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道 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

2019-12-23

禅茶:茶道茶人茶德礼仪

茶道就是人道。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在茶馆里,茶博士、茶把士、茶服务员以茶迎客;在居住处,以茶待客有主任和宾客;在茶会上,有主持者、茶艺师把茶道之美、茶艺之情展示给应邀嘉宾;家具茶事则自烹自饮,自得其乐。照理说,茶人不必言资格、论贵贱,但茶既出在道德立国的中华民族,也就给茶道赋予了浓厚的道德色彩,茶人也便有了茶德礼仪的标准。

圣陆羽的标准很简单,要求茶人是“精行俭德之人”。唐末刘贞亮要求茶人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和平、净心高雅,即以茶行“道”。此处的道又以儒为主。

宋人强调茶人必须是佳客,这里的佳客应当具有如茶一般清醇优雅的气质和坦诚告洁的情操。明代对茶人虽无明确标准,但大体要求则有。陆树声著《茶寮记》中提到:“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而其人与茶品相得。”要求茶人、文人之间的情操高尚、志同道合,饮茶时要吟诗、挥翰。日本茶道宗匠千里休也提出茶人资格说。

日本茶道对茶人要求很严格,一般是要熟悉茶道文化艺能,并已纳入大学家政系必修课程,以致于一般日本妇女少学习3年才能胜任茶事;二是要懂得日本文化,了解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和道德观念。按此要求,茶人须是茶专家和哲人才行。所以,在普及茶道时只能要求实事求是,事实上很难作到。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来修炼自己。

调身:茶人在茶事活动中要求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端正,腰板直立,肌肉放松,目光祥和,举止从容。 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实,做到不粗、不喘、不乱。 调心:目定意闲、除区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无关之事)、“不浮”(不浮躁不定)、“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调食:饮食适度,吃有吃相。用食勿计较。

调睡: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

当今社会,世人求和平,国人将讲文明。茶人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道德和文化教养,又应融入当代精神文明和科学知识。1982年9月成立的台湾茶艺协会,提出了“清、敬、怡、真”的茶艺基本精神。我国已故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一生以身许茶、一心为茶,他倡导的以“廉、美、和、敬”为中心的茶德可谓现代茶人之标准,他本人也是我们茶人努力学习的楷模。

cy316.com扩展阅读

茶禅行道 以禅定为茶法,以般若为茶心


茶禅行道

经常听到说:“茶禅一味 ”或“禅茶一味 ”,是茶意禅味还是禅意茶味? 真正的“禅味”不仅仅是坐禅之后饮茶来说,真正意义上的禅味是无时无处不在的,也就是古德所说的:“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这个时候,天地之间都是禅味;茶味亦复如是,不需要等到煮水瀹茶,三杯入口之后,才有感觉。 茶人心中时刻空明清澈,了无一芥,如此修持,必然能顿悟此中真意;再进一步说,茶人若能以天地为茶器,以众生为茶品,以慈悲为八功德水,以茶侣为布施,以持戒为茶规,以忍辱为茶候,以精进为三昧真火,以禅定为茶法,以般若为茶心,那么茶道当下可成,这个时候茶就是禅,禅就是茶,佛法映于茶汤,茶汤显示佛法,看佛陀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就能了然于心。 在这种情况下,“禅茶”、“茶禅”、“禅˙茶”、“茶˙禅”,是不需要分的,也不必分,如此,才是真正的“禅茶一味 ”、 “茶禅一味 ”。

茶、禅、道,本来即是同根同源,互为因果,相辅相成。 茶的内涵是动静、静动的结合;禅的内涵是外静内动的“静动”;而道的内涵是外动内静的“动静”。

茶之所以形成“茶禅”、“茶道”,理由是非常充份的,站在什么角度来看茶,茶就现身在那个方向,“茶禅一味 ”是如此,“茶道一如”一复如是。

中国禅宗形成后,因着禅修而饮茶,相沿成习,潜移默化,饮茶成为佛教丛林的宗门规式。 《百丈清规》规定丛林禅茶及其做法次第,由于坐禅易致昏沉,所以“皆许其饮茶”,百丈禅师有:“吃茶、珍重、歇”三诀;唐皎然饮茶诗有“三饮便得道”的说法;刘贞亮饮茶有“十德”;《五灯会元》记载,有所谓:饭后三碗茶的和尚家风,以茶敬客,更是寺院的常规,茶在唐代已经是僧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茶不但与显教、汉传佛教,即使密教、藏传佛教,也都有密切关系。 所以,坐禅饮茶、密禅供茶、参禅味茶,三者既有相联的共同点,由坐禅饮茶到茶事融入佛事,列进宗门法规,乃至以茶作为密教供品,用以供佛斋僧,禅门茶风兴盛。

坐禅用茶的最早记载,一般说是在《晋书.列传第六十五艺术》:“单道开,敦煌人也。….日服镇守药数丸,大如梧子,药有松蜜姜桂茯苓之气,时复饮荼苏一二升而已”。 僧人坐禅修定,须持斋戒,由戒生定,由定证慧。 唐代茶道,多与佛教食法相关,称为“吃茶饭”。 唐代饮用的是饼茶,以煮茶法来饮用,饮茶为茶汤,像药汤一样。 佛教丛林过午不食,只允许饮茶助修。

赵州公案说“吃茶去”,道理在此。 赵州从谂禅师不仅自己喜欢吃茶,还经常以“吃茶去”三字接引学僧,这句禅语、法言流布天下丛林。 南宋时,浙江余姚径山寺茶饮盛行,有一套严格的饮茶程式,据说日本茶道就是从这里传过去。

饮茶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参禅证道,佛教认为,茶有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满腹时帮助消化,茶且不发”,是禅门修道的最好辅助;于是,高僧大德将“平等”、“真切”、“精微”而又空灵的禅门精神贯注于茶道中,这对中国茶道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和作用。

中国茶文化 诞生在两汉之际,随着华夏文明的发展,演变到唐代茶文化 兴盛。 茶文化的发展随之的制茶法,由唐代饼茶、宋代团茶、明代叶茶、至清代的工夫茶;饮茶法从唐代煮茶、宋代点茶、明代泡茶、而清代沏茶;茶由药用而饮用、而艺用、而禅用;由上层社会的“雅玩”入俗为民间开门七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渗透在文化生活上而产生茶具、茶厂、茶行、茶室、茶馆、茶经、茶书、茶诗、茶画、茶歌以至茶道,不一而足。 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定亲,以茶馈礼,以茶贸易,民情风俗,均与茶不可分离。

茶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茶入禅形成“禅茶文化 ”,茶文化传入日本,使日本有了“茶道”;传入英国而催生了欧洲“下午茶”;于是,欧美有了“基督禅”一派,

自古禅茶不分家,茶与佛家如来禅、秘密禅、祖师禅三种禅定都结下不解之缘,赋予了禅茶文化 极为丰富的内涵,使世俗间的饮茶活动逐步升华为佛门的茶道。 茶与佛家关系密不可分,茶文化 的兴衰与禅文化消长至为密切。 茶文化 在明清之后曾经衰落,禅宗也于此时期匿迹,茶的兴衰期与禅的隐显期,恰好不谋而合。

弘扬佛法与弘扬茶道,两者可说相辅相成,喝茶者从中体悟禅法而入道,参禅者从喝茶中了悟佛法,喝茶者因而提升到精神层面,参禅者更能参透佛法妙境;因此,茶文化 ,禅文化,融和而成“禅茶文化 ”,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徽州茶道讲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


徽派茶道以茶立德

徽州茶道讲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气氛,以求汤清、气清、心清,境雅、人雅、器雅。近年来黄山有关部门把古代饮茶的礼规编成一套程序,进行“茶道表演”,深得游客的青睐。这种表演有四个或八个姑娘进行,大致分以下几道程序:

1、静气,即排除杂念,静下心来,营造一种安详的气氛;

2、烹汤,即取泉水(或河水)烧沸烹气一般用瓦器、锡壶,要洁净无异味,火须旺炽无烟,文武相宜;

3、焚香,敬茶圣陆羽;

4、涤器,洗涤茶盏,茶盏要用白瓷,洁净无瑕,洗后用干布擦干;

5、烫盏,用开水汤一遍盏,以荡祛寒气;

6、赏茶,察茶色,观察形,闻茶香;

7、投茶,用三指在茶筒中取茶,投入盏中,一般每盏以3-5克为宜;

8、洗茶,用一沸水少许浸润茶叶,而后将头汤倒去,使茶叶湿润涨发;

9、注汤,用三沸水,提壶急水下冲,但茶汤要均匀,水至七分,加盖少顷;

10、敬茶,举案齐眉,以茶敬客,以茶会友;

11、闻香,约三分钟,将茶盖轻轻揭开一缝,使香气溢出,沁人心脾;

12、观色,绿茶已青翠为胜,观之汤清叶绿为上品,浑黄者次之;

13、品味,轻啜一口于齿颊间灌漱,再徐饮慢品,俟甘津潮舌,始得茶之真味。以上“茶道”即可配乐表演,亦可亲身试验,必定会从中得到乐趣,以益身心健康。

以茶修道 茶者,心之水,饮之畅灵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对于中国人而言,并非金贵矫情之物,而是“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的“开门七件事”之常品。茶被认为是一种素素淡淡、朴朴实实、与天地接引而外在于物欲人情的常态生命。

作为“水中至清之味”的茶,虽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却自有脱俗之处。生活中,我们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雅心,以茶修禅,以茶祭祀,以茶为媒,以茶礼佛……茶可以说是深入到了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宋人杜小山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将茶提升到了一种既含蓄又深情的境界。茶是生活的,也是艺术的;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茶者,心之水,饮之畅灵。只有将茶与心完全结合在一起,才能体味到茶的真谛。在喝茶的静境中,通过茶与心的交融、应和,来达到心茶合一的觉明禅境。从泡茶、吃茶的过程中,回观自心、六根与茶的相应,回到心和茶的交融,意识清明,心与茶也就完全统一和谐了。

人在地上,茶在路上,清清澈澈,沉沉郁郁。当我们将身心完全放松,让甘洌的茶水顺着舌根滑入喉咙中,顿时会有种满足而寂静的感觉,如同茶水顺着心脉,将心灵也抚得平顺了。

以茶待客 有客来访,待之以茶


以茶待客之道

从小就看到,只要有人来家里做客,爸妈就会沏上一壶新茶给客人倒上,而且不能倒的太满。慢慢的我就学会了,只要有人来家里,就给人倒茶,却从来没仔细想过这“以茶待客”的礼仪,现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饮料,亦为外国人所乐于接受。在家里、办公室里接待来访者,茶水是必备的。有时还可以专门举行茶会招待来宾。茶水虽然物美价廉,但饮茶却是一种文化。

有客来访,待之以茶。此事虽小,却不得马虎大意。为客人沏茶之前,要首先洗手,并洗净茶杯或茶碗。要特别注意茶杯和茶碗有无破损或裂纹,残破的茶杯或茶碗是不能用来待客的。还要注意茶杯或茶碗里面有无茶锈,有的话,一定要清洗掉。茶具以陶瓷制品为佳。

不能用旧茶或剩茶待客,必须沏新茶。至于客人喜欢绿茶,红茶还是花茶,可以事先征求意见。就接待外宾而言,美国人爱喝袋泡茶,欧洲人爱喝红茶,日本人则爱喝乌龙茶。

茶水不要沏得太浓或太淡,每一杯茶斟得七成满就可以了。正规的饮茶,讲究把茶杯放在茶托上,一同敬给客人。杯把要放在左边。要是饮用红茶,可准备好方糖,请客人自取。茶水可以多准备上一两杯,因为可能还会有后到的客人。喝茶时,不允许用茶匙舀着喝,茶匙应取出来。

惜茶以惜物 静品以静心


有首禅宗的诗歌如是作: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除地之垢,只为扫心之尘。

借助扫地,让自己内心清净。

眼根清净,自然常登觉地。

人生的处境,我想,常常是境由心转。

当你的内心澄静清明之时,很多人生的烦恼,便自觉无需计较。

宋朝高僧圆悟克勤禅师,首提“茶禅一味”。

通过品茶可以达到悟禅的境界。

这点跟扫地达到内心清净的道理,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吧。

我们在对待一盏茶的时候,清洗茶的浮尘,好比清净自我的内心。

小心翼翼的擦亮每一件茶器,宛如面对我们最深爱的恋人。

珍惜每一片茶叶,就好像珍惜我们人生的每一寸光阴。

拿起或者放下茶具,就好像跟自己的恋人依依惜别。

静观茶在杯中上下起伏枝叶舒展,好比人生跌宕,有高潮亦有低谷。

静品一杯茶的酸甜苦涩,好比静悟自身的喜怒哀乐。

体验每一杯茶在你的身体里流畅行走的感觉,

通过这样的内观方法,默化自己向内求的生活和思考的智慧。

茶有淡雅之境界,淡名利,无争夺。

人生浮华一世,何尝不可如茶?

性简、淡泊、不争天下先。

若能实现自然脱俗,幽美邈远之境地,也是一种福德圆满。

茶者。

一解口渴,生津回甘,妙韵悠长。

二解身渴,破烦解闷,通身舒畅。

三解心渴,荡胸涤怀,心旷神怡。

我想何为茶之道,其实简单而言,就是喝茶的道理。

借助喝茶的仪式过程,让我们的内心收获平静喜悦。

惜茶以惜物,静品以静心。

凡事心存和乐,而不厌烦暴躁。

凡事心怀感恩,而不自赞已功。

凡事心存慈愍,而不幸灾乐祸。

凡事心存法喜,而不贪恋物欲。

此时此地,

无由持一盏,茶者可清心。

茶以季节分


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生机昂然和丰富多彩,这同样地也体现在我们饮用的茶叶上,茶叶的种类也可以按鲜叶采摘的季节来划分。不同的季节采制的茶叶其品质和口味具有一些差异。

春茶:

指3月下旬到5月中旬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修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夏茶:

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秋茶:

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冬茶:

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以茶为师以茶为戒 对茶要有平等心


泡的是茶,修的是你

泡茶,看似很简单的一件事。

爱喝茶的人几乎每天都得泡茶。投茶、注水、出汤、斟茶,就是泡茶的整个过程。

越是简单的事,越不容易做好。

在泡茶的过程中,每个人的心境不同,心性不同,泡茶的动作不同,泡出来茶汤的口感也各异。

工作时,随手抓一把茶叶投入杯中,加水,泡的是一份匆忙。茶味太淡了,就多浸一会儿;茶味太浓了,少放些茶或多添点水即可,倒也不必太讲究,随意就好。

逢三五个朋友聚在一起,摆起茶具正儿八经地泡茶,这时就可以看出泡茶人的心态、性情、修养、以及对茶的理解。

有的人天天泡茶,其投茶、注水、斟茶的动作虽然十分熟练,但茶具摆得不七不八的,注水匀茶时亦茶汤四溅。足见其性格毛燥,做事大大咧咧的;有的人泡茶时全神贯注,双手齐用。注水斟茶时头侧向一边,两眼紧盯茶水唯恐滴漏,动作显得十分僵硬。可见其做事拘谨,精神紧张,没有充分自信。

大家都说:喝茶可以修身养性。

喝茶就是喝茶,如吃饭穿衣一样是日常的生活需要而己,如何修身?怎么养性?

其实,日常生活中每一件细微的事情,用心做好了就是修身,就是养性。

对于泡茶喝茶而言,

每天认真、用心、又自然地泡茶,

把每个细节做好了就是修行。

那么该如何对待茶,用心泡好一道茶呢?

一、对茶要有恭敬心。

不论你多么熟悉这道茶,多么熟悉你手中的茶具,每次泡茶时都要有一份恭敬心,

恭敬你手中的每一道茶。

用心摆好茶具,

用心掌握投茶量,

用心去感受茶,

用心去体验每一道茶汤的滋味变化,及时调整每一次注水的动作与茶叶浸泡的时间。

每一次注水、每一次斟茶,做到心随水,水随心。

二、对茶要有平等心。

不论你面前泡的是所谓名茶、高档茶、市值千金的茶,还是一道看似很普通很不起

眼的茶,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茶,请心平气和,一如平常地用心对待。

泡茶时,茶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待茶的心态。

每一次倒出来的茶汤,与其说是你在是品茶,不如说是茶在检验你的心境与修养。

三、以茶为师以茶为戒。

你怎么对待茶,茶汤释放出来的就是什么味道。

刚开始喝茶时,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是茶的师傅,都是品茶大师。我们常对茶指指点

点,说这一道茶如何如何,评那一道茶怎样怎样。

只有茶无语,静静地承受;

只有茶无语,默默地释放。

如以茶为师,我们可以学会坚忍;

如以茶为戒,我们可以学会包容。

饮茶以养身


很多人都知道茶有很好的养生效果,可是对其养生效果的大小并没有直观的认识。其实早在数十年前,国外就已经对茶的养生防病作用进行过科学的研究报告,很多报告数据让人大吃一惊。

先说最让人恐惧的癌症吧,研究表明,经常喝茶的人,其癌症发病率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低发病率地区,研究者们发现,大多数的人都有饮茶的嗜好。由此可见,说茶是人类的护身符也毫不为过,尤其是人们上了年纪之后,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就更应该用茶呵护身体,预防一些病痛的侵袭。

在日本,曾经调查过百岁老人的生活习惯,结果发现有百分之四十的老寿星嗜茶如命,如果算上有饮茶习惯的,人数足足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可见茶寿,茶真的跟寿命是有关联的。

从抗氧化方面说,一杯茶的抗氧化功能,足足能抵得上一瓶的红葡萄酒,四个苹果,相当于七杯的鲜橙汁!所以可以想象饮一杯茶到底会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生命能量。

再说抗老化方面,每个人都希望青春永驻,尤其女性朋友。从孝顺方面说,我们也都希望我们的父母能够延缓衰老,尽可能久的保持身体机体活性,在这方面,茶有很好的作用,据研究,茶的抗衰老功能,足足比公认抗老化的维生素E强了十八倍,所以,太多童颜鹤发的老寿星有饮茶的习惯,就不为奇怪了。

“以茶待客”有哪些讲究?以茶待客有哪些讲究?


“以茶待客”历来是我国最普及、最具平民性的日常生活礼仪。

春节这么隆重盛大的节日,客人远道而来上门拜年,主人自然亲自泡茶迎接客人。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不仅是对客人的尊重,也体现主人的修养。过年以茶待客自然也有很多礼仪,这些你一定要清楚!

1、先尊后卑,先老后少

过年客人来访人数较多时,安排座位就是一门学问了。最尊贵的客人或年纪最大的长辈坐中间的位置,比较重要的客人安排在右侧,方便给他们倒茶,年轻的晚辈则安排在左侧。

倒茶也是一样要讲究顺序。第一次斟茶时,一定要要先尊后卑、先老后少,接下去就可以观察客人杯子空了就续茶,而杯子里还有茶的暂时不需要。倒完茶之后,伸出手做一个“请”的手势,并说:“请喝茶。”

2、先客后主,司炉最末

倒茶时除了论资排辈之外,还得记住要先倒给客人,然后再给自家人倒茶。在场的人全都倒过茶之后,泡茶的主人(也称司炉),才可以给自己倒茶,否则就是对客人不敬,叫“蛮主欺客”“待人不恭”。

3、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酒需要倒满,因为酒是冷的,客人接手不会被烫;茶不能倒满,因为茶是热的,倒满接手时茶杯很烫,可能会烫伤客人的手,还可能会不小心把茶杯掉落打碎,给客人造成难堪。

过年给客人倒茶,千万记住倒茶只需倒七分满,如果把茶杯完全倒满,非但不是客气的表现,还有赶客人走的意思,十分不礼貌。

4、喝茶皱眉,表示嫌弃

客人喝茶时皱眉虽然不是太礼貌,有嫌弃茶不好喝的意思。但是主人应该及时留意到这一现象,反省一下是选择的茶不合客人口味还是自己泡茶没泡好。

这个时候,主人可以委婉的提示客人:“茶有点淡了,接下去还想喝点什么茶?”或者在泡茶之前,就询问一下客人饮茶的喜好。

5、新客到来,要换新茶

客人陆陆续续来拜年,喝茶期间,中途如果有新的客人到来,主人需要立即换更新茶表示欢迎,否则会被认为“待之不恭”。

换了茶叶之后,冲泡的茶要先倒给新客。这个时候新客应欣然接受,不需要过多客气,如新客一再推却会显得很不恭敬,叫“却之不恭”。

6、看茶色,更要看脸色

主人待茶,冲泡几次之后,茶水的颜色和滋味会发生从浓到淡的变化,便要更换茶叶,如不更换茶叶会被人认为“无茶色”。“无茶色”其意有二,一是茶已无色还在冲,是对客人冷淡,不尽地主之谊;二是观察不细致,不会看茶色,也不会察言观色。

尤其是过年这样的情形,可以预先多准备一些茶叶,方便即使换茶。

中国人很含蓄,这含蓄也体现在茶桌上,很多话不会直接说出口,而是用一些动作暗示,这就对我们的礼仪知识很有考验了。记住这六句话,春节以茶招待亲朋好友才能不失礼!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5020988.html

上一篇:禅宗与茶道发展历史文化渊源

下一篇:以茶待客 有客来访,待之以茶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