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茶它只是极其平淡的味道

2019-11-28

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面是茶经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茶它只是极其平淡的味道”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茶友们了解“茶它只是极其平淡的味道”相关知识!

曾经有一段时间,极其痴狂地恋上了茶。

在冬季,在家里,在浓郁的节日气氛的笼罩中,每天捧着一个透明的杯子,抓几颗铁观音,不是最好的,只是极普通的那种,放到杯子里,刚起炉的热气腾腾的开水倾泻而下……然后严严实实地盖上盖儿,看着那些刚才还是一小颗一小颗的茶叶在里头舒展开,像刚睡醒的娃娃,纷纷张开了惺忪的眼睛,伸着懒腰。过一会儿再看时,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纤细而狭长的叶儿完全铺展开来了,宛如一个个明眸善睐,能歌善舞的女子,在那一壶水中旁若无人,翩然而舞……柔软的腰肢,轻盈的舞姿,纤巧的模样。仿佛看到了点点曲调中泛起了杨丽萍的极富灵性的舞蹈《雀之灵》,曼妙至极。

喜欢以茶喻人生,没有咖啡的浓烈以及苦涩,没有异国的陌生,也没有酒的所谓的奔流吧!茶,它只是极其平淡的味道,不浓不烈,独立于一壶中,有独到的芳醇,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品味得到。几片茶叶,或许是南方极平常的山头上的一枝,也或许是饮了高山朝露的毛尖,但在一把小瓷壶中,在一屡袅袅升腾的水气中,它的生命又活了,在一泓山泉的孕育中它再一次让生命如春天般绽放开来。

喜欢那段静静品茶的时光,真有那种似水年华的感觉,而其中又不乏那种暖暖的味道。看着那几脉叶儿的生命在沸水中舒畅,又决然屹立于自己的舞台上,漠然无视的目光,一个人的舞蹈,绝美,而又如落花般的绚烂无比。也正是那些支脉活脱脱把一个枯死的灵魂再次演绎,也再一次把生命的真谛诠释到了另一种境界,也是另一种极致。m.Cy316.com

cy316.com编辑推荐

极其简单的品茶心境


平时是不太喝茶的,所以也品不出茶的味道来。就是因为不懂茶,也不认识茶,所以对茶没有太多的言语。在我心里,喝茶一直是很文雅的事,也一直认为喝茶需要一种氛围,那样才能真正品出茶的意境来。

只有选择一处清静的地方,最好可以伴有袅袅的琴音,让茶水的清香游走于唇齿之间,同时也会让心中的不快随着茶水飘走。这种静静的香气,只能属于淡然的心情,这种境界很难有人能够达到。

也许正是因为我常常被世俗所缠身,自认为做不到如此高雅的境界,同时也不敢亵渎茶文化,所以对茶我一直望而却步,可是我心中追求茶道的那种心境并没有泯灭。有一次,我被玻璃柜里的花茶所吸引,加上售茶小姐滔滔不绝的话语,我竟然把部分花茶带回了家。不知不觉中,“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茶叶,也被这些时尚的花茶冲击了一下。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的就泡上了茶,望着杯中沉沉浮浮的花瓣,细细品饮的时候,我突然间就醒悟了,其实人生不就如同这一杯茶,沉沉浮浮几何间,对我而言,品茶就是品的一种心情。

这些年来,我的内心一直是浮躁的,一直希望拥有恬静的人生,可是总也脱不了俗。所以,我常常感慨外婆当年的那种跨越,与那品茶时的清心寡欲。其实,一杯茶,一本书,就可以让我们超脱俗事。

平淡,才是生活的常味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平淡,才是生活的常味》内容,感谢阅读!

从象牙塔刚刚踏入社会,许多人便对这个生活产生了抵触的情绪,他们说这个社会太现实,他们诉说着生活的无奈。然而,慢慢地,随着时间的闪过,他们被社会打磨得圆滑后,却觉得生活太过平淡。犹如一杯冲泡了许多遍的茶水,淡而无味。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开始初入社会的苦涩渐渐地没了,那是一种习以为常。我们总会对新的事物有强烈的感受,当见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新奇了。一杯乌龙茶,若是浸泡的时间太久,就会显得越发的苦涩。刚接触社会,我们需要迅速地融入它,否则会很容易产生“愤世嫉俗”的情绪。

当我们慢慢地融入后,突然发觉,生活真是有趣啊。我们开始“入乡随俗”,按照他们的方式做事。一泡,两泡,三泡,茶香悠悠然飘出,细啜浅饮,味甘却不涩。心里想,这就是生活的模样啊!真是多变而又有趣呢。

四泡,五泡,六泡……茶味越来越淡了,茶叶已全部舒展开来,深深的绿叶在沸水的冲泡下也不再活泼。在一处生活久了,或者过惯了一种生活,我们总觉得很腻,就像吃多了甜食一样,多了反而让人反胃。这时,我们总想换一种生活方式,过不一样的生活。可,换来换去,最后却多以平淡无味结尾。

原来,平淡才是生活的常态。一杯茶,无论起初如何的浓厚,最后都会回归淡淡的味道,茶色也淡了,茶香也淡了。猛然觉醒,平淡才是生活的常味。

关于本文《平淡,才是生活的常味》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生活如茶,平淡且真


岁月变迁无声无痕,可以不吭一声地拎走我们,最后寂静沉淀,成就一个归人。

生活如茶,平淡且真。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茶;琴棋书画诗酒茶是情趣茶,若琐事情长生了困意,便请茶来点醒灵魂。

无需雕刻也无法触摸,岁月却在每一个细节之处,改变了山川河流,改变了我们的固执不从。

愿有人伴你把茶温,做岁月的归人,别错过每一场风花雪月。

有人说生活磨平了你的棱角,说你变了,说你淡了。

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是为什么。

经历了生活种种大起大落,在是是非非中,懂得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单纯,如何在世事间活出性情,我们没变,只是对待世界的眼神更成熟了。

茶还是那个味道,但当心境成熟了,喝到的味道也更深了。

原来藏在杯里的深意,渐渐浮出香泽,味道背后的故事,读出更细腻的情感。

想想也是,茶味没有变,生活没有变,我们也没有变,只是彼此间更了解了。

茶喝多了,便愿意沉下心来去品味、去体会。

生活总是需要一些乐趣,才能让溜走的时间都过得有意义;生活总是需要一些能量,才可以把每一天都过得有趣。

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喜怒哀乐自己调配,让更多开心的事进入生活里。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变化,喜欢上喝茶这份安静,内心的躁动仅仅是想去做那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喝茶与喝水不同,正是因为愿意给水里加了这点“淡而不重”的茶香,才让自己的生活与众不同,才在平凡中提炼自己的真味。

生活里的甜,就是不经意间的小意外,不用紧张,它们只是想告诉你,生活还可以这样有趣。

朱颜辞镜花辞树,光阴最是留不住。

我们来不及存下冬天的雪、春日的阳,就开始因为一声蝉鸣而恋夏。

最后留在心里的,只有一壶茶水,收藏令人多年来人们的悠闲时光。

喝过的每一杯茶、拍下的每一寸风景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在教会我们什么是喜欢和讨厌。

岁月将一切过滤,只有喜欢的茶、欣赏的景和可以依靠的人,才共度了余生。

与其说我们不可一日无茶,其实是对茶的一种深情,对生活的一种深情。

为岁月而爱,与岁月相视而笑,你也美好,生命也花开。

前半生择其所爱,余生爱其所择。

年华向晚,对人待事不像少年人那般意气,清醒和理智成了导师,少了的天真浪漫,可以在岁月里回味。

很多迷途无措的人,不是败给了一路的荆棘,而是忘记了上路的初心。

岁月从来不做手脚,只有迷失了自己的人才会失去圆满的结局。

人生如茶须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

在一杯茶的纯净、甘甜、安静中,体会大自然的春意阑珊,感受生活的惬意。

慢下来,是为了蓄力;静下来,是为了养精,养精蓄力,照见本心,方能前行。

愿你出走半生,仍做岁月归人。

当生活如茶,当归人如斯。人间悲欢不过心宽,沧桑变迁尽收眼底,岁月又拿你奈何?

生活虽平凡,但不重复,每一天都会有不一样的故事和心情。

你负责美好,茶只是引导


想了解《你负责美好,茶只是引导》知识吗,丰富的《你负责美好,茶只是引导》内容等你来看!

你只管美好,茶只是引导,释放了美好而已。

每一次品味与回味都是一次旅行,从迷乱的思绪中回到当下,又从当下的清晰中敞开自我。渐渐的迷恋上这样的感觉,其实,谁都知道,讨好我们的不是那有形的物事,而是沉浸其中的自己。

一杯茶,令我们得以穿越时空,啜饮千古文化长河的滋养和力量。

每个喜欢茶的人,都在通过这样一件古老的事件,穿越文化,所有精心的设计,都是为了使之自然畅达。人心亦然。

无论怎样的器皿,选择的唯一理由,是让内心欢喜,让她更能引导,释放本来的香味和美好。

初涉茶道的人更在意器物的精美,走得愈深越喜欢那些朴拙的茶器,那传统的回归,会把刻意的浮沫掠去。于是,最大的讲究就是不讲究。

所有的物事,都是有生命的,每一分来自自然的美好,都在宣扬着自然而然的生活美学,而只有心意相通的事物,才可以读懂心的共鸣。

这些与生俱来的美感与想象,只是需要一个引子,让花回归花的娇态,让茶回归茶的释怀。

新人相识必饮酒,老友相约必饮茶。所以酒可以助兴,但茶已经不需要太多言语了。

清新的风、简单的器,顺遂的思,引导的茶,在真正感受过之后,一切自然美好。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你负责美好,茶只是引导》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只是新茶等故人


欢迎来到本网站,下面为您提供的是《只是新茶等故人》内容,感谢阅读!

一杯英式茶,是先往茶杯里倒牛奶还是先倒茶?传统的习惯是先倒牛奶,后注入茶汤。这个问题似乎称不上问题,但一有了传统,便有了所谓标准答案。这个传统来源于几百年前英国人对瓷器的珍爱。因为担心滚烫的茶水会把轻薄珍贵的瓷器烫裂,先倒入牛奶再倒茶,这样就降低了茶的温度,保护了瓷器。

“一杯茶”,于英国人而言,可谓兹事体大,承接高贵传统,事关端庄礼仪,关乎阶层文化。

英国本土不产茶,茶的故乡在中国。中国茶进入英国,是十七世纪中叶的事。1658年9月30日,英国《莫丘里斯报》刊出一家咖啡店为进口的中国茶叶所做的广告,这是全世界第一份有关茶的报纸广告。茶船经过漫长的海上航行到达英国的港口,当然就不再是寻常之物了,层层税赋之后,茶成了只有上流社会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爱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之后,带动了英国王室贵族掀起品饮中国茶的风潮,日后又逐步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下午茶文化。这种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令英国的饮茶文化一出现,就贴上了高贵华美的标签:茶室要精心布置,环境要优美宜人,一应器具也需精致优雅,与之相伴的还有一套相关的礼仪。饮茶,不仅是口感的享受、精神的愉悦,更成为上流社会时髦的社交风尚,并一直绵延流传至今。

而远在茶的输出国,茶的身价则要平民得多。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乃生活之一味。一杯在手,万世俱足。茶,更多地代表了一种闲适自足的生活方式。“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以茶入心,以茶论道,茶文化的精髓已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生活。近代的林语堂极为推崇饮茶。崇尚西方文明的他,对茶却是绝对的东方立场。他认为只有中国人的饮茶最正宗地道。他甚至讽喻加了牛奶和糖的英国茶是“三河县老妈子的笑话”以致“简直没有喝铁观音的资格”。

林语堂在《中国人的饮食》中说:“饮茶为整个国民的日常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一项同类型的人类发明。”“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

味蕾的诚实,抵过一切文化与潮流的激荡和洗礼。一杯茶,映照出性情,流露出趣味,甚至蕴涵了充满哲思的人生意味。

我曾经拜访过福建安溪的一位评茶师。几撮铁观音,几只盖碗杯,几把小汤匙,茶与人,人与茶,在滚沸的水汽与弥漫的香气间,心神交汇。观色、闻香、余韵、回甘,香、甜、苦、涩的味道融合得怎样,其“性格”“实力”如何,每次冲泡品饮过后,评茶师都要将每种茶的个性特点进行比较并表述出来,让人印象深刻。那种探寻极致体会茶境的功力,让人想起这里名震茶史的蔡襄。这位宋代著名的茶学专家和书法大家,是福建莆田人,他善制茶,亦精于品茶、鉴茶,他的一部《茶录》,令中国人的品茶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

英国也有茶痴。嫁给英王查理二世的凯瑟琳公主,不但把茶叶和茶具当嫁妆,而且在婚后大力推行以茶代酒,不但引领了饮茶风潮,而且激发了制茶工艺的创新。中国是产茶大国,喝茶大多喜欢清饮,注重季节、产地、等级的分别,并格外讲究烹茶之水,很少用几种茶混合搭配。而英国茶更讲究配制。英国不产茶,长途运输也不利于茶的储存,所以英国茶主要以便于储存的红茶为主。英国成为世界公认的红茶大国,可以说其“调配”技术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英国茶就是一种“调配”的游戏。在英国,专业的调茶师每天要品尝上百种茶,不但和中国的评茶师一样,要细细记下每一种茶微妙的口感,更重要的是还要从中寻找茶叶搭配的秘密。以最常见的伯爵茶为例,其中必不可少的原料是佛手柑。伯爵茶往往以云南滇红为基茶,搭配印度大吉岭红茶作为补充,再加入佛手柑、金盏花、红花。典型的伯爵茶悠远的香味里常混杂着淡淡的辛辣味道,当然同样是伯爵茶,不同的调茶师调出的风格也会有所不同。而一杯简单的英式早餐茶,也至少混杂着三种茶:斯里兰卡茶、阿萨姆茶和肯尼亚茶。三种茶的口感、香气、浓度混合搭配,再加入牛奶,一杯香气浓郁的早餐茶,几乎成了英国的国茶。

如果说中国人的饮茶带有某种艺术家的性情,禅茶一味,无俗忘我,天人合一,引导人进入一个冥想人生的境界,那么英国茶可以说是带有发明家的乐趣,黑加仑、柠檬、百香果、玫瑰、薄荷……他们在大自然中细细找寻、发现、品味、拼配,享受发现之乐,创造之乐,茶,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的工具,也成为人们享受生活的小道具。

走过许多地方,也喝了不少茶,常常浮现在脑海里的却是一幅纸上的“茶”:乡间茶楼,临窗一角,芦帘上卷。小方桌上茶壶一把,茶盅三只。茶客已走,窗外新月初上,天如水、月如钩。疏朗的几笔墨痕,引人遐思的静谧与简朴,含蓄着人间的情味。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漫画家丰子恺的漫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美学大师朱光潜称他“从顶至踵,浑身都是个艺术家”。

一茶一世界,东西共交辉。每一种茶都令人心动,每一杯茶都会遇到它的有缘人。世界很大,时间很快,记得停下来,喝杯茶吧——“没什么/只是月亮等我们/没什么/只是新茶等故人/没什么/只是岁月等春风/山河等古今。”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只是新茶等故人》全部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是不是有所收获呢?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内容更新!

茶,心静的味道


想了解《茶,心静的味道》知识吗,丰富的《茶,心静的味道》内容等你来看!

办公室的女生们最喜欢泡上一杯花茶,躲在茶水间聊聊八卦。这样一种闲适也是一种休息的方式,让人暂时忘记工作的劳累,心情得到一点点愉悦。有时候,独自坐在办公桌前,泡上一杯绿茶,我的心绪也会片刻逃离这里,随着茶香飘远。

休假的时候,是最不喜欢出门的,除非有事儿,要不然谁约都不管用。静静地待在住处,只需要一杯茶,一本书,就可以过得很惬意。因为,平时与别人打交道得多了,一到休假就想放空自己,不去与任何人接触。不想说话时就可以不说,与人交谈时不必时刻注意适时保持微笑。

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的安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经历过社会的繁杂之后锤炼而来的。我是个普通人,想要安静,只是想放松自己,并不是像古代诗人那般隐居的雅致。

心情好的时候,写写字,看看书,做一些零零散散的事情。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只是静静地待着,什么也不做,静下心绪,听听自己心底的声音。喜欢的就是这种随意,简单明了。

时常会听到身边的人抱怨,工作不顺,生活艰辛。然而,我们就是处在这样一个大环境当中,生活纵使有太多的不如意,我们也只有面对,过后选择遗忘,保留下美好的片段就好。

面对生活,我们需要的是一种随性的心态。有目标就去努力实现,想念谁的时候就去见面,想要什么就自己攒钱去买。将日子过得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

关于本文《茶,心静的味道》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关注我们!

茶的味道 舌头知道


茶的味道舌头知道

会喝茶的人,“咻”的一声,茶汤就吸进了嘴里。

看似不雅观,但却是最专业最地道的品茶方法,用吮吸式的方法喝茶,只为让茶汤与口腔充分接触,品出茶最好的味道。所以,喝茶一定要放得开,要是一口一口的抿,就太外行了。

口腔中有很多味觉感受细胞,但主要分布还是在舌头上,我们吃东西、喝茶,主要还是靠舌头去感受味道。

1|舌头是怎么感受味道的?

2|味觉地图是什么?

3|茶的14种常见滋味类型。

1|舌头是怎么感受味道的?

我们伸出舌头,照照镜子,就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突起的小红点,叫做菌状乳头。味蕾就隐藏在这些突起下方。

味蕾由很多的味觉细胞该组成,唾液中食物的味道从舌头表面的味孔进入味蕾,与味觉细胞接触。这些味觉细胞就通过电信号把这些感觉传到大脑,因此就感知了不同的味道。

味觉因人而异,一杯茶一千个人喝,有一千种味道。每个人对味道的敏感度不一样,是因为每个人的味蕾数不一样,每个人大约有3000-10000个味蕾。

味觉灵敏且记忆里好的人,有品茶的天赋,但一般人多喝茶,久而久之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品茶水平。一些厉害的评茶师,每天品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茶,需要五年时间才能练就出“黄金舌头”。

2|味觉地图是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说我们的舌头,不同的区域负责感受不同的味道。

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德国科学家黑尼希,后来又被哈佛大学的教授写入著作而广泛为人所知:

那有人就会问了,怎么没有辣味呀?原来,辣味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味觉,而是一种轻微的痛觉。有一点点痛的刺激,怪不得那么多人会吃辣上瘾,原来是“痛并快乐着”。

后来的研究又证明,味觉地图的说法不够准确。实际上,舌头上的所有区域都能感受到这5种味道——酸甜苦咸鲜,只是相对来说每个区域对单独某种味道更为敏感。

3|茶的14种常见滋味类型。

品茶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想学会品茶,没有捷径,主要还是要多喝。学品茶之前,先了解一下茶味有哪些类型。这些描述可能对初学者来说有点抽象,感觉看起来都差不多,但是随着喝茶的增多,慢慢就能分辨茶中的细微差别。

1、浓烈型:一般用于描述绿茶的滋味,尝味时,开始有类似苦涩感,稍后味浓而不苦,富有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

2、浓强型:红茶常常有这种口感。所谓“浓”表明茶汤浸出物丰富,当茶汤吮如口中时,感觉味浓黏滞舌头,“强”是指刺激性大,茶汤初入口时有黏滞感,其后有较强的刺激性。

3、浓醇型:茶汤醇和甘爽,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属此味型的茶有优质工夫红茶、毛尖、毛峰及部分青茶等。

4、浓厚型:茶汤入口时感到内含物丰富,有一定的稠度,并有较强的刺激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属此味型的茶有舒绿、遂绿、石亭绿、凌云白毫、滇红、武夷岩茶等。

5、醇厚型:制工正常的绿茶,红茶,青茶均有此味型。如火青、毛尖、庐山云雾、水仙、乌龙、包种、铁观音、川红、祁红及部分闽红等。

6、陈醇型:制造中有发水焖堆的陈醇化过程。属此味型的有六堡茶、普洱茶等。

7、鲜醇型:鲜叶较嫩,新鲜,制造及时,绿茶、红茶或白茶制法,味鲜而醇,回味鲜爽。属此味型的茶有太平猴魁、高级烘青、大白茶、小白茶、高级祁红、宜红等。

8、鲜浓型:鲜叶嫩度高,叶厚,芽壮,新鲜,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制造及时合理,味鲜而浓,回味爽快。属此味型的茶有黄山毛峰、茗眉等。

9、清鲜型:红茶或绿茶制法,加工及时合理,有清香味及鲜爽感。属此味型的茶有蒙顶甘露、碧螺春、雨花茶、都匀毛尖为、白琳工夫及各种银针茶。

10、甜醇型:味感甜醇。属此味型的茶有安化松针、恩施玉露、白茶及小叶种工夫红茶。醇甜、甜和、甜爽都属此味型。

11、鲜淡型:鲜叶中多酚类、儿茶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少,氨基酸含量稍高,茶汤入口鲜嫩舒服、味较淡。属此味型的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

12、醇爽型:鲜叶嫩度好,滋味不浓不淡,不苦不涩,回味爽口者属此味型。如黄茶类的黄芽茶及一般中上级工夫红茶等。

13、醇和型:滋味不苦涩而有厚感,回味平和较弱。如黑茶类的湘尖、六堡茶及中级工夫红茶等。

14、平和型:鲜叶较老,整个芽叶约一半以上已老化,制造正常。属此味型的茶很多,有红茶类、绿茶类、青茶类、黄茶类的中下档茶及黑茶类的中档茶。

喜欢茶,喜欢它陪着我的时光


无论天晴天阴,也无论昼暖夜凉,更是无论花开花落,是否雨雪霏霏。室内静雅,或倚院秀竹竿竿青翠,或墙角梅枝虬龙,亦或傍篱蔷薇妍妍,亦或冬青覆雪莹莹。

净洗素手与一汪清流,与我,纤纤指尖,掬一撮茶,与洁净的紫砂壶,在徐徐注入清水。瞬间,一缕缕清香,随着袅袅水汽飘出,袅袅的似美人扭着娇柔的小蛮腰,缭绕的含羞升腾。

顿觉时光就此停留,仿佛间漫过青春,漫过少年,漫过爱恋,漫过几多往事,翻过一杆杆与己与他有关无关的细碎小事,将昨日细细描画在朱兰玉阁,将昨夜小楼东风尽涂抹在雕花紫窗。拍尽栏杆说了句:过了,过了,春花秋月也好,火树银花也罢,都过去了呀。

于是,想起许冬林的一句话:日子过着过着,就需要一壶茶来陪陪了。其实,只是陪陪吗?不尽然吧,那么还有什么呢?

其实更多的时光里,还是任由着那茶味,就那样的无遮无揽的漫过了一个人的思念,漫过了一生的所想所恋呢。由是,就再次将记忆的蝉甬里抽丝剥茧,再次现出了离开世间多年的外婆。就又走回了我的童年。

很小的时候,不知人间的情爱恩愁,也不懂情为何物。记得外婆总是在夜里或傍晚的暮色里,泡一壶菊花茶,那壶是透明的,可很容易的看得见那些花朵,一朵朵的在水中鲜活起来,再一次复活了似的,在水中烂漫的盛开着,鲜艳而夺人心魄。

外婆就那么静静的看着那样一壶茶,并不去饮,更多的时候就是看着,看着,任凭一壶茶冷下去,凉下去,渐自的两眼湿润,自叹到:还是那味道吧?喝着还顺口吧?罢,罢,罢。

慢慢的将蓝花衫的袖里抽出一方娟帕,用衣袖擦了下湿了的眼眶,慢慢的将一方娟帕移到灯下细细的看了又看,用手抚摸着帕角的字,是两个字:相思。

这还是外公的真迹呢,是外婆绣上去的。用丝丝红线一针针一线线的绣上去的,外公走了好多年好多年,外婆就养成了习惯似的,总是泡上一壶菊花茶,坐在外公曾经坐过的竹椅上,不厌其烦的看那袅袅升腾的水汽,看那些舒展开的菊花,抚摸那一方娟帕。

只是从来也不感读出那两个字,只是将其在心间一遍遍煮了又煮,熬了又熬,烂熟在心底里了。

与我,更是喜欢能坐下来,慢慢品一杯清茶,去尽享一种瘦下来的时光,那慢下来的时光,静听鸟鸣、天籁自鸣,静观花开、云卷云舒。

总是喜欢在茶色的水中搁置几朵玫瑰花,几点小桃红。将茶调和的艳丽养眼,花香四溢再不虚谈,春色满园真实可见。这样的颜色,娇艳诱人,给平白的日子增加了雅致与温和,驱除了些许薄凉,静守着一壶春色妖娆,心里陶醉,不为喝,只是欣赏也好,看也好,自甘沉醉。说到茶,就难免会想起读过的红楼梦来,想起其中的一节,妙玉说:“五年前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鬼脸青”是古代瓷器中相当名贵不可多得的上品。

只这单单的一句“鬼脸青”的名称,就令你探寻一会了呢,哦,原来它是宋、元时钧窑所烧、窑变釉瓷器,是一种特殊现象。因窑内火候温度不匀,釉有薄厚,火大处便把表面的釉烧流了,这样就形成一块块大斑,五颜六色异常美丽,因是青瓷系列,斑块如鬼脸一般,因此得名。

只是这茶具这泡茶的水,就精致的令今人汗颜了,可想而知那样一位美丽的妙人儿泡出的茶来,又会是怎样的好滋味?

每次读到那一节,总是暗暗的想,这茶终究还是与爱与情有些关联的,若不为宝玉故,可能黛玉宝钗也难饮上那样雅致清幽幽的雪水好茶了呢。

是呀,女人将爱看得最是珍重,似生命一样的,与我,也俗的难离开人间烟火味,也如外婆那样与其要命的喜欢上茶,不如说是喜欢或是爱上了那位饮茶的人儿。

于是,总是在闲暇时候,就泡上一壶茶,与最亲爱的他,对面而坐,聊点什么呢,海阔天空随意而聊,或下一盘难分胜负的棋,那一粒棋子永远都会搵握在手心里,举棋不定也许就如此吧,不想让自己输给他,又不情愿他输掉自己,哈哈,纠结的心儿总是那么小家子气的,好甜蜜。

茶,一直有着很深厚的茶文化,而我,只不过是一个俗了再俗不过的女子,不敢去谈论茶道,更不敢去谈什么文化,只是喜欢茶,喜欢在闲暇时光里,泡一壶茶,让时光慢下来,边品着茶边读书也好,就算看看月亮,数数星星,嗅嗅花香,听听虫儿嘶鸣……

还有茶的清彻肺腑的缕缕香呢,还是茶本身的禅味,将一颗颗俗了又俗的心放进茶中洗了又洗,涤了又涤。

迎着阳光看看吧,那心儿可以晶莹剔透,可否是再无俗心了呢?

茶,陪伴着我,享受着美好时光,细细的看那一流倾出的翠色,莹莹润绿,漾漾的,暖暖,莫不是一杯杯春水呢?细细看着杯茶与手间,与心上,好似能品得出人世沧桑,好似能读得出山光水色,好似能听得到丝竹箜篌,好似闻得到犬吠鸡鸣,更是可享受到茅舍疏篱的田园风光。

那么就闲下来时,就泡一杯茶吧。或自己或与朋友或与爱人,静下来,闲下来,慢下来。品也好,赏也好,让心神清雅,让时光停顿、散淡,让人儿回归自然,怡然、自得。质朴,淡定,无关名利,无关是非,无关得失,有的只是茶,只是明媚,只是活生生的,本真的自己,自省自解。好好生活,好吗?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723960.html

上一篇:浙江名茶历史文化及发展

下一篇:工夫茶越洋飘香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