑豆放于镬中炒至微温,红枣则去核洗净,以适量水煮约两小时,调入冰糖,得汤约三碗,分中、午、晚服用。 对一些血虚体虚人士,证见鬓发早白、脱发不生,头晕目眩、未老先衰;或一些肝肾亏虚,证见腰膝酸软、四肢麻木;或孕妇胎动不安、产后乳汁不足等,可以用何首乌,配合桑寄生和红枣煎水代茶作日常食疗。 桑寄生味涩,性平,有补肝壮肾、祛除风湿、强壮筋骨、安胎催乳之功。桑寄生虽不能作为普通乾菜一样连渣食用,但可配合其它食品,制成补益之品,例如大众化的糖水———「桑寄生蛋茶」,便有滋润内脏、补血养颜的好处。 这味「首乌桑寄生红枣茶」,具有养血补肾、黑发悦颜之功效。在天气寒冷的日子,如出现手足不温、夜尿频、双腿无力,都可用此茶作食疗。这味甜茶对高血压和神经衰弱人士同样有帮助,用料是何首乌二两、桑寄生一两、红枣(去核)十枚、冰糖适量,加水煮约两小时即成。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158.html

上一篇:禅意故事:人生就是一片茶叶,要冲泡才有味道

下一篇:品茶感悟:拿起和放下茶的品格与韵味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