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福建建瓯以电代燃,减少茶叶烟熏味增加茶产量

2019-11-16

眼下正是茶叶制作高峰期,在建瓯凯捷茶厂,工人们正在赶制矮脚乌龙茶。揉茶机、发酵桶、炒青机、烘干机,这些电机设备的应用,让以木柴、煤为燃料的传统加工工艺成为过去,大大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建瓯市产茶历史悠久,被誉为“千年古茶都”。是宋代最著名的宫廷御茶园,茶叶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年产茶叶总产量8000吨,其中70%以上的茶叶远销日本、东南亚、欧美及港澳地区。

“以前我们用手工制茶时,一年最多只能生产五千斤成品,自从有了机械化以后,现在年最低都有近三万产量,是原来的产量的五倍以上。”茶农们曾长期采用以煤、木柴为燃料的加工设备制茶。这种加工方式不仅污染环境,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大,温度、火候较难控制,加工出来的茶叶色泽、香气不尽人意。据统计,每加工一公斤干茶,需耗柴15公斤,全年加工茶叶以2万吨计,即需耗柴30万吨,相当于51。6万亩森林面积,增加二氧化碳排放100000吨。近年来建瓯市用“电”替代“燃料”,这一现代茶叶加工方式,不仅让茶企少了烟熏味儿和尘土味儿,还节约了人力成本、增加了茶叶的产量。

“如果没有这个烘干机的话就非常麻烦,制茶时要烧木柴这个火,然后用大电风扇把火吹进去,灰尘很大,吹得人满身又脏,而且又累,又很费劲,一个晚上效率非常慢,烤茶叶最多一个晚上烤一袋,有了这个机器一个晚上烤个几十袋都没问题。”凯捷茶厂负责人说道。

随着近年来茶叶种植产量不断扩大,以及制茶机器的广泛应用,每至制茶高峰期,建瓯市产茶区的用电负荷和用电量随之猛增,“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也接踵而至。近年来,建瓯市供电公司大力推进农网改造工程,主动帮助义务更换增加设施,完成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566。006千米,新建及改造10千伏电缆线路40。6千米,新建及改造配变228台,容量59015千伏安,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06。402千米。全面淘汰老旧的高耗能配变,解决了台区线径小、低电压“卡脖子”等问题,提高了电能质量。

建瓯市供电公司在优先安排资金改造配电设施,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同时,还提供贴心服务,在制茶用电高峰期,该公司党员服务队24小时保障茶农用电,主动深入产茶乡镇,对产茶区内的线路设备进行巡视检查,对供电线路和供电设施存在的不安全问题及时登记,并提前做好故障的排查检修和整改,确保电力设备零缺陷。同时,开通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农户生产用电问题,确保用电无忧,炒出“致富茶”。让这座千年古茶都的茶叶将走出“深闺”,飘香四海,名扬天下。

近年来,建瓯市在经济转型绿色发展过程中,积极倡导清洁能源消费,持续开展电能替代工作,目前,建瓯市已有电能茶机10万台以上,建瓯市茶区由此还原“青山绿水”,制茶产业也全面进入电气化“无烟”时代。以电代燃,让建瓯市的茶产业更洁净更现代。同时,以电代煤、代油、代柴,不断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的比重,努力守护绿水青山生态家园。经过不懈努力,制茶、烤烟、酒店等行业正逐渐改变原有的烧柴、烧煤方式,进入“电气化时代”。

cy316.com扩展阅读

2017年我国茶叶产量增加结构优化


茶叶作为中国农业中重要的一个结构,其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茶叶生产在农业生产中逐渐走向优化发展之路。2017年全国,我国农业部在茶叶生产结构进行深刻调整,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新一轮发展。

农业部近期对今年茶叶生产形势进行了调度分析,预计今年干毛茶产量258万吨,比上年增加17万吨。在产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农业部预计,今年全国茶园面积440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30万亩。其中,湖北、贵州、陕西、江西等省分别增加23.6万亩、21.5万亩、19.3万亩、15万亩。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产品结构有所优化。绿茶和乌龙茶占茶叶总产量的比重继续下降,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茶类占2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同时,柑普茶、柑红茶、花草茶等特色产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饮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增加。

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绿色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响一批有影响的公用品牌和知名品牌,促进了效益的提升。今年春茶价格比上年上涨20%左右。预计干毛茶总产值1920多亿元,增长14.3%。

下一步,农业部将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推进适区适种、适区适制,巩固提升优势区,发展特优区,引导非优势区逐步退出茶叶种植。推进老茶园改造,保持茶园面积基本稳定。

同时,集成组装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全程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促进提质增效。发展茶业休闲、乡村旅游和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上内容由小编为您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增加春茶产量的三秋技术


春茶是全年各季节中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一季茶叶,提高春季名优茶产量是增加茶叶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 (1)“三秋”技术的基本原理。“三秋”技术指秋施基肥加化肥、秋茶(三茶)留大叶、秋茶后轻修剪。秋施基肥加化肥:它加强了茶树越冬芽的营养,有利于翌年春茶的萌发生长,从而增加了春茶产量,亦有利于夏秋茶的增产。秋茶(三茶)留大叶:该措施利用茶树采与发的特性,前期(春夏茶)用留鱼叶采的方法,以促使茶树多发芽,同时多采收。秋茶采取三茶留大叶以保护树势,促进翌年春茶增收。秋茶后轻修剪:在无冻害的前提下有提早剪口愈合的作用,翌年能提早发芽,提早开采,增加发芽轮次。 (2)“三秋”技术的实际应用。秋施基肥加化肥:秋施基肥时,在不增加全年追肥用量的前提下,分20%的氮肥,加在基肥中同时施下,时间在9~10月。施肥比例为:基肥l/3,追肥2/3肥,追肥中春茶前施40%,夏茶前施20%,三茶前施20%,余20%与秋茶基肥同施。秋茶(三茶)留大叶:三茶与四茶,时间上以7~8月采的为三茶,9月采的为四茶。具体留叶采技术是春茶、夏茶、四茶留鱼叶系,三茶留大叶采。秋茶后轻修剪:秋茶结束后(10月)即行轻修剪,修剪程度各地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一般剪平采摘面就可达到预期效果。

“以茶代酒”的隐患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正餐之间作为养生保健的饮品是可以的,但是在一些宴会上少不了摄入荤食,要知道肉食与茶同食相当于慢性中毒,之前的汉语中“茶”与荼毒生灵中的“荼”是同一个字,原因即在于此。

茶叶也分很多种,像普洱茶加工工艺中有发酵的工序,是具有一定的解油腻的作用的。而绿茶中往往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和鞣酸等物质,鞣酸与蛋白子结合之后在消化中生成难以被消化吸收的鞣酸蛋白,这是一类可以大大降低肠道蠕动的物质,席间一个小小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诸如便秘、消化不良等情况的发生。

也就意味着,在日常饮食中哪些摄入蛋白质较多的场合下,从胃肠道健康的角度是不推荐饮用茶水的,尤其是佳节节日的时候,大鱼大肉荤素搭配不合理,故而以茶代酒在高蛋白饮食的情况下就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陋习。

同样的道理,西瓜等果盘归寒凉食物,如果在摄入大量蛋白质的情况下立刻吃水果也不是好选择,以西瓜为例,其中含有较多的单糖,高蛋白食物消化速度较慢会堵塞此类寒凉食物的代谢路径,在体内引起酵解,久而久之形成消化不良乃至便秘。

有很多人莫名其妙的“肚子胀、不消化”,排除自身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外,原因大多在此,专家建议此类人群若长时间无明显改善时可口服最新一代全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快力),而吗丁啉因为对心脏有毒性已逐渐淡出人民视野,最后想说,以茶代酒看来也是要分场合的呀!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9205.html

上一篇:为什么说90年代的老茶不用看?来历

下一篇: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区别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