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傻子”返乡种茶 几经坎坷办茶园

2019-11-30

陈坤华是个大学生,毕业后在城市里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的,然而,看到家乡日益遭受生猪养殖业污染后,在乡亲们一致不看好的情况下,他毅然回到家乡创办生态茶场,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雁,直至县里为保护环境采取综合整治行动,孤独的“书生茶农”才逐渐被村民认可。

“傻子”返乡种茶叶

2009年3月,武平县象洞镇光彩村传来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消息:陈坤华要回乡种茶叶。

陈坤华是光彩村首批考出去的大学生。其时山里孩子往外走,他竟要返乡干农活,兄弟梓叔都骂他是傻子,脑子进了水。

最为痛苦的是他的母亲陈开莲。母亲含辛茹苦供他上大学,好不容易熬出头,如今儿子却要回来种田。母亲闻讯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在暗夜里独自掉泪,埋怨儿子没出息。

同样为大学生的妻子罗裕芳,虽然满心不情愿,但为了丈夫的事业,只好放弃城里的优越生活,随他当起了“山大王”。

说起当初的选择,陈坤华说,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他看中家乡适宜生态种茶,二是家乡养猪污染日益严重,他试图以“一亩茶园消化十头猪粪”的方式来抵御污染保护家园。

“自从乡亲们送我走出村口上大学,我就暗想,以后万一有钱了,一定要回报家乡。”历经挫折考上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的陈坤华,每年暑假除了帮父母干农活,就在村子里做社会调查。他发现农村贫穷,主要是没有充分利用资源,田里仅种水稻,山中的竹木没有深加工。

真正让他受启发的,是台湾商人在泉州开办的生态休闲农庄。陈坤华毕业后受聘于泉州国土资源局评估中心,后来干脆辞职卖楼盘,很快赚了第一桶金。但由于做评估时落下颈椎病,他便经常开车到生态农庄喝茶。一段休闲时间下来,不仅缓解了他的颈椎病,还让他脑洞大开——原来农业可以生态的方式来发展。

2009年初陈坤华花了三天三夜,做了“光彩村立体种养发展生态茶园”的可行性报告,并和村里签订了创办示范茶园的合同。

几经坎坷办茶园

2009年4月,陈坤华租赁了光彩村大牛坪的200亩荒山坡地。

陈坤华来到大牛坪时,横亘面前的是一蓬蓬比人还高的茅草。他请来钩机,经过半年开垦,于当年10月种下了120亩茶叶。

看着一排排茶叶苗迎风招展,陈坤华感到十分欣慰。不过很快他就皱起了眉头,原来翻动过的田垄,野草就像和茶叶苗竞赛般疯长。为此陈坤华每天要请20多人除草,一天下来单工钱就超过1千元。

随后陈坤华在山坡上盖起了茶叶加工厂,按现代化茶园标准实施茶园道路硬化,建起蓄水池,铺设灌溉水管。这远远超出他的预算。当时陈坤华预想40万元即可建好生态茶园,但2年下来没采摘一片茶叶,就已经花了140多万元。开弓没有回头箭,陈坤华只好忍痛把泉州的2套房子卖了。

糟糕的是第三年陆续出产茶叶,陈坤华却不会制茶。他只好请来制茶师傅,整天跟在后面“偷学”手艺。就这样,当年那个坐在休闲农庄里的“品茶人”,变成一个滴着汗水的制茶人。可惜制茶要害处全在口传心授,陈坤华偷着学,最终只成为“半个师傅”。

更为糟糕的是,2013年陈坤华的茶园进入盛产,他的茶叶却不被市场认可。陈坤华挑着无人问津的茶叶,面对商家冷若冰霜的表情,心头腾起一阵阵凉意。

生态发展领头雁

2014年广东蕉岭县多宝茶厂郭焕生老板看中了陈坤华茶园的生态环境。经过磋商双方达成合作协议:引入多宝茶厂管理技术,按生态茶场要求整改茶园,陈坤华负责生产茶青,多宝茶厂负责制茶、销售。

多宝茶厂原是粤东有名的国营茶厂,改制后主要生产富硒红茶,产品销往深圳东莞等地。陈坤华的红土地农业开发公司和多宝茶厂合作后,很快迎来双赢局面。如今陈坤华的茶场年利润可达四五十万元。

面对陈坤华的示范,乡亲们异常冷淡。他们习惯了养猪,谁也不愿意改行种茶叶。陈坤华只好动员一些贫困户到茶园打工。他的茶园为此集结了谢秀娣等十多个贫困农户。

为切实保护生存环境,2016年武平县对象洞镇生猪养殖污染采取“百日攻坚”综合整治行动。拆除猪舍后的村民,陆续把目光转向陈坤华的生态茶场。陈进文、谢东京等10多户农户,纷纷向他索要茶苗。目前光彩村已经变成无猪村,乡亲们跟随陈坤华发展种植生态茶50多亩。

望着渐渐走上“生态农业”道路的乡亲们,陈坤华说,销售渠道已经打开,只要乡亲们愿意,他将无偿把茶叶树苗送给他们。

同样遭遇“珠海市”(猪害死)的象洞镇太山村,支部书记冯八妹多次要求县里把他们村列入综合整治。她说,不养猪了,他们就种生态茶。

cy316.com扩展阅读

90后小伙返乡创业 开荒种茶


返乡创业是现在不少人的选择,但在大城市有房有稳定的工作却还能返乡创业却也是难得。杨雪锋就是如此,作为一个年轻创业他无疑是成功的年纪轻轻就在“北上广深”中的广州拥有房子,但他为了自己梦想选择了卖房创业和老父亲一起开荒种茶。

掉广州的房子,放弃大都市的生活,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进山开荒种茶,努力将家乡的茶文化传播得更远……饶平县浮滨镇90后小伙子杨雪锋对家乡的茶叶有特殊的情结,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开拓他的“茶乐园”。

今年27岁的杨雪锋是个地道的潮州人,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的他,原本在广州经营服装生意。但在几年前,他卖掉了广州的房子,回到老家与父亲一起种起茶来。

8年前,杨雪锋的父亲杨永成在浮滨镇岭头村海拔八九百米高的山头一口气承包了1600多亩山地用以种茶,做起了“开荒牛”。“爸爸是典型的‘茶痴’,他爱茶叶,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茶叶上,一心把家乡的茶叶做强做好,希望让更多的人认识岭头白叶茶。”杨雪锋告诉记者,他父亲种茶制茶至今已有30多年。父亲杨永成对茶叶的情有独钟,对杨雪锋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坚定了他回家与父亲一起开拓“茶乐园”的信念。

生态茶园

在杨雪锋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他家的茶园,与其它修整得齐整的茶园有些不同,这里的茶园有些像是“野生野长”的,随处可见的灌木丛、肆意生长的草株,与满山坡的茶树相互交融,织成漫山绿野。“从茶园开辟以来,我们在种茶的同时延续了这里原有的生态体系,保留山上所有的老树,让茶树在原始生态环境下自然生长。”杨雪锋说,这样生长起来的茶树根系能够扎得更深,可以很好地吸收土壤下层的矿物质,制作出来的茶叶散发着一种“自然味”。

在保证茶叶质量方面,杨雪锋延续了父亲一直以来的管理方法。“生态种植管理和制作方式直接决定着茶叶品质的好坏。”杨雪锋介绍道,无论是种茶或是制茶,他们都始终坚持最原始的方法,对茶园里的茶不施肥也不喷药,把茶园里割下来的杂草覆盖在茶株上,变成“绿肥”。而在制茶工艺上,也仍然采用手工摇青的方式,坚持手工制作,以保证茶叶的高品质。“尽管这样出来的茶叶无法做到高产,却能很好地保证它的质量。”杨雪锋说。

茶叶质量保证了,杨雪锋开始思索着如何更好地拓宽销售和传播渠道。近几年,他带着自家茶园生产的茶叶参加国内的各大茶叶展会,并创建了自家品牌的公众号,通过线上线下两步走,不断扩大茶叶的品牌影响力。“如今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到岭头村参观我们的茶园种植,购买我们的茶叶。”不仅如此,杨雪锋还在汕头市区开设了一间茶叶体验村,让更多的人可以认识岭头白叶茶,了解并且爱上潮州茶文化。

对茶的追求,杨雪锋还远不止于此。“我的梦想是想让岭头白叶茶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岭头白叶茶。”杨雪锋说。

心中怀抱着梦想,用诗和远方的心去创业,他是在创业但这更多是在梦和诗,这就是一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这在一步步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透视凤冈打工农民返乡种茶热


随着凤冈茶叶知名度的不断扩大,凤冈锌硒茶叶已进入了全国200多家高级宾馆,茶叶价格持续上涨,销路看好。

发展茶叶政策好

今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继烟、酒以后的第三大农业产业来抓,在全省范围内拟建500万亩优质茶园,遵义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打造100万亩优质茶园,凤冈县委、县政府每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直接投入茶叶产业发展,连续5年投入,并将国家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的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投入到8个茶叶专业镇村,对新发展茶园的农户每亩补助150元,对发展500亩以上的茶叶种植大户,在茶叶基地实行水电路三通。县里聘请37名茶叶“乡土人才”,脱产进驻茶叶产业乡镇,进村入户和到田间地头指导帮助农民种茶增收。为让更多的人参与茶叶产业发展,县里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带薪留职发展茶叶基地,全县上下掀起了投资种茶的高潮,涌现出干部职工投资建园,20多家外地客商来凤投资发展茶园良好态势。同时,新建、永安、绥阳等乡镇还向在外务工农民写信,鼓励他们返乡种茶,致富增收。

从贵阳市打工回来的朱俊植说,他每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一年要回家好几次,两头牵挂,两边花钱,到年底腰包里就剩不下多少钱了。如今,家乡发展茶业,于是回家栽了10多亩茶叶。在茶园里套种辣椒、黄豆等经济作物,每亩收入2000元不成问题,不比在外打工收入差。

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外打工农民收到地方政府信件和从网上看到发展茶叶的消息后,纷纷带着资金、带着新观念、带着技术回乡创业。仅新建乡返乡发展茶叶的打工人员就达200余人,绥阳镇金鸡村返乡发展茶叶的打工人员人员100余人。他们回到家乡后,用自家责任地和承包别人荒坡荒田荒地,发展优质茶园,带头种茶致富的场面随处可见,仅长碛寨村民组就新发展茶园1500余亩。

齐心协力打造茶叶品牌

为积极探索和推广“猪—沼—茶—林”生态循环经济建园模式,提高茶叶的内在品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提高森林覆盖率。全县以发展沼气池建设为突破口,挤出资金对建沼气池的农户进行补助,使全县沼气池建设达2万余口,现正以每年7500口的建设进度稳步推进。积极组织参加各级举办的茶事活动,并在《中华合作时报·》等媒体上进行宣传,营造人人谈茶、喝茶、论茶的良好环境;组建茶叶办和茶叶协会,投入资金保障,出台茶树育苗、茶园建设、基地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加工企业、市场建设和开发、品牌打造、文化和人才开发等8个方面50条优惠政策。按有机、绿色、无公害的标准生产、加工,提高茶产品内在质量,保证食品安全;按市场规律和政策,重点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茶叶发展,减少和避免风险;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凤冈特色的“寸心草”公共品牌;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核心基地,带动农户发展茶园,规划建设茶产业带、专业镇、重点村、示范户来扩大规模、推动加工、支撑品牌,赢得市场;按“企业+协会+基地”的模式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效益。

“富锌富硒”茶在获得国家质监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今年10月,县里组织农业局、茶叶办和省茶叶协会撰写了《凤冈锌硒乌龙茶》地方标准,11月《凤冈锌硒乌龙茶》地方标准通过专家评审。省里将按照规定程序报批、发布。2004年,凤冈2847亩21块有机茶基地和三间茶叶加工厂获国家环保总局认证颁证后,今年,又组织7家企业申请了5881.5亩23块有机茶基地和一家茶叶加工厂,并顺利通过有机评审。县里对来凤投资建优质茶园的客商,在茶园基地实行水电路三通和茶水配套工程,对投资商建茶叶加工厂,帮助进行厂房选址、土地协调,完善水电路等相关配套设施。

据了解,凤冈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茶园达到20万亩,建成一个以上茶叶综合批发市场,打造一个以上全国知名品牌,力争一家以上茶叶出口创汇企业,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把凤冈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

茶农种茶显现经济效益

近年来,凤冈茶园已发展到8.2万亩,有机茶园2847亩,有7家大型茶叶加工企业和近80家茶叶加工户,2万多户茶农。目前,全县茶叶产值突破亿元,茶农户均收入达2600元。

在田坝村,一幢幢造型别致、同茶区环境协调一致的民居格外醒目。村内一条条平整的镶边水纹路在茶区纵横交错;农家院落花果飘香,林中有茶、茶中有树、林茶相间的美景映入眼帘……说起这几年家里的变化,村民们显得很激动。茶农陈世久激动地说,他家的茶园由于管理较好,一亩茶园盛产后高的收入达7000元左右。他家一个孩子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全靠茶叶收入支付。如今,种茶最早的田坝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00元,全村每年人均来自茶叶的收入达2350元。加上辣椒、生猪等,收入更是锦上添花。现在全村90%以上的人家有电话、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此外,还有16位茶农购置了小轿车,摩托车、农用车等在茶区更是随处可见。今年,田坝新村改建新式农家住房,茶区村民自发集资300多万元建设新农村,创建“四在农家”。

据悉,今年凤冈县新增种茶面积将突破5万亩,目前,全县茶叶面积发展到近10万亩,茶叶产业将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成为该县农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

紫阳大学生返乡重整千亩废弃茶园


在安康紫阳县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毛坝镇岔河村有着上千亩荒废的茶园,28岁的龙伦增带着交往一年多的女友返乡,想让家乡千亩废弃茶园重焕生机。

脸被毁容,但并没有影响他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龙伦增说:“从小就这样,也就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不一样。”从小学到大学,龙伦增的成绩在班里都是拔尖的,2014年,龙伦增返乡创业,养鸡、做电商、开垦荒废的千亩茶园。

谈了一年多的女朋友也来到他身边和他一起创业,准备明年结婚。

岔河村种茶制茶历史悠久,但后来上千亩茶园荒废了。去年8月,龙伦增开始流转村民的废弃茶园。如今,龙伦增已开垦出300亩茶园,今年已生产了1500公斤富硒绿茶,检测结果令人欣喜,他们茶叶为符合欧盟标准的零农残茶叶。

最近龙伦增还补种了不少茶苗。龙伦增还要动员村民把还没开垦出来的茶园开垦出来,让家乡的千亩茶园重焕生机。他的茶园采用的是生态种植,用太阳能杀虫灯、色板、引进植物等方式除虫,施用有机饼肥,并坚持人工除草。

龙伦增的茶厂已建成,明年开春就可以在新茶厂制茶了,明年计划做2吨红茶2吨绿茶。龙伦增说:“我们走的是高端市场,明年应该能收回开垦流转茶园及建茶厂的300万元投资,2019年我们就能盈利。”

龙伦增的女朋友陈蓉今年22岁,安康旬阳人,他们相识已经一年多。陈蓉大学学的是设计,到龙伦增这里一起创业,陈蓉开始学茶叶质检和茶艺师。陈蓉说:“第一次见面是在机场,我从东北学校回家,他来咸阳机场接,第一次见到她,我也没有想到他的脸伤得那么严重。但慢慢地我被他的进取心和脚踏实地做事的精神打动,他对我特好,有一颗包容的心。”

事业刚刚起步,一天有忙不完的事要走,龙伦增对家乡的富硒生态茶充满了信心。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78930.html

上一篇:喝普洱茶能减肥吗 怎样喝普洱茶才能减肥

下一篇:湖北玉竹牌兰葛茶被检查出甜味剂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