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宁波:象山县力推茶叶发展 实现茶旅融合

2019-11-30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饮品。象山县是浙江省宁波市的下辖县,将着手打造茶产业的发展,增加茶农们的收入。象山县的茶叶品牌有十几个,像我们熟悉的象山天茗、天池翠等都是象山县本地的茶叶品牌。近日,宁波象山茶文化促进会、县林学园艺学会联合主办了全县名优茶评比赛,以进一步扩大象山县名优茶的知名度,打造象山茶叶优势品牌,提高象山县茶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活动期间,缨溪诗社、丹山雅集组织人员考察了南充茶园,听取茶文化讲座,以茶为题创作相关诗词,传播茶文化知识;评茶专家建议茶农精细化管理茶园,农林部门指导茶农进行绿色生产,建设生态茶园……种种举措,旨在力推象山县茶产业创新转型发展,促进茶产业增效、茶农增收。

“一片叶子成就一个产业,并富裕了一方村民。”茶产业已是象山县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的经济来源之一。目前,象山县拥有茶园面积15000亩,知名茶场50多家,遍及全县15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周边县市茶叶产业不断发展,各品牌名优茶不断涌现,象山县茶产业曾出现衰落现象。因此,为重振茶叶产业,象山县将推行茶叶公用品牌制度、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推动茶文化传承传播,力推茶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象山县茶叶产业不大,茶叶品牌却有10多个,目前市场上的本地茶叶品牌主要以半岛仙茗、象山天茗、野茗、天池翠、嵩雾一叶等5个品牌为主,但没有一个核心的龙头品牌。宁海有望海茶、余姚有瀑布仙茗、奉化有奉化曲毫,象山县与周边兄弟县市区相比是落后了。为此,象山县需要着手解决品牌多、乱、杂等问题,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和“一个公用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大力推进象山县茶品牌整合和塑造,形成象山县茶叶公用品牌制度。积极引导茶叶企业围绕公共品牌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共同开发统一品牌的系列产品,促进一般品牌向名优品牌集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象山县将要着手以茶叶质量安全方面为重心,在生态绿色环保上做文章,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象山县茶叶产品的吸引力。通过生态茶园建设,科学使用农药,倡导采取生物、物理、天敌防控等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逐渐减量使用化学农药,倡导使用非化学类农药,提升象山县茶叶质量安全,逐渐形成象山县象山茶叶生态绿色的特色,让它成为象山茶叶的新的卖点。

“七度卢仝碗,三篇陆羽经。”讲的就文人与茶的故事。茶叶不仅仅是一个饮品,还是一种文化。《宋会要·食货志》曾记载,象山境内“珠山、郑行山(今射箭山)、五狮山、蒙顶山皆产佳茗,珠山产茶尤佳”。可见,象山茶叶久负盛名,为传播茶文化知识,象山县还将认真研究象山茶叶的发展历史、品质特征、文化内涵,加强象山茶文化遗产的挖掘、搜集和整理。开展茶文化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系列宣传活动,不断加强茶文化传播,营造全民“知茶、爱茶、饮茶”的氛围。

象山县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文化变成旅游品牌,带动象山的茶乡旅游发展,更能推进茶旅的融合,形成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茶旅精品热线”,更能吸引游客,为象山县带来经济发展。

cy316.cOM编辑推荐

云南普洱茶推动茶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云南普洱茶声名远播,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普洱依托其优越的自然禀赋,成为云南一个旅游圣地,随着旅游越来越普及化,普洱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普洱旅游与普洱茶齐名呢?就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普洱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顾桃。

记者:为实现从旅游“驿站”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普洱做了哪些努力?

顾桃:为了让游客在普洱留得下、记得住、还想来,我们主要从4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抓体制建设。下发了《关于推进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产业发展的决定》,这是全市第一个关于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普洱旅游

二是抓产品打造。建设了景迈柏联酒店、开元梅子湖温泉酒店等一批精品休闲度假酒店以及普洱国家公园等一批引擎项目。成功创建2个4A级景区,实现4A级景区“零突破”。开通普洱至老挝丰沙里、乌多姆塞、琅勃拉邦5条跨境旅游线路,推出“昆曼休闲养生之旅”和“绿三角原生态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

三是抓品牌营销。建立和完善市、县(区)旅游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合力开展旅游宣传促销的工作机制;利用硬广、网络、节庆等渠道开展多元营销;在国内外客源地设立普洱旅游营销中心;与昆明、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等州市开展旅游合作。

四是抓航空市场培育。在稳定普洱—昆明航班基础上,先后开通了普洱—成都、普洱—丽江、普洱—长沙航线,实现省外直飞“零突破”,2016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8.8万人次。

记者:茶是普洱一张响亮的名片,在推动茶旅融合发展上,普洱进行了哪些探索?

顾桃:一方面,让“茶”为普洱旅游扬“名”。普洱市全力树立“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并将其作为旅游品牌同步打造、营销,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普洱不仅有好茶,还有好山、好水、好风情。

另一方面,让“茶”为普洱旅游立“魂”。近年来,我们力求“形神兼备”,以茶文化为核心,打造建设了景迈芒景景区、中华茶博览苑、那柯里茶马驿站等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深受游客喜爱和追捧。目前,我们正积极推出一批以茶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还在研究和编制普洱市主城区周边的茶旅融合发展规划,让茶真正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记者:下一步,普洱旅游发展的目标和着力点是什么?

顾桃:我们的“一个目标”是: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明确“打造知名休闲度假基地、全国康体养生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目标。“一个品牌”是:全力打造“天赐普洱世界茶源”旅游品牌形象。“四大抓手”是:以旅游产品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旅游要素,提升旅游竞争力;以加强区域合作为抓手,推进旅游市场营销,开拓航空市场,促进同城化销售,提升旅游感召力;以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为抓手,积极探索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吸引力;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进民居客栈、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智慧旅游系统建设,提升普洱旅游软实力。

2017年我们将重点推进“6个1”工作,即:依托景迈机场通航,全面升级1条旅游线路产品(绿三角旅游区域);确保1个旅游景区开园运营(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开通1条以上省外直飞航线;创建一批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7个3A级景区);打造一批旅游庄园(20个旅游庄园);建设一批旅游特色小镇(15个旅游特色小镇)。

霍山县:茶旅融合成效显著 霍山茶叶香飘四海


近年来,霍山县一直致力于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中,茶旅融合成效显著,从原先的茶园体验区,到如今的茶旅小镇,茶旅已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地推陈出新,只为给游客带来与众不同的感受,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助推霍山茶叶香飘四海。

霍山县

原野茶乡旅游,从点缀到核心

“在前几年茶文化旅游仅仅是霍山旅游中的一个小小的点缀,只是在景区周围象征性开辟一些茶主题文化体验中心或茶园。而随着近几年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像大化坪镇这样子将茶产业、茶文化旅游完全融合起来作为规划核心的小镇。”霍山县旅游局副局长叶芳说,在霍山县着力打造的茶乡、花乡、药乡、泉乡、竹乡、渔乡、酒乡七大特色旅游板块之中,茶文化目前已经占据了首要位置。

“茶产业在霍山已经发展很多年,如今在全省乃至全国都颇有名气,在这个领域进一步增加产值并不容易。”叶芳告诉记者,通过积极引导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文化等产业结合,茶旅融合这个新理念能有效地提高茶农、茶企的效益,扩大霍山黄芽的知名度。

从2014年开始,霍山县开始在发展茶产业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茶旅融合的尝试,近年来更是将茶叶基地建设与六安茶谷节点、全景霍山景点、美好乡村的环境整治相结合,同时尝试将清洁化加工厂建设与茶文化体验相结合,取得了颇为不错的结果。“如今六安茶谷串联霍山16个乡镇,全县茶谷节点有40多处,每个节点都因地制宜设置了景点,而像大化坪一样的将茶旅融合作为整个小镇规划建设核心的小镇,如今也有四五个。”该县茶茧办副主任赵登全说。

茶旅融合地位的不断上升,也反映在数字之上。2014年和2015年开始推广茶旅游项目的时候,统共只有不到1万名游客,而到了2017年,茶文化体验旅游的团客与自驾游客数量已近10万。

霍山县

体验旅游,内容花样翻新多

“茶旅融合的内容也是我们不断摸索出来的。”大别山旅游服务中心总经理陈为兵告诉记者,2015年刚开始承接茶文化体验游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把游客拉到农户茶园中,让游客随便采茶,采完之后也没法加工,许多新采的茶叶随手扔掉了,游客体验可想而知。近年来,随着茶旅融合的不断深入,茶文化旅游也越来越规范,“今年我们就和两家茶企进行了深度合作,通过一次性承包当地茶农、部分贫困户的茶园,买断式经营和农户指导采茶流程相结合,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陈为兵说,为了避免游客体验游破坏茶农的正常生产,公司专门开辟了30余亩体验茶园,游客只能在其中体验采摘。

“针对不同的客户,我们也开辟了多种体验模式,例如,对于亲子游开展了敬‘孝心茶’活动;对于学生群体,专门打造了研学旅游,增加茶文化讲解内容。”陈为兵告诉记者,今年茶春服务中心共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主要来自皖北、合肥以及江苏、上海等周边省市,茶叶销售收入近30万元,附属土特产增收近5万元。

而霍山县的抱儿钟秀茶业则打造了更加完整的“钟秀茶旅”项目,依托企业在落儿岭镇、太阳乡的茶叶生产基地,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旅游路线。“仅仅做茶文化体验的话,季节限制太强了,我们也在探索用更多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抱儿钟秀茶业董事长文亮告诉记者,为此公司专门开设了钟秀茶学堂,集专家讲座、寻访茶乡等活动为一体;在白云庵村开辟了大别山私享茶场,定制一亩专享茶园,吸引游客每年多次来茶乡游玩……

“今年我们企业接待的游客数量突破2万人次,产值达到了400余万元。”文亮说。

依托茶文化和茶园发展茶旅 湄潭县打造特色茶旅度假城


时下最热门的旅游,当属茶文化旅游啦,游客可以一边欣赏茶园的自然风光,还可以感受到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可谓一举两得啊,不仅能够舒缓身心,还能陶冶情操。近期,在湄潭县,依托茶文化和茶园,发展茶文化旅游,打造特色茶旅度假城,助推茶产业升级转型。

茶旅

9月2日下午,以“中国茶海·休闲湄潭”四季游之“清凉一夏·茶缘之旅”为主题的贵州湄潭旅游推介会在长沙举行。本次长沙推介会是湄潭县针对全国十大高温城市开展的“清凉一夏·茶缘之旅”系列活动的收官之站,湄潭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行向长沙市旅游界、新闻界介绍了湄潭独特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地理气候环境、丰富的旅游商品、旅行社优惠政策等。

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誉。全县现有中华茶文化博览园和湄潭茶海生态园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湄潭茶文化体验游、乡村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浙大西迁文化体验游等精品游正蓬勃发展,各地游客慕名茶海之阔,千里迢迢纷至沓来。

茶旅

湄潭以茶立县,被称为贵州茶叶第一县,中国第二大产茶区,拥有“茶海”、“茶壶”、“茶汤”、“茶城”、“茶村”5张名片。其中“中国茶海”是目前世界最大的连片茶园,面积达6万亩,在2010年被评为贵州省“十大魅力景区”之一。而“天下第一茶壶”“实物造型,壶高73.8米,壶最大直径24米,为目前世界最大的茶壶实物造型。有“茶汤”之称的湄潭国际温泉度假城,是集度假酒店、度假公寓、温泉洗浴、配套商业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型旅游地。而“茶城”是指中国茶城,耗资10亿元打造,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绿茶交易中心。“茶村”指拥有“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美誉的核桃坝村,全村茶园户均约10亩、人均2亩以上,该村与周边金花、龙凤、德隆等茶叶专业村连成一片,构成国家AAAA级景区“茶海生态园”。村内“千壶园”为主格调的“黔北民居”新村更是村内的一道湄潭旅游靓丽景观线。

茶旅

本次推介会吸引了长沙市旅游界、新闻界的朋友、广大市民等近千人参与,在推介会上表演极富湄潭特色的文艺表演、展示茶艺品茗、通过微信摇一摇、有奖问答等互动体验节目,吸引了众多长沙市民参与互动。在湄潭旅游商品展区,咨询湄潭旅游信息、购买旅游商品的市民络绎不绝。

长沙作为湄潭县旅游的重要客源地之一,近年来前往湄潭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在本次旅游推介上,湄潭县推出了对长沙各旅行社的优惠政策,以吸引长沙游客。同时在推介会上,来自新闻界、旅游行业的嘉宾们分别就感兴趣的问题向前来推介的湄潭县政府领导做详细的了解。长沙市旅游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湄潭旅游资源、旅游商品等给予肯定,并表示近期将组织业内人士来湄考察参观,为下一步的深度合作打下基础。

桂东茶旅融合 助贫困户脱贫


湖南省第六届网络文化节——“旅游扶贫,文旅兴县”于7月26日在桂东县举行,清泉镇的观光茶园,每年有10多万的游客,今后还将建设名宿、农家乐等服务和休闲场所,让游客不但有看的,还有玩的。在桂东不得不提蓝老爹公司,生产的红茶已带动茶农4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茶农采茶

清泉镇岂能无茶业

规划建设中的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位于清泉镇、桥头乡,距桂东县城38公里,距井冈山约70公里,省道S352线贯穿全境连通井冈山,交通便利。园区核心面积10000亩,是一个集生态、观光、旅游、体验、文化、民俗于一体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景区。目前茶园已经建好,也修建了部分游步道。

清泉镇副镇长何慧麟告诉记者,现在,茶园每年就有10多万人次的游客,不过在茶园停留的时间不长,“游客来了看一下茶园,买了茶叶就走了。因为没有游玩项目,也没有餐饮和住宿,不会在这里停留很长时间。”何慧麟说。

郭洪波表示,完全建好后的茶园,将解决这些问题。“在整体规划中,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除了茶园外,还将建设名宿、农家乐等配套服务和休闲场所。”当然,民宿和农家乐建好了,还得能把游客留在这里。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还将开展茶叶采摘、手工制茶等体验式休闲项目,让过来的游客不但有看的,还有玩的。”郭洪波说,据他介绍,这个茶园将在明年全部建好,并开放。

建好后的茶园,对于当地百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郭洪波说:“村民有四种方式可以从中获利,包括自种自销、到茶园务工、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届时,清泉镇的百姓都将受益于这个茶园。

热情好客的茶农

畲族小姑娘开发新茶品

说起万亩玲珑王茶叶观光园,就不得不提蓝老爹公司总经理蓝利丽。她是桂东县唯一的畲族民族村--中坑村的蓝氏后裔,1994年出生的畲族小姑娘,2013年在湖南农大名师的指点下与哥哥一起创办了蓝老爹业叶开发有限公司。

在一次市场营销的调研课程中,听到老师讲目前全球的绿茶是供大于求,而红茶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增大,回想起父亲病故前一直在摸索的桂东红茶传统的制作工艺,蓝利丽便开始沉下心研究红茶,查资料,做调研,勤实践,请教老师,反反复复,对比茶叶市场,决定就此发力,试制红茶,终于探索出制作优质红茶的品种——金观音。目前,蓝老爹公司生产的红茶达到了湖南的领先水平。

因为金观音的表现出色,蓝利丽的小作坊转型升级为大公司,也开始为村民造福。蓝老爹公司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017年与桂东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鲜叶收购合同,还请当地村民到公司务工,蓝利丽告诉记者:“每年有600人到我们公司来从事采茶等工作。”目前,蓝老爹公司已带动茶农4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郭洪波告诉记者,2014年,清泉镇有贫困户616户,共1975人。通过过去三年的努力,目前还有贫困户161户,共460人。他们的目标是今年实现全面脱贫。而正是茶园的存在,让这个目标成为可能。

贵州印江县:改革茶产业 力推梵茶出境


3月21日讯 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我国一个名茶之乡,3月20日上午,这里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以“地标引领.梵茶出境”为主题,深度变革产业发展方式,打造武陵山出口茶生产基地,发布会现场,全国30多家主流媒体记者聚焦印江,帮助将“贵州茶”推向纵深宣传领域。

据介绍,印江县发展茶产业历史悠久,拥有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生态功能核心区重点县四张“国字号”生态名片。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发展茶产业已有基础、有优势,有规模、有品牌。特别是近年来,印江抢抓省委、省政府实施“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机遇,按照“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将茶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强势推进茶产业发展。

据统计,目前,印江茶园面积达37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1.6万亩,获有机认证茶园5000亩,无公害认证茶园16.48万亩。现有茶叶生产加工经营企业131家,其中,省级茶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茶业龙头企业11家。“梵净山翠峰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梵净山茶”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先后获得“中国名茶之乡”荣誉称号和“中国重点产茶县”,茶产业发展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

据介绍,印江县按照“按股融资、按股分享、按股收益”的原则,整合了县内16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组建成一家国有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茶叶企业,即贵州梵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使之成为“集聚资源、集群加工、集中精制、集约经营、集团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引领全县茶产业发展。

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峰 探寻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双节将至,大家是不是都提前计划好去哪里旅游了呢?近年来,随着对旅游产业的不断创新,“茶叶+旅游”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依托环境优美的茶园风光,发展旅游产业,不仅是对环境的二次利用,还有助于打开当地茶叶市场。最近,国际专家学者齐聚五峰,探寻茶旅融合发展之路,一起来看看吧。

国际茶旅融合发展论坛

29日,2017年国际茶业大会·国际茶旅融合发展论坛在五峰举行。来自俄罗斯、英国等3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专家学者、茶业行业组织和茶叶企业代表参会,以“万里茶道、互连互通、茶旅融合、共享共赢”为主题,纵论茶产业发展及茶旅融合之道。

“茶通天下无国界”,此次论坛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茶产业和旅游业都是湖北的靓丽名片。”省商务厅厅长邱丽新表示,举办茶旅融合发展论坛,就是要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践行开放发展新理念,以茶为媒,以旅为介,共同推动茶旅融合、唱响茶叶品牌、促进茶产业合作,加快构建以茶促旅、以旅兴茶、互促共生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五峰有着深厚的茶叶历史底蕴、品质优良的茶产品和热情好客的当地人民,是茶人钟爱之地。”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伊恩˙吉布斯对五峰茶文化、茶品质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茶旅融合没有既定框架,但根本目的是改善茶农生活,提高茶叶种植者的收入;要传播分享茶叶故事和地方文化,让游客们在倾听故事中购买产品,形成良性循环;要通过茶艺表演、茶艺大师赛等形式,推动茶叶国际贸易,让世界各地喝上优质茶。

加拿大Jalam Teas联合创始人杰夫.福克斯曾徒步行进中俄万里茶道3000多公里,了解沿线各地茶叶历史和文化。“昨天喝了五峰的绿茶和红茶,感觉非常好。”杰夫.福克斯说,“五峰古茶道是茶叶对外输送的纽带,可以想象以前这条道路的繁荣历史。”

论坛上,伊恩˙吉布斯为五峰颁发了“世界茶旅之乡”荣誉牌匾。

潭江镇:依托茶园生态环境优势 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


时下,将茶叶观光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是农业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不仅是对茶园的二次利用,也是促进茶农增收的有效途径。在潭江镇,依托当地茶园的生态环境优势,将茶园与旅游有机结合,不仅促进茶旅产业融合发展,还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

茶旅融合

千百年来,浩浩荡荡的韩江自北向南穿镇而过,潭江茶早已是“儿孙满堂”。天蓝山绿,树茂林丰,走进潭江镇官下村,潺潺的流水与整洁的村道交相辉映,观望连绵万亩的茶园,呼吸着清新的气息,俨然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在潭江镇,茶叶发展的气候已经形成,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即以农产品“三品一标”为目标,从文化底蕴、包装设计、茶叶品质入手,通过标准化生产使整个茶叶向优质、安全、品牌方向发展,让潭江茶叶占领到一个更有优势的“高地”。

“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适度规模、择优发展的原则,优化茶叶种植区域结构,重点围绕官溪片区打造万亩有机茶生产原料基地。”彭晓东表示,在建好现有的2.9万多亩高标准茶园的同时,逐步对4万多株珍贵的老茶树进行保护性开发,真正把茶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实行高端定制,全面打响古茶树茶乡品牌。

如何传承“名茶”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茶文化旅游近几年异军突起。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建设茶歌、茶艺、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食为一体的茶叶强镇,是潭江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的探索。

“每年都会有来自潮揭汕、珠三角等地的游客前来小住几天,该村也借机大力发展新农村特色文化体验游,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官下村党支部书记张建兵介绍,官下村已经找准定位,依托万亩茶园,打造“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彭晓东表示,计划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融合中华传统茶文化、畲族文化进行规划和建设,再推出一批涉茶旅游项目,让游客亲身参与茗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实现茶业与文化、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延伸茶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湘西古丈:种植有机茶叶圆脱贫梦 推进茶旅融合促产业升级


从古至今,茶叶种植一直是古丈县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其出产的茶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古丈毛尖啦,如今,古丈县只种植有机茶叶,全县的茶园面积达14.68万亩,茶农们逐渐实现脱贫梦。为了更深一步地延长产业链,将推进茶旅融合,借助茶园的优美环境,发展旅游业,促产业升级。

湘西古丈

只生产有机生态茶

登上古丈城外的竹溪湾万亩茶文化主题公园高处,放眼望去,满目皆是错落有致的茶园。

“整个公园规划了7500亩生态有机茶园,辐射周边10000亩有机茶开发,这对推进全县茶园有机化有重要意义。”一旁的古丈县农业局推广站负责人张才建告诉记者,目前全县绿色生态茶园达13.8万亩,其中有机茶面积3.8万亩。

在红石林杜家坡茶叶基地,坐龙峡村村支书王本雄说,整个基地种植的茶树不打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古丈毛尖分几个等级,有针形茶叶、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顶尖的毛尖是一针型的,但采摘的标准很高,一个工人一天大概只能采五六斤。”

除了茶产业,旅游业也渐成特色。“我们不仅发展茶产业,也注重发展旅游业,基地茶园连片成景,同时建有观景台和帐篷宾馆,来参观旅游的人也不少。”王本雄说,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全村已新扩茶园1500余亩,实现了人均一亩茶的奋斗目标;并且成为了著名的乡村旅游名村,2016年,全村旅游接待量10万次,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

湘西古丈

“茶旅”当家,将致富万家

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做条、提毫……在古丈县默戎镇牛角山村制茶厂,从茶树上采摘的鲜茶叶,经过一道道制茶工序,便成了闻名遐迩的“古丈毛尖”。

“要经过八道工艺,每个环节都很讲究,要很会看,特别是杀青和脱水,对茶的口感影响很大,杀出来的青,又香又甜,口感就会特别好。”与茶叶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茶农张新凤,对制茶的各个环节都十分熟悉。她告诉记者,做出的茶叶品质越好,收益越多,通常一亩茶叶,收入就有5000至6000元。

从茶叶中获益的不仅仅是张新凤。牛角山村党总支部书记龙献文介绍,牛角山村有313户1306人,10年前,全村人平均收入只有791元,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08年村里成立湘西牛角山公司等6家村企业,通过发展茶叶、乡村旅游当家产业,去年全村人平均收入达到8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149户525人全部脱贫。

“目前牛角山村的茶旅产业优势发挥远远不够。我们要种好古丈毛尖茶叶,让消费者更信赖我们。”龙献文称,将通过实施茶、苗、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项目,把牛角山村及周边村打造成集茶产业、苗文化、乡村游、康养等于一体的民俗山水茶园综合体,实现万亩茶园亿元村目标,带领周边7个建制村1万多名群众共同脱贫致富,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梧州六堡茶:打造优质茶品 推进茶旅融合


六堡茶,属于黑茶,因产于梧州市六堡镇而得名。喝过六堡茶的人都会对它的“中国红”情有独钟,六堡茶业界认为,必须以“中国红”的文化韵味和民族特色为准则,因而六堡茶走上了复兴之路。茂圣茶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力图打造优质茶品,借“一代一路”将产品推向海外。天誉茶业在做好六堡茶产品研发的同时,也在深耕茶文化,布局茶旅产业。

烹茶技艺体验

“赏品一杯浓热艳,醉留半齿顺甘香。仙言竟是苍梧采,六堡山茶益寿长。”自古以来,描写六堡茶的诗联源源不断。这一产于梧州的千年名茶何以让文人墨客文思泉涌呢?7月6日上午,“活力桂东南崛起新高地”——采访团走进梧州六堡茶加工生产企业,了解六堡茶的历史传承与养生功效,探寻六堡茶借力“一带一路”行销海外,感受到千年六堡茶蕴含的“新生机”。

细品六堡茶千年名茶受捧

六堡茶产品

“一品六堡,天下梧茶”。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及著名的侨销茶,具有1500年历史的梧州六堡茶早在清朝中后期就已远销东南亚地区。六堡茶因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属黑茶类,具有“红、浓、陈、醇”的品质特征,还带有独特的槟榔香味。在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誉茶业”)六堡茶历史文化展示馆内,记者们细细品味了天誉茶业精心烹制的六堡茶,并观看了茶艺表演。香茗一杯轻抿入嘴,只觉醇厚甘滑、香气幽长。来自中安在线的记者管立表示,今日一品只觉入口清和、余味无穷,果然名不虚传。

借力高科技打造优质茶品

半成品六堡茶

广西梧州茂圣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圣茶业”)是梧州市最大的生产六堡茶民营企业,也是目前六堡茶原产地最大的六堡茶生产企业之一,专业生产和销售各种精制六堡茶以及其他精品茶系列。茂圣茶业董事长苏淑梅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品质为先,通过建设有机茶园,开发新产品,科技创新,实施标准化生产等措施,在提升产量的同时,保持品质优良。值得一提的是,茂圣茶业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自主研发了国内首条科技含量高、节能环保、全封闭的现代化“六堡茶”生产线,其中容量为25吨的全自动温控发酵罐是国内最大的茶叶发酵罐,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生产车间里,记者看到,送料、发酵、分筛、风选、汽蒸等工序均由一体化设备完成,茶叶全程“不落地”。“六堡茶的生产过程中,发酵是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六堡茶的品质。”茂圣茶业技术总顾问郭维深介绍说,茂圣公司的生产线使用发酵罐进行发酵,能够实现温度、湿度精准控制。这样既能保存传统制茶工艺的精髓,又能确保品质如一。“现在政府越来越重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我们也将借此契机,扩大有机茶园的建设,加快新品的研发,把品质过硬的产品推向海外。”苏淑梅说。

深耕茶文化推进茶旅融合

天誉茶厂现代化工艺生产车间

近年来,梧州市天誉茶业有限公司注重技术创新,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倡导节能环保、绿色低碳,走清洁化、连续化生产六堡茶的创新发展之路。在做好六堡茶产品研发的同时,天誉茶业也在深耕茶文化,布局茶旅产业。“梧州市龙圩区是李济深的故乡,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上,融入天誉的茶文化,与当地的农户一起打造文化旅游线路。”天誉茶业董事长吴燕介绍说,他们已与梧州市龙圩区大坡镇的农户达成合作共识,天誉的茶旅之路已徐徐启幕。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77221.html

上一篇:泡一杯茶需要放多少茶叶?泡茶知识

下一篇:盖碗茶具的不同放法代表什么意思?盖碗茶礼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