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之韵饮茶的禅机诗意

2019-12-23

茶之韵味禅之诗意

一曰得趣

饮茶可清心,能给人以满足和享受,增添生活的情趣。饮茶讲究“活火活水”,水以泉水为佳,因为泉水经过沙石岩土的过滤,吸收二氧化碳,溶解了钠、钾、钙等60多种元素,使水质洁净甘冽,营养丰富;火以木炭为止,火候以状如“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的三沸水为好。

品茶要依靠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凭借自己有素的训练与长时间的体验,通过对茶叶色、香、味、形的鉴赏,才能品尝出茶汤的芳香与滋味。  

饮茶对人有造境、通理、体性和怡神的作用。亲朋故旧聚首,泡壶好茶,含英咀华,细细啜饮,边谈边饮,谈古论今,越谈越饮,融合轻松,意得情新,别有一番“尘心洗尽兴难尽”的雅趣,给人以一种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感觉!

二曰得神  

《神农食经》上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其意思是饮茶能使人精力饱满、兴奋愉悦。饮茶的妙处在于清虚和睦。它崇尚简质恬淡,不迎合世俗的习气,而在于申明“无我”的意识,帮助人们“洗胸之积滞、致清和之清气”,给人以一个自信面储蓄、祥和而清丽的文化氛围。

人们如有机会在武夷山水濂洞的茶馆里,用山顶“活源”流下泉水沏一杯岩茶,观飞瀑山色,品甘冽香茗,自有一种太和之气,使人眼福口福兼而得之,顿时“清醇恬静、自然”的神韵,使人们从古朴雄浑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感悟“以茶可行道”的国饮精华,其主旨是劝告人们尊重茶礼、恪守茶德:“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各城处世、敬爱为人”,有助于社会文化的教化、和谐与稳定。

三曰得味  

饮茶是最讲究的就是一个“味”字。在我国宋代,人们饮茶有一条法则,谓“新茶、甘泉、器皿干净为一;天气景色宜人为二;风流儒雅、心性相同者为三。”这就是说,努力做茶要“新、香、纯”,水要“清、冽、甘”,茶具要“小、雅、古”,环境要“清、朴、静”,才能得其真味,领悟其“清高”之道。

它还要求随季节时序的更替而选择搭配茶叶和茶具。这里以八闽人士和本土产茶为例,春季饮茉莉花茶或玫瑰花茶,用青色瓷盖碗冲沏为宜;夏季饮菊花或玫瑰茄茶,用白瓷盖碗斟酌为好;秋季饮铁观间或水仙茶,用紫砂壶泡上;冬季饮“三大工夫茶”,用紫砂壶煨煮,做到天心、人心、茶心互相感应、贯通合一,使人们从饮茶的禅机诗意中,饮尝享有“东方美人”之称的中国茶叶的风华韵味,传承其芳泽爱心!

精选阅读

禅茶之韵 无染无着


大美禅茶 陶然云水

亘古以来,禅茶之美,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润了多少生花妙笔。茶的清香,沁人心脾;禅的自在,悠远空灵。禅茶交融,让心底弥漫着物我两忘的闲适与明净——闲云任卷舒,起舞青山间。仙禽当空和,飞鸣绿水滩。

暮春时节,掸落行者的风尘,满怀闹里寻静的期待,重回千年古庭博山正觉寺,再觅禅家茶香。

相守一杯香茗,相遇一怀禅思,一动一静间淘尽了行走红尘中的沧桑与疲惫。

春风里,茶舍中,禅家那份淡然,那份“无风无火无山河,无神无鬼无有魔”的超脱与自在,更是让禅茶的香韵熏染了整段时光。

清凉的月辉,轻染那一丛丛斑驳的枝影。煮沸满壶潮音,如心飞扬,不着一尘。

约一曲宛若九天瑶池中灵动飘逸的禅乐,洗杯烫盏,淡然相邀,洗尽一路浮华。

杯盏相濯,轻舒云袖,挥手开合间,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玲珑脆鸣,清扬入耳,身心酣畅。

月华下,摇曳的枝影将馥郁的茶香洒入无边无际的时空,如梦如幻的时空中溢满了牧童弄笛的悠扬,充盈了渔舟唱晚的欢快。

静心泡茶,轻拂杯中悸动的浮华,瞬间浸润天地的尽是茶香与心香。月辉如练,倾泻在禅家的茶香上,茶者陶然自得于云水之间。

禅乐伴着茶香轻叩心扉,袅娜于天地之间。醒一壶春芽,剪一段时光,将浸透馨香的时光收入杯中。举杯相邀,甘冽的茶香沁润了全身每一个毛孔,如春雨轻击心弦般的舒畅。掬一抔茶香,洞见那空明,了悟那自在。

一杯茗香,如明月泼洒下的清辉,让红尘中行走的凡夫升腾起荡尽浮华的明净。茶香氤氲着齿颊与自性,让心止于宁静。清冽的茶汤把饮者带入若隐若现的梦幻,在云水相生的山林间深醉。

那抹茶香,如清影摇曳。随缘分茶,举杯闻香,醴酪般的醉人。轻啜慢饮,透着无牵无挂的自在,畅若彻饮甘霖。

禅舍的茶香,让人忘却了尘世的躁动。禅茶之韵,一尘不染,若行云流水,若月惊竹影,非尘世间的言语所能道尽。

禅茶之美,让饮者感到了春花的娇艳,品味了夏荷的清凉,深悟了秋月的皎洁,领会了冬雪的净雅。

禅茶相和,雅而不媚,尽显万丈红尘中的满怀淡然。它不舍阳春白雪的曲高淡雅,不弃下里巴人的茅舍布衣。它既有高山流水的酣畅淋漓,又有曲径通幽的落花无声——饮者相邀茶舍中,洗尽尘埃觅山僧。一壶煮尽乾坤事,任它东南西北风。

饮尽一杯甘霖,独留满室清香。禅师的淡然,明净了凡夫的心地,涤荡了尘世的铅华。

禅茶之韵,无染无着,陶然云水,大美如斯!

禅茶一味:茶之韵


禅茶一味:茶韵禅机

岩茶有岩韵,铁观音有观音韵,绿茶有幽韵……茶韵之说素来已久,那么什么是茶韵呢?恐怕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说得清楚。真正的喝茶是要调动全身的官能来参与 的,用眼睛去鉴赏茶色,用耳朵去听高冲低泡的声音,用鼻子去闻氲氤的茶香,用舌头的味蕾去品尝茶味,用双手去泡茶、沏茶、倒茶、举杯,再通过眼、耳、鼻、 舌、身把末梢的官能感觉传递给心灵(意),在心里把对茶的颜色、声音、香气、味道、触感的结果进行整合而产生一定的意识(法),最后在心里所意会到的就是 我们常说的茶韵。茶韵产生的流程正是佛法中“六根”(生理)对“六尘”(物理)的摄受而产生“六识”(心理)的过程。

关于茶韵的描述不胜枚举,但大都停留在感性的认知。如清代学者梁章钜在《归田琐记》中把武夷茶的韵用“香、清、甘、活”四字来概括。这无非从色、声、香、 味去记录官能感受,并非真正的茶韵。他又说“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悠然心会”、“难与君说”的“妙处”才是真正的茶韵。既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那所有的文字描述和语言记载都是不准确的、不全面的。如苏东坡形容建茶“森然可爱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乾隆皇帝“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 的诗中都提到武夷茶中有“骨”的存在,后人因此把岩茶的韵定位为“岩骨花香”。花香能闻出,但茶中之“骨”为何物?无人知晓。

如果一定要在文字中寻找茶韵的记载,卢仝的《七碗茶诗》倒可以管窥一二: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但是,喝茶能喝出“两腋清风生”、“乘此清风欲归去”感受的能有几人?再者,这种茶韵只是一己的心领神会,他人并不一定能感同身受,往往不为他人所信。茶韵和禅机一样都是不可说、道不明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一定要拿来说,那未免有诱导或心理暗示之嫌。

当年大慧禅师把号称禅门第一书的《碧岩录》雕版付之一炬,就是主张禅在悟,而不在学。禅的感受正如“禅”字“示单”的构字之意,是一种很单独的、很个体的。同样,茶之韵乃人在草木间的感受,浓淡由己,冷暖自知。

普洱茶陈韵:感性之美


品味普洱茶陈色也一样,全靠品茗者的感性经验。每一种普洱茶的陈化历程,都会表现在其层次性的独特口感上,这些独特的口感,就是陈化色味。学习认识而体会普洱茶陈韵最好的方法,也是最笨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品尝,最好有前辈从旁提示指导。

陈韵是一种经过陈化后所产生出来的韵味,比如我们观看一片茶的颜色,直觉会告诉我们,那是新鲜色感,或是陈旧的感觉。在普洱茶领域中,它的陈色也一样是可以品尝出的。但如果要享受陈色所给予的感性美,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品味普洱茶陈韵的知识和经验,是一门独有的学问,无法从品尝其他茶种的经验移转得来,所以显得格外困难和深奥。陈色没有具体标准,完全靠经验的感觉。品酒师手中并没有酒的年份陈化标准,靠酒含在口中,屏住呼吸,凝神静气,来感觉酒的陈韵年期。

要从不同年代陈期的茶汤中,去寻找不同年份的陈色感觉。陈色只能体会不能言传,如果一定要用言语文字表达,只能作笼统概括的说法,也只限有经验者听了才会引起一些共鸣。比如说太青了,不够旧;或者说太新了,不够老;或者说太燥了,不够陈。

其实从青旧、新老、燥陈的排列,已初步表明了一些陈色的层次概念。如果能从陈色中引起共鸣,得到领会,激发思古之幽情,那么越是陈旧的普洱茶就越能激起更强烈的心灵之美的震撼,你就能感觉到什么是越陈越香了!

普洱茶的喉韵之甘、润、燥


普洱茶是一种产于云南地区的茶叶品种,相对于其他茶叶来说,普洱茶的口感比较醇厚。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是普洱茶的一大特点。喉韵一向都是很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茗的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

润: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这是唐代茶仙诗人卢仝的名句。

现在饮茶的主要目的,已经由最古老时期的治病,而成为解渴去闷。润喉则是解渴的第一步骤,再是补充足够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产生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喉头得到滋润,渴象就可以去除。有时候天气太干燥,或者吃得太过于咸腻,渴象就会很严重,白开水喝得越多,感觉更加渴,此时如果能饮上一两口上好的普洱茶,喉头因此润化、渴象自然解除洧失,舒服且顺畅。 品饮到能使喉韵润化的茶汤,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越喝越想喝,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而满足感。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甘:「谁谓茶苦。其甘荠」诗经?邶风谷风。「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梅尧臣。「舌本常留甘尽日。鼻端无复鼾如雷」陆游。「年来病懒百不堪。未废饮食求芳甘」苏辙。 古人多以诗词来赞赏茶的回甘,茶汤能带来甘的喉韵,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甘的品味是比较涵蓄,不像香那样飘逸。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随而至,常说苦尽甘来。有许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欢带有苦味的茶汤,就是因为苦后而能回甘。但也有不苦而甘的东西,如中药材的甘草,入口不苦却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燥:有毒的气体或有些太强的烈酒,都可能刺激喉歌肌肉紧缩,甚窒息难以呼吸。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也会使喉头难受,产生干而燥的感觉,强烈者影响吞咽困难。一些以云南省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因为品质不好,虽然苦涩不也有称为锁喉感的。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且难受外,给予品茗者情绪不稳,神意焦虑,心境不安等。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也会有燥的情形。必须装在较宽大的容器,回气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消失。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了要去除其霉味;有时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内烤过,以求得香味,如果焙得过重火,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的茶菁,多多少少带有些燥感。茶叶一但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

普洱茶的喉韵的甘、润、燥可以作为普洱茶的好坏分辨的重要依据。对于喜欢饮用普洱茶的朋友,可以根据上述依据进行选择。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饮茶水之清冽


水之洌,是指水的清冽、甘寒、清泠、鲜爽等。泉水透过清寒幽深的地下过滤层,渗析漫出,轻清慢流,水温较低,保证了二氧化碳在水体中溶解量的丰富充沛,故入口爽冽饱满。这也是在夏季,我们喜欢喝碳酸饮料、感觉清爽刺激的道理。田艺蘅《煮泉小品》中说:“泉不难于清,难于寒。不澄,不寒,则性燥而味必啬。”啬者,涩也。泉水不寒,势必燥涩,水性与茶的清润幽寒相悖,必定会损茶味、茶韵。由此可见,田艺蘅已得品茶择水三昧。李日华在称赞虎跑泉空寒,可以催发龙井茶的隽永时,记下了他当时的深刻体会:“龙井味极腆厚,色如淡金,气亦沉寂,而后咀咽之久,鲜腴潮舌,又必借虎跑空寒熨齿之泉发之,然后饮者,领隽永之滋,无昏滞之恨耳。”泠泠迸石甘泉冽,馥馥袭人和气生。

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在溶解有二氧化碳充足的天然泉水中,水的硬度自然偏低,其中可溶的碳酸氢盐,又能使水味变得更加新鲜,不但能增大茶内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且能够明显增加茶汤的鲜醇度和滋味的厚重程度。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相对纯净而偏弱酸性的水,是最理想的泡茶用水。行文至此,很多人可能会受到市场的蛊惑或左右,认为常饮纯净水不好。水对于人体,只是溶剂和载体。迄今为止,没有确凿的医学证据能够证明,常饮纯净水不利于人的健康,况且又是用于泡茶呢?

我们知道,天然水中的离子含量即使再多,也不能够被人体所吸收。因为,它们是以无机矿物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经过有生命的植物或微生物吸收后,把这些无机矿物质转化为有机矿物质,人体才能间接地吸收利用。由此可知,那些宣传喝纯净水缺钙、缺某种元素的言论,都是为了达到商业目的的故意歪曲,皆是荒诞可笑的无知之语。谣言止于智者。饮水的目的,主要是为身体补充体液,而非营养。一个正常成人每天的需水量,大约会在2500ml。人体对矿物质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不能通过水来改善,要依靠食物才行,民以食为天。《黄帝内经》告诫我们:“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以五谷杂粮为主,及时补充优质蛋白,合理调节饮食,适量饮茶,才是健康之大道。

紫砂壶之韵 于茶中养成


紫砂壶是喝茶人的珍宝,但要使紫砂壶表现出真正的个性,就要有正确的养壶方法。经年累月的把玩,壶的光泽和个性特点慢慢在手中养成,那种成就感与挚爱之情,无论多么稀有和昂贵的壶都无法比拟。明人周高起说过:“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这句话,实际上就是用壶、养壶的根本之法。

养之初,先开壶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无论是新壶还是旧壶,养之前要把壶身上的蜡油、尘土等清除干净。在干净的锅中煮浓茶汁,将紫砂壶放入茶汁中同煮,称为开壶。

开壶切忌沾到油污。紫砂壶最忌油污,沾上后必须马上清洗,否则土胎吸收不到茶水,全留下油痕,不利于紫砂壶的养成。

同一把壶最好只冲泡一种茶类,比如专泡熟茶的壶,就不要用来泡生茶。紫砂壶容易吸收茶气茶色,色味纯正,才有助于茶器的养成。天长日久,壶身就会逐渐焕发出均匀、温润的质感。

要养壶,就要实实在在的泡茶,又不能为养壶而泡茶。泡茶次数越多,壶吸收的茶汁就越多,土胎吸收到某一程度,就会透到壶表发出润泽如玉的光芒。擦与刷要适度。壶表不小心淋到茶汁后,可用软毛小刷子,将壶中积茶稍稍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试即可,切忌不断地用力揉搓以及刻意沾茶汁反复刷洗。

常清理,有休息使用完毕要清理晾干。泡茶完毕,要将茶渣清除干净,以免产生异味。

让壶有休息的时间。泡一段时间后,茶壶需要休息,使土胎能自然彻底干燥,再使用时才更能吸收茶气。

亮光鉴,壶养成真正的好壶,仅仅是泥好、工好、款好还不够,这仅仅是有一个好的底子,还必须通过“养”,才能使壶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才能出细、润、柔的效果,才能神采奕奕,温润如美玉。紫砂壶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它能与使用者进行感情交流。对他倾注的感情越多,常加摩挲,它的回报也就越深沉,越可爱。所以,好的茶壶不要束之高阁,应该经常把玩。

按这六步养亮的壶,虽养成的速度较慢,但亮度持续经久,不褪色,也不怕别人的手气触摸。

用紫砂壶冲泡普洱茶,有利于展现茶叶的原汁原味,以及有利于香气的激发;而泡茶,同时也能滋养茶壶,让壶的韵味得以养成。在冲泡的过程中,它们同时成就了对方。

服药与饮茶之宜忌


药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能否用茶水服药,不能一概而论。在多数情况下,不主张用茶水服药。在服用下列药物时,为了提高疗效,最好不要饮茶,更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 (1)含重金属成分药物,如硫酸亚铁、碳酸亚铁、枸椽酸铁胺等含铁剂和氢氧化铝等含铝剂的西药,遇到茶水中的茶多酚类物质与金属离子结合而沉淀,不仅不能为人体所吸收,降低或失去药效,而且还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和便秘。 (2)镇静催眠药如鲁米那、速可眠、三溴片、安定,抗组织胺药如苯海拉明,镇咳药如咳必清以及中药贝母、知母、酸枣仁等,也不宜用茶水送服。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因(亦称“咖啡碱”),具有兴奋作用,故应避免药性冲突降低药效。 (3)酶制剂如胃蛋白酶、胰酶片、多酶片、溶菌酶等,这些药物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性质不太稳定,各种理化条件可导致其变性和失效。茶叶中的多酚类可与酶结合,可降低酶的活性;茶水中的鞣酸与药物发生作用,可生成不溶性沉淀而降低药效。 (4)某些生物碱制剂如盐酸麻黄素、黄连素、磷酸可待因,以及阿托品、阿司匹林等药物,也不宜用茶水送服。这些药物中的生物碱可与茶中的鞣酸发生沉淀,降低药效。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痢特灵、苯乙肼、甲基苄肼、闷可乐、优降宁时,少量饮茶可引起失眠,大量饮茶可使血压升高。 (6)服苏打片、大黄苏打片、健胃片、小儿消食片等含碳酸氢钠的药物,不宜饮茶,因茶中的鞣酸可使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中和分解,降低药效。 (7)服中药温补药时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茶叶性凉下气,能降低药物温补脾胃的效能。有些中草药如麻黄、黄连、钩藤、黄芩、大蓟、小蓟、元胡等,一般也不宜与茶水混饮,否则中药所含生物碱等有效成分会与茶中的鞣酸发生沉淀而失去药效。服人参等滋补品时也不宜饮茶,因茶有降低其滋补之力的作用。 茶虽有不利于人体对药物吸收的一面,然而它本身也是一味很好的中药,能发汗解表;其所含的鞣酸能破坏细菌的蛋白质,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除对痢疾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服用某些抗菌药物时,适量饮茶还有协同抗菌作用。再者,服用某些维生素类的药物时,茶水对药效毫无影响,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促进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积累和吸收,同时,茶叶本身含有多种维生素,茶叶本身也有兴奋、利尿、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对人体可增进药效,恢复健康也是有利的。

饮茶水之轻与硬


水的总硬度,是指水中Ca2+、Mg2+的总量。我国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硬度标准≤450mg/l,日本的自来水硬度标准≤300mg/l。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水的硬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但是,水的硬度的高低,却会影响着水的甘甜度,茶汤的厚度、滋味、水浸出物的高低以及香气的呈现。许次纾的“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Ca2+、Mg2+是饮用水中常见的离子,其浓度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水的硬度,而且会影响水的滋味。如果水偏甜润,说明该水质的离子浓度低;如果水味苦涩,说明水中的离子浓度偏高,如海水、盐碱水等。假设水中的硬度过高,可导致茶汤中儿茶素的涩味增加,茶氨酸的鲜甜度降低,咖啡碱的苦味和爽度减少,糖类的甜度下降,也会使茶汤的香气发生变异或大幅降低。其原因为:当水中的Ca2+≧40mg/l,其中的Ca2+,会与茶汤中的酯型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糖类等发生络合沉淀,就会严重影响到茶的汤色、香气、滋味、厚度、清透及其韵味。另外,假如水中的Ca2+浓度偏高,即硬度偏高,它能与茶汤中的草酸形成不溶性的草酸钙沉淀,影响着茶汤的清透和观感。

当水中的铁、铝、钙、镁、铅、铬等任何一种离子过量时,都会导致茶的香气改变、滋味苦涩、茶汤寡淡等。尤其是铁离子,对茶汤的影响和敏感度最大,当水中铁离子的浓度≧5mg/l,茶汤就会变为黑色。古人喝茶,因没有条件得到纯净水,便选用硬度相对较低的雨水、泉水、井水等泡茶,当水质中的铁离子超标时,茶汤便会显现出令人厌恶的铁锈色。过去的农耕时代,人们习惯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特别的漫长,过夜的茶水经长时间静置后,氧化变色后的茶汤兼杂了铁锈色的混合,看起来会浑浊暗哑,色调黑红,令人不悦,滋味甚至是苦涩麻腥。

究其原因,无非就是茶中的酚类物质,一部分氧化成了茶黄素、茶红素;另一部分与茶汤中的铁离子等发生反应,生成了蓝紫色的沉淀。这就是古人所讲的“不饮隔夜茶”的原因之一。然而当下的我们,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欢娱仍嫌夜短,相思尚未入梦,东方已是既白。在我们完全接受了发酵茶,基本习惯于纯净水泡茶之后,今天的隔夜茶,也不过是数小时之隔。我经常写书稿到深夜,当晚未喝透的那杯顾渚紫笋茶,常常不舍得倒掉。我特意试过多次,若是用纯净水瀹泡,即使到了第二天上午,绿茶的叶底、汤色,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喝起来仍会余韵犹存,更何况是其他的发酵茶呢?

高雅情趣之饮茶与养生


茶有着其他饮料所没有的三大功能,即防癌、防心血管病和防辐射危害,所以,饮茶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喜爱和重视。

不过,茶叶虽好,也要会喝。所谓“会喝”,一是指懂如何品尝,二是指懂饮茶卫生,可惜人们常常不注意后者。

一、根据季节变化饮茶

春季,可以喝香气浓郁的花茶。因为花茶的香气具有很强的散发作用,可散发冬天积在体内的寒邪,使阳气逐渐升发。

夏季,是喝绿茶的季节。绿茶性寒苦,其营养作用在诸茶中是最佳的,夏天饮用最为合适。

秋季,饮乌龙茶青茶。因乌龙茶、青茶的茶性介于红绿茶之间,并兼具红绿茶各自的功能。如果没有乌龙茶,青茶可将红绿茶混合饮用,功效兼具,风味独特。

冬季,以喝红茶为宜。红茶味甘性温,和胃养肝,助人升阳,因此特别适合老年人品用。

当然,有的人喜爱或习惯于一年四季只饮一种茶,这也是可以的。

二、根据时间早晚饮茶

人们饮茶,有的喜早饮,有的爱晚饮,有的全天都饮。一般说,早上起床后即饮早茶,可以提神醒脑,茶即使浓一点,也无大妨,但须边饮边用早点,不宜空腹饮太多的浓茶。之后,茶可随时添水,这样到午睡前,茶就很淡了,不致影响午休。下午如再饮茶,可以重沏,使精神焕发,以后边饮边加水,到晚上时就不必再沏,以利安睡,这对年老者较为适合。如果晚上沏茶,注意一定不可过浓。

此外,在饮茶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茶具要干净,尽量除去茶垢,因茶垢中含有有害物质,对身体极为不利。二是饭后不宜立即饮茶,否则会冲淡胃液,有碍消化,可稍待一段时间后再饮用;三是禁用霉变的茶叶,平时应注意保管好茶叶,不能受潮,不能与有异味的物品存放一起。民间有《饮茶诀》: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姜茶治流感,醋茶治痢疾,奶茶健脾胃,糖茶能和胃;菊花茶明目,烫茶伤五内。空腹茶心里慌,隔夜茶伤脾胃;头道茶兴奋力大;三道茶收敛力强;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温饮保年岁。

为有利于健康养身,我们也可以自制一些药茶,能起到良好的治病保健作用。如:

盐茶:用茶叶3克、盐1克,开水冲泡5分钟后再饮。日饮3—4次,适用于感冒咳嗽、火眼牙痛等症。

姜茶:茶叶5克、姜片3—5片,姜与茶叶同煮成汁,饭后饮,适用于流感、伤寒等症,并有发汗解表、温肺暖胃作用。

奶茶:茶叶2克,牛奶半杯,白糖10克先将牛奶、白糖加水煮沸,再加茶叶冲泡,每天饭后饮服,有消肥健脾、化食除胀等功效。

醋茶:茶叶3克、醋1毫升,开水冲饮,每日3次,适于牙痛、痢疾、小儿蛔虫、腹痛等症。

蜜茶:茶叶3克、蜜2毫升,开水冲饮,于饭后饮一杯,可治便秘、脾胃不和等。

莲茶:茶叶2克、莲子10克、红糖10克,将莲子加糖浸泡后煮烂,再冲茶饮服,有健胃益肾之效。肾炎、水肿患者宜每天饮用。

菊茶:茶叶2克、干菊2克,开水冲泡,每日饭后饮用,可降热解毒、清肝明目、镇咳止痛和降脂抗衰老。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1126.html

上一篇:禅茶心去体悟茶的本性是冷静的、思索的、理智的

下一篇:道教对茶道的渗透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