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柑普茶长“白霜”就一定是发霉了吗?

2019-11-16

导读:陈皮性温,能顺气理中、健脾疏肝,自古已是养生佳品;普洱甘醇,有着调理肠胃、降脂减肥等功效。当陈皮遇上普洱,便成就了“柑普”——果增茶味,茶添果香,养生保健效果更为显著。

柑普虽好,存放要特别注意:柑皮含糖多,受虫子“青睐”,而且受潮后容易发霉。但是,柑皮表面上如果长了白色霜状物,也不一定是发霉,这很有可能是柑皮经过烘晒后释放出的柑油形成的“柑油晶”。

这样的“白霜”对品饮以及柑普品质并无影响,一般来说,柑皮的糖份或者柑油含量越高,起的霜也就越多。

区别“白霜”和霉变的方法很简单:

先是看,“白霜”是霜一样的白色;霉菌通常是褐黄或墨绿色。

再是闻,“白霜”闻起来依然是柑果的香味;发霉的柑普则是霉味、苦味甚至馊味等令人不舒服的异杂味。

柑皮上的“白霜”虽然未必是霉,也不能因此放松对霉变的警惕。尤其是在潮湿的南方,湿气几乎无孔不入,茶友要是保存不当,好好的柑普可能就变成霉变虫蛀的烂果子了。保存柑普需要注意哪些呢?

一、密封保油润

柑皮中含有丰富的柑油,很容易在空气流通的情况下迅速挥发掉。因此在柑普的保存中,首先要保证的是密封,这样才能更好地保留柑皮较为丰富的油性物质。

二、避光存茶味

茶叶在长期受到光线照射、尤其是太阳光直射时,会发生快速的氧化过程,使得内含物迅速损失,喝之无味。因而柑普在后期存放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避光保存。

三、干燥防霉变

在潮湿的环境下,茶叶会迅速吸湿还潮,这样柑皮和茶叶都很容易发生霉变。而空气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时,能促进柑普的转化,使得品饮时滋味更为丰富。

所以茶友下次不用看“霜”色变了,只要保存得当,柑普上的“白霜”多多益善。

cy316.com扩展阅读

耐泡的茶就一定是好茶吗?


品茶交谈,或者卖茶过程中,总是会听到别人说,这茶叶很耐泡,肯定是好茶。茶叶耐不耐泡,跟什么有关系?是不是越耐泡的茶就越好?

耐泡就一定是好茶吗?

同一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不同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因素,不能用耐泡度来一概而论。

因此,耐泡度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决定耐泡度的原因是什么?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后,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

3、叶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一芽两叶或三叶耐泡度就高一点。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毛茶制作过程中的揉捻

揉捻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揉捻程度越深叶片细胞壁破损越多,那么水浸出物释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会相应降低。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耐泡度不一样,这与茶水比例、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来滋味变淡。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我们也并不否认,好茶一般都是耐泡的。

茶叶,野蛮生长的就一定是不好的吗?


好茶一定有好看的生长环境?

相信很多朋友会认为:最好的茶园就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没有任何杂草的、充满流线型美感的茶园。

但实际上人工种植的茶园,不是最好的茶园哦。

最好的茶园应该是处于荒芜或半荒状态的。

因为这样的茶园没有被人为过度破坏,没有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侵蚀。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茶叶,一定会有一些瑕疵,例如虫洞之类的,但品质是毋庸置疑的。

一句话:好茶一定有绝佳的生长环境,但绝佳的生长环境未必好看。

外形长得好看的才是好茶?

选茶就跟选人一样,我们常常容易被外表所蒙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外貌协会”的(呵呵,掌柜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总是下意识地认为,好茶的外观肯定是赏心悦目的,肯定是没有瑕疵的。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商家也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常常拿茶叶的外观大做文章。

“你看这条索,多漂亮!”“你看这叶底,多好看!”类似的说辞能把很多茶友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好茶不一定好看,太好看的茶反而值得警惕(比如可能农残超标)。

真正懂茶的人,虽然也能从茶叶的外观察觉到其好坏,但绝不会从茶叶是否好看来评判的。唯一能征服他们的,最终还是茶汤。

我们来看看几种外表一般的好茶:

武夷山正岩茶乞丐外表、皇帝身价在武夷山地区,岩茶分为正岩、半岩和洲茶。关于正岩茶(大红袍)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乞丐外表、皇帝身价、菩萨心肠”。

从外形看,这些珍稀的正岩茶实在是对不起观众:一身黑不溜秋的,暗无光泽,还很粗老,毫无美感可言。

但就是这样一群毫不起眼的家伙,却早已跻身顶级茶行列,动辄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一斤。

正岩茶外观一般,喝的主要是茶汤中岩谷花香的“岩韵”,而这种“岩韵”是其他茶中没有的。

陆羽《茶经》中将茶树生产的土壤分为“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可见生长在岩石之间的岩茶的确是上佳的。

桐木关正山小种乌黑卷曲没人疼武夷山除了著名的大红袍之外,还有长在桐木关的小种红茶也是名扬海内外滴。

但正宗的桐木关正山小种,同样也很不起眼,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乌黑卷曲,且比较粗大。

而很多外山的小种,往往长得细小清秀,有些加了糖精或香精的外山小种,还很油亮。

很多习惯了喝外山小种的茶友,往往痴迷于它们乌黑发亮的外形和甜得发腻的口感,却对正山小种嗤之以鼻。这让很多桐木关的老茶农哭笑不得。

野生白毫银针黄芽、硬壳、带茶梗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顶级品,全部由明前的嫩芽制成。而野生白毫银针,在白茶中更是稀少。

什么是野生白毫银针?按福鼎当地老茶农的说法,野茶就是多年不管理(不施肥、不修剪、不除草、不打农药)的茶树。

一般的白茶一年可以采摘两季,施农药和化肥的可以采摘多季,而野茶只能采摘一季,因为这种无人照顾的茶树,长得实在太慢啦!

野生的银针与普通银针相比,外观也是逊色许多。

野生银针芽头底部会留有略微泛黄的硬茶皮,而普通银针全是茶芽,呈绿色,且白毫更多。

野生银针芽头相比优质的无公害银针就显得瘦不拉几了,并且带有一点梗。因为采摘普通银针时,可以从树上直接将芽拔出,不会留梗;而野生银针较硬,必须连同梗一并采摘下来。

纯手工龙井皱褶多、颜色杂据杭州龙井村的老茶农介绍,龙井茶用手工炒制出来确实是比机器炒制要更香更甘醇。

但一说到外观,这些由老茶农亲手炒制的龙井就不敢让人恭维了。

老茶农说,纯手工炒制的茶在卖相上比机器炒制的要逊色不少。

机器炒制的龙井压得扁平扁平的,色泽度好,非常美观。而纯手工炒制的茶叶上的皱褶较多,颜色深浅不一,有的墨绿、有的碧绿、有的是落叶的黄。看起来并不那么统一。

不懂茶的人,都是先从肉眼去判断,看着就这么丑的茶叶,兴趣已经大减,选择它的可能性也降低不少。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想告诉大家:好喝的茶不一定好看,而好看的茶也不一定好喝。

好不好喝,关键看嘴巴的感受,看耐泡度,跟叶底没半毛钱关系。亲们,千万别被外貌给骗了!

小青柑、柑胎表面有“白霜”是发霉吗?


娇俏可人的外在,清新怡人、口感独特的内涵,以及疏肝解郁、消食化滞等养生功效,为茶友所喜爱。

但初次接触小青柑的茶友,可能会被其表面的一层“白霜”吓到:这是发霉吗?还能喝吗?

无独有偶,在被誉为“居家旅行必备妙品”的柑胎上,也经常可见到“白霜”。

这“白霜”究竟为何物?带“白霜”的小青柑和柑胎还能不能喝?现在有了最科学的答案!

有研究团队通过对小青柑和柑胎表面的白霜进行多个严谨的科学实验,终于解开了“白霜”之谜。

“白霜”是什么?

研究实验最终证实:

小青柑、柑胎表面的“白霜”并非发霉。“白霜”主要成分是柠檬烯,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

为什么会形成“白霜”呢?

这是由于新会柑幼果中含有丰富的萜烯类挥发油(果实越成熟,萜烯类挥发油含量越低),在相对低温烘制或日晒过程中,由于烘温相对低,油室中保留一部分挥发油(柠檬烯为主要成分),且随着水分的散失,而在油室中呈固态绿黄色物质状态。由于柠檬烯易挥发,若在密闭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储藏,这些物质缓慢析出至柑皮表面并氧化为白色物质,形成“白霜”。

一般“白霜”会在挥发油含量丰富的小青柑和柑胎出现,而挥发油含量相对较少的成熟柑果则很少出现;而高温烘制挥发油散掉,也不会出现“白霜”;“白霜”易挥发,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白霜”不会出现。

如此看来,有“白霜”,还是小青柑一个优质的证明呢!

证明柑果自身的挥发油丰富。证明没有经过高温烘焙,挥发油活性没有被破坏。证明了小青柑的储存密封性比较好。

有了这个最科学的解答,大家可以放心品饮有“白霜”的小青柑了。

您的小青柑有“白霜”了吗?


小青柑因其乖巧的外形,醇和甘润的口感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不少茶友反应小青柑表面会起“白霜”的情况,那这个“白霜”究竟是什么呢?“白霜”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研究证实:“白霜”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是挥发油析出物,由于柠檬烯易挥发,若在密闭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储藏,这些物质缓慢析出至柑皮表面并氧化为白色物质,形成“白霜”。

一般“白霜”会在挥发油含量丰富的小青柑出现,而挥发油含量较少的成熟柑果不会出现;高温烘制挥发油散掉,也不会出现“白霜”;“白霜”易挥发,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白霜”不会出现,是柑橘幼果期含有丰富挥发油的标志。

所以白霜其实是新会柑皮经过生晒或是低温烘干后,在存放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柑油形成的结晶。这个结晶跟我们平时爱吃的柿饼、话梅、地瓜干等果油形成的白霜机理类似。

干果表面的“白霜”通常被称为“果霜”是一种含糖物质,果肉里所含的葡萄糖和果糖渗出到表皮上凝结成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就形成“果霜”。“果霜”是判断干果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就有记载:“柿霜色白入肺经,其滑也能利肺痰,其润也能滋肺燥。”柿霜温水化服,可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咽炎。

小青柑表面的“白霜”实际上跟“果霜”的形成机理是类似的,但又略有不同,在陈皮之乡新会“白霜”被称之为“脑晶”、“柑油晶”,形成“柑油晶”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只有青皮才会有“白霜”的现象,通常只有柑仔才会起霜,因为柑仔的柑油量是最高的,而随着柑果的成长柑油的含量会逐渐降低转化为糖分;

第二因素是工艺,柑皮经过适度烘焙释放出的柑油形成结晶故称之为“柑油晶”,但使用高温工艺干燥的小青柑,白霜很少甚至没有,因为高温干燥时间快成本低,有利大量生产但对小青柑内质及口感有不利影响。

第三越是核心产区的柑果,柑皮上的油包越多,起的白霜也就越多,在新会当地,用柑胎、柑仔制成的产品,白霜越多越受欢迎。

所以陈皮普洱表面的白霜并不是发霉所导致,而是核心产区的柑仔在经过高温工艺后所析出的柑油结晶而形成的白色粉末状物质——“柑油晶”。

如何区分白霜与霉菌?

一般的霉菌是因为茶叶或柑皮的水份含量过高,在温度适合的情况下细菌大量生长产生霉变,这样的霉菌通常是褐黄或白中带绿,用放大镜看这些霉点是呈丝状的,用力一吹就可以吹散掉。另外,小青柑普茶的霉变,大多数出现在柑皮的开口处或与茶叶接触的内馕里。

而白霜,结晶状,用放大镜(得大倍数的)查看为雪花、霜花的形状,很是漂亮。霜点大多数出现在柑皮的表面,多均匀分布,呈雪白色,一般用力也吹不掉。

所以,以后看到柑皮上的霜,再也不用谈“白”色变了。

柑普茶有点发霉怎么办?柑普茶存放多久才好喝


对于茶叶来说,最怕受潮发霉,一旦发霉不仅影响口感甚至喝了还影响健康。那么,柑普茶有点发霉怎么办?柑普茶存放多久才好喝?

柑普茶有点发霉怎么办

柑普茶保存不当不仅容易发霉,而且柑皮甚至可能蛀虫,根据其发霉程度来进行处理:

1、柑普茶发霉程度轻

刚受潮的柑普茶一般柑皮发软,而且香气下降,虽不见发霉症状,闻起来也没有异味,这时候可以趁着天气好的时候,拿出柑普茶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晒干后隔一天再封口保存,这样可以避免袋子会有水蒸气,以防再次受潮了。

当然,若是家里有烘干机也可以用烘干机烘干的,若是量少用电吹风也是不错的选择。

2、柑普茶严重受潮

一般严重发霉的柑普茶,不仅柑皮发霉而且软,茶色也会加深,甚至茶叶上出现绿毛或是黄色的毛状物,有时候还散发严重的霉味。

这时候的柑普茶已经严重影响了品质,不能再喝了,只能丢弃。

柑普茶存放多久才好喝

从采摘新鲜的新会柑,再到掏去果肉,晒干后放入熟普洱茶整个过程虽然一周可以完成,但是存放上要想口感佳,一般需要3年。

新会柑是陈皮的制作原材料,经过三年陈化的陈皮味道醇厚,药效也最佳,对于柑普茶也是如此。

不过柑普茶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防潮痛风,尤其是柑皮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防虫蛀,若是家庭少量用茶的话可以用密封罐或是保鲜袋挤出袋中的空气,然后放入干燥剂密封保存即可。

什么情况下喝柑普茶好

1、烟民

柑普茶中的茶多酚,以及柑皮中的维生素C等成分对于香烟中所含有的尼古丁等物质有降解作用,喝茶过程中排除毒素。

2、电脑族

电脑族由于工作长时间对着电脑不仅受辐射,甚至存在视觉疲劳症,柑普茶中柑皮所含胡萝卜素,维生素等元素既有清肝明目功效,还能有效防辐射,抗衰老的作用。

3、调理肠胃

柑普茶有利于消化,而且调理脾胃滞气等症状含有疗效。

4、呼吸不顺畅

在雾霾天,很多人都会引发肺部咳嗽等症状,柑普茶中的柑皮具有理气化痰的功效,雾霾天喝柑普茶无疑不是一种食疗方法。

如何辨别小青柑是发霉还是长白霜?


不少朋友都喜欢屯点自己喜欢的茶,普洱茶还好,发霉或长霜比较容易区分,且普洱茶长霜的机率实在太低,一见白多为受潮霉变了;小青柑则不然,长白霜的机率还是很高的,所以当你打开自己屯的小青柑,看到柑皮白一片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得咯噔一下:到底是发霉了还是长霜了啊!!

发霉还是长了白霜?什么是霉?什么是霜?要区分清楚小青柑的发霉或白霜,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发霉,什么是白霜。发霉,一般是指茶叶受潮导致微生物菌种不断生长繁殖,视觉效果看来就是小青柑表皮一层白花花的斑点或块区,后期可能也会变色。所以,霉是有活性与生命力的,自身不断成长的同时,也会对附生物产生一定的腐蚀性。

霉变具有腐蚀性,霉变的加快显示过程白霜,俗称“柑晶油”,是小青柑内含柠檬烯析出的一种氧化物质。小青柑出现白霜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柑皮的内涵物质尤其是挥发油物质含量较高,即柑皮原料优质;二是小青柑表皮还保持着良好的活性,加工工艺得当,可以越陈越香。

知道了霉和霜之间的根本区别,那么辨别就很容易了,三招教你,Get起收藏哟。闻有霉味异味是发霉,柑香纯粹为白霜知道什么叫霉味吗?想想长久时间下雨天的日子,有没有觉得屋子里一股气闷味儿?如果小青柑发霉了,闻起来的时候估计也有点类似这种味道,但同时可能还有点生冷味儿,毕竟霉菌是活着的生物啊,想想你闻苔藓时的那股鲜冷气息?

霉变早期有冷鲜味和水味,后期就是腐败之味了不懂霉味的话,利用逆向思维吧。正常的小青柑香气浓郁且纯正,即使白霜附体,香气的纯正也不会有所损坏,如果你闻到柑香气不纯,且还有水焖气的感觉,那么这个小青柑就是发霉了。

柑香馥郁是小青柑的魅力之一触发软黏手是发霉,干燥粉末为白霜霉菌需要水分和养分,所以发霉了的小青柑表皮会越来越软,严重的甚至会蔓延至柑果里的熟茶,这是菌种的腐蚀作用使然,所以越到发霉后期,越容易区分。

当你用手触摸小青柑表皮,柑皮发软且白色物质有黏感的是霉菌;表皮干燥、碰到白色物质为晶体粉末感的,那是白霜。另一方面,白霜只会出现在小青柑表皮,而不会自然渗透至熟茶内部,所以表皮的白霜越多,柑果内的熟茶也不会因此受太大的影响。喝口感纯正、滋味浓醇方为存好茶冲泡试饮的方法比较适用于白色物质出现的早期,即通过闻气味触碰手感比较难区分发霉或长霜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嗅觉不太敏感味觉却比较敏感的茶友。

冲泡开来的小青柑,白霜出现并不会影响茶品本身的香浓度,即香甜润滑的特点依旧,而且因为存放了一段时间,品饮口感会更加的醇厚。而发霉了的小青柑,毁了储存陈化的所有美好。即使是刚开始的轻程度霉变,内质表现也会往削减的方向发展,柑香气较弱,汤色显暗,滋味变得稍寡淡。

综上,分清小青柑发霉还是长白霜是不是很容易?不过,问题解决了,你是不是要问:小青柑怎么保存才能避免霉变?点击柑普茶可以保存多久?当然,所有的前提都是选对茶,正宗地道柑普茶,好喝还好存哟。

知识误区|耐泡的茶叶就一定是好茶吗?


我们在判断一款茶是不是好茶的时候,无可避免的会将茶叶的耐泡度作为判断依据之一。如果一款茶耐泡,我们的潜意识里就会认为这是一款好茶。

其实这样武断的判断,是缺乏依据的。因为普洱茶和黑茶是后发酵茶,它们肯定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茶耐泡。但是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答案是否定的,要不然西湖龙井怎么会占据中国十大名茶之列呢?

那么茶叶的耐泡度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呢?耐泡度越高的茶叶,品质就越好吗?今天我们就和茶友们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虽然耐泡度的确能够在某方面判断茶叶的质量,体现了一款茶的内含物质的丰富度情况,但是耐泡度并不直接决定一款茶的好坏。

种类不同的茶叶,其特点也各不相同。要想知道一款茶叶的品质究竟如何,就要结合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多方面因素对其进行综合分析,不能仅仅将耐泡度作为唯一的判断依据。

对同样一款茶来说,茶叶的耐泡度,滋味和香气综合在一起,才能反映这款茶最终品质的优劣性。所以,品质是否优良,需要从多方面考虑,茶叶的耐泡度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表现方面。

那么,到底是什么会决定一款茶的耐泡度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①茶树的品种

从理论上来说,茶叶里面茶多酚含量越高,则茶叶的耐泡度越高。而不同树木的茶多酚含量也不同,如果按照茶多酚含量的高低来排序的话,则古树>乔木>半乔木>灌木。

所以,如果其他条件都基本相同,古树茶的耐泡度最高,灌木茶的耐泡度最低。

②茶树的树龄和生态环境

在讨论茶树的树龄时,离不开对茶树生态环境的讨论。因为只有在同等生态环境下,讨论茶树树龄才更有意义。

在同样的生态环境下,茶树树龄大的茶叶滋味的醇厚度和耐泡度都会明显大于树龄小的茶树。这也从侧面验证了,为什么大多数人挤破了头也要喝一口古树茶。因为古树茶树龄高,滋味好,耐泡度高,能给喝茶的茶友带去美的感受。

正所谓:“高山云雾出好茶”。茶树的生长环境也会对茶叶的滋味及耐泡度产生影响。

如果茶树生长在海拔高、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则最终呈现出来的的茶品质量肯定是内含物质丰富、口感饱满、耐泡度高的茶叶。

③叶片的老嫩程度

茶叶的耐泡度也和叶片的老嫩程度相挂钩。如果茶叶中全是芽尖,则这种茶的耐泡度肯定不高;如果茶叶是以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为采摘标准的,则这种茶的耐泡度会相对高一点。

因为粗老的原料具有丰富的内含物质,内含物质析出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在饮用时需要多次冲泡,耐泡度自然较高。

一般来说,绿茶所需原料较嫩,耐泡度较低。而普洱茶以一芽两叶或三叶为采摘标准,耐泡度高。

但这并不能说明,普洱茶品质就比绿茶好。因为虽然和绿茶相比,普洱茶比较耐泡,但这是由于两者不同的加工工艺决定的。

④制作中不同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中的揉捻是影响茶叶耐泡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原料相同的茶叶,如果有的茶叶揉捻程度过重,就会破坏茶叶中的细胞壁,使茶叶中的内含物质充分析出,则耐泡度就很低。

因此要想提升茶叶的耐泡度,就一定要注意加工工艺中的揉捻程度,使揉捻程度能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区域内。

除此之外,叶片完整性越高,茶叶的耐泡度越高。虽然有的茶叶碎渣出味很快,但耐泡程度偏低。就像,受人喜爱的红碎茶滋味浓烈,但美中不足的是耐泡度很低,往往喝茶人还没喝尽兴,茶叶内含物质就全部释放了。

⑤冲泡技巧及方法

同样一款茶,由于冲泡时间和温度不同,茶叶的耐泡度也不一样。究其原因,茶叶耐泡度会受到水量、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首先,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会影响一款茶叶的耐泡度。投茶量少,注水量多的茶叶耐泡度低;投茶量多,注水量少的茶叶耐泡度高。

其次,出汤速度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度,快进快出的茶叶更耐泡,出汤速度越慢的茶叶不耐泡。

最后,水温高低也会影响茶叶的耐泡度。水温高,茶叶析出的内含物质越多,则耐泡度越低;水温低,茶叶析出的内含物质越少,则耐泡度越高。

俗话说“一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而大多数茶叶的前两泡就奠定了茶叶耐泡度的高低和香气滋味的好坏,是不对的。

一旦前两泡茶的温度较高、浸泡时间过长,茶叶中析出的内含物质就越多,因此耐泡度也会变低,不利于茶叶良好滋味口感的形成。

其实就六大茶类综合来看,我们不能说耐泡度低的茶就不是好茶。但在普洱茶中多数好茶都具有极高的耐泡度,而且这一因素也是我们判断一款好茶的依据之一。

我们是建议是:一款茶的好坏不能单凭耐泡度去决定,还要综合其口感、香气等多方面的因素,有时候耐泡度高的茶叶品质不一定就是好的。

小青柑发霉了,确定不是白霜,怎么办?


有朋友问我:我的小青柑发霉了,确定不是白霜,怎么办?

可能还会有朋友对白霜和发霉不是很明了。我上次推送过关于“白霜”的问题,大家可以看看历史消息。

白霜主要是柠檬烯,属单萜类化合物,无色油状液体,有类似柠檬的香味。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

如果大家保存没有问题,大家通常见到的,就是白霜。再者,制作工艺中最容易发霉的小青柑就是全生嗮系列的,保存时还真要细心些。

去年我还听过一个朋友抱怨,他做了成批的全生嗮小青柑,结果,不到一年,都霉变了,这主要是晒的过程中没处理好。

好,言归正传,那如何分辨呢?

第一望

柠檬烯容易挥发,在密闭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储藏,这些物质缓慢析出至柑皮表面并氧化为白色物质,形成“白霜”。大家可以看到表皮是结晶状。

再比如,柑胎上面也会出现这种“白霜”:

如果是小青柑长毛发霉,和有白霜的表面是不一样的。

第二闻:

其实很简单,想确定是不是发霉,你把小青柑拿起来闻闻,有股淡淡的花香味加果香,那就是白霜。如果是发霉,你会闻到一股霉变的味道,让人不爽。严重的,你都可以看到长毛发绿。

第三摸:

如果是白霜,你用手摸摸,抠抠,比较难弄掉。但若是发霉,你是容易擦拭掉的。

第四冲泡:

我相信很少人会做到这一步的,是我也不会冲泡的。如果是发霉,其中必有黄曲霉素菌,苦味会比较重的。如果是白霜,这个小青柑会甜润点。

所以,还是回到我们上面朋友的话题,如果严重发绿长毛的霉变小青柑,还能补救吗?我相信很多商家都不会,内部物质都发生了变化变质,你还敢拿给人家喝吗?

所以,存放时候大家也记得封闭存储,如果采用撕片法泡小青柑的朋友,没有冲泡的部分,也要记得放入密封袋放好哦。

茶误区:绿叶清汤的就一定是绿茶吗?如何辨别常见类型?


印象当中的绿茶,从茶园开始就一直保持着“绿”的特点。采摘的鲜叶是绿色的,制成的干茶是绿色的,冲泡出来的茶汤也是绿色的。所以,“汤清叶绿”就成为了绿茶鲜明的特点,这也成为不少茶友判断茶叶分类的依据,认为“汤清叶绿”的茶叶就一定是绿茶。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铁观音,是最容易被大家误认为是绿茶的茶叶。其干茶色泽砂绿,茶汤黄绿明亮,尤其是清香型铁观音茶汤色泽会更加偏绿一点。对照绿茶“汤清叶绿”的特点,铁观音确实都符合,难怪有人一直认为铁观音是绿茶。但其实铁观音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属于乌龙茶。

还有不少台湾茶,例如文山包种茶,其干茶外形呈条索状,色泽墨绿,汤色呈亮丽的绿黄色,看上去跟普通的绿茶并无差别,因此文山包种茶号称“最接近绿茶的乌龙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依然不是绿茶,即使它也具备“汤清叶绿”的特点,也改变不了它是乌龙茶的本质。

而绿茶之所以会有“汤清叶绿”这样的特点是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而形成的。绿茶未经发酵,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鲜叶中的营养物质,在高温杀青的过程中消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的绿色。所以绿茶的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都以绿色为主,汤清叶绿也就成为了绿茶的特点。

但是正如

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喝茶,不可避免的会谈到耐泡度这个问题,但大部分人都会武断的说:这茶耐泡!言下之意,是暗指这是一泡好茶。但转念一想,普洱茶或黑茶一定比精工细制的西湖龙井耐泡吧,可是能说西湖龙井就不是好茶吗?肯定是不能的。那么茶叶耐不耐泡,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是不是越耐泡茶就越好?耐泡一定是好茶吗?

在买茶的时候,有的茶友们会询问这个茶会耐不耐泡?耐泡度的确是判断茶叶质量的一个方面。耐泡体现了茶叶内含物质丰富,经得起冲泡,但是与茶叶好坏并无绝对关系。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特点,要判断茶叶的品质,要综合其干茶、香气、滋味、叶底等等因素,不能用是否耐泡来一概而论。同样的茶类,一般来说,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因此,是否耐泡与茶叶品质并没有绝对关系。

所谓耐泡,通常是指茶经过多次冲泡之后,我们还能够从茶汤中感受到它的香气韵味。决定一款茶是否耐泡,其中的变量非常多。那么,决定耐泡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1、茶树的品种

理论上讲,乔木的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而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耐泡度。因此,在其他条件都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乔木茶的耐泡度最高,其次为半乔木,再次为灌木。这也是为什么普洱茶常常比较耐泡的原因。

2、茶树的树龄及生态环境

树龄和生态环境这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树龄的讨论必须是在同等气候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才有意义。严谨地说,同等气候生态环境下,树龄越大,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这也是有的茶友追捧古树茶的原因之一。但如果老到一定程度,茶树出现了衰老的病症,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平时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说的都是茶树的生长环境的重要性。茶树周边的生态环境优美、海拔够高、土质肥厚,出产的茶叶一定是内质丰厚、口感饱满的,会更耐泡一些。

3、叶片的老嫩程度

一般情况下,全是芽尖的茶比较不耐泡,而一芽两叶或者三叶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这是因为粗老的原料,其内涵物质比较丰富,饮用时必然要经过很多次的冲泡,才能释放完毕。如:绿茶的原料一般较嫩,嫩芽的酚氨比很高,鲜美清香。而乌龙茶采到一芽三四叶,芽叶连枝,叶片有一定的成熟度,其中的茶梗也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故相对而言,乌龙茶比较耐泡,当然也与两者加工工艺不同有关。

另外,茶叶完整程度与茶叶的耐泡度成正比,完整程度越高,耐泡度也越高。一些茶条较细碎的(如红碎茶),由于茶叶中的物质较易浸出,所以耐泡度就更差一些。

4、制作中的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主要是制作中的揉捻。同样的原料如果揉捻程度过重茶汁浸出就会很快,就没那么耐泡。所以在揉捻时一定要把握轻重。

其次,越完整的茶叶越耐泡。茶叶的碎渣子很容易泡出味,但耐泡程度不高。像一些红碎茶,经过揉切成小碎片,容易泡出很浓烈的滋味,但是泡一两次很快就没味了。

5、冲泡方法

同样的茶,不同人、不同时候冲泡,耐泡度就是不一样。这是由主要与茶水比例,还跟时间和温度有关。对于大多数茶叶而言,如果头两泡没泡好,会影响接下去的香气和滋味。如果冲泡温度过高、浸泡时间过长,就会使茶中的物质过早过多浸出,导致接下滋味变淡了。

看完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耐泡和好茶之间的关系有了清晰的了解。当这些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可以肯定,耐泡并不一定就是好茶,但好茶大多是比较耐泡的。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20148.html

上一篇:汇总:六大茶类冲泡方法

下一篇:白茶,到底如何起源?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