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什么是茶香的“干闻”和“湿闻”?何为哪些是茶香的“干闻”和“湿闻”?

2019-11-16

莫道醉人唯美酒,茶香入心也醉人。

很多人爱上茶,都是从那不经意的一缕清香开始的。

闻茶香可以没目的,纯粹欣赏;闻茶香也可以有目的,为了鉴别茶的好坏。今天杯小茶就来给大家讲讲闻茶香常用的两种方法——“干闻”和“湿闻”,无论是欣赏还是鉴别都是很实用的。

一:干闻茶香

顾名思义,“干”即茶叶还没碰水时,这个时候闻到的茶香,通常是配合观察茶叶外形,对茶叶进行一个基本的判断。

将茶叶从茶叶罐里取出,置于茶荷上,干闻茶香。注意取茶的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茶叶,否则容易染上异味。

单独取一部分茶叶置于小蝶上,呵一口热气,趁热闻香,会闻得更明显。

温杯烫壶之后,将壶中水倒干,置入茶叶,盖上壶盖轻轻摇晃,再打开盖子闻香,茶香在热气的作用下开始显现。这个方法也是很多老茶客惯用的方法,但需要注意摇晃不可用力过猛,否则茶叶容易碎。

二:湿闻茶香

“湿”即茶与水接触后,在湿热作用下,茶香完全显现了出来,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对比结合干闻的茶香,判断茶叶的品质。

出汤以后,半掩壶盖闻壶内的香气,这个时候温度很高(小心烫伤),不管是好的香气还是不好的异味都随着热气飘散出来,可以判断茶叶是否带有异味。等壶内降温和完全冷掉之后分别再闻一次,判断茶叶香型和持久度,记住这个口诀:“热闻异味、温闻类型、冷闻持久”。很多茶友习惯闻壶盖,相对来说没有直接闻壶内茶香那么真切。

将茶汤倒入杯中以后,闻闻茶汤的气味,也是欣赏茶香的一个角度。喝完茶以后,还可以闻闻杯底的气味,好茶的杯底香也是浓郁而持久的。

初入门的“茶小白”,看到老茶客在喝茶时一会闻闻壶盖,一会闻闻杯底,总会觉得像是在故弄玄虚。一旦慢慢进阶以后,这些闻香的动作便会信手拈来,已经习以为常而不自知了。

喜欢香气可以说是人的本能。闻到喜欢的香气,感觉神清气爽、心情愉悦。

茶香的超凡脱俗,清雅绝伦,让每个爱茶人都深深沉浸其中。幽幽茶香百味生,茶香自醉何须酒?Cy316.coM

小编推荐

闻茶香到底闻什么?


闻茶香到底闻什么?

茶香是一种混合物。迄今为止已鉴定的香气物质总数约有700种,鲜叶中香气物质近100种,制成绿茶之后有200多种,红茶有400多种,乌龙茶就更多了。

品闻香气的时候,主要关注有没有异味、是什么类型的香、香气是否丰富、香气高扬还是低沉、浓还是淡、持久还是短暂。

冷闻持久

等茶壶完全冷却后再闻茶香,如果茶香依旧明显,说明香气物质丰富,香气持久,如果此时香气已经很淡了,说明香气短暂且单一。香气的持久度也可以对比前后几轮茶香浓度变化。

热闻异味

刚刚冲完茶出汤后,趁着壶内还是热的时候闻香,趁热气挥发,主要闻茶香里有没有异味,比如霉味、陈味、焦味等等,还可以感受茶香的高低、浓淡。

温闻类型

等茶壶稍微凉下来,这个时候闻香可判断茶香是什么类型,有没有毫香、豆香、花香、坚果香、熟果香、蜜香、陈香等等,是单一香气还是多种复合香气。

茶香闻哪里?怎么闻茶香?


闻茶香,是一次茶叶冲泡品饮完整体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茶品质的内核。在茶叶审评的5项因子中,茶叶的香气在各个茶类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那么当我们在闻茶香的时候到底闻的是哪里?茶香又应该怎么闻呢?下面一起去看一下吧。

茶香闻哪里?

干茶香

干茶叶可以直接闻香,也可以呵一口热气让茶叶湿热之后再闻。

温壶香

温杯洁具之后,将茶叶置入温热的茶壶,轻轻摇晃一下,再闻一闻。

壶盖香

香气是往上飘的,所以香气会凝在壶盖上,很多人习惯直接揭盖闻香,可以辅助判断茶叶品质。

茶汤香

最佳的方法是使用闻香杯(高而窄的杯子),闻完香之后再倒入品茗杯(矮而宽的杯子)中品尝。除了用鼻子闻,喝茶时口腔中飘散的部分水汽传到鼻腔,也能够感受茶香。而且,“喝到的香”比“闻到的香”更加高级,是茶叶品质优良的表现。

杯底香

也称挂杯香,通常喝完茶之后,茶香会像一层膜一样附着在杯壁上,与红酒类似。茶的挂杯香一般是熟果香、蜜香、焦糖香等带甜味的香。挂杯香越明显,茶叶品质越好。但需注意的是挂杯香与茶杯有关,瓷质的杯子比陶制的挂杯香要明显,且胎质越薄越致密,杯型越深越收口,香气挂壁越明显。

叶底香

茶叶泡完之后,将茶渣倒出嗅闻,虽然香气已经比较淡了,也可以仔细分辨茶香的类型和浓淡,作为辅助判断茶叶品质的一个依据。

茶香应该怎么闻?

所谓“标准姿势”,这个方法是用于茶叶商品流通,判断茶叶香气优劣的一个比较科学全面的方法。

具体的操作是这样的:出汤之后,一手拿着盖碗或茶壶,一手将盖子打开一半,半掩着壶盖,将鼻子凑近品闻。需注意的是不能一下靠得太近,小心烫伤,先远一点感受热度再慢慢由远及近,最佳的闻香温度是55℃,这是热闻。

有的人泡完茶,习惯马上把壶盖拿起来闻香,殊不知这拿起盖子的过程,茶香已经散了一大半。建议在热闻之前最好先别开盖。

热闻结束后,就可以将盖子打开了,避免热气将茶叶闷坏,等温度稍微降下来之后,再分别温闻和冷闻。

茶汤的热闻、温闻和冷闻


喝茶的时候,不仅茶叶的香气会引诱我们,茶汤的颜色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但是不同的茶叶冲泡之后,会呈现不同颜色的茶汤。要用茶汤辨识它的香气纯正及茶的好坏。用三种方式来分辨它,方法以下几种;

热闻:茶汤热时辨别香气是否纯正;

温闻:茶汤温度至45℃左右,轻嗅茶汤辨别香气味道,如台湾高山乌龙呈高山气息香、正山小种呈桂圆香等;

冷闻:了解茶叶香气持久程度。品质优的茶叶,茶汤冷后依然散发幽雅香气,持久清爽不混杂。如武夷岩茶,独特的花果香在冷闻中更为明显。

茶汤显色成分

茶汤色泽的组成主要是由儿茶素、黄酮类物质,以及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组成的。

儿茶素:约占多酚类含量的70%,本身是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氧化成黄棕色物质。儿茶素含量高的茶颜色属于浅色系。

黄酮类:占多酚类物质5%以上,黄酮类又称为花黄素,在自然情况下为浅黄色,其水溶液为绿黄色,所以对绿茶汤色的形成作用较大。

氧化聚合物:黄色的茶黄素、红色的茶红素以及褐色的茶褐素,是由儿茶素氧化聚合而成的。会使汤色显黄、橙、棕等色泽。

茶汤的小秘密,看汤色辨茶很博学

当然,除了这几个因素外,还有其他成分也会使茶汤色泽呈现不同的颜色。比如茶叶中脂溶性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叶黄素类)也对茶汤色泽存在影响。

茶香闻哪里?


茶香闻哪里?

干茶香

干茶叶可以直接闻香,也可以呵一口热气让茶叶湿热之后再闻。

温壶香

温杯洁具之后,将茶叶置入温热的茶壶,轻轻摇晃一下,再闻一闻。

壶盖香

香气是往上飘的,所以香气会凝在壶盖上,很多人习惯直接揭盖闻香,可以辅助判断茶叶品质。

茶汤香

最佳的方法是使用闻香杯(高而窄的杯子),闻完香之后再倒入品茗杯(矮而宽的杯子)中品尝。除了用鼻子闻,喝茶时口腔中飘散的部分水汽传到鼻腔,也能够感受茶香。而且,“喝到的香”比“闻到的香”更加高级,是茶叶品质优良的表现。

杯底香

也称挂杯香,通常喝完茶之后,茶香会像一层膜一样附着在杯壁上,与红酒类似。茶的挂杯香一般是熟果香、蜜香、焦糖香等带甜味的香。挂杯香越明显,茶叶品质越好。但需注意的是挂杯香与茶杯有关,瓷质的杯子比陶制的挂杯香要明显,且胎质越薄越致密,杯型越深越收口,香气挂壁越明显。

叶底香

茶叶泡完之后,将茶渣倒出嗅闻,虽然香气已经比较淡了,也可以仔细分辨茶香的类型和浓淡,作为辅助判断茶叶品质的一个依据。

泡茶前闻干香的重要性


惦记奇兰很久了,刚好叶老板从公司带了几泡回来,所以早上收拾完家务后就赶快坐下来,打算认认真真喝一壶。

国际惯例:

烧水,烫杯,投茶-闻干香,注水。

在我投完茶,盖上盖碗,摇晃几下,再打开盖碗闻干香的时候,闻到了一种茶以外的不纯净的杂味(陈旧的闷味),心里隐隐感觉到,这款可能不太符合我的口感。后面的开汤就更不用说了,喝了两道就草草结束。

虽然我没喝过奇兰,但是喝茶久了,对茶的那种干净、纯粹的口感体验越来越迷恋。

这款茶并没有给我这种体验,在闻干香的时候几乎就已经确认了。

所以,闻干香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闻干香就是多闻了一道香气,增加喝茶的体感维度。干香跟茶汤的香气还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铁观音的焙火香在干香中就比较明显,开汤后奶油香更显)。

同时也能更全面了解一款茶的特色,形成完整的从茶干到茶汤和叶底的评茶体系。

还能提前筛选不适合的茶,以免喝到不喜欢的甚至不好的茶(比如因为存储不当造成的返青味)。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闻干香呢?

当然是白瓷盖碗了。

首先瓷质盖碗,导热快,烫杯后温度很快提升,更有利于激发茶干的香气。

再一个,瓷质密度高,大小合适的盖碗(110-150ml),对香气的聚拢更好。

还有,最好是白色,看着干净,也能最直接的观察茶干颜色。

最后白瓷盖碗茶具价格不贵,百十来块就能买到很不错的一套。

所以,非常推荐泉州德化白瓷。

说到这里又忍不住第10001次赞美福建,不仅产好茶还有好茶器,真真是老天爷赏茶喝的地方。

茶文化是当之无愧的福建第一名片。

但实际上,只有闽南地区做到了家家户户有茶盘茶具,早起、饭后、接人待客都要泡茶,茶与生活无缝对接(我在想是不是也跟白瓷茶具产在闽南有关)。

闽北特别是福州居然都还没有做到这样。有时候都会想,政府与其给家家户户发垃圾分类的垃圾桶和塑料袋,不如多给家里配一套简单好用的茶具,一来拉动内需,再一个让茶以正确的方式走进每一个家庭并融入生活,这样不必像鼓浪屿一样家家有钢琴,单单是窗户里飘出去的茶香也能让福建更文艺,更清新。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8652.html

上一篇:教你如何看叶底识别春茶优劣!怎样如何应当看叶底识别春茶优劣?

下一篇:若常喝白茶,想生病都难!白茶功效白茶有什么作用?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