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和器互相依存有爱才能泡出香茗

2019-12-23

茶器相依:有爱方有香茗

朋友来我家的时候,送给我一盒茶,是极品的乌龙。前几天下班回家,想喝热茶,便随手抓起那盒茶来,胡乱塞进茶壶,泡了水,倒过来便喝。喝的时候心想,极品的乌龙啊,一定味道上乘吧……

可一喝之下,深感不然。那茶要香不香,味道怪怪的。唉,原来只是号称的“极品”。现在人们为了赚钱,还真是什么招牌都敢用,听一个做茶的朋友说,卖茶的地方往往也卖包装,管他内容是什么,衣服总是穿得漂亮时尚。所以品茶绝对不能相信包装,就像女人,也许长得妖娆魅惑,但是这心里是什么样的,你永远也不知道。

一日在家,整理房间打扫院子,忙碌了大半日,累了。决定犒劳一下自己,于是打算沏上一壶香茗,好好休息。这次搬出来一套上乘的茶具,是搬家的时候在广州的妹妹送的,价格不菲。拿出茶具来,便将头探进茶柜里张望,在心里盘算该喝哪一款茶叶,看了半天,目光便落在那“极品乌龙”上,上次打开了一小包,觉得不好喝,于是剩下半包来便那么搁着。

本不想再喝那茶了,但想想也是朋友的一片心意,就这么扔掉,也太浪费了。这么一来,便伸手拿起那小半包剩下的茶叶,泡进那只巧致的茶壶里。端起那只极小的品茶杯放到唇边,喝第一口,没感觉什么,再喝第二口,第三口……这茶居然是越喝越醇的,几杯过后,口中已有暗香袅袅徐来。果然是好茶!原来第一次那么的不尽人意,却不是茶不好,而是所用茶具太差,喝茶的心情也太粗。

不由得想起上次的联想,女人如茶,男人如茶具。极品好茶若未能匹配到极品的茶具,而只是放进一只粗糙的茶壶里,泡出来的茶味也便会非常不和谐。上次未识得好茶,只是妄自菲薄,都是以貌取人,这好茶必须配上好茶具,而好女人也要碰到赏识懂得她的男人。只可惜,有许多的好女人,她们的人生就如同这“极品乌龙”一般,被泡进一只粗糙的茶壶里,在粗糙的日子里度过一生。

反过来说好茶具就一定能泡出好茶吗?这也不一定,就像茶叶审评一定要用洁白的瓷器,才能凸显茶的特点,滋味鲜醇当然越泡越香,若是内质平淡,就是请出上好的紫砂珍品冲泡,也是枉然。

想来男女间总是互相指责,恶性循环世间便有了很多不幸。殊不知唇亡齿寒,这茶和器互相依存,如同男人女人间,有爱才能泡出香茗。

小编推荐

这样泡茶才能泡出茶叶的精华!


人们常说,“头遍水,二遍茶,三遍四遍是精华”,喜欢一样东西就要掌握它的精髓,泡茶也是如此。

通常大家冲泡茶叶时,讲究的饮茶者专业冲茶器皿一步步冲泡,所得茶水香气四溢,但过程漫长,操作繁琐;而不讲究的喝茶人,会直接把茶叶放进杯子,倒入滚水,一喝一杯,一泡一天,这样的喝法会大大降低茶叶的口感,致使汤味淡薄,留下很不好的喝茶体验。

世间万物总是讲究循序有度,冲泡茶叶也一样。想要得要一杯好茶,并且过程不需繁琐,今天教大家一个简便的方法,步骤一:滚水烫杯

首先,茶具用滚开的热水浇烫1分钟,如在办公室的话,先接一杯热水使杯子变热变暖,这样是为了让茶叶在适宜的温度下更好的泡出香味。尤其在气候寒冷的冬天,直接用冰凉的茶具泡茶,会让茶叶在热水中极速收缩,失去原有的茶香。

步骤二:侵泡十秒

放好茶叶,在杯中倒入约三杯汁的滚水,侵泡10-30秒,让茶叶先变得温润,同时也可以将茶叶上附着的灰尘与一些杂质去掉,然后将水倒掉,重新冲入热水。

步骤三:头三道茶要淡喝

所谓“淡喝”就是指在茶水2-3道时不要泡太久,否则浓度太重影响口感。由于茶叶中的营养物质在刚开始泡时会发挥60-70%,除了营养物质之外更有咖啡因等同时发挥出来,喝太多反而对健康不好。

经过了以上三个步骤以后,一杯精粹的茶才算彻底泡好了。这样泡茶,过程既简单又美妙,泡出来的茶如甘露一般美味。

如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如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一、用什么水泡茶最好?

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中讲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见,泡茶用水是非常重要的。

山泉水——大多来自地下岩层,经岩石砂砾的自然过滤,清澈洁净,当代科学试验也证明用山泉水泡茶好。

淡矿泉水——采用天然矿泉水为源水制成的,不仅为软水,用于烧水泡茶格外清洌,泡茶茶汤清澄滋味鲜爽,易发茶香,且含有对身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能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二、应该放多少茶叶、多少水?

茶与水的比例,分不同茶类、不同泡法, 由于香味成分含量及其溶出比例不同以及不同饮茶习惯,对香、味逍度要求各异,对茶水比 的要求也不同。

如冲泡一般的绿茶、白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可以掌握在1:50-1:60,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茶,加入150-200毫升的沸水即可。

如冲泡普洱茶、乌龙茶,同样的茶杯和水量,用茶量则应高出一般红、绿茶一倍以上。砖茶的茶汤浓度高,其分解脂肪、帮助消化的功能也强,因此煎煮时,茶和水的比例可以达到1:30-1:40,即50克左右的砖茶,用1500-2000毫升的水。

三、不同温度,分茶击破

而泡茶,水的温度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茶与水之间的红娘,敲开茶的心扉。

究竟怎样的水,才能泡出更好的茶?


我们买茶叶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明明是同一款茶,在商家那里试喝的时候,滋味清冽,回甘悠长。

可是茶叶买回家里自己冲泡的时候,滋味总是逊色一些。这时候往往以为是碰到奸商调了包。

其实只要是在正规的地方买的,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滋味不一样的原因可能是泡茶方法的问题,而泡茶用水就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古代茶人饮茶对水有讲究,明代熊明遇《罗芥茶记》云:“烹茶,水之功居大。”

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

用好水泡较次的茶,茶性会借水而充分显现出来,变成好茶;反之,用较次的水泡好茶,茶便变得平庸了。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那么,哪些水是适合泡茶的水呢?

1、自来水

我们就从最常见的自来水说起。大家都熟悉这种水。其实,这多是地下水,只是经过水厂净化消毒处理,水质发生了变化。通常都是符合饮水标准的。

自来水一般属于硬水或者暂时性硬水。用自来水泡茶叶的话,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影响汤色,损其茶味。

虽然自来水不是泡茶的首选,但是自来水用起来很方便,因此,我们可以稍加处理以后再泡茶。

我们可以延长煮沸时间,然后离火,静放一会儿,自来水煮沸后,既能使钙、镁、铁、铝离子等杂质沉淀,又能释放水中的氯气和氧气。

或者,采用磁水器、纯水器,达到软化水质的目的。

采用软化后的较纯净的自来水泡茶,自然也是适宜的。

2、泉水

泉水是陆羽所说的上上之水,出自岩石重叠的山峦,山上植被繁茂,从山岩断层涓涓汇集而成的泉水,不但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且经过沙石过滤,水质清澈晶莹,含氯化物极少。

因此,用这种水沏茶,总能使茶的色、香、味、形得到最大的发挥。

但是,泉水也不是随处可得的,我们不可能为了喝茶跑到几千里以外去取泉水。

因此,对于大多数茶客来说,只能视条件和可能性来选择泡茶用水了。有些矿泉水也可以达到泉水的效果。

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使用泉水泡茶,这也个不错的选择。

3、江、河、湖水

这些水都是地面水,如果从养生角度来看,所含矿物质不多,通常有较多的杂质,浑浊度大,受污染较重,情况较复杂,所以这类水不是泡茶的理想之水。

但是,读过《茶经》的朋友会看到这样一段话“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也就是说在远离人烟,污染较少的地方汲取江水,用来泡茶也是适宜的。

镇江的焦山汲江楼上有郑燮(xie)的诗句:“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我们的国家虽是地域广阔,江湖丰富,但可用来泡茶的越来越少了。

4、雪水、雨水

《红楼梦》里有用雪水泡茶的描写,而雪水也被古人誉为“天水”,深受古代文人茶人的喜爱。

这是因为,雨雪等自然之水比较纯净,虽然在降落的过程中会碰上尘埃和氮、氧、二氧化碳等物质,但含盐量和硬度都很小,冲泡出来的茶汤色鲜亮,香味俱佳,饮后余韵不绝。

但是也不可一概而论,如梅雨季节,和风细雨,有利于微生物滋长,泡出的茶品质较次。

夏季雷雨,常伴飞沙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浑浊,不宜饮用。

所以,不能再按照古代的选水标准来泡茶了,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老祖先何曾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车水马龙、钢筋水泥处处都在排放污染。

5、井水

井水属于地下水,悬浮物质较低,透明度较高,但由于地层的渗透过程中融入较多的矿物质和盐类,因而含盐量和硬度比较大。

特别是城市井水,水源往往受到污染。用这种水泡茶,会损害茶味。一般来说,也是不宜的。

但是也不可一概而论,有些井水水质甘美。是泡茶的好水。

湖南长沙城内的著名的白沙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那是从砂岩中涌出的清泉,水质好,而且终年长流不息,取之泡茶,香味俱佳。

井水好不好,要看周围的环境,环境俱佳,深而多汲的井水,取之泡茶还是不错的。

总之,没有一种水适合天下茶品,也没有一种茶适合天下水品。而且,好水与适合泡茶的水并不是一个概念,有些很有名的水品单喝很好,但泡茶效果并不好。

如果是一般性的品茶,只要用水洁净、甘甜、清冽、无异味即可。

若是名茶鉴赏,最好是用所品茶产地的山泉水。

煮水之道

好茶需要好水冲泡,而有了好水,还要有好的煮水方法,才能泡出一杯好茶来。

如煮水的“火候”掌握不好,则显示不出好茶、好水的风格和品质。因而,煮水采用何种原料,盛用什么容器,煮到什么程度,都必须讲究。

煮水燃料

煮水燃料有柴、煤、炭、煤气、酒精、电等多种,除电无异味外,其余燃料燃烧时多少都有气味产生,为使煮好的水不带有异味。

所以在煮水的过程中应注意:

烧水的场所应通风透气,不使异味聚积;使用柴、煤等炉灶,应使烟气及时从烟囱排出,用普通煤炉,屋内应装排气扇;不用沾染油、腥等异味的燃料;应使柴、煤、炭燃着有火焰后,再搁水烧煮;水壶盖应密封。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品茗用水最好以煤气、酒精、电等为热源,既清洁卫生又简单方便,达到急火快煮的要求。

烧火容器

烧火容器古代用镬(huo),现在一般都用烧水壶,即古书上称为“铫”或“茶瓶”者。论其质量以瓦壶为最佳。

品用潮州工夫茶的“四宝茶具”之一玉书煨,即为烧水陶壶。

港台地区茶艺馆林立,多用小型石英壶,有的地方沿用铜壶。但多数场合,煮水用金属铝壶、玻璃壶或不锈钢壶。

煮水程度

煮水程度煮水看似简单,其实是极讲究之事。

要煮好泡茶用水,须在煮水过程中不致染上异味,并掌握火候,分辨水沸程度,煮水“老”、“嫩”都会影响到开水的质量,故应严格掌握煮水程度。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自然在煮水程度的掌握上积累了不少经验,至今仍可参考沿用。辨别煮水程度的方法主要有形辨和声辨。

唐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指出:“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过了三沸,水就煮得过老,就不可以用来冲茶了。

明许,次舒《茶疏》中云:“水,入铫,做须急煮,候有松声,即去盖,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后,水有微涛,是为当时,大涛鼎沸,旋至无声,是为适时,过则汤老而香散,决不堪用。”

最全面的辨别方法,要属明张源《茶录》中介绍的,他指出:

“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日形辨,二日声辨,三日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蜜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如初声、转声、振声、骤声,皆为萌汤,直至无声,方是纯熟。如气浮一缕、二缕、三四缕,及缕乱不分,氤氲乱绕,皆为萌汤,直至所直冲贯,方是纯熟。”

从以上经验可知,煮水时要急火猛烧,待水煮到纯熟即可,切勿文火慢煮,久沸再用。

泡茶水温,也因茶而异

绿茶:不适合滚烫的沸水冲泡,水温以80℃~85℃为宜。

乌龙茶:用95℃左右的沸水。

黄茶:最好在85-90℃之间为宜。

红茶:泡红茶最好用刚煮沸的水。

黑茶:也要用100℃的沸水。

普洱新生茶:冲泡的水温可以低一点,一般是用90℃的水温。

普洱老生茶、老黄片、老茶头、碎银子:可以用沸水(100℃左右)。如果是十年以上的老生茶、老茶头,则可以煮着喝。

老熟普:醒茶时,水温要高,可用沸水,以去除杂味。后冲泡饮用,要略降低水温,可回到90℃。

金芽、宫廷级熟普:水温要低,可控制在80℃——85℃之间。

怎样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对于爱喝茶的人来说,所有的条件都是为了泡出一杯好茶,泡茶犹如做一件事一样,需要反复的琢磨,反复尝试,投茶量,水温,器皿,出汤的快慢都与茶汤的口感有很大的关系。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时间,控制好茶与水的比例,以此获得好的口感。要泡出一杯好茶要注意四个条件。

1.泡茶时,应了解不同茶类茶叶的茶性:

绿茶、青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白茶、红茶、黄茶,每一款茶的冲泡方式都不一样。不断地尝试,定能泡出一杯好茶,但关键还在于尝试和总结。

2.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采取不同的器具:

除了了解不同茶的特性外,还要用合适的水,以及适合的器具,该用盖碗的就不能用紫砂,该用紫砂的就不要用盖碗。这样泡出来的茶才更有滋味,才真正能发挥每种茶的茶性!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采取不同的水温:

一般来说,绿茶最好用80°的水温,而半发酵的乌龙茶最好用90-100°的水温冲泡,全发酵的普洱用100°水温冲泡。

3.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采取不同的注水方式:

注水的手法可以分解为执壶高低、水柱粗细和注水点三个部分。而这三个部分最终对茶汤的影响又体现在水的冲击力大小、水与茶的接触均匀与否这两点。让水从上到下缓缓漫过茶叶,使茶叶内的物质均匀地溶解于茶汤。

缓慢的水流令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缓慢地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

4.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掌握不同的出汤时间和方法:

出汤时间的快慢会直接影响茶汤的口感,控制好茶与水的比例,不同的茶类茶叶出汤的时间,也就不一样。有的要泡久一点,有的则时间短些。

总而言之,掌握不同茶的冲泡时间和冲泡技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中有茶,专心于茶,才能泡出自己感觉好的茶来。

投放多少茶叶,才能泡出一杯好茶?


许多刚刚接触茶叶的朋友,会在泡茶的时候问到同一个问题

“到底要放多少茶叶才合适?”

虽然泡久了有经验了自然会明白,但秉持解决问题的态度,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下关于投茶量的知识。

一、按比例投茶

茶叶的冲泡有个常用的茶水比例是1:50,

也就是1克的茶叶,加50毫升的水(乌龙茶、紧压茶除外,会用到大概1:30的茶水比例)这样就可以估算出你大概要加多少干茶——比方说,你手上的壶能装200毫升的水,那么差不多放4-5克的茶叶是比较合适的。

二、按体积投茶

1、绿茶

绿茶的投茶量很简单,覆盖满盖碗底部或者玻璃杯底部即可。

2、红茶

红茶的投茶量与绿茶相似,差不多也是覆盖满盖碗底部的量,不过可以比绿茶稍稍多一些。

红茶分为大叶种茶和小叶种,像祁门红茶、四川红茶是小叶种红茶,而云南红茶则是大叶种。大叶种的叶片较大,占的体积大,所以泡茶时的投茶量要比小叶种红茶多。

常喝国外红茶的朋友,很多时候喝到的是红碎茶,由于红碎茶的浸出速度很快且并不太在意它的耐泡度,所以投茶量要减近一半。

3、乌龙茶

乌龙茶的种类非常多,但还是可以按照外形大致分为条形乌龙和球形乌龙,条形乌龙的投茶量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到1/3,球形乌龙则盖过盖碗底部就可以了。

球形乌龙由于形状特殊,茶叶展开比较慢,所以通常有一泡温润泡把茶叶舒展开来。

这种半发酵的茶,用热水冲泡会强烈激发它的香气和滋味,特别是高山乌龙,一定要用沸水冲泡,用温吞的热水冲泡简直可以称作“浪费”,可一定要记得哦。

4、白茶

由于白茶没有经过揉捻,仅仅是鲜叶采摘后经过萎凋、干燥制作而成的茶类,所以干茶普遍较轻且蓬松,投茶量会比较大,散茶约占盖碗容量的3/4或1/2;白茶饼的话,差不多占盖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白茶应该是最好“控制”的茶叶,不会轻易把它泡坏,实在没有信心且需要露一手的场合,果断泡白茶吧!

5、其他泡茶法的投茶量

除了常见的泡茶以外,一些“不走寻常路”的泡茶方法也有一些投茶量的讲究。

比如说碗泡法——由于碗泡法是用茶勺取茶汤,添汤的动作会比较慢,且茶叶一直浸在水中,所以即便茶碗较大,也不要投放太多的茶量,不然茶汤很容易变浓。

比如冷泡茶——冷泡茶的特点是冷水浸泡,且浸泡时间很长,夏天的时候甚至会过夜,所以投茶量不用太大。

按体积来投茶的话,紧压茶以外的所有茶类差不多投铺满容器(玻璃瓶为例)底部的量就可以了,而紧压茶适当减少,以免茶汤过浓。

泡茶本身是个逐渐熟练的过程,丰富的泡茶经验带来的并不是教条般的条条框框,而是更加随性自在的喝茶,几经“修炼”,你肯定会拿捏一份最适合自己口味的投茶量来。

怎样才能泡出一杯好茶来?


泡茶犹如做一件事一样,反复的琢磨,反复尝试,投茶量,水温,器皿,出汤的快慢都有很大的关系。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时间,控制好茶与水的比例,以此获得好的口感。

泡茶时,应了解不同茶类茶叶的茶性:

绿茶、青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白茶、红茶、黄茶,每一款茶的冲泡方式都不一样。不断地尝试,定能泡出一杯好茶,但关键还在于尝试和总结。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采取不同的器具:

除了了解不同茶的特性外,还要用合适的水,以及适合的器具,该用盖碗的就不能用紫砂,该用紫砂的就不要用盖碗。这样泡出来的茶才更有滋味,才真正能发挥每种茶的茶性!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采取不同的水温:

一般来说,绿茶最好用80°的水温,而半发酵的乌龙茶最好用90-100°的水温冲泡,全发酵的普洱用100°水温冲泡。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采取不同的注水方式:

缓慢的水流令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缓慢地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掌握不同的出汤时间和方法:

出汤时间的快慢会直接影响茶汤的口感,控制好茶与水的比例,不同的茶类茶叶出汤的时间,也就不一样。有的要泡久一点,有的则时间短些。

总而言之,掌握不同茶的冲泡时间和冲泡技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中有茶,专心于茶,才能泡出自己感觉好的茶来。

怎样才能泡出一杯好茶呢?


泡茶犹如做一件事一样,反复的琢磨,反复尝试,投茶量,水温,器皿,出汤的快慢都有很大的关系。简单说就是在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时间,控制好茶与水的比例,以此获得好的口感。

泡茶时,应了解不同茶类茶叶的茶性

绿茶、青茶(乌龙茶)、黑茶(普洱茶)、白茶、红茶、黄茶,每一款茶的冲泡方式都不一样。不断地尝试,定能泡出一杯好茶,但关键还在于尝试和总结。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采取不同的器具

除了了解不同茶的特性外,还要用合适的水,以及适合的器具,该用盖碗的就不能用紫砂,该用紫砂的就不要用盖碗。这样泡出来的茶才更有滋味,才真正能发挥每种茶的茶性!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采取不同的水温

一般来说,绿茶最好用80°的水温,而半发酵的乌龙茶最好用90-100°的水温冲泡,全发酵的普洱用100°水温冲泡。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采取不同的注水方式

缓慢的水流令茶保持相对的静止,接触水的茶底缓慢地溶出,在出汤的时候再一次融合,令茶汤的厚度和软度上升,层次感加强。

泡茶时,应根据不同的茶类,掌握不同的出汤时间和方法

出汤时间的快慢会直接影响茶汤的口感,控制好茶与水的比例,不同的茶类茶叶出汤的时间,也就不一样。有的要泡久一点,有的则时间短些。

总而言之,掌握不同茶的冲泡时间和冲泡技艺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心中有茶,专心于茶,才能泡出自己感觉好的茶来。

茶繁多物质生成过程中的依存和制约


茶中化学成分的分类

分类名称

对鲜叶%

对干量%

水分

75—78

总量

22—25

无机化合物

水溶性部分

2—4

水不溶部分

1.5—3

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

20—30

氨基酸

1—4

嘌呤碱

3—5

酚性物

20—35

糖 类

20—25

有机酸

3左右

类脂类

8左右

色 素

1左右

香气成分

0.005—0.03

维生素

0.6—1.0

茶中成分的生物合成和转化途径(图略)

茶叶中所含的化学元素,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已在前面各项叙述中,得到充分反映,但是这数百种物质,概括起来,可分成十多个大类。下表说明茶叶中化学成分的分类。

这些繁多物质的生成,特别是复杂的有机物在茶树体内的生物合成和转化,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上图表明茶叶中有机物生物合成和转化经由的生化反应途径,及它们间的依存、制约关系。

从上图人们可以理解茶叶中含有成分虽然很复杂,但是它们从“血缘”上讲,来源是统一的。就是它们都来自光能通过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首先合成的糖类。糖类是这些繁多物质的“祖先”。通过糖酵解次第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乙酰辅酶A;或不经糖酵解进入磷酸戊糖环途径形成4—磷酸赤藓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乙酰辅酶A、4—磷酸赤藓糖,是茶叶中各种大量的有机物繁衍的根源。这些繁多的表达茶叶色、香、叶的品质特征的物质和营养物质,都是间接由这三个物质繁衍而来的,都可从它们的“宗谱”上找到它们“谱系”的位置。这些“谱系”上裔续的每一代物质,代代依存,没有前一代就不会有后一代。同时它们的关系又可能是可逆的,后一代又可通过可逆反应生成前一代。因此代与代之间互为依存。除此,各种物质之间,还可互相作用,生存新的物质。因此,这些关系,千丝万缕,是相互依存的。

但是只看到依存的一面,看不到制约的一面,仍然不可能全面认识这些物质生成和转化的机制。这里最主要的存在两种制约:一种是反馈制约。首先是负反馈,也就是后一代生成物对前一代作用物质的制约。这是化学上质量作用规定的,也就是当反应体系中生成物的浓度逐渐增加时,物质的生成反应速度就会受遏制,在可逆反应体系中,后一代物质甚至还逆转生成前一代物质。这种反馈现象,在生物化学领域中,更为复杂化。因为生物体内上述物质的转化,都是通过专性酶的接触作用来促成的。因此,上述的这种反馈作用,也必须首先通过对酶的抑制,这样的反馈,在生物化学上就称为负反馈。但还有另一种与这种反馈作用相反的作用,即当前一代作用物质浓度大的时候,作用物质可以增强酶的活性,提高酶作用的进行速度,从而促进后一代生成物合成或转化的速度,这种反馈,在生物化学上就称为正反馈。无论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都可以影响生物化学整个体系的速度,体现前后代的制约关系。

另一种制约,是竞争性制约。上述反馈也是竞争性制约。因为正反馈的反应条件大于负反馈时,后一代生成物的形成和转化速度就会增快;相反,当负反馈的反应条件大于正反馈时,后一代生成物的形成和转化速度就会减慢,甚至在可逆反应中加快逆转,形成前一代物质。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竞争性制约关系。除此,还有“谱系”间和物质之间的制约。例如脂肪酸可以和甘油进行生物合成反应生成脂肪,也可以还原成脂肪醛和脂肪醇。如果合成脂肪的条件大于还原的条件,就会促成脂肪的合成速度而减慢还原的速度,这是“谱系”间的竞争制约;但当还原的条件大于合成的条件,当然脂肪酸还原为醛和醇的速度就会增快,这时还原为醛或还原为醇的速度又会随它们的反应条件而转移,这就是物质之间的竞争制约。又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4—磷酸赤藓糖,通过莽草酸途径形成苯丙氨酸,这时如果苯丙氨酸脱氨酶的活性加强,苯丙氨酸的脱氨作用加剧,形成桂皮酸再生成儿茶素等酚性物的作用加大,就会减少苯丙氨酸的含量,历而也会起连锁反应,减弱其他氨基酸的形成,这也是“谱系”间的竞争性制约。最值得注意的还有在茶树活体内,正常的呼吸作用,合糖类经过糖酵解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再形成乙酰辅酶A,再通过呼吸酶系统,通过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并经过呼吸链的作用,最终与氧作用生成水。但在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叶经过萎凋作用,呼吸作用的条件减退,发酵条件逐步增强,乙酰辅酶A进行三羧酸循环的作用受到抑制,乙酰辅酶A经甲瓦龙酸或脂肪酸并进一步生成香气成分的作用加强,这就是萎凋过程产生多种香气成分的原因,也是“谱系”间竞争制约的结果。

综上所述,茶叶成分的生物合成和转化,如果没有“谱系”和物质间的相互依存,这些合成或转化过程,将不会进行。但是如果没“谱系”和物质间的相互制约,这些合成和转化作用,也将不可能有秩序地、按生活和加工的程序有规律地进行。

上面所说的茶叶中繁多物质生成过程的依存和制约关系,不仅存在于茶叶的内部物质之间,而且同时服从于生物体与环境条件统一的规律。也就是这些物质的形成和转化,具体地反映为这些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是受茶树品种、茶树生长发育阶段、茶的生长季节、生态环境、栽培措施、制茶技术、贮运条件与时间的影响而有所变异。例如大叶种茶树鲜叶中所含酚性物较多;小叶种茶树鲜叶中所含氨基酸和蛋白质较多。光照温度条件能满足茶树生长需要的,其鲜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较高;阴雨、寒冷地方生长的茶树,其鲜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较高。即使是同一品种上的茶树鲜叶原料,酚性物或其中的儿茶素,从芽生长至一芽一叶含量都有增长,但从一芽一叶再伸育,两者的含量都会逐步下降。又如鲜叶中所含的全氮量、氨基酸、咖啡碱,随着茶树新梢的伸育,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夏茶酚性物的含量较春茶高,但其含有的氨基酸则较春茶低。还有,氮肥能提高鲜叶含氮化合物的含量。磷肥和氮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儿茶素的含量。

总的来说,茶叶中繁多物质的生成过程中,各种内含物质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同时,受到生态环境条件的深刻影响。生物个体与生态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统一体。

如何泡出“茶本质”


一位台湾大哥买了点茶,回去自己怎么泡,都感觉不对劲,就问茶馆老板:“我买的茶怎么没有在你那泡的好喝和耐泡啊?”

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茶韵君想多数人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那这一期就给大家聊一聊,如何泡出“茶的本质”!

泡茶在于懂得茶的色、香、味,每一环节的背后都呈现了茶叶的生长过程,以及在天、地、人因素影响下,而展现出茶叶的生命之美。

很多人认为喝茶嘛,就是简单的把水倒进茶杯中,然后就可以开喝了。嗯?那也没错,这是很多人想法,大多时候也是这样做的。

并没有说这不行,只是我知道,茶与你的相遇相知,有着各种缘故。我们喜欢茶香温暖的陪伴,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想轻松地喝杯好茶。事实上,想泡出好喝的茶,是需要细心的琢磨和感悟。

1、茶最怕的是什么?大概是遇水不淑吧

早在唐朝陆羽的《茶经》中论煮茶方法时就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好茶要配好水,配上好的泡茶技术,泡出来才是茶真正的模样。

这也是茶艺师泡出来的茶,跟普通茶友不同的原因。茶艺师了解茶性,能用最合理的方式去冲泡,把茶的真实味道冲泡出来,茶艺师是值得尊重的行业。

品茶必须先择水、试水,各种水所含的物质不同,对茶汤质量的影响十分明显。古往今来,有过很多研究,归纳起来,古人评水主要从水质和水味两方面来谈,好水的水质必须清、活、轻,水味必须甘、冽。

清,水质应当清澈纯净,没有杂质;

活,指流动的水,不是静止的水;

轻,水的轻、重,很类似我们今天说的软水、硬水。用软水泡茶,茶汤明亮,香味鲜爽;用硬水泡茶则相反,会使茶汤混浊,茶味发涩、变淡。甘,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冽,是寒的意思。泉水能甘而冽,水源多半在群山环抱之中,或者潜埋在地层的深处,经过岩石的多次渗透过滤,从地表的深层沁出,所以水质特别好。明代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说:“泉不难于清,而难于寒。”甘冽的水质最为难得。

好水哪里求?

知道了古人最推崇山泉水,知道了硬水不适合泡茶,可是不知道上哪去找好的泡茶用水,这些理论知识再丰富又有什么用?

在有较好的泉水、井水、溪流库区水源的情况下,可以清晨到那里取水,良好的天然水源可遇而不可求,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力更生来处理了。

我们在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就是自来水,各地自来水的水质差别很大,有的地区水源遭受严重污染。

水的处理分净化与软化两个内容,净化是依靠沉降、混凝合过滤的办法,除去水中的悬浮性杂质,使水清亮透明;软化则是除去水中溶解性的杂质,矿物质较多的水,最好安装一个“净水器”利用分离膜与吸附剂除去浊质,或需装一套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软化处理。

经净化和软化处理的水,就是很好的泡茶用水。

市售的矿泉水品牌很多,有的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对我们的健康很有益处,有的水味很好喝,但是适合饮用的水不一定能开发茶性,不一定适合泡茶,所以,必须经由实际的试用和比对,才可以找出泡茶的好水。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遇见好水的茶,生命里都是奇迹。

2、茶叶量、水温、时间,泡茶三个要素

我们要静下心来泡茶,仔细品尝每杯茶汤的味道,留意水温和时间的影响。茶叶量的增减、水温的高低变化、浸泡的时间长短,都会马上改变茶汤的香气和滋味。

我们可以试试不同的茶叶量,探索一下自己喜爱的口味和浓度。最好的方法是连续泡两三次,每次茶叶用量差别不要太大,只做一点点细微的调整就可以了,但是水温和出汤的时间都不变,也就是泡茶的手法要维持一致,才能比对前后的香气和滋味的变化,效果哪个好,有什么不同。

比对的工夫是非常有趣的发现之旅,常常带给我们惊奇的经验和喜悦,工夫下得愈多,茶泡得愈好喝。

不同水温泡出来的茶叶都是不同味道的,平时我们会说沸水来泡茶,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相当于一些小孩子,硬性的九年义务教育,也许并不能挖掘他的才能,要因材施教。

同理,茶叶也是这样子,不同的茶,冲泡方式和水温都有不同,并且在不同的容器内,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煮水要注意辨别开水沸腾的情况,清楚地掌握水沸的程度,是为了防止水煮得“过嫩”或“过老”,过嫩和过老都不好。

所谓“过嫩”,就是水温不够。用温度不够的水泡茶,不能释放茶味,香气和滋味都会很单薄;所谓“过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水温太高,一是指水开过了头。

水温过高的话,茶味会苦涩。而水烧得过头,则会失去活性,水味就失去了甘鲜,泡出来的茶汤带有滞钝的感觉,缺乏鲜爽味。

泡茶的时间,长短也会影响茶味,平常也就是3到10分钟上下。水的温度高、茶叶嫩、茶量小,则泡制时间可短一些;相反则时间应长些。平常泡制后加盖3分钟,茶中内部所含物透出率可达80%,香味施展平常,这个时候喝茶最佳。泡长了不仅茶的口味转变了,还容易把茶中对身体有害的物资泡出来。

3、切实找到自己喜爱的口味

我们都有一种类似的经验,每当我们喝到一杯好茶时,那种深深的满足感,可以给心情带来难以形容的放松和平静。但是我们却没有办法清楚地解释个味道、香气,总是觉得能够表达的语言实在很有限。

由于我们的感官是一种千变万化的过程,所以好喝的感觉也是相当主观的。即使同一个人,对于相同气味的灵敏度及判断也常有极大的不同。

每个人对于味道的感觉灵敏度、判断力又有相当大的差别。比如对于苦味和涩味的感受,每个人的味蕾感觉区域都有点不大相同,喜爱的程度也不同。有的人不大接受苦味,有的人不大接受涩味,有的人却兼爱两者,因人而异。

泡茶的人,或者泡茶人的心态,就是泡茶的态度,我们还是要有的,那就是尊重和分享。茶来之不易,经过层层的筛选和不同的工序才呈现现在的模样,需要泡茶人的呈现,才能唤醒第二次生命,让喝茶的人体验到茶生命的存在感,这是对大自然的尊重,其次就是分享,独饮不如分享。

茶文化其中有一点就是分享,围茶聊天,分享家常,谈天论足,这也是在享受生活,因此,分享的本质在于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体验。

清新淡雅,香气浓郁的,口感醇厚,回甘悠远,喝茶是一种学问,从制作,选茶,泡茶,品饮,还有分享,一个流程下来,人的心态都会经过很大的波动,甚至会联想到:人生如茶。

当你再喝一杯具有这么有意味的茶,当你懂得如何去欣赏茶,也会体会到生活并不是平淡的,而是丰富多样的,喝茶的分享已经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与喝茶的人形成一个面,相互交织,同频共振。

诗人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诗仿佛如茶的生命。

我们在今天重新面对既古老又年轻的茶时,不用挂虑任何艺术形式的问题。只要带着孩子般新鲜的眼睛,全然投入,真诚地做好当下每一件小事,享受心中流溢出来的美感,会不断成长、变化、成熟。

如果这杯茶,没有泡出你想要的或者喜欢的味道,请你谅解,时间越久,真爱才会到来。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泡茶时,如何才能避免将茶冲泡出涩感?


涩,是种让人不愉悦的滋味。排除掉茶叶本身的品质影响,泡茶时该如何避免把茶泡涩?

01.水的重要性

无水不可论茶,泡好茶,要用好水,选好泡茶用水,才能更好的品尝好茶的滋味,避免泡出滋味怪涩的茶汤。为了兼顾实用和方便,推荐用经过包装的纯净水或矿泉水泡茶。

02.茶具的选择

茶具的选择会对泡出来的茶味,有着直接影响。白瓷盖碗是最佳的茶具选择,素净的白瓷盖碗,可以让茶汤滋味得到原汁原味的呈现。

03.准确的投茶量

平时泡茶的过程中,投茶量过多,往往是茶汤滋味苦涩的祸首。以110ml标准容量白瓷盖碗为例,泡岩茶,投茶8克;泡红茶,投茶5克,投茶量不多不少,正好适宜时,才能避免将茶泡涩,为了确保投茶量的不偏不倚,最好的做法,是用上克秤去称量。

04.泡茶的时间

泡茶时间的长短,对涩味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盖碗冲泡的情况下,不论是泡武夷岩茶,亦或是桐木小种红茶,快出水均为第一要义。若是出汤时间稍慢,让茶与水长时间接触的情况下,茶汤容易泡浓和泡涩。舒心的喝茶,泡好茶,才是关键前提!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0993.html

上一篇:茶禅一味的佛家茶理

下一篇:禅茶: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的智慧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