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无锡荣巷古镇再现传统“采茶灯会”

2019-11-30

采茶灯会上的舞狮

采茶灯会曾经是无锡荣巷古镇的一个传统活动,但是这个活动在无锡地区消失已久,当地很多年轻人都还没见过,15日晚,这个消失许久的“采茶灯会”,再次在无锡荣巷古镇出现了!

渔舟剑浆、花轿迎亲、蚌舞、滚灯等9个非遗项目组团亮相,呈现出原汁原味的江南民俗风情。

采茶灯会

“二月半采茶看”是无锡地区一项特有的民俗活动。随着岁月流逝,这项传统民俗几近失传。在非遗传承人王志熙等人的推动下,今年,传统“采茶灯会”在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荣巷古镇再现。整个表演队伍超过150人,头尾相接绵延200多米。

昨晚,荣巷古镇上演了一出无锡地区消失已久的“采茶灯会”。过去,无锡农村地区素有“正月半龙灯看,二月半采茶看……”的特有传统民俗,随着时光的流转,这些民俗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荣巷街道举办本次传统灯会,以非遗、民俗为主角,结合本地传统的渔舟剑桨、花轿迎亲、荡湖船、龙舞、蚌舞、滚灯等9项省市非遗项目,提升了古镇文化品位。

精选阅读

无锡毫茶


【无锡毫茶简介】

无锡毫茶产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这里群山环抱,四周丘陵起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太湖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无锡北面惠山的惠山泉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称。名湖、名泉、名茶三者汇为一体,相得益彰。

无锡地处江苏南部的水网区域,属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5℃,日照适宜,日照年时数2064,年降雨量877.5~1438毫米,年相对湿度80%以上,优越的生态条件适宜于从福建引进的无性大毫良种的生长。该种具有吐芽早,萌发力强,芽头肥壮,茸毫特多和内含成份丰富的特点。

【无锡毫茶采制】 无锡毫茶采摘标准分为四级,一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半开展;三级以一芽一叶开展;四级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夏、秋茶以一芽二叶开展为主。通常,炒制500克一级毫茶需采1.6~2.0万个芽叶。采回鲜叶及时在室内阴凉清洁的地板上进行摊凉,摊叶厚度3~5厘米,摊放时间据气温高低而定,一般在6小时左右,夏茶气温高,可以缩短一些时间。

【无锡毫茶的炒制工艺】

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毫、干燥四道工序。用手工炒制,炒制时在锅径58厘米、深24厘米的龙井电炒锅中进行,锅面必须保持光洁、平滑。从杀青到干燥,全在一口锅内,凭靠工人一双技巧熟练的手,采用不同的手势炒制而成。

杀青:锅温180~190℃,投叶量700~900克,炒至折梗不断,茶香透露即为适度。历时3~6分钟。

揉捻:锅温100~110℃,揉至芽叶卷曲成条为宜,也可采用微型揉捻机揉捻。历时12~15分钟。

搓毫:是毫茶成形、显毫的关键工序,当锅温80~90℃,用双手在锅中搓揉茶叶,边搓揉边在锅中翻动茶叶,至使芽叶卷曲显毫为适。历时15~18分钟。

干燥:目的是继续蒸发水分,固定形状。锅温70~80℃,用双手继续翻炒茶叶,但动作应轻巧,不碰断茶叶,不脱落茸毛,当茸毫全部显露,含水量在6.5%左右起锅摊凉,包装贮藏。历时约8~10分钟。

【无锡毫茶的品质特征】 无锡毫茶品质特征:外形肥壮卷曲,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饮后体会:滋味鲜醇香气清高。

无锡毫茶

【无锡毫茶的社会评价】

无锡毫茶为江苏名茶林中的新秀,是无锡茶树品种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从1973年开始研制,几经周折,终于获得成功,1979年通过了科技鉴定,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1989年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无锡毫茶茶史追溯】

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记载。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颗明珠,为无锡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彩。为了发挥和继承无锡丰富的茶文化,无锡农业科研人员经过6年多的辛勤研制,于1979年创制成功了无锡毫茶。无锡毫茶创制成功后,在历届名茶评比中获奖,并远销美、英、加拿大等国家,获得好评。

【无锡毫茶鉴赏】

无锡毫茶成品条纹紧而卷曲,肥壮翠绿,白毫披覆,香高味浓,色绿明亮,茶汤晶莹隐翠,茶叶清香鲜醇,别具风味。若以二泉水冲泡,"无锡茶,二泉水"相得益彰,则更得毫茶之真味。

无锡毫茶概述


茶品名称: 无锡毫茶

茶品产地: 江苏无锡

茶品外形: 肥壮卷曲

工艺类别: 不发酵茶

茶叶类别: 绿茶

【简介】

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记载。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颗明珠,为无锡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彩。为了发挥和继承无锡丰富的茶文化,无锡农业科研人员经过6年多的辛勤研制,于1979年创制成功了无锡毫茶。无锡毫茶创制成功后,在历届名茶评比中获奖,并远销美、英、加拿大等国家,获得好评。

无锡毫茶,主产于江苏省无锡市郊区。茶区属海洋性气候,具有优越的生态条件,气候温和,日照适宜,雨量充足。其原料为无性系良种大毫,且又因其成品白毫披复而得名。大毫茶树于1966年自福建引入,属半乔木、大叶型、早芽种,在太湖之滨的无锡郊区适应性强。表现为萌芽力强,发芽整齐,芽梢茸毛特多,芽头肥壮重实,兼有产量高与抗逆性强之特点。

【生态环境】

无锡毫茶产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这里群山环抱,四周丘陵起伏,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太湖烟波浩渺,碧水荡漾。无锡北面惠山的惠山泉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称。名湖、名泉、名茶三者汇为一体,相得益彰。

无锡地处江苏南部的水网区域,属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5℃,日照适宜,日照年时数2064,年降雨量877.5~1438毫米,年相对湿度80%以上,优越的生态条件适宜于从福建引进的无性大毫良种的生长。该种具有吐芽早,萌发力强,芽头肥壮,茸毫特多和内含成份丰富的特点。

【特点】

制作毫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半展为主体,经杀青、揉捻、搓毛、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茶条索卷曲,肥壮绿翠,白毫披复,香高味浓,汤绿明亮,叶底肥嫩。

无锡毫茶条索肥壮卷曲,色灰透翠,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肥嫩明亮。

【所获荣誉】

无锡毫茶为江苏名茶林中的新秀,是无锡茶树品种研究所等单位的科技人员从1973年开始研制,几经周折,终于获得成功。无锡毫茶,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历次参加名茶和优质食品评比中,多次获奖:

1979年 通过了科技鉴定,相继获得了省、市重大科技成果奖,优质名茶称号;

1984年 获江苏省优质食品奖;

1985、1986、1990年 分别被农业部和商业部评为全国名茶和部优质农产品;

1986年 被商业部定为全国名茶之一;

1988年 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银奖;

1989年 在西安农牧渔业部优质农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1991年 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被授予“中国文化名茶”称号;

1992年 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获优良产品奖。

2002年 江苏省第十届“陆羽杯”评比中,蝉联八届第一名,中国“中国杯”评比中荣登榜首,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蝉联二届金奖,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

无锡毫茶|无锡毫茶的炒制技术


无锡地处江苏南部的水网区域,属海洋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5.5℃,日照适宜,日照年时数2064,年降雨量877.5~1438毫米,年相对湿度80%以上,优越的生态条件适宜于从福建引进的无性大毫良种的生长。该种具有吐芽早,萌发力强,芽头肥壮,茸毫特多和内含成份丰富的特点。

无锡毫茶鲜叶原料标准分为四级,一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半开展为主;三级以一芽一叶开展为主;四级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夏、秋茶以一芽二叶开展为主。通常,炒制500克一级毫茶需采1.6~2.0万个芽叶。

采回鲜叶及时在室内阴凉清洁的地板上进行摊凉,摊叶厚度3~5厘米,摊放时间据气温高低而定,一般在6小时左右,夏茶气温高,可以缩短一些时间。

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毫、干燥四道工序。用手工炒制,炒制时在锅径58厘米、深24厘米的龙井电炒锅中进行,锅面必须保持光洁、平滑。从杀青到干燥,全在一口锅内,凭靠工人一双技巧熟练的手,采用不同的手势炒制而成。

杀青:锅温180~190℃,投叶量700~900克,炒至折梗不断,茶香透露即为适度。历时3~6分钟。

揉捻:锅温100~110℃,揉至芽叶卷曲成条为宜,也可采用微型揉捻机揉捻。历时12~15分钟。

搓毫:是毫茶成形、显毫的关键工序,当锅温80~90℃,用双手在锅中搓揉茶叶,边搓揉边在锅中翻动茶叶,至使芽叶卷曲显毫为适。历时15~18分钟。

干燥:目的是继续蒸发水分,固定形状。锅温70~80℃,用双手继续翻炒茶叶,但动作应轻巧,不碰断茶叶,不脱落茸毛,当茸毫全部显露,含水量在6.5%左右起锅摊凉,包装贮藏。历时约8~10分钟。

无锡毫茶分1~4级,其品质特点是,条索肥壮卷曲,色灰透翠,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肥嫩明亮。

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清明时节不止雨纷纷,还有采茶忙,一片片生长在山林的绿叶,化作渗人心脾的清茶,对于采茶,你知道多少呢?

茶叶采摘方法

茶叶采摘,一般分为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

1、手工采茶

手工采茶是传统的茶树采摘方法,可分为掐采、提手采和双手采,而提手采是茶叶标准的采摘手法。

这种采摘方法,能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和老枝叶,不宜捋采、抓采或掐采。

手工采茶,标准划一、容易掌握,但是比较费工,成本高,难以做到及时采摘。

①指摘:用拇指和食指之于前端,拈新生之细芽,指端用时着力。

②切摘:用指甲切取之,仅行子徒长芽之采摘。

③折摘:或称双手摘,用拇指及食指第一节夹住嫩枝,向上或向下一折,嫩枝即在被折处断落,此法可行双手摘。

④取摘:为粗放之采摘,采摘末期或修剪前行之,为使右手便于采摘,先将左手插入茶芽之间隙,由右手拇指及食指夹茶芽取之。

⑤留芽摘:亦称老嫩分摘法,俟茶芽伸展至三四叶时,采其第三,第四两叶,余俟芽长后再采。

⑥直摘:又称搔摘,用左手执树枝,右手食指靠近茶芽,拇指夹住茶芽,食指力强,拇指力弱,由食指向上着力,茶叶即折断落入掌中,此法甚为普通。

⑦横摘:与直摘法相反,掌心向下,拇指朝内,靠近茶芽后,用食指压住,着力于拇指,向下采摘之。

⑧扶摘:为最粗劣之采摘法,一手拉住茶枝,一手由枝下用力向上拉之,或由枝上拉下,不管老枝嫩茶,尽入手掌中。

2、机械采茶

机械采茶,多采用双人抬往返切割式采茶机进行采茶。如果操作熟练,管理得当,机械采茶对茶树的生长发育、茶叶的产量、质量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且能减少采茶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茶叶采摘注意事项

春茶采摘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项,简单总结如下:

1、一般来说采摘要在晴天进行,上午采、中午拣,当天制完。具体是在日出后半小时后,避免鲜叶水分含量过高,不利萎凋与杀青。一般早上十至十二点之间完成采摘工作。

2、幼年茶树应“以养为主,以采为辅,打顶护边,采高养低,轻采养蓬”;成年茶树“以采为主,以养为辅,采养结合”。

3、及时采,“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便是草”,每种茶的采摘时间都关系着茶叶成品的质量;做到分批多次采,先发先采,后发后采。

4、采摘时切忌用指甲掐下茶叶,在手中不可紧捏,要使芽叶完整,严防采光叶片,也不可折断枝条或老嫩一把捋;应尽可能把对平叶和生长不正常的芽叶采下来。

5、放置茶篮中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收青,运往茶厂每天至少中午、傍晚各收送一次。

6、运青的容器应干净、透气、无异味;运送鲜叶过程中,堆放时不可重压。

春茶的采摘品质,会在源头端得到有效的控制,为一杯好茶,打下基础。

春风给了嫩芽生命,阳光给了嫩芽温暖,雨露给了嫩芽生长,采茶人让嫩芽成为了我们杯中飘香的叶,让我们在茶香微醺时勿忘他们的匠人心。耐心冲泡一杯好茶,细心品饮一杯好茶,用心欣赏一杯好茶!

无锡毫茶是什么茶


无锡毫茶是什么茶?无锡毫茶是绿茶的品种之一,产于美丽富饶的太湖之滨的无锡市郊,外形肥壮卷曲,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锡北面惠山的惠山泉素有“天下第二泉”之称。名湖、名泉、名茶三者汇为一体,滋味鲜醇香气清高。

无锡毫茶品质特征

无锡毫茶以高产优质的无性系良种茶树的幼嫩茶叶为原料,属于全炒特种高档绿茶。外形纹紧而卷曲,肥壮翠绿,身披茸毫,香高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明亮,茶汤晶莹隐翠,叶底嫩匀。冲泡后白毫显见,汤色碧绿澄清,别具风味。若以二泉水冲泡,“无锡茶,二泉水”相得益彰,则更得毫茶之真味。

无锡毫茶采制

无锡毫茶采摘标准分为四级。通常,炒制100克一级毫茶需采1.6~2.0万个芽叶。采回鲜叶及时在室内阴凉清洁的地板上进行摊凉,摊叶厚度3~5厘米,摊放时间据气温高低而定,一般在6小时左右,夏茶气温高,可以缩短一些时间。

一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半开展;三级以一芽一叶开展;四级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夏、秋茶以一芽二叶开展为主。

炒制工艺

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毫、干燥四道工序。用手工炒制,炒制时在锅径58厘米、深24厘米的龙井电炒锅中进行,锅面必须保持光洁、平滑。从杀青到干燥,全在一口锅内,凭靠工人一双技巧熟练的手,采用不同的手势炒制而成。

杀青:锅温180~190℃,投叶量700~900克,炒至折梗不断,茶香透露即为适度。历时3~6分钟。

揉捻:锅温100~110℃,揉至芽叶卷曲成条为宜,也可采用微型揉捻机揉捻。历时12~15分钟。

搓毫:是毫茶成形、显毫的关键工序,当锅温80~90℃,用双手在锅中搓揉茶叶,边搓揉边在锅中翻动茶叶,至使芽叶卷曲显毫为适。历时15~18分钟。

干燥:目的是继续蒸发水分,固定形状。锅温70~80℃,用双手继续翻炒茶叶,但动作应轻巧,不碰断茶叶,不脱落茸毛,当茸毫全部显露,含水量在6.5%左右起锅摊凉,包装贮藏。历时约8~10分钟。

综上所述,无锡毫茶属于绿茶一类,品质工艺特征独特,是不错的绿茶饮品。无锡毫茶茶叶中含有的物质也比较多,饮用也是可以保健身体健康的。

采茶方法


从茶树新梢上摘取芽叶的手段,有手采和机采等。

1.手采有下列几种:

①掐采:又称折采,凡细嫩的标准采摘包托顶、撩头都应用这一手法。

②提手采:这是适中标准采摘的手法,大部红绿茶区均用之。

③双手采:这是提高采茶工效的先进手采方法,比单手采效力提高50-100%,一般每人每天少的可采20-25kg,多的可达35-40kg,但茶树必须具有理想的树冠,采摘面平整,发芽整齐。

2.割采;边茶的采收因原料粗大,多用工具进行采割,各地所用工具有月形小铁刮刀、镰刀或采摘铗等,工具要求刀刃锋利,采割要迅速,避免将枝条割裂而影响下轮新梢萌发。 机采:在机采前数日用手采掉一批达到标准的鲜叶,这样机采鲜叶质量基本可以满足加工中、低级条茶的要求,工效比手工提高10倍以上。茶园连续机采三、四年后,芽叶逐步变小,密度增加,叶片变薄。

在采摘的过程中,为防止鲜叶变质,应注意:

①采摘时要使芽叶完整,在手中不可紧捏,放置茶篮中不可紧压,以免芽叶破碎、叶温增高;

②采下的鲜叶要放置在阴凉处,并及时收青,运往茶厂每天至少中午、傍晚各收送一次;

③运青的容器应干净、透气、无异味;④运送鲜叶过程中,容堆放时不可重压。

茶叶采摘之机采茶(采茶机)


中国对采茶机的研究是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近年来进展较快。机器采茶已在部分地区和国营茶场较大面积上试用,全国不少专业研究机构也对机采问题作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已取得一定成果。

一、机采茶树树冠的培养

现有研制的采茶机,没有选择性,只能采摘树冠而上的芽叶。如果茶树树冠不平整,发芽不整齐,生长势不旺盛,往往影响机采的效果,而且也会影响茶叶的质量。因此,必须对机采茶树树冠进行必要的培养,以适应机械采摘。

准备实寿机采的茶树,一般应视茶树的生长势和树冠平整度等具体情况,进行深修剪或轻修剪,剪后即可机采,约经二、二年机采后,机采树冠便可形成。根据研究资料和国外的经验,机采茶树树冠的高度,以60-90厘米为宜,过高过低都不便机械操作。如树高超过一米,则应进行深修剪。

采用何种树冠形状,最适于机械采摘?这是需要从南糯白毫单产、劳动强度、采茶工效等进行综合考虑的问题。树冠形状对茶叶产量的影响,各地的研究结果,不甚一致,有的以弧形产量为高,有的则以水平形产量为高,但一般差异不大显著。从劳动强度、采摘工效考虑,弧形树冠便于机采。

因此,一般认为灌木型茶树,宜采用弧形树冠;小乔木型茶树,则可用用水平形树冠。

二、采茶机类型与采摘效果

中国研制并已提供生产上试用、试验的机型有十余种。采茶机的工作原理均属切割式。基本型式有往复切割式、螺旋滚刀式、水平旋转钩刀式三种。动力来源分机动、电动、手动三种。

采茶机的工效与茶芽生长情况、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及采茶机采摘幅宽度关系较大。机采的生产效率一般要比手采高6-15倍。如江苏芙蓉茶场机动螺旋滚动式采茶机(采摘幅宽270毫米,每台两人轮换工作),台时产量为80-100斤鲜叶,较手采提高15倍。

湖北省74-I型手摇软轴传动采茶机(采摘幅270毫米,两人操作),台时产量为73斤鲜叶,较采提高6-8倍。上海农机所和我所试制的JW机动往复切割有茶机(幅宽300毫米,两人操作),台时间量为80-90斤鲜叶,比手采提高10倍左右。

采茶机的采摘质量,以往复切割式为好,完整芽叶可达60-70%,加上破碎但能制茶的部分鲜叶,可制率达85-90%。水平旋转钩刀式采茶机的完整芽叶为40-55%,可制率在75%以上。螺旋滚切式采茶机的完整芽叶只有30-40%,可制率在50%以上。

三、机械采茶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的途径

采茶机在中国使用时间很短,目前,使用面积还不大,处于试验和试用阶段。因此,尚缺乏完整和系统的资料。但在试验和试用过程中,也初步发现了一些问题,取得了一些经验。

荣西和尚与日本的


中国的茶文化在日本得到传播,茶叶种子在日本生根,开始大面积地培育茶园,荣西和尚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他重开了中日之间的佛教文化交流,是一位向日本传播中国茶文化的非凡使者。

南宋高宗绍兴初年时,日本僧人荣西和尚西渡到中国进行佛法修行。当时政治时局相对稳定,江南各地的茶园,正处于旺盛的发展时期,北宋兴起的饮茶风尚,到南宋时早已普及到了民间。当时街头、驿站、寺院门前,只要肯出几文钱,随处都可以饮茶。而唐宋以来,寺院中僧侣为防止坐禅时打瞌睡的现象,饮茶更是早已成一种广为流行的风俗习惯。荣西求佛居住在天台寺一带,那里每年春夏都能看到茶农在茶园里从事采茶、制茶等活动。社会上下,僧俗同饮的场景,更是使荣西和尚受到很大熏陶。他在苦心钻研浩瀚的佛学之余,对于中国的茶叶研究也十分钟爱。

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时,荣西拜别虚庵怀蔽大师归国时,除了带回很多佛教经典之外,也带回大量的茶树种子。归国后的荣西和尚,不仅在背振山·带种植了中国茶树种子外,还将茶籽转赠给山诚国的惠明上人。惠明上人在拇尾山也在中播种了茶种,拇尾山后来发展成为日本最著名的产茶地区之一。

为了向日本全国范围内推广饮茶之风,荣西在归国的第二年,还专门用日式汉字写出了日本的第一部茶书专著《吃茶养生记》,全书共二卷,献给了当时正在患糖尿病的镰仓幕府将军。这部《吃茶养生记》在1694年,即时隔五百年之后,终于以木刻版的形式在京都问世,引起了茶道界以及研究学习中国医术养生之道的人们的广泛重视,荣西也被称为日本国民健身法鼻祖,更有“茶祖”的尊称。“茶祖”之名,与我国陆羽的“茶圣”之名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实际上荣西的《吃茶养生记》要比陆羽的《茶经》晚了足足四百年。不论如何,荣西和尚在日本传播茶文化的功绩是功不可没的。他不仅将茶文化的传播大众化,同时还将中国的茶树种子播进了本国的土壤之中,从而使之在日本国生根、繁植,茶园蔚为大观。荣西的行为,为后来被称之为“茶道天才”的于利休创造出以“和敬清寂”为主旨的日本茶道文化奠定r坚实的基础。

无锡毫茶是如何采制的?无锡毫茶的采摘与制作


无锡毫茶是一种绿茶,以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搓毫、干燥等四道工序制作而成,从杀青到干燥,全部都在一口锅内完成,由工人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炒制,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无锡毫茶的采摘与制作吧。

无锡毫茶

一、无锡毫茶的采摘标准:分为四级,一级以一芽一叶初展为主;二级以一芽一叶半开展;三级以一芽一叶开展;四级以一芽二叶初展为主。夏、秋茶以一芽二叶开展为主。通常,炒制100克一级毫茶需采1.6~2.0万个芽叶。采回鲜叶及时在室内阴凉清洁的地板上进行摊凉,摊叶厚度3~5厘米,摊放时间据气温高低而定,一般在6小时左右,夏茶气温高,可以缩短一些时间。

二、无锡毫茶的制作工艺:

1、杀青:锅温180~190℃,投叶量700~900克,炒至折梗不断,茶香透露即为适度。历时3~6分钟。

炒制

2、揉捻:锅温100~110℃,揉至芽叶卷曲成条为宜,也可采用微型揉捻机揉捻。历时12~15分钟。

3、搓毫:是毫茶成形、显毫的关键工序,当锅温80~90℃,用双手在锅中搓揉茶叶,边搓揉边在锅中翻动茶叶,至使芽叶卷曲显毫为适。历时15~18分钟。

4、干燥:目的是继续蒸发水分,固定形状。锅温70~80℃,用双手继续翻炒茶叶,但动作应轻巧,不碰断茶叶,不脱落茸毛,当茸毫全部显露,含水量在6.5%左右起锅摊凉,包装贮藏。历时约8~10分钟。

无锡毫茶全靠工人的一双技巧熟练的手,采用不同的手势炒制而成。以上内容是由小编为您整理的无锡毫茶的采摘与制作,希望能帮到大家。

四川洪雅县山区茶园采茶工短缺 机械采茶逐步取代手工采茶


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也逐步转型,机械取代人工的现象越来越多,作为产茶大国,我国多地茶园采茶工短缺现象明显,四川洪雅县也是如此,山区茶园采茶工越来越少,规模生产机械采茶成为一种趋势。

气候不利量减价升

“我有1亩多茶园才投产,还有1亩多是往年的。今年,我的茶叶最高卖到了72元/斤、最低的都卖成29元/斤,行情很稳当,60多元1斤的鲜叶行情持续了10多天。”6月1日,洪雅县中山乡金花村九组茶农方候芬把她家今年的春茶销售与去年做了个对比,很是一番欣喜:“去年鲜叶很相因,我只卖过一次60元/斤的,然后就是50多元1斤,最后低到20元/斤左右。”

洪雅县农牧局茶叶产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宋家才介绍称,洪雅县大规模春茶收购于5月中旬结束。经初步统计:初期的独芽均价70元/斤,比去年周期上涨27.27%;中期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均价62元/斤,比去年同期上涨20%。同时,鲜叶在高位持续时间较久。以独芽为例,3月10日至3月25日,独芽一直稳定在60元/斤-70元/斤,比以往多持续7天左右。茶农的效益比去年同期持平或略有增长。

山区茶园

“主要原因是今年春茶产量有所减产。全县总面积27万亩,投产面积25万亩,总产鲜叶0.66万吨,比去年同期减产18%。”宋家才分析说:“减产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今年2月底至3月初,天气干旱导致茶叶生长困难,开采时间较去年延迟7天左右;到大量采摘的时候,又遇到下两三天雨才有一天适宜采摘的天气。”

尽管洪雅茶叶有所减产,但是市场需求并未下降。宋家才说:“企业为了满足加工量,在春茶收购期间都要抢购鲜叶,特别是全县360多家小加工作坊更需要靠量才有利可图。因此,鲜叶的价格反而涨上去了。”

山区茶园采工短缺

行情虽然看涨,可是在洪雅县瓦屋山、桃源、汉王、东岳等一部分山区茶园,却存在弃采现象。

在汉王镇谢岩村业主李应涛的300多亩有机茶园,记者看到茶芽长至五六寸了依然没有采——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弃采茶园。据了解,业主在茶园修有工棚,每年春茶期间都会管吃管住请人采茶,但今年“下两天雨采一天茶”的天气难以留住采茶工,因为,采茶工价如按每人150元/天计算,3天中一般只有一天能采茶、另外两天就在工棚消磨时间,平均下来工价只有50元/天,当然吸引不了采茶工。

“我们的山区茶园,交通还算比较好。但好多人出去打工了,农民干脆在茶园里种上了柳杉、香杉等经济林木,打算以后卖树,茶叶就让周围的亲朋好友免费去采。但茶叶长势不好,采摘效益不高,茶农也懒得去采。”宋家才无奈地说。

机械采茶

规模生产机械采茶

“这实际上就是‘采工荒’的问题,江浙一带前几年就出现了,我省这一两年也体现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推行机采。”四川省雅雨露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付志洪说,他们在洪雅县柳江镇双溪村的5000亩投产茶园,自去年春茶采摘后期就基本实现了机采,节省了很多人工。

宋家才说:“要推广机采就必须散户向大户靠拢、大户向合作社或公司靠拢。要引导一家一户的农户把茶园流转给企业运作,实现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但目前洪雅茶园规模经营的只有10%左右,茶园推广机采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付志洪还说,茶园推行机采还需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予以引导。“生长期只有10天左右的独芽,除了好看以外,本身的内含物质不多,但是采茶的工价却占了大头;生长期长达二三十天的大叶茶,不仅内含物质更高,而且适合机采。所以,应引导人们更多的消费大叶茶。一般一芽二叶、一芽三叶以上的大叶茶都适合机采,这就可节约大量采工。”

然而,茶园流转、规模化经营、机械化采茶、新消费观念的培育,都非一日之功。当前,如何让茶园做到不弃采,有茶尽采呢?洪雅县茨楸高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秘书长朱小根提出了权宜之计。

“针对春茶采工紧缺的问题,洪雅县茶学会2015年底就发出倡议,从青少年着手组织和实施采茶常识普及活动。”朱小根说:“尤其在今年春茶抢收期间,就利用了3个周末发动了50人次以上的帮助偏远丘区困难群众采茶行动。刚开始,志愿者人均1天只能采1斤多的鲜叶,熟练后人均采摘独芽或一芽一叶每天都在3斤以上。如果在春茶末期按50元/斤计算,我们一个青年志愿者一天的服务效益值,就可以帮助茶农节约100多元的人工采摘费用。”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82035.html

上一篇:2017年春茶上市,教你新旧茶叶辨别方法!

下一篇:第七届成都采茶节明日拉开序幕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