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2017北京“两展一节”专题上感受遵义茶文化

2019-11-30

 说道遵义大家脑海里会冒出两个东西茶和酒,是的遵义就是这么一个茶酒双全的城市,在北京的“两展一节”专题上感受遵义名茶了解遵义名茶名酒,感受遵义茶文化。

北京6月16日电 遵义市名茶、名酒及旅游倾力推介、开启马连道茶文化大讲堂、2017北京国际茶业展茶叶产品评选推介……6月16日下午,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和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同主办的“2017北京国际茶业展・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遵义茶文化节”专题推介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记者从推介会上了解到,位于北京西城区的“中国茶叶第一街”马连道已成为中国北方最主要的茶文化特色街区。这里汇聚了全国六大茶类、上万种名优茶,云集国内福建、云南、浙江、安徽、贵州等12个产茶大省为主的全国2000多家茶叶企业,衍生出了北京茶叶交易中心、北京茶博物馆等商业贸易、文化交流为主的特色业态。

6月16日下午,“2017北京国际茶业展・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遵义茶文化节”专题推介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两展一节活动现场

遵义,一座具有红色历史的旅游城市,一座拥有“黔北粮仓”美誉的绿色生态城市,一座拥有万亩茶园的茶产业城市,带着她独具魅力的一绿一红遵义茶来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推介会上,来自遵义市的相关领导分别为遵义市名茶、名酒及旅游倾力推介,并为在场嘉宾介绍了“遵义红”、“遵义绿”的品牌历程和发展。

据了解,去年“两展一节”期间,马连道产业发展规划正式亮相,其中提出构建北京茶业交易中心、河北国际茶产业园与北京马连道“两地三载体”空间发展架构,协同提升、联动发展,推动马连道产业进一步提升。新增了中茶普洱体验馆、北京茶叶博物馆、紫芳书院三处文化体验场所,搭建了一个文化体验和融合的互动平台;推出“8+6”茶文化旅游线路,是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成功探索;扩大与茶产区产销联动范围,建立信息反馈机制,从源头上保证茶叶质量安全。

在当天的推介会上,针对现场开启的马连道茶文化大讲堂,西城区马连道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长张东介绍说,北茶交易中心立足“中国茶叶第一街”,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产业融合的平台作用,培育茶业品牌,提升茶业信用,兴利兴业。此次推出的茶文化大讲堂,为弘扬传统文化创建一个茶文化为传承、茶产业为依托、茶金融为服务的立体平台,为提升马连道文化品牌打造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复兴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茶文化大讲堂,通过层层甄选组建专家宣讲团,内容涵盖茶叶知识、茶艺茶道、传统文化等多个领域内容。通过茶文化大讲堂撬动街区品质的再次提升。

据了解,为提高优质品牌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大茶企业在本次展会及茶叶节的参与度,引导广大消费者健康饮茶意识,倡导品饮品牌茶、优质茶,以推动和引领茶叶质量的提升,本届大会在12日-16日期间举办了2017北京国际茶业展茶叶产品评选推介活动。通过国内权威茶叶审评专家的综合评审,最终产生了特别金奖22名、金奖22名。在当天的推介会上,中茶协副会长王秀兰女士上台宣读了获奖名单,相关领导为获奖企业进行表彰。该评比大赛成功举办已逾六载。作为茶叶全行业知名品牌茶的评比,全国茶叶评比大赛以其专度、广度、高度在业界享有权威性。此项茶叶评选活动的成功举办,对促进茶叶品牌产品优化发展,推动各企业在茶叶质量与品质上不断追求极致,保持中国茶在世界茶叶中的品质领先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遵义茶这次“两展一节”专题上依旧是让到场嘉宾感叹不已对其优秀的茶叶和博大的遵义茶文化而发自内心赞叹,而本次“两展一节”给大家带来的远远不止如此。

小编推荐

贵州遵义:举办2017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


自从春茶的上市,各省都相继展开了茶文化节,近日,以“醉美茶香·养生天堂”为主题的2017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遵义湄潭县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茶业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美、英、澳、法、德、新加坡等国家知名茶企代表及涉茶外宾2500多人参会。

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致欢迎词说,近年来,遵义市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以做靓“茶酒姊妹篇”为重要突破口,大力推进茶旅一体化,延伸产业链,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打造了遵义红、湄潭翠芽、正安白茶、凤冈锌硒茶、余庆小叶苦丁等一批黔茶品牌。2016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200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80亿元。本次“一节一会”有高峰论坛、产品展销、茶技大赛等系列活动,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互兴。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说,大力发展茶产业,既能促进农民的增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又有利于加强生态保护。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黔茶品牌战略,茶产业和茶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茶叶规模、质量和效益走在了全国前列。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认为,中国茶人躬逢盛世、责无旁贷。要始终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市场为导向,跨越茶叶做强茶业。茶和茶文化正在成为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展精准扶贫的富民产业,成为茶旅结合、茶文和合、茶养融合的绿色产业、文化产业、服务产业和健康产业。

摩洛哥王国外交合作部全权公使卜杜拉·占迈尔·阿拉维透露,摩洛哥饮茶盛行,茶叶全部依靠进口,全国每年消费6万吨绿茶,其中90%以上来自中国。贵州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贵州茶具有“香高鲜郁、味醇鲜美、色纯鲜亮”的特质。他想进一步了解贵州、推介贵州、让更多摩洛哥人能喝到干净、醇美的贵州茶。

据悉,截至2016年底,贵州省茶园面积达696万亩,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产量28.4万吨,产值299亿元,综合产值502.2亿元。茶叶产值连续10年保持了20%以上的快速增长。

会上,农业部向贵州省颁发了“贵州绿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及牌匾,中国书法家协会家给湄潭县赠送了由30位书法名家共同创作的“百茶卷”。现场还进行了“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茶叶加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奖者颁奖活动。

国际茶叶采购商签约21.3亿元

作为2017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二届国际茶叶采购商大会暨采购商签约仪式,28日在湄潭举行。来自全球的近百家采购商参加此次会议。

“我会始终关注并支持贵州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说道,近年来,贵州茶叶产业快速发展,贵州茶叶在全国市场的品牌知名度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贵州茶产业在助农增收、助农脱贫方面也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大会现场,参会采购商与湄潭县共达成了俄罗斯贵州商会战略合作项目、凤冈县万寿菊种植及精深加工项目、余庆县茶菌循环经济一体化项目、黔茶联盟茶叶销售合作项目、湄潭县盛兴茶业销售项目等9个合作项目,投资总额21.3亿元。其中,框架协议1个,投资类项目4个,投资额19.05亿元;茶叶销售项目4个,销售金额2.25亿元。

“院士茶研究工作站”落户湄潭

4月28日,贵州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导师回访汇报会,在湄潭县行政中心举行。我国茶学学科带头人、茶园农药残留研究的创始者、国内外著名茶学专家陈宗懋工作站在湄潭成立并揭牌。

据了解,陈宗懋院士工作站共有专家12名,其中领衔院士5名。该团队主持过国家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4部;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

“陈宗懋院士工作站的成立是湄潭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喜事,这标志着湄潭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迈出了全新的、更高的步伐。”揭牌仪式上,湄潭县县长李勰表示,近年来,湄潭县

委、县政府坚持以增进农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借助国家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紧紧抓住国家农业部及贵州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示范农业园区的历史机遇,高标准科学规划建设了茶叶、优质稻、茶旅等6大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随后,中国工程院陈宗懋院士团队还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签订了《共建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双方协定,今后将在决策咨询、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欧标”出口茶叶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引进高端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

2017年漳平水仙茶文化节在南洋镇举行


11月17日-19日,2017年漳平水仙茶文化节以“传承非遗·感怀天下”为主题在南洋镇开幕,活动期间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节目,吸引了各地茶友驻足,品茗抒情。

活动期间当地开展了陆羽神像巡游、漳平水仙茶发展论坛、秋季茶王争霸赛、茶文化摄影及书法作品展、美食一条街、名优水仙茶展示会、骑行游、诚信一条街揭牌仪式等一系列活动,评出金奖、银奖和优质奖水仙茶若干名。

水仙茶文化节

据了解,南洋镇素有“水仙茶之乡”美誉,先后获得国家级漳平水仙茶标准化示范基地、全国第二批农产品加工生产创业基地、“国家级无公害产地认证”、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级生态小镇等多个国字号品牌。

近年来,漳平水仙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茶饼形状,与众不同的香气和超凡脱俗的品质引起了茶界人士的关注和青睐,并于2016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好山好水出好茶。漳平自古以来种茶之风盛行,茶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官田铁观音等一批茶叶品种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更有一些成为“金鸡百花电影节”、厦门金砖会议的指定用茶。漳平也被授予了“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茶乡。

北京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于北京茶文化发展窥视历史变迁


北京,现在中国的首都,国际化大都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虽然北京外边上是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在内心却有抹不掉的古朴历史。北京人爱喝茶,北京文化又兼具包容性,因而在北京能够喝到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方的茶叶。根据不同的喝法儿,就有不同的市场形式与之相适应。北京人喝茶的历史很悠久,可一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喝法儿。下边小编将为您介绍一下,带您来体验体验老北京的饮茶历史。

头一种喝法儿是最基本的,那就是满足解渴的需要。北京人出门在外走长道儿,甭管是出差,还是逛公园、逛商店,走得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碰上卖大碗茶的,那就得猛灌一气。这种喝法儿是救急的,所以喝得多,喝得快;茶好不好、水好不好都在其次,至于使什么茶具那就更不在乎了。

早年间北京卖大碗茶的都是挑挑儿作生意。什刹海海沿上、各个城门脸儿附近、天桥一带,常能碰见挑挑儿卖大碗茶的,一般都是老头或是小孩,挑子前头是个短嘴儿绿釉的大瓦壶,后头篮子里放几个粗瓷碗,还挎着俩小板凳儿。一边走一边吆喝。碰上了买卖,摆上板凳就开张。

卖大碗茶的现在也还有,不过全都改成茶摊了,名声赫赫的大碗茶集团公司就是从这儿起的家。这种茶摊在旅游区常能见着。树荫底下,支张小桌,摆几个小凳,玻璃杯里早就晾好了茶水,上边还都盖着盖儿,透着那么干净,那么凉快。顾客来了,一口气能喝下好几杯去。

北京城还有一路喝茶的,喝的是个讲究。讲究茶叶、讲究水,讲究茶具,更讲究怎么个沏法、怎么个喝法。北京城有的是大茶叶店,花茶、绿茶、乌龙茶,云南的坨茶,蒙藏人好喝的砖茶,什么样的茶都买的着。既然喝的是讲究,那一般的茶馆还真伺候不了这路人,所以已往都是买了茶叶,回到家里头自个儿细斟细品去。

现在可以了,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这一步了,北京城里已经出现了好几家专门讲究“茶艺”的茶馆。甭管您是喝中国茶,喝外国茶,甭管您怎么讲究,它都能伺候你,它比你还讲究呢!不过,你既然是打算讲究一下,就免不了要花上几个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约上几个朋友,作为一种高档的文化享受,讲究那么一回、两回的还可以,真要是天天这么个讲究法,恐怕还真招架不住。

其实大多数北京人喝起茶来,既不象第二种那么讲究,也不象第一种那么将就。甭管经济条件如何,北京人总能找出一种适合自己的茶文化来。只要有口饭吃,怎么着还不得弄壶“高末”喝呀。还真有不少的北京人,至今保留着当年的老作派,早清儿起来先得闷上壶茶,一直等到喝“透”了,这才能吃了早点,出门干营生去。所以当年北京城里才能出了茶馆这个行当,而且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扬名天下。

北京茶馆最昌盛的年代是在清朝。那时候,北京四九城的街面上,到处都有大大小小的茶楼、茶园、茶馆,一天到晚,接待着三教九流的茶客。当年的茶客里边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八旗子弟。满、蒙、汉八旗原本是清朝政府统一中国的时候所依靠的军事力量,政府为了保证随时都有足够的兵源,不准闲散的八旗子弟离开八旗自谋生路,他们只能依靠朝廷发给的粮饷度日,这就是所谓的“铁杆庄稼”。战争结束以后,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十来万人守在北京,无所事事,只能是游手好闲,提笼架鸟,走狗斗鸡,浪荡度日。茶馆是这些人一天也离不开的地方,比咱们上班都守时。

当然上茶馆的不全是八旗子弟。茶馆是个公共的社交场所,是各类社会信息聚集和传播的地方,这一点和西洋的咖啡馆其实是一样的。茶客们在这儿评茶、论鸟、拉家常、讲时事;会朋友,谈买卖,一坐就是半天,花钱不多,收获不少。有些茶馆为了招徕生意,又搭起舞台,添上大鼓、评书,添上京戏,茶馆又成了娱乐场所。北京城有名的广和、天乐、同乐等大戏园子,早先都是茶园。有的茶馆专作某一类人的生意,你比方说打小鼓收旧货的小贩,他们每天都在固定的茶馆歇脚聚会,一边喝茶,一边交换情报,他们管这地方叫“攒儿上”。北京城那些打散工的泥瓦匠、木匠、棚匠,每天早上也在固定的茶馆聚齐,一边喝着茶,等着包工头儿来叫人,他们管这儿叫“口儿上”。所以与其说这类茶馆提供的是茶,不如说是提供了一处廉价的社交环境。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社会环境变了,市场条件也变了。八旗子弟的“铁杆庄稼”没了,蹲茶馆也蹲不起了。大茶馆日渐萧条,相继歇业,代之而起的是各类中、小型茶馆。这些茶馆分为专卖茶水的清茶馆;以听评书听大鼓为主的书茶馆;以及附设棋案的棋茶馆,接待各种不同类型的茶客。此外还有一些季节性的茶棚,其中以什刹海最为着名。每年自立夏到秋分,沿着海子北岸形成了一条茶棚长廊。后来这些茶棚日益发展,并且迁入了各大公园。象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上林春;北海公园的双虹榭、漪澜堂;以及太庙的后河等处。

清末民初,前门外一带先后出现了几处新式的市场,象劝业场、青云阁、首善第一楼,再加上先农坛北边的城南游艺园,王府井大街的东安市场,里边都开了一些南式的茶社或茶楼。等到北京城各大公园的茶座相继开张之后,这种茶社的生意也就一蹶不振了。

新中国建立以后,社会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全民所有制还是集体所有制,北京城里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被固定在一个个的单位里,一个个的岗位上。除了少数老年人,北京城里几乎见不到闲散人。大家都在用同一种模式,按照同一个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没工夫坐茶馆,也不屑于坐茶馆。这么一来,北京城里可就看不见茶馆了。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这才又出现了新型的茶馆,可现有的茶馆与老茶馆已经有了本质的不同。老舍茶馆的茶客主要是外国旅游团,茶馆在向游客们展现旧京文化,所以它在硬件方面尽可能地再现了旧京大茶馆的风貌,而且显着比任何一家旧京大茶馆还都要奢华。尽管天桥乐茶园已经作出努力,希望普通的北京市民也能常到茶园里来,但它最根本的宗旨在于表现并提供旧天桥的平民文化一种已经消失了的文化,因此肯定要有不小的一笔投入,这个目的并不容易达到。

其实,无论是今天的北京平民还是当年的北京平民,他们对茶馆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种适于休息,适于交流的环境。茶是话引子,茶馆就是谈话的环境。他们的这种需求就象每天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常规需求,而不是特需。俗是俗了点儿,可人人都有这种需求。这会儿要想约个朋友谈点儿事,谈桩生意,多半是去饭馆,推杯换盏,面红耳赤,大呼二喝,燥得不行,累得不行。还是茶馆更放松一些,更清雅一些。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也得替企业家们想一想。茶馆这种环境是需要地皮的,这会儿的地皮这么贵,真要是开个大家伙儿全都能接受的茶馆,一个月下来,刨去税钱、房租水电、各项的挑费,还能剩下什么了?茶钱能赚多少?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快餐店、冷饮店和酒吧的竞争,足够企业家们掰手指头的了。

看样子,茶馆这一行要想再现它往日的辉煌,大概是够呛了。不过,近来也还是吹来了一股新风。有两家书店,在他们的店堂里各自辟出一个小小茶室,读者们手翻新书,口啜香茗,茶香和油墨的香气混为一处,书文化与茶文化合成一体。别的商店都在努力扩大店堂,这两家书店的经营者却割出店堂为读者提供一种环境,这也算是独辟蹊径吧。

以上就是关于北京人饮茶文化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北京的饮茶文化包罗万象,其融合了各地的饮茶文化后又衍生出自身独有的特色,老北京人如今在历史的发展下,也在不断学习,吸收着其它文化的精华,并进一步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7厦洽会茶业展:闽南名茶齐亮相 展现闽茶文化魅力


近期,厦门可谓是好事一桩接着一桩啊!金砖前脚刚走,投洽会后脚就来了。2017厦洽会茶业展于17日在厦门启幕,在此次茶业展上,闽南地区有名的茶叶齐聚亮相,不但向人们展现了闽茶文化魅力,还有利于闽茶走出福建走向世界。在为期三天的展会中,还开展一系列有关茶文化的艺术活动,可谓是精彩纷呈啊!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执行会长杨祖基发表讲话

9月17日,2017中国国际茶产业投资展览会暨“正山堂杯”全国茶文化楹联书法展-厦门站,在厦门闽南古镇茶博馆盛大开幕。

本次展会最大亮点,就是首次设立了分会场。分会场举办了包括“正山堂杯”全国茶文化楹联书法展———厦门站在内的系列茶文化艺术活动,并且连续开展3天,穿插进行了红茶品鉴、书画雅集等诸多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与主会场交相辉映。

开幕式现场,精彩的茶艺表演引人入胜,雅致的茶文化书法作品古色古香,醇香的正山堂红茶令人沉醉。此外,《正山堂茶经:金骏眉》的首发及赠书,也为本次开幕式增添了别样的精彩。

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正山堂杯”全国茶文化楹联书法展-厦门站,共展出书法作品174件,所展作品包括特邀中书协理事作品24件、“正山堂杯”全国第二届茶文化楹联书法展获奖入展作品150件。其中150件入展作品来自全国30余省市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筹备历时七月有余,先后经历楹联作品征集、书法作品征集、书法作品全国评选,最终确认的经典国展级书法作品。这些由当代诗词楹联大家撰写、当代书法实力派名家书写的楹联书法作品,以茶嵌联,以联入墨,诠释中国传统的儒、释、道思想和茶道人生,充满古老中华民族的智慧。

现场

近年来,正山堂以“以四百年红茶传承·扬数千载丝路精神”为主题,结合正山堂茶文化楹联书法全国巡展,以系列活动和推广传播,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结合各地的地域特色,推广各地地方红茶,带动各地红茶产业的发展,让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红茶。本次巡展来到福建厦门,也带来正山堂·闽南野生茶这一款独具闽南韵味的臻品红茶。此茶严选自闽南高山古树野生茶源,作为闽南茶区的一大新颖代表,也得到了观展领导嘉宾的一致认可与喜爱。

立足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以茶与茶文化为载体,结合厦门的区域特色,将茶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征程中,传播、弘扬包括茶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文化精神,这也正是本次活动的主旨与初衷。

中国茶文化之——北京的伪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在中国已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了。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优势,让中国成为重要的茶叶生产大国。作为茶叶大国,中国茶叶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代表茶叶。像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南安化黑茶。。。。。。等。但是说到北京的茶叶,大家似乎都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现在大部分北京人喝的茶叶都是从外面进口的,但是在以前交通不便,以及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们只能用一些本不属于茶叶的东西来冒充茶叶,由此被后人们称为“伪茶”。

北京西山附近一带,有山中人扛荷席篓荆筐,内实所谓山茶,脱售于当地。村民因其价廉,争相购饮。后京茶庄以山茶羼入真茶劣品中,是为伪茶。山茶产于京西翠微西北山套中,过上方山往南便逐渐少了。山茶的原料最初以紫荆为主(紫荆,北京人称为“荆条”,山里人称为“荆蒿”),采其嫩芽晒干,不需蒸焙即可出山售卖。喝山茶的,必须用砂包熬着喝,越靠茶叶越浓,尤以冬日喝山茶更为深厚有趣。

初期的紫荆芽茶尚称不恶,后以销售发达,饮者渐多,遂将已成小叶的紫荆大芽加入,且多加荆枝,以压分量,但仍不失原味。再后乃有杂质加入,但山中人不采夏日长叶,亦不采秋后小叶,只采春日嫩芽,因紫荆花芽虽可代茶,而紫荆则颇有毒质,偶有不慎,与肉类同食,即易致死。西山龙泉坞一带,产杏颇多,山中人每于冬末春初,拾取隔年陈杏,用以泡茶,绝无酸味,而有一缕清香气息,饮之令人心远。拾此干杏,又必须经过雪压,方能有味,于是拾得售卖,人以“踏雪寻梅”称之。我与翁偶虹兄于民十五在小楼流连时,日以此物加茗中饮之,想偶虹尚能记及罢!山茶杂质中,以“剪子股”草、“酸不溜”草、“苣荬菜”为三大原料,其他树叶是绝不加入的。后城里人见山茶可以混充茶内以求厚利,始而收买山茶,选净粗枝,批售茶行,颇能鱼目混珠。后乃广收“嫩酸枣叶”,继则一切嫩枣叶皆可,再则嫩柳叶亦可加入,经过炮制,反成为中等以上的茶叶,是为高等伪茶了。

此种假茶的制法是:将采得的芽叶洗净晒成半干,然后上笼屉用火蒸,至二分熟。倾出再晒,至半干再蒸,每蒸晒一次,熟的成分即加一分,七蒸七晒芽叶已成稀烂,触手欲碎,所谓“烂成软鼻涕”程度,倾在席上阴至九分干,以手搓成茶叶卷,置于瓷罐中闷放。闷置愈久,茶味愈佳。此种用酸枣芽、枣芽、柳芽所制的伪茶,亦以此顺序排成等级,成为“龙井绿茶”或介于茉莉窨茶和绿茶之间的大方茶,外行人绝喝不出邪味,其茶品亦可列在中等之间。不过真正讲究名誉的大茶店是不肯以此损坏名誉的。

近年西山下画眉山一带村民,亦觉紫荆山茶只适于冬日,夏日应饮龙井茶以清心火,于是也仿效制枣芽的“伏地龙井茶”。但自制柳叶茶的很少,这是不肯自欺而已。伏地绿茶畅行以后,于是又设法制窖茶,便采剪子股、酸不溜、苣荬菜诸草叶,加以焙制。

伪制大路货的粗茶,更有采嫩榆树叶、嫩椿树叶的。榆树叶没有特殊味,椿叶有臭味,需经加工处理。京西斋堂以西群山中,制伪茶者以其物易得,遂将嫩椿叶采取后,反复蒸晒至六七次,除去青气臭味,再泼上大量的姜黄水。沏出茶来,色作浓赤者,味苦如大黄,以售下级饮客。

窖真茶向在产花区的丰台诸村,制伪茶的原在广安门内,后因伪茶也需窖制,移到窨真茶的丰台附近了。

以上就是关于伪茶的知识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北京的茶叶历史也是有过一段颇为艰辛的历程,但是在经济不发达,交通闭塞的年代,穷人们想要喝到一口茶也是极其的不易。生产力水平决定当时的社会形态只能是如此了。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感受江南茶文化太极茶道


[摘要说明]感受江南茶文化太极

早在1765年(清乾隆已酉年),江南郑家一脉从江西上饶一带出发,沿着婺源、祁门一路做茶和贩运茶叶,逐渐汇聚到上海。年轻后生郑祥栋,在上海苏州河边一家小茶馆落户帮徒,诚实、勤劳、厚道,讲究水质,泡茶得法,把生意愈做愈好,颇得老板和邻里百姓夸赞。有一次,老板遗失了巨额当票,郑祥栋拾金不昧,完璧归赵。老板当即承诺,日后将把茶馆赠送与他。1785年,老板去别处开大茶馆,将小茶馆送给郑祥栋,郑家就此立“太极”字号,邀亲戚帮忙打理,又得到英记怡和洋行委托采购外贸茶叶货源,使茶馆得以长期生存发展。

郑家太极历史始于1765年,得字号于1785年。1938年前后,由于战乱频仍,家族茶人南迁杭州河坊街一带。如今在河坊街太极(总部所在地),附设有博物馆,陈列着中国唯一部茶人家族族谱《郑姓家谱》,陈列着当年所用茶罐、招贴、茶器、家具,清晰再现郑姓茶人家族一个个历史片断,也记载着前辈茶人以身许茶无数传奇经历。

当历史翻到二十世纪七十、八十年代,随着郑家茶人第四代、第五代慢慢淡出茶界,郑家茶人第六代开始踏上社会,他们知识层面较高、年轻好学,仰赖前辈茶人提携和庇荫,较快形成一批优秀茶学人才群体,成为各茶叶公司、茶行、茶厂、茶场技术骨干。许多年来,第六代茶人对于太极字号和家族流派虽情感尤深,却对恢复字号和流派有无力回天之憾。 中国茶叶品牌网cyppw.com

一九八五年春,第六代传人郑纯辉,作为国营杭州茶厂主要青年领导人,在杭州组织开办第一家茶文化休闲场所——青春茶乐厅,获得极大成功,曾经创下连续十八个月“满座”奇迹。初露锋芒以后,郑纯辉代表中茶公司浙江公司在“望湖楼”开办更高层面茶艺馆,首次尝试推出茶艺套餐化服务,也获得成功。一九九四年六月,在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李嘉志先生倡导和支持下,郑纯辉为恢复太极字号和家族流派迈出关键一步,他以百分之百个人资产独立开办第一家私立茶艺馆——太极苑,独立开设流派培训和推广,实现了太极字号和家族流派全面恢复。 许多爱好者都记得,当年太极创始者郑纯辉在六公园附近的一条小路上开出杭州第一家馆,开了现代茶艺馆先河。取名太极苑的小小茶艺馆于1994年开办,只有40多平方米的面积。它质朴自然的环境、幽雅清新的氛围、自在随意的服务模式、精湛深奥的技艺以及价格、音乐、茶具、茶叶、门面风格、茶艺师造型等等,折服了社会。这家以木条坊为基本定位的茶馆,后来扩大面积,设立分号,曾红极一时。加上太极几年来的培训推广,迅速在全国绝大多数茶馆中形成风尚,太极也因此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艺术流派和茶馆经营模式。 如今,杭州茶艺馆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并充满活力。水茶坊,顾名思义,在于交流和演绎人们对茶与水、茶与自然、茶与人的关系的认识。与教场路原太极苑相比,水茶坊面积扩大十倍,理念转而以水作艺术基点,着力展示茶性与水性美、人性美的内在联系,在服务规范、技术程序、环境风格、经营技巧各方面均有新意。水茶坊作为太极精心归整策划的新模式,预料将会给茶艺馆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走近太极水茶坊,江南民居式的门楼,正中挂着“水茶坊”的黑色匾额,进入茶坊,溪流、小桥、竹篱笆。满目绿色,古木参天,鸟雀低语。高低错落的江南民居山墙,丁丁咚咚的泉水,一切 俨如世外桃源。 清新柔美、古朴自然,人们在溪边小桌上品茶,各种美滋美味的茶点、水果从小溪中漂来,任由茶客取用。客人们不必专门起身为取茶点水果而来回奔波,并且桌面的空碗可以随时放在水渠里漂走,既方便又雅观。 泡茶所用的水讲究到了极致,虎跑泉、天目山泉、农夫山泉、龙井山泉、陈年雪水、天露水人工矿岩泉水等各种泡茶用水多而精采,精于此道者大可随意选配自己中意的水来冲泡各地名茶。茶艺师应客人要求可演示不同的水彻泡同样的茶后体会其不同的结果。 在水茶坊二楼,展示给客人的是一片江南民居式样的品茶屋,低矮的栏板犹如江南水乡河边的石条凳,主人给它取了很雅致的名称“茶人街”。人们可以在茶屋内品茶聊天,也可以在“街”上选一张小凳子凭栏而坐,一楼的世外桃源景色尽收眼底,古琴演奏和表演还能使客人领略更多民族艺术的精华。 水茶坊三楼是另一条陈设考究的“茶人街”,九间大小菜屋临“街”排列,除了按惯例专设的陶坊、书斋以外,新近推出了可以感受太极不同主题氛围的金轩、木坞、雨厅、茗居、云厢、随园、翠寓等特色茶屋。各屋创意独特、功能完善,其中多数茶屋陈列有文物级的古家具、字画、陶器、壁挂等。 在茶坊三楼,可享受的特色服务最具底蕴和实力。如西湖龙井茶宴、梅花三弄茶艺表演、日本抹、日本煎、韩国茶礼、清代宫廷茶礼、南宋斗茶礼、台湾乌龙茶风俗等,几乎都是太极藏在深闺的看家绝活。每间茶屋没有专门的表演区和后台,而服装、器具、音乐、环境陈设力求正宗原始,这在国内均为首创。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80868.html

上一篇:湖南澧县巧借“野生茶”做活茶文章

下一篇:中缅边境罂粟地里长出的茶园探访欣赏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