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网

云南茶业概况简单介绍(二讲)

2019-11-16

一、云南省茶产业发展历程

2014年,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和加快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步伐的指示精神,云南省农业厅认真落实推动云茶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云茶产业再上新新台阶,普洱茶产值首破百亿,成为云茶产业的突出亮点。目前,云茶产业处于全国采摘面积第一、产量第二、综合产值第三的位置。全省茶园面积595万亩,采摘面积538万亩,干茶总产量33.5万吨,实现茶叶综合产值370多亿元,其中:毛茶产值111亿元,成品茶产值17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36%。茶农来自茶产业人均收入达2400多元,同比增加570元,增长30%。

云茶产业量价齐增,凸显四大亮点:

1.普洱茶量价稳增,产值首破百亿

普洱茶产量首次突破10万吨,达11.4方吨,增加1,7万吨,增长18%:产值首次突破百亿,达101亿元,增加31.4亿元,增增长45%。普洱茶平均单价达88.6元/千克,上涨23%。在国内众多传统名茶价格滑坡、传统市场形势低迷的形势下,普洱茶成为国内茶叶市场中的大亮点。

2.产量、产值取得新突破

云茶总产量33.5万吨,增加12.5万吨,增长8.2%实现综合产值370亿元,增加7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首次突破白亿,达111亿元,增增加26.5亿元,增增长31%:二产产值达170亿元,增加45亿元,增长36%,均创历史新高。

3.古树茶知名度继续大

古树茶、名山茶市场继续保持高热,价格持续上扬,产销两,成为茶农增收的亮点如西双版纳州古树茶春茶总产量400吨,实现农业产值超2亿元,同时带动了台地茶鲜叶收购价上扬,部分古茶区台地茶鲜叶收均价达40元/千克以上;临沧市区域名山茶同比上张40%以上。古茶树知名度的扩大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4.产业集中度提高,规模持续扩大

成品茶23万吨,增增加2.4万吨,增长11.5%,茶叶精制水平进一步提高,精制率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68%,产值千万以上茶企170多家,增加15家,亿元以上企业达24家,产业集中度提升明显。大益勐海茶厂产值达21亿元,龙头企业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精选阅读

云南茶业概况简单介绍(四讲)


(四)稳步推进品牌建设

2014年全国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选中,普洱茶品牌价值52.10亿元,市场竞争力第一。滇红茶产量5万余吨,品牌价值11.61亿元。目前,我省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4家,获中国驰名商标9个,省级龙头企业50余家,今年新增省著名商标21个达百余个。一些州市也在深入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如:西双版纳州动海县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临沧市风庆县打造中国红茶之都,保山市昌宁具打造昌宁红等,推推动了云茶品牌建设

(五)积极拓展省外市场

2014年,以统一抱团的方式,加大了云茶市场开拓力度,以省茶博会为依托,启动实施了“云南展团.云茶巡展”,重点选择了西安、济南南、深组组织茶企开展云茶巡盛展活动,取得了明显实效。第九届省茶博会实现总交易14亿元,其中:现场交易3000多万元,签订合同交易达3亿元。总交易量达2000余吨。

三场“云南展团·云茶巡展”活动,实现成交总金约7亿元,其中,现场成交5600万元,签订贸易合同1,8亿元,签定代理理商300多人,一年来,新增经销商2200多户,营销网络继续向二、三线城市(镇)延伸,如大益集团在福州开设品饮店、勐库戎氏在石家庄开设形象店,滇红集团在乌鲁木齐开设专卖店等,云茶出口量稳步锑增,据海关统计,2014年1~9月份全省茶叶出口4500吨,创汇2073万美元,较去年回期剑较去年同期创汇增长4.5%。

(六)进一步弘扬了民族茶文化

全省不断加强少数民族茶文化的挖掘、整理、宣传。普弭、临沧、保山、西双版纳等以千年古茶树为重点举办祭茶祖活动,融入布朗族、拉祜族、值族、傣族、哈尼族等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以普洱茶为重点的少数民族茶文化。

部分茶企组建了以少数民族青年为骨干的茶文化表演队,不断创新推介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少数民族茶文化还带动了云南名茶山山自驾游热潮,成为茶区一道亮丽风景。下一步,云南省农业厅将按照稳定面积、产量,提质增效,切实提高茶农收入和综合产值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的茶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稳步发展。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茶业概况简单介绍(一讲)


(一)茶业发展总述

茶叶是我省的传统产业,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5个州市110多个县市区产茶。主要集中在版纳、普再、临沧、大理理、保山、德宏、文山、红河等州市:茶叶业已成为一些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贫困山区、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和解决温饱的不可替代产业。

(二)茶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在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47个种和3个变种中,云南就有35个种和3变种,其中云南独有的有26个种和2个变种。云南省有地方茶树品种199个,其中有性系良种153个,无性系良种49个,有5个国家级良种(勐库大叶茶、勐海大叶茶、风庆大叶茶、云抗10号、云抗14号),14个省级良种(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选9号、73-8号、73-11号、76-38号、佛香1号、佛香2号、佛香3号,云魂、云梅、矮丰),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长叶白毫、葬100、矮丰、清水3号、凤庆3号、风庆9号等品种。

云南是发展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的好地方。全省茶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南部高原山区多数分布于1000--2100米的高海拔地带。这些区域远离污源,植被状况和生态环境好,既有利于茶树生长,又不易发生病虫害,而且,有大量的益虫益鸟,茶叶病虫害难以大面积蔓延。云南的绝大部分茶园不用农药。

近几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全国茶叶进行抽样检测,我省茶叶农药残量为全国最低,符合欧盟新标准,我省茶叶优良的品质和极低的农药残留量是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优势势。近几年来,通过无公害茶和有机茶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有力地带动了各地茶叶产业向无公害化方向发展。

云南大叶茶的有效成份含量高,其经济价值高,在云南生产上应用最广的是普洱茶种,习上称之为云南大叶种,属群体种。云南大叶茶经济价值高,茶多、儿茶素等茶叶的主要成分高于浙江、福建等省的中小叶种30%~50%,而且且各种儿茶素等有效成分的组成比例协调适口。因此,云南大叶茶是生产普洱茶、红茶、速溶茶、茶多酚及加工茶软饮料的好原料。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镇沅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二讲)


二、镇沅县古茶山(园)

(一)老海塘茶古茶山

老海塘茶,产于世界野生茶树王的故乡—普洱市镇沅县田坝乡瓦桥村海塘小组,由地名而得茶名,以海塘组为中心,不断广大茶叶面积,如今形成著名的老海塘古茶山。老海塘古茶山种茶历史悠久而充满传奇故事。老海塘古茶山属于无量山余脉,茶树主要分布在大盘山,其主峰海拔2260米,含瓦桥、李家、岔河、田坝、胜利5个村委会。

茶树生长在1700~1950米的海拔之间,高山云雾出好茶,这里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左右,土壤以红壤为主。古茶山口前还保存有栽培型古茶树1150亩,树龄在100年到800年不等。古茶山呈块状分布,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还有4000亩生态茶园,是近几十年逐年种植的。

史上镇沅县大部分地方属景东管辖,唐宋时期景东城被称为银生城。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彝族等先民在当地种植茶叶满足自用。在与海塘不远的田坝村坡头山,有一株栽培型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25米的地方,树高4.5米,茶树基干最大径围172厘米,树龄近1000年,被命名为“白芽口茶种”,茶树生长很旺盛,成为老海塘古茶山的代表性茶树。

品质特征:老海塘古茶山的古茶品种为“大山茶”,又名“大树茶”,为地方群体品种,原产于无量山、哀牢山,是野生型和栽培型茶树自然杂交的杂种,有上千年的栽培史。这个品种的特点植株高大,树姿半张开,主干明显,分枝较密,叶片稍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芽肥壮。

(二)振太古茶山

主要分布在无量山西坡的镇沅县振太镇山街、抬头、界牌、兴隆、塘房、文怕、长安、小寨、黄梨村等地。是彝、汉族混居区。海拔1377~1857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植被保护完好,常年平均气温16.0~18.4℃,年降水量865~1270毫米,土壤有赤红壤、红壤和紫色土。古茶山面积13245亩,是镇沅县面积最大的古茶山,呈零星块状分布。茶树品种为有性群体品种,居住的汉族种茶已有250多年。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有部分粮茶间作。

振太古茶山最具代表性的是山街村古茶山,全村21个小组均有保存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树(园),面积达1600亩,特征为分布密度大,有规则的株行距,树体大小均匀,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茶叶品质较好,古茶园海拔1850~1900米,土壤为红壤,年平均气温16℃~16.5℃。代表植株是位于东经100°36′40″,北纬24°01′′10″海拔1857米的山街村外村组罗正兴家旁的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树小乔木型、树姿直立,叶形椭圆形,叶质中等,叶色深绿,基部干围1.53米,最低分枝0.5米,树高7.8米,树幅3.8米×5.5米。当地茶农以手工制作晒青茶为主,是优质普洱茶原料。

品质特征:振太古茶山出产的古树茶无污染,茶气足,茶质厚,滋味醇顺,回甘快而余味长。振太古茶山具有代表性:台头村后山古茶,山街村打笋山古茶,外村古茶,庐山古茶等。

(三)勐大古茶山

主要分布在镇沅县勐大镇的大井、文况、文蒙、文开、文卜、白水、马台、大山等村是彝、汉族混居区。海拔1428~191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古茶山植被保护良好,是典型的生态茶园,常年平均气温15.8~18.1℃,年降水量920~1910毫米,土壤为赤红壤和红壤。古茶山面积约252公顷,呈块状零星分布。

茶树品种为有性群体品种,茶园多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占茶树分布相对零散,但也有不少种植年代悠久、保存完好的古茶园,并由于生长在不同的地方而各具特色,代表品种有大山古茶,白水山心组古茶,砍盆箐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砍盆箐占茶园,它位于文况村砍盆箐,砍盘箐茶是镇沅的历史名茶,由于它处于特殊的1壤、地理和气候位置,茶的品质较好,具有独特的香气,这片茶园的上面是森林,下面是箐谷,这里的海拔高1910米,年平均气温低(15.8℃),大约在17世纪初种植,由彝族栽种,至今约400年。

代表植株是位于东经100°57′10”北纬23°59′22”,海拔1910米的勐大镇文况村砍盆善的一株栽培型古茶树,古茶树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特大叶,叶形椭圆形,叶质中等,叶色黄绿,基部干105厘米,最低分枝1.1米,树高5.8米,树幅4.3米×4.3米,当地茶农以手工制作丽青茶为主,是优质普洱茶原料。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临翔区茶业概况简述(下讲)


四、邦东乡古茶园

(一)自然条件

邦东属临沧市临翔区一乡,邦东地处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分,属横断山脉纵谷区南部为深度切割中山窄谷。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境内最高海拔3429米,最低海拔730米,相对高差2699米。立体气候突出,年平均气温17℃,年积温6554.7℃(大于10℃的活动积温5968℃),常年平均日照时数2127.7小时,年均降雨量1163.9毫米,相对湿度达72.5%。出产茶叶,品质优越、口味醇正。

邦东乡有茶园面积1.8万亩,采摘面积1.3万亩,茶产量787吨。其中栽培型古茶园面积7745亩,分布为:曼岗、邦包、邦东、和平、璋珍、卫平、团山村7个古茶区。

(二)名茶昔归

邦东昔归古茶园位于临翔区邦东乡邦东村古茶区忙麓山,2014年末,茶园面积335亩,总产量13.5吨,平均价格1639元/千克,实现农业产值2212.5万元。昔归忙麓山大茶树(茶厂旁)高5.3米、基围1.11米、树幅4.46米×6.2米。位于海拔970米,东经100°24′21.1〃北纬23255′23.2″邦东普归茶栽培历史悠久,史载公元前1066年,从“老邦东新石器遗址”和“昔归新石器遗址”考证出的临沧最早的人类濮人,就开始种茶。在驯化栽培野生茶的同时,于消雍正年间由邦东、马台一带生意人引进景谷、思茅茶在当地种植。

邦东昔归茶产地忙麓山,有忙丽茶民旧址,据《临沧县志》记载1932年缅宁县(今临翔区)乡镇村落一览表中邦东乡村落有:忙麓、那亢、嘎里、昔归。据采访,在150年前昔归村民祖辈有的就在忙麓山居住,且多为傣族。种植的茶叶以制成闭茶(俗称人头茶)出售。

苔归有佛寺,文革期间毁。临沧佛寺的建筑年代多为清朝初期,距今近400年左右。由此忙麓山的居民不止150年历史。忙麓山脚是昔归新石器遗址和嘎里古渡、茶马古驿道遗址,沿忙麓山脉往上便是邦东古镇遗址和造纸古作坊等遗址。

临沧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茶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测定邦东昔归茶内含物质成分为:茶多酚32.5%、咖啡碱2.88%水浸出物45.0%、游离氨基酸总量4.11%。测定样蒸青一芽二叶。用邦东昔归茶制作的晒青茶条索锋苗完整、肥状显毫、紧结、色泽黑润、汤色黄绿、香气浓带甜、滋味浓醇带甜、叶底嫩匀肥厚。制作的蒸烘青茶条索紧实、色泽墨绿、汤色黄绿尚亮、香气浓甜、滋味浓烈回甘、叶底肥壮嫩。

制作的工夫茶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滋味醇和鲜美,汤色红艳带金圈,是制作红茶的地方优良品种。邦东昔归茶驯化的大叶茶被列为全国大叶良种茶之一。邦东昔归茶团茶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晒青茶用子蒸软后,再用新布包捏成团凉干而成。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临翔区茶业概况简述(上讲)


一、临翔区基本概况

临翔区位丁云南省西南部,是临沧市政府所在地。地处东经99°°49′~100°26,北纬23°29′′~24°16′之间,东接景谷,南邻镇沅,北交云县,西连双江、耿马。属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在怒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水资源丰富,共有大小河图22-6高优生态茶园流48条。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海拔在730~3429米之间,相对高差2699米,立体气候突出,年平均气温17℃,年平均降水量1163.9毫米。土壤呈酸性pH值4.5~6.5之间,有机质较丰富,土层深厚,是最适于茶树生长的地域之一。

2014年末,有国土总面积265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75.8%。辖凤翔、忙畔、蚂蚁堆章驮、南美、圈内、马台、邦东、平村、博尚7乡1镇2个街道办事处,90个村,12个社区总人口33万人,居住着汉、拉祜、傣、彝、佤等24种民族。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8.6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1.1亿元,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支出25.8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2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300元。

二、临翔区茶产业概况

2014年末,全区茶园总面积21.97万亩,采摘面积18.24万m。其中,有机认证茶园面积1.04万亩,无公害认证茶园面积15万亩。有古茶园面积4.5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约2.5万亩主要分布在南美乡(约2万亩)和博尚镇(约0.5万亩);人工栽培古茶树约2万亩,全区的茶园除平村乡外均有分布,其中大面积主要分布于邦东乡、马台乡及蚂蚁堆乡。辖区茶叶种植品种主要有群体种、云抗10号、香归银毫、清水3号佛香3-3、明洛白茶、紫娟茶等7个。

2014年末,全年毛茶产量10010.4吨,实现农业产值3.46亿元,其中,邦东昔归茶产量13.5吨,平均价1639元/千克,实现农业产值2212.5万元,是目前云南省单价达千元以上的四个名山茶之一:邦东、马台片区的芽头优质茶产量150吨,平均价155.3元,实现农业产值2329万元。精制茶产量1623.4吨,实现工业产值1.63亿元,茶产业工农业总产值达5.09亿元。全区茶叶产业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5年毛茶:滇工夫红毛茶产量350吨、产值2458.7万元;滇红CTC毛茶产量65吨、产值117万元;晒青毛茶产量12580.5吨、产值45345.68万元;蒸烘青绿毛茶产量104吨、产值318.25万元。2015年精制茶:滇红工夫茶产量109吨、产值1702万元:滇红CTC茶产量65吨、产值117万元;普洱茶产量1478.18吨、产值21035.45万元;蒸烘青绿茶产量61吨、产值690万元;茶粉产量0.2吨、产值120万元;茶籽油产量160吨、产值896万元。

三、临翔区茶企概况

2014年末,全区通过QS认证企业22户,通过ISO认证企业4户(临沧鸿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鸿运茶厂、临沧市临茶印象茶业有限公司、临沧云兴盛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临沧宏昌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有龙头企业5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户(临沧普粹茶叶有限公司、临沧银毫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市级龙头企业3户(临沧千年古茶有限责任公司、临沧鸿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鸿运茶厂、临沧市临茶印象茶业有限公司)。

获得云南省著名商标称号3个(临沧粹茶叶有限公司“普粹”牌商标、临沧市健身茶叶有限公司“健身”牌商标、云南临沧红乐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红乐”牌商标)、云南名牌农产品1个(临沧普粹茶叶有限公司“普粹”产品)。有茶叶初制企业165户,有茶叶专业合作社17个,茶馆茶楼64户。目前全区已启动茶庄园建设4个,其中已完成建设1个(云南白药大颐茶源临沧庄园),在建3个(和成·临沧生态文化创新产业园、邦泰昔归茶文化产业园、邦泰曼毫茶文化产业园)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墨江县茶业概况简述(二)


三、墨江县古茶山(园)

(一)迷帝贡茶古茶山

1.迷帝贡茶古茶山

迷帝古茶山分布于在哀牢山墨江段的团田、新抚、景星、通关等乡镇占茶区,海拔1250米至1940米,年平均气温14.2℃~18.3℃,年降水1290毫米。现有茶园8万多迷帝贡茶的原产地是米地古茶园,而米地茶的产地是界牌村,过去是镇沅、新平与墨江三县的交界处(新抚以前属于镇沅,后来划归墨江),故名界牌,这里是古代的交通要道,有着繁盛的集市。

茶马古道从宁洱经通关到镇沅与景东的必经之地,历史上藏区的马帮每年都要经过这里来驮运茶叶。界牌村米地古茶园距离新抚镇政府15千米,主要分布在米地、破木、会余等周边村寨,海拔1300米左右,有茶园近千亩。米地古茶园,面积逾300亩,据考证这些古茶树有近500年的历史,500年左右的现存3600多株,清代补种距今200年左右的有8000株左右。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百姓在稀疏的茶地里进行了间空补种,大概有6万株左右。

当地种茶的民族以哈尼族,布朗族、汉族等为主。但在解放前界牌村拥有茶园的都是汉族的地主,迷帝古茶园就属于汉族赵姓家族的,做的是“窝窝茶”之类的传统手工茶。解放后当地政府重视茶产业的发展,于1965年在这里建有村办企业米地茶厂,由墨江茶厂统购统销,并提供技术指导,做出的毛茶交给墨江县茶业公司(墨江茶厂)。界牌以前靠马帮、牛帮运输以及人背,直到1987年才修通公路。

2.“瑞贡京师”的迷帝贡茶

“募人百户,种茶千亩”,明末清初时期,“米地茶”就相当有名,“塘上街”也因米地茶成为当时最繁华的驿站。时至清朝乾隆年间,米地茶作为贡茶进贡北京,传说乾隆皇帝品米地茶,十分赞赏,说“朕品若无数,唯他色香俱佳”,并赐旨“瑞贞京师”。自此,米地茶真正成为清廷贡茶,岁岁进页,直到咸丰年间。

因为有了“瑞贲京师”的流传故事,“米地”逐渐演变成了“迷帝”。1995年,当地政府注册了“迷帝”品牌,中请了商标保护。2007年思茅更名为普洱的庆典上,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斗茶大赛也在紧张而热闹地举行,紫云公司制作的“迷帝茶”获得斗茶冠军,从此“迷帝茶”的名气不胫而走,闪耀在普洱茶界。

如今米地茶采用现代茶园管理技术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管理,占茶园焕发出勃勃生机,茶叶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保持了古代的遗风,香浓,回甘,色味俱佳。禁止使用农药、化肥,只用羊粪、油枯等肥料,人工锄草、翻挖茶地,管理完全按有机茶的标准进行管理。目前,新抚乡正在如火如茶打造“迷帝庄园”,探索旅游文化、茶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建成普洱市继柏联庄园之后又一个庄园经济的奇迹。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镇沅县茶业概况简述(第四讲)


(五)田坝古茶山

1.田坝古茶山

位于无量山山脉中部无量山南延余脉的镇沅田坝乡。主要分布在镇沅县田坝乡民强、瓦桥村及李家、田坝等村,是哈尼族和彝族的混居区。海拔1770~1816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森林覆盖率达64.5%,分布有丰富的壳斗科、木楠科、松科、蔷薇科、榆科等植物。常年平均气温16.5℃,年降水量1180~1215毫米,土壤为红壤和紫色土。古茶山面积约200公顷,多呈块状分布。茶树为有性群体品种。茶园一般不与其他树种混交,独立构群,形成单一林相,少数零星种植于房前屋后。

2.古茶树

田坝古茶山以瓦桥村老海塘茶和茶山箐茶为代表,而以瓦桥村老海塘茶最为有名,古茶树以田坝乡民强村茶山箐一片保存完好、分布集中连片、树体大小均匀的古茶园(其中何明泽家一株古茶树,东经101n02′45”,北纬23°36′30”,基部干围1.52米,最低分枝0.8米,树高8.5米,树幅6.5米×7米,最大干围1.52米)和瓦桥村老海棠一片保存完好、分布集中连片、树体大小均匀的古茶园。

其中艾礼兴家株古茶树,东经100°46′50”,北纬23°44′′15″,基部T围1.432米,最低分枝0.6米,树高5.5米,树幅5.6米×3.8米,最大干围1.43米为标志,茶叶品质优良(田坝村坡头山栽培型小乔木古茶,东经101°00′52″,北纬23°40′′50”,基部干围1.72米,最低分枝0.8米,树高4.5米,树幅4.7米,最大干围1.72米,一芽二叶鲜叶干样约含水浸出物40.58%、茶多酚27.81%、氨基酸2.72%、咖啡碱3.64%、酚/氨10.2),无污染,汤色金黄透亮,香气独特,仔细品尝有一丝淡淡的蜜香或是山野花香滋味,口感纯厚,香气纯正,回甘滑顺,杯底留香,回味无穷。当地人以生产晒青茶为主。

(六)马邓古茶山

1.马邓古茶山

位于哀牢山山脉中部余脉西侧镇沅者东镇。主要分布在镇沅县者东镇马邓和麦地等村是彝族汉族混居区。海拔1760~1810米。植被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森林覆盖率达43%,除有大量常见的思茅松外,境内有高等植物470多种,其中乔木树种达75种。

常年平均气温16.2℃,年降水量1118~1205毫米,土壤为赤红壤、红壤。古茶山面积约117公顷,呈块状分布。茶树为有性群体品种。茶园多数在村寨边,与粮田混杂,少数零星种植于于房前屋后,现已长成很多高大乔木大茶树。者东镇麦地村和马邓村有两片保存完好、集中连片生长势旺盛、不施化肥农药、无污染、品质较好的栽培型古茶园。

2.古茶树

马邓古茶山以马邓村大村组的一株老马邓茶古茶树(东经101°24′20″,北纬23°59′410基部干围1.49米,最低分枝0.1米,树高7.5米,树幅6米×6.1米,有两个分枝,每个分枝平均直径30.9厘米,一芽二叶鲜叶干样约含水浸出物41.40%、茶多酚32.87%、氨基酸2.44%、咖啡碱4.81%、酚/氨13.5)和麦地村下拉波组庙房的一株老马邓古茶树大绿茶(东经101°23′30”,北纬23°59′50″,基部干围0.91米,最低分枝1.2米,树高7米,树幅5.2米×4.6米)为标志。

马邓村老马邓茶最为有名,是镇沅县传统名茶,亦是云南八大名茶之一。茶叶品质优良,无污染,具有“汤色翠绿或浅黄绿、色美味香、经久耐泡、回味爽口、茶碱不腻,香气独特,口感纯厚,回甘滑顺,回味无穷”的特点。当地人以生产烘青茶和晒青茶为主。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普洱市茶业概况简述(二)


二、普洱市茶产业基本概况

(一)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

2013国际茶业大会上普洱市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世界茶源”的称号。普洱市具有世界唯一的一条从宽叶木兰化中华木兰化石——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茶类植石物垂直演变完整的生物链。普洱市景谷县发现了距今3540万年宽叶木兰化石:景东县田心发现了距今2500万年的中华木兰化石;镇沅县千家寨生长有2700年历史的“世界野生茶树王”;澜沧县邦崴生长有1000年历史的过渡型古茶树:澜沧县景迈山生长有具有代表性的18.2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普洱是茶马古道的源头,有着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美誉。普洱市实施以茶名市、以茶兴市、以茶富市战略打造世界茶源、中国茶城、普洱茶都,全力打造茶产业,把茶产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重点扶持。

(二)普洱市茶产业概况

2015年,茶园面积1596598亩、采摘面积1483057亩、茶叶总产量102189吨、亩均产量68.90千克/亩、无性系茶园面积763162亩、无公害茶园面积847493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35804、有机茶园面积133716.55亩、省级龙头企业数量12个、州市级龙头企业数量19个初制所数量1056个、专业合作社数量796个。

1.茶产业不断壮大

建国以来,普洱市茶产业经历了恢复、发展、停顿、振兴、快速发展等儿个时期。1949年,实行“恢复老茶园,开恳新茶园,发展茶叶生产”的方针,普洱的茶叶生产得到较快恢复。1958年,“大跃进”造成农业战线劳力紧张,茶园失管,茶叶产量下降。1964年,各县积极开恳茶园。

1979年后,在开展多种经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中,茶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建设了一批集中连片、高标准的茶叶商品基地,茶产品销往国内外市场和部分国家及地区。1993年以来,普洱市举办、参与各种茶事活动,普洱茶重新被世人所知,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3年5月,普洱市被命名为“中国茶城”。

2013年,国际茶业大会在普洱市召开,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普洱“世界茶源”称号。到2014年,茶叶种植面积从1949年的1374公顷发展到104933公顷,增长75.37倍;茶叶产量从1949年的350t增加到96000t,增长273.29倍:茶叶总产值达107.5亿元,茶产业覆盖了全市10个县(区)103个乡(镇)、960个村委会,涉茶农22.9万户、112.8万人,户均收入3088.4元。现有茶叶初制所2173个,主要加工企业178个,茶产业真正成为了普洱人的民生产业,成为支撑普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云南省镇沅县茶业概况简述(第三讲)


(四)老乌山古茶山

老乌山为无量山的一条支脉,自古为银生辖地。老乌山没有景迈山那样壮观、让人震撼,也一直不被外界关注。走进老乌山深处,一片片规模不大,几十亩、几百亩古茶园散落在老乌山的箐沟、凹地、山梁之间。在2006年普洱市编写《走进茶树王国》时,普查写入书中仅是按板镇罗家、文立、那布三个村,古茶园面积仅统计了2870亩。老乌山地横跨镇沅县振太镇、按板镇、勐大镇,景谷县小景谷乡、凤山乡等,方圆数十千米。当地居民以彝族、哈尼族、拉祜族为主。海拔1500~2200米年平均气温14℃左右,年降雨量1390~1502毫米。这里有近似气候、海拔、植被、土壤及茶树栽培历史,森林植被好,气候温凉,土壤肥沃富多种矿物质,通透性好,是生长优质茶叶的好地方。

老乌山逶迤绵亘,终年云雾缭绕、雨水充足,为典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而茶叶做为一种依地理与气候的变化而变化的灵性之物。老乌山是茶叶生长的理想之地,也成就了它成为是普洱市26座著名古茶山之一。目前镇沅县将对其进行详细普查,预计在老乌山保存的古茶园面积超过万亩,古茶园面积仅次于景迈山,茶叶总面积近4万亩。

按板镇位于镇沅县城西南部,明置镇沅州所在地,距离县城60千米,东邻恩乐镇与古城乡接壤,西接振太乡,南与田坝乡和景谷县凤山乡接壤,北靠勐大镇。振太镇,史称“太和”,自古就是茶马重镇。佛教在这里建寺布道,如大石寺、和尚寺等。从大石寺过老乌山到抱母井、通威远厅、达普洱府。沿途周边土地肥沃、地势平缓、村寨较多、皆种有茶,现存较出名的有“苦竹山”寨的古茶园。道家也相中此地,到此传道立观,成中国道教最南之地。周边的文立、海子等茶多,找一个区位好的地方,久易成集、定期为街,易马置茶、深山有市,吸引众邦。

“藤条茶”管理

老乌山从唐朝便开始人工栽培茶叶,迄今已有一千年多的历史。在老鸟山上生长薪三株很古老的茶树,为目前在镇沅县境内发现的最高、最大、最占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其中在和尚寺村地边有一株古茶树,有根部围径达2.68米,茶树高达10.6米多,树冠幅度7.3米×8.7米,在离地1米多的地方有一级分枝6枝,分枝的枝干径超过30厘米,是当地现存古茶树中最大的一棵,人称茶神树,后又发现许家箐大茶树、尖山陪嫁老茶树,河头藤子茶王。老和尚茶也被命为老乌紫茶。

千百年来这里的先民的总结了一套管理茶叶的经验:茶不采不发,但要培根树形、采养结合、侧修枝顶留叶,适时分枝留养,使枝条分布均匀。这些形如辫、柔如藤、韵如柳的茶树被冠以“辫子茶”“藤子茶”“柳条茶”,时下流行被称为“藤条茶”,干茶中含梗带蒂有片,为放养型古茶树,传统采养模式,而非茶叶品种,“藤条茶”在老鸟山比较多,成为了古树茶中的极品。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文章来源:http://m.cy316.com/c/4618505.html

上一篇:心情不好来喝茶,情绪垃圾再见!可以怎么

下一篇:茶小白入门:一招教你挑到好龙井!如何怎么

相关推荐 更多 +

最新更新 更多 +